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32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moder97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 《楞伽经》中不可言说的主体境界
关于禅宗之「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特色,其多少都有受到《楞伽经》一书的影响。故此文在讨论《楞伽经》不可言说的主体境界,而禅宗之不可说,除了表示佛性不可言语道断之外,其另一层涵义在说明一切言话不过是知识的建构。由佛教传至中土以来,到了禅宗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已经谈了太多关于佛教的知识系统,故到了禅宗时,就不用在讨论知识了,该用此现有的知识作功夫。直接操作功夫,展开竟就是禅宗之一大特色,而在《楞伽经》中隐约可以找到禅宗所期向的目的。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邪。我时答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邪。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论世。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长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问我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受种种受生现耶。我时报言,是十一论世。
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
在此之时,婆罗门所问的问题,在佛陀来说皆是世论,故其言「汝之世论,非我所说」。依此则佛陀所说者究竟为何?以上种种的问题皆是言说分别而来的,一切「有、无」「生、不生」皆是自心分别表现,皆是心外求法。而此言说戏论根本是虚妄不可得,佛陀不回答,乃是不依此言说,若言说亦落入了文字分别的思维之中。故佛陀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少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皆是世论。」依此文的推论可以有两个重点,一者,一切言说分别是戏论,非佛陀真正所要表达的。再者,佛陀之所以不回答,乃是因为其自身的主体境界,不落入此分别言说之中。因为佛陀所要众生了解的重点,不是分别言说的文字,而是自身能否够达到主体境界之中。因为言说皆是分别戏论,皆与达到主体境界无关。又言说分别是心识流动,乃是堕入三有之因,而若要真正求得解脱之道,应该舍去此分别言说,使自己的主体证入境界之中,才是根本解脱的方法。若执着于此文字,终将入轮回苦海,此亦非佛陀所愿意见到的。
  承上段所言,若佛陀不在分别言说之中,而其主体境界所证得者究竟为?
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者相续。所谓相计者相续。缘计者相续。性非性者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者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者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者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者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者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者相续。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有相续相计者。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所以者何,位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此段所言之「续」乃是一种延绵不绝难舍的执着。众生之所以不能解脱,其原因在于思维中有「性、非性」「生、不生」「灭、不灭」等种种二边之分别。若一有思维之分别即是妄想,因为此种分别相本身就是无实在性。唯有真正的不分别的境界「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如此才是佛陀真正要众生明了的,这是一种主体境界所存的心境。也就是不在思维是与非,真与伪等种种二元分别的问题,而是在根本上讨论思维与不思维的问题。所谓「不思维」并不是指呆若木鸡的状态,而是主体境界处在一种无分别心的状态。而一有「思维」才会产生知识,而「有、无」「生、不生」等种种概念皆是知识分别而得。但是所谓的二元分别,其体性皆无自性,一切不过是众生心生妄想而已。故一产生分别的概念,即是心识之流转,若心识有流转将会造出许多的外境,使众生执于此外境之中,此乃不能解脱之因。
  再者,就算知识分别是正确无误的,如「一乘」、「三乘」之分别。此两个命是皆是成立的,若言「一乘」是以终极意义的佛境界来谈,无论众生在六道如何生死流转,或已入声闻、缘觉、菩萨境界,其最终将成就一佛乘。若言「三乘」是以客观的宇宙论知识来看,在宇宙之存有者当中,确实都有十法界之存在,有众生、佛、四圣、六凡之别。故此分别该是正确的,而佛陀言以上种种之分别并不是在知识上说分别的知识说错了。只是在修行、实践的历程中,指出众生在成佛之历程与境界中不该起分别心。哪怕其分别的知识是正确无误的,终生也不该执着于此知识中。因为佛陀是以一种成佛的主体境界来看,此知识的追求反而于修行无益,有了分别即非在境界之中。而佛教所追求的是一种无分别执着的境界,故佛陀已一种主体境界与功夫修行的角度来看,说明众生不该执着二元分别。是以佛陀之批评知识,其并非在客观的知识层面否定二边知识之分别的正确性。而是此分别于证入境界无益,因为只有知识终不可解脱,佛陀之教法在教育众生解脱之道,故唯有令众生证入此无分别之境界,才是真正解脱的途径。
  其实佛教所说之教法,有自证圣智境与言说两种。所谓自证圣智乃是主体自身达到境界之中,而此境界实非言说可至;而且境界的展现与言说无关。所以境界与言说根本是两码子事,虽说两者亦有其相关性,但是如果是境界的开展即非分别言说,而若有言说相即非主体境界的展现(主体境界是一种无分别的状态)。所以在这样的意义下说一切分别言说终非主体证入了境界,但是语言终不可以放弃。如《楞伽经》云:「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着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可见佛并非否定言说,因为若无言说众生则不可听闻教法。只是言说究竟非境界,而佛陀要令众生解脱,所以才重现主体境界。
  故承以上之论,在《楞伽经》中有直接达到境界,而不落于分别言说的知识。故其后禅宗即承此观念,直接作功夫,而不在言说上。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3-01 13:55 |
云飞阳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帐号封锁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既然是不可言说的主体境界 .那文字便无必要
经典是要--时迁法也迁.没有万古不变
变才能通.经典过时不可全取.视为准绳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6-03-02 23:43 |
moder97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11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云飞阳于2006-03-2 23:43发表的 :
既然是不可言说的主体境界 .那文字便无必要
经典是要--时迁法也迁.没有万古不变
变才能通.经典过时不可全取.视为准绳


对于你所言...我深表认同..以牟宗三先生所言..佛学所教导世人的..即是要「荡相遣执」.
但是这篇文章所强调的不可言说之意...并不在你所论说的立场上...
而是认为不可言说是指不落入分别执取...另一意思即是禅宗认为以往佛教经典已论述了相当多的知识理论(如天台宗..华严宗..就讨论相当多的佛学知识..甚至还有建立了很有系统性的判教理论)...对众生.佛.世界.等等的界定有相当多的讨论...所以这种知识型态的建构对禅宗来说已无须再重复论说..因此才认为众生应直接在成佛功夫上实践...此一实践就已非知识理论的建构...而是指出什么样的功夫行为可以让境界提升..什么样的行为反而不会提升...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4-13 23:48 |
zzaaqq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9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佛之境界不可「思」、也不可「议」
也就是无法用我们凡夫的思想、言语、文字来表示
但也因为我们是业力凡夫,还须靠这三种媒介来「悟」入佛法
所以佛法还须藉由音声或文字来传导讯息
我们只是藉由种种因缘切入佛的智见
为什么要入佛的正智正见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才能了脱生死轮回之苦
所谓法尚该舍,何况非法
意思就是一切法门、乃至大藏经典就像解药一样
试问若病人服药病好后,还需再服药吗?
当然就该将药给舍弃,因为这时候解药已对身体没好处,就像毒药般该舍去…
学佛亦如此…但是我们业力凡夫愚病深重,三毒绕身,要将解药舍去,还需精进不懈
发无上菩提心,佛法无边誓愿学之道心…

所以楞伽经上的不可言说的主体境界
是意在告知佛法的真实意境,实在无法用文字言语可代之
怕我们众生执着于某法或某偈,而以为此法或此偈就是佛法的精辟了
怕我们众生被「法」所缚,怕我们落入文字像之障…慎之、慎之…

但是虽无法用文字言语来「代」之,确可从文字言语来「悟」之
所以也不可小看这些文字言语,要不然佛陀辛苦说法四十九年,也不是说着好玩的
一切大藏经典的种种法门乃针对个别不同众生根器而说,只因佛法乃众生而有,若无众生,亦无佛法了。


献花 x1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永佳乐 | Posted:2006-04-15 00:27 |
云飞阳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帐号封锁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人成功主要依据因素不外乎那几种
佛法简单却复杂化.沦为文字语言当中.谈天说地.知识虽丰富.于心性却一点进步也没有
一句话平常心.要花多少时间才修得
那佛语两三句.岂不是花更多时间力行
谈经说法一小时是佛祖几千亿万年智慧而成
要进步....不多说去做就好
程度有无进步....自己会知道.不要欺骗自己.盖棺将论定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6-04-15 22:2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608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