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469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ghkimo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语录] 济公是读书人,不要把祂扮成疯颠咚
<前言>

人们信仰宗教无奇不有,有的见神就拜,又托又求,透过灵媒讲的话或乩文写的字,一律全部相信;也有全不相信的,不闻不问也不去究竟,一概视为迷信,不愿意亲近,甚至亦谤亦疑。此外,宗教人本身对于神佛的形象也只是一厢情愿,不求名符其实,甚至作法五花八门,举止怪异,以为可以哗众取宠,其实非但自取其辱,更污蔑神佛,已到了宗教人不得不自律自清的地步了。

济公就是一例!全台湾最少有十万尊金身,以「济公」为名让人求问,尤在为人解决困难的灵媒也相当多。但一般所见者,大都离不开扇与酒的疯颠模样,走起路来摇摆不定,让人感到有点玩世不恭,甚至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以致本院在扶鸾进行「神人对话」的过程中,济公一直渴望本院能为祂洗刷清白,还祂本来面目,以免「我不杀伯仁,伯仁为我而死」,到时疯颠的可能是人,而不是济公本人!

因此,笔者愿以济公曾在院内表白的鸾文,为大家作重点式的探讨,并表达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众人。

(一)济公是秀才,以道为基,修佛助人

「神是极庄严、极慈悲也!」可见装疯的形态并不适用于神的形象;「修缘世称济公,天下一秀才,举止严肃斯文,曾以书生风度行游世间,乐善助人,且参经悟道,参禅修佛,以行方便道普济四方,故取号名『道济』。」济公既是秀才,就是读书人,济公的形象应是读书人的形象,且好研佛、道两教哲理,是故人称「道济师尊」或「济公活佛」皆无不可。至于佛、道两教对祂的因缘,是「先立道基,再参佛悟禅,比如本院清水祖师、民间的观世音或地藏王菩萨,皆以『道』为根基修佛,是故初民皆以其形象加冠莲花帽」,既然如此,头戴莲花帽的济公,确是道身的神佛。



(二)济公劝人多看书,看好书、学好事

一般人扮演济公,既离不开「酒」与「扇」,且成「颠」状;济公便为大家开解此三者的用意。其中「酒」字的用意,祂说:「酒若能解人愁,世间无自杀之理由,是故酒可小饮,不可饮到颠!」济公再解释「扇」意:「扇引清风好自在,人能自在,即无谎言,不怕别人挑拨是非。」济公提醒大家,如果有人以「酒」与「扇」扮演济公,便是告诉人:「心神时时要纯正与自在!」济公又解释「颠」字:「以『颠』字看,左边是『真』字,右边是『页』字,一真一页,劝人多看书。好书一页一页看,看好书、学好事,就会看到书中的真理,看到『颠』字的真。一旦心中有真便能正,心正就不会颠。」可见济公颠的有理,一般人心情不纯正,还看不出济公的真颠;而要领悟真颠,便得学济公,从多读书开始,用心体会。



(三)学济公心静如止水,始能悟醒生信心

济公以「济」字来阐释祂的心境,祂说:「『济』字有水有齐,表示心灵要如水般,止于至静,亦即『至正』之意。」因此,「天花开在济前,不觉美」,花是那么美丽,尤其是天堂的花,更是花中之最;济公对天花都不感觉美,表示济公的心境是如此地静止。祂表示:「看书若心无止静,何来看出颠之真理乎?所以颠之反面就是止静,能止静才能悟,有悟才能醒,否则一直颠,最后颠到太平洋!」不错!在这花花世界中,要练习「心静如水」,否则色不迷人人自迷!也难怪老子要提醒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更何况弥勒师尊也强调,大家要「平心观色饮酒」,以达到「不醉心者真饮酒,不色心者真美色」的境界!



(四)济公读书学以致用,悲天悯人

济公说:「无家,济之家」,济公作神,不在天堂享受,却到人间与众生为伍,何处众生有苦难,就到何处找众生,一如观世音菩萨「闻声寻影」的精神,处处非家处处家,无家可归的人也是祂的家。这种济弱扶倾的慈悲心怀,令人感动!

在紫雄阁阁庆同时庆祝济公圣诞的前一周,祂说:「阁庆是神喜或人喜?又喜何事?是热闹或拜拜吗?可是众生不知神的头壳痛哪一边?何药可给神治头痛?济公不能再被强迫喝酒止痛了!尤其饮酒能解忧愁吗?实在是愈饮愈忧愁,况且酒逢知己饮,但知己何在?又饮也要看时候、看所在,此时不是喝酒时,也不是渔翁『一钓一饮面江近水』般的诗情画意,或所谓的『黄昏把酒对江月』,实应扎紧裤带问众生,看透众生是哭或笑?」因此,众生笑,祂就笑;众生哭,祂还能笑得出来?值此天灾人祸不断的混乱时代,能如此为人间远虑,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及作为,哪位读书人能及?



(五)济公游学四方,乃为体验圣贤语,并助人欢喜

济公说:「李修缘是读书人!常往郊外到处游学,以检验过去圣贤之话,并身体力行,实际去体验圣贤所提醒后人之圣训,以为自己实质之收效,而应验于世上,接受各阶层人士或乞丐罗汉来求来托;且面对孩儿或老人,修缘都好礼恭恭敬敬来受托,为所托之人服务。此为修缘之本心、本愿、本意!」可见济公读书,并非照单全收,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祂要到各地检验,是否书内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适用?此外,通过了检验,还要去体验,自己做做看,是否如预期般的有效?可见济公所言,并非只是理论,而是实际可行的方法!尤其在体验之后,更去分享别人,为别人服务,并非只「独善其身」,而是「兼善天下」。至于服务的定义,祂又说:『给人欢喜』四字而已,所谓『见神讲神话,见鬼说鬼话』,要了解对方的需求,讲对方欢喜的话,以进入其心,带出其心。」原来如此!祂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讲话,难怪语带诙谐、话常幽默;神人对话中,众人问祂,祂又反问众人,大家常有会心的微笑!



(六)你心中有济公,你就是济公,人人都是济公

济公又说:「其实我是道济,汝也是道济也!神与人不要有分离,才云『神人一体』或『天人一体』。所以拜道济其实是拜汝自己,因为汝心中有道济,汝就是道济,故何须求、何须拜乎?将道济存在汝之心中就好,明白矣!」对济公而言,祂说「神人无分」,表示祂的同体大悲,同时展现「视伟大即平凡」的虚怀若谷的情怀。祂是以「人」的角度主动走入人群,来与人相处,而非以「神」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发号施令;所展现是那么地平易近人。

尤其祂一再强调:「你心中有济公,你就是济公。」对信徒而言,信仰重点在「心」,拜神要诚心,才能找到神,与神沟通,而心中存神,你便是神;尤其「万法唯心造」,任何事才能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因此,济公又为自己解释道:「『济公修道不信道,修佛不信佛』的原因何在?其实道、佛无心不称圣,亦即只要有道与佛在我心,济公与大家有何不同乎?」可见祂是看透很多道场或佛寺修道念佛千千万,都难找到真正的「有心人」,大都是以「身」应付,却难以「心」改造自己、创造自己!

对于众人而言,一般人皆有事才找济公请示,一旦事情解决了便销声匿迹,等到下回有事发生时再出现。如此没完没了,殊不知济公要我们学祂的心法,将祂讲的道理放在心内,并依祂的原则行事,自然遇事自有分寸、进退自可拿捏,何需凡事请示,非济公指示不可?

<结论>

济公的信仰文化非常普遍,无论大庙或小坛,常能见到祂的形象,这或许是祂与民间好相处,无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关心的缘故,也或许由于祂的语气、形象等较平庸近人,以致影响信徒确实不少!比如南亚一带竞相设坛供奉,德教会各机构在经常扶鸾教化及行善的过程中,济公是位分量颇重的角色!在此,希望大家不要太戏剧化济公,始不致混淆视听,误导民众,也不会因此侮辱了祂的神格。我们应该要去了解济公、学习济公,并扮演真正的济公,等到人人皆能济公,天下太平就指日可待了!



【心得感想】

兴家之道在积德,积德之家自无灾殃,积德之家必有余庆
高雄市文化院 主教贞元老老汶罗清水祖师 鸾文神道设教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6-01-15 18:1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