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5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生命是无限的,我们终会再相见.
生命是无限的,我们终会再相见-专访圣严法师

许多人常常用「当代高僧」、「国际知名禅师」、「文学博士和尚」敬称圣严法师,他深入经藏、精通禅修、
重视戒律, 是人们眼中的智者。接受《康健》杂志专访时,这位智者拖着羸弱、
纤瘦的身影缓缓走入他位于金山法鼓山园区简单素雅的禅房。
山上阳光耀眼,随行人员细心将窗帘放下来,以免丝缕日光让圣严法师的眼睛不舒服。这些年,
圣严法师身体欠安,已经将住持工作交棒出去。接受采访这天,他非常虚弱,
却仍亲自接待康健采访团队近一小时,一字一句道出对生死的体悟,
而前一天他的身子其实差到几乎无法下床、说话。这位受人敬重的宗教也是哲学思维的导师,
毕生心力不只致力宗教灵性,更且投入心灵环保、教育学术工作,致力提升人的品质、
建设人间净土。就是这份对众生的大悲大愿,
即使无数次与病魔搏斗也无碍他弘法利生,对死亡,反而有更深入的体证。

且听圣严法师的殷切教诲……
其实人一出生,死亡就跟着我们了,死亡随时在我们身边,该如何面对呢?要想着自己有永远的过去,
也有永远的未来, 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准备。生的时候人人想要有尊严,死的时候更要有尊严,
尊严这两个字要如何表达? 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各有不同做法,这些年,日本或欧洲在丧葬礼俗上有些改变。
我看到美国、法国及德国的墓园, 犹太人也是,找专人照顾,将墓园整理得像花园一样,这是丧葬的尊严。
台湾地狭人稠,却又缺乏完善的土地政策,这么多年下来,可供殡葬设施用地早已不足,
对于丧葬应该要有不同的思维,兼顾环保与尊严。

死后与大自然合一,化为美丽花园
法鼓山这几年积极推广环保自然葬法,去(96)年捐出一块地作为「台北县立金山环保生命园区」,
这是全国首创的骨灰植存专区, 免费提供往生者的骨灰在园区内存。这个环保生命公园不属于任何宗教,
也不举行任何宗教仪式,不焚烧纸钱、香、烛火等, 如果需要,家属可以先在家中完成祭祀仪式,
再把骨灰磨碎后,带至生命园区完成植存,与大自然合一,上面种植各种花卉,
变成美丽的花园。目前国外像是纽西兰、澳洲都已实施这种颇具环保的自然葬法,
将冰冷的墓园变成风景宜人的美丽公园。我自己死了之后也会选择这种方式。

有些人会执着于骨灰,甚至因不舍与亡者分离而将骨灰坛摆在家中,引起家人不安。
其实,骨灰是肉体生命的最后一份,成分是碳, 并不代表什么意义,当然也不再代表一个人了。
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留任何一点痕迹,
我的师父东初老和尚生前说: 人非常愚痴,生前贪求这个贪求那个,求到了以后就占有它,但能占有多久呢?
死后连身体都没有办法保存啊。 现代人对遗体的处理方式,多半是选择火化烧成骨灰,或选择土葬,
亲友或儿女挑个好风水占一块墓地,墓地变成亡者的家,
墓地上面立着一块碑,或把骨灰当作亡者,其实这老早就不是亡者了,骨灰与亡者不论是精神或生命都毫无关系,
那只是肉体烧成了灰,根本不代表什么,只能说代表自然界的一样东西吧,顶多保存个几十年、
几百年,最后仍与大地合一, 所以骨灰是亡者吗?亡者的神识早就转世投胎去了。

不要变成「守尸鬼」
骨灰就像早上起床洗脸、梳头、刷牙、漱口后留下的尘垢、皮屑,这些东西我们想要占有或系在身上带着走吗?
这些是很脏的,赶快丢掉吧,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我们临时使用的工具而已,
工具坏了,就换了吧,不要舍不得丢弃,自己也无法解脱,这我们称为「守尸鬼」,因为对身体执着、
放不下,死了还要占一块墓地,认为棺木就是它的家。
有一次,我们在农禅寺举行清明大法会,几万个牌位放在往生堂里,任何人进去都可闻到一股味道,
尸臭味满屋子。尸臭味跟死猫、 死鸡、死狗的味道差不多,即使打开窗子、开电风扇也吹不散。
法会还没结束,我要赶去机场,一上车,往生堂的味道就跟着我上车,跟着我走了几十公尺,
我觉得不对劲,我就跟它说,留在农禅寺参加法会吧,不要跟我走,要放下对自己的执着才能解脱。结果,
一下子,味道就不见了。

与父亲的神识对话
很多人放不下对自己的执着,包括了弥留期间,坚持见到子女最一面才肯阖眼离去。平常,
子女忙于工作或住在外县市或远在国外,要子女随侍在侧很不容易,临终时为什么非得见子女最后一面呢?
如果认为这是最后一面,不见到就无法安心,有什么意思呢?
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这观念也可以改过来,生命是无限的,死了之后到另外一个世界,肉体不存在了,
但精神存在,神识也还存在,要见儿女随时可见。
有些神识回来与子女见面,例如某位作家的父亲过世以后,他很想念父亲,有一天他回家,看到父亲坐在床上,
他不知道这是梦还是真实,就问:「父亲啊,你怎么回来了?」
「我回来看看你,不过我马上就得走了。」「你要到哪里去?」「我到庙里听经去。」
那天是他父亲的头七,家人正要为他父亲举办诵经法会。后来这位作家想再继续跟父亲对话,父亲就不见了。
人往生后,没有肉体无法说话,用意念沟通,可以很自由自在地来去。有些人死了之后去投胎了,
就无法再回来看家人了,因为精神(神识)在另外一个肉体上出现。
平常我们习惯拥有很多东西,如果舍不得放下会很痛苦,内心无法平静。特别是癌症病患,
弥留期间的意识较为清楚,在这种状态下对于生前的情(亲情爱情等)、财务或恩怨,
不容易放下,会很挣扎、痛苦,这时可藉助祈祷、诵经、念佛的力量,帮助临终者慢慢平静下来,
让他内心感觉平安,这很重要。

放弃积极抢救
家属也经常面临挣扎,尤其当医师已经宣布无法救了,家人还是希望继续抢救,否则好像「见死而不救」,
内心会有挂碍。医疗上的积极抢救,给予插管、电击、打强心针等等,虽然还有一息呼吸,但身体的负担太重,
临终者相当痛苦,但家属无法体会。当喉咙插上管子,无法说话,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只能任凭他人摆布。
所以要趁着健康时,事先跟家人交代,生前要预立遗嘱,让我非常轻松地走,不想临走前还要受刑,
这是在虐待临终者。我早已经写好了,放弃积极急救,当医师判断我得走了,
非死不可时,就请让我平安地离开吧。

泣而不哭
临终时要有尊严,离去时也可以用很庄严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我在西藏、印度看到家中即使有人往生,
也不会出现呼天抢地的画面,亲友们安安静静,用很庄严的方式告别。
亲人往生的时候,到底该不该哭?不哭,好像不孝顺或违反人性,其实,哭与泣是有差别的。
哭,是大声的哭;泣,是小声的哭,或者是没有声音,只是流眼泪,任何人都需要流泪,释放哀伤。
如果哭得很大声,是为自己,但对亡者却造成干扰与伤害,当他得走了,亲人或爱人在旁边大声哭、咒骂,
亡者反而舍不得走,很挣扎,即使舍不得走仍得走啊。所以,哭,帮不了亡者的忙,只为了自己情绪的发泄。
有些家属在床边边哭边骂:「你怎么这么残忍,竟然抛下我先走了。」听起来好像感情很丰富,
事实上对亡者是一种伤害,他已经死了还要受家人咒骂,对亡者一点尊严也没有。泣,当然可以,
透过流泪将哀伤的情绪表达出来。华人传统习俗认为,不大哭就表示内心不哀痛,
对亲友不好交代,好像对生者一点感恩之情也没有,这观念要改变。

释圣严(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苏南通人,俗姓张,乳名保康、私塾学名志德、
从军后名张采薇。圣严是台湾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创办人,也是禅宗曹洞宗的五十代传人、
临济宗的五十七代传人为一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
是台湾第一位得到博士学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众多尊称为「师父」。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0-12-08 08:51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12-06 00:57 |
天行者a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1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生命无限的,是可裂解.我不想乘愿再来..人类道德沦陷至此.就让他去吧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0-12-17 08:32 |
小鲢鱼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因该说生命有限.因果相偎.
一直轮迥.裟婆世界.
放下.回到最初就不会再轮迥裟婆世界.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11-01-24 00:1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73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