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dwithme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级别: 副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超频 & 开箱
推文 x239 鲜花 x21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测试][周边&耗材] Thunderbolt 5效能实测OWC外接SSD与Thunderbolt Share分享
开头先回顾一下Thunderbolt发展史,在2011年由Intel所推出,印象中那几年在评测高阶主机板或笔记型电脑时,偶尔会看到搭载Thunderbolt 1或2的Mini DisplayPort接孔的设计。
直到2015年Thunderbolt 3导入Type-C接孔后,后续能见度逐年缓步提升,不过当年Type-C也不过早一年推出,所以能见度也不高就是了。
接着是2020年Thunderbolt 4与去年推出的最新Thunderbolt 5,主要特色都是运用当下的最高频宽传输规格,应用到影像、菊链、资料等使用情境,以下TB为Thunderbolt简称。


TB5主要特色有双向传输最高达80 Gbps、单向传输最高达120 Gbps、最高240W快速充电、4K最高240Hz更新率、最多支援5个Thunderbolt菊炼,比上一代TB4有些规格提升不少。
首先看到OWC推出Envoy Ultra Thunderbolt 5外接式SSD,有2TB与4TB版本。
由大型黑色铝制散热外壳,强调静音无风扇。


尺寸为19.5cm x 7.1cm x 2.0cm,重量约327公克,底部有缓冲软垫与电源灯号。


效能测试使用目前市场上支援TB5规格及认证的MSI Titan 18 HX AI旗舰级笔记型电脑,内建2个TB5接孔。


Windows内USB页面中可以看到目前的双向频宽为80 / 80 Gbps。


CrystalDiskMark:
SEQ1M Q8T1 Read – 6005 MB/s,Write – 5005.04 MB/s;
ATTO Disk Benchmark:
Read最高约5.74 GB/s,Write最高约4.94 GB/s;
使用期间最低温度约46度,运行测试软体时最高温为53度。


AJA System Test:
Read - 6339 MB/s,Write - 5904 MB/s


TxBENCH:
Sequential Max Q32T1 Read – 5613.79 MB/s,Write – 5112.677 MB/s;


CrystalDiskMark最高连续读写达6000与5900 MB/s、AJA System Test最高读也达到6300与5900 MB/s,都超越上一代TB4频宽40 Gbps与测试效能约3000~3900 MB/s的表现。
不清楚此款外接盒内部搭载的PCIe 4.0 SSD型号与规格如何,不过若能使用更高规格的SSD,确实有机会达到TB5的80 Gbps频宽上限。

接着是CalDigit推出的Element 5 Hub,支援Thunderbolt 3~5的 Mac与USB4、USB4 v2、USB-C等设备,最多可连接4个TB5装置。
内容物有Element 5 Hub、TB5连接线、底部软垫、180W变压器与电源线。


主要I/O在机身两侧,图中左侧为TB5 / USB4 v2支援90W接孔。
中央左起3 x TB5 / USB 4 v2 (支援萤幕与15W供电)、USB-A (10Gb/s) 7.5W、20V 9A 180W电源输入。


另一侧IO左起2 x USB-C (10Gb/s) 7.5W不支援萤幕、2 x USB-A (10Gb/s) 7.5W。
金属外壳机身质感佳,底部软垫可随使用环境安装在上下两面。


支援Apple与Windows装置,充电功能也可用于MacBook、iPad、iPhone、Vision Pro,依Apple每款装置不同,最高可达45~90W,除了传输之外,也可作为充电站。
将手边部分装置安装上去,可达到传输、统一线材管理、提升桌面美观并兼顾充电等多重用途,并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
游戏掌机兼mini AI PC、iPhone、平板、手表、蓝芽耳机皆为充电状态。


花了不少时间将Element 5 Hub接孔装满,右方MSI Claw 8 AI+透过集线器将画面传输到左方萤幕;iPhone与平板在电脑上跳出已连接的通知,与其他两个外接SSD相同,可直接开启资料夹进行传输档案等用途。


最后是Thunderbolt Share功能,支援Windows 11有TB4或TB5的电脑,不过其中至少要有一台装置或配件是拥有Thunderbolt Share授权才能开启此功能,如笔电、主机板、扩充卡等。


打开软体进入到连线提示的画面,如果使用控制其他电脑的功能,软体示意图中桌机与笔电连线的应用度会较高。


功能主要分为4种,分别是控制另一台电脑、档案同步、档案传输、资料迁移。


同样使用通过TB5认证的MSI Titan 18 HX AI,透过TB线材连接到另一台电脑,原电脑键盘与滑鼠直接控制另一台电脑,若被控制的电脑使用多萤幕也能同时操控。


Sync Files:
档案同步,将两台电脑内选取的资料夹做档案同步的动作,如果外出使用笔电,回家改用桌机,想让两台电脑拥有同样的档案衔接使用,算是蛮实用的功能。


Drag & Drop Files:
档案传输,显示两台电脑内的档案,透过拖曳进行快速复制档案的动作。


Transfer Data to New Computer:
蛮类似换手机会用到的资料转移功能,将旧电脑的资料转到新电脑中。


Thunderbolt 5优势在于频宽大幅提升,拥有双向传输最高80 Gbps与单向传输最高120 Gbps、画面输出也支援高解析度与高更新率的显示器、供电能力最高240W、具备向下相容TB4特性,搭配本文中分享的TB5集线器,让应用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由于目前TB5普及度仍不及TB4,主要原因包括:为达到TB5最高频宽所需的线材规格较高,且相关建置成本亦相对昂贵,通常新一代技术在导入初期多应用于高阶产品,距离提升普及度仍需一定时间。
此外Thunderbolt Share这项实用功能,也至少须一台通过授权的TB4或TB5装置才能使用。


虽然Thunderbolt 5同时具备高速资料传输、高解析度影像输出与高功率供电三合一的最高规格,对于需要频繁处理8K或4K高画质影像传输,或进行高速储存作业的专业使用者而言,能提供更高效率的处理方式。
例如个人使用单眼相机录制4K 720Mbps高画质影片时,512GB 记忆卡约可录制 90 分钟档案,碰到庞大的档案复制到电脑内,过程中往往都需要较久的等待时间,改用TB5更高速传输能有效缩短等待时间。
另外TB5支援更高频宽的外接GPU,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使用者而言,是一项能明显提升笔电效能的进阶选择。

不过对于一般使用者而言,TB4或USB 4在功能与价格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能满足多数日常使用需求,目前TB5的装置与线材尚未普及,价格相对较高,期望未来能逐渐平价化,届时将会是更理想的升级时机。
以上是windwithme使用后的感想,提供给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8-02 21:4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37562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