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97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hinbox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1 鲜花 x7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睽违两年半的TIS - 全民赛车场(GAMFA)二轮初体验
TIS,对玩赛道的人而言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名词,在尖端赛车场开幕以前就一直存在着的北台湾唯一的赛车场,直到2006年闭幕之后,在2007年以「全民赛车场(GAMFA)」的形式重新呈现在车手们的眼前。
而我距今最后一次在这个场地上奔驰,已经是2006年的5/28的事情,当时还是TIS的场地名称,赛道还是1.85公里,这个场地(除了这次)我只去过两次,第一次是2005年底的台湾赛车网(这个网站已经关闭了N久了)的网友聚会,当时初踏入传说中的TIS赛车场,开上跑道之后深深觉得这个场地所耗费的体力远高于尖端赛车场,因为弯道结构紧凑,几乎没有一条直线路径可以让车手稍做喘息,不像尖端可以利用长达650公尺的直线让车手稍微休息一下,而且弯道数量以1.85公里的微型赛道来说算是不少,路线选择上必须非常讲究
第二次回到这个场地是在2006/5/28,当时次参加OPTION杯的测时走行会,而且当天正值豪雨季节,一整天大小雨不断,赛道上积水也相当深,但老天眷顾还是给我拿到在TIS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奖杯(虽然因为我自己犯贱而没拿到...),这里有当时的影片纪录
但当年年底就发出TIS因土地租约问题即将结束营运的消息,幸好2007年重新开始营运,但取消了ㄇ字弯道配置令赛道长度缩短为1.45公里,名称也改为GAMFA,自此以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度踏进这个场地,可以看出左上角的ㄇ字弯被取消,而以一个发夹弯取代直接进入最后弯道。


全民赛车场即将迈入第三年,而从上次参与TIS走行赛事到现在也已经超过二个年头,这段时间一直很希望再去一次但苦无机会,而现在转战二轮,还是只能在网路上和朋友交流分享经验,而昨天(2008/10/25)终于有这个机会再度踏进这块领域,但却是以二轮骑士的身份进入。
不同的车种、全新的赛道(对我而言),其实可以说是一次完完全全的初体验,在这之前与网友分享的经验以及观看豪哥的练车纪录影片,我自忖第一次成绩应该会落在 1:05~1:10秒之间,而以1:07~1:09这附近最有可能,前一天晚上可能因为太过兴奋,睡不着就直接货车开了就从高雄杀上桃园来到全民赛车场的后门,因为时间还早未开放停车场,就在这里休息

机车怎么带来的?就是像这样五花大绑(?)运上来,这样的固定方式可紧得很,整台机车就像是镶在货斗上一样(笑)


趁光头胎面还平整的时候来一张(等一下可以比较)


从这里可以看到赛车场的颁奖台,就是五根旗杆的位置,站在那上面接受香槟的感觉真的是不错,但当时因为我犯贱,提早落跑去填肚子而错过这个机会


因为从高雄赶了整晚的夜车来到桃园,尤其开货车更是累而且中途还迷路,我就先趴在方向盘上想睡一会,留下蔡投不知道要干啥就拿着相机到处乱拍


这只鬣狗挺活泼的,根据饲主的说法,当它在吠的时候不用担心,当他不吠的时候就是要准备咬人了,真的是所谓「会叫的狗不咬人啊!」


终于接到豪哥的电话,他已经到了GAMFA的停车场,就开车缴了停车费进去,停好车先把机车卸下吧


这里也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豪哥管它叫做「全民守护神」


穿上赛道装备,买了两张练车卷,等待进场的时候蔡投也在到处拍,啊~早知道就穿滑衣,我的后领跑出来了!


虽然龙潭赛道景观已经被其他网友和杂志社拍到烂了,但还是奉上几张吧
耶稣弯没有了「耶稣爱你」....还是叫耶稣弯!



甚至爬上天桥也来一下,地上的甩尾胎痕很明显的印在上面,看起来有点像美国玉米田里面的神秘图腾


面对最后弯道(一统弯)也来一张,这两张一比较就知道这里的大直线真的不长!


进入PIT,等待绿旗就绪,可能有了经验,这次心情上并没有当初新手的时候那样忐忑,即使今天在这里我是这里面最新的生手(笑)


其实上场前我已经疲倦到整个快要不行,虽然拖着疲累的身躯,但既然来了我还是进入全民赛道的PIT,等待绿旗开始走行(大不了下次跟豪哥借地方睡一晚再来),绿旗一挥各车陆续上场,这里不愧是全台第一赛车重镇,这些小排气量的工厂赛车还有各路老手实力都相当悍,不论是NSR150还是CBR150,甚至连FZ150在这里只要熟悉加上实力都能跑得飞快,而我一上场还在熟悉路线就被厂车们狂超车,所以干脆配合他们的速度来熟悉路线,想进攻?先熟悉了再说!
熟悉了几圈之后先锁定一辆车跟着,但车辆特性差异颇大的状况下也只能参考路线和速度,剩下的就是再依自己的风格和车辆特性去做修正,在群魔飞舞的情况下测得1:07秒的成绩,居然在我预期的范围之内
在场上这段时间蔡投当然是称职地扮演着摄影师的角色,我们来看看他在第一节时的作品吧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第一节结束,我发现目前我的人车搭配上罩门在于两个发夹弯和水泥弯,两个发夹弯的低速令我在减速时不得不提早刹车,而且弯道形状让我在第一节的时候路线取舍问题相当大,也因此在这两个弯速度一直无法跟上那些熟手,而第二的发夹弯也间接影响到水泥弯的入出弯速度,而我并没有太多在水泥路面上的经验(水泥恐惧症?),也因此在中间带高速弯的小直线上仍然连油门的一半都没有发挥出来

回到PIT检讨过程,并测量胎温,豪哥帮我测的最佳结果为1:06.91,1:07秒其实有点超乎我的预期,原本我还将1:10秒设定为一个门槛,看来是我多心了


在尖端我还没看过轮胎变成这个样子,可能在尖端有够长的直线和够快的速度(200+KPH)令轮胎冷却,而且大小直线之间的弯道数量不多,而在全民呢?最长直线只有250多公尺,而且除了直线之外完全没有跑直线的路段(即使是出耶稣弯后和高速弯后的小直线也是跑个微弯的弧形而且是刹车减速状态),事实上,我可爱的屁股从头到尾都是挂在侧边,完全没有坐在中间过。
你没看错,在全民这个场地里面,光是散步似的跑法就能将热熔(Soft 软)胎操成这个样子,活像是火烤过的橡皮擦,也许在这里如果使用Medium或Hard的型号会更好些


胎温使材质变得相当软是热熔胎的特性,软到小石头是直接「嵌」在上面


别人家的有纹热熔胎也是差不多样子


第一节结束将相机里的影片调出来看检讨路线,以做为第二节练车的修正基础,而悬吊设定方面我觉得目前的设定在这样的熟悉度下已足敷使用,毕竟这样的设定是以跑尖端和。。。观音山为主,如果不是差太多的话我想还是维持在主场设定就好,还是一句话:先跑熟了再说!
练完还被蔡投调侃:「你在公路上的角度还比较大!」
我OS:「废话...人生地不熟的你来试试看!」

第一节练车结束,回到观众台上调出影片检讨修正,等待下一节次开放二轮的同时,有个看起来像是网路聚会的重机团体入场,加上第一节在场上的小排气量赛车们,第二节总共塞了20部以上的机车,场面声势浩大!
这群重机团体里面不乏CB、YZF-R6、CBR1000RR等劲车,甚至连BimotaDB5都上来插一脚(虽然这台名贵车种似乎只是来亮相并没有下场),但因为蔡投害羞加上这时候我已经把相机架上车,豪哥本身又没有带相机或摄影机,所以这节的影片/相片花絮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但还是在网路上找几张别人的图(和当天出场的同色系)来让不熟悉的朋友知道当天有些甚么鸡丝。

YAMAHA YZF-R6


HONDA CBR1000RR MOVISTAR特别式样


KAWASAKI ZX6R


SUZUKI GSX-R1000


Bimota DB5


这些只是我眼睛看到印象比较深的几辆车种,其他的族繁不及备载,总之第二节的PIT可以说是人声鼎沸,甚至有杂志在拍照,看来是个颇有知名度的团体聚会,绿旗一挥车辆再度上场,这次有了一点熟悉度,一出发马上在次温习上一节的成果并依照脑海中的修正路线再走一次,果不其然这次跑得顺畅度有加,便开始大胆得放开速度和油门探求极限,过了几圈之后我所订了一辆150厂车作为假想敌来尝试着咬住他,为何不选重机?其实当天场上的重机都是「休闲散步组」,根本不能作为练习对手。
而事实上,这几圈下来我在大部分弯道都已经能够咬住这些小排气量工厂赛车,膝盖甚至小腿也多多少少开始去扫到路缘石,但在两个发夹弯还是被这些灵活的家伙拉开差距,但即使这样还是够了!而且跟没几圈就在进S弯之前稍微被休闲组档住而跟丢了,因为场上车辆时数目时在相当的多,连豪哥也说这是他在全民练车以来场上二轮数量最多的一次。

我们一直都认为熟悉度才是做出圈速的最大因素,其次才是技术,今天再次验证这句话。即使在第二节因为赛道拥挤,为了大家的安全多少要更加小心应对,而造成每圈加减都被阻慢一些,但即使如此这一节的最佳单圈仍比上一节几乎无车阻挡的状况下快上半秒之多,连豪哥也说如果赛道状况畅通的话,感觉上应该有1:05秒的水准,这已经直逼当初我设定的最佳圈速,以第一次来说这样的结果我算是相当满意了,因为记得当初全民重新开放的时候,OPTION杯重机组的最佳单圈也都在1:10秒上下,直到后来车手模熟悉了之后慢慢缩短到现在的55秒,因此今天练习的水准和成果对我而言是相当不错的。
除了一些小状况不能尽善尽美之外,整体状况我觉得相当满意,而且在第二节有一圈过手肘弯(第七弯)时左膝去扫到绿缘石的时候,因为全民的路缘石是有角度的,就连汽车如果不是要拼时间或是有把握,几乎根本不会去压它,因为没有人想跟自己的底盘刚性过不去,而且可能是滑行块刚好进到中间的凹槽,那股冲击是我在尖端从未体验的,那一瞬间觉得膝盖被敲得有点麻麻的...嗯...有种快感!

但美中不足的是,即使第二节将相机架上车拍摄场内,但回PIT的时候发现居然萤幕是黑的,显然又是拍到一半就没电,把记忆卡插上电脑一看,老天爷!居然只拍了54秒,连暖胎都还没完成就结束了,那我在第5圈左右开始跟厂车跟了两圈就是完全没记录下来了…冏rz,那几圈真的是我到目前为止,眼睛的视线离地面最低的时候,想必倾角不低应该很精彩吧

但即使如此,还是有抓到这样的画面,这应该只是基本的角度,因为这时候滑行块其实还没有触地的感觉


但还是把影片给豪哥检讨看看,他认为至少在影片中我跑的路线都不错,只要假以时日熟悉了进弯、刹车、全油门等各种时机点,应该能轻松进入一分钟的门槛,以后如果要做场地记录,我看不只要多准备几组电池,还要在上场前换新的电池~不然这种鸟事绝对还会一再发生...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


[ 此文章被shinbox在2008-10-27 02:48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 | Posted:2008-10-27 00: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65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