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6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中非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大 陆][转贴] 桂林Guilin-芦笛岩
桂林市西北郊的光明山,外表看去并不奇特,在它南侧山腰上有一个洞口,两旁生长可以做成笛子的芦草,当地人称之为芦笛洞。这是一个雄奇瑰丽的岩溶洞穴,迄今已有60多万年的历史。洞内有大量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和石花,组成了各种优美的景物,如狮岭朝霞、石乳罗帐、原始森林、云台揽胜、盘龙宝塔、帘外云山、远望山城、幽景听笛等等,被人赞为“大自然艺术宫”。

它的洞深有240米,因曲折有致,游程约500米。1962年着名作家邓拓游完芦笛岩后写道:
“乍看这个洞口又矮又小,似乎是很平常的岩穴,但是,一走进洞里,印象马上大变。满目琳琅的红、绿、黄、白各种颜色的钟乳石,构成了这个神话世界的万般奇景。

整个岩洞分为两个部分,也可以叫做前洞和后洞。前洞是一组又深又大的由马蹄形通道联成的洞穴;后洞则是一个宽广深邃的大岩。在前后洞衔接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把岩洞分成两个部分,中间乱石堵塞,还要经过一番修理,才能顺利通行。芦笛岩的钟乳石,分外鲜艳玲珑,光辉耀眼,处处都是五彩缤纷、如花似锦。红的如珊瑚,绿的如翡翠,黄的如琥珀,白的如玉石。整个洞府好像全部是用宝石、珠翠、珊瑚、象牙、绸缎和脂粉堆积起来的,简直和神话传说中的阆苑仙宫一样。......我自己好像真的做了一场美梦,永远不能忘记这神话世界的迷人景色。”芦笛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游览了,洞内迄今仍保存。唐宋以来的壁书77则,大部分是墨笔所写,字迹仍可辨认。元明以后此洞成为当地人民躲灾避难之所,洞口被堵,少为人知。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桂林考察时,游遍了桂林城东各洞及名胜,却没有涉足于桂林的城西北。直到1959年,芦笛岩才被政府开发,1962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桂林的一大名景,被称为“芦笛仙宫”。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省 和信超媒体宽带网 | Posted:2004-12-01 00:3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77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