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6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hooger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转贴]同村协力 学校从友善家庭开始
作者:林玉佩

要维持一个像样的家,许多父母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十个家庭,大概只剩下一个,能发挥「家」的功能。学校,是守护孩子的堡垒,多一个「友善家庭」的行动,孩子就多一分希望。

「我的儿子来到你的教室,并不是像一只空瓶子来被你填满,而是像一只装满的篮子,来到一个有些特别东西可以分享的不同环境和社会。」Robert Lake在他所着《Caught Between Two Worlds》书中这样写着。

每一个孩子带着不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同时也把家庭的文化特质、力量和期待,以及焦虑、压力、问题和危机带到教室来。

家庭功能弱化,学校概括承受

台湾教改第一个十年,正是家庭结构变迁激烈和家庭功能备受挑战、威胁的时期。走进绝大多数家庭,正在不断弱化、甚至碎裂成一个一个个体,全国教师会理事长吴忠泰很忧心,「再麻木的人都会有所感受。」

在教室里,老师很容易察觉到,要收齐全班学生营养午餐费用的速度比以前慢;班上有孩子突然转学、或中辍、或莫名奇妙地转进来;来自低收入户、单亲、隔代教养家庭的学生一直成长;外籍配偶家庭子女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在学校门口,有愈来愈多的外佣接送「小主人」,也开始出现除了要规划家长接送专区,有些学校还会划定「XX安亲班」「XX才艺班」的专区。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台湾,学生家庭出现社经地位两极化,对孩子的教育安排有如两个世界。然而,不管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的孩子,亲子亲密沟通的时间普遍匮乏,家庭生活教育普遍失落。

「十个家庭大概只有一个家庭还可以发挥『家』的作用,」中国健康家庭协会秘书长游干桂观察。家庭功能严重弱化,导致学校学生数尽管愈来愈少,需要特殊教育或特别辅导的学生却愈来愈多。

例如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愈来愈多,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持久,「十年前一个班顶多只有一、两个,现在有十几、二十个都在吃药,」北市仁爱国小老师李芳琪指出这个难以想像的事实。

家庭的结构变迁和功能弱化的趋势,学校和老师很难置身事外。

学校是孩子的最后城堡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现在的大环境里要维持一个像样的家,显得力不从心。「所有的父母愈来愈焦虑、愈来愈没安全感,」心灵工作室负责人王浩威指出,像一座座孤岛、各自奋力求生的父母会产生一种期望,「一出家门,就会有一个无形的空桥直通学校。」

学校可以成为家庭的延伸,父母这种期待的背后,有着极大的焦虑,也显示对学校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强烈寄望。

「学校应该跟7-Eleven一样,不要四点就关门,」台北市家长协会理事长包崇敏认为,学校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凝聚社会力量,或是成为父母学习成长的机构。因为,「学校是现在社区唯一具有号召力的团体,」包崇敏说。

教养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城堡──家庭,逐渐失守,传统社区的力量瓦解,学校就像是孩子最后的城堡,要扮演起连结家庭孤岛的桥梁,为孩子以及家庭,撑起稳固的支持网络。

友善家庭,为家长多设想

学校老师教育孩子的角色日渐吃重。因为除了父母或监护人以外,教室里的老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

《教养的迷思》作者茱蒂.哈里斯(Judith Harris)认为,老师对教养孩子的权力和责任,比父母还来得大,因为「老师影响孩子在家庭以外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孩子要度过一生的地方。」

「学校或老师要怎么做?要不要多帮家长做一些,这是一念之间,」南投县信义国中校长全正文说。采取友善家庭的行动,并不是来自法律或上级的要求,而是来自对孩子的爱与希望。

面对家庭造成教育现场的困扰或问题,「从同理心出发,会比较有能量来帮这些家庭,」全教会今年度「SUPER教师奖」得主、高雄前金幼稚园老师黄明玉说。

采取友善家庭的行动

多一个友善家庭的行动,孩子的成长就可能多一分希望。

高雄龙华国小,七、八年前是一个学生外流、亲师疏离的学校,在蔡纯姿上任校长后,为家长和老师搭起「爱的连线」,让老师和家长学习彼此接纳,龙华因而整个改观,学生回流增加两、三倍。

「当家长第一次接到老师的电话家庭访问,很感动,」现任高雄市前金国小校长蔡纯姿回想当年,老师一通关心的电话,打破多年的冷漠,搭起亲师合作的第一道契机。

老师的「举手之劳」,有时就减轻家长一些负担。北市仁爱国小老师王美兰就会尽量帮忙低收入孩子注意、申请各种奖助学金,申请书填好、叫孩子过来签名,天真的孩子还高兴地说,「老师你要我签好多名,我好像大明星喔!」

从北到南,从都会到乡村,从山地部落到平地,面对家庭因素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愈来愈多的学校和老师已经开始采取友善家庭的行动。

友善家庭学校行动一:让家长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

许多学校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与工作坊,让家长学习放手、放轻松。北市西湖国中还特别推出「家长有参加,孩子有奖励」来吸引家长踊跃出席。

「我要让家长也能体会陪孩子成长的快乐,」新竹龙山国小老师丘庆铃说。她让孩子回家念童诗给家长听,设计亲子共读的书香下午茶,透过班级会讯让每个家长看得见孩子的成长以及分享有关亲子教育的好文章,「让家长有能量陪伴孩子走下去。」

友善家庭学校行动二:让家长发挥助力并有成就

「不管我到哪里或在哪里教书,我一定会记得一件我学会的事,那就是不能低估一位家长的力量,」美国爱荷华一位老师Carla Becker道出多年教学的心得。

家长的力量,宜兰县慈心华德福教育实验小学校长张纯淑感受尤深,因为学校就是在家长的协助下成立。家长不但自己组社团,协助学校安排课程,而且把许多社区资源也带进学校。

在西湖国中有一个家长志工组织「慈心团」,成员包含孩子已毕业的家长,协助学校认辅需要特别关心的孩子,其中热心的家长还会留意隔壁的西湖国小是否有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等他们一进入西湖国中,会告知孩子班级导师与辅导室来一起关心。

友善家庭行动三:帮孩子看见父母的亮点

父母如何工作和生活,身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但现在父母因职场的限制或到外地工作,「孩子很难像过去可以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勤奋、努力工作的价值典范,」南投神木国小校长史新健很遗憾。

让孩子有机会去了解父母、去学习父母的工作内容,是台北县鼻头国小「帮孩子看到父母身上亮点」的做法。

鼻头国小邀请家长担任学生的「社区老师」,把他们的专长或本事或经验交给孩子,例如鼻头的人文典故、如何驾船和捕鱼、认识海产、如何烹调海鲜……,「想不到捕了一辈子的鱼,还能用来教给下一代!」鼻头国小的家长说。家长有了自信,孩子对父母也有了信心。

友善家庭行动四:教孩子学习生活自理

「现在的孩子知识上大都OK,但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能力较有问题,」北市中正国小老师陈雅君指出,现在的孩子比较不懂得分享、尊重,也显得较无法忍受不受到重视的感觉。

台北市玉成国小在综合家长及学生们的意见后,归纳出「现代二十四孝」,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课程。仁爱国小老师王美兰则透过「外佣体验营」以及在「家庭联络簿」固定一栏「做家事」,让孩子学习做家事,希望让孩子体会并能感谢外佣、爸妈做家事的辛苦。

刚卸任南投县久美国小校长的洪春满为了训练孩子的生活能力,藉着久美和台北雨农国小城乡交流的机会,在三个月前帮学生定下十个工作目标,例如每天存款十元,帮家长下田工作十次,要通过洗厕所考试,社区劳动服务十小时,为社区老人服务十小时等等。

友善家庭行动五:帮家长看护孩子

有愈来愈多学校愿意调整制式的营运时间,提供课后照顾或课后辅导,也有老师愿意留下来照顾孩子或陪伴孩子读书到晚上八点,甚至十点。南投信义国中校长全正文说,「孩子在教室里,总是比放到街上、没人管还好。」

老师帮忙看护孩子,有时也要帮忙看守外界奖助部落孩子的金钱。在部落有些学校还要帮学生设立专户或由老师代管存款簿,冒着和家长可能起冲突或被告扣发的风险,来避免奖学金或补助款不至于被家长挪作其他用途,例如喝酒。

台北市新湖国小不只为孩子争取校外资源,为弱势家庭或需要关注的孩子进行课后辅导,全校各班亲师还形成「PTA联络网」。(Parent-Teacher Assistant)

「PTA联络网在紧急时很有用,」教学资源处主任游瑞珠说,不但可以快速传播班级或学校讯息,也像一张无形的网可以发挥守护孩子的功能。例如有个家长在放学后等不到孩子回家,「班导透过这个网络,把孩子找到了。」

友善家庭行动六:为不同的家庭搭桥

台湾家庭面貌比过去更具多样性,老师必须展示出对不同文化差异的知识、理解、敏感和尊重,来扮演不同家庭之间的桥梁以及发展一个正面的关系,例如如何让外籍配偶家庭及其子女被接纳。

有不少学校开始透过举办「国际日」等活动,让来自不同文化的家庭有机会在学校表现和交流。

例如台北县大丰国小选择在端午节,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家长穿着自己传统的服装,并介绍母国的端午习俗,「光是包粽子就有七种不同的包法,」台北县教育局社教课辅导员包志强,对这个可以共同学习的场合印象深刻。

一起教育「我们的孩子」

「对于家庭功能失能或做不到的部份,这些部落学校的校长老师几乎是取代了家长的责任,」阳明大学教授洪兰很感动,「就是有这些愿意多付出一些,多做一些事的校长和老师,台湾教育还有希望。」

在过去,父母对学校教育的焦点是放在「我的孩子」,学校老师则是把焦点放在「所有的孩子」,然而当愈来愈多友善家庭的行动出现,学校里所有的孩子,就成了老师、家长、社区牵手合作一起教育的「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友善家庭的学校?

孩子的学校是一个「友善家庭(family-friendly)的学校」吗?针对美国「家庭连线」(The Family Connection)一份给家长评比学校是否友善家庭的问卷,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指标:

一、学校让家长觉得很友善:例如家长喜欢到孩子的学校,家长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等等。

二、学校对孩子的在校状况善尽告知义务:例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家长在家里可以怎么样帮孩子、学校与哪些政策和流程、有哪些学校活动和事件、有哪些家长教师组织等。

三、学校尊重并视家长为教育伙伴:例如家庭的文化、伦理、宗教得到尊重,学校会关注、征询并重视家长的声音和意见等。

四、学校会善用家长的才能:例如学校会让家长知道可以什么时候、在哪里参予学校的志愿服务,会要求家长协助活动,会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会议,会感激家长所提供的协助作为等。

五、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无碍:例如家长如果有必要,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的老师;家长对学校觉得有问题,会知道可以找谁;对于孩子有关的问题,家长会很快获得学校的说明以及公平的处理。

【心得感想】

学校和家庭能相互配合,相信小孩子不易变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12-04 00:4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35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