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98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irfox10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經驗分享] 太極拳應用於整復醫學之心得分享
大家好,常在此站中,見到許多很好的中醫資源,謝謝大家。近日,剛好友人邀稿,作了心得文,也放上來,請大家參考。有機會可以多加交流指教。謝謝。
太極拳應用於整復醫學之心得分享
                                                   

太極拳運動在餋生及技擊方面功效卓著,廣為人知。將太極拳方式應用在整復醫學上,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創造出全新的境界,使武學和整復醫學做出完美的融合。用太極拳方式改良傳統整復方法,不僅可以改善整復施術者的職業傷害,沾黏連隨,鬆柔發勁也使接受整復調理個案更加放鬆舒適,效果較一般方法更為理想。同時在施術者可以在實務操作中,理解太極拳發勁及拳理,寓修習武學於工作之中,兼顧興趣與生計。後學應用太極拳方式整復調理個案已有數年,其中不僅建立了個人的專業與事業發展,也培養了運用太極拳整復成功開業的學生。欲以太極拳為終生志業的學者,除了當專業選手,教練外,也可以有另一種發展。以下讓後學一一說明:

 

一.創作緣起

 

記得數年前,後學剛走入中醫整復推拿領域時,常感到十分納悶:

 

為何整復床的高度要如此低矮,以致施術者,必須很多時間讓自已在彎腰狀態下工作。如此一來,施術者的腰肌常受到過多的負擔,極易產生疲勞及損傷。

 

原來,低矮的整復床方式,主要是可以借重施術者體重的力量輔助作業,這種方法,解決了體力的問題,但也注定了施術者在長期工作下產生職業傷害的宿命,所以資深整復工作者多半比一般人更容易有腰背方面的問題。

 

再者,傳統整復方式使用的肌肉力學,大都是用局部肌肉發力,久之肌肉容易疲勞損傷,組織容易變形。大家常見從事指油壓或腳底按摩老師,手部的肌腱,關節與常人不同,多有肌肉腫大,關節變形的情形。

 

那時後學自已本身也常因工作關系,常覺體力不繼,元氣流失。靜下心來思考,這種工作方式必須改變,不是要換工作,就是要尋找新的工作方式。一日在武學漫畫,<<松田隆治>>先生的<<拳兒>>中找到了靈感,書中主角拳兒,被一太極拳高手打倒在地,無法再起身,因為對手用化勁之法,將拳兒的體力消耗迨盡,連一根手指抬起的力量都無法運用。如果這種方式可以用在我的工作不就太好了,我可以輕鬆將個案僵硬的肌肉群,僵住的拙力全部化掉,那就不用耗損太多體力,也不需用低矮的工作床了。這個想法開啟了後學和太極拳的不解之緣。

 

不久經人介紹,認識了楊家秘傳太極拳系統的施森田,林景泰及林明頤教練,修習半年後,藉由楊秘特殊的小巧拳架及發勁方法,慢慢揣摸運用拳架,時時默想拳經拳論後,我找到了可以應用在工作上的答案。實際應用於臨床,只要把工作床加高,太極拳方式就可以靈活應用了。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後學慢慢找出了,如何以拳架化為實際操作整復方式的一系列手法及內勁發放方法。同時也試著分享心得,請教楊秘資深老師群,上網路搜尋大陸先進的操作,創作出一系列的整復套路。藉著陸陸續續的教學研討,時時有新的發現。太極拳方式在整復技術中,實在有著太多優點,等待大家來發掘。

 

發展過程

 

(1)   楊家秘傳太極拳時期

 

最早修習楊家秘傳太極拳時,我注意到楊秘的特色在於後腳帶動全身發勁,由背脊三關上下,使內勁從腳底由足至身至手,節節貫串,源源不絕。這種發勁方式,由如用一枝質量很輕的掃帚,擋架在大門與地板之間,此時,要想用硬力將大門推開,非用比掃帚質量大數十倍力量不可得。這個過程,掃帚並沒有主動出力,只不過形成了門與地板的結構而已。實際應用上,發力的後腿,可以用成擋架大門的掃帚,只要方向得宜,我們本來就可以抵禦比自身大幾倍的力量。

在這個認知基礎上,參閱了太極名師<<戴君強>>先生所著:<<太極拳的動力科學>>一書,實務操作上產生了三種發勁方式:直勁,沉勁及圓勁。

 

        直勁:以丁字步,先屈後腿,手緊抵物件,後腿由彎變直,手掌貫串發勁。

 

        沉勁:以丁字步,後腿伸直,手緊抵物件,屈前腿發勁,手掌貫串發勁。

 

    圓勁:以丁字步,發沉勁的同時,轉腰旋身,身軀由平變直,手掌貫串發勁。

 

        三勁的應用,解決了肌肉力學持續力不足的問題,如臨床上需點按一個穴位較長時間,若要維持一定的力度,用一般方式,施術者肌肉就會產生疲勞,以致不能持久,通常傳統整復施術者,在養成時就會練習一些重量訓練以加強肌肉強度,如福建少林鷹爪門的整復方式,須用手指練習抓水甕邊緣方式練指力,從空甕到裝水,裝鐵沙等,一直鍛鍊至手指可以強如鐵爪。但畢竟無論怎麼加強肌肉力量,畢竟是血肉之軀,隨著歲月流失,肌肉必定會老化。而用太極發勁,全身節節貫串,手部反而不須用力,更能輕鬆持久,維持力度。

 

        在此時期,後學也開始嘗試將太極拳八法,掤,履,按,擠,採,挒,肘,靠及各式動作套路如採手,摟膝拗步,雲手,攬雀尾等應用於四肢軀幹整復動作,實際效果比想像中來得理想,帶動個案的動作可以一氣呵成,沒有斷續之感,客戶也更加放鬆,達到預期成果,也造成極高的再預約比率。

 

(2)   陳氏太極拳時期

後學發現太極拳可以做整復工作上的應用後,得到啟發:如果楊家秘傳太極拳可以有這麼多的實用性,那麼別種太極拳是不是也可以得到其他的發現。因此,後學開始搜羅市面上的其他太極拳種書藉及光碟片研究。其中,在陳氏太極拳中體悟到纏絲勁就如同龍卷風一般,風捲動起來,可以是柔和的微風,也可以是橫掃一切的暴風,訣竅在於字。不論重物或是人體,之所以穩定,是因為重心與地心引力的交互作用,在於接地的面積,摩擦力的大小。如果重心飄移不定,接地面積或與地面投影面積縮小,那麼再如何沉重的人或物,都可以用指頭推動,如同四隻腳的桌椅,三腳懸空,只有一腳接地,一個指頭都可以推移老遠。<<拳經>>有云:【牽動四兩撥千斤】。想必是這個原理。

 

在此階段,後學又發展出三種纏絲勁運作方式,分別為:

 

<1>腰動手不動:以腰腿移動產生勁力搉動手肘變化,適用於深層肌群推移。

<2>手動腰不動:以腰腿固定椿功帶出手肘橫移變化,適用於淺層肌群推移。

<3>腰動手也動:以多勁力來源,混合產生綜合內勁,適用於同時驅動多層肌群。

 

陳氏太極拳的順逆纏絲發勁法,使用起來更豐富了太極整復的內容,將人體搖動或牽動起來,調整起來,更加省力,往往可以讓個案的肌肉疼痛及骨節微小錯位消失在輕鬆恍動中。加入陳氏太極拳的套路應用,使得操作手法,可以連綿不絕。如攬扎衣,前後招及野馬分鬃等,拳意的發動在動作之先,用在人體上,可以直接引動個案的內氣奔騰,往往許多深入臟腑骨節深處的韌帶筋膜,也可以被間接帶動,做到一般物理操作手法無法達到的效果。


(3)其他拳種研習時期

隨著一步步深入武學與整復醫學的融合嘗試,後學益加發現,中國傳統武學儼然是整復醫學發展的藏寶庫。尤其許多種拳法的基本練習,都是可以促進人體不適狀況的自我解除,很適合作為個案自已輔助練習之用。如<<白鶴拳譜>>:【無肩不成鶴】提出了轉肩,繞肩,蹬肩等練習方法,對於冰凍肩,肩周炎都有良好的自我復健效果。而縱鶴拳的【縱身】【搖肢】練習法,可以讓初學者迅速養成內力,凝聚功力,建立動態結構發力基礎。今年,隨著電影葉問的風行,詠春拳法成為最熱門的功夫拳種。仔細閱讀相關資料,影片;從中也學習到各種掌法,手勢的變化,可能改變內勁的應用力距。其中【儺手】【伏手】【貫手】等出力方法,使太極整復又有了新的風味。【中線理論】【日字沖拳】應用在整復上也增添了運作效率。

 

        加上了中國武術潤飾的整復手法,使整復醫學注入了新血,同時也產生了新的文化附加價值。不僅有實際的功效也讓調理過程充滿了可看性及藝術性,這個新領域,期待有更多的同好,一起來灌溉耕耘。這種武術應用方式,並非後學獨創,後學在網路資訊中得知,在中國北京也有位薛永閣老師,結合了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出了太極按摩技法。2009年後學在廣西國際手法醫學會議上,也認識了陳庭寵老師,他是用吳氏太極的方法,創出太極柔勁推拿。其他類似的論述在全世界中也不乏其人,甚致在美國學者 Thomas Hendrickson 所著<<骨科疾病的矯形按摩(Massage for Orthopedic Conditions)>>中也提到要用太極拳的波浪運動去處理肌肉骨節的沾連。可見太極拳的整復調理應用也引起了全世界相當的重視。後學相信,光是在台灣也一定有許多太極高手應用於整復領域,只是沒有一個平台交流宣傳而已。後學希望在拳界能再有更多先進加入研究這個範疇,讓太極拳的運用更加發揚光大。

 

個人體會分享

 

後學對於太極應用的體會,主要在幾個方面:

 

<> 是太極拳理論觀念應用。

 

        太極拳的主要理論是講求【隨屈就伸,避實擊虛】。即所謂: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

【敵不動,已不動,敵欲動,我先動】

意即: 若牽動了千斤,四兩就可以足推動,若預先感知了敵方動靜,就可以先一步做出反應。這些敘述說明了,”(感知力) 的重要性。

 

        在整復實作中,我們經常要面對僵硬如石板的肌肉組織,因為肌肉組織中充滿了乳酸肌酸等人體癈棄物質,導致肌肉沾黏,血液及淋巴液循環產生阻塞,表現出肌肉層互相拉扯,無法正常工作。

 

此時傳統方式有針炙,拔罐,放血,點穴等,一般都是要在局部產生強刺激,強迫肌肉再收縮緊張,以神經反饋的方式讓肌肉放鬆,假若施術者經驗不足,這種方法會使個案在操作時引發疼痛,往往造成再次醫源性損傷,遷延組織恢復的時間。在體表常造成微血管破裂,表層可見黑紅色瘀血。需要數日才能回復正常膚色。

 

        若是以上述太極拳觀念處理相同的問題,就會從如何漸次牽動肌肉組織著手,會用肌肉接觸的觸感去感知肌肉被牽動時的力距變化。從九十度方向施力,讓肌肉組織感到的是橫向非縱向力距,無從抵抗地被牽動運轉成各種方向的圓運動。

 

在圓運動中,施術者感知肌肉縫隙的變化,見縫再次以內勁注入,逐次再牽動第二層肌肉。如此一層次,一層次的帶動肌肉活動,堆積的沾黏物質,也在圓運動中慢慢地循環疏通。很快地在沒有強刺激的操作下,放鬆僵硬的肌肉組織。最特別是這種引導牽動可以帶領個案身體中的內氣激盪,操作局部的同時,全身其他部位也受到太極波動的引響,加速氣的循環代謝,啟動人體的自愈功能。

 

(:此段敘述光從文字可能不容易體會,若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師兄師姐,有機會可以直接連絡後學服務體驗。)

 

所以實作上的重點觀念也是在於體會”(感知力) 的重要性。

 

<> 如何透過套路應用太極結構力學臨床實作。

 

        太極拳給一般人的印象是速度緩慢,軟弱無力。好像是專為老人家養生運動之用。古有太極十年不出門之說。其實太極拳功力能否發揮,正是建立在鬆柔的基礎上,唯有鬆柔,肌肉神經的傳導才能迅速靈活,唯有鬆柔才能在發勁時作到節節貫串,順勢而為。

 

        在整復工作中,要使僵硬的肌肉骨節化為柔軟正常,沒有運用內勁是不可能達成的事。內勁何處而來,來自節節貫串的結構力傳遞,而非單一局部肌肉用力,無論運用太極拳中何種招式,都要使全身成為一個結構體,即內家拳中的【外三合】,意即,【踝與腕合,膝與肘合,胯與肩合】。

 

在我們的訓練中非常強調這一點,尤其最容易忽略的是肩關節,當肱骨與肩關節在人體側面成一直線,人體冠狀面肱骨與肩關節平面的夾角大於45度,內勁的發放最為順利,否則就會產生多餘的力距停留在施術者自身,減緩力度。在我們的課程中是用單腳站立,推牆找勁的方法去體會肩肱關節的角度及內勁傳遞。

 

        當身體結構力的產生成為習慣後,很容易可以從個案施作部位到施術者腳底成為節節貫串的狀態。只要意在腳底,內勁自然而出。後學的學生中,有位中年瘦弱的女士,學成自行開業後,體會了此點後,向施作個案宣布:能夠站著推動她的身體八折優惠,至今無人能讓她破例。就是充分體會且掌握太極結構力的最好範例。

 

實際運用要點

 

        要使武學和整復手法完美的結合實用,首先要突破傳統將整復床拉高。即拳法套路如何演練,臨床整復就如何操作。依後學自身的經驗,最佳的高度約在施術者臍中高度左右。以床面的高度加上一般人躺平之後身體的厚度。操作範圍恰巧落在自然垂肩後,手肘的高度。

 

在這個位置操作,大多數拳架招式,都可以肘部區域自然運作,不需太過彎腰。這種方式也是後學的太極整復方式與大陸學者及歐美學者不同運作之處。

 

其他學者研發的太極調理整復方式,多還是採用手指,掌,拳在體表上作摩擦推按式動作。而後學強調手指是學中醫之人最寶貴之處,若過多使用指壓,指按,指揉,手指的感覺神經會鈍化,將來脈診時微細的變化就不容易掌握住了。即使對一般學者,過於刺激手指也容易對眼部產生關連性損傷。

 

手肘區域,肌肉豐富柔軟,鷹嘴部位更是天生不用鍛鍊就十分堅硬之處,而且後學的方式,不在操作部位作接觸式摩擦推按,操作時施術者與個案身體部位,必須緊緊黏合後才能發力,因此接觸部位操作完後,不會產生類似刮痧,拔罐後的瘀血現象。也不須去除衣物,更免除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操作時如同施展太極拳套路,極具觀賞性及藝術性,個案在施術操作中,如同參與推手練習,身體被不斷的圓圈牽動,在隨曲就伸的動作中,身體的不適自然地重整恢復。

 

        近來來,美式脊椎保健方法,在市場中十分流行,但脊柱神經是人體中相當脆弱之處,因力量判斷失誤造成意外,時有所聞。綜觀美式脊椎手法多是用長短槓桿原理,將肌肉扭緊後,施加一輕快微小的頓力,推移復位偏移的脊柱位置。但適當的肌肉緊度與頓力的大小,非資深者不易掌握,故業內常有【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嘆。但若加入太極拳方式操作,很容易就可以避免實務上的缺失。

 

        何以故?  因為利用太極拳訓練出來的聽勁能力,可以細微地用手指感受個案骨節移動的位置變化,我們不須將肌肉扭緊,只要用聽勁感受到骨節已經移到目標位置,將目標部位之後的骨節位置騰出,稍微牽動骨節移動,即可引導骨節回到正常位置之中。重點在引導自然歸位不在頓力抖震。這也是用太極拳方式做脊柱整復的一大特點。

 

        ((:此段敘述光從文字容易產生專業上的誤解,若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師兄師姐,有機會可以直接連絡後學服務體驗。)

 

遠景與展望

       

                習武之人在現今社會中除了專業教練,選手,保全軍警外,從事以太極拳為基礎的內勁整復養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在工作中結合興趣,在工作中累積武術功力,同時也可以照顧維護週遭朋友們的健康,維持生計。

 

        目前在台灣從事民俗整復的朋友,往往都會有療效的迷失。今年起衛生署宣佈:中醫推拿非中醫師全程施作,不得健保給付。推拿師屬於保健調理,不得在醫療場所工作,不得宣稱療效。同時也不得使用推拿二字,推拿只有醫師才能使用。此令一出,引發了民俗推拿業界及國術館的危機,許多人在一夕之間失去了工作,五月一日業者上街頭抗爭,衛生署只同意多給二年緩衝期。

 

        看起來好像這個行業即將走入歷史,成為夕陽工業,但後學卻看到新的契機。只要想法轉個彎,世界即將會更寬。我們只要突破療效迷思,專攻亞健康(是指自覺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又一切正常的狀況)調理養生,那麼一片廣大的藍海出現了,在路上看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有此養生保健需求,再多的整復調理人員都滿足不了這麼大的市場,從業人員可以非常舒適的工作與生活。試想世界聞名的泰式按摩在全世界創造了多少億美金的產值,難以估計,也創造了無數的泰式按摩技師工作。

 

        如果大家有志一同發展太極整復養生,以太極文化為底蘊的保健療程,將不遜於泰式按摩,我們可以將太極武術延續與保健養生產業做出完美結合,走出亮麗的新方向。

 

參考附錄

 

太極內勁推拿和傳統按摩的區別

太極內勁推拿與傳統按摩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簡單來說主要有下列四點:
一、 太極內勁推拿只掌握在少數既通曉醫理,又精於武功的人手中。而傳統按摩(包括中醫經穴按摩、正骨按摩、運動按摩、保健按摩、小兒按摩等),僅限於傳統的中醫按摩師。

二、 太極內勁推拿是術者以自身練就的充沛渾厚「內勁」為原動力,在患者的經絡穴位上施以點、按、揉、滾、抖、顫、旋丶挑丶推丶輾等手法。

治療時,患者能感到一股強大的內功勁力直達體內深層,且時間持久,而表皮肌膚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疼痛。傳統按摩因其訓練方法簡單,醫者只能練出一些靈活的手法和持久的耐力。

因此,傳統按摩在施術時,除個別情況下出現一些微弱滲透力外,大部分情況下很難有強勁持久的滲透力。

由於傳統按摩所用勁力多為自身之本力,這樣在治療過程中常會使患者多少要受一些「皮肉之苦」。大家可能都見過一些按摩師給人治病的情形:他們在按摩時幾乎全身都處於緊張用力的狀態,顯得很吃力,按摩完後往往要累出一身汗。

而太極推拿者施術時全身都顯得自然舒松,手法也如行雲流水一般連綿、沉穩,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這是由於推拿者所用勁力是內家武功中「綿裡裹鐵」、「柔中寓剛」的松沉之內勁,而「內勁」的運用,只有在全身各處關節肌肉充分鬆開之後才能使勁力順暢(即內家拳所謂的「肌松力繃),所以從表面上看起來施術者顯得輕鬆自然,毫不費力,但患者會感到一種渾厚綿長的力量作用於身體內部。

總之,太極內勁推拿的「勁道」與傳統按摩的「勁道」實有天壤之別。

三、 太極內勁推拿施術時非常注重「意念」的動作。當術者的手撫觸患者身體某部位時,意念早已直透該部位對面甚至更遠,從而在大腦意識的支配下使意、氣、力三者緊密結合,產生很強的「穿透勁」,這和內功拳擊人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原理頗為相似。

而傳統按摩除了要求施術者集中精神,調勻呼吸外,對「意念」則無任何要求(實踐證明,「意念」可強化力量),這也是傳統按摩無法產生強大「穿透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太極內勁推拿無論是在勁力、滲透性、持續時間方面,還是在手法的敏捷靈巧方面都是和傳統按摩有很大差別。再加上武功有成就者大都是勇決果斷、心思敏銳、機智靈活、敢於創新人物,所以該療法不僅能與傳統按摩相提並論,且在好多地方優於傳統按摩。

鑑於此,我認為我們亟須挖掘整理這一優秀的武林瑰寶,使其造福人類。下面就按摩醫師如何能夠學武以及練功者又如何能夠掌握推拿治病這個問題談點個人的粗淺認識,以就教於方家。

一名按摩醫師對人體結構、經絡穴位、病情病理一般都是比較熟悉的,關鍵問題就是缺乏施術的特殊動力——「內勁」。

「內勁」的獲得,主要是通過我國傳統武術如太極、形意、八卦、 八極、大成等拳種中的樁功訓練得到的(也就是拳學大師王薌齋老先生所說的「力由樁而得」),以及練習各門派的內功。

如果僅僅得到「內勁」而不能將其靈活駕馭運用,也是無法以自身的功力替人治病的。這就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內勁」的運用。

以太極拳方式而言,內勁的運用在於”沾黏連隨不丟頂,旋挑推輾聽化發”,在發內勁時一定要求與患者部位的互動,要以聽勁功法隨時感受操作部位的軟硬溫度走向變化,進而感知患者的酸痛麻脹的生理訊號與操作者的手臂內勁回饋情形,以旋挑推輾各種方向的力矩,造成不同大小方向的立體圓運動,使患處自然帶動肌肉生理運動,再由帶動中順勢牽拉患處,使患處的筋結條索包塊自然鬆解,重新恢復正常氣血循環所需的肌肉柔軟度及神經內壓。


談至此,也許有好多朋友要問:「給人推拿治病,學習發力有何用處?」

其實「發力」在推拿治病中大有用處。人體的一些深層病變,採用一般手法時勁力往往達不到病灶處,而用內家武功的發力法在其病灶對應的表皮猝然發出一股螺旋性的「穿透力」,在患者表皮不覺疼痛下就會使病灶處受到「內勁」的強烈沖擊而起到「攻堅散塊,祛瘀疏阻」的作用。另外在點打有些位於肌肉深層的穴位(如「環跳穴」、「殷門穴」、「承扶穴」等)時,武功推拿中往往都要借助短距離內的瞬間彈抖爆發力來避免患者表皮肌膚的疼痛,而使穴位深層受到強列刺激。

武功修煉者(一些只練僵勁、蠻力者不在此列),尤其是內功拳修煉有素者,往往都具備充沛雄渾的「內勁」從身體各部位爆發出來。而他們所缺乏的就是對醫理的研究探索。

若能在習武的同時,系統學習一下人體經絡穴位(當然有好多內家高手都是熟知人體經穴及結構的)及各種病症的選穴循經治療法與人體解剖等醫學知識,再學習一些常用推拿點穴手法,通過一個時期的練習,則可將自己的深厚功力運用到治病中去,從而使「武醫」完美地結合起來。

 

太極拳在近年來由於優點眾多,習練者廣大偏佈全球,已經儼然形成一種文化品牌,若以太極內勁推拿方式編輯成保健套路,不僅在調理疾患上有很大的成效,推擴後更能形成一種文化保健產業,以泰式按摩為例,全世界主要消費城市都能提供各層次的泰式按摩服務,其所創造的產值亦相當可觀,可以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相信太極內勁推拿方式若能善加推廣發揚,其效益發展一定能在泰式按摩之上。歡迎有志者共襄盛舉,共創未來。本文前半部份改寫自數位男女討論區網路文章,因找不到原作者至意,特此標明。也請原作者見諒,也歡迎有興趣網友共同探討,個人也願意分享太極內勁運用實際經驗。[url=mailto:可電郵charleswu101@hotmail.com]可電郵charleswu101@hotmail.com[/url]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10-08 13:57 |
wdavis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兄臺所言甚是,受教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11-29 09:0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255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