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66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空性的体验
黄国达:
『般若经』云:「深奥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是其义,不生不灭是其义」。『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空不但是大乘佛法的共义,也是阿含经所认可的,如「眼空,常恒不变异法空......。」至于如何体悟空性,进而安住于空性,更是大小显密各宗所共同重视的。

体悟空性的智慧称为般若,空性又称为实相、真如、法性、实际等,这些都可说是空的异名。能悟入空性,不但自身可以趋解脱,对于大乘行者而言,也是以胜义菩提心,广行慈悲利他而不退堕成为「败坏菩萨」的保证,对于「人间佛教」实践者,更是生生世世净化人间的宏愿得以落实的重要本领,否则自身烦恼无明深重,自顾尚且不暇,如何能「救度众生」?

但是空是「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的,有什么方法,能循序渐进,顺入空性?首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空」的含义,空不是「无」,也不是形而上的「本体」,不是一种「理论」,甚至也不能说是一种「境界」,空是每一个现象,任何一种存在所共同具备的性质,没有不变性、孤立性和实体性。所以,这只是一切法的真相,虽然可以用理论解说,可以用心去体会,却不是「言说」、「思惟」等心意识的作用,因此,空即是诸法实相。

悟入空性的方便,以「无常」最容易下手,无常并非「实体」的存在,而是「常性」不可得,也就是没有固定性,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有生住异灭,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过程,没有丝毫的固定性。无常看似简单、易懂,但要深化到内心,广泛地了知没有一法可以例外,就要下一番功夫。在经验上,我们可以体会大自然的变化、世事的变迁,以及意识的流动,但在认知上仍有一些盲点,例如有人相信永恒的「上帝」、「天堂」、「灵性」、「真我」等精神上的不变性,或「极微」、「刹那」等物质上的不变性。精神上的「永恒性」,其实是非经验的想像产物,或在专注定心中的心灵意象而已。至于物质上的「永恒性」,经过科学的探讨,也已经证实质量、能量、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固定性。

对于无常的体验到了深刻的地步,就会对人生观、宇宙观产生重大的蜕变。生命既然是刹那不住的,世事既然是变幻莫测的,而宇宙本身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是可以依恃的保障呢?没有,一点也没有,唯有在无常变化中,内心安住,接受无常的事实,坦然地活在无常中,不要求永恒不变,因为要说永恒,「无常」可以算是不变的真相,彻底的真实了。同时也不依赖任何保障,唯有把握当下,精进努力,才是使「改变」更顺畅的有效途径。不喜欢的人、事、物既然已经来了,就好好应付,喜欢的人、事、物来临,也要善加爱惜。死亡、意外、不幸,谁也不能幸免,存活、好运、美满幸福也是无常的。一切「有为法」都会成为过去,唯有「无为法」--无常或空性,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没有渴望、企盼,也没有逃避或抗拒,只是真实地活在当下,就是安心之道。
无常的体验不仅让我们内心自在,在对人、事、物的看法上,也会有更宽广的空间,一切都是会改变的,可以进步的,可以展现积极性、开创性;只要努力修行,即使是烦恼的众生,也可以成为圆满的佛陀,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困难的事情,经过智慧的观察,可以迎刃而解。由此而推演,对人比较没有成见,也更有包容性,对事也比较能保持弹性,不会死脑筋,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这不是天真的乐观,而是参透万化之后,所见到的可能性。

有了无常的体验,还要进一步体验空性,空是没有孤立性和实体性,一切现象都只不过是各种联结和关系所相对衬托,呈现出来的形式而已。体验空,不必远求,当下就地取材就可以做到。如果您正在吃苹果,您就来观察苹果的空性。苹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存在是因为有种子,有土壤、阳光、水份养料,有人栽种,运销,你再从店里把它买回来,这就是一种关系和联结,才有苹果在眼前可以享用。而当前的苹果与周遭的一切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结。首先,它与你的身体联结,一口一口地进入你的胃肠。同时它也没有离开地心引力,它的红色表皮,由于灯光照射,看来十分可口,它的滋味,被你的舌头和你的心辨识。所以它不是孤立的,它只存在于所有这些关系之中。

我们可以再观察更复杂的现象,但是同样地,它也没有孤立性和实体性。假如我们现在正在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依存于你的公司的客户需要,你的专业知识,公司内部分工,你的身体、头脑的精密协调之下,逐步完成。而这项工作提供了很多客户服务,让他们得到生活上的便利,带来了公司的利润和你的收入,以及家人的温饱,进一步带动社会的进步,它像一面关系的网络,你的当下就是中心点,而没有任何终点或绝对界限。

当我们经常把眼光打开,不再局限于自己所看到的部份,而留意到各种关系和联结,我们就逐渐生起空性的智慧,我们会发现每一个现象都比我们过去所认定的更为鲜活、丰富。在现象上,每一事物的存在,表面上是可以区隔、划分开来,然而在智慧的深入观察之下,你将会确认事物之间的真实、绝对的界限是不存在的。只不过为了便于辨认,所以给它一个名称和定位。实际上,不是先有两样事物,然后发现彼此的联结和关系,而是在根本上,存在就是连续的、关联的,没有界限的,这就是事物的本质--「空性」。

这种「空性」的观察和体验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除非不断地把眼光从胶着于「单一化」、「固定化」、「绝对化」的习惯中扭转过来,不断地移到它的连续和关联上,才会把这种无始以来的「自性见」打破。

当我们愈来愈活在没有「绝对」、「界限」的状况中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蜕变。我们将不再用固定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开阔视野。脑海中不再堆满了「自我」、「自尊」、「追求完美」、「害怕失败」、「逃避现实」、「绝对正确」、「有用」、「没出息」等等一大堆僵化的思考模式。全新的世界将会展现:每个人都有希望,每件事都有可能,人生是无止尽的成长和学习。成就只是感觉,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价值,周遭的事物,包括大自然,都有它的美感。由于这样的改变,空性的体验使人更有活力、欣赏能力、创造性、平静以及爱心,这就是佛法的「觉」所引导的「菩萨道」、「菩提行」。它没有佛法和世间的对立,所谓「当体即空」,「佛在人间」就可以透过空性的智慧来实现。

生命在我们的认知中有着种种的苦、缺陷和局限,透过空性,我们的心灵找到自由和喜悦之道。佛法并不是要我们整天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否定生命,而是要以智慧和慈悲来自我改变,进而改变这个世界。每个当下的存在都具备无限性,无论自他,小至一花、一草、一言、一行,一个情绪、一个想法,大至社会、人类,法界有情,都可以这样来观察、体验它的空性。可以说,随处随时都是学佛的契机,不是吗?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07-08 22:3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14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