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73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有觉觉痛.无痛痛觉
梦参法师开示: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假使说把它都灭掉,那就成道了吧?不是的。这一切的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各有各的作用。
如果咱们设想,咱们眼睛看见一切,耳朵闻见一切,心里感觉,谁触到我心里有所感觉,
这些个作用把它停下来,不去缘念色、声、香、味、触,把色、声、香、味、触不去缘念,
就把见闻觉知的作用让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入定的意思,定,见闻觉知都没有了。
内守幽闲,内守幽闲就是心寂静之境界,这是凡夫的,不是圣人的。凡夫也有时候静下来,
外头境界相什么都不去管它了。这 个是外道的境界相,都有这种境界相,入定了,
外道也入定,一样的。他把他所证得那个性,取那个性。那个不是性体,
佛给它定名叫法尘,把一切灭掉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就这么句话, 这是法尘的分别影。

什么叫法尘?就是我们眼睛看见的,看完了落到咱们思想意识去,那个影子叫法尘。
耳朵听到的声音,到你思惟当中想,缘念过去,现相是没有了,以前过去,
就像那个影子落到那去,这都叫法尘。 幽闲,就是寂静,这个不能叫定,
就是停下来寂静了,这个境界是凡夫的,凡夫境界。如果你烦恼了,心里不安,
你想静下来坐一下;你坐一下,把外头境界相都放弃了,什么也不想;
但是又没睡眠,又不是睡眠。每个都对自己的,这个时候的境界相是什么?幽闲,
内守幽闲,就安静下来。这就是在你修定的时候叫独头意识,这是法尘,但是是尘,
不是觉。这个名字叫什么?法尘分别缘影,缘念过去落到心里头的影子,缘影,
缘这个境界,这个不是真的,虚妄的。这个所产生的,这就是入了寂静了,
这个性所产生的功能。你要把这个能够了达清楚,你得先把你的根门分析好。

什么叫根门?比如根说,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你把这个分析清楚,
这叫尘。根里头有个性,这个性就知道这个根的,那就叫什么?眼睛叫见,
耳朵听到叫闻,心里感觉到的叫觉,意识意识到的叫知,觉跟知是两回事,
咱们没有下细分。如果别人触摸你一下子,你感觉,你不叫知;当你一时一分别什么触到我,
这个叫知了。咱们经常感觉疼痛,有时痛得很不能忍受,那你用用这个功夫吧!
当人家打到你身上的时候,打得重了你感觉痛,谁觉到痛?能觉到痛的那个,
它不痛!它不痛,它觉得痛,但是它没痛。咱们经常说,
在佛教这样讲「有觉觉痛,无痛痛觉」,你感觉到痛,觉到痛了,
它痛不到你那个感觉,你要把这个感觉(痛的这个觉)
跟你所痛处分开来。例如咱们这个骼臂,或者腿,或者哪个部分,
让人打得很重,甚至打断了,这痛吧?很痛,但是不是感觉,感觉觉到痛,
痛不到痛觉上去,「有觉觉痛,无痛痛觉」!假使你把你感觉的觉跟你肉体把它分开,
不痛了,当下就止痛。这个例子咱们过去很多,但是这都是圣人的境界了。

例如二祖慧可大师参达摩祖师的时候,他在雪地里站了三天,外头下大雪,
他站那求法。达摩祖师问他说:你在这做什么?他说:我在这向祖师求法?
达摩祖师问说:你这个轻心慢心求法?在我们来看这简直不近人情,
在雪地里站了两三天,你还说轻心慢心;这是圣人的境界。
二祖拿出戒刀来把骼臂就砍断,拿一个骼臂供养达摩祖师。这一砍断了痛得不得了,
因为断一臂,这叫立雪断臂。二祖在那雪地站,立雪断臂就在雪地站,
痛得不得了,他求达摩祖师说:我求祖师给我安心,我心痛得安不了。
达摩祖师就说:好,将心来,我与汝安。你把你心拿来,我给你安心。
二祖慧可大师前后、左右、内外哪里是心,他说:我觅心了不可得,
我哪里找心。就像阿难这个时候遭佛批评他 的心找不到一样的。
达摩祖师说:我与汝安心已竟。不可得处即是心,这个咱们是悟不到的,
如果你悟得到了,这个境界就是开悟了。但是慧可大师就开悟了。

我说这个介绍这个重点,就当他一悟心离体,心跟他身体两个分开了,
这个雪断了臂不痛了。就是什么呢?我刚才说的「有觉觉痛,无痛痛觉」,
你有个能知的感觉感觉痛,但是这个痛痛不到你那个感觉。一切见闻觉知,
内守幽闲,分别影事,这属于尘境,不是你的心。
这是根、尘、识。根,就是咱们的身体是身根,眼根、耳根、鼻根等六根;
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识呢?中间起作用就是识。
眼睛对一切尘境没有分别,眼识同时俱在。我们能分别了眼对色,
像这些花能分别是白的、是红的、是黄的,这个中间叫识,不是眼。
根、尘、识一定要把它分清楚,没学佛法的人对这个根本不理解了。
它们不同,你怎么认识根、尘、识三个是不同的?教你认知。内守幽闲,
安安静静,什么意念都没有,就叫幽闲,这个叫法尘。
尘落下的影子,这哪里有真的,只是影子而已。就是物都没有。

楞严经是属于禅宗的,各个祖师,过去在唐宋时代禅宗最兴,
历代祖师就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来引接众生,来引接向他求法的。
人家来向他求法,问他:如何是祖师西来大义?或者他举个拳头,
你明白吗?或者伸一个手指头,你明白吗?但你眼睛看到,眼见了,
他说什么意思,你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义,你能理解吗?
当你因缘成熟了,他一竖拳头,他开了悟了,来者(问的人)
就这样开了悟了。如何是祖师西来大义?就是拳头,拳头就是西来大义。
那你没有理解的,你不知道,你开悟耽误了就没悟道。叫你能见处荐取,
举个拳头,谁见的?能见的是什么?能见见于所见,能见所见是空的,开悟是这样悟的。

有的祖师,你来问他:如何是祖师西来大义?拿棒子给你一棒子,
再大吼一声,请问的人开悟了。这是什么?有的向眼根,有的向耳根,
有的向根门就六根动地。什么叫六根动地?他从你哪一个根门启示你,
这就是佛所说的见闻觉知。见是眼,闻是耳,知是意根,觉是触,
你感触,知是心,是所显现的,这叫密。大家说的密宗,你问他:
如何是祖师西来大义?他举个拳头,这就是密。如果你认得拳头,
那就错了,拳头不是拳头,这就是西来大义。

所以在楞严经,我们一般的说属于参禅的人,
他示的意见就是让你认识分别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境界相。
因为你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缘外头色身香味触法的境,
心对境中间是有个缘。诸法因缘生,当你最初那个是因,
对境的时候这是缘,心必缘境,心缘境的时候才有分别。在这个根和缘境的时候,
那你就分别了什么叫根、什么叫识,根识的差别,根跟识有分别的。
就像我刚才讲的,眼根对待一切色法的时候,它中间没分别。根对识,
它不知道这个黄的、白的、红的,没有。能知道黄的、红的、白的、
有情无情的,这个中间是识,识见,根不能见,眼根不能见。
如果像瞎子眼根坏了,他还见不见?那是根坏了,眼根坏了,他识没坏。
你问那瞎子:你还看见、看不见?他说:看得见。看见什么?黑暗。
色是明暗二色,境,眼睛对的是明暗,见明见暗。他看不见明,
他见着暗。如果眼识坏了,根没坏,那根对色的时候,它还能相对,
它没分别了,没有识了。这叫什么?就是人疯了,颠倒了,疯子,
丧心病狂,咱们说精神病,这就识坏了,根还在。
所以这个识跟根在我们一般不学佛的人,他不知道。
学佛的人知道根跟识是两回事,两个东西,根是根,识是识。
身根它有身识,眼根有眼识,耳根有耳识,
六根、六识、六尘这叫十八界,各个有各个的界限。
所以在楞严经它要表现让你明白见闻觉知所显现的,
这个题目如来密因,这就是密。这个密是显什么?是说你真,
佛对阿难是说你真心所在。前头的征心都征不到,这就给你显现,
这是一切根本中的根本。哪个根本呢?是真的根本。
佛给阿难显示的二种根本,一个妄的根本,一个真的根本,
无始无明是妄的根本,一真法界性是真的根本。

但是有没有六根互用的时候?这后头讲二十五圆通,一通百通。
这如何理解?如果说一个辣椒(海椒),你必须舌根尝到这辣或不辣,
你没有尝到你不知道。但是眼睛一看见辣椒就知道这个东西很辣,
看见拿个醋瓶子,你眼根看见的说这是山西醋,嗨!这可酸了。
为什么?这是识,还没到根门。你舌头没尝,也知道醋是酸的、
辣椒是辣的,这是识知,不是根,这叫六根互知。如果有神通的人,
开了悟的人,哪一根都通的。这个等我们后头讲二十五圆通,
一通百通,就是这个含义。说生死,一了永了,了了生死了。
所以学佛法一通百通,你懂得一样,其他的你自然就懂。
因为见闻觉知是相通的,是心,不是外头,见闻觉知不是根门。
说成道,成个什么呢?就成这个心。这就是说我们心生则种种法生,
心灭则种种法灭。我们经常说法尘境界相,这就说到你那个六根的心,
心对着法尘,眼观色,耳闻声,耳朵只能听到声音,你让他拿到辣椒,
说:你给我闻闻,这是什么味道?拿耳根听听?它不能互用。
要你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能互用了就可以。
你前头所收来的影子,就叫法尘。这个法尘也有生有灭两种不同,
有生相,有灭相,法尘的境界相。灭是什么?你五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五根,
根与前头的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根和尘的差别,
有根没识了,作用不起;有识没根了,那你效果也分不清楚了,
因此这是根识互用的差别。但是讲它法尘,眼耳鼻舌身意,
意就是专对着法尘的,色、身、香、味、触、法,法就法尘了,
一个是生起,生尘,一个是灭尘。你见闻觉知的、了达的那是意识,
随你思想起的念,它就起了一种分别;而这个尘有, 有色身,有颜色、
有花什么的,那你就随着就有了;没有了,花都没有了,
还有什么黄的、白的、黑的,那就随着尘灭这个根也就灭,
识也就灭了,因为没有现相;没有现相,你还分别什么?外头尘有就有,
尘没有了就没有了。这就叫凡夫。因为你 的意识随念分别,
有尘了,你这念才有;没尘了,念没有,那叫凡夫境界。

外道修道成功的,或者权乘菩萨,或者二乘小乘的圣人,这一切修行人,
在这些个动作当中,你要想把一切动境归成静境,止住,止住一切动让它不动。
就像我们修定的功夫,内守幽闲,静下来了,让一切尘境都熄灭了,
把这些散动让它不动。不动,修定!要想修定的功夫,定是止,
止什么?止外头一切的动,让它归于静,你才能入定。如果你动作当中,
现在也有动中取静,在动中的让它能静下来,但是这个少。佛说这个是止,
止一切动作相,让它静下来,幽静下来。
这个时候你的意(意念、意识)都不对外境了,不对外境,
你坐着入静,就静下来了。这是修定起码的功夫,
这也是境界相。在咱们一般说修定,修定的境界相,动静二相。
动让它静下来,静也是相,连静也没有了,那才叫真正的功夫。
止二相,动相静相。这个静相就指法尘说的,法尘没有体的,
没有什么样子给你。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对的色生香味触法,
有根有境。五识起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起的时候,
但是有个意识的作用在里头,很明了的。这个明了的意识,
跟你这个根,跟你前头这个根,眼一观色,这个识就跟着在里头了。
同时的,根一对色的时候,这个识(眼识)就在根里,
它同时就分别。这个好像是一点分别都没有,实际上它两个各是各的作用。
你缘外头境界相的时候,当你眼见色的时候,一定要眼识,
眼识当时就分别,同时的。但是法尘跟意识就不同了,
这个影事怎么比喻?例如我们拿照相机照的时候,照相的时候,
照相机照相的时候是法尘,这个中间没有意识,
就是照相机一按一按就把你照下去了,这是分身,这个尘叫分身尘,
这叫独头意识所缘的境界相,只是计度分别。另外还有一种分灭尘,
就是在那静下来,内里头守的幽闲境界,在定中产生独头意识,
它全是托分别,但是分别不分别了;不分别了,境界相都沉寂下来了,
没有了,没有外境界相了,这叫细微的分别。就像那个水没有波浪,
细流的,很恬静,清清净净的;但是流没流?还在流 。所以这个叫法尘分别影事,如是解释。

当我们第六识能够明了,有明了,所以给它叫个独头。
为什么叫独头?没有境界相叫独头意识。独头意识跟明了意识不一样了,
明了意识缘外边境界相,缘境界相明了。明了这个花,明了这个是桌子,
明了那个是板凳,马上就分别了,它有意识在中间分别,
能够分别每个法的法体。所以当你眼观色的时候,分别红黄赤白的时候,
这个意识存在,分别这是什么花?草本的,那是木本的,
它马上意识得到。那叫意识,识与根同时作用,识根相同。
还有梦中的独头。我们在梦里头作梦,梦里头不是真实的,
虚妄的梦境,那个缘念是空的,那识也起作用,也在缘念;
缘念是没有的,是作梦,你醒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就跟我们入定情况相似,这是定中独头意识所缘念的,
梦中独头意识所缘念的,那个缘念是空,没有形相。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简简单单这样学习,从文字上你就能理解。
你必须得靠修,要思惟,随着这个文字对境生心,
随着文字而入观,对着境界相你来心里头思惟修。
譬如说我们对一切花,我们知道它是不长的,短暂的,
一到冬天什么都死亡了,现在适应它的环境它就生,不适应环境它就灭。
这个明了的意思是从你藏下来的,八识所传来的,
不是第六意识所能分别到的。无量的种子,咱们说历史的经验,
那又超过你第六意识了,往后以下分别讲就明白了。

现在为什么要分别这些个,因为要让阿难明白心,什么是真心?
什么是妄心?妄还有妄中之妄,妄里头的妄。举个例子,当在作梦的时候,
你在梦中知道自己是在作梦吗?但是我有时候知道是作梦,
但是在梦里头又来一个梦,知道前头那个梦,那这个梦不是梦了;
能够到第三番、第四番,这个梦没有醒,又作一个梦,梦中之梦,
就是研究研究这个梦。现在我们大家都在干什么?都在作梦,
现在这就在作梦,而这个梦跟那个梦又不同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现在我们地狱、饿鬼、畜生、天、人、阿修罗六道,但是这是迷,
这是在作梦一样的,是不错有六道;当我真正明白了,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都没有。

楞严经专分别辩论这些个,咱们现在是开始,征心所在,
还没有加详细解释,完了后边的逐渐解释这些问题。还没有显见,
这才七处征心,还有十番显见,就是你所看见的问题,
不是像你所想像的,不是这个看法。你见不同,见不同是由于文化水平不同,
知识不同,这个还都在识里头,还不是智慧;等你开了有智慧,
智慧知见跟识知见差别太大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节录  楞严经(十二)(梦参老法师普寿寺农历2008/6/27)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09-06-08 08:38 |
038608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你的分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香港网上行 | Posted:2009-06-20 22:5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1021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