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618 个阅读者
 
<< 上页  1   2  >>(共 2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lai0913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6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 冰咖啡 于 2010-01-03 18:32 发表的: 到引言文

书上写:
本案例中,A在主观上虽有唆使B杀害共同仇人C的故意,但A的教唆行为,并无法成立教唆犯,因为被教唆者B欠缺杀人故意。
此外,A在主观上并非利用不知情或误认事实的B,作为杀害C的行为工具,欠缺意思支配地位,故也不成立间接正犯。因此,A只能对C的死亡结果,论以过失致死罪,并因其对于杀人行为的教唆,论以杀人罪的未遂教唆(旧刑29III),两罪成立想像竞合。




想请教一下,红色字体的部分是怎么推论而来的

林老师如魔术师般将A的杀人故意变不见
晚辈在此来为林老师的这段话来解密
1.A在主观上虽有唆使B杀害共同仇人C的故意,但A的教唆行为,并无法成立教唆犯,因为被教唆者B欠缺杀人故意
2.A在主观上并非利用不知情或误认事实的B,作为杀害C的行为工具,欠缺意思支配地位,故也不成立间接正犯

==
1.作为犯要直接成罪,仅能为1.直接正犯.2.间接正犯.3.教唆犯
2.,第一句表示,A主观为教唆故意,
3.第2句表示,A非间接正犯的故意,因为教唆故意不等于间接正犯的故意,两者不能并存
4.由以上3点可知,A是教唆犯,而非间接正犯,更不是直接正犯,所以A仅能以教唆犯来评价
5.所以A仅有教唆杀人故意,盖A成立未必教唆,如依现行法,A教唆行为,不成立犯罪
====
但C的死亡结果,在客观上是否可归责A,
即依过失犯的理论来证明,是否有客观相当因果关系
结论是有,A为有认识的过失,
A对C的死亡结果
1.结果原因:如果不是A叫B开枪打C,C也不会因此而死亡
   盖A的行为,是C死亡结果的原因
2.结果归责:A的行为违反客观注意义务且结果在客观上有预见性及可回避性
依相当因果关系,C死亡的结果可归责A的行为
3.A主观上对C死亡的结果有预见性也有回避可能性

晚辈僭越了表情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200 (by 12191219) | 理由: 谢谢补充答覆



清如水 廉如镜
献花 x2 回到顶端 [10 楼] From:台湾凯擘 | Posted:2010-01-05 11:37 |

<< 上页  1   2  >>(共 2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19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