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09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3   4   5  下頁 >>(共 6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1-51卷)(全)  (憶棲法師敘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佛門孝經講記(憶棲法師敘述)

  諸位同學,我在往年每一個新的道場建立,第一部經一定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爲什麽要講這一部經?佛法的建立不能離開硬體的設施,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一定要有土地、要有房舍、要有建築。有了硬體設施之後,我們修道才有一個場所。可是修道要依據什麽?我們必須要知道。修道必須要依據“心地”,《地藏經》就是我們第一個課程。有了硬體設施之後,軟體裏頭最重要的心地法門。所以我們一定第一部要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爲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門,不知道從心地修起,最後決定是一無所成。換句話說,無論你怎樣用功、怎樣努力、怎樣發奮、怎樣精進,你依舊出不了六道輪回,你所修無非是有漏的福報而已。在中國大乘表法是以四大菩薩,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地藏是孝敬。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第十八卷
第十九卷
第二十卷
第二十一卷
第二十二卷
第二十三卷
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五卷
第二十六卷
第二十七卷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九卷
第三十卷
第三十一卷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三卷
第三十四卷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六卷
第三十七卷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九卷
第四十卷
第四十一卷
第四十二卷
第四十三卷
第四十四卷
第四十五卷
第四十六卷
第四十七卷
第四十八卷
第四十九卷
第五十卷
第五十一卷

  附:
《地藏經文摘專題》




地藏經講義 第一卷

憶棲法師講述

  這個經本,清朝靈桀父編著的《地藏經科注》,在所有《地藏經》注解裏面,這個注子注得最好,不知道現在這裏有沒有?查一查,如果是有的話,我們就用這個本子;沒有,我們就用聖一法師的講記。我過去講過幾次,都是依科注這個本子講。

  諸位同學,我在往年每一個新的道場建立,第一部經一定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爲什麽要講這一部經?佛法的建立不能離開硬體的設施,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一定要有土地、要有房舍、要有建築。有了硬體設施之後,我們修道才有一個場所。可是修道要依據什麽?我們必須要知道。修道必須要依據‘心地’,《地藏經》就是我們第一個課程。有了硬體設施之後,軟體裏頭最重要的心地法門。所以我們一定第一部要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爲我們修學大乘的基礎。如果不懂得心地法門,不知道從心地修起,最後決定是一無所成。換句話說,無論你怎樣用功、怎樣努力、怎樣發奮、怎樣精進,你依舊出不了六道輪回,你所修無非是有漏的福報而已。在中國大乘表法是以四大菩薩,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是觀世音菩薩,叫大慈大悲。地藏是孝敬。


  今天佛法爲什麽這麽衰?修學的人爲什麽不能有像過去那一種顯著的成就?大家把根忘掉了,不孝、不敬。這種修學就是李老師以前常常講的玩弄佛法,他不是在修學佛法,也不是在弘揚佛法;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沒事幹!消遣消遣,拿佛法來消遣。確實如此,李老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過分。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在消遣佛法?也在玩弄佛法?修一點有漏福報而已。而這一點福報決定不在人間享,到那裏享?畜生道享、餓鬼道享,惡道去。爲什麽不能在人道享?你作人的資格沒有,所以修的福不在人道享,我們要清楚。作人都懂得孝親尊師,《觀經》三福裏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才能得人身,你所修的福報才能在人天裏面去享。如果這四句做不到,你所修的福報決定在惡道享,惡道裏頭也有福報很大的。這些理與事我們都明了,可是我們就轉不過來,換句話說,明了,做不到。爲什麽做不到?說實在話,對於這些事理了解得不夠透徹。真正透徹了,決定他能夠忏除業障,他能夠回頭是岸。所以道場新成立,《地藏本願經》是決定不能夠缺少的,一定要講。

  諸位同學到這邊來參學,我們今天把這個課程列爲主要的課程,時間雖然不多,重點我們一定細說。其次的部分,古德有詳細的注解,聖一法師有通俗的講話,可以幫助大家作參考。將來諸位在國內、國外弘揚佛法,凡是到一個道場應當先講《地藏本願經》,再說《無量壽經》,勸他念佛往生,這個是一定的規矩。


  《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是前清靈桀法師寫的,他是康熙年間人,清朝早期的,注得非常之好。我們讀他的注解,要細心去體會,要用現代的言語來表達,現代人的觀念來說明,大家就容易接受。他前面有綸貫,綸貫就是在未講經文之前,先將全經大意作一個概略的介紹。綸貫裏面包括了五重玄義,這是第一個部分。第二個部分,教我們怎樣觀法,也就是教我們學習這一部經,如何把觀念轉過來。第三部分是介紹全經大意,他的綸貫寫得很長,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在玄義部分完全依照天台的方式,說明解釋經題。辨體,體是理論的依據,佛根據什麽講這一部經?我們明白之後,對這一部經對佛的說法才能産生堅定的信心。第三部分是明宗,明宗是講修行,換句話說,如何把這些道理、這些理論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第四部分是論用,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得到些什麽樣的功德利益。末後一個部分是講教相,教相那是說世尊教學的方式、教學的儀規。

  法師在這五個科目裏面都用‘不思議’這三個字。經題是以不思議人法立名,‘地藏菩薩’不可思議,‘本願’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在辨體裏面他說不思議性識爲體,性是真如本性,諸佛如來之所證;識是九界凡夫的用心,九界凡夫在迷,迷了的時候就不叫性,就叫識;性是真心,識是妄心。換句話說,他是講真實的心地跟九界衆生妄心的心地,作爲立論的基楚,這太好了。佛是講這一部經,依據什麽?依據諸佛如來自己的真心,再依據九法界衆生的妄心,爲我們說這一部經典,這個經典立論的依據,可以說是太真實了。性地不可思議,我們講地藏;性地是真心不可思議,九法界衆生那個妄心也不可思議,不思議性識爲經之體。又以不思議行願爲宗。本經的宗旨,地藏菩薩的大行大願都不可思議。又以不可思議的方便爲用,這個在全經裏面很明顯的能看到,讓我們知道如何來學習。最後是以不可思議開顯無上菩提爲教相。如果以古大德這五種比喻,比喻教相,用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來表佛法的五個階段。地藏本願是無上大囧琺,基礎是無上大囧琺,成就的當然是無上的佛果。這個是玄義的總綱領。


  今天我們在此地講這部《地藏本願經》有兩個用意,一個是應九華山仁德老法師的邀請,我答應他在地藏菩薩聖誕之前爲大衆介紹地藏菩薩本願的大意。我們預定九月一日啓講,九月二十日圓滿;二十日正是農曆的七月三十—地藏菩薩的聖誕日。第二個意思,新加坡佛學會這個道場建立,我們還沒有在這個地方正式講過一部經,今天爲新道場開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是符合我們多年爲新道場講經的慣例,所以有這雙重的意思。先在佛學會的報恩堂爲諸位同修來說這一部大經。

  在玄義當然最重要的先要介紹經題:

  【地藏菩薩本願經】

  這七個字,前面六個字是別題,經這個字是通題;佛所說一切法都稱之爲經。別題裏面又分爲人、法,這七種立題我們就省略掉了,聖一法師在講記裏說得很清楚,諸位可以作參考。

  ‘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這個題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佛在經上說這個經可以用三個經題,這三個都是佛說的。第一個就是‘地藏本願’,在這個法會當中世尊爲我們宣說的‘地藏菩薩本願’。也可以說是‘地藏菩薩本行’,行願相資,有願一定有行。行的意思用現代的話來說,地藏菩薩的生活、地藏菩薩的修持、地藏菩薩之處事待人接物,這些都是他的本行。又稱做‘地藏菩薩本誓力經’,力是顯示他殊勝的能力。現在我們看這個經題,是翻譯的人他在三個題當中選‘地藏本願’,因爲這個本願裏面包含了本行,也包含了本誓力,意思都在其中。

  地藏這個‘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就不能生存,所以在中國對天跟地看得很重。在八卦裏頭它的相是坤卦,其德爲母,《易經》裏面說:‘至哉坤元。’至是到極處。這是形容大地萬物資生,一切萬物都從大地而生,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確確實實具足這個意思。以佛法講,住持的意思、生長的意思、荷擔的意思。住,一切萬法依真性而住,一切萬法皆從真性而生,《華嚴經》裏面所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九界衆生所住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性地裏面變現出來。性是能變,萬法是所變。自性裏面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一切的無量本來具足。


  佛法的教學其目的就教我們明心見性,爲什麽以此爲目的?明心見性之後,你什麽問題自自然然都得到解決。而且這個事情是決定可能的,決定可以辦得到的。爲什麽這麽肯定?因爲每個人皆有真性,這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來的,未必能辦得到,自性本具那有辦不到的道理?問題只要我們能夠恢複自性。其實自性那需要恢複,今天我們的性德上面有障礙,只要把這個障礙去掉,性德自然就現前,所謂是撥開雲霧,陽光就普照。陽光比喻我們的性德,雲霧比喻著障礙;障礙是假的,陽光是真的。離了妄,真就現前,所以真性不需要去求;你求那就是虛妄的,毋需要去求,離了妄就是真。

  真心裏面佛告訴我們具足三德。法身,法身是我們真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禅宗裏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東西。可惜我們無始以來起心動念、妄想執著,把我們自性的光明、德用障礙住了,現前這個作用受了很大很大的虧損。一百分的作用,我們現在所能感受到百分之一都不到,九十九分的德用不能現前,你說這不是可惜!爲什麽會有這個現象?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迷失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迷得太廣。佛看到我們才生起憐憫之心,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恢複。

  這要講求修行了。因修萬行,果圓萬德,修行的方法也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當中,有方便法、也有不方便法,佛都說了。所以佛爲衆生演說無量法門,四弘誓願裏面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爲什麽佛要說無量法門?衆生根性不相同,衆生的根性也是無量無邊。順著衆生根性去教學,學習就容易成就;如果不順衆生根性,他的修學就會感到困難。而在一切法門當中,第一方便、第一穩當、第一容易,無過於念佛法門。佛在這個經裏面就是教給我們念佛,至心稱名,跟《無量壽經》上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道理、一樁事情。如果我們不能接受這個法門、疑惑這個法門,佛再給你開其他方便法門,這個是佛教人真的是第一個法門。


  爲什麽說這個法門是第一個法門?如果我們細細觀察,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根本原理原則,我們就能想通、就能體會到。佛告訴我們,諸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八個字是根本;宇宙間所有一切萬事萬法的道理,都說盡了。又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解釋唯識所現。心能現相,相裏頭起變化是心的作用;這個心就是識,識心,就是我們講的念頭。我們懂這個原則,那佛說念佛,我們就明白,我們就點頭。爲什麽?念佛就作佛,就直截了當。爲什麽去念阿羅漢證阿羅漢,再念菩薩就成菩薩,最後再念佛成佛,這不是啰嗦嗎?拐彎抹角。你爲什麽不直截了當去念佛?而佛裏面,這是世尊在經論裏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有一切諸佛裏頭阿彌陀第一。念阿彌陀佛就作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成阿彌陀佛,何必再念其他的佛?其他的佛跟阿彌陀佛比又要次一等,爲什麽不直接去念圓圓滿滿的阿彌陀佛?我們通過這些道理,才肯定念阿彌陀佛是第一。真的明白,真懂得,心裏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那才是真正念佛人。念佛法門之道,道共戒,所有一切戒律統統圓滿具足。你不會犯戒、不會破戒,道共戒。得禅定是定共戒。定共戒不如道共戒,道共戒裏頭不如念佛裏頭具足圓滿戒律、清淨戒律。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

  所以在這個法門裏面,佛教導我們至心稱名、念誦;念誦就是讀誦大乘。在讀誦大乘經裏面,是以《無量壽經》爲第一,我們在講解的時候跟大家分析過。這個分析我們沒有能力,隋唐時代的古大德跟我們講的,一切經最後都歸《華嚴》,《華嚴》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歸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十八願。現在有人提倡本願念佛,本願裏面特別著重在第十八願。十八願,完全依照十八願念佛,能不能往生?果然遵照決定得生。只是提倡臨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平常可以不要守戒律,可以胡作妄爲、可以造作罪業,到臨終的時候念佛還能往生。這話說得沒錯,臨終你有把握念佛嗎?你仔細觀察一些臨終的人頭腦能清楚嗎?如果臨終的時候是糊裏糊塗的,別人幫他念,他也聽不進去。臨終的時候業障現前,佛號聽不進去,甚至於聽了佛號生煩惱;我親自見過這種人,一生念佛到臨命終時不念佛,貪生怕死,不能放下。本願在理上講沒有問題,在事上講,難,太難太難!那是怎麽樣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要清楚。古大德真是慈悲至極,爲我們分析得很清楚、很詳明,勸勉我們不可以存僥幸之心,一定要腳踏實地、認真努力的修學,臨終才有把握。僥幸的人,最後一定落空。所以提倡本願,舍棄戒行,這是走的險道。這些論調表面看好像是有道理,佛在經上是這麽說的,你細細分析沒有道理,他把佛的意思完全錯解、曲解,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

  世尊當年在世,《無量壽經》肯定是多次的宣講,每一次宣講這個法門,聽衆不一樣。經上所記載常隨衆,常隨衆是這麽多人,除常隨衆之外,一般與會的聽衆不相同。所以佛對於淨宗的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也有詳略不一樣,所以後來集結經典,經典內容懸殊就很大。像最明顯的,我們現在看五種原譯本裏面四十八願,有的經典裏面二十四願,有些經典裏面四十八願,還有經典裏面三十六願,這是最明顯差別。如果是佛只講了一次,翻譯的人,不管什麽人翻譯,這個數字一定是相同,不可能有這麽大的差別,由這個地方證明佛是多次宣講。我們要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認識明了圓圓滿滿,就必須要把佛多次介紹的統統要讀過。

  在古時候佛經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將五種原譯本都能看到,那是大福報、大因緣。宋朝王龍舒居士,這個人福報夠大,當然也得佛力加持,他在五種本子裏面只看到四種;唐朝翻譯的《大寶積經》,王龍舒居士就沒有看過。所以《大寶積經》裏面無量壽會,這一部分裏面有一些很重要的話,其他四種本子裏頭沒有。王龍舒居士也實實在在了不起,知道一般人很難有機緣看到這麽多的本子,所以他開始作會集本。會集本就是集原譯之大成,將佛在各種本子裏面所說,都能夠會集在一起,看到這一個本子,就等於各種版本統統都看到,這好事情,大慈大悲!

  他的本子收集在《大藏經》裏面,入了藏等於說我們佛門古來這些大德都承認、都肯定這個做法是正確,沒有錯誤。王龍舒這個本子流傳到後世,蓮池大師注《彌陀經疏鈔》裏面所引用《無量壽經》經文,大多數都采取王龍舒的會集本,這就是受到蓮池大師的肯定。以後有彭際清的節校本,魏默深的會集本。王本跟魏本確實是有瑕疵,這個瑕疵就是取舍不善,不太妥善;原譯的文字,他們做了修正。在他們來說,這個修正是沒有問題,確實比原譯本用的辭句還要好。印光大師不贊成,不贊成有他的道理,怕的是後來的人隨隨便便改動經文。他們這個開端,開了例子,引起後人隨便改經文,這個經典傳到後來那就面目全非,決定不能夠開這個例子。印祖反對是這兩點,一個是取舍不當,一個是改動原文,並不是說不能會集。

  到民國初年,夏蓮居這個本子出來,這個本子真正是完善的版本。可是有一些人執著成見,反對這個本子。反對這個本子,就要提倡讀五種原譯本。如果說反對這個本子,在五種原譯本裏提倡一種本子,你不就是其余四種本子裏面,還有一些重要的經文,你依舊讀不到。讀誦大乘的目的是破疑生信,是建立信心。這個都是偏漏執,偏見、淺見,孤陋寡聞,這一些執著,這錯誤的。又說夏老居士是居士,居士沒有資格來會集經藏。王龍舒是居士,彭際清也是居士,魏源也是居士;蓮池大師是出家人,是淨土宗祖師。蓮池大師能采取王龍舒的本子,蓮池大師沒有說王龍舒是在家居士沒有資格會集,沒有說這個話。如果說是在家人不能做這個事情,一定要出家人做,這個佛法失去了平等,換句話說,決定不能往生淨土。淨土是平等法,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國土平,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平等的國土,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會集本出來之後,很可惜印光大師已經往生,印祖沒看到這個本子,我相信印祖看到這個本子一定贊歎、一定贊成。爲什麽?過去會集本這些毛病,他都改過來。它這個本子對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而取舍之恰當,當時慧明老和尚肯定,在當代律宗的大德慈舟老和尚肯定。慈舟老和尚采取它的本子在濟南講過,在家的大德梅光羲老居士用他的本子在中央廣播電台講過。這個本子今天流通全世界,符合老居士臨終的預言,他告訴學生,他的會集本將來是從海外傳到中國,這個話兌現了。當時大家懷疑,現在肯定了,果然如此。他又說這個經會傳遍全世界,所以夏老這個會集本跟他所預言的完全相應。我們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決定不懷疑,依教奉行,要常常讀誦。佛在經上教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做到;佛教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遵守。這樣念佛發願往生,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我們要相信佛的話。

  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裏面的原文,諸位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照看;如果你有疑惑的話,你把五種原譯本給它對照起來看。我過去曾經印過,這個本子的題目叫《淨土五經讀本》。裏面五種原譯本,四種會校本,《無量壽經》總共九種版本都印在裏面,大家可以對照。《彌陀經》三種譯本,三種本子是:羅什大師的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統統印在一起。印出這個本子目的無非是堅定同修們的信心,不能輕易被人動搖,壞了我們這一生大事因緣,那就太可惜了。

  我們一定懂得讀誦大乘,皈依《無量壽經》,恭敬阿彌陀佛,懂得認真修供養法。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都做過詳細報告,怎樣供養?供養如來、供養衆生,如教修行供養,這是真供養,這種供養就是真正供養地藏菩薩摩诃薩。我們總結這個經裏面的意思,如果我們真能夠至心稱名、讀誦大乘、皈依恭敬供養,這個人他的功德不可稱量。他必定得到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不僅是地藏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威神加持,必然獲得不可思議的果報。

  佛在這個經裏面告訴我們,地藏菩薩在過去無始劫以來,以無量無邊的化身放光說法,普度衆生,常住幽冥法界。幽冥法界怎樣講法?我們怎麽學習?我們是不是要鑽到地獄裏去?一定要懂得經文裏頭字字句句表法的義趣。幽冥法界意思就是講我們放低姿勢,爲善不需要讓人知道,不需要去表揚,這個就是幽冥法界。默默的去做,認真努力去做,舍離一切名聞利養,就是在幽冥法界,成就自己真實功德,念念之中利益六道衆生。這個經裏面給我們說,我們與諸佛菩薩的關係、我們與六道衆生的關係,凡夫無知,真正是所謂是弱肉強食,殘害一切衆生。這些衆生也都是凡夫,也都是迷惑顛倒。迷惑顛倒,報複的心不會消滅,你傷害他,他那個怨恨之心永遠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頭,遇到他有機會他怎能不報複?這種報複就是今天世界上的災難,大災難!佛在經上講刀兵劫。往後的刀兵劫就是核子戰爭。

  刀兵劫因是什麽?食衆生肉。佛說得很清楚,要想免除世間的刀兵劫,除非衆生不食肉,這個刀兵劫才能夠化解。年輕的時候無知,不吃它,也殺害它。螞蟻,我們看到很多人,自己也造過這個罪業。螞蟻爬到家來,討厭,燒一鍋開水一下就把它燙死。我們看到許多人這樣幹,我們也曾經幹過,這些小動物任意的殺害。以前不知道,這才曉得自己犯下了重大的過錯。佛教給我們發露忏悔,我們今天明白了,知道自己做了錯事,認真修行,每一天念誦、供養、修學一切功德,回向這些冤親債主。這個功德我們自己不敢享受,希望把這些冤結統統化解,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否則的話,常常說到業障現前,他業障怎麽會不現前?這些被你殺害的衆生,如何能夠輕易饒過你?不可能。

  我們要學地藏菩薩,以真實心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心如大地一樣,一切法、一切衆生,賴以住持、生長、荷擔。所以經上說:‘心如大地,能安一切。’這是把地比作心、比作識。我們今天看到大地,腳踩到大地,要知道回光反照。地是我們的心地,心地平等,載荷諸法,載荷一切衆生,你喜歡的、愛的人也住在這個地上,你討厭的、怨恨的人也住在這個地上,地不分親怨、沒有好惡,我們要學大地。我們心地原來跟大地是一樣,現在在裏面起心動念,分別好惡,分別好醜,這是錯誤的。地不分,換句話說,真心不分,妄心在分,妄心是錯誤的。知道妄心在分,就知道衆生心;知道大地不分,就知道真心。所以本經的立論就是真心跟妄心。這是說‘地’這一個字。

  第二個是‘藏’,藏是藏、含藏的意思,我們世間人講倉庫、寶庫。世間人一些珍寶都要好好的收藏起來,這些財富可以保障他生活的安全。如果自己失去了財寶,他就感覺到恐懼,生活沒有保障,所以世間人人都希望收藏這些珍寶、這些財富。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自性裏面有寶藏—三德秘藏。我們真心自性裏頭有‘法身’,法身是真身,宗門裏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法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第二個‘般若’,般若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我們自性裏頭本來具足,不是從外頭來的。無量無邊的智慧,此界、他方,過去、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所知。所知現在不知道,不知就變成有障礙。所知是本有的,現在有個障障住了我們所知,這叫所知障。所知障跟煩惱障立名的用意不同,煩惱就是障礙,所知不是障礙;障礙所知的那個障就叫做所知障。

  如果我們從佛法名相來說,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完全是煩惱;分別裏面一部分是煩惱,一部分是所知障;妄想裏面完全是所知障。有人問,無明從那裏來?無明怎麽來?其實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得好清楚、好透徹,讀《楞嚴經》的人也是囫囵吞棗,就這麽過去,含糊過去。佛講得很清楚:‘知見立知,是無明本。’什麽叫知見?知見就是所知,所知就是般若智慧。你在所知裏頭還要立一個知,就錯了,頭上安頭,那就是無明的根本。你不要在所知上再立一個知,你的智慧就現前;你偏偏要立一個知,那有什麽法子?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這個你們看清楚了,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是所知、這是知見。偏偏說‘法師手上拿一本書’,完了,馬上墮到無明裏去。這個東西叫書嗎?這個東西叫手嗎?手是你建立的,書是你建立的;你要建立這個叫書、這個叫手,你就完了,這就是無明。佛法沒到中國來,中國人也很聰明,老子就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你說個名已經錯了,那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事實真相。所以你在知見上立知,你就墮到無明,你就是起了妄想,妄想裏頭又有分別、又有執著,一大堆東西麻煩來了,一連串都來了。

  佛給我們說法,佛說我,不執著我,這個高明。六祖問永嘉:‘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答得很好:‘分別亦非意。’我分別就是沒有分別,心裏頭真沒有分別,幹幹淨淨的。分別什麽?爲大衆分別。所以說就是無說,無說就是說,你要說是說,你不懂得無說這個意思,你不懂得佛的意思。如果說跟無說分做二截,說也錯了,無說也錯了。說是什麽?分別、執著;無說是無明,兩邊都墮了。要知道說跟不說是一不是二,說即無說,聞即無聞,你這個通了,你這個障礙都沒有了。你能在這個上面體會,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大白了,你真正入了不二法門。世間人可憐活在相對裏面,相對就是二,對立了。說大對面有個小,說空那邊就有個有,總是在相對;說我,對面有個人。幾時你能夠一下覺悟到,我跟人不二,空跟有不二,性跟相不二,理跟事不二,事跟事也不二,你才入佛法,你才懂佛法。所以佛法之難,難在那裏?就難在這個地方。難在什麽?妄想、分別、執著永遠放不下,只要放不下你就不入大乘之門,大乘跟你絕分。你修學大乘,是修學一種皮毛常識而已,真正大乘是什麽樣子?你根本不能夠體會。這是跟你講般若。

  還有一個秘藏,秘是秘密,藏是含藏在自性裏面的;‘解脫’,解脫就是大自在,就是《華嚴》裏面講事事無礙,都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本來具足的。這是‘藏’的意思,這個叫三德,自性裏面的三德。爲什麽叫秘藏?秘是好像很秘密,一般凡夫不能夠覺察,六根接觸不到;不能覺察就好像很秘,就好像藏在那個地方,藏沒有被人發現。換句話就是衆生不能明了、不能理解,稱之爲秘密。而心性確確實實裏面包含無量無邊的一切法,本性裏頭本來具足,用之不盡,這是藏的意思。好比我們世間的金礦一樣,這個金礦裏頭含藏著金非常豐富,你去取、你去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金礦在那裏你不知道、你不曉得,那就變成秘密。佛用這個來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的寶藏。大地含藏跟心地比那不成比例,我們心地裏含藏的寶藏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的佛法,一切衆生無量的世法,都含藏在其中。你只要開發新的寶藏,給諸位說,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都通達,全都沒有障礙。

  佛法的教學是開發自性的寶藏。自性寶藏要用什麽東西開?那個工具一定要稱性,你不是稱性的工具,你就沒有辦法開發自性寶藏。稱性的工具是什麽?就是孝跟敬,所以《地藏經》稱爲佛門孝經。《地藏經》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它就是孝道跟師道,孝親尊師就能開發自性的寶藏。如果你不能孝親、不能尊師,你永遠在佛法門外,換句話說,你學小乘也許能夠有一點點成就,學大乘沒有分;大乘是開發自性,跟小乘不一樣。小乘是在事相上,換句話說,它還是世法。小乘之間出世法你也得不到,換句話說,你縱然修學小乘,你也只能停留在初果、二果這個境界裏頭,四果是證不到的。要想證得小乘的四果,小乘最高果位還是要孝親尊師。這是真理,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例外的。

  世尊在《觀經》三福裏面說,這三種淨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話說得多清楚、多明白,我們聽起來,諸位同修都能夠記得,也都能說,可是就是不肯去做,那就沒法子。說,一天說一千遍、說一萬遍,也沒用處,那是說食數寶,有什麽用處?一定要自己認真去做,去做到。把孝順父母的心推廣孝順一切衆生,諸佛如來確實是這麽修的。一切衆生就是我們自己的父母,不是別人,一切衆生就是我們的老師,讀了《華嚴》,你應該相信。不但一切人是老師,昨天我們講樹,樹木、花草那一樣不是老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的是一微塵、一毛孔,我們觸目都能夠醒悟,那就是老師。昨天看到樹,種子是信心,根是慈悲,身是智慧,枝葉是五度,枝幹是五度,在在處處只要見到了,心裏面都開智慧。正是惠能大師所說,惠能見五祖,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麽不常生智慧?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都開悟,這就是常生智慧。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生煩惱,順自己意思貪愛,貪愛是煩惱;不合自己意思討厭,討厭生煩惱。人家六根看六塵境界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就是凡聖不一樣,起修不相同。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肯定我們自性本來具足萬法,具足一切法,這個是寶,像大地裏面含藏一些礦物寶藏一樣。大地含藏的寶藏用得盡,我們心性裏面含藏的寶藏用不盡,爲什麽不懂得開發?這四大菩薩就是開發自性寶藏的四個法門。這四個法門要同時用,地藏菩薩的孝敬,觀音菩薩的慈悲,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落實,四大菩薩教我們開發自性寶藏。這四個法門缺一個都不可以,像一張桌子四個腿,缺一個就倒下來,它就站不住了,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在一切大乘經裏面所說,千經萬論不外如是。諸佛菩薩明白了,就落實,他得受用,他得的是大自在、大圓滿。我們衆生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胡作妄爲,所以搞六道輪回,生死流轉,永無出期。

  但是我們的性德無論在覺、無論在迷,它並沒有改變;悟沒有增加一絲毫,迷也沒有損失一絲毫。佛爲什麽尊敬一切衆生?連蚊蟲、螞蟻都尊敬。他爲什麽尊敬?蚊蟲、螞蟻也是衆生,它的性德也是圓滿的,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只是它迷,它變成這個樣子,它不懂事,胡作妄爲,搞成這個樣子。雖然搞成這個樣子,它的性德依舊是圓滿的,沒有缺損一絲毫,所以諸佛如來對它平等的尊重、平等的禮敬,也平等的供養。在十大願王裏面佛對它們不贊歎,可是恭敬供養那是決定平等的,慈悲一切。

  我們要認識心地,肯定寶藏。知道我們真心,這個心從般若上講就是大菩提,從法身上來說就是大涅槃。大涅槃通常也稱爲大滅度;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滅度。如果就這三個字來說:大、滅、度,這三個字來講。‘大’是法身的意思;‘滅’是滅煩惱,滅妄想、分別、執著,那個就得大自在,大自在是解脫;‘度’是明了、是覺悟,就是般若智慧。菩薩修六度,這六條是智慧,他們過的是高度智慧生活,他們過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生活。我們今天過的是煩惱苦日子。

  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是自性本具的三德,一一都具足常樂我淨。所以常樂我淨,我們稱爲四淨德。‘常’是永恒不變。‘樂’是離一切苦,我們世間人講苦樂,這個苦樂是相對的,所有一切相對的苦樂統統沒有了,統統盡了,斷盡了。‘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心地空寂。真心裏面不能有一物,惠能師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要知道本來無一物,你要在裏頭加一物進去,錯了。一個念頭就是一物,不能加。所以參禅的人,念一聲佛號被染汙了,漱口三天。本來無一物,怎麽會有個佛進去?佛也沒有。佛都沒有了,我們要不要念佛?要念。怎麽個念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對了,就正確了。如果你有念,你就有一物,錯了。你無念也有一物,有什麽一物?有個無念,你也錯了。換句話說,念錯了,不念也錯了。

  怎樣才不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不錯;兩邊不住,中道不存。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就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九法界裏面,示現種種身,從事種種事業,他無念、無生。無念,他沒有離念,無生,他也沒有離生。他在六道裏頭舍身受身,跟衆生示現是一樣的,他是離即同時,所現的相沒有自己,現的相是慈悲應現,覺悟衆生的。雖然覺悟衆生,沒有覺悟衆生這個念頭,就像《金剛經》所說,雖然度一切衆生,而實無衆生得度者,他沒有起念。經上常常用雲來做比喻,比喻什麽?無心、無念,在佛法裏講無作、無爲。無爲而無所不爲,無作而無所不作,這樣與自性體、相、用,與自性法身、般若、解脫就相應,與‘大方廣’就相應,這是菩薩行,這是菩提心。

  我們今天在凡夫位,我們有嚴重的迷惑,我們有深重的業障,我們也很想契入菩薩的境界。從那裏下手?一定要從斷貪嗔癡下手,佛法、世法都不貪染。順境不貪,逆境不嗔,從這兒做起,從這裏下手;順、逆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癡。不貪、不嗔、不癡叫三善根。斷惡修善,斷什麽惡?斷貪嗔癡;修什麽善?修不貪、不嗔、不癡。從這裏下手,恢複我們自性的寶藏,因爲貪嗔癡在所有障礙裏頭最嚴重;最嚴重的先下手,我們今天不能成就,就是不能斷貪嗔癡。你無論怎麽樣修學,你都是不得其門而入,搞一輩子都是有漏的福報。如果要不修孝敬,你這個有漏的福報還不在人間享,在餓鬼、畜生道裏面去享,這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

  ‘菩薩’這兩個字是印度話,它的意思古人有兩種翻譯:一個翻譯叫大道心衆生,這是古譯的;玄奘以後翻作覺有情,覺悟的有情衆生,兩種翻的都好。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華嚴經》應當傳授給什麽人?大心凡夫。諸位要曉得,大心凡夫就是大道心凡夫,雖然沒有給你說是菩薩,你只要發大心,你就是菩薩。如果說是菩薩你會嚇一跳,‘我不是菩薩,我不敢當!’說大心凡夫,‘可以,我是個凡夫,我發大心就行!’殊不知大心凡夫就是菩薩。覺有情也好,我們是有感情的衆生,感情就是煩惱,有情就是有煩惱;雖有煩惱,他覺悟了,這個行。覺悟了,就是我所說方向對準了。雖然還沒有入佛的境界,但是你這個心、行、方向,確實是成佛的方向,角度沒有偏差;像航海、航空一樣,我們羅盤對得很準確,方向很準確,雖然還看不見彼岸,但是知道決定可以達到彼岸。這是菩薩的意思。

  菩薩是人,千萬不要誤會,菩薩不是神、菩薩也不是仙,菩薩是人。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清楚一點,菩薩是一個明白的人,凡夫是個糊塗的人,這個大家就好懂了。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它的業因果報,我們常講因緣果報,那你就稱之爲菩薩。如果你不了解,對人、對事、對物都不了解,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情,這就叫做凡夫。地藏菩薩的名號,我們就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還有‘本願’兩個字。本是根本,在此地的意思是說,他這個願不是這一生才發的。我們知道一切衆生都有過去生,也有未來生,所以講三世。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就發這個願,過去還有過去,過去無始,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都發這個願,我們稱這個願叫本願。所以這個願是有根本的,不是這一生當中才發的。願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希求,這個希求、希望能夠得到滿足,這就稱之爲願。如果意思說得更深一點,本就是真如本性,而願是從本性裏面發生的,這才是大乘法裏面講‘本願’真正的意思。

  菩薩,如《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大士,已經斷掉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斷盡了。所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確確實實契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雖然入得不夠深,但是已經進入,已經是明心見性,這個時候的願,是從自性裏面發出來。沒有見性的人,是從識裏面建立的願心。我們講有過去世,還有過去世,多生多劫都發這個願,這是從識心裏頭說的;明心見性之後是從本性裏面說的,這兩個意思都可以說之爲本願,本願的意思淺深有差別。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有這個願,他這個願力很強,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移。縱然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他很快會回頭,他會覺悟、他會回頭,他能忏悔。如果這個願是一生才發的,或者是過去一生、兩生所發的,他這個力量淺,很容易被外境迷惑;迷了之後,不容易回頭,不知道忏悔,我們就曉得他這個願力深度不夠,也就是他沒有‘本’,如果有本一定肯回頭。我們在《觀經》裏面看的,阿阇世王造的種種罪業,到自己得到這個果報,病苦現前、地獄相現前,他能夠悔過、能夠自新,說明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持有力量,他願力很強,雖然一時糊塗、一時迷了,到緊要的關頭他還能覺悟。這都是從事相上看的。

  如果是法身菩薩從自性裏面發的願,那才是真真實實的本願,決定不會爲外境動搖。即使在這個大時代,佛在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他也會如如不動不受影響。這是本願一點意思。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此文章被amore12在2023-11-13 16:28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19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卷


憶棲法師講述

  昨天講到經題,介紹了‘地藏菩薩’,今天我們接著再介紹‘本願’。題目對我們修學關係太大,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許許多多的同學們不能說他不用功、不能說他不精進,爲什麽得不到成就?實在是因爲對於心地寶藏沒有能夠真正認識清楚。世間人在過去無論是那一個行業,尤其是讀書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裏面重視立志,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一生奮鬥努力沒有目標,當然不會有結果。佛法講發願,發願跟世間人所講立志是同樣的意義,一定要發大誓願。我們的願爲什麽發不出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佛常常在經上作比喻,譬如一個植物,種子爲什麽它不能夠發芽、不能夠生長?這個種子沒有放在地上。我們把種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永遠不會發芽成長。所以願一定要有個依靠,依靠什麽?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願怎麽能生得出來?一定的道理。樹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才能茁壯,開花結果。

  諸佛菩薩的大願都是從心地上建立,所以地藏兩個字就重要。爲什麽說修學大乘從‘地藏’開始?你的願心是從地藏建立,你的行也從地藏建立。心地裏面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你才能發揮得出來。如果不明心地,不明心地本具的德能寶藏,你怎麽樣苦修都不會有成就。願是種子,在此地講願是種子。《華嚴經》裏頭把信心比喻種子,也非常有道理。你不信,你的願從那裏生?


  願稱之爲本願,上一堂跟諸位略略提過,本有兩個意思。從事上講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曾經發過這個願,發這個願,你爲什麽沒成就?願是發了,不是從心地上發,不是從真心本性裏面發的。從那裏發的?從意識心裏面發的,妄心裏面發的;妄心是生滅心,所以你那個願會滅。如果從真心裏面發的,這個願就不會滅,真心不生不滅,這個願發了之後,不會退轉;從妄心裏發的會退轉。緣消失了,願就沒有了,這一生再投生到人間來,又遇到佛法,把從前的願心又勾引起來,就這麽回事情,所以稱之爲本願,這個意思淺。

  深一層的意思,‘本’就是真如本性,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這叫本願。諸位要曉得,果真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你就不是凡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因爲你會用真心,用妄心是凡夫,用真心是菩薩。你們都學過《百法明門》,法相唯識入門的一個課本。《百法明門》裏面給你講同生性、異生性,這兩個都是此地講‘本’的意思。異生性用就是用妄心,異是不一樣,跟佛菩薩不一樣,用的心不一樣;佛菩薩用真心,你用妄心,你跟佛菩薩差異叫異生性。那些人是異生性?十法界都是異生性。別說六道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跟十法界裏面的佛,像天台家所講藏教佛、通教佛,都是異生性。


  那些是同生性?同生性就跟諸佛如來用同樣的真心。如果用相宗的話來講,轉八識成四智,這就用真心,那就是同生性。同是跟諸佛如來相同,跟佛用的是同樣的心,真心。佛的心好比十五的滿月,如果你會用同生性,你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芽。月芽雖然跟滿月光不一樣,但是都是真的,都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異生性,古人把它比喻水裏面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那個叫異生性,那個不一樣,不是真的。雖然是月芽,像初住菩薩、十住菩薩真的是月芽,到十行、十回向、十地,慢慢在增加它的光輝,到如來果地上那就是滿月,統統用的是真心。從真心裏面建立的信心,從真心裏面發起的大願,這是本願。這樣的願力,古德講經得起考驗,什麽樣的狂風大浪,他也不會動搖;無論什麽樣的順境、逆境,他決定不會爲境界所動。爲什麽?他那個願是從真心發的,是依真心。如果不是依真心,妄心發的願,這個願力不強,願力很弱,很容易被境界所轉,很容易迷失方向,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

  真心就好比是大地,真心裏面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好比是根,立願這就是本。然後你的行持,我們講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好比樹木的枝幹、枝條、花葉、果實,自然就茂盛,所以願要從真心裏面發。真心必須要肯定自己心地寶藏,與十方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要肯定,在這個地方建立信心,從這個地方發起大願。我們雖然在經教裏面知道有這麽一樁事情,可是在生活當中依舊還是妄心作主,一妄是一切都妄,不會說我發的心、發的願是真的,其他的生活是妄的,沒這個道理,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由此可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虛妄的習氣改掉,要不在這個地方下功夫,不叫做修行,那是假的,假修不是真修。真修,不僅僅是宗門裏面著重提倡從根本修,所以禅宗成就快,根本是心地,教下又何嘗例外,淨宗也不例外。淨宗如果用真心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不會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不會。可是淨宗的確是個方便法門,其他任何宗派、任何法門,如果不用真心就決定不能成就。但是淨土宗好處就在此地,妄心也能生凡聖同居土,這個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煩惱習氣斷不盡的人,如果能夠依照淨宗經論所講道理方法去修學也能成功、也能往生,這是淨土無比的殊勝。


  所以發願,你是根據什麽發的,你是從那裏發出來的?我們不能不曉得。我們再說落實到事相上,事相裏頭有通、有別。通是共同的,一切菩薩、一切諸佛共同的大願,這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通願。這個願從什麽地方建立?發生起來的?是從自性裏面的般若跟慈悲,你沒有智慧發不起來,沒有慈悲也發不起來。因爲有智慧、有慈悲,見到衆生苦,特別是六道裏面衆生,無始劫以來墮落在六趣流轉,沒有辦法出離。佛菩薩見到,所以發起‘衆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是從這個地方發的。

  在四谛裏面依苦谛而發的,我們發願是不是依這個?現代的衆生比古時候這個苦,不曉得要加多少倍。不覺悟的人,他的心思愚昧,觀察世法含糊籠統,看不清楚。科技是給我們帶來生活上一些方便,今天聲光化電,古時候沒有,可是你有沒有想到我們享受科技的方便,付出是多少的代價,你要仔細去思惟,那是古人所講‘得不償失’。我們得到受用很小,時間很短暫,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不成比例。換句話說,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明白一點,把我們在六道受苦的時間加長了,在六道裏面受的苦難加重,你說值不值得?爲什麽是這個現象?這種物質文明的生活,增長我們的貪嗔癡慢,遠遠不如古代;古代這種生活一般人貪嗔癡慢的意念有,比現在薄。換句話說,他輪回的時間可以縮短,六道裏面受苦可以減輕,我們今天不然。不要說很久了,半個世紀之前,還沒有聽到人說地球病了,生態環境不平衡了,沒有聽說過;空氣汙染、環境汙染,沒聽說過。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沒有,那有這些名詞。

  現在科技的進步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可是帶來的災害,你就沒有想到。如果這些科學家要豁然覺悟了,這負面的災害太大,我想他這個科學技術就終止,不再發展、不再去做了。一個頭腦很清楚、很冷靜的人,這才能觀察得出來。所以衆生苦,物質文明雖然進步,衆生比從前生活得更苦。物質上享受有一些方便,可是精神上的痛苦是人人都不能夠避免。你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你有很多的財富、有很高的地位,依舊不能避免。那有古時候的人那種生活悠閑自在?我們在古文裏讀過很多,從前作官的人、作地方首長的人、領導的人工作不繁忙,每天一、兩個小時事情就辦完,其余時間讀書、寫字、畫畫、遊山玩水,過的是詩情畫意的生活。那裏像現在人,現在人過的是分秒必爭,這個日子有什麽過頭,這麽緊張、這麽痛苦。明白事實真相還願意到人間來投胎嗎?他不會來了。覺悟的人只有佛與大菩薩來,來救度這些苦難的衆生,實在講四弘誓願這一願才叫真正的本願。


  要發願度衆生,自己一定要能給衆生作榜樣、作模範,那就是德行。衆生爲什麽受苦?因爲煩惱不斷,見思煩惱天天在增長、天天在擴大,這個事情果報就不可思議。所以佛菩薩要做一個好樣子,斷煩惱。世間人犯了錯誤,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增長貪嗔癡慢,不擇手段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不知道因果的定律。世間人常講‘損人利己’,其實這個話是錯的,依舊不了解事實真相;明了事實真相,我們知道損人決定不利己,沒有這個道理。只有利人才會利己,這才是一定的道理,損人那能夠利己?可是他們迷惑顛倒,以爲自己的利益一定是建立在別人損失我們就得利益,這是妄想,這是造極重的罪業。所以《了凡四訓》我們要推廣,讓這些人多念念,然後才曉得每一個衆生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用不正當手段奪得來的,依舊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沒有,你試試看,你去搶,搶人家,你看看你能不能搶得到?你命裏頭沒有,你還沒有動手,已經被警察抓去。換句話說,你能夠偷得到、你能夠搶得到、你能夠霸占得到,統是命中所有,不用這些手段也得到,那你何苦?所以明白人常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個話就是說你一生的福報是你前世修的,你命裏頭有這個福報,任何力量擋不住,你決定會得到,你決定丟不掉,何必用這些不正當的手段?錯了。

  佛菩薩在世間給衆生示現最好的榜樣,你們用不正當手段得到,我用正當的方式,我也得到。爲什麽要幹這些害人害己的事情?爲什麽不多做一些利己利人之事?佛菩薩作這個樣子,所以才有第二願—‘煩惱無盡誓願斷’。這裏頭最重要是斷給別人看,一定要爲社會大衆作一個好樣子,建立自己的德行,才能被社會廣大的群衆敬仰。你這個人有道德,他才願意跟你學,你勸他,他才會聽;自己德行要有虧欠,你說的真正是好話,人家聽了懷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未度衆生,先要示現德相。


  德行的標準也沒有一定,要看現前的狀況,這一個時代、這一個地區一般衆生犯的是那些毛病?針對於這些病態下手,才能收得到效果。現在衆生貪心重,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菩薩示現首先就要放下名聞利養,舍棄五欲六塵,就得從這上下手,這叫自利利他;成就自己,感化衆生。如果光是講經說法,自己不能夠身體力行,別人聽了會有疑惑;你自己說得這麽好,你自己爲什麽不肯做?換句話說,你就收不到度衆生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自己做到、說到,先要把它做到,然後你再說,這大家沒話說。其次的是我先說到,然後我自己也能做到,要兌現。

  現在衆生煩惱重,現在衆生忘本,連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這怎麽得了?‘本’是什麽?地藏本願,本是孝順父母、奉事師長,這是本。所以我們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報恩,不僅是口頭說,我們要做到。現代人與人的關係只看利害,今天給我有利,我們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結你;明天沒有利了,就是路邊人,不相識了。如果有利害上沖突,那是敵人,這是什麽社會?如果叫這個社會不亂,不可能!

  提倡孝道、提倡紀念祖先,現在佛門還在做,清明祭祖、中元祭祖、冬至祭祖,一年三次重大的祭祀節日,提倡孝道。我是一生福薄,前生沒修福,這是佛經裏頭說‘修慧不修福’,可是我還沒有落到‘羅漢托空缽’,我還沒有落到這個程度,還能勉強維持溫飽。我如果有大福報,給諸位說我不建寺廟,我建祠堂,提倡孝道。這個話我說了幾十年,希望能建祠堂,建百姓宗祠,每年這三個節日舉行重大的祭祀,在這裏頭宣揚孝親。現在祭祀完全落在形式,很遺憾。譬如說我們清明、中元、冬至祭祀,祭祀節日應當是七天。七天,前面幾天是講解孝道、表揚孝道,最後這一天才舉行儀式,這個就有意義。否則的話,徒具形式,什麽叫孝?孝的意義在那裏?不知道,這很難收到效果。

  我們國家將孔子的誕辰訂爲教師節,這是紀念老師,一年有一次。凡是祭祀現在都應當是七天,要把爲什麽要修孝道?爲什麽要重視師道?要給社會大衆講清楚、講明白,這個祭典才有意義,才不致於僅僅落到形式上。就連我們平常佛門裏面一些儀規,譬如佛學會成立之後,館長提倡‘三時係念’的佛事,所以我們把三時係念詳詳細細講過一遍。要做三時係念之前,一定要把三時係念講過。要拜梁皇忏,一定要把梁皇忏從頭到尾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大家去拜忏,這個心才相應,才能收到效果。對於裏面的理、事、境界一無所知,照那個模式去做,收不到效果。所以古人這種忏悔,確實有不思議的力用;現在人我們修這個忏悔見不到效果,道理在此地。如果人人對這些理論、境界都清楚,那不必講解,來修這個儀式,行!現在人都不懂,對這些儀規都不了解,所以必須預先要上課。

  世出世間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儒家以孝道爲基礎,所謂是《六經》,皆是《孝經》的注解。同樣一個道理,大乘佛法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可以講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都是《地藏經》的注解。諸位是真正能深入,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

  這兩願是觀察四谛而建立。能觀察四谛是智慧,能發起這個大願是慈悲;智慧、慈悲都稱性,從性地上建立,這叫本願。所以就像菩薩一樣,菩薩用什麽來教化衆生,幫助衆生離苦得樂?菩薩用道、用滅。這個道,諸佛如來過去也是凡夫,他是從凡夫修成的;諸佛如來從凡夫修成佛道,這個途徑、這個道路,成佛之道!他怎麽樣修成?將他們的經驗,將他們的方法傳授給還沒有發心的這些凡夫,迷惑顛倒的這些凡夫,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先做出修學的榜樣給大家看,告訴大家這是正路,這是真理,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讓他覺悟,讓他跟你一起學習。

  從那裏學起?從孝親尊師學起,世出世法都不例外。現在這個世間孝道沒人提倡,漸漸的消失、淡忘了。而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他不懂得孝道,他怎麽會懂得尊師重道?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學生不敬老師,不足以爲怪,你要責怪他,你自己就錯了。要把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看作正常的現象,現在是這麽個時代。如果看到有一個懂得孝親尊師的,喔!那是很不平常,換句話說,那不是凡人。誰教他?沒人教他;沒人教他,自己會,那不是再來人是什麽?他不是凡人,換句話說,佛菩薩再來應化的,凡夫是決定做不到的。凡夫教,他都不能接受,他怎麽會自動做到?

  今天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是生大慈愍心,不但你不敬他,還要毀謗他、還要糟蹋他、還要侮辱他,這都是大風大浪,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如如不動,爲什麽?他的本願是從真心本性裏頭建立的。不論你怎麽樣糟蹋,佛菩薩示現到後來,總會有一天你會覺悟,你會悔過,這個就是要用長時間感化衆生。佛菩薩曉得一切衆生必定會受感化,因爲他的業障習氣太重了,不是短時間他能夠體悟,需要一段長時間,需要一段深化,他才能感動、才肯回頭。然後認真努力去學習,達到續佛慧命,幫助衆生、成就衆生的教學目標。

  ‘孝親尊師’這四個字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你要是明心見性,你一定會做得圓圓滿滿;你做不到,是你沒見性,你在迷惑顛倒。唯有性德才能開發自性,怎麽樣才能明心見性?一定要性修才能夠見性,現代人修學見性就難了。倓虛老法師在《念佛論》裏面跟我們講,他說他一生當中沒有見過明心見性的人,不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他說參禅得禅定的人,他見過。參禅得禅定,果報是生四禅天,這個很了不起,不能出三界。參禅要明心見性才能出得了三界,如果不能明心見性,是出不了三界。這就是他老人家講,在我們這個時代參禅不如念佛,念佛能帶業往生,往生是出了三界;不但出了三界,而且出了十法界。他是天台宗的祖師,他念佛往生的,他往生的時候坐著走的,很難得。天台宗曆代的祖師念佛往生的人很多,大概是受智者大師的影響,智者大師是念佛往生的。後來他們的祖師統統都念佛,雖修止觀,不舍念佛,真正得利還是念佛。可是止觀的修學,可以提升他往生的品位,這是真的。我們古人常講‘禅淨雙修’,天台宗確實如是,它真的是禅淨雙修。

  所以孝道就很重要很重要。過去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說,‘孝’這個字、這個符號就是代表我們真心本性。中國文字之完美是世界上罕見的,這個字的形象、樣子是會意,叫你看到這個字,體會裏面的意思,這個符號的意思。這個符號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這兩個集合起來稱之爲‘孝’;這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孝字的本意在此地。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從豎的說。有豎當然就有橫,所以這個符號實際上代表什麽?佛法裏面所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十方、三際是一不是二,換句話說,十方、三際是一個自己,這不就是佛法講的法身嗎?法身就是講十方、三際是一不是二。‘孝’這個字在佛法裏面講就是法身理體,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這個體生的,都是從孝生出來的,不孝怎麽行?

  孝就是一心,孝就是一真,孝就是法界,我們修學大乘人對這個不能不懂。所以修學以它爲根本、以它爲基礎,從它這裏面生出大慈大悲,就是觀世音菩薩法門。觀音,大家曉得千手千眼,表什麽?表眼到、手到。看到衆生有苦了,立刻就去幫助他,千手千眼表這個意思。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文殊菩薩是不是千手千眼?普賢菩薩是不是千手千眼?我們佛堂裏面兩旁邊供的是文殊、普賢千手千眼,地藏菩薩也是千手千眼,任何一尊佛菩薩都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眼到、手到,表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一千只手、一千只眼,實在就是我們世間人常講雙手萬能,就表這個意思;觀察入微,雙手萬能,表這個意思。這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去學習的。

  對衆生,幫助衆生終極的目標,一般講這目標有三種。最下等的目標是解決衆生現前的困難,幫助他一生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下等近程的目標。中程的目標,是要幫助他來生還要得福,不能說這一生享福,來生墮三惡道,那就可憐、那就錯誤。這一生享福,來生繼續還要享福,更希望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要大一些,比這一生更殊勝一些,這是中程度生的目標。遠程、大的度生的目標,是要幫助他圓滿證得無上菩提,換句話說,幫助他成佛,這個目標才真正是達到圓滿。佛菩薩教化衆生,爲什麽特別贊歎淨宗法門,淨宗法門這三個目標統統都含攝在其中,實實在在說這是大圓滿。所以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尊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就是他教化衆生、他度衆生,三個目標都圓滿。

  而且確確實實淨宗教人是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觀經》的淨業三福,一開端就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前人懂得,所以做父母教兒女那一樁事情最重要?尊師重道,他不是教別的。老師教學生第一重要的課程就是孝順父母。所以一個小孩從小接受這個教育,少成若天性,從小灌輸、從小教導,在他心地、在他阿賴耶識裏面根深蒂固,永遠不變,他能夠盡孝。孝裏面包含一切世出世間法,在此地不能細說。在家能孝親、能友愛兄弟,這就是悌;能報效國家,就是忠。所以八德裏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是個根本,其余七個都是孝表現在不同事相裏面,給它建立的名相,其實就是一個‘孝’字。

  在佛法裏面三學、四攝、六度,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一個孝字,世出世間的正法決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一個道場的建立,大衆在一起薰修,爲什麽第一部要講《地藏經》?道場硬體的設施建立了,建立之後我們得到這個硬體,要在這個地方建立軟體,心理的建設。心正則行正,與道就相應,與心性相應,與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應。

  《地藏菩薩本願經》特別殊勝之處,孝從度母親做起,一個人在世間最親密的是母親,父親還次一等。一個嬰兒出生下來時時刻刻不離母親的懷抱,受到母親的關懷、照顧,恩德無與倫比,所以講孝親第一個是母親。這個經裏面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修學地藏法門的這個人,地藏菩薩不是一個人。凡是修學孝親尊師這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凡是修學慈悲救一切衆生苦難的這個人就是觀音菩薩,這個意思我們要懂。我們要以一生具足一切菩薩才能圓成佛道,這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真正的意思。我們要學地藏的孝敬,要學觀音的慈悲,要學文殊的智慧(我們現在講理智),要學普賢菩薩的落實,這不是一個身具足了四大菩薩。四大菩薩再要細分就是無量無邊一切菩薩,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從這個地方諸位也就能體會到,《華嚴》、淨宗經典裏面所講‘一即一切’,一個法門決定含攝一切法門。地藏孝敬,孝敬裏面當然有慈悲,孝敬裏面有理智,孝敬落實,一個地藏就具足觀音、文殊、普賢,不統統具足了嗎?普賢菩薩實踐,實踐裏面必定有孝行、必定有慈悲、必定有智慧,那不是一個菩薩又具足一切菩薩。所以才給你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圓融,法法無礙,你才真正懂得佛法的不可思議。所以他是,我們在這裏看到是爲母親發心,這比什麽都親切。教給我們孝順心怎麽樣生起?度母親。母親對我們有這麽大的恩德,無論我們在那一個地方、在那一個時候,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是在心上。爲報母恩,不但我們不可以做錯事,連一個惡念都不能生起,爲什麽?對不起母親,這不是母親對兒女的期望。每年舉行一次祭祀那是提倡孝道,擴展孝道,用意在此地,是利他。念念斷惡、念念修善,這是孝母親這個心約束我們必須要這麽做。你說這個孝的力量多大!推動我們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

  從孝母親使我們聯想到教導我們的老師,沒有老師,我們怎麽會懂得孝道,所以老師的恩德不能忘。樸老提的‘知恩報恩’,這四個字是世尊在《大般若經》裏講的,二地菩薩修學的法門。二地菩薩在《大般若經》裏所說主修有八個科目,知恩報恩是其中的一個科目。在這個時代特別值得提倡,現在社會忘恩負義的人很多,忘恩負義是罪行、是過失,苦報;知恩報恩是正行、菩薩行,果報是樂報,不一樣。今天社會這些大衆犯些什麽過失,我們要針對過失來加以輔導、來加以幫助,這樣就對了。所以是因母親發心,這太親切了,這樣的教學使我們體會到,世尊高度智慧、圓滿智慧,極其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達到了極處,讓我們聽到、接觸到,不能不信,不能不學。所有一切善法、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順母親、救度母親而衍生出來的,這真正是根本。我們在菩提道上的正行、成就愈是殊勝,對母親的孝敬就愈是圓滿。所以我常說孝道做到究竟圓滿的只有一個人,成佛;圓教的佛果,這是達到究竟圓滿。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孝道還欠缺一分。

  我們爲什麽要發心度衆生、爲什麽要發心斷煩惱、爲什要發心學法門、成佛道?爲報母恩。我們不這樣做,對不起父母,特別是母親。如來的正教大囧琺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四弘誓願是一切諸佛如來的通願、本願。地藏菩薩特別以無比的悲心偏向受苦的衆生,衆生受的苦難愈多,菩薩的悲心愈重,所以經上稱他‘永做幽冥教主’。幽冥是地獄,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悲心到了極處。地獄這個苦難的地方,一般人不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去的,他去,別人不願意吃的苦頭,他肯吃。在地獄裏面一定要現地獄同類身,不現同類身,怎麽能教化衆生?要修同類行,地獄衆生受那些苦,菩薩在裏頭也要示現受那些苦,不能特殊,不可以例外,才能夠感化地獄衆生覺悟,忏悔回頭。所以是忍苦忍難,大慈大悲,這是地藏菩薩的本願,讓我們修學大乘初發心的人要學地藏菩薩。我昨天給諸位提示,‘幽冥’另一個意思就是謙虛卑下,永遠在別人下面,認真努力修學教化衆生,名聞利養種種一切享受,奉獻給別人,自己永遠處在下位,這是幽冥的意思。經題的別題就介紹到此地。

  末後有個‘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爲‘經’。這個稱呼是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中國人,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爲‘經’。像儒家有《十三經》,道家老子尊稱爲《道德經》,莊子尊稱爲《南華經》,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爲經典。根據經典裏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爲‘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爲過去佛經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中國人尊稱爲經。

  修多羅裏面它有些意思,通常講有五個意思。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人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志,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爲什麽?一遍的味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不再想看,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志濃得多,它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那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我們可以做個比較。在中國著名的文學作品,四大小說|西遊記、水浒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中國著名四大文藝小說;你能看多少遍?看個十遍、二十遍,不想看。給諸位說,我看過十幾、二十遍,我那是做學生時代。那麽大的書,我告訴諸位同學,這本書我從頭到尾看一遍頂多一個星期。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中國古典文藝小說,我看到初中一年級以後就不看了,這東西沒味道了。可是《四書》、《五經》、《古文》,你從小學念到胡須白了還有味道,還是津津有味,不一樣,意味無窮。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諸位如果能夠契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我過去在初學的時候,對於心理學很有興趣,找不了不少心理學中國、外國的這些名著,沒看完。以後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佛法的法相唯識,這一看世界上所有的心理學跟法相唯識來作比,那差得太遠了。佛法的味濃,像泉水往外湧。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這個善不是學的。第三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準,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準、絕對標準。繩墨是比喻,大概在中國現在還有,木匠鋸木頭用個墨鬥拉一條黑線,然後跟著鋸;現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準。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理。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係就很清楚。修多羅裏頭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裏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普遍也講得很好。‘貫’就是貫穿,就是結鬘的意思,就是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裏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裏面學到的。這貫的意思。‘攝’是攝受,就是剛才講湧泉的意思,這裏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它有這麽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三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三千年後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經題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合起來經的題目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們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成就自己地藏法門。以這個爲基礎,才能建立一切大乘佛法,建立淨土的佛法;離開這個基礎,給諸位說,無論什麽佛法統統不能建立。所有大乘法、淨土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離開這個基礎就沒有佛法,這一點比什麽都重要。所以真正學佛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成就,這個法門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去修學。古德在講經之前還有玄義,玄義裏面的內容也非常之美滿,我們限於時間這個部分我們就把它省略,好像我過去曾經講過。是不是留著有錄音帶,我也記不清楚,留的東西也很多,如果有,諸位可以找出來作參考。

  下面我們看人題,就是翻譯本經的人。

  【唐於阗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經裏面翻譯的人很重要,也是讓我們生起信心。佛經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揀別它不是僞造的,它不是架乩扶鸾、神仙來降的,不是的,那個不能夠令人生信。扶鸾這樁事情,我很小的時候,好像是念小學的時候,在福建,我看到福建扶鸾的風氣很盛,我看他們那個作法我有信心。因爲扶鸾的人,扶鸾在沙盤上,那個也很考究。這個鸾筆,也叫扶乩,叫乩筆;他們刻一個龍頭,龍的舌頭撐下來的時候就是那個筆杆。用一個小畚箕,也裝潢得很美觀。扶鸾的人多半是在街上找一些挑水、賣柴的,那個時候在抗戰之前,一般家裏面沒有自來水,買水,專門有挑水賣的,這些人不認識字;有賣柴的。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就在馬路上隨便找他們來,請他們來扶。所以沙盤上寫的字我們在旁邊我們都認得,他寫的是規規矩矩的,一點都不潦草,一筆一畫寫出來,大概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能夠寫幾十個字,再把它記錄下來。我對那個很相信,因爲他們自己本身不認識字,尤其不是固定的人,隨時找來的,我很相信它。可是我在台灣看到那個扶鸾,我就不相信。爲什麽?扶鸾的人是一定的一個人,扶乩的是固定的一個人。而且乩盤一開動的時候,那個裏面動的我們怎麽看一個字都看不出來。而且他口邊念的時候,半個小時候念一、兩千字就出來,所以我看到那個我不相信。那個大概是僞造的,不是真的。佛經不是這些鬼神鸾筆,確確實實是從印度梵文翻譯出來的。所以有翻譯的年代、翻譯的場所、有翻譯的人,足以證明它的真實性。

  譯人這個題裏頭,朝代是代表時間,這是唐代,唐朝的時代。翻譯的法師,我們也要知道。古時候的譯經不是一個人,所以有譯場;譯場是國家建設的,就是譯經的場所。參加譯場工作的人很多,它裏面的執事也分配得很細。譯人是譯場的負責人,好像譯經院他是院長,所有這些翻譯的都用他的名字,他負責任;像一個機構裏面的長官一樣,做這個工作可能是他底下人做的。裏面法師、居士都很多,參加譯經的工作;經譯成之後,用他的名字,他負責任。正如像政府組織一樣,政府裏的長官,一個市長;市長發布所有這些文件、公告,都是他底下秘書、科員、科長替他擬的草,他看過發布,他蓋印,書他的名,他負責任。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不一定是他自己翻的。

  這位法師在“於阗國”,於阗在我們現在的新疆,在唐朝時候是西域的一個小國。這是說明法師的籍貫,他是那裏人,他出現在什麽時代;唐是代表時代,於阗國是代表他的籍貫。“三藏沙門”是代表他的學曆。通常稱爲三藏法師,他老人家客氣,不敢稱法師,稱沙門。沙門是個很謙虛的稱呼,要用現在來說就是學生,是在學習的,不敢稱師,稱爲學生,地位跟大家是平等的,我們同學。‘三藏’,這是一定要冠上去,如果不通達三藏就沒有資格翻經,翻經的法師一定是通達三藏,才有資格翻經;經、律、論三藏他都通達。‘沙門’是梵語,古印度凡是出家人都稱沙門,不一定是佛教。其他宗教裏面出家修行的,像婆羅門教、瑜伽、數論,只要出家修行的都稱爲沙門。沙門這個名稱傳到中國來之後,就變成佛家出家人的專稱,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這就稱之爲沙門。這是法師謙虛的稱呼。

  “實叉難陀”也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稱爲喜學,歡喜學習。“譯”是翻譯,這就不多說了,是實叉難陀大師譯出這部經。法師在中國還有一部就是現在大家所讀誦《八十華嚴》,八十卷《華嚴》也是他老人家翻譯,所以對於中國佛教很有貢獻。我們在此地讀經,對於傳法的人這種大恩大德,我們也不能夠忘記,沒有他翻譯,我們就讀不到這部經典。沒有祖師大德代代相傳,我們也沒有緣分見到這部經,所以對於曆代祖師我們都以感恩的心來看待。感恩一定要報恩,報恩就要認真的學習,這才是真正的‘上報四重恩’;能報恩,必定能‘下濟三途苦’,所以報恩度苦是一樁事情。你這個報恩之行,讓衆生看到之後,能夠生起感發,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改過自新,就收到度化衆生真實的效果。

  本經經文一共十三品,第一品是序品,但是它的品題叫《忉利天宮神通品》。在這品經裏面佛爲我們說明,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他在這個世間示現修學、成道、教學,所謂是轉法錀、度衆生。教化衆生的緣分,快要到終結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要示現滅度,在這個之前特別爲我們示現報母親之恩。我們在經典裏看到,世尊出世之後,他的母親就過世了,母親生在忉利天,所以一定要到忉利天宮爲母親說法。在忉利天住了三個月,爲母親說法,就是說的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這一次的法會非常非常殊勝,世尊爲我們說出地藏菩薩過去因地當中,度母親的這些公案因緣,我們一般講故事。希望我們聽了之後能夠感發,學習效法地藏菩薩,奠定大乘修學的基礎,這是這一品經的義趣。

  現在我們看經文。經文一開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

  這跟其他經典開端有一點不相同。“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簡單的講,是集結經的人他說的,阿難尊者說的。‘如是’這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是‘我’,我是阿難尊者自稱,親自聽佛所說,不是傳聞,親自聽佛所說。就像李長者在《華嚴經》裏面所說,阿難尊者爲我們複講這一部經,字字句句如佛所說、是佛所說,決定不敢摻絲毫自己的意思在其中,這是‘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意思。“一時”,實在講這個時候是非常非常的清楚,佛在滅度之前的三個月。但是還是用‘一時’好,一時有感應道交的時候,師資道合的時候,所以一時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濃、非常非常的圓滿。如果記載年、月、日、時,這個法門就算是過去,不會再來;一時是個活的,它不是死的。像過去天台智者大師,他老人家讀《法華經》,不知不覺當中他入定,定中他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講《法華經》,他還在那裏坐了聽了一會兒。出了定之後告訴別人,世尊在靈鹫山講《法華經》法會沒散。真的,就如世尊在《法華》裏面所說:‘世間相常住。’

  近代愛因斯坦也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現在問題在那裏?就是過去跟現在跟未來,這個時間如何把它突破。現在科學家是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沒有法子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回到過去,也能夠進入到未來,換句話說,過去、未來什麽事情你都知道、你都清楚。他們不曉得用什麽方法突破,像用科學機械。而實際上我們佛法用禅定,用禅定的功夫,你的定力愈深,你突破的面愈廣。我們就能夠體會得到,智者大師這個禅定可以能夠突破兩千年,他那個時代距離我們現在大概是一千四百年的樣子,距離釋迦牟尼佛應該是差不多不到二千年,大概一千七、八百年的樣子。他能突破這麽大的一個時段,能夠看到世尊依舊在靈鹫山說法,現在人所說時光倒流,他能夠回到過去,這證明一時有味道。一時是一心不亂的時候,一心不亂就是禅定。

  我們現在爲什麽不能夠走到過去?不能夠走入未來?我們的心雜亂,妄想、分別、執著太多,所以這個能力就失掉。諸位要曉得,這個能力是本能,應該有的;應該有的本能,現在沒有了,這是失掉了。所以佛教我們修禅定,淨宗法門教我們念佛,一心不亂。你得一心不亂,實在講你能夠得事一心不亂,這三千年前跟三千年後沒有問題,你決定知道。如果得理一心不亂,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的事情,你統統都曉得,你的能力就跟諸佛如來差不多。所以‘一時’是正確的,這是值得我們贊歎的。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0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三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第一面: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爲母說法。】

  在這段裏面我們講到‘一時’,一時的意思還必須加以一點補充。佛法裏面講時間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講刹那際,刹那際佛說這是實時,就是真實,也就是說時間的真相。另外一個名詞叫三摩耶,三摩耶的意思是長時,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相續相。《金剛經》上所謂‘如露亦如電’,如露,露是露水,露水我們曉得它的時間也很短,早晨落下露水,太陽出來之後就蒸發掉。拿這個來比喻長時,比喻相續相;用閃電來比喻真實的時間。真實時間《華嚴經十定品》講刹那際,這才是真的。

  而刹那際的觀念,我們很難體會。現代科學昌明,利用科學儀器的觀察,我們能稍稍多體會一些。而實在說刹那際就是一般經上常講生滅同時,因爲它生滅的時間太短了,決定不是我們六根能夠感觸得到的。我們六根能夠有感觸,換句話說,要相當長的時間。一刺激立刻就反應,雖然說立刻還是很長的時間。如果說是刹那際的生滅,我們可以說是完全感觸不到。不但我們六道凡夫,天比人聰明多了,感應靈敏多了,他也感觸不到,乃至於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才能夠見到阿賴耶,阿賴耶就是刹那際;要八地那樣深的定功,才能夠感應到刹那生滅。刹那生滅,佛常常在經上用不生不滅來形容。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是廢話,那有什麽意思;說不生不滅,實在講它確實是有生有滅。可是它生就滅了,幾乎生滅同時,所以稱爲不生不滅;這個話講得那就有意義,生滅同時,時間極其短暫。這種短暫,說實在話絕對不是現在科技能夠偵測出來的,科技能夠偵測出來的這個時間已經是很長了。


  這是佛在經典裏面講的‘一時’,這一句完全是講真話,我們要能夠細心去領會。你懂得一時,你就懂得一切法不生不滅,對於生死的恐怖你就離開了,你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相是不生不滅,這才是真相,我們見不到,八地以上的菩薩見到了。‘一時’在此地,要是把它落實在事相上來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經機緣成熟的這個時候,這叫一時。這種說法也非常圓滿,一切經都用這個字樣,佛說這部經的因緣成熟了。

  這一次因緣非常特殊,講經處所也很希有,佛在忉利天,不是在其他地方,佛在忉利天。“佛”是主成就,這個法會裏面主講的人,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字非常之好,特別是從事相上說的。說‘在’這也都是說真話!我們世間人許許多多的錯覺,一個錯誤的觀念,錯了一輩子自己都不能夠覺察。我們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早晨起來洗臉,臉要洗嗎?你們說臉要不要洗?洗臉,錯了,洗去臉上的肮髒,不是洗臉。洗衣服,衣服要洗嗎?也是洗衣服上的那些灰塵。你們仔細想想看我們多少錯誤觀念,在教室上課擦黑板,黑板要擦嗎?把黑板上粉筆灰擦掉,那裏是擦黑板,黑板應該一擦,那個黑就把它擦掉,那叫擦黑板。你就曉得日常生活當中,諸位細細想想多少錯誤的觀念,錯得太離譜了,大家都錯了,就以爲是對的。佛有的時候給我們說真的,我們都覺得怪怪的。


  ‘在’這個話是說真的,說你住是假的,你怎麽住?今天搬這裏,明天搬那裏,那裏在住,只說這個身體現在‘在’那裏,這個意思就對了。所以‘佛在’。我們實在講也是在,今天在新加坡,現在在佛學會,晚上在居士林,在。住是在那裏不動,叫住;常常移動,這是在。佛法裏面講住,住是什麽?心安住。你住的宮殿樓閣,佛在此地說宮殿樓閣是慈悲,心安住在慈悲,心安住在正覺,這個叫住,永遠不離開是叫住。身是常常在動,叫在,所以從事相上講‘在’。

  佛這一次在那裏?在“忉利天”,欲界第二層天。世間人知道有天,知道有天神,對於天神也很恭敬,稱他們爲上帝,中國人稱他叫玉皇大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不知道天外還有天,他就不曉得。佛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裏面數量也是無量無邊,由下到上二十八層。二十八層分爲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謂欲界就是還有飲食男女之欲,這個沒有斷,但是愈往上面去它愈淡薄。到色界,這個欲沒有了,我們常講財色名食睡,色界天人統統沒有。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睡眠,永遠是清醒的;不需要飲食,禅悅爲食,他不要飲食,但是他還有色身,有色相。到無色界這是六道裏面最高級的凡夫,他連這個身體都不要了。佛法沒到中國來之前,中國古代出現在了一位大智慧的人—老子。老子告訴人:‘吾有大患,爲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麽?有這個身體,身體是個累贅、是個麻煩。他有這個覺悟,老子可能生到無色界天,因爲他討厭這個身體,討厭這些色相。無色界天,色相沒有了。我們一般人常講靈界,大概就是稱無色界天,這個裏面是最自在,連色相都沒有。這是大分分作三界,三界二十八層天,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一個範圍,有這麽大。


  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生死?給諸位說,沒有。應化的,他在我們這個世間出現,以應身出現。我們看到他有生、有滅,其實他滅了,到其他的星球,到其他的地方又出現去教化衆生,這個是大自在,顯示這大自在。佛告訴我們‘身’說法很多,《華嚴經》上說有十種身,通常我們講三種身;三種,詳細說說十種,十種歸納起來三種。‘法身’,法身是真身,所有一切身都是從它生起。所以它是最基本的一個身,能生一切萬法,能現我們的身相,能現國土之相,山河大地,一切身相都是法身變現出來的。第二種是‘智身’,我們也叫做報身,報身是智慧之身,也就是說他智慧開了、智慧現前了,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第三種叫‘應化身’,實在講應化身兩個意思。應身是隨類現身,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所以佛到人間來,到任何一道來,他是沒有障礙,自由自在,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來去自由。

  不像我們凡夫,我們凡夫是業報身,一點都不自由,完全受業力的控制。說受業力的控制,大家不太好懂,我們換句話說,受命運的控制、受命運的支配,大家就好懂,所以說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說這個多苦。命是什麽?命就是業,業報。過去造善業,我們這一生得的善報,過去造作惡業,我們這一生得的就是不善報,所以一生一切的受用,諺語裏頭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這個道理,真的是半點不由人。

  可是佛菩薩到這世間來,他也來投胎,他也示現死亡,他的生死自在,他不是業力,是願力。在這個世間想過什麽樣的生活,就過什麽樣的生活,想住多少年,他就住多少年,他生死自在。什麽時候想走,想到那裏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來去自由,這個叫願力受身;他是願力,不是業力。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然後才曉得我們應該怎樣學佛?如何把我們的業力轉變成願力,諸佛菩薩的本事就在這此地。他能轉我們也能轉,轉從那裏轉起?要從心轉起,心轉了之後身就轉;如果說從身轉,心不轉,沒用處,怎麽轉也轉不像,一定要從心轉。


  心就講‘住’,那就不是‘在’。《華嚴經》上菩薩有十住,那講住了,那是心住不是身住。菩薩住佛之住,這就對了。佛在經上告我們住處有四種,這四種都是正確的。前面兩種還是六道裏頭,沒出六道。所謂是‘天住’,天住就是你來生一定能夠生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層天,往後我們會簡單給諸位做個介紹。天住就是心安住在十善業道,布施、持戒,修十善業道,你來生決定生到天界,福報比我們人間大多了,享天福。第二種叫‘梵住’,梵住是修禅定、修清淨心,一切的欲念淡薄,對於五欲六塵看得很淡,心裏面充滿了慈悲喜舍。慈是與人之樂,給人快樂,幫助人快樂;悲是拔人之苦,衆生有苦,幫助他解決苦難;喜是看到別人得福,得到好處,決定沒有嫉妒心,生歡喜心;舍是萬緣能夠放得下。心常安住在慈悲喜舍,生色界天,這個住在三界裏面算是正當的。可是我們現在的人不一樣,現在的人心安住在那裏?安住在貪嗔癡慢,這個不得了。安住在貪嗔癡慢,安住在殺盜淫妄,果報在三途。所以他不是天住、不是梵住,是鬼住、地獄住、畜生住,他搞這個東西去了。我們對這些理跟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曉得心安在那裏,將來會産生什麽樣的後果,非常可怕。

  第三種叫‘聖住’,聖住就是住在菩提心。聖者有小乘:聲聞、緣覺,菩薩。聲聞、緣覺、菩薩雖然不同,他有個共同點,就是心一定是住在三昧,這是個共同點。第四‘佛住’,住佛之所住,果然入這個境界,你就是十住菩薩位。真正學佛一定要安於佛住,佛住在那裏?大三空三昧:空、無相、無願;無願也叫無作。如果落實在淨宗裏面,安住在念佛三昧,我們對於其他的境界深廣無際,我們很難體會,不如依照佛的教誨,我們把心安住在念佛三昧,這個比較容易學習。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實在是無比希有殊勝。這是講在跟住這兩個字的意思。


  今天佛在忉利天,在忉利天幹什麽?“爲母說法”。要依照《增一阿含》裏面所說,這一次法會是帝釋天王,就是忉利天主他啓請的。忉利天主很聰明、很有智慧,他說過去一切諸佛都曾經到忉利天爲母親說法,報母親生育之恩,世尊成佛了,當然也不能例外。世尊受了忉利天主的啓請,到忉利天開這次法會。這個因緣很深,故事也很長,講故事就耽誤講經,所以把我們這個故事就省略掉,可是也不能不曉得。

  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實在說也是大權示現,都是佛菩薩再來的。每個人在因地上發願不一樣,她發願,願意生生世世做個女子的身分,要作佛的母親,她發這個願。所以他的兒子是佛,母親福報就大,這個都是表演一個樣子來給我們看。最大的福報,完全是依福能夠生到忉利天,夜摩天以上就不行。諸位你們看看佛門裏面講超度的佛事,梁皇忏非常殊勝。梁皇是梁武帝,梁武帝啓請寶志公爲他的夫人做超度的佛事,所以叫梁皇忏。梁皇是梁武帝,他的妃子在世的時候,造作惡業墮在惡道。寶志公是一個得道的高僧,寶志公是誰?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你看這還得了嗎?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這個法會,主持這個超度佛事,也只能把他的妃子超度到忉利天。諸位要曉得,諸佛如來超度也只能超度到忉利天,再往上去自己要有修行的功夫,沒有修行的功夫,不行。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有生之年要認真修行,你不修行靠別人超度,再大本事的人也不過是到忉利天而已。如果超度佛事是個凡夫來主持,效果就很微弱,只能說做比不做好。有什麽效果?很難講。你在今天那裏去找真正得道高僧、佛菩薩再來人。所以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我們自己才真正把時光掌握住,一寸光陰,一寸命光,要認真努力。

  作佛的母親這麽大的福報,也只是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需要定功、需要清淨心,清淨心成就真實功德。那個功德少、微薄,欲沒有斷,欲的念頭沒有斷,生欲界上面四層天,佛家講未到定,你修定不及格,但是有修。譬如四禅,第四禅禅定的功夫要一百分,才能到第四禅;第三禅要九十分,二禅要八十分,初禅要七十分。你的功夫是六十分以下,所以色界沒分。可是你有,你禅定功夫可以有個六十分、五十分、四十分,你有這個功夫,不是零分。你完全沒有修,你專修福,修布施、持戒,修十善業道,沒有定功,沒有舍棄情欲念頭,你所生的是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一點定功,心地有一點清淨,才能生到夜摩、兜率、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上一層比一層的福報大,一層比一層壽命長,真正是享福無盡。可是壽命再長,也有報盡的時候,也就是有享盡的時候;享盡之後,又要隨業流轉。因此生天不是究竟法,總不如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是無量壽,換句話說,永遠不生不死。不但欲界天不能比,色界天、無色界天都不能爲比。所以一切諸佛贊歎阿隬陀佛、贊歎極樂世界,道理就在此地。

  這一句經文‘爲母說法’,雖然法會是帝釋天主他來啓請,但是意思很深。第一個是爲了避免世間有一些人,對佛法産生一些誤會。學佛,尤其是發心出家,剃發出家,好像從此以後也不再顧父母,世間人以爲是不孝。尤其是中國人有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父母靠你傳宗接代,你一出家傳宗接代就斷掉了,怎麽能對得起父母祖先?世人不知道出家是大孝,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也是作一個榜樣,給學佛的四衆弟子:出家、在家,男衆、女衆四衆弟子,啓發他們的孝思,讓他真正去體會‘三福’裏面第一句‘孝養父母’。佛門即使出家也不能置父母於不顧,沒這個道理。可是孝養的形式不一樣,認真修持,依照佛的教誨去奉行,以此功德回向父母;父母能得諸佛護念,善神保佑,這才是真孝。世間人孝順父母,請幾個傭人照顧他生活,佛弟子是讓天龍善神去照顧父母,比你請的那個人照顧周到多了。可是如果你自己沒有修持,天龍善神不保佑你,瞧不起你。你真正修行,有道有德,感動天神自然去照顧;你不必去求他,也不必去通知他,自然照顧。爲什麽?尊敬你,尊敬你的父母,所以有這個意思在。

  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皆來集會。】

  這一段經文是本經的發起序。本經一共十三品,第一品就是序品,但是它沒有說序品,它這個題是《忉利天宮品》,實際上這一品是本經的序分。序分裏面意思非常的周圓,前面六種成就,這是證信序;從這段經文以下,是本經的發起序。發起序裏面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含攝著有教、理、行、果,科注裏頭這一段是‘果因集贊’。像這些地方我們要特別注意,要知道怎樣去學習,佛說法先把果報展示出來給大家看,依著這個果報生起信心。然後再給你解釋果報怎麽形成,再給你說因,你就很認真去聽,你很想知道它。這個是說法的善巧方便,我們要懂得。所以說果因,他不說因果。

  一開頭展示什麽?叫你看看參加大會這些人物,這是‘果’。這是人,人是果人,是他的果德感動這麽多人,來參加集會。佛在講經之前現瑞,現種種光明,這個瑞相是‘理’。文殊菩薩見到這個現象生起疑惑,這是表‘行’。世尊跟菩薩這一問一答,文殊問,世尊給他解答,這是‘教’。所以在序文裏面我們看到是教、理、行、果,這個集會是果報。就像《華嚴經》一開端沒講經之前,先說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果報擺出來讓你看。

  這個地方呈現不可思議,你們在那一部經裏面看到過這樣的經文。“爾時”,佛生忉利天宮爲母親說法的時候。“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你們在什麽經上看到佛講經一切諸佛來聽經,沒見過。這個場面還得了,《華嚴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量壽經》也沒有這個場面,無比的希有,不能含糊籠統就這麽看過。通常我們講‘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那是諸佛化現爲聲聞、緣覺、菩薩來幫助佛弘化;這個地方不是的,諸佛,佛身來的。釋迦牟尼佛今天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切諸佛都參加來聽講,人數是‘無量世界,不可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诃薩’;大菩薩摩诃薩諸佛帶來的,是跟著佛一起,隨從佛而來的。諸佛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數量更多了,“皆來集會”。這段經文決定不能夠含糊籠統看過,你要仔細想想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謂講經三百余會,沒有一會有這麽殊勝。這是參加集會的人—果,這經的四分——教理行果。

  他們爲什麽來?沒有一尊佛不報母恩,今天釋迦牟佛不是講別的法,是講《地藏法》。說明一切諸法都依大地而生、依大地而起,這是根本。地藏表什麽?表孝親尊師。所以說孝親尊師之法,一切諸佛一定自己要來參加,諸佛來當影響衆。忉利天王在這一會當中作功德主,他福報可修大了;請佛到忉利天講《地藏經》,這個福修大了。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到齊,一尊不漏,無比的希有因緣。來幹什麽?提倡孝道。跟佛一見面,就贊歎釋迦牟尼佛,贊歎此意也是圓滿到極處。

  【贊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衆生,知苦樂法。】

  這個話不容易說出來,若不是諸佛如來親口說宣,給諸位說,菩薩都說不出來。爲什麽?他不入這個境界,他怎麽說的出來?釋迦牟尼佛出現是什麽時代?“五濁惡世”。到我們現前這個社會可以說‘五濁惡’,幾乎是最愚昧無知的凡夫都已經能感觸得到。在從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五濁惡世這種現象是要有高度智慧的人他感覺得到,一般人感覺不到;世間不錯,很好!我生活得很快樂;他沒有感覺得濁惡,濁是汙染。半個世紀以前,我們沒有聽說那裏有什麽環保,這個名詞沒聽說過。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換句話說,環境的汙染還能忍受。等到提出環境保護,換句話說,環境汙染已經令人感到難受,全世界每一個地方政府都在提倡。換句話說,這個濁惡到了相當嚴重的狀態,才會有這個名詞出現。

  ‘五’是五大類,五大類的嚴重汙染,佛經裏面稱之爲‘五濁惡世’。五濁,第一個是‘劫濁’,劫是講時間,我們現在講年頭不對了,是從時節因緣上說的。實在講時間那有什麽染汙?這是一個嚴重染汙的時代,就是這個意思。而實在說染汙的時代是後面四種汙染。‘見濁’,見是見解,思想、見解錯誤了,佛家講邪知邪見,對於宇宙人生真相看錯了,就是見解上的汙染。其次講‘煩惱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思想上的汙染。這兩個合起來就是所謂心理的汙染、精神的汙染,這個東西嚴重。由於心理、精神上的汙染,必然會連到生理跟我們生活環境的汙染,那叫衆生濁。‘衆生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的汙染。今天地球生態失去平衡,氣候反常,災難頻多,都是屬於衆生濁。‘命濁’,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是生理的汙染。五濁用現在的話大家好懂,前面兩種見解的汙染、思想的汙染,合起來就是心理的汙染、精神的汙染;衆生濁是生活環境的汙染;命濁是生理的汙染,這叫‘濁’。

  ‘惡’,惡是十惡,一切衆生不幹好事。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兩舌(兩舌叫挑撥是非;妄語就是不講實話,欺騙別人)、惡口(說話粗魯)、绮語(花言巧語、欺騙衆生),造這個口業;意業,心存著什麽?貪嗔癡慢,搞這個,這叫惡。濁惡,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麽一個時代。

  “現”是示現,示現不可思議的大智慧。這一句就是佛出現在這個世間,作出一個樣子給衆生看,什麽樣子?大智慧的樣子。我們現在講作師作範,爲社會大衆的表率、爲社會大衆的模範、榜樣。在五濁惡世裏面他能夠這樣的示現,一切諸佛都贊歎,贊歎佛在惡世爲這些苦難衆生作好榜樣、作個好樣子。

  “神通之力”這四個字是講他表現在外面,“不可思議大智慧”這是裏面。表現在外面,就是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衆生,說出他的能力之強。‘通’是通達,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道理、因果、現象、變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神通。神就是神奇莫測,超過我們凡人的知識。這個神通不是講孫悟空七十二變,不是這個意思,那你完全解錯了。佛樣樣都通達,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社會上種種疑難雜症,佛沒有一樣不曉得,他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困難。

  “調伏剛強衆生”。維摩居士曾經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剛強,性格剛強,堅固的執著,對於佛所講的教誨很難接受。在我們現實社會裏面我們看到了,排斥佛法,障礙佛法的教學,顯示剛強。他自己不肯去研究竟佛法,佛法到底是什麽,他也不知道;扣上一個迷信、消極、落伍,就把它丟在一邊。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寶,真正能夠解決五濁惡世的問題。

  末後這四個字了不起,“知苦樂法”,這四個字不容易說出來。衆生苦,爲什麽苦?衆生希求樂,爲什麽得不到樂?全世界的人,那一個人不在受苦?誰不希求快樂?苦從那裏來?樂從那裏來?沒人知道。怎樣我們才能夠離苦?怎樣才能夠得樂?這些理論與方法也沒有人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釋迦牟尼佛在經教裏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我們想離開苦得到樂,大乘經典那是最好的指引,指導我們、引導我們,佛法教學的目標就是教我們離苦得樂。諸佛對釋迦牟尼佛的贊歎,也是把果放在前面,引起人注意。這兩段經文,如果心地清淨、感觸靈敏,看到這兩段經文,沒有不寒毛直豎,無比的希有。什麽人開法會的時候能叫一切諸佛如來來聽,什麽人能夠見到諸佛如來得到如此不思議的贊歎。諸佛贊歎釋迦,實在就是諸佛互相贊歎,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佛佛道同。換句話說,只有諸佛如來他才肯到五濁惡世去示現,這正是地藏菩薩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是最苦。這些苦難衆生,我不去幫助他,誰去幫助他?愈是苦難的地方,佛菩薩的悲心偏重,愈要到這個地方去教導、去幫助大家。只要這些苦難衆生肯接受,佛菩薩就來了;不肯接受,佛菩薩想幫助也沒法子。能信、能解、能學,佛菩薩一定出現在這個世間。

  今天我們這一會爲什麽會跑到新加坡來?爲什麽不在其他地方?我們沒有偏心、沒有私心,也不是貪愛這個地方。完全是這個地方的緣成熟了,什麽緣?這個地方的人,他能信、能解、能行;信、解、行、證這四個條件,這個地方有。這十幾年來我們在這個地方弘揚淨土,勸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世界,這麽多年當中,新加坡、馬來西亞這個地區,念佛往生的人時有所聞,常常聽到。李木源居士非常熱心,許多念佛的同修在臨命終時,多半是請李木源居士去助念,去幫助他料理後事,他見到的瑞相太多太多了。李居士今天這麽發心,他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做得這麽認真、這麽熱心,他那個信願不是憑空發的,是見到事實才發起的。

  六道三途的苦樂法唯有佛知道得透徹、知道得徹底、知道得究竟,所以佛有能力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幫助我們離苦得樂。這兩段經文決定不能夠疏忽,這是諸佛如來異口同音所宣的妙法,無上的妙法。這段經文我們可以看作,釋迦牟尼佛示現在世間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的總綱領。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麽?就爲這個。

  贊歎之後,諸位再接著看經文: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這是禮貌,佛派他的侍者向釋迦牟尼佛問候。禮節,這也是作一個榜樣給人看,禮不可廢。人而無禮,在這個世間就沒有立足之地,但是現在人把禮節都疏忽了。疏忽了,說實在話,佛法修學得再好,果報在那裏?果報不在人道,多半在鬼道。到後面講這些鬼王,把鬼王的因跟諸位說明,你就曉得了。佛法修行的非常好,貢高我慢,沒有禮節,感受的果報將來在鬼道裏頭作鬼王;作《華嚴經》裏面講,世主裏面器世間主,山神、樹神、花神、水神這一類的,就走向這些地方去。佛法建立在孝敬的基礎上,怎麽勸諸位同修要覺悟,孝親尊師我們才能走向佛道、走向極樂世界。如果這個意念沒有,修學佛法走向鬼道作鬼王。如果你更殊勝的,你能走向天道;天道是欲界天,色界天裏頭都沒分,必須要曉得。此地教敬,教禮、教敬。

  【是時如來含笑,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這個地方這是現瑞。“光明雲”裏面顯理,放光。利根的衆生見到光明,佛所有一切教學他都明白,不必要言說,光明表智慧。“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就是無量無邊的智慧,一刹那際全部都展現出來,不需要長時間,刹那之間就把無量無邊的智慧展現在一切大衆的面前。“是時”就是諸佛如來贊歎,派他的侍者向釋迦牟尼佛問候的這個時候;世尊“含笑”,放光表法。光從那裏出來?真如本性裏面本具的般若光明,佛爲衆生說一切法以這個爲根據。佛說一切法從那裏說起?從自性本具般若裏面流露出來,今天把說一切法的依據一下表現出來給大家看。

  百千萬億說不盡,所以下面略舉幾條,細說說不盡,略舉十條。雖是略舉,諸位要曉得跟《華嚴經》一樣表法,任何一句都具足百千萬億光明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聽經聞法,講的人如果是以真誠之心、恭敬之心,就與佛的光明起感應的作用,佛光注照這個道場,就是這個大光明雲照在這道場的上空。下面說者、聽者生無量的歡喜心,不是他說得好、說得妙,不是的,現在人講磁場不一樣,這是佛的加持、慈悲的加持,光明的攝受。

  別說裏面第一句:

  【大圓滿光明雲。】

  “大圓滿”別中之總。‘圓滿’就是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就是性德的全體流露。這一切衆生爲什麽會起感應道交?衆生心跟佛心無二無別,差別在那裏?衆生在迷,佛在覺。覺的是心性,迷的也是心性,心性沒有覺、迷。一切衆生裏面常說有有情衆生,我們今天講動物,九法界有情衆生;有情衆生之外,還有無情衆生,我們今天講植物、礦物,都是自性裏頭變現出來。《華嚴經》上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圓是圓滿,同圓種智就是同時成佛,就這個意思。爲什麽?同一個法身,同一個體性。覺悟的人,山河大地都是自身,跟自己是一體,所以是無條件的關懷、無條件的愛護,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第二句就是大慈悲光明雲。必須要曉得佛如是,我們自己也如是。佛今天顯現的是不可思議,無量無邊的自性光明;我們今天所顯露出來也是無量無邊的無明煩惱,我們搞的是這個樣子,與性德完全相違背,變成一個可憐憫的衆生。所以自己要覺悟,要真的覺悟,自己要回頭,要受持讀誦,依教奉行,這個人才真的回頭。這一回頭與佛的大光明雲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第二個是:

  【大慈悲光明雲。】

  “慈悲”是我們發心所依靠的。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依什麽發心?依慈悲。此地“光明雲”三個字,就是表真心自性圓滿的德能,本具的般若智慧。諸佛菩薩,這個菩薩是指法身大士,沒有證得法身,這個性德沒有顯露,光明雲沒有;他有大慈悲,不能加光明雲。加光明雲至少是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正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就在這一段裏面顯露無遺,這是事相。四弘誓願是從這裏發的。地藏菩薩發的圓滿、發的究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慈悲到了極處。地獄裏苦難衆生他都要去度,何況其他的,叫普度九界衆生。

  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彌勒菩薩沒有降生之前,這個當中的空檔中時間太長了。這麽長的時間裏面沒有佛出世,衆生之苦,我們無法想像。佛菩薩難道沒有慈悲心?有。怎麽辦?佛在這空檔裏面,把教化衆生的事業完全委托給地藏菩薩。佛不在世的時候,地藏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代表人,世尊沒有委托給別的菩薩,把這個事情委托給地藏菩薩。由此可知,世尊滅度之後,彌勒未出世之前,對於一切衆生用什麽方法來教化?《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世尊囑咐的。地藏菩薩受世尊的委托,不辜負釋迦牟尼佛,他確實把這個責任自己承當下來,慈悲到了極處。我們要以‘大慈悲光明雲’發起上求下化,度自己、度衆生的菩提心。

  第三句:

  【大智慧光明雲。】

  這是我們修行所依據的。無論修學那一個法門,沒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一定要依智慧。智慧從那裏來?給諸位說,智慧決定不是記問之學。我聽得多、讀得多,我記得很多,那是世間的聰明,佛經裏面講世智辯聰。世智辯聰在佛道上八難之一,你糟了難,爲什麽?落在所知障裏面,你那個所知成了障礙,障礙你明心見性,障礙你得定、障礙你開慧。智慧從那裏來?智慧一定從禅定裏面得來。禅定從那裏來?禅定一定從持戒裏面得來,這叫三無漏學。大乘法門雖然不重視形式上的戒律,大乘講是心地戒法,比形式還要殊勝,要真幹!禅定是清淨心,六根面對外面六塵境界,‘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叫禅定,真正修禅定。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被外頭境界勾引、還會起心動念,完了。

  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行在那裏做?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裏面用功夫,我們用念佛的功夫,這個方法好。念頭才動,阿彌陀佛,轉了,轉成阿彌陀佛,這個裏面戒定慧三學同時具足。你能夠轉,你就守法,這是持戒。見到外面境界,順心的起了貪愛,貪心才動,阿彌陀佛,轉過來了,這就是持戒。見到不如意的環境,心裏不高興,阿彌陀佛,也轉過來。從你能轉得過來,接受佛的教誨,佛教我們這麽做,我們就這樣做,這是持戒。轉過來之後,對於一切境界不再理會,回過頭來念佛,這是修定。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慧在其中。所以不曉得淨宗修學的殊勝,戒、定、慧三學一念完成,圓滿具足。然後處事待人接物善意自然就生出來,你修行功夫淺深沒有絲毫隱瞞,都流露在你的面孔、你的音聲、你的一舉一動當中,你修學的功力怎麽會隱藏?表裏一如。修飾、隱藏對世間愚人來說的,愚癡人看不出來會被你騙;真正有智慧的人瞞不過,一接觸就明了。所以‘大智慧’是我們修行之所依靠。

  第四句:

  【大般若光明雲。】

  般若跟智慧意思有時候是相同的,但是這兩個說在一起,意思當然有差別。“般若”如《般若經》上所說,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我們就給它解做戒、定、慧的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有定、不一定有慧;但是定一定有戒,定共戒,有定的人不會犯過。有慧的人叫道共戒,那個持戒就更高明。所以慧裏像三層樓一樣,第三層一定包括下面二層,下面這一層不包括上面,戒不包括定,定不包括慧;定一定包括戒,慧一定包括戒、定。此地的般若,我們就依《般若經》的說法,實相般若是體。實相無相,也就是無分別智、實智,於一切法清楚、明白,但是裏面沒有分別。分別尚且沒有,那裏會有執著?所以稱爲實相般若。實相就是真相,他明了真相,我們講徹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這種智慧叫實相般若。

  它起作用的時候,這兩種作用: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觀照般若,我們用現代的話說,觀照般若就是過高等智慧生活,或者是像果地上法身大士們,他們過圓滿智慧的生活,跟光明雲相應。我們凡夫能夠過一個高等智慧的生活,那就很難得,你才懂得觀照。觀照裏面總綱領,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對於一切法相,他能夠不分別、不執著,能夠隨緣而不攀緣,什麽都好、什麽都自在,每一天生活清淨、快樂無比!隨遇而安,富貴有富貴的快樂,貧賤有貧賤的快樂;富貴、貧賤是事相,快樂是相等的、平等的,都生活得圓滿、都生活得快樂。這是觀照般若,自己對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就是利他的,他受用,幫助別人的。文字裏面就包括言說,換句話說,觀照裏面包括事相,就是做出樣子來給人看,我們今天講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由此可知,實相般若是意教。身、語、意都是教化一切衆生,都是在幫助一切衆生。但是實相裏面雖然說是意教,可是沒有意的念頭;有意的念頭那就不是真實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離相,離即同時,這才能破除一切迷惑。

  第五句:

  【大三昧光明雲。】

  “三昧”是梵語,就是印度話音譯過來,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佛告訴我們,六道的衆生種種享受不正常。種種享受歸納爲五大類,身有兩類:有苦受、有樂受。苦那也無量無邊,樂也是無量無邊,用這兩大類就包括。心理,我們講精神。肉體的部分有苦、樂兩類,心理這個部分有憂、喜,有這兩類,這就是四大類。還有一大類,身沒有苦、樂,心裏頭也沒有憂、喜,這個很好,這個狀況叫舍受,總共這五大類。舍受很好,但時間很短,時間不長,暫時身舍苦、樂,心舍憂、喜,暫時的。如果這個舍受要能夠保持下去,那就叫三昧,就是正受,所以三昧也叫禅定,也翻作禅定。諸佛如來永遠是舍受,所以苦、樂是相對,憂、喜也是相對的。西方稱爲極樂世界,我們往往以自己的錯誤想法,去界定西方這個樂,喔!西方這個樂是苦樂之樂,錯了,不是苦樂之樂;苦、樂兩邊都舍掉,那是真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苦、樂、憂、喜、舍這五種受都沒有,那才叫極樂世界。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大三昧”能破一切障礙。我們現代科學家知道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譬如他們發現三度空間(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三度空間裏),知道有四度空間、有五度空間。黃念祖老居士說,他看到科學的報導,他說科學家們已經肯定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如果依照佛法來講不止,我們怎麽曉得?我們知道這些不同空間是怎麽來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不同空間是佛說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我們曉得一切衆生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所以時空也就是有無量無邊的度數,那裏只十度、二十度,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即使三度空間裏,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裏面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講三度、四度,這是講大的,就好比我們佛家講十法界。我們把每一個法界說成一個度數就十度,一真法界就十一度;可是每一界又有很多很多,說不清的。假如你要是得三昧,安住在三昧裏面,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這個界限一切就突破。禅定功夫淺深不同,小的定突破個一層、二層,大的定又能突破多一些層次,這種情形我們知道很清楚。

  世間有一些修定的人,我們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過去有一位老先生告訴我。在戰爭那個期間,他在江西,江西那個地方有個道士,這個道士有神通,實在講有定功。他住的那個地方比較低窪,這個道士叫他搬家,他說這個地方過幾天要淹水。道士也住在這附近,他就派人去看看道士有沒有搬?道士搬了,然後他也搬。果然沒有錯,跟他講的時間相吻合。那是一點迹象都看不出來,結果真的山洪爆發,那地方被淹了,所以他曉得道士有神通。過了沒多久,那個道士告訴他,他看到有一個地方爆發戰爭,告訴他方向,大概距離有多遠,他見到了。這個老先生是個軍人,是個高級軍官,他說這個道士講的不對,沒聽說過,沒這種消息。結果過了三個月,日本人偷襲珍珠港,跟他講的方位、情況、距離,他三個月之前就看到。可見得這個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他是小的定,不是大的定,他能夠突破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他能看見。他在深山自己小房子裏面,他能看到幾千裏外的珍珠港,能看到夏威夷,小定。現在市面上流通《聖經的密碼》,他能夠看到三千年以後的,他的定力比那個道士高明多了。這個道士只能看到幾個月、幾年,只能看到幾千裏的環境,這麽一個境界。三昧不可思議,能夠突破一切障礙。

  如來妄想、分別、執著斷得幹幹淨淨,所以他的能力圓滿的,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佛講的話我們相信,他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確實有這個能力。這個能力他有,我們也有。我們今天這個能力失掉了,就是因爲我們沒有定,心裏面天天妄想、分別、執著一大堆,虧吃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覺悟、要明了。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1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四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昨天講到世尊放光現瑞,這十種光明雲,我們講到第五‘大三昧光明雲’。現在我們從第六看起。第六是:

  【大吉祥光明雲。】

  “吉祥”在中國古時候是一種通用請安、祝福之詞。什麽叫吉祥?古德說這是義利之詞,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得到的,都能夠圓滿的得到,這是吉祥。不應該得到的,你要得到了,那就是災禍,所以說那是不義。不義,我們以財物來作比喻,不義之財在佛法裏面就是盜戒,你不應該得來的,無論用什麽樣的手段,你得到的話,這個罪過都很重。所以吉祥是應該得到的,你都能夠圓滿得到,這是義利,義是應該。

  這一句就很明顯的說,這是義利之德。在佛法裏面大菩提、大涅槃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自性裏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如諸佛果地智慧、功德無二無別,我們懂得這個意思。即使自己,我們是以凡夫來論,我們的性德沒有開顯,在這個世間可以說是,不只是這一生,生生世世我們的福報都是修得,不是稱性。見了性,你自性裏面智慧、福報才能現前,那個福報那真的,像泉水往外面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是稱性的福報。沒有見性以前這個福報是修得,修得的用得盡,這個地方我們舉一個比喻,大家好懂。性德,譬如你自己有家産、有家業,你家裏有金礦,礦裏面的儲藏非常豐富,你生生世世都用不盡。可是現在這個金礦被土石掩埋,沒有開采,你一分錢都沒有,你吃飯要去打工,你賺一點錢過一天生活,你家裏雖然是有億萬家財,你得不到受用。


  我們自性裏面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一樣,沒有開采,所以現在很苦要在外頭打零工,這個福報是享得盡。而且一定要如理如法去打工,如果投機取巧、爲非作歹,你就犯罪。犯罪不但你應該得到的得不到,你反而受到法律上的懲罰,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世間一定要明了,不是我們應該得到的,決定不能取。佛家這個盜戒,盜的意思就是不與取,無論用什麽樣的手段,非分之財你得到是禍不是福,這一定要懂得。即使自己命裏面有的財富,我們也要覺悟,自己在一生當中的生活受用實在講很少,我們不要想到一生,想到一生很容易犯許許多多的過失。真正覺悟的人,他想什麽?一天,我今天一天的受用,絕對不會想明天,想明天你就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錯了,只想今天沒有明天。今天生活所需還有多余的,都肯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衆生共享。你要問明天怎麽辦?明天會更多。怎麽會更多?他在種福,種福這個福報永遠往外面增長,他不會消失。世間人我們看到,在全世界每一個地區都能夠看得到,有財富的人拼命在積蓄,拼命在增長自己的財富,對社會福利事業,看到貧苦的人一毛不拔。可是過不了幾年,他出了纰漏,家破人亡,他的財産統統都消耗掉,都散掉。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稍微留心一點,現在在這個世間愈來愈明顯。爲什麽不把多余的去修福?這個就是迷惑顛倒。我們說到吉祥一定要懂得這個意思。性德,我們暫且不論,在修德上知道自己怎樣修,怎樣修得大福利,這個經上要教給我們。

  下面第七是:

  【大福德光明雲。】

  加上“光明雲”三個字都是稱性的。“福德”是助道,就是菩薩行裏面從布施到禅定都是屬於助道。由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助緣,才能成就無漏的智慧。如果沒有前面五種,縱然有智慧,智慧是有漏,有漏的智慧在佛法裏面稱爲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佛爲什麽特別著重在修福?我們授三皈的時候,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慧這兩種;足是圓滿。成了佛,他的福德跟智慧這兩種都圓滿,在福德裏面沒有人能夠相比,所以稱之爲最尊、最貴。由此可知,佛決不反對人修福,而且鼓勵人修福,爲什麽?修道是一樁相當不容易的事情,障道的因緣非常多,你修學、證道障礙很多;福德能夠保護正法,能夠真正護持你。我們講護法天龍鬼神來護你的法,他憑什麽護你的法?看到你有福、有德,你要沒有福德,不修福德,天天磕頭作揖,人家理都不理你,憑什麽來護你法?你肯修布施,人家佩服你、贊歎你;你肯持戒,人家尊敬你。所以我們要求得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是去天天給他磕頭、天天求他,巴結他、谄媚他,辦不到!只要自己認真依照佛陀教誨去做,不要去求他,不要去理他,自然護持。爲什麽?尊敬你,你在廣大的群衆當中你與衆不同,別人造業,你修福,是這麽個道理,我們要明白。

  形式上我們做出儀規,實實在在講是做給社會大衆看,用這種方式啓發大衆,讓這些迷惑顛倒的衆生覺悟、回頭,所以這些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道理在此地。社會大衆沒有見到的,我們這個儀式做得莊嚴隆重,鬼神看見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形式是普度一切衆生而爲,那個是外表;表要有裏,裏是真修。內心清淨、平等、覺,表現在外面六度萬行,成就真實廣大的福報。福報能除障,能幫助我們開智慧,世間諺語所謂‘福至心靈’,這個人福報來了,他特別聰明。平常看他笨笨的,福報現前了,他忽然聰明,這話都有道理的。修定是開慧的主要原因,修福是助緣,幫助你開慧,所以要福慧雙修。

  下面一句:

  【大功德光明雲。】

  “功德”跟福德有差別。福德就是我們平常講福報,福報可以與別人共享,功德就沒有法子。什麽是功德?功是你修學的功夫,修學有功夫,你必定有收獲;這個‘德’跟得失的‘得’一個意思,你一定有收獲。譬如持戒有功,戒修得很好有功,禅定是得,因戒得定。戒修得再好,不能得定,功夫總是差一截。持戒持得很好,爲什麽不能得定?古德講得很好,自己修行得很好,用現在的話來講值得驕傲,這就完了,值得驕傲就完了。你研究經典研究得不錯,值得驕傲;講台上講經講得不錯,值得驕傲,這一傲就完了,功德就沒有了。傲是什麽?煩惱,持戒持到最後煩惱現前。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壇經》上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持戒要持到不見世間過,就得定,你持戒就變成功德。持戒得定,持戒是功德;持戒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所以持戒是兩種,一個是功德,一個是福德。因戒得定。

  修定也是如此,修定要開智慧,定就變成功德,那就有功。修定而不能開智慧,定是世間禅定,修得再好,四禅八定。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都沒有開智慧,出不了三界,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修行之人很容易起增上慢,增上慢就是現在世間人所講值得驕傲,別的人不如我,我比別人高一等。只要有這個念頭生了,你的功德完全沒有了。大功德能滅罪、能滅惡、能生善,功德是滅惡生善。如果修學惡還增長,善不能生,這就完全錯誤了,這個是我們不能不懂得。


  佛家修行,綱領、原則著重在修觀,天台家講三止三觀,我們念佛也沒有離開修觀的原則,沒離開。觀是什麽?觀念。修觀就是把我們過去種種錯誤的觀念修正過來,這叫修觀。在一般講修學有三個層次,宗門裏面常講。第一個是觀照,什麽叫觀照?常常提醒一個覺的覺悟的觀念,時時刻刻提醒,這是觀照。觀照功夫得力了,在我們淨土宗來講就是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決定得生淨土。爲什麽?念念能夠不迷,念念提得起觀照,在我們淨土宗就是佛號,心地才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裏頭起了念頭。念頭不外乎善惡,順自己意思起了貪心,不合自己意思起了嗔恚,會動這個念頭,沒有違順的時候起無記,這都不好。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警覺性很高,念頭一起,阿彌陀佛,就立刻轉到阿彌陀佛,在宗門裏面講就是觀照,就是觀照的功夫。古德所謂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沒有關係,要警覺得快,佛號立刻提起來,把念頭換過來,這是觀照的功夫。觀照功夫深了,深的時候自自然然這些妄想、念頭不起了,功夫真能控得住,不起了,這就是事一心不亂,在宗門叫照住,照住是得定,禅定現前。

  到最上層的功夫是照見,我們讀《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照見,見是智慧開了,從定裏頭開慧了,在我們淨宗是理一心不亂,就照見了。‘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見到宇宙之間一切法,真相是‘無所有、不可得’。這兩句話是佛在《大般若經》裏面重複了幾百遍,所以你將六百卷《大般若》浏覽一遍,其他的都記不得,都忘記了,這個印象太深太深了。只要你記得這六個字,六百卷《大般若》的精髓你就得到了。世尊說法確實有他巧妙之處,重點總會讓你記住。爲什麽無所有、不可得?《金剛經》上說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華嚴十定品》裏面講得更透徹,事實真相是什麽?刹那際,這個才是事實真相。刹那際就是不生不滅,如果你真的透徹、明白,契入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了不起了。爲什麽?你證得無生法忍的果位,無生法忍就是明了刹那際,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就是刹那際,所以是無所有,所以是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你以爲有所有、以爲有所得,這是妄想。十法界的衆生,不要說六道,都沒有離開妄想。可見得妄想這一關很難突破,突破妄想這一關,你就脫離十法界,你就入一真法界。所以功德必須要修,福德也要修。福德著重在事相上,功德著重在心地上。

  再看第九句:

  【大皈依光明雲。】

  這個地方講皈依是回歸自性,這叫“大皈依”。皈依三寶,實在說佛家講皈依三寶,理論就是依據這一句。三寶第一個是佛寶,佛寶是自性覺,自性周遍法界,所以這個地方用光明雲來顯示。凡夫迷失了自性,招來無量無邊的災難。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圓滿的性相,性雖然沒有相,能現一切相,所現的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決定不是二。我們把自性的現相比喻作一個身體,這個諸位就好懂,比作身體;身體裏面有一部分是覺悟,可是有一部分在迷惑。那一部分在迷惑?不定。身體某個地方生了瘡,膿、爛了,腫起來了,迷惑,這一部分衆生在迷惑。這只手長瘡,爛掉了,這只手趕緊幫忙它,這只手是佛菩薩,這只手是衆生,一體。衆生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病毒,自己一個地方長瘡,爛掉了,自己在受苦。所以衆生受苦,佛受苦;衆生得樂,佛得樂;一體。

  阿彌陀佛是誰?自性彌陀。毗盧遮那是誰?自性毗盧遮那,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誰知道?所以給你說真的,你嚇一跳,你都不相信,還毀謗佛,再造更重的罪業。所以很多真實話佛不講,講怕你害怕,你不會相信,不能接受。如果我們醒悟過來,虛空法界都是自己,你的大慈大悲,對於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都愛護,那個愛心、關懷之心、幫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麽彼此?你恭敬我、贊歎我,愛護你,幫助你;你毀謗我、糟蹋我、侮辱我,還是愛護你、還是幫助你。爲什麽?你迷,我不迷。不迷的人知道是一體,迷的人是分自、分他,就像身體上長病、長瘡一樣,這一部分的細胞,它迷惑顛倒,它不能跟整個身體調和,跟大家不和;和就健康,不和就出毛病。


  諸佛如來贊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出現,教化剛強難化的衆生,這句話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這一批剛強難化衆生就像身體一個部分長了膿包一樣,他跟大家不和,他在這裏分彼此,他自己在受苦受難,墮地獄、變餓鬼要受這些罪。本來沒有,本來不應該的,他一定要造作、一定要去受,有什麽法子?這沒有辦法。佛能夠幫助的,這是調教、開導、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自己要覺悟,一定要回頭,回頭是岸。皈就是回頭,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在此地用‘光明雲’來表,在《華嚴經》用‘大方廣’來表。《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就是此地講的光明雲。諸位要曉得這一段,十句,這個光明雲含攝全部的《華嚴經》,《華嚴經》含攝全部的佛法。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的法門,十種光明雲全部包含,一法不漏,我們要體會這個意思。

  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什麽?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自性覺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後得智,我們講權智。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要不從這個地方去體會、去契入,然後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諸於實現,你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自自然然就超越十法界,六道輪回就不必講,超越十法界了。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爲,跟法身大士無二無別,我們並沒有證得法身,可是跟法身大士真的是一模一樣,這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給諸位說決定生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我們統統有分。善導大師講得好,善導以前的古大德常說,上四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以前的人說,上四品都是菩薩往生的,凡夫沒分。善導大師,這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告訴我們九品往生都在緣,遇緣不同,這個話說得好。我們是凡夫,遇到的緣殊勝,我們就上品上生,菩薩要沒有遇到這個緣,他要往生可能還中下品,在乎遇緣不同,不在別的。這個才叫平等法,符合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教義,所以我們讀經、研教,不能夠空過、不能白過了。


  我現在的時間比較緊一點,同時講四部經,此地是三部,到香港講《四十華嚴》。我講雖然落實在現前生活上,但是古大德這些注疏我看,我很認真的看,我不一定依照他的講,但是我所講的跟他們的意思一定能契合。照古人注子講,現在人聽不懂,沒有辦法接受,也做不到。我們要真正明白經義,古人作的可以提供我們作參考,聽聽他們怎麽說法,再看看現代是什麽個世界,現代衆生是什麽樣的根機,他們病在那裏?他們需要的是什麽?我們得到經典的啓示,古大德注疏的啓示,推陳出新,我們來幫助現代苦難的衆生。

  今天解決社會問題,解決衆生無量無邊人爲的災難也好、自然的災害也好,都是要從心理上做一個重大的轉變,那就是一定要愛世人,把你愛護自己的心擴大,愛護一切衆生,所有一切災難都消除。只知道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這是世間人講的,迷惑顛倒人講的。真正明白人看是什麽?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是損己之事,這個諸位要知道。什麽樣才是真正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利益社會才是真正利益你的家族。世間人迷惑顛倒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爲什麽?因爲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是自己身體裏面各個細胞,顧這部分,忽略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會生病。你要全面都顧到,飲食起居,吸收營養,身體每個部位都要達到。偏食就會生病,某一部分營養吸收了,那一部分缺乏了,你就會四大不調。用這個比喻來比喻這個世界就一樣,只顧我的國家,不顧別人國家,結果別人國家有難,我們也受連累。這個事實現在大家逐漸逐漸看到了,但是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根本的原因在那裏?所以佛法首先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才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見,爲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據。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淨的意思,僧用現代的話來講,社團、團體。佛法四個人稱爲衆,衆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小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這就是叫一個小團體。這一個團體裏面的分子,都能夠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團,所以叫僧衆。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淨圓滿,這個僧團天上、人間,所有一切團體裏面最值得人尊敬的。爲什麽?它和合、和睦,我們中國古人也說‘和爲貴’,《論語》裏面講:‘禮之用,和爲貴。’和是最尊貴,這衆衆中尊,尊是值得人尊敬,是一個很尊貴的團體。衆中尊,尊就是值得人尊敬,是一個很尊貴的團體。這個團體再大,人衆再多,意見不和,那就不是僧團,這個團體就不是人家所尊敬的。意見從那裏來?意見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諸位想想看,對不對?不是真的,自性裏頭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這十句裏面意思很深,它以大圓滿開端,以“大贊歎”結束,真是圓滿到了極處。這當中八條,慈悲是我們發心依靠的,智慧是我們修行依,般若破一切迷惑顛倒,三昧除一切障礙,吉祥是義利之德,福德是助道之德,功德是滅惡生善,三寶是真實的皈依處,這是性德圓滿的大綱,後面總結贊歎。誰贊歎?對這些事理不明白、不清楚的人,他怎麽能贊歎得出來?有能力贊歎、有資格贊歎:諸佛如來,他們徹底明白了,所以諸佛如來贊歎;贊歎你的成就,贊歎你真的回頭。在這裏我們必須要知道生佛本來不二,所以諸佛如來禮敬衆生,只有衆生瞧不起佛菩薩,沒看在眼裏。毀謗佛菩薩、不信佛菩薩、誣蔑佛菩薩,佛菩薩決不因此而遠離衆生,還是永遠在那裏關懷,永遠是愛護。佛沒有離開衆生,衆生背離了佛菩薩,這是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學佛要學佛菩薩,學佛菩薩的用心,學佛菩薩的行持,不能去學衆生,學衆生我們就又要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搞了無量劫了,苦不堪言,還要繼續去搞嗎?過去沒有遇到大乘經,這是障難,沒有覺悟的緣、沒有回頭的緣。今天遇到了,真正是無量劫希有因緣。遇到之後要珍惜,要從此回頭,不再造輪回業,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依教奉行,老實念佛,這才好!

  下面這一段: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這一句是總結。前面這一段世尊是放光,顯示自己所證的理體,也就是顯示出圓滿的性德;佛有,衆生也有。放光現瑞實在說只有法身大士才明了,一見到之後,世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圓滿法錀,刹那之間圓滿接受,法身大士行。十法界的衆生看到希有,看到歡喜贊歎,莫名其妙,到底是什麽意思?不懂。那怎麽?他說,不說我們怎麽會懂?所以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由此可知,放光現瑞度上上根人,出微妙之音度中下根人。中下根人看到光,他不能夠明白裏面的含意,必須要求佛來說法。這個地方說“出種種微妙之音”,諸位要記住,對我們娑婆世界衆生說的,這個世界文殊菩薩講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在楞嚴會上世尊讓文殊菩薩跟我們揀選圓通,也就是選擇那一個法門最適合這個世間衆生的根機。文殊菩薩選擇的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說明娑婆世界的衆生耳根最利,你給他看,讀經,你讓他看經,不容易開悟,你叫他聽經容易開悟,耳根的功能比眼根要強。可是十方世界各地方的衆生根性並不一樣,像經上講香積國,香積國的人耳根就不行,你讓他看,他不會開悟,聽,他也聽不懂;請他吃飯,一吃他就開悟,這個妙極了,所以他以香飯爲佛事。爲什麽?舌根利。所以一切衆生那個根利,不一定的。如果世尊要在香積國講《地藏經》,後面這一段一定是又出種種微妙香飯,對不對?就這種情形,不會出種種微妙之音,專門對我們這個世間說的,所以這個地方要懂,佛說法一定是契理契機。前面放光明雲是契理,這地方這是講契機,都是值得我們用心去學習。佛放光,我們也要放光,我們不能像佛那麽樣明顯。我們的光怎麽放法?你心地有真慈悲,自然就有慈悲光相現露,人家一看到你,‘這個人很慈悲’;心地很清淨,‘這個人很清淨’,這是放光。經上所說你心裏頭真正有,自然從你面門、從你身上就放光,不但放光,也放香,香光莊嚴。一般人俗人身上氣味很難聞,修行人他心地清淨光明,他身上氣味是香的,我們比較少見。

  過去我在香港聽同修們給我說,聽說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穿衣服,寒暑就那麽一件衣服,領子上油垢都好深,可是聞聞是香的,味道不難聞,這是香港一些同修們告訴我的。那是什麽香?我們平常講五分戒香,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意思就更圓滿了,真誠、清淨、慈悲。可見得性德的流露,無處不流,不但身放光、放香,連他居住的環境都放香,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磁場不同。他住的環境我們進入之後,會感覺到非常舒服,感覺得很自在,那就是他居住環境有光,我們肉眼雖然見不到他的光波,但是我們能夠感觸得到。這一段是講音聲說法。

  請看經文:

  【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禅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

  我們先說這六句,這六句講的是六度。第一個‘檀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布施’。諸佛菩薩實在說就是法身,什麽叫法身?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他們肯定;他決定不是認這個身是我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證得無量壽。虛空法界不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身有生滅好比什麽?我們身體裏的細胞,細胞有新陳代謝,有生滅。可是這個身要住幾十年,細胞的時間很短。現在醫學都告訴我們,人身體七年是一個周期,所有的細胞就一次新陳代謝。所以七年以前舊的細胞沒有了,現在這個細胞是新生的,永遠在新陳代謝,七年是個周期。新陳代謝,我們爲什麽不換出一個新的、換成好的、全新的?譬如一個機器一樣,機器的零件壞了,去找一個別的零件跟這個相似的裝上去可以用,但是舊的不是新的。爲什麽不選一個全新的零件裝進去?那你這個身體就永遠健康長壽,一百歲身體還像年輕人一樣,爲什麽?你新陳代謝這個細胞新的、清淨的,沒有汙染的。可是我們所換的,總是換成汙染的細胞。怎麽汙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汙染了,換出來的東西很糟糕!你看小孩,小孩也一樣,七歲的小孩、十四歲的小孩,這兩個周期換了,爲什麽他還那麽好?妄想少、妄念少,再說個不好聽的話,害人害己的念頭少,所以他換的細胞還是那麽樣的新。年歲愈大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多、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強,愈換愈糟糕,就是這麽個道理。

  我們看看佛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好,華藏世界也好,爲什麽人家的體質永遠不會改變?好像就停住在那個地方,實際上是不是停住?不是,還是生生不住。就是他的新陳代謝裏面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思就是所換的零件全新的,永遠是新的。這機器裏頭換了十次、換了二十次還是新的,就是這麽個原理。我們今天虧吃在那裏?自己害自己,所以自私自利,那個不是自利,自私自害,名詞都用錯了,那裏是自利?自害。利他才是自利,誰知道利他?佛菩薩知道利他,覺悟的人知道利他。迷惑顛倒的人只知道自利,自利是自害,不是自利,利談不上。不要說別的,就說身體狀況你就曉得,自己害自己。爲什麽新陳代謝這個細胞不能換成全新的、不能換成健康的?要曉得貪嗔癡慢是最嚴重的病毒,你心裏頭有貪嗔癡慢換成的細胞都是病毒,都是帶著嚴重病毒的,你那裏有利?所以小孩貪嗔癡慢的心縱然是有,很薄弱不強,他新陳代謝換的細胞,所換帶的毒素很輕微,成年人帶的病毒很重。我們如果要不深入經藏,不明白一點大乘的道理,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怎麽會知道?科學家搞到今天也沒發現、也沒搞清楚。所以一開端把六波羅蜜放在前面,一切諸佛菩薩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教衆生修行證果,不出這六個綱領。

  布施裏面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爲一切衆生講經說法,三種布施統統具足。講經說法,財布施,什麽財?內財;內財是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所說出來的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衆生得到這個法、明白這個法,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回的道路,這是無畏布施。諸佛菩薩所做的三種布施。本身他持戒,‘持戒’就是如法,他的生活有規矩,他說法有條理、有層次,沒有一樣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忍辱’是有耐心,生忍、法忍,一切衆生違逆,佛菩薩能忍不在意,沒放在心上。今天我們講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修學佛法要很長的時間,《華嚴》末後給我們示現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學也很辛苦,沒有一樣不能忍。換句話說,他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他有大成就。成就的大小說實實在在與耐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沒有耐心,你的成就就不能再往前進展了。所以忍辱之後才有精進。

  “毗離耶”是‘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精完全是對妄想、分別、執著來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少,這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這是進步。‘禅定’是心裏面有主宰,不爲一切所動搖。現在學佛的同修,我們對佛法得來實在是不容易,無上希有的法門,得力於祖祖承傳,我們遇到善知識這才明了、這才懂得。不遇真善知識,這個法門擺在你面前,你不識貨,當面錯過,你說這個多可惜。一切法門裏頭無比殊勝的是淨宗法門,幾個人知道?幾個人能夠透徹的明了?唯有真的明了了,信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救度末法衆生。末法還有九千年,什麽方法能度這些苦難衆生?只有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所依靠的第一經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在中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十二種譯本。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所以原文版本就有很多種不同。我們要把許多版本合起來看,對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認識清楚,才能夠堅定信願,很重要。可是這些原譯本合起來看,在現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何況古時候,因此會集就有必要。第一次會集的王龍舒居士,在家人,他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裏面。諸位要知道,著作、作品要能夠入藏,就是得到佛門四衆弟子承認、肯定決定沒有錯誤,這才能入藏。不是隨隨便便的著作都可以入藏,是得到當時高僧大德推薦,送給皇帝看,皇帝批準才能入藏,證明他這個東西沒有錯。

  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注解《彌陀經疏鈔》裏面所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三分之二是用龍舒居士的《大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這說明蓮池大師承認肯定。可是確確實實龍舒菩薩自己念佛站著往生,他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有罪過的,他怎麽能站著往生?說明他的功德無量無邊。但是龍舒居士的會集只看了四種本子,唐朝《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龍舒菩薩沒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不圓滿。曆代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清初彭際清作了一個節校本,他不是會集。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作了一個會集本,取舍都欠妥當,印光大師對這個本子有批評。所以這才到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作了一個最圓滿的會集本。夏老居士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有人給我講從他的照片上看,他的身體是透明的,告訴我這不是普通人,是再來人,佛菩薩再來的,來救度末法衆生。

  將來淨宗經典到佛法滅盡的時候,《無量壽經》還能住世一百年。當時慧明老法師、律宗慈舟老法師、梅光羲居士這些大德幾乎都肯定,將來最後還留傳一百年就是這一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集《無量壽經》原譯之大成,諸位要不信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照著看,不要再毀謗了、不要再歧視了,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你要說夏蓮居是一個居士,居士沒有能力來會集,那你出家,你來會集?王龍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會集的工作從宋朝到民國全是在家居士作的,蓮池大師是出家的祖師,肯定它、承認它。都是一己之偏見,非常可惜!

  我們現在在新加坡,將《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發心詳細再講過一遍,這個分量要超過往年所講的很多倍。淨宗的事理、因果,我們要不能透徹了解,心裏沒有主宰。念佛念了幾年,遇到一個人來說,說一些花言巧語:‘我聽說不必要念那麽多佛,也不必要持戒,也不需要吃素,只要發願往生,就行了!’提倡什麽?本願念佛,害死人!他們依照《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什麽壞事都可以做,不要緊,到臨命終時十念,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就往生了。話講得沒錯,臨命終時你頭腦清不清楚?你要是臨命終時人事不知,一塌糊塗,高僧大德來助念,你都不能往生。現在人沒有定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楞嚴經》上說得好,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你不要看外面來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輕視本地的,迷信外來的,你錯了,大錯特錯。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老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我們這一生才能得度。所以禅定就是心裏頭有主宰,不聽謠言。

  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衆生肉是慈悲心,你看看前面表法,十種光明雲,大圓滿底下接著就是大慈悲,佛法‘慈悲爲本’,你怎麽能舍棄根本?忘失了根本,怎麽能往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怎麽叫念?懂得人很少,你只曉得口裏頭念,口裏頭念沒用,古人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能往生嗎?本願兩個字講得沒錯,他沒有講清楚,你的心、你的願、你的行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然後念一聲,一聲相應,念十聲,十聲相應。你的心、願跟佛完全相違背,你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那裏?在《無量壽經》裏面。

  我講經說九品往生,我這個說法跟古大德說法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意思沒有兩樣,我的講法大家好懂。淨土法門也沒有違背教理:信、解、行、證。其他的法門,是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的方便,就是你可以先行,一念行、一念解,不是叫你只行不解,不是;叫你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也沒有聽過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我們見過。那種人是什麽?那種人叫老實人。什麽叫老實?你跟她講任何話,她都不聽,她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叫老實人。老實人少,太少太少了,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老實人。一天到晚心裏頭妄想、分別、執著叫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了,方法明白了,那個佛號念得才相應。輕信、聽信謠言,聽信邪說,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殊勝的因緣錯過了,你說這個多可惜!決定不能夠聽信謠言,心裏頭有主宰,這是‘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智慧就是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清楚、明白,絕不著相、絕不分別,這是真智慧。這是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的總綱領,爲人演說、表演的,表演這些,勸導一切衆生也是這幾個綱目。

  下面再看:

  【慈悲音,喜舍音。】

  慈悲喜舍叫四無量心,是色界四禅天人所修的主要的科目。參禅沒有慈悲喜舍,不能生四禅天,禅的功夫再好,也在欲界天往生;生欲界天,不能生四禅,所以慈悲喜舍一定要修。修是什麽?我們現在沒有,一定要學習。“慈”是與樂,幫助別人得樂。“悲”是看到人家有苦,幫助人離苦,這叫悲。幫助別人得樂,這叫慈。“喜”是歡喜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心裏生歡喜,就是隨喜功德。世間一般迷惑顛倒的人看到別人有好事,心生嫉妒,這個錯了。嫉妒是有大傷害,害自己,所以‘喜’是把嫉妒心轉過來,沒有嫉妒心,只有隨喜心。“舍”是一切能放得下,一切不執著。

  【解脫音。】

  幫助一切衆生斷煩惱、出三界,這是解脫音。

  【無漏音。】

  這是清淨音。‘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是煩惱斷盡了,煩惱不生。

  【智慧音,大智慧音。】

  這就是權、實二智。佛法是以智慧爲教學的總目標,三學裏面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般若能生智慧’,般若就是實相智慧。而智慧就是權實二智,這裏面不無因果權實的意思。諸佛菩薩以這兩種智慧幫助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也開這兩種智慧。

  【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

  這是比喻,比喻佛菩薩說法教學的威德,像“師子吼”一樣,以‘師子’比喻菩薩,以‘大師子’比喻佛陀。菩薩能教三乘人;佛陀能教一切衆生,包括等覺菩薩,所以稱爲大師子。

  【雲雷音,大雲雷音。】

  這是比喻。“雲”能注雨,注是下。“雷”是講雷電,能震動人心,比喻它的威力,比喻它的震動。佛菩薩說法能震動一切衆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佛所說之法比作法雨,遍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像《法華經》裏面所說,雨落下來,大樹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有分別,多給你一點,給它少一點,不是,是你自己的根性不一樣。所以一切衆生聞佛說法,小根器的得小利益,大根器的得大利益。善根深的人悟入的深,善根淺的人悟入的淺,不是佛有分別,衆生根性不同,所以才有種種差別現象。這是用‘雲雷’來作比喻,比喻佛說法的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比喻佛說法的威德,能令一切衆生覺悟。

  再看下面經文: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這一句是總結音聲說法。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佛說法的音聲果然有效,震動虛空法界,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是一個大千世界。“他方國土”就是娑婆世界以外,一切諸佛刹土全都震動了。十方世界裏面這些有緣的衆生,跟誰有緣?跟釋迦牟尼佛有緣、跟地藏菩薩有緣。因爲這一次法會要宣揚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度化衆生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特別是與地藏菩薩有緣的人,十方無量無邊刹土裏面,天龍鬼神也都到忉利天宮參加這個集會。這一次法會裏面有佛、有菩薩、聲聞、緣覺,下面經文裏面告訴我們,天龍、神衆、鬼王全都到了,這個法會真的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往下看這個經文: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這一段是講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我們爲了時間的起見,在此地不能夠細說。聖一法師上一次在九華山講過《地藏經》,他有一個講記,他的講記簡單明了,都有概略的介紹。我在此地只介紹四天王天,給諸位介紹一個。四大天王,我們中國民間俗稱作四大金剛,到寺廟裏面去一看,大門口好像守衛一樣,這是護法神,其實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確確實實在佛門裏面他們是代表護法。天王殿裏面供奉四大天王,同時也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兜率陀天,這是佛門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爲什麽把彌勒菩薩供在天王殿?而且彌勒菩薩的造像,又不是造印度傳統菩薩像,而是造中國宋朝時候布袋和尚的像。在南宋的時候,布袋和尚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胖胖的,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背了一個大布袋。布袋和尚是從那來?沒有人曉得,也不知道他姓啥名誰,因爲他一天到晚拿個大布袋,那個大布袋就變成他的標志,所以人家看到他就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了名。他在圓寂的時候,告訴人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了之後他就走了,就坐化。以後我們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的像,造布袋和尚的像。

  他表示這個相,實在講這是經上常講,佛弟子化現在這個世間,對佛法受持讀誦、爲人演說;演是表演,他完全是表演給人看,給社會大衆做一個好樣子,讓人家看到他能生覺悟的心。肚皮大就是能包容,示現的包容,世間人心量太小了,容不得人。彌勒菩薩是大慈大悲,彌勒是慈氏,代表慈悲,所以示現這個樣子包容,他能包容。布袋也是包容的意思,他到任何地方人家供養他的往布袋一裝,不分貴賤、也不分好醜,一律平等入布袋。有人問他:‘布袋和尚,什麽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什麽?放下;人家看到也懂得,‘喔!放下,放下之後怎麽辦?’他布袋提了走了。放下之後,提起。放下是心裏頭毫無牽挂;提起什麽?爲社會大衆服務。沒有私心,完全奉獻,替社會大衆服務,放得下、提得起,表這個意思。滿面笑容,我們把他擺在佛門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一進寺廟頭一個看到他,要學他,要學他放得下、提得起,要學他大慈大悲、要學他滿面笑容,常生歡喜心,歡喜接引一切大衆。把他放在天王殿當中,這個意思就含什麽?護法。護誰?護什麽?護慈悲心,表這個意思。護自己的慈悲心,護自己的放下、提起,不要忘掉!護自己的常生歡喜,護自己的笑面對人,布袋和尚表現的是我們的性德,要從這個地方護起。你看這個意思多深,這樣你才有資格入佛門。入佛門要什麽條件?要這個條件,真正放得下,心地清淨無爲,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衆生,提起,表這個意思。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職;南方增長天王代表力求進步,天天求進步,絕不落伍;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代表廣學多聞。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成就自己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德能,然後你才能夠爲社會、爲國家、爲一切衆生服務。你沒有智慧、沒有德能,你拿什麽服務?表這個意思。意思非常非常的圓滿,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

  四王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人的壽命五百歲。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人間五十年是他們的一天,他的壽命就很長。再往上去倍倍增加,所以天福很大。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1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五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學:因爲我們使用的經本不同,所以沒有辦法每一次報告頁數、行數,希望大家在每一次聽經,講到什麽地方自己記住,下一次一定從這個地方接著講,這是不得已,必須請大家原諒。

  請掀開經本。上一次講到欲界天: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講到這一段。這一段我們四王天講過了,要緊的是要懂得四王天的表法,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得到受用。簡單的說,東方持國天王,我們顧名思義這個天王教給我們,怎樣保持你的國家永遠的興旺,不會衰退。從這個意思引伸過來,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家,如何能保護自己的身,我們這一生當中建功立業,揚名四海,德澤後世,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真實的成就,所以這個意義很深很廣。


  南方天王是教我們要求進步,時代永遠在進步,我們常常說某些人跟不上時代,意思就在此地。時代天天在變、天天在進,進有往善的方面進,也有向惡的方面去進,這是我們不能夠不辨別的。如果向善法精進這是正面,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如果向惡的方面去精進,這講貪嗔癡慢上精進,一定會帶來社會的動亂,天災人禍,這個大家要受苦的,這是必須要辨別清楚。前面曾經講過諸佛贊歎世尊知苦樂法,這一句了不起,真正之樂,不但今世樂、來世樂,後世永遠享樂,這才是真正的樂。如果說是這一世當中我們享樂,來世受苦,那就錯了,大錯特錯。一切衆生現前得樂來世得苦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是我們不能不警惕。在享樂的當中就造業,福報享盡,惡業現前,你就到三途去受報,這是絕大的錯誤。南方天王代表的是智慧的精進、理性的精進,不是癡迷、不是感情。

  西方天王是廣目天王,教我們多看,也就是多學習。北方天王是多聞天王,多看多聽,永遠居在學位,也就是永遠我是一個學生。只有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才居師位,真正的導師;等覺菩薩還是學生,何況其余。永遠自己要住在學生的地位,中國古人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也是這個意思,一生到老了還好學。佛法裏面稱爲學人,學人就是作學生,學習作人,永遠都在學習作人。誰能把人做好、做得圓滿,一絲毫沒有欠缺?成佛,只有佛才是個完人,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認真學習。


  四天王手上拿的,我們用現在的話說大家好懂,道具。道就是表法,讓你看到、接觸到,你就曉得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就知道應該掌握著這個原則去學習。東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樂器,不是說他喜歡唱歌、喜歡跳舞,你這個想法就錯了。他用這個來代表,你如何護持你的國家,護國最重要的是行中道。儒家講中庸,中庸之道,佛法講中道第一谛,他用這個弦樂器來表法。調這個弦,調緊了它就斷了,松了它的音就不響了,一定要調到恰到好處,表這個意思。恰到好處,不緊也不松這叫中道,表這個意思。聖人高明之處懂得用中,不偏在兩邊。這是道具。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表智慧,慧劍,表這個意思。西方天王手上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蛇在印度、在中國都認爲祂會變化,代表這個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千變萬化,你要看清楚。右手拿的是個珠,珠表示不變,在一切變化當中你掌握著不變的原則。不變就是定慧、就是誠敬,掌握這個原則處事待人接物。社會無論怎麽變化,你只掌握原則,你都會應付裕如,你能夠教化自在。

  北方天王拿的道具是傘,傘蓋,傘是代表防止汙染;沒有汙染的時候傘就收起來,有汙染的時候傘就張開。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意識到嚴重的汙染,心理的汙染、精神的汙染、思想見解的汙染、生理的汙染,外面是環境的汙染。現在我們要造四天王的像,北方天王那個傘要張開不能收起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那個傘蓋要張起來。所以這個教育的意義非常非常之深,我們不能把祂當神明來看待,那就錯了,那就是迷信。


  忉利天,我們中國人稱這個天主叫玉皇大帝,大概外國許多宗教裏面稱的上帝、天主就是祂。天很多,每一層天都有天主,都有一個領導人物,爲什麽我們肯定說是忉利天主,不是其他天主?看到他們的經典,它所說的理論,所說修行的方法,跟忉利天非常接近。忉利天修十善業道就能往生。我們看看基督教的經典,摩西有十誡,他那個十誡跟十善業道非常相似。我們一定要明了,並不是信了上帝就能夠得救,沒這個事情。要修上帝教誨之法,上帝在經典教你們怎麽做,你要做到才行。你不做到不可以升天,他有條件,這個才叫合情、合理、合法。

  我們念佛求生淨土也是有條件,不是說我信了就能往生,不行。現在有一些人提倡本願念佛,我發願求生就決定得生,那有那麽簡單的事情。願裏頭有行,這個願才叫真的願,這佛在經上講不曉得講了多少遍。願要沒有行叫虛願,那個願是虛假的,不能兌現。你要懂這個道理,佛不欺騙人,自己欺騙自己,那個虧就吃大了。以行踐願,實踐你的願望。我們爲什麽重視三福、六和,這是佛在《觀無量壽經》給我們講的基本法,三世諸佛都是修這三條做淨業正因。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淨業,我們信阿彌陀佛、信西方淨土,願生西方淨土,最低限度你要把三福做到,三福做不到不能往生。我每天念佛,念十萬聲佛號,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

  三福裏面最低限度要做到一條,你才能往生。你能做到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下輩往生。你能做到第二條,第二條當然包括第一條,再能加上:受持三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你中輩往生。這是《無量壽經》上三輩。再能提升,你能夠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上輩往生。這是基本法,那有說是發願可以不要修行就能往生,佛沒這個說法。千萬不能誤會,不能把這一生大好因緣當面錯過。《地藏菩薩本願經》是根本法,全經講的是什麽?就是講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一部經上就講這個。你要問第一福這四句怎麽講法?這一部《地藏本願經》就是這個注解。如理如法的修學,善導大師講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你不如法,你就去不了,佛沒有說錯,你自己把意思會錯了。佛在《無量壽經》上也教導我們‘當孝於佛’,教導我們尊師重道,這就是《地藏經》的教義,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


  “須焰摩天””也叫做夜摩天,這個地區的名稱應當是須焰摩天。稱夜摩天,須焰摩天的天主叫夜摩。須焰摩翻成中國意思是妙善,現在我們普陀山的老和尚跟他的名字相同。這個天很快樂、很歡喜,除了修十善業道之外,還要修定,要加上定功才能得生。單修十善業道,不行,他不能往生,只能夠生到忉利天,往上去要加定功。實在講還要修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是色界天主修的科目,他們也修,但是功夫當然比不上色界天人那麽深;但是有,不是沒有。往上去每一層定功,善利我們講積功累德,倍倍增加,逐漸往上升,很不簡單。大家想一想生天都不容易,何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個事情我們不能看輕,不能看太容易;也不能看太難,太難了你就不敢修。看得太容易,粗心大意,決定會誤事。欲界天他們修上品十善,裏面還帶一些未到定,他們修定功,定功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程度就是把欲完全伏住,我們講欲望,佛歸納爲五條:財、色、名、食、睡叫五欲。這五欲他伏住,雖然根沒有斷,決定不起現行,這才能到色界。他們有伏五欲,但是沒有伏斷,也就是說這六層天愈往上面去,他的欲念愈淡薄。如果欲念完全伏住,在面前確確實實他不動心、不起念頭,他就到色界。這個定功就算成就,他能夠生初禅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我們接著看底下經文:

  【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這是初禅。初禅這三種天,我們說三層,實際上它是一層;一層,福報享受不一樣。“梵衆”好比是人民,普通的人民;“梵輔”好比是大臣,這是作高官、作大官,享受當然比貧民要高出很多;“大梵天”好比是天王,福報就更大了,同一層天三種不同的享受。初禅,色界初禅,他們雖有享受,諸位要曉得沒有意念,心地清淨。梵是古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清淨的意思。初禅就心地清淨,往上去那更不必講,愈往上愈清淨。

  二禅叫光天。

  【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古德說,大概初禅好像還有我們人間社會這種組織一樣,有人民、有官僚、有國王;二禅以上就沒有,平等的世界,真正的共和,沒有什麽國王、大臣,大家統統都平等。平等當中福報還是有差別,差別怎麽來?個人修行的功夫不一樣。譬如我們在學校念書,同是一個班級,這很整齊,考試還有第一名、第二名,還排名次,那就不相同,同中有不同。沒有成佛以前,這一個現象都存在。同樣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在一起要考一考,還也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只有到如來果地那完全平等,一絲毫差別都沒有,這些理跟事都不難懂。少光天他有光,比較少一點,比起別人少一點;無量光天光就大一點。光從那裏來?給諸位說,清淨心就放光,心地清淨,他就放光。

  其實所有一切萬物都有光。前天悟全師拿個照片給我看,他說外面有種儀器可以照人的光,他去照了一下,拿了照片給我看;我說千萬不要上當,被人騙了。確確實實人是有光,物也有光,連草木都有光,這是真的。每一個人光的色彩不一樣、大小不一樣,在一般練氣功的人能看到,有定功的人那更不必說了。看到你身上放的光,練氣功的人他講氣,他說這是氣,修禅定的人說這是光。從你光的大小色彩看到你一個人心行的善惡,心地善良慈悲,心善、行善放的光是金色光明,這最殊勝、最好;其次是黃色,顔色差一點。所以鬼神見到修行人爲什麽尊敬?他看到光,他這個能力報得的,鬼神有報得五通。他看到善人,不是修行人,行善的,心地善良慈悲行善的人,那個光都好,鬼神看到尊敬,不敢傷害。


  光音天可以用光來表音聲。所以二禅,人與人意見溝通不要說話,說話很累,說多了傷氣、傷身體。他們往來放光,他們在放光,別人看到那個光,他什麽意思統統都明了。語言很有限、語言很笨拙,二禅以上都不要用語言,用放光來代替。

  三禅這就更高了,心地更清淨,三禅叫淨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也是在心地清淨上差別而言,這是三禅的三天。三光、三淨都是講功行的優劣。

  四禅就很特別,四禅一共有九種不同,九天。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

  這是第四禅一般的天,跟前面三禅一樣。福生、福愛、廣果,四禅叫福天。福報最大,三災不及。三災它那裏都沒有,三災是經上講火災、水災、風災。火災可以燒到初禅,初禅天這三災都有,都不能避免。二禅是水災,水可以淹沒到二禅,也就是二禅天沒有火災,它有水災、有風災。三禅天心地清淨,水、火兩種災沒有,它有風災。到第四禅這個人福報大,水、火、風這三種災難都沒有。水、火、風叫大三災,佛經裏面講大三災。小三災是刀兵劫、瘟疫、饑馑,就是饑餓、饑荒,這小三災。佛講大三災、小三災,這個意思我們也很難懂得。過去讀經也就含含糊糊過去,講經依照古人的注子也含糊籠統過去。

  我在早年到日本去訪問,到廣島、長崎原子彈炸過之後現場去參觀,才恍然大悟佛所講的小三災就是核子戰爭。核子彈爆發的地方,那就是刀兵劫。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小三災,核子戰爭是小三災。佛在經上講刀兵劫多長的時間?七天七夜,七天七夜的戰爭是刀兵劫。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不算刀兵劫,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不算刀兵劫。核子戰爭,核子彈爆發之後,我們才恍然大悟,佛就是講這樁事情。爆炸之後,輻射七個月七天;七個月七天你還不死,你這個命能保得住。有些人不是當時炸死,受輻射所照,七個月當中,七個月之後,他能不能活下去才能夠做定論。佛說這叫瘟疫,原來瘟疫是這麽一樁事情—受輻射感染之災難。被炸的地方,日本人告訴我們,到第八年地上才生草,我們就明白了佛所講,饑餓是七年七個月零七天。地上才長東西,地上草木不生的話,人當然受饑餓。我們想一想,現在核武比起廣島那裏,那個威力不曉得要大多少倍。輻射塵嚴重,被炸的地方,廣島、長崎那裏第八年地上才長草。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佛所講的小三災到了。大三災是星球的毀滅,我們今天看到的火災,發光的星體,那就是火,全是一片火海,大陽就是一片火海。大三災的狀況我們很難理解,現在小三災情形大致上我們能體會到一些,非常可怕。

  第四禅才是福天,三災達不到。《大智度論》上佛告訴我們,色界天人主要是修禅定,如果單修禅定不修福,那有那麽大的福報。他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這是色界天人的存心。他布施、持戒,修布施心得樂,布施得多快樂就多。他能舍、他肯施,這樣才能夠以他的定功生到四禅天。四禅的差別也是定功淺深、修福多少,而産生的差別相。

  四禅裏面還有一個特別的一層—無想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外道天,多半都是學佛,把佛的意思解錯了。修定,定裏面什麽念頭都沒有,一念不生,無想修成功就到這個地方去往生。有定沒有慧,這是錯誤;禅定的意思這定裏頭有慧。禅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靜慮;靜是定,慮是有觀照功夫在,也就是說他明了,他不是死定。一念不生,樣樣清楚、樣樣明了,這才叫禅定。如果只是一念不生,外面什麽都不知道,這個不行,這有定無慧,這樣修成功的時候,你將來就到無想天去。佛法修的是定慧等持叫做禅定。奢摩他、毗婆舍那,奢摩他翻作止息,毗婆舍那翻作觀想,或者是翻作觀見、觀察,它有這些意思。單修就偏在一邊,都不能成就。單修定的人容易昏沈,修成了也是無想天;單修慧的人不能得定,心是飄浮的,妄想很多。爲什麽著重在禅定?禅是定慧均等、定慧等持,這個功夫就是正確的。

  後面這五種是聖人修行的處所。

  【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通常也稱爲五不還天,什麽人住?小乘三果,也叫做淨居天。四禅是凡聖同居土,凡夫天裏面福生、福愛、廣果跟無想,這四種天人見不到淨居天人,知道他們是在這地方修行,但是看不到。就像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有佛菩薩、阿羅漢住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人看不見。你們拜慈悲三昧水忏,裏面講迦諾迦尊者的道場在四川,普通人去荒山什麽也見不到,悟達國師去的時候見到莊嚴道場。有緣才見得到,沒緣見不到,在凡聖同居土。經典裏面告訴我們迦葉尊者還沒有入涅槃,在雞足山,他也常常出來,出來我們也不認識他,他會變化。他要等彌勒佛出世,將釋迦牟尼佛的衣缽傳給他。彌勒佛出世,經上講五十六億萬年之後,迦葉尊者要等這麽長的時間。人心得清淨壽命是自在的,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不礙事。

  所以我勸導大家要發願,願力要超過你的業力,你就轉了,你就得自在。你要不肯發願,你的一生決定受命運的支配,你逃不出命運。一定要發大願舍己爲人,你才能夠得自在,生活自在、壽命自在、住世自在、教化自在,所有一切事業沒有一樣不自在,願力不可思議,爲什麽不發願?唐朝法照大師,我們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他在五台山見到文殊菩薩大聖竹林寺,這有緣的人。他見到文殊、普賢,看到法會一萬多人聚會,文殊菩薩講經說法,他還聽了一座,還向文殊菩薩請教。佛法已經進入到末法,末法時期的人根性比較鈍,他向文殊菩薩請教:修什麽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法照本來是參禅,聽了文殊菩薩的教誨,發願專心念佛。他又請教:佛怎麽念法?文殊菩薩傳授他念佛的方法。以後他離開五台山,離開之後還到處作記號,怕迷了路,下次再來。結果做了幾次記號再回頭,廟沒有了,一片荒山,才知道不可思議,道場不見了。凡聖同居土,凡夫見不到,沒有那個緣分見不到聖人的境界。

  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經上講凡聖同居土三處,我們這個世間是一處,欲界第四天是一處—兜率天。兜率內院彌勒菩薩道場,兜率天人見不到,只聽說不知道在那裏。第四禅的淨居天,這五不還天,這三處凡聖同居土。他們在這裏修行,雖然都是三果聖人,爲什麽叫不還?不再到欲界來了,他在這個地方就成就。經上說利根的人他就在五不還天,直接就在這裏證阿羅漢果超越三界,超出六道輪回,利根的阿羅漢。如果遲鈍的,他還要通過四空天,才能出得了三界;利根的人不必通過四空天,直接就證阿羅漢,就出了三界,這是淨居天人。五不還天我們不必再多介紹。三界裏面見思煩惱講思惑,三界八十一品;三界分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到五不還天才能夠斷盡,斷盡再證阿羅漢果。

  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世間,菩提樹下示現成佛,成佛之後就是教化衆生,教化衆生要有人啓請,沒人請,佛就無能爲力。世間人誰認識釋迦牟尼佛,誰知道這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天人大導師,誰認識?世間人沒有人啓請,在這種情形之下佛就要入般涅槃,就要示現滅度。淨居天人見到了,他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示現,趕緊下來啓請,淨居天人代我們啓請,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爲我們講經說法三百余會,我們要感激淨居天人。他要不請法,我們這個世間那有佛法能聞,所以他們也很慈悲,憐憫一切苦難的衆生,勸請如來說法。

  末後有一個

  【摩醯首羅天。】

  有些經上說摩醯首羅就是色究竟天。在此地爲什麽要把它單獨列個名字?經上也有說,摩醯首羅是淨居天人的上首,這個意思也還不錯。淨居天就是五不還天裏面的最受人尊敬的這一位大德稱爲摩醯首羅。這是於禅定得大自在,所以摩醯首羅也可以稱爲大自在天。這是色界十八層天,簡單就介紹到此地。

  底下一句是,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乃至”兩個字是省略。這是講四空天,無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人,實在是凡夫裏面很聰明、很有智慧。在中國古代老子,他出現在周朝,春秋的時代,與孔子同時代,年齡比孔子大。這個人聰明,他說:‘吾有大患爲吾有身。’他說:我有很大的憂患,什麽憂患?我有身體。身爲苦本,如果沒有身體多好、多自在,高級凡夫,所以他知道身是苦本。如何把身舍掉不要身?他厭棄色身,加強他的定功,確確實實他能夠把色身舍棄掉、離開,往上再提升,我們一般人講靈界,依佛法來講只有神識沒有色身,這一類我們就稱作無色界。色界天,色界天人欲離開了,這嚴重的煩惱,五欲六塵舍掉,出離欲界到了色界。色界還有色相、還有身體、還有居住的環境,這個東西還是麻煩,還不是究竟,把這個舍掉就到了四空天。四空天還是六道的範圍,並沒有出離六道。

  四空天第一個是‘空處天’,色離開之後這就進入空處,心緣虛空沒有色相,這定叫虛空定。第二叫‘識處天’,空也能舍掉,空跟色是相對顯現,所以虛空不是真實的。他要把空也舍棄掉,空舍棄掉了還有個識存在,這是就他所緣之處給它建立一個名稱,叫它識處。其實舍空是不著空,不是真正把空舍掉。不再執著空相,心裏頭空跟色對立的念頭沒有,這個時候識在,所以叫識處。這一個修行人,如果發現識還是個麻煩事情,還不是究竟,識就是分別,分別也把它舍掉,那就入‘無所有處天’,無色界的第三層,入無所有。修這個定的時候,一切內外境界都放下,內外兩邊境界都放下、都舍棄,所以叫無所有。到最高的這一層,“非想非非想處天”,因爲他連識也不緣,所以這是非想;不起作用之處也不緣,所以叫非非想。非想非非想這是三界裏面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說法很多,可以參照經論裏面的說法,《楞嚴經》裏面講得很詳細,一般《佛學大字典》裏面也有詳細的解釋。

  這是無色界天,往往一些學人到這個境界,以爲就是如來果地上所講的大涅槃,他不知道這是非想非非想天,以爲入這個境界就永遠不生不滅。那裏知道他還是有壽命,他的壽命就是他的定功,他的定力能夠保持多久?經上講八萬大劫,這個數字很可觀。八萬大劫是怎麽回事情?我們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一個大劫裏面有四個中劫,四個中劫就是成、住、壞、空這四個中劫。我們現在娑婆世界,現在住的是住劫,成、住,住劫。八萬大劫就是這個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他有這麽深的定,他的壽命這麽長。世界成住壞空八萬次到了時候,他還是要墮落,還是墮落下,他不能再往上升,他只有往下墮。那個墮就墮得很慘,一般人常講爬得高摔得重,《楞嚴經》上講四空天人,墮落下來之後多半是墮阿鼻地獄。從最高的跌到最低,爲什麽?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的過失墮阿鼻地獄。爲什麽他有毀謗三寶的念頭?他一想我已經成佛,證得大涅槃,爲什麽今天還會墮落?心裏就起懷疑,諸佛如來說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就墮落。是他自己誤會錯認,那不是如來涅槃境界。不但不是如來果地,小乘果地也不是,完全産生誤會。

  所以修行愈往上面去,那個境界邪正愈難辨別,這是世尊在《楞嚴經》上爲什麽給我們說五十種陰魔。魔境現前我們把它當作佛境界,那個虧就吃大。我們初學的人要想避免魔障,唯一的方法依教修行,佛在經上講的決定順從,別人講的,不是佛經上所說,決定不能夠依靠,這樣就能夠避免落入魔道。所以最要緊的我們要信佛,我們是跟佛學,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這個善知識所說的,經上所有的我們相信,經上沒有的我們不相信,不能跟他學。佛說無量法門,說的時候應機而說,機不同佛說法不同,因此我們要學那個法門,依靠那個經典,這一點比什麽都重要,然後才不至於錯解如來真實義。譬如佛跟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有,我們修淨土就依淨土經典,佛在其他經典講萬法皆空,你要說一切皆空,西方極樂世界也空,佛曾經說過;好了,你就不相信,你不是把自己這一次機會錯過了嗎?學那個法門就依照這個法門經典來修學,與這個法門講的不一樣,那個經典決定不能依靠。

  其實這個道理很淺,並不是很深,不難懂。像現在在大學裏念書,你學那一個科係,一定要依照這個科係本科的課程,你不能學別的科;你學的其他的科目,跟你的科目不相同,不但不能有幫助反而要破壞,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佛在經上常常以醫王來作比喻,這個比喻就更明顯。大夫給病人診斷開的藥方,開給你的藥方別的人不敢吃,害的病不一樣,你吃這個藥一吃就好,別人一吃就吃死。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藥方,度八萬四千不同的病人,怎麽可以隨便亂吃?所以我們修往生的法門,一定要依據往生經。佛在《大藏經》裏面三經一論叫往生經:《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三種。《普賢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後人加進去,加得很好,也可以依靠,決定沒有問題,現在稱爲五經一論。我們念佛求往生要依據這個經典那就沒錯,不能依靠其他經典。其他經典裏面所說,與我們經典理論、方法、境界相應可以參考,不相應決定不能讀,決定不要去看,我們自己的功行才真正有把握、才會有成就。

  如果你什麽經都看、什麽經都學,你的麻煩就大,不但你自己修學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教化衆生。你教化衆生這裏扯一點、那裏扯一點,會把衆生搞得迷惑顛倒。今天學佛非常非常困難,我爲什麽不教佛學院,道理就在此地。佛學院開了許多課程,請了許多法師,把這些學生天天講得迷惑顛倒,如醉如癡,收不到效果。我自己學佛得一點利益,好在是很幸運遇到善知識,一個人教,接受一家之言,走一條路,這很單純,不複雜 ,不會有疑惑,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以後我們才了解,儒家、佛家所講的師承,就是這個意思。我跟一個老師學,聽一個老師的話,這一個老師對我要負責任。如果我還要去跟別人學,那這個老師沒法子教。真正親近善知識,依照古人那個師承,你跟定這一個老師決定不可以跟第二個人學,不能聽第二個人的教誨,你才會有成就。老師對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責任很重,把你的路指錯、帶錯,他要受惡報。可是你自己不接受,你要到處聽別人,還要看別的東西,那這個老師對你不負責任。

  現代往後師承恐怕已經沒有,不可能,所以能不能成就完全在個人。換句話說,沒有對你認真負責這種老師,老師要找這樣的學生實在講也找不到,完全靠自己的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成就還是要走老路子,跟定一個人學。我勸勉大家,我們今天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在那裏?《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讀《無量壽經》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訓,阿彌陀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做,阿彌陀佛不教我們做的,我們決定不做,我們只聽阿彌陀佛,不聽任何人,你這一生決定往生。另外這有一個大德可以幫助我們一把—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文鈔》字字句句與往生經相應,常常讀誦印祖的《文鈔》跟印祖爲友,聽他的教誨,遵從他的指導,斷惡修善,敦倫盡分、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求往生、求出離三界六道,除這一條路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一切天衆、龍衆、鬼神等衆,悉來集會。】

  這一段是講天龍八部這些大衆。我們再把下面這一段經文念下去,下面是神衆。

  【複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我們本地,還有他方世界。

  【海神。江神。河神。】

  這是水神,水有大小,我們中國人講龍王。

  【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苖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我們把這兩段合起來說。這兩段是講八部跟一切神衆。過去聖一法師在九華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對於這些神衆都有一個介紹,神衆也來參加這個大會,這一次的集會並不偶然,都是與地藏菩薩往昔有深厚的因緣。沒有緣,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這一次開這個法會,他們有什麽資格來參加?我們看到與會的大衆不能不有疑惑,不但有這些天衆、神衆,後面還說有鬼衆。我們繼續看經文:

  【複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鬼王裏面列了十種。鬼道也相當複雜,鬼道裏面有福德則稱之爲鬼王。我們在人間修福,福不唐捐,福報是真實的,你所修的福,你將來一定得福報。可是福報在那個地方享不一定,要看你在那一道,你有福無論在那一道都享福,落在鬼道裏頭也享福。給諸位說,只有地獄道沒有辦法,你在人道、在天道、在畜生道、在餓鬼道,有福德的人都享福,在鬼道裏面當鬼王。這些人、這一些衆生都是與佛有緣,特別是與地藏菩薩的緣深,我們從這個經上來看,十法界的衆生統統都在這裏聚會,很不可思議,這是所有一切法會裏面,我們沒見到過。《華嚴經》上也有,十法界衆生也都來集,但是要是跟《地藏經》比一比,還不如。爲什麽?《地藏經》上這個集會,前面我們看到一切諸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一個不漏,統統都到齊,這在《華嚴》上沒看到。從諸佛如來一直到地獄衆生,到這些鬼王,鬼王有很多是管地獄的,統統來集會,太希有。

  這一段經文我們讀了之後,決定不能夠輕易看過,曉得這個法會無比的殊勝。什麽原因?這些人、這一些諸佛如來都是地藏菩薩的學生,今天老師有事,學生怎麽敢不來。地藏菩薩這麽大的威德,對,地藏是什麽?心地,不是講一個人。前面一開端就給你講,地是心地,真心本性,藏是本性裏面具有的無量智慧德能,所有一切衆生都依這個修行成佛。今天講地藏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擁護,一切衆生要依靠、要仰賴,所以這個法會就第一殊勝,《華嚴》不能比,《華嚴》也是要依它起來的,它是根本依。諸位要曉得這個問題重要性,根本依就是《觀經》的第一福。我們今天疏忽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給諸位說,修什麽樣的法門,你在這一生都不能成就。爲什麽?你沒有根本,所以學佛要無量劫。我們學佛絕對不是這一生,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阇王子這一幫人,實在講就是講我們,過去生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現在還是凡夫,還是流轉六道。供養四百億佛,修行聞法不在少數,爲什麽不能夠出三界?爲什麽不能往生?這是過去李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難得兩、三個往生。什麽道理?你沒有從根本修。

  你別看那些往生的人,往生那麽好的瑞相,可能他聽經也很少,聞法也不多,他真的往生。你再細細打聽,這個人一定孝順父母,一定是尊敬師長,心地很慈悲。你去打聽打聽,他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決定符合三福的第一條,有沒有人教他?沒人教他,他本來就是這樣,他做人就很慈悲,他對人就很尊重,真做到。我們不如他,爲什麽?念了一點書,學了一點佛法,貢高我慢,覺得自己很不起,人家都不如我。他能往生,我們反而落後,還搞輪回,爲什麽?他沒有念過書,他不認識字,他很謙虛、很卑下,處處總是別人在高處,自己不如人,他往生。所以書念得愈多,從前李老師講,不念書的時候還知道孝順父母,書念多了,父母沒念過書,他的學問、學位比父母高,眼睛愈念愈念就念到頭頂上去,連父母都瞧不起,那裏還會尊重師長?這樣的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大道理,依教奉行才不致於空過了這一生。這一部《地藏經》,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開這個法會是講基本法,十法界的衆生統統到齊來參加這個法會,非常非常不可思議。

  這些天神、鬼神名號不難懂,大家可以顧名思議,我在此地省略掉。如果諸位想知道,可以參考聖一法師講記。這個講記流通得很廣,他講得非常好簡單明了。請看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诃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這個字念‘否’,可否之否。文殊師利菩薩是菩薩當中智慧第一,佛不叫別人叫他,他如果要不知道,那其他的都不要問,不必問。菩薩當中智慧第一,叫著他問。你看看,觀察一下來集會這些大衆。“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這是講正報,來的這些人。他們從那界來?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包括了盡虛空、遍法界,依報;我們講來自四面八方,這是來自法界一切諸佛刹土。來了這麽多人,你知道人數有多少?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這一會上,我們看到大衆兩萬人,這個法會參與的大衆不可思議,看到法會殊勝就曉得法門的重要性。我們看看文殊菩薩怎麽答覆。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文殊是菩薩當中智慧第一,他說以他的能力來觀察、來衡量;“度”就是度量,多少時間?千劫,這麽長的時間,我的能力來記算,算不出來。與會人數多少?太多了。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眼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佛在此地說這句話,謙虛的話、客氣的話。告訴文殊師利,就是我以如來佛眼,我也算不盡,何況你?極力的形容參與大會人衆之多,就是法會的殊勝莊嚴。內裏面含的意思,法會的重要,無比的重要,說一切經都沒有說《地藏經》重要。這就好比像新加坡不斷的都在建築,我們看每一條街都在那裏施工,都在那裏建大樓,無論蓋什麽樣的大樓,先把地基打好;地藏法門打地基,你說多重要。無論建多高的樓,無論建什麽樣的形式,地基是相同的,要堅牢、要堅固。說明佛法深廣無盡法門,法門無量,無量的法門都建築在這一個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的重要性。來的這麽多人是代表法門無量,無量法門都歸在這一個基礎上。一切諸佛修行成佛,不是依一個法門成就,門門都能夠圓成佛道。但是都是安立在這個基礎上,舍棄這個基礎決定不能成就。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疏忽了這個基礎,所以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依舊要把這個基礎疏忽掉,這一生念佛,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還是不能往生。你要問什麽時候你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把三福頭一條做到就能往生,頭一條做到就是地藏法門做到。

  我給諸位講過,你第一條做到,往生西方極世界下輩往生;第二條能做到,能做到兩條中輩往生;三條都做到上輩往生,這是事實。你要說是我頭一條做不到,我第二條、第三條做到,沒那個話,假的。像蓋大樓一樣,我不要地基,也不要第一層,我第二層、第三層蓋好了,那有這種道理?下面世尊就說出來,這什麽原因?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表法的意思深。無量劫來,無量法門,所有修學成就都依靠這個基礎,這是表這個意思。已經得度、已經成就是十方諸佛,當度、當成就是一切菩薩,未度、未成就跟地藏菩薩已經有深厚的緣分。凡是學佛的人都有緣分,但是你現在還不能得度,當度就是天龍、鬼神大衆,包括我們這些人在內,我們是屬於未度、未成就。我們從未度、未成就,如何也能夠擠到已度、已成就?靠我們自己努力,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真正肯幹,真正肯依教修行,我們從未度、未成就就進入到已度、已成就,這一生當中就能成就。

  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我們這裏挂著樸老給我們寫的四個字—知恩報恩;報父母之恩、報老師之恩、報佛恩、報衆生恩。跟我有什麽恩,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知恩,才曉得報恩。世間人爲什麽不知道報恩?不知道恩,知都不知道,他怎麽會有報恩的念頭?他生不起來。能有報恩的心就是孝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就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爲什麽?報恩。你要不斷惡修善,不改過自新,你對不起父母、對不起師長,那就是不孝。在社會上,我們現在發心出家,不能作師不能作範,這是不孝,這大不敬。作師,做社會大衆的表率,做社會大衆的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己想想能不能給社會大衆做樣子?不能,不能就是不孝、就是不敬,你就做不到。不能,爲什麽不能?要把那個原因找出來,要把這個原因消除,改過自新,我們才能夠從未度到已度,從未成就到已成就,要真幹。這個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的事情,別人幫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自己覺悟,自己度自己,改毛病、改習氣、改心理,讀誦大乘,依教奉行,這才能成就。

  如果這一生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克服自己的毛病習氣,還要因循苟且,我們這一生當中跟過去生一樣,跟阿彌陀佛結個緣,跟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結個緣分,這一生不能成就。緣結得很深,《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個緣是生生世世結的,無量劫就結了深厚的緣分,緣總是不能成熟,總是差這麽一截。所差這個一截,就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讀經聞法沒有能夠深解義趣,好像是懂,其實沒懂,怎麽知道你沒懂?你沒做到,你要懂得一定做到。爲什麽?識貨,認識了。我們桌子兩邊,一邊放的是黃土,一邊放的是黃金,送給你,你要那一個?只能拿一個。你一定拿黃金,爲什麽?識貨。佛在經上一再教導我們深解義趣,解難行易,你爲什麽做不到?你不懂、你不了解,佛法確實知難行易。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知難;行,一念之間。一個念頭轉過來就超凡入聖,念頭轉不過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

  我們的行門實在講依靠解門,你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周到;能說不能行,說老實話自己並沒有深解,所以他不能行。能說決定能行,能說不能行是什麽?依照別人的注解,依文解義自己也不懂。我聽說還有一些講佛經,念一段經文講一段故事,不知道從那裏找這些故事來講,講的聽說跟經文毫不相關,他也叫講經,那怎麽能行?依照古人的注解來講,還勉強過得過去。實在講必須自己透徹經義,自己做到再講踏實,一絲毫疑惑都沒有。爲什麽?做到,效果自己體驗到、自己得到。我們看下面經文: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文殊菩薩說,佛所講的他信得過。佛所講這麽多大衆,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經度、當度、未度也參加集會,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統統都來,文殊菩薩信得過,沒問題。可是文殊菩薩就提出來,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衆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文殊菩薩這幾句話說得好。智慧沒有開,功夫沒有成就,聽到佛說這個話,免不了懷疑。地藏菩薩那有這麽大的神通道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他度的,這個話我們能相信嗎?文殊菩薩相信,沒有懷疑,一般人聽了一定懷疑,所以我們要把這個道理表白清楚。地是心地、是真心、是本性,地藏菩薩表這個法,不可以死在文句句下,那你就錯,必定會懷疑。你認爲地藏菩薩大概是九華山的金地藏,那你就錯了,金地藏是地藏分身之一,地藏的化身,地藏化身無量無邊,分身之一。要懂得裏面真實的理、真實的事,我們就不會懷疑,否則的話你有疑惑,從疑惑再謗法,這個罪過就重。文殊菩薩提出這個疑問,其目的就是要要求世尊,把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廣度衆生這些事,詳詳細細爲大家說明。這在下面一段經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2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六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接著看經文。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這是文殊菩薩看到這個大會人衆希有的盛況,當然他是知道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人天凡夫、二乘,乃至於權教菩薩,看到這個盛況都免不了會有疑惑,甚至於還有毀謗的意念存在。疑惑、謗法,祖師大德依據經論告訴我們,必定墮阿鼻地獄。像這些話我們平常都不敢講,爲什麽?說出來之後人家更疑惑、更毀謗,他聽了之後你拿這個來嚇唬人,那有這麽重的罪?那裏有地獄?他根本就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這些話我們相信的人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對大衆,除非是讀到這個經文不能不說,不讀到這個經文我們根本就不說。要知道爲什麽不說?說了不但沒好處,還要幫助別人造罪業,那又何必說?他墮已經墮得很慘,不應該再叫他墮得更重,這就是大慈大悲。所以在濁惡之世,佛菩薩不以佛的身相出現於世間,就是減少衆生的疑惑毀謗。文殊菩薩非常慈悲,幫助世尊來教化衆生。這兩個人就像在舞台上表演一樣,在一問一答。地藏菩薩爲什麽有這麽大的福德因緣?召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六道有緣的衆生來參與這次大會,這是不思議事。請看底下經文: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爲劫。】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爲文殊師利菩薩,說出地藏菩薩往昔度化衆生的因緣事迹。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作爲我們大家的代表人。這一段先從比喻裏面,比喻數量不可思議;這個比喻我們已經不必一句一句解釋,聖一法師在講記裏頭有說明,我們在這裏省略掉。這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世間人不能計算,現在科技發達最高級的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

  像前面比喻這個數字,這是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從證初地到十地;換句話說,十地之前那都不算,那要算的話那就更多,數不清。

  【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這就講以前的,那個不算。從證得地上菩薩算起,到現在這個數量,恒河沙劫哪裏能說得上?這個比喻實在講也只有佛能說得出來,我們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這個數字,我們形容不出來。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這是贊歎地藏菩薩,他的威德神通、他的弘誓都不可思議。可是諸位必須要記住,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換句話說,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問爲什麽?性德裏頭有欠缺,你怎麽能圓滿?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第一課,要按照這個順序來講,這是入門的課程、基礎的課程、必修的課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爲什麽發這個願?地獄是我們自性變現,不是外頭來,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心地變現出來。你心裏面還現地獄的現象,還現六道輪回的現象,你怎麽能證得圓滿菩提?這個一定道理。佛法是跟你講理,真實之理,真實之事,那不發這個願行嗎?地獄苦難的衆生都要無條件去度脫,我們現前一些苦難的人能夠不幫忙、能夠不援手嗎?人跟事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不如意、看到會生氣,這要懂得不是外面境界的過失,我們自己過失。他爲什麽造惡事、造作一切不如法?我自己沒有修好,我沒有給人做一個好樣子,我的罪業要從這裏修。你還要給別人拍桌子、瞪眼睛,你是罪上加罪,你不知道衆生從那裏來?衆生造罪業從那裏來?佛菩薩曉得,佛菩薩對於一切衆生一片慈悲。

  我們學佛從哪裏學?要從這個地方覺悟,真正覺悟,惡人對於我們,我們要以善意幫助他;幫助他不接受沒有關係。《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衆生根機有四種,不能接受,就愈顯得我們自己罪業深重,我們要從這裏修忏悔,所以自度而後才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佛菩薩接引衆生也沒有定法,有時候也發脾氣、也瞪眼睛,但是你要曉得,他那一發脾氣衆生覺悟,衆生改過、回頭向善;我們這一發脾氣衆生生怨恨心、生報複心,那你就錯了。我們愚癡,菩薩有智慧,我們要懂得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所以特別提示出來作師作範。佛菩薩天人師,我們這一出家,人家一見了面,法師,都稱你爲師;師就是表率模範,我們起心動念、舉止行爲,能做人的模範嗎?


  昨天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我才曉得。我是這一生當中,對於任何人的事情向來不聞不問。他告訴我,前期的同學們離開之後,他們就整理房間,看到有些不要的東西都是丟棄在那邊,還看到吃了的蘋果咬了一口就放著。他們看了很難過,這一種作法能夠做世間人的好榜樣嗎?我們聽了很難過,我們不責怪同學,只責怪自己,我們自己做得不好,但是我們努力在改進,這些道理都要懂得。常住點點滴滴,我們都要愛護、都要愛惜。我一生當中不向任何人要一分錢,爲什麽?人家賺錢不容易,要體諒到別人。我們自己用錢總要節省,我們節省一分錢,就是對於常住、對於佛法布施一分錢,我們修福。你不修福,你的福從哪裏來?你今天沒有能夠斷無明,你的性德不能流露,你的福報都是修來的,決定不敢浪費。古大德都做到,叢林的規矩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微不足道的,無不愛惜,惜福;惜福就是修福。現在人所有一切過失,根本的原因就是從小沒有人教,長大了養成這個習氣,習氣養成了很難改,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爲什麽天天讀經?讀經就是檢點自己,反省,依照經典的教誨改過自新,我們這才有救。處世要忍讓,要替別人想,要替整個社會安全去想;不要想個人,想個人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自己天天在造作罪業,不知道,還以爲自己修了功德。這是打閑岔的話,但是也很重要。


  我們再看經文。佛說地藏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這一句話裏面,甚深的含義是什麽?我們從那個地方去學習?再看底下經文: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話,佛沒有妄語。有很多人讀到這個經,以爲什麽?造一點罪業沒有關係,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將來還有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永遠不墮惡道。望文生義,然後又墮到惡道去就毀謗,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講的話靠不住,假的,欺騙我們,謗佛、謗法、謗僧,又墮阿鼻地獄,不知道佛在這裏說話的意思。

  “聞是菩薩名字”,這個聞裏面就有思、修,菩薩的三慧。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字,地藏菩薩名字的意思是什麽?你要真正懂得才叫聞名,名號裏面的意思完全不懂得,沒有聞。真正懂得,聽到這個名號,將自己心地寶藏就相應,這叫聞名。‘稱贊’是什麽意思?稱贊就是講解《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稱贊。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稱贊,勉勵自己、勉勵大衆向地藏菩薩學習,這是稱贊。下面瞻禮、稱名、供養那是真正修行。瞻禮,瞻仰禮敬,表現在那裏?表現在對父母、對師長。地藏菩薩的精神是孝親尊師,然後把孝親尊師這一種心行擴大,孝敬一切衆生,這是地藏本願,這是把瞻禮才做到圓滿。對於任何一個衆生有輕慢心,不是修地藏行。看到瞻禮是供一張地藏菩薩像,每一天給他磕幾個響頭就是,哪有那麽簡單?那是完全錯解如來真實義,佛說得沒錯,你錯解。

  這是佛在一切經裏面,多次的勸勉我們要深解義趣,你解得愈深,你明了得愈透徹,你做得才圓滿。只在文字表面上,那就完全錯了。古德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話錯解、錯會。今天錯會的人有多少?你要問他爲什麽錯會?他沒有做到,只有做到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入微,才能往深處體會,你不做怎麽行?你能做到一分,你就體會一分,體會一分,你又能做到一分,解跟行相輔相成,解幫助行,行幫助解,這樣輾轉深入才能入到深廣。


  “稱名”是稱地藏菩薩名號。這裏面兩重功德,自利是提醒自己,念念不離地藏法門,也就是念念不離心地法門,這是自利德。利他德是念念喚醒有緣的衆生。實在講今天有緣的衆生少,太少,幾個人聽到這個名號就覺悟?雖不覺悟,也要讓他聽到,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了名號的種子,一曆耳根,永爲道種;這一生不得利益,也許多生多劫之後再遇到緣,這個種子發芽,這是爲一切衆生做遠益,將來的利益。根熟的衆生現前得利益,聽到之後,他就曉得怎麽樣修學。

  “供養”,諸位一定要知道,供養裏頭最重要是依教修行供養。普賢行願裏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切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法供養《行願品》裏面舉了七大類,第一條就是如教修行供養。我們不能夠如教修行,那個供養是假的,不是說供養一點香花、水果,這就是我天天在供養佛,錯了。我們看真正修行這些大德們,祖師大德們,他們佛堂裏什麽都沒有,香花、水果都沒有,他到那裏去辦?我們看到人家佛堂裏供具只有一杯水,點一盞油燈,其他什麽都沒有;人家是真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

  下面是供養的擴大,供養的引伸—造菩薩形像。畫的像也好,雕刻的也好,“刻镂”就是木雕,“塑漆”是塑造,泥塑的也好,金屬塑的也好,這是供養的擴大。使一切衆生有這個機緣聽到菩薩的名號,見到菩薩的形像,給他種善根。自己行菩薩道,菩薩怎麽做,我們怎麽做,就叫做行菩薩道。勸化一切衆生,這樣的福德才是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你想想看他爲什麽不墮惡道?不造惡業,修地藏菩薩行的人怎麽會造惡業?過去生中所造惡業的種子雖然在,這一生當中惡緣都斷掉。他學菩薩,念菩薩,是菩薩心、是菩薩行、是菩薩的言語,這十法界裏面其他六道的緣都斷掉,他怎麽會墮惡道?這是當然之理,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再看世尊給我們講地藏菩薩往昔的因緣,這個意思深。

  【文殊師利。】

  佛經裏面凡是一開端叫著當機的名字,下面的經文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底下有重要的開示,提起他注意。

  【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

  這個句子在這裏斷好。不可說不可說劫,這個是時間就太長太長,說不盡。

  【前身爲大長者子。】

  古人有這個意思,他從前身分是個大長者子。大長者子,我們很多人把他看錯,大長者的兒子。而實際上‘子’是我們中國古人對人一種尊稱,孔子、孟子、老子,稱子是尊稱。大長者子,子就是孔子、孟子那個子,尊敬的稱呼。要用現代話來講,子就是尊敬的,我們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尊敬的大長者,把這個尊敬的話加在前面,從前這個尊敬的話在後面,尊敬的大長者。

  【時世有佛。】

  那個時候這個世間有一尊佛。

  【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師子奮迅”是比喻,獅子是獸中之王。“具足萬行”,是說菩薩修行功德圓滿,證得無上的佛果。這是名號裏面簡單的意思。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是我們的學處。這個時候尊敬的長者,見到師子奮迅如來“相好”光明,他生了歡喜心;向佛請教:你這個相好怎麽得來?相好重要,我們爲佛弟子在這個社會上,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形象我們就是滅佛法。出家談何容易,古德常說‘地獄門前僧道多’,一般社會世間人造地獄業不容易,出家人造地獄業太容易,爲什麽?沒有一個好形象的時候你就滅佛法,你這個罪業就墮阿鼻地獄。爲什麽?叫社會大衆毀謗佛法,人家一看到你這個樣子,瞧不起你、輕視你、毀謗你,就能整個佛法統統都毀謗,你這個罪業還得了嗎?諸佛菩薩是九法界最好的模範、最好的形象。佛的形象能夠叫長者子,長者子稱爲子成爲大家尊敬的,有學問、有德行,這樣的人看到佛的形象對佛都起尊敬心,都想來學習,你說這個形象多好。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不出家那無所謂,你出家了,你就一定要學佛的形象,要具足菩薩的形象,否則的話在家學佛一樣,何必造罪業,何必再造謗佛、謗法、謗僧這個事情,這個重要。

  我們今天講《華嚴經》,《華嚴》很長,《華嚴》到末後五十三參,不但是要求出家人,在家學佛跟出家學佛一樣,都要做社會大衆最好的形象。你要做不到,你就不是佛弟子,是冒充的佛弟子、假佛弟子,造無量無邊的罪業,果報在三途,非常可怕,這個是我們不能不知道。既然學佛,心地一定要清淨、平等、覺,要息滅貪嗔癡,還要與人爭利,還要這個好、那個不好,輪回心造輪回業。想到佛心多麽清淨,一塵不染,常常念著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三心不可得,諸法無所有,所以在內外都能得到清淨;內裏面一念不生,外面一塵不染,這是佛菩薩。這樣才能夠過到真正的生活,我們常講真實真善美慧的生活,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一點不假,佛菩薩過這個生活。我們過什麽生活?內裏面起心動念,外面處處攀緣,我們過的是煩惱的生活,業障的生活,過的是輪回的生活,再說的不好聽的話,過的是惡道的生活。我們讀到這一句,佛把這一個擺在地藏業因裏面第一條,用意好深。諸位無論是在家學佛、是出家學佛,一定要給社會做一個好榜樣,一定要有好的形象。


  “千福莊嚴”,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我們就不講千福莊嚴,就說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從那兒來的?三十二相是福德之相,你不修福你就得不到這個相好。善有有漏、有無漏,我們今天修無漏善我們做不到,這個太高,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從哪裏學起?有漏善學起,一定要斷惡修善。世間法的標準,我們能做到就是世間的善人,就是世間人的好樣子。佛的廣長舌相是不妄語這個功德成就的。中國古時候司馬光,大概一般人都知道,司馬光的別號叫君實,君子誠實,他真做到。他在晚年自己反省,自己一生不妄語,自己一生所做所爲,他說過‘事無不可告人也’,一生所做的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情,沒有做一樁不可告人之事。他也是皈依三寶,在家人的好形象。我們今天說老實話,學的什麽佛?每一天讀誦大乘,天天要認真反省、認真檢點,不在乎讀的經論多少,一句、兩句一生做到終身受用無窮。

  佛給我們講修行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就是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一展開就是一切佛法;無量無邊的佛法濃縮起來,就是那十一句,決定不能夠看輕。而十一句裏面再把它歸納,實在講就是一句,孝養父母,就這一句。千經萬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出不了這四個字。我們講三學、講六和、講六度、講十願,種種修行方法都是孝敬的落實,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落實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的學佛。真的學佛改樣子,心改、行爲改,這叫真正學佛。天天讀經,甚至於天天講經說法,心沒有改,還是世俗心、還是輪回心、還是貪嗔癡慢心,這怎麽得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舍念清淨,念念利益一切衆生,不是爲自己。我們在《華嚴經》裏面讀到,如果爲自己,他住大涅槃,那個多自在;爲衆生,那就要隨類化身,不辭辛勞。這是我們世俗人的觀念,佛菩薩沒有辛勞,爲什麽沒有辛勞?佛菩薩無我,有我才有辛勞,無我那來的辛勞?我們讀這一句感慨萬千,我們怎樣學成佛菩薩一個形象,若不認真依教奉行,怎麽行?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

  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的由來。諸位一定要記住,現在的道場建立不如從前,從前如法,所有一切佛寺的建立都跟表法的義趣能相應,現在條件不具足。正規的道場一進門是天王殿,第一個見面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教你什麽?生平等心,呈喜悅相。佛法慈悲爲本,方便爲門,彌勒菩薩代表慈悲爲本,四大天王代表方便,方便爲門,天王殿教我們這個東西。你在一個道場上每一天都要經過山門,天天接受這個薰陶、熏習,讓你回心轉意,我們今天誰懂得?誰有慈悲心?誰有方便門?方便不是教我們自己方便,那就錯;方便一切衆生。教他得方便,我行慈悲;不能顛倒,他行慈悲,我得方便,那你就顛倒。一定要發心,這個心就是大菩提心,衆生無邊誓願度。特別是一切受苦衆生,受苦衆生指哪裏?指六道,特別指三途。諸位要知道,三途衆生在哪裏?就在我們的周邊,甚至於包括自己,貪心餓鬼道,嗔恚地獄道,愚癡畜生道,我們的心是貪嗔癡,語貪嗔癡,一切造作沒有離貪嗔癡,我們造的是三惡道的業。

  地藏菩薩有能力到三惡道化身去度脫衆生,我們今天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沒有能力,要度這些還沒有進入三惡道,但是造三惡道業因這些衆生,我們要度這些人。要知道這些人是苦難衆生,不要認爲這些人當中現在可能有大富大貴,世間人看到他不得了大富大貴,佛眼睛裏看到他是惡道衆生。我們怎麽樣度他?先要自己舍貪嗔癡,說沒用,要做出樣子來給他看。我舍掉貪嗔癡,不要貪嗔癡,我的日子過得也很自在,過得也不賴,讓他從這個地方反省,從這個地方覺悟。前面佛講要樹立形象,《華嚴經》上你看一開端的表法,第一個是講大地,心地,第二個講寶樹,寶樹什麽意思,樹立最好的榜樣,一切衆生此界他方沒有不喜愛樹木花草,佛就用這個方法來比喻,我們要樹立最好的榜樣,讓人接觸到之後生喜愛之心。再看經文: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在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又看到釋迦牟尼佛叫著“文殊師利”的名字,這個經文不可以疏忽,不能大意。“長者”正是給我們作榜樣、作模範,做出一個好樣子,勸我們發心,他聽了佛的開導,他就覺悟、他就回頭,也發大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時間長,不是短時間,盡未來際劫;換句話說,永恒無限長的時間。“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完全接受佛陀的教誨爲苦衆生,一切衆生造作一切苦因,他不知道,苦果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那個時候就來不及。長者子發這個心,這個就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能不能發起這個心?如果能發這個心,我們在《地藏經》上就得到真實受用。我們自己生活苦,要想到這個世間還有比我們更苦,我們不怕苦,我們因爲苦才能夠體會到一切苦衆生。我們如果生活在很富裕的環境裏面,人家說苦體會不到,唯有自己從這個苦裏頭出來才真正體會到苦,幫助苦衆生的心才真切。沒有受過苦難,你要想‘爲是罪苦衆生’,那個心總是隔了好幾層,體會不到。

  所以佛教弟子們,一個是以戒爲師,又說以苦爲師。特別是出家人過苦日子好,過苦日子常常在警惕之中,一享受沒有不迷惑顛倒。所以一定要曉得,有福,出家人真正修行決定有福報,福報來了不能享,一享就糊塗;福報來了,要給這一切罪苦六道衆生,給他們去享,你是真正度苦。這幾天我們在《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建立華藏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給十方一切刹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些菩薩們有個安身立命之處,有個好好的修行道場,提供他們享受,佛沒享受。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建立極樂淨土,也不是自己享受,提供給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往生到那個地方修行受用,哪裏是自己享受?這都是做出最好的形象給我們看。所以有大福德的這些祖師大德們,建立道場自己有沒有享受?沒有,自己住的房子方丈。住一個小房子,福報讓一些清衆來享受,平等心、清淨心。只要是真正修行人沒有地方去,到他那裏去,沒有不收容、沒有不接待,所以叫十方常住、十方道場,哪裏是爲個人名聞利養?佛教導我們自身示現給我們做樣子,一點不假,我們看到他發心,不怕時間長,不怕教學工作的艱辛。

  “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這就是說衆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所以地藏菩薩永遠示現在菩薩地。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經裏面所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參與這個道場,都是地藏菩薩度化的,已度、當度,已度已成就是諸佛,他還在菩薩地。學生都成佛,老師還是菩薩,這一些諸佛對這個老師,沒有不感恩戴德。今天釋迦牟尼佛要宣揚地藏法門,他們來與會就是報恩,來作影響衆。哪一個法會諸佛來參加?沒這個道理。這個法會所有的佛都來齊,莊嚴道場、莊嚴法會、莊嚴這個法門,讓一切衆生警覺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個法門非學不可,是一切諸佛成佛的基礎、是成佛的根本。你要舍棄這個法門,你決定不能成就,念佛,說老實話也決定不能往生。我自己這一生當中,凡是遇到新道場建立請我講經,第一部一定講《地藏本願經》。有地,我們有個土地、有個道場這硬體建設,《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心地建設,這才相應。道場建立、道場的恢複第一部講什麽經?決定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爲菩薩。】

  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世尊將這一段公案因緣說出,我們要能體會到他的用意無限的深廣,他的教學是無盡的慈悲。我們能知,然後才能行,才能談得上報恩,知恩報恩;你含糊籠統念過,這段文不長,粗心大意的看過,沒有用處。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第二個公案: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

  這個時間是在大長者之後,大長者是第一個,最先的。

  【時世有佛。】

  世間有一尊佛。

  【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從佛的壽命,可以看到那一個時代衆生福報很大,壽命是福報之一。

  【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衆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

  佛的壽很長,但是住世化緣已經滿,佛示現滅度。滅度之後跟我們世尊一樣,佛滅度之後法運還有三個時期:正法、像法、末法。我們釋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管是中國的說法,還是外國人的說法,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佛滅度兩千年之後這是末法時期。在中國,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像法時期。佛在經上有預言,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學就能夠證果。像法時期禅定成就,所以中國的佛教禅風非常盛,什麽原因?像法時候傳來,跟世尊講的很相應,禅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人的根性大不如從前,修禅不但不能開悟,連得定都不可能,唯有修淨土帶業往生能成就。經上所講這是覺華定如來,他的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這個婆羅門女也是皈依佛法,也是個學佛的。

  “宿福深厚”,我們講善根深厚,宿是過去生中培的福、培的善根很深。“衆所欽敬”,欽是佩服,對她尊敬,大衆見到她,就剛才講形象殊勝,得到社會廣大群衆的尊敬。“行住坐臥”,這是講四威儀,都足以給社會大衆作好榜樣,所以連天神都尊敬她。“諸天衛護”,我們現在世間講天神保佑,時時刻刻不離開他叫做護衛。諸位同修要曉得,現在這個社會造惡的人多,行善的人少,如果有一、兩個行善的人,天神的衛護就特別之多;過去善人多,天神他去護持他,他去護持他,每一個人護的人並不多;現在的時候人都作惡,只有一、兩個善人,所有那些天神統統來護衛你。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麽不修善?爲什麽要造惡?我們斷惡修善,不求菩薩、不求佛,也不求天神,諸佛自然護念,天神自然衛護,哪裏要我們求他?這個地方講的是,信佛就太難,現在世間人學佛不信佛,爲什麽不信佛?特別是出家,佛叫我們萬緣放下統統都舍棄,明天生活怎麽辦?不相信佛。你要真正是個出家人,心地清淨,於這個世間法一絲毫攀緣求得的心統統沒有,你要是被餓死、凍死,給諸位說,所有的護法神都要撤職查辦,這真的,都不是假的。可是大家不相信,還是要自己去攀緣、自己搞,那護法神一看,樂得好自在,你自己搞去,好,我可不管,他悠閑自在。

  我是有一年在基隆十方大覺寺,老和尚請我講《楞嚴經》,在夏安居的時候。講堂就在韋馱殿的隔壁,我就告訴大家,你們要相信,不要攀緣,寺廟裏頭好好修行,不要做佛事、不要做經忏,也不要做法會,餓死了,韋馱菩薩撤職查辦,那有這種道理?所以說連出家人都不信佛,你怎麽能教一般大衆信佛?沒這個道理。我們真的相信不怕,佛菩薩保佑,護法神衛護,也許餓個一、兩餐無所謂,絕對不會餓死;挨一點凍,不會凍死,他一定會來。一定要有信心,這樣才叫學佛,這樣才叫真正信佛,你所需要、需求因緣成就一定會來。我這些道理章嘉大師傳給我,我對他老人有信心,他不欺騙我。我那個時候生活非常艱苦,對章嘉大師一分錢供養都沒有,我沒有這個能力;他知道他不會怪我,他對我非常好,非常慈悲、非常關懷。每一個星期我跟他見一次面,我那個時候上班有工作,星期天的時候去看他向他請教;每一個星期他給我兩小時,忙的時候給我一小時。如果我有一次、兩次沒去,他一定派人或者打電話來問我:爲什麽沒去?是不是生病?非常關懷,那個愛心讓你不能不去。

  這是他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不到是因爲你有業障,你業障消除沒有不感應。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貪嗔癡求,佛菩薩不會增長你的貪嗔癡,佛菩薩不會幫助你造惡業。你果然是行善、是爲衆生,佛菩薩感應道交;爲自己不可能,絕對沒有感應。爲自己如果有感應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魔幫助你做壞事;佛菩薩不會幫助人做壞事,只給你善緣不會給你惡緣。由此可知,凡是助長我們欲望,助長貪嗔癡,自己要有高度警覺,惡緣,不是善緣。但是人有這個緣沒有不歡喜,沒有不墮落,沒有不上魔的當,落入魔的魔掌,這個要有高度警覺心。所以年輕親近善知識,好,根紮住了,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都有很高的警覺心。我們要想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衛護,就在這個地方學。再看底下經文:

  【其母信邪。】

  母親是外道。

  【常輕三寶。】

  這個罪業就重。

  【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他母親知見不正,煩惱習氣很重。大概也是看到學佛的人好的形象少,像法時期佛法衰,正法時期好形象多,四衆弟子好形象多,像法時期好的形象就少;末法時期就更少,更是希有。所以末法時期,我們要真正能夠如教修行的話,諸佛歡喜是比像法要加倍,龍天善神的護衛也是加倍,希有難逢。我們遇到這樣殊勝的緣,爲什麽自己糟蹋自己?那叫真正可惜,造作罪業必定墮落。

  她爲什麽會輕慢三寶、會毀謗三寶?實在講我們出家人的形象不好,爲什麽佛那個時代,佛的弟子在社會上受到國王、大臣,一切大衆的尊敬。什麽原因?我們要仔細想想。末法時期出家人走到外面,人家瞧不起你,輕慢你,在旁邊指指點點譏笑你,這又是什麽原因?我們能怪別人嗎?怪別人完全錯了,回過頭來想一想怪自己,我們自己的言行、我們自己的形象,不值得社會大衆的尊敬。裏面還有貪嗔癡慢,外面處處攀緣,所表現真的是迷信,引導社會大衆搞迷信,你怎麽能值得人尊敬?人家憑什麽尊敬你?人家尊敬你的也都是迷信,迷跟迷才相應,覺跟迷決定不相應。但是造作罪業,無論你是有意造、是無意造,果報決定是有;不可能說是無意造,就沒有果報,沒這回事情。你知法犯法,不知法你犯法還是要判刑,還是有罪;不能說是我不懂法律,我造作這個犯法,我就沒有罪過,沒這個事情,那講不通。所以婆羅門女的母親,墮無間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

  這是她這個女兒,這是孝女,她學佛她明白道理,知道她母親在生前,不相信因果報應。“計”是心裏面想著,心裏面在度量。想想母親一生她所造的業,將來果報在哪裏?善業一定得善果,惡業一定遭惡報,她想一想她母親造作的業重;毀謗三寶,這個業重。

  【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這是爲她母親修福。“於先佛塔寺”,‘塔’是藏佛舍利的處所,我們講供養佛舍利的處所,這是塔。‘寺’是教化衆生的場所。寺的本意、寺的意思,《地藏經科注》注得很清楚,寺這個意思怎麽解釋?是嗣續的意思,我們一般人講後裔、延續,這個事業要永遠延續下,這就叫寺。這個場所是續佛慧命的場所,所以稱之爲寺。現在人對這個意思都不懂,看到寺,寺是廟,裏面鬼神搞迷信,他不曉得這個字的本意。從前皇帝下面辦公的機關都用寺,就是他帝王的基業希望永遠繼續不斷傳下去。這個意思很好也很深廣,佛教學衆生的事業,幫助一切衆生修行證果的事業要永遠相續不斷,這個場所是做這樁事情,所以稱之爲寺。

  供佛,記住要用自己的財物,用別人的財物來修福,錯了,自己一點都得不到;一定要用自己的,不能用別人的。她沒有財力,把自己的家宅賣掉,得這個錢廣求香華及諸供具,這到佛寺裏面來修供養。這種供養是形式,這種形式的供養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很多人都會。形式供養有沒有效果?要看他用心,表裏相不相應?表裏相應有功德,表裏不相應沒有功德。還有一些人供養造罪業,不但沒有福,造禍。那些供養?到佛菩薩面前大修供養,求發財、求升官,佛菩薩面前許願,我要升了官、發了財,我再來還願,再來給你大供養;跟佛菩薩談條件,賄賂,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汙吏,這種供養不但沒有福,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一百萬,我一定拿一萬來供養你;佛菩薩哪有那麽傻,讓你占九十九萬的便宜,哪有這個道理?你把佛菩薩看作什麽人?所以這樣的供養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墮三途。不要看到人來修供養,好事情,不見得是好事情,你要去打聽打聽他的動機是什麽?你才曉得他是福還是禍。那個供養,又得不到升官,也發不了財,回頭過來就怨恨佛菩薩,這個佛菩薩不靈,我去供養,他沒有保佑我發財,就怨恨,再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愈造愈重。我們看下面經文: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這是婆羅門女到寺廟裏面去供養供佛。佛不在世,這像法時期,所以這寺裏頭只有佛的形像,塑的佛像;在佛像面前供養,佛像造得很莊嚴。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這是真誠,這些供具是外表,內裏面真誠的心,顯示表裏一如。供養一點物品,像我們跟人家見面,不管是生人、熟人,很久沒有見面,見面總有點禮物,禮物不在多少,表敬意。我們對這個人沒有忘記,常常挂念在心,表一點敬意。供佛,而且是爲母親修福,所以這個心更真誠、更懇切;誠就能感,佛就能應,就産生感應道交。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傥來問佛,必知處所。】

  這就怨恨自己福報不足,沒有生在佛的當世,生在佛的像法,佛不在世。如果佛要在世的話,佛是有大智慧、大神通,我要來向佛請教,我母親死了之後落在哪一道?佛一定告訴我,可惜佛不在世。心裏面有這個私自念言,不一定說出來,心裏有這個意念,顯示她的孝心,想幫助母親脫離苦難。

  【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

  這一句是形容婆羅門女當時在寺院裏面,那種殷勤至誠懇切的願望,我們從這個句子裏面能體會得出來。多麽真誠、多麽殷切的期望著,這個就能感。

  【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

  誠則靈,感動佛來指引她。

  【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已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

  界就是哪一界?十法界裏頭哪一界?六道裏頭哪一道?她得這個感應非常感激,她不知道這個聲音從哪裏來?也不知道是誰說?所以她只有向空,音聲是空中來的,沒有見到形像,只聽到音聲。是何神德?

  【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衆生之分,故來告示。】

  這是把能感之因說出來。這是個真正的孝女,至誠感佛,我們中國古人常講孝感天地,所以感動了佛來指示她,滿她的心願。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持,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

  這是知道這個音聲是佛的音聲,感動得五體投地的禮拜。這個禮拜用全身的接禮,所以拜下去之後肢節都受傷;這是拜得勇猛,我們世間一般人講磕響頭,這是感動得至深。拜倒在地下就昏過去,很久這才蘇醒過來。一醒過來趕緊求佛,希望佛說出她母親生的地方。她悲痛到極處,“將死不久”,這是悲痛到極處。

  【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佛沒告訴她,沒有直接告訴她,你母親現在在什麽地方。而教她一個方法,你照這個方法去做,你一定會知道。這什麽方法?念佛的方法。教給她,你供養完了之後,你快回家,回家去之後,一心執持名號,你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一心稱念,端坐思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思惟就是憶念,沒有說口念,用思惟這個意思深。我們一般念佛是有口無心,正是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最重要是心裏有佛,思惟才是真的念佛,他心上真有佛。

  【時婆羅門女, 尋禮佛已,即歸其舍。】

  聽到佛的話說趕快回去。這個供養儀式做完之後,趕快回家。

  【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她回去真念,依教奉行,以真誠心一心持名,效果就現前。“經一日一夜”,時間不長。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複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這是定中見的境界。諸位要曉得,佛爲什麽教她這麽做法?爲什麽不直接告訴她你母親在地獄?給諸位講,這樣告訴她沒用處,救不了她母親。怎麽樣才能救她母親?自己一定要修功德,你才能叫你母親得度。一日一夜,她是專精,心地至誠,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在所有修行法門裏這個法門最快,修其他法門要得到這個功夫很難。念佛法門容易,一天一夜。《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她一日一夜得一心不亂,得一心不亂就證念佛三昧。諸位要曉得,念佛三昧有淺深不同,下品念佛三昧是功夫成片,中品是事一心不亂,上品是理一心不亂,她這是得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她自己就成菩薩,她母親當然得度。她爲什麽一日之功夫就能夠證一心不亂?她母親的緣,她母親要不墮惡道,她不是這麽精進,所以她母親就有福。母親幫助她,讓她這麽樣用功,一下就證到菩薩的果位,母親生天是這個道理。

  佛要不教給她這一套,告訴你母親在那裏,哭死了也枉然。佛不能度她母親,佛要能度的話何必要讓我們修行?不要修了,統統都得度,那佛是大慈大悲,佛不能度。她度她的母親,是她母親這個緣,她才認真修行,一日之間才能夠念到事一心不亂。爲什麽這樣真誠?爲什麽這樣精進?是因爲度母親那個心切,這個力量在那裏推動她,道理在此地,然後你才曉得佛門講超度原理在此地。超度,那個超度的人心要不真懇切,自己不能夠把境界往上提升修行證果,被超度人沒用處,他得不到。她這一成菩薩,菩薩之母,而且菩薩之母對這個菩薩有很大的貢獻,她當然從地獄生天,這一定道理。

  所以佛法裏面佛門講超度,它有個理在。你理不懂,念幾卷經就超度,那有那麽便宜事情?世間造很多罪業的人,造到最後自己也害怕,找幾個法師來念念經、消消災,超度超度,超度不了,沒用處。但是我們總是做總比不做好,還能找幾個法師念念經回向回向,還知道自己有罪。但是要曉得這個方法是效力很差,無濟於事,只能說是種一點點善根而已,得不到效果,像她這樣才能得效果。所以孝子要爲自己父母或者家親眷屬過世超度,要懂這個道理。請法師誦經超度自己一定參與,爲什麽?自己不熟悉儀規,不會念,跟著法師一道念。誰超度?自己超度,法師只是做助緣帶著你;你自己要真心忏悔,要契入境界,你超度的那個亡人真的得度、真得福。如果只把超度事情委托給幾個法師,自己還在那裏若無其事,沒有用處,一點感應都沒有。

  甚至於我那個時候是剛剛學佛沒有出家,也沒有皈依,才接觸佛法。有一天去玩,到個寺廟去玩,寺廟正在做佛事,大概超度他的父母。法師在外面念經,裏面家人笑笑嘻嘻、歡歡喜喜在那裏打麻將,我看了之後不是味道。好像什麽?這個父母死得好,好快樂,一家人一點悲傷的心都沒有。到要叫去拜的時候,法師:來!你們來拜一拜;好,趕緊去拜,回頭馬上麻將桌上坐。那個不像話,現代人就是不懂禮,不了解事實真相,非常非常可憐,真是佛在經上可憐憫者,我們體會佛這一句話的意思。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3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七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上一次講到佛教給婆羅門女,用念佛的方法,就能夠知道自己的母親死後神魂落在何處。我們知道大、小乘佛法,法門無量無邊,所謂門門都能成無上道。佛爲什麽不教她用參禅的方法、用持戒的方法、用持咒的方法?爲什麽不教這些法門?而特別教她念佛法門,這裏面的含義,我們一定要懂得。任何法門都能夠得定、都能夠開慧,佛法修學的總綱領就是定、慧,這個是諸位必須要曉得。所以無量的法門都是修定、慧的方法,都是開智慧的門徑,方法門徑不一樣,所達到的目標完全相同。但是這裏面確實有根性難易的差別,唯有念佛法門所謂三根普被,無論是利根、鈍根,而且成就快速、穩當容易,所以他用這個法門教她。她果然算是不錯,在我們法門裏面來說,她是屬於上上根,上等根性的人;因爲她一天一夜就得一心不亂,就得定。定中境界現前,她自己才親自能見得到。佛告訴她,告訴她你母親已經生到忉利天,已經生天三天;她未必能相信,不踏實,可能這是佛安慰我的話,看到我很可憐安慰我的話,未必是真的;佛不妄語,大概是真的,這個信心不能踏實,親自到地獄裏面去見到,這沒話說。

  而且她母親怎麽生天?決定不是佛力,昨天跟諸位說過。是因爲她自己,因爲母親這個增上緣,使她自己勇猛精進,在一天當中成就念佛三昧;這個功德,她母親是這個功德生天。如果她自己不能夠勇猛精進,得不到念佛三昧,她母親得的福就沒這麽大。她母親得福之大小,隨她自己修持功夫淺深而定,這個理才講得通,才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過去兒孫飛黃騰達,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都受到朝廷的封賞,朝廷爲什麽要封賞他的父母、祖父母?我們在曆史上看到朝廷上封官,他父母雖然不在世,過世,封他父母的爵位跟他自己的爵位相等。爲什麽?他是孝子,他的成就是他父母調教出來,他爲了報父母之恩,所以才勇猛精進;父母、祖父母對他都是善的增上緣,是這麽一個道理朝廷才封賞。這個道理走遍任何諸佛刹土、走遍虛空法界,都受一切衆生所肯定,我們所講真理永恒不變,就在此地。我們讀這個經才曉得怎樣超度?超度得什麽樣的利益才恍然大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地藏經》是我們大乘佛法的根本經,實實在在講要細說,但是我們這一次受到時間的限制,我們只講二十次,四十個小時,不能夠細說。將來我們一定再找時間詳細的講解,這個是我們修學的根本法,決定不能夠忽略。

  我們看著經文: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

  這一句話重要,她爲什麽能依教奉行?爲什麽能端坐念?端坐念就是以真誠之心一心念佛。“以憶母故”,這就是發菩提心,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原則就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不眠不休。我們在《淨土聖賢錄》裏面看到,宋朝瑩珂法師,傳記裏面記載這個破戒的比丘,造作許多的惡業。他最大的長處,他自己曉得,造惡多了將來必定墮地獄,他自己曉得。曉得爲什麽還要造業?習氣太重,遇到惡緣他自己不能夠控制自己。但是知道將來墮地獄可怕,想到這個果報他就嚇到。他向同參道友請教,同參道友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受感動,關起門來念佛,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吃東西,連水都不喝,一口氣念到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彌陀經》裏面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我們見到,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念佛念了七天,念了七個七天,佛都沒見到,那個是不如法,一面念佛還有妄想、還有雜念,所以沒有感應。這個念佛是一個雜念都沒有;像瑩珂因爲恐怖地獄,救命要緊,所以也是一個雜念沒有,這中等根性的人。婆羅門女上根人,一天一夜成就,瑩珂法師是三天三夜成就,至誠懇切感動佛來應。這是一天一夜得念佛三昧,這是得事一心不亂。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複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這是婆羅門女定中所現的境界,她見到了,見到地獄的現象,看到這麽多人在那裏受罪。接著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又見夜叉。】

  夜叉是地獄裏面的餓鬼。

  【其形各異。】

  奇形怪狀。

  【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

  利刃如劍是講祂的牙齒鋒利。

  【驅諸罪人,使近惡獸。】

  地獄裏頭的惡獸太多,都在那裏吃人,吃那些罪人。罪人當然看到惡獸,跑啊!這些夜叉趕著,拿這些受罪人去喂這些惡獸。不但趕他們,

  【複自搏攫。】

  搏攫是鞭打,拽著摔。

  【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不敢久視,不忍心看這個樣子,看到心地發軟。這是我們這個世間造作惡業的人,墮在地獄裏面受苦的形相,婆羅門女親自看到。底下經文: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她看到地獄這個現象,這是念佛三昧之力,支持著自己看到這個現象沒有恐懼。但是有憐憫心,不忍心看這個極其悲慘的狀況。到地獄裏面,地獄裏頭也有人來招呼她。

  【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地獄的境界只有兩種人能見到:一個是受罪,到裏面去受罪;另外一個是菩薩到地獄度化衆生,只有這兩種人。除這兩種人之外,地獄在你面前,你也見不到。過去朱鏡宙老居士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他寫在他的著作裏面。這個故事裏面的主角是章太炎先生,他的老嶽丈。章太炎在生的時候,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秘書長,地位很高。在中國有五嶽,五嶽是大鬼王,管好幾個省,管五、六個省,這大鬼王,他的地位僅次於閻羅王。閻羅王好像是皇帝,管全國;他好像是個諸侯,管一方,比省大得多。他是個學佛的人,知道地獄裏面刑法很慘,非常殘酷,他也有仁慈的心。有一天向東嶽大帝建議,能不能把地獄的刑法—炮烙之刑廢除,炮烙是什麽?燒的鐵柱子,燒紅了之後叫受罪的人去抱,這非常非常殘酷,我們講不仁道的刑法;希望東嶽大帝能夠有仁慈心,把這種最殘酷的刑法廢除。東嶽大帝不說話,就派來兩個小鬼帶著章太炎,實際上到刑場裏面去看。章太炎就跟著兩個小鬼去看,大概走了有相當遠的距離,這小鬼告訴他,到了,刑場就在此地。他看不到,他才恍然大悟,佛經裏面講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境界,不是閻羅王設的,閻羅王沒有辦法廢除,是你自己業力變現,這才曉得佛經裏面講的道理。

  地獄裏面種種的這些境界、刑具,夜叉、餓鬼,都是自己造作惡業變現出來的形相,就像作夢一樣;相有體無,事有理無,所見的千差萬別,就是自己念頭妄想紛飛變出來。所以佛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三惡道也是從心想生,爲什麽心裏頭有惡念?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才知道。如果不願意見到三惡道,一定要把心裏頭這些惡念,不但是惡口,身造惡業,不可以,念頭都不可以有。一切法從心想生,所有境界都是法,法界,沒有一樁不是從心想生。


  有定功的人見到,婆羅門女剛得念佛三昧,她因爲憶念她的母親,這個境界就現前。無毒鬼王來接待她。“稽首”,這是禮拜,對她很有禮貌來迎接她。問她:“善哉菩薩”,善哉是稱贊,難得菩薩光臨地獄,但是不曉得你是爲什麽原因到此地來?請看下面經文: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這是她所見到的境界。大鐵圍山究竟在那裏?佛在經上講我們這個四大部洲當中是須彌山,到底須彌山在那裏?七重山,八重海,七重山在那裏?經上講堿水海,我們現在看到的海洋水是堿的。佛所說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我們凡夫見不到。這個東西有沒有?決定是有。爲什麽我們見不到?我們沒有能突破空間的層次,如果我們有定功,能夠見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六度空間,這些事實真相一定是就在眼前。這個地獄,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婆羅門女是在定中見到,定中界限突破。我們知道在中國唐朝時候,智者大師讀《法華經》入定,在定中他見到靈鹫山,見到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鹫山講《法華經》,他還在會下聽了一座。這就是說在定中時候,他超越了時間。智者大師去釋迦牟尼佛大概是一千七百年,這是他能夠回到過去;自己在天台,在那裏打坐如如不動,他能夠見到印度的靈鹫山,這超越了空間。所以只要有定功,定裏面分別、執著沒有,就能突破時空。過去、現在有許多修定的人都展現出這個能力,這是我們能信得過。何況婆羅門女真誠懇切、勇猛精進,她得的是念佛三昧,所以地獄境界她見到。再看經文:

  【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

  “我聞”,是過去常常讀經、聽經,聽佛在經上講,鐵圍山裏面大海之中有大地獄。問他:這是不是事實?可見得雖然常常聽經、常常讀經,佛講的話也相信,依舊有問號?如果沒有懷疑,到這個地方來何必去問鬼王?用不著問他。然後才曉得信心是多麽難建立,佛在大乘經裏面,大經大論像《華嚴》、《大智度論》裏面,都再次的說明信心難得,‘信爲道元功德母’。菩薩修行證道的根源在信心,信心真正建立不動搖,修行證果哪裏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不需要。我們凡夫的信心,所謂是露水道心,很容易動搖,小小風一吹信心就喪失掉,還有什麽成就?我們在經上讀得很多,我們也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自古以來世法、佛法,不孝父母、背師叛道,如果有成就都落在魔道裏面,他將來成就不是佛道,是魔道,我們相不相信?這些都是佛在經上說,魔所攝持。正法一定是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理如法依教修學而成就。這是我們在讀大乘經論裏面不能不明白,不能不細心去體會。再看無毒答覆:

  【無毒答曰,實有地獄。】

  非常肯定的告訴她,確確實實有地獄。人在這個世間,實在說六道裏其他道裏頭造惡少,造惡的機會、機緣少,人間造惡的機會太多。天人好善好德,只有阿修羅這一類,習氣未斷,還繼續再造惡。惡道的衆生,我們講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是受罪完全沒有機會造惡。餓鬼道跟畜生道造惡的機會都少,毒蛇、猛獸心很毒,它也殺害別的衆生,殺害的有限,它一生當中能殺多少生?我們看到獅子、老虎這些猛獸,它吃飽了,小動物在旁邊走來走去,它就好像沒看見一樣。我們常常在電視‘動物奇觀’上看到,它那個一生殺生少,哪有人殺生得多?人殺生不一定要吃它,所以最容易造業。人殺人不是爲了要吃人,今天造的核武,一顆核子彈下去要殺幾十萬人、幾百萬人,你說造的罪業多重?他怎麽不墮地獄?地獄從那裏來?惡業變現出來,決不是佛造,也不是鬼神造,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我們再看經文:

  【聖女問曰,我今雲何得到獄所。】

  婆羅門女就問無毒鬼王:我爲什麽會到這個地方來?她自己也感到很驚訝。

  【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這就是說明,像剛才我們講章太炎這個故事,章太炎沒有造地獄罪業,也不是菩薩,所以地獄擺在他面前見不到。你要不是這兩種原因,走到地獄也看不到,什麽都看不到。必須有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威神,那是菩薩到地獄去度化衆生,他能見到,第二個業力,就是你造作地獄的罪業,果報現前。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這是向無毒請教,這個水爲什麽湧沸?湧沸就好像煮開的一樣,這個水是熱的,不是涼的,像水煮開一樣,這個大海是這麽一個狀況。這麽多的罪人以及惡獸漂流在這水裏面,這什麽緣故?這個情形《楞嚴經》裏面講得非常詳細,把這個現象道理都給我們說出,所謂‘造十習因,受六交報。’習就是習氣,你造十種不善的習氣,就是十惡業的習氣,上品十惡你感受地獄裏頭六交的果報。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衆生,新死之者。】

  婆羅門女所見到這個狀況,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地球,不是別的地方,是我們本地。那些新死之者。

  【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爲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我們讀了這句造惡衆生,念到這些經文寒毛直豎,不是說別人,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像《地藏經》上講‘無不是罪’。現在天天造、念念造,不間斷的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怎麽辦?這正是佛法裏面所說‘衆生畏果,菩薩畏因’,菩薩有警覺心,衆生愚癡、愚昧,果報沒有現前不在乎、不相信,果報現前後悔莫及,所以教我們斷惡修善。哪是善?佛教給我們的基本法,《觀經》上所講三種淨業,三福。佛說得那麽清楚、那麽明白,這三種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就是善;違背善就是惡,惡是善的反面。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所作所爲是與善這一邊相應,還是與向善這一面相反,相反就是造惡;與善相應福報在人天,與惡相應果報在三途,在地獄。

  淨業三福第一條人天福,能夠做到,來生在人、天兩道享福;做不到,那就看你罪業深重在三途受報。三途都有:餓鬼、畜生、地獄,看你造作的輕重。第二條小乘福,如果你要能夠相應,依教修行,果報決定在天上,享天福。如果修行有功夫,證到初果、二果、三果,那是五不還天淨居天裏面去享福。如果有違背,決定在地獄、餓鬼受報,沒有畜生。人道裏頭有畜生,畜生的報輕,地獄、餓鬼就報得重,爲什麽?第二條福比第一條大,所以你修成了福也大,違背了墮落也苦,同樣道理。第三條是大乘福報,你要依教奉行你作了菩薩,超凡入聖;如果相違背了必墮地獄,不是餓鬼、畜生,一定墮地獄。我們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理事都明了,而後我們才深信不疑。日常功夫在哪裏做?起心動念處做,念念與佛相應,念念與道相應,道是什麽?道是真如自性,與性德相應,我們這一生希求往生才可以辦得到,怎麽可以再造惡?人生苦短,尤其現代這個時代,整個世界的動亂災變無常,一定要覺悟到世間一切所有的如幻如夢,一樣都得不到,這是真的。


  我們看看最近東南亞經濟衰退,多少有錢有富,平常都是看到很了不起的人,聽人家講自殺了。爲什麽自殺?破産了。佛在經上講財爲五家共有,我們明白了,邊都不沾,一心向道,我們才有救。佛在經上說,財、色、名、食、睡,五欲,地獄五條根;你要是貪戀不舍,《地藏經》上講地獄境界,就有分。婆羅門女所見到的這個境界,是我們這個地球上造作惡業的衆生,你看造作惡業的衆生有多少?這個裏面不是說,信佛的人才會墮地獄,不信佛的人就不墮地獄,沒這回事。如果說不信佛的人就不墮地獄,那我們就不要信佛;不信佛的人照樣墮地獄,不管你信不信。你修善決定生天,你造惡決定墮落,一定道理,不管你信不信。

  “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沒有後人給他培福。人死了以後做七,做七這個道理、作法都是出在《地藏經》。佛經上講過,人死了以後還沒有到其他道裏面去投胎,這是中陰身。中陰身每七天有一個變易生死,這他很苦,所以七天的時候給他做一次超度的佛事,減少他的痛苦,給他修福。“生時又無善因”,沒有做過什麽好事。“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自然是沒有任何人逼迫他。地獄不是人設計,不是閻羅王設計,自自然然業力現前,才有這個現象。我們繼續往下看經文: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複倍。】

  愈往裏面去罪業愈重,所受的苦比你所見到的要增加很多倍。你現在所見到的是第一重海,這是造作惡業輕的你看到,那個極重的你沒見到。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你所看到就是佛在經上講的業海,業海是苦海。“三業”是身、語、意,造作不善的惡業,才得這個果報。地獄如是,十法界亦如是,這個現象都是自心變現。《華嚴經》上講一個總原則、總綱領,‘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變這個裏頭沒有識,沒有識就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諸位要知道,妄想是阿賴耶,執著是末那,分別是第六意識,如果不用八識,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那就是唯心所現,唯心所現的境界,佛在經上叫它做一真法界。如果你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裏面,就把一真法界裏面起了變化,唯識所變,隨著你的業力;業力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十法界。十不是數字,諸位要懂十是表無盡。每一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不相同,每一個人變現的法界不一樣,所以法界無量無邊。如果落在貪嗔癡慢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這裏講的業海,這是婆羅門女親自見到。請看經文: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

  她就來問問:地獄在那裏?

  【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

  你今天看到的業海,這個業海就是地獄。

  【其數百千,各各差別。】

  大地獄還有附屬的小地獄。

  【所謂大者,具有十八。】

  這是我們世間人常講十八層地獄,十八地獄是講大的。

  【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大地獄經裏面所講八寒、八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大地獄都在鐵圍山的下面。我們看經文: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她來打聽她自己的事情。她告訴無毒鬼王,我的母親死了以後還不久,不知道現在她的魂神在什麽地方?我們世間人講靈魂。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

  這問她:你的母親在世的時候是從事哪一個行業?從事哪一個行業,就知道她所造的業善與不善,大致上可以能判斷,死了以後她到什麽地方去。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

  知見不正,這就是正與邪。什麽叫正知正見,我們要清楚、要明白。說實在話,六道凡夫知見都不正,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如果是正知正見,怎麽會到六道來?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聲聞是正覺,菩薩是正等正覺。鬼王問婆羅門女,說你的母親,這稱她菩薩;菩薩之母,在生之前從事哪一個行業?婆羅門女說她母親邪見。邪、正有標準,在佛法裏面,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所以佛在經上提醒我們,在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知見;你要以爲你自己知見是正確,問題就出來。爲什麽說阿羅漢的知見才算是正知正見?阿羅漢已經將見思煩惱斷掉,也就是說看什麽事情客觀,這個諸位容易懂。爲什麽?他沒有我,無我,我執斷了。

  六道凡夫起心動念有個我,有我就有成見、有主觀觀念,你對於一切事理自然會看錯;我以爲對,我以爲正確,我的看法,就糟了。所以斷了見思煩惱知見才算是正,標準在此地;沒斷見思煩惱哪裏來的正知正見?我們現在要怎麽辦?我們初學佛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唯一的辦法依靠佛,這就說到三皈依的重要,依法不依人。學法一定還得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導,你在佛法裏面也沒有辦法依靠。佛說的經論太多,你要一切都依,你沒有智慧;沒有智慧,佛在這個經上說空、在那個經上說有,到底是空、是有?你就搞糊塗,你就沒有辦法依靠。我初學佛的時候,台灣大學有個教授,也挺有名氣,現在不在。他就告訴我,他說:佛經裏面講有的時候有道理、有的時候沒道理。我說:哪些地方沒道理?他說:我看過《金剛經》。我說:《金剛經》怎麽說?像兩桶水倒過來倒過去,一會兒說有、一會兒說空,到底是空、還是有?叫人模棱兩可。所以佛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別看到是大學名教授,不行。可見得正知正見難,沒有正知正見,要是邪見之人還譏毀三寶。怕的是我們自己雖然是出家也犯這個罪,不知不覺造這些罪業,自己不曉得;總以爲自己爲是,自己沒錯,看到別人過失。

  【設或暫信,旋又不敬。】

  她這個四句話,我們細細的來想一想,觀察這個世間,再反省自己,恐怕自己都犯。我們的信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經不起考驗,小小的風浪,我們的道心就失掉,信心就沒有。“敬”這個字更不容易,敬從信心生起,沒有信哪裏會有敬心?對佛菩薩、對父母尚且不恭敬,怎麽能夠敬人、敬事、敬物?談不上,所以你才曉得這個多難。我們讀這四句話要警惕自己,常常把這個四句話,擺在面前當座右銘。

  【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日淺就是死沒有多久,不知道她現在生到哪裏?這個說明鬼王就知道,大概知道她落在哪一道?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

  這再問一問:你的母親什麽名字?

  【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

  這在印度算是貴族,印度自古以來四姓階級很嚴,最尊貴的是婆羅門。

  【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把她父母的名字說出來,這個名字都很好,都是好名。名字雖然好,做的事情不好,名實不相符。

  【無毒合掌,啓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

  無毒聽了之後,這是啓白,啓是很恭敬,很恭敬的向婆羅門女報告。啓用現代的話就是報告的意思,很恭敬的說:請你可以回去,不必憂念。爲什麽?

  【悅帝利罪女。】

  確實她到地獄來過,是在這個地方受苦,沒錯,她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生天以來,經今三日。】

  她現在不在此地,是在這裏受罪,但她已經生天;生忉利天,已經生天。

  【雲承孝順之子,爲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

  這是聽說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爲她修福。她修福,供佛布施,這是孝感天地,真誠的孝心,感動天地鬼神。經上給我們講孝養父母,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世間人常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那是父母之志,也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有真正的成就,出類拔萃。可是世間很多父母邪見,以爲得到世間的功名富貴,這就是出類拔萃,這個觀念錯誤。怎樣才是真正出類拔萃?超凡入聖,成佛、成菩薩那是真正的出類拔萃,世間所有一切的成就不能相比。世間怎麽樣的成就出不了六道輪回,唯有作佛、作菩薩,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才是真正的成就。做父母的人沒學佛不懂得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接觸佛法明白,我們要做到;不能說父母不知道,我們就不幹。好事善事,父母雖然不知道,等我們做到,父母得大善利。菩薩之母,那還得了?

  供佛、布施這三種行都有。這裏面講設供這是,前面我們讀過,婆羅門女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形像,因爲他像法時期;感動佛教她修行的方法,她回去之後勇猛精進依教奉行,這是修福、這是布施。修福、布施給誰?給她的亡母,所以她修的這個布施是法布施,這就不是財布施。供養裏面這是法供養,依教修行供養,這個福太大。所以鬼王說:

  【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

  不但是菩薩你的母親離開地獄,脫離苦海。

  【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菩薩之母得順孝之子,得她這個福,她生天,跟她同時在地獄受刑的人統統都沾光,都沾她福報一起生天;不是菩薩之母一個人生天,跟她同在地獄裏頭受罪的這一批人同時生天。然後你才曉得布施的福報不可思議,婆羅門女依教修行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個是真的事實,不是在這裏講故事,不是拿這個來勸善。諸位要懂得,千真萬確的事實,你自己修行成就,不曉得要度多少人?所以佛法裏面常常講不可思議,不思議境界,我們從這些地方多少能體會到幾分。

  【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鬼王把這個事情報告完了,他就退走。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

  就好像做了一場夢,其實她不是在夢中,是在定中。從定中出定。

  【悟此事已。】

  她覺悟了,這個事情完全清楚、完全明白。

  【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衆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這是地藏菩薩在因地第一次發願。第一次發心學佛是大長者,見到佛的形象發心。這是前面我一再跟同學們提示形象要好,常常想到我們是如來弟子,尤其是彌陀弟子。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怎麽能給阿彌陀佛丟臉?我們如果心地起一個不善念,就對不起阿彌陀佛,我們做一樁不善事,我們就有很重的罪業,哪裏能稱得上阿彌陀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是這樣子嗎?真正做一個阿彌陀佛的好學生,一定是依教奉行。爲什麽教你天天讀誦大乘?天天讀誦大乘,就是天天記住阿彌陀佛對你的教訓,佛教我們做的,我們做到沒有?佛教給我們不可以做的,我們是不是還在造作?真正名副其實做阿彌陀佛的學生,你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現前在世,人不尊敬你,那難怪!人是凡夫,肉眼凡夫,他連佛都不尊敬,他怎麽會尊敬你?可是你要曉得,諸佛護念贊歎,龍天鬼神菩薩尊重你,何以故?這些人有他心通、有天眼通,他們能看到你的善心,他們知道你起心動念;凡夫不知道,凡夫愚癡。

  地藏菩薩在此地教我們發願,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這個願就是四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這在時間上沒有終止,永恒的。不是說這一樁事情我要做多少時間,沒有,我要做一劫、做十劫、做百劫、做千劫,沒有,盡未來際劫。幫助這些罪苦衆生的對象,也沒有說一定;應有罪苦衆生,不揀怨親,只要看到有受苦受難的衆生,他就“廣設方便,使令解脫”。廣設方便就涉及後面這三願,前面衆生無邊誓願度。設什麽方便?廣設什麽方便?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這都是廣設方便。我們自己不斷煩惱,自己不學法門,用什麽方法度衆生?由此可知,菩薩斷煩惱、斷習氣、學法門,不是爲自己,是爲一切罪苦衆生,乃至於成佛道也不是爲自己。看看這個世間這些造作極重罪業的衆生,我們要有這個心願,我今天所有一切修學爲他們,不爲自己;爲自己可以馬虎一點,可以隨便一點。可是看到芸芸衆生都在造極重的罪業,我們一點懈怠含糊的心都不可以有,爲什麽?要救度這些苦難衆生,樣樣要認真、樣樣要勇猛精進。


  那你要問:我自己修行成就,行嗎?能度衆生嗎?這經文擺在此地,婆羅門女一個人修行,一個人成就,不但她母親得度,跟她母親受苦的這一些、這一夥,在地獄裏面受刑的這些衆生統統生天,這不是事實擺在此地嗎?我們還有什麽疑惑?一個人成就,就能度無量無邊的衆生,怕的是你自己沒有成就,裝模作樣這不行,這那裏能幫助人?一定要從自己本身真幹。用世間話來說我們提出一個四好: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些年來我們在世界各個地方提倡四好,做社會大衆一個好樣子,讓社會大衆見到這個樣子。經裏面第一段講長者子,佛所示現的樣子形象,讓社會大衆接觸到這個形象有所感悟,就能感動,這就是度衆生。他覺悟、他回頭,他向你學習、向佛法學習,這個人就得度。得度的人必然是逐漸逐漸多,這一個人覺悟,他會勸導他的周邊,他的親屬朋友、鄰裏鄉黨,你說這個影響力多大?決定不能以爲我一個人修行有什麽用,這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産生不可思議的效果。這一品經最重要,就是後面地藏菩薩做出榜樣教我們發心。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這在過去無量劫前,現在都成就。那個時候的無毒鬼王,現在是財首菩薩,那個時候的婆羅門女,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這是講無量劫前因地的故事。

  請看經文:《地藏菩薩本願經》,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這一段經文諸位有沒有看出,它真正的意向在那裏?“爾時”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啓開這一次法會之時;十方世界諸佛如來菩薩,大衆雲集之時;世尊跟文殊師利菩薩,這一問一答這一個段落終結的時候。我們看到下面這個數字真的是天文數字,沒有法子計算。“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下面是“無量阿僧祇世界”;世界無邊,衆生無盡。所有地獄之處“分身地藏”,我們九華山的金地藏也是分身之一,無量無邊的分身,分身之一,“俱來集在忉利天宮”。諸位要曉得,這是說明世間造作罪業墮地獄的人之多,地藏菩薩才分身;分這麽多的身,你就曉得有多少地獄?這個世間多少造作地獄罪業的人?主要的意思在這裏。所以看到這個現象,實在太可怕。衆生爲什麽造這些罪業?沒人教,一切衆生都有善根,都有一個向善的心,可惜沒有人教導,沒有人幫助他。佛在這個經上真正的用意,都是教我們要學地藏菩薩,要做地藏菩薩的分身。我們能發願,我們能夠自己作榜樣、作表率,處處勸導一切衆生斷惡修善,這就是地藏菩薩的心、地藏菩薩的願、地藏菩薩的行。

  四衆同修,在在處處記住爲大家作榜樣,在你的家庭爲你一家人作榜樣,在這個道場爲這個道場四衆一切同修作榜樣。不要說是他不做,我爲什麽要做?那你就錯了。他墮地獄,我爲什麽不墮地獄?那不是就這個意思嗎?他墮地獄,我要救他,我怎麽救他?我做個樣子給他看,這個才對。他貪財,我爲什麽不貪?他爭奪利,我爲什麽不爭?這就是造作一個地獄的形象,把所有一切衆生都拉到地獄去,這做錯了。我們看到別人墮地獄,我們要做一個如何脫離地獄的好樣子,超越苦海的好樣子,這就對了。不可以說人做,許多人統統都做,全世界的人都做,我一個人不做;做的人迷惑顛倒,不做的人覺悟、回頭,要懂這個道理。在這個世界勸人以口,難!你勸別人做,你自己爲什麽不做?人家怎麽會相信?一定要自己做到,才能夠啓發別人的信心,才能夠誘導別人向善,一定要身體力行。佛是這樣教導婆羅門女,也就是教導我們大衆,一定要認真、要回頭、要勇猛精進。再看底下經文: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這段經文所說,跟地藏菩薩同來的這些大衆。這些大衆,說實在話,就是接受地藏菩薩的教誨覺悟,《華嚴經》上所謂是大心凡夫。今天分身地藏統統集會在忉利天宮,這一些大心凡夫從地獄裏面脫身,也隨同地藏菩薩到忉利天宮來見釋迦牟尼佛,忉利天宮今天這個大會無比的殊勝,爲什麽?一切諸佛如來都在此地,這個供佛供的是真圓滿。極樂世界這些大衆往生到極樂世界,還要分身到虛空法界諸佛刹土那一邊去供佛聞法。他們今天諸佛如來統統俱集在一堂,不必分身到各個刹土去,這些大心凡夫隨同地藏菩薩有大福報,一時一處遍供一切諸佛如來,你看這個多殊勝,比極樂世界殊勝得太多。從這個地方我們才體會到地藏法門的殊勝、地藏修學的殊勝,處處都顯示出第一,超越極樂世界,這是所有法門的大根大本。他們都拿香花來供養佛,香花是表法,香表淨信,花表依教奉行,花表因,修因證果,這所表的是如教修行供養,這才是真供養。請看經文: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在此地教給我們、告訴我們,跟地藏菩薩同來這些大衆,能夠參與忉利天宮這一會,都是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得生信根,我們講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他有根,這個可貴,有根才永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這些人信根成就之後,心心所向往是無上菩提,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留戀,只是希求無上菩提。

  【是諸衆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這是說這一些凡夫,這些大心凡夫,先敘述他們過去在六道輪回,實在講就是我們這一批人,生死疲勞從來沒有休息過。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這一句是說得度的因緣。承蒙地藏菩薩的慈悲教誨,地藏菩薩的種種方便,顯示出佛法裏常講‘慈悲爲本,方便爲門’,地藏菩薩是大慈悲心。種種方便這是說他的善巧,爲一切衆生做種種示現;換句話說,爲一切衆生做種種不同的形象。令一切衆生見色聞聲,接觸這些形象能有所感悟,知道回頭,這就是菩薩的善巧方便。所以菩薩爲衆生作師作範,作表率、作模範,這些人接觸之後都有所感悟,而回頭修行證果。這個果雖然是,不是像通途所說聲聞、緣覺、菩薩,他獲得是大心凡夫之果,這就非常非常之難得。菩提心生起來,煩惱沒斷,菩提心生了,這叫大心凡夫。

  【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這就形容這一批人,到達忉利天宮的時候那個歡喜,歡喜踴躍,完全表露在形態上,顯示出感恩之心。感激地藏菩薩教誨,感激諸佛攝受之恩,完全顯露無遺。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诃薩頂。】

  這個意思,說這麽多的數字意思非常非常之深,顯示十方世界造作惡業的衆生無量無邊,它真的意思在此地。所以地藏要分這麽多的身,去幫助這些苦難的衆生。地藏菩薩分身愈多,我們就知道地獄愈多,知道地獄愈多,就曉得造作地獄罪業受地獄苦報人數之多。在忉利天宮世尊安慰地藏菩薩,摩頂之後,

  【而作是言。】

  摩頂是安慰。佛就說: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天宮囑咐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責任比什麽人都重,佛不在世的時候,教化衆生的使命就委托給地藏菩薩。諸位要曉得,這道理在哪裏?釋迦牟尼佛爲什麽不把度化衆生的事情托付給觀音菩薩?爲什麽不托付給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是大菩薩,爲什麽不托付給他們,要托付給地藏?說實在的話,那些菩薩度不了,沒法子度,唯有地藏菩薩能度。大家懂不懂這個意思?地藏菩薩教什麽?孝親尊師。如果這個人不孝親、不尊師,什麽菩薩佛來都度不了。地藏菩薩教學是打地基,教小學一年級,觀音菩薩教二年級,文殊菩薩教三年級,普賢菩薩教四年級;一年級都沒有教好,這後來不能教。所以諸位要懂得成佛從哪裏成起?孝親尊師。地藏菩薩開的課門就是孝親尊師,這一門課學不好,其他的別談。孝親尊師做好,觀音菩薩才使得上力,才教你大慈大悲,把孝親尊師擴大,那是觀音菩薩教的,就是這麽一個道理。所以佛不在世的時候,一定要讓地藏菩薩代表佛。縱然不能提升這個境界,你真正能做到孝親尊師,就不墮三惡道;出不了三界,但是不墮三惡道,所以這個是佛法的根本法。

  我們在根本法上不能建立,學佛說實在話,只是一個遠因而已。《華嚴經》裏面講十種根機,這是遠機,就是這一生得不到利益,你在佛法裏熏習一點種子,落在你阿賴耶識裏頭,要等來生、後生多生多劫因緣成熟再接著幹;給衆生種遠因,這一生當中決定收不到效果。如果在這上奠定基礎,地藏法門奠定基礎,也就是說三福裏頭第一福做到,諸位要曉得,一部《地藏經》講的是什麽?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就這四句。我當年在美國,東岸各個城市講《地藏經》大意,有些人覺得奇怪:憶棲法師專修淨土、專弘淨土,怎麽講《地藏經》?有人來問我。我說:我沒講《地藏經》;他說:你沿海一帶到處都是講《地藏經》。我說:你們不懂,我講的是淨業三福第一福,還是專修專弘沒離開我的淨宗。釋迦牟尼佛教導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是求生西方淨土,請教釋迦牟尼佛教導她往生的方法。世尊在沒有傳授她念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告訴她這是基礎,三世諸佛都是以這個基礎而成就。像蓋房子一樣,教你怎麽蓋房子?先教你打地基,地基做好再教你怎麽作法,你說這個多重要。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三福裏頭的第一福,你說多重要。

  爲什麽我在一個新的道場一定先講《地藏經》,不講別的經?沒有一個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的心,那什麽都不要談,你怎麽能建立佛法?佛法是教學、是教育,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師道就沒有,那還談什麽?所以這個重要。我在這二十多年來,念念都沒有忘掉我提倡建祠堂,中國自古以來祠堂是教孝的一個中心。現在政府的政策,每一家的祠堂沒有了,廢除了,也是個好事情。廢除之後要有新的建立,新的建立應該怎麽做?應該建共同的祠堂,不要一家一家,一個縣建一個祠堂,百姓宗祠。過去是一家,張氏宗祠、李氏宗祠,現在我們新的符合國家社會主義的政策,建共同的祠堂,好。全國人團結成一心,每一年春、秋祭祀祭祖,由縣長主祭,這個好;每一縣推選幾個代表來陪祭,比以前這個孝更要發揚光大。國家建一個總祠堂,由國家主席來祭祖,每一個省有省的總祠堂,每一個縣有縣的總祠堂,好,提倡孝道;不要再一家一家,讓整個國家這些各姓宗族都能團結成一體。一個破壞之後,有一個圓滿的建設,比以前更進步、更殊勝,這樣就正確。我提倡建立百姓宗祠,不但自己國家每一個縣市要建立,在海外有華僑的地方統統都建立。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4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八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分身集會品第二,從第二個段落看起。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诃薩頂。】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這裏面的意思很深。我們從世尊開示裏面知道,地藏菩薩的分身真正是無量無邊。菩薩爲什麽要用這麽多的分身?我們要想到這個問題,必然是十方一切世界,造作惡業的衆生太多太多了,所以地藏菩薩需要用分身去度化。這是顯示這個意思,造作惡業的人無量無邊。世尊接著說,

  【而作是言。】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佛安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慈悲到了極處。同樣一個道理,釋迦牟尼佛也是慈悲到極處,菩薩分身無量無邊,佛又何嘗例外?我們在《梵網經》上看到,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地藏跟世尊如是,我們就聯想到,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無一不如是。所以這個事實就告訴我們,佛菩薩比造罪業衆生的人數還多,這種大慈大悲,連贊歎的言語我們都找不到。可是衆生確實剛強難化,習氣太重。佛菩薩教化衆生,教他改邪歸正,此地講‘十有一二尚惡習在’,換句話說,十之七八佛菩薩都把他度脫,這樣度脫的人數不是很多嗎?十分之七八。諸位要知道,此地講的人數是根熟的衆生,根沒熟的不說,是指根熟的衆生。也就是說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佛菩薩來給他做增上緣,是這個意思。這些人大多數都能接受佛法依教奉行,可是還有十之一二,還有少數惡習氣還在。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十種衆,它列十大類來聽經的小團體裏面,我們能夠領會得到。而實際上,在我們自己道場裏面也能夠領會得到。他要沒有善根福德,我們在這裏講經,他怎麽會來聽?聽得也很認真,好像修行也很用功,可是一會兒毛病習氣又上來,這就是屬於十有一二這一類。這一類這一生能不能得度?不能得度,只是種善根而已。所以佛把這一類的衆生付托給地藏菩薩,佛還沒度盡的這一些根性似熟未熟,要地藏菩薩接著去幹,一直等彌勒佛出世。我們接著看底下經文: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釋迦牟尼佛在這說出來了。前面這是總說,這個地方就是細說。把衆生根性分做四種,四種裏面前三種都得度,末後一種就是十有一二,給我們具體說出來了。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

  這是上上根的人,一接觸佛法,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依教奉行,他就得度了,所謂是正法時期得度的。第二類:

  【或有善果,勤勸成就。】

  善根福德也相當的深厚,比不上前面那一等人。如果我們配在佛的法運三個時期,這是像法得度,根性比我們現在是利多了。

  【或有暗鈍,久化方歸。】

  這是根性暗鈍的。‘暗’是沒有智慧,‘鈍’是根性不利。對於這一類衆生,佛不舍棄。‘久化’,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幫助他。我們常說,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慢慢的會覺悟到。這屬於末法時期衆生。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這不是指外面的人,是指我們佛門裏面四衆弟子,甚至於也出家、也受戒,也作法師,也當住持,對於佛法不生敬仰。雖然見到佛像也頂禮、也膜拜,絕不肯依教奉行,這就是沒有敬仰心;有敬仰的心決定是依教奉行。他不肯做,佛教我們不貪,照貪不誤,佛教我們不癡,依舊就是愚癡,這一類就是不生敬仰。爲什麽不生敬仰?業障重。佛講的話他雖然聽,他也會說,他有懷疑,他看重眼前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他不肯舍棄、不肯放下,跟世間人一樣爭名逐利,過失在此地。這一類的衆生,就是剛才講的十有一二。他接觸佛法,在佛法裏面種諸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這是世尊法滅了以後,下一尊佛,彌勒成佛。彌勒菩薩成佛,什麽時候來?《彌勒下生經》上告訴我們,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佛才生。這個時間怎麽算法?實際上諸位算算,不難,算得出來。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間四百年,兜率天人的壽命很長,也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照這個算法;四王天的壽命五百歲,忉利天的壽命一千歲,夜摩天的壽命兩千歲,兜率天的壽命四千歲。四千歲算法是,它那裏一天我們人間四百年,你這樣算出來,大概就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從前人算的。精確不精確沒有關係,你自己可以計算。

  這麽長的時間以後,彌勒佛出現在世間。當中沒有佛的時間很長很長,這一段時期苦難的衆生,世尊就拜托地藏菩薩代表佛來度化,所以佛不住世,地藏菩薩是佛陀的代表人。因此我們在法會裏面看到,文殊、普賢對地藏菩薩都非常恭敬,因爲地藏菩薩是佛陀的代表。我們在其他經典裏面所看到,他們的禮節、言詞不一樣,很恭敬。

  【如是等輩衆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諸佛菩薩對於衆生恩德之大,世無倫比,誰能比得上?念念之中不舍衆生,根熟也度,根沒熟還是度;根沒熟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了必定得度。末法時期根熟的衆生就是淨土,能夠真正相信淨土教,老實念佛求願往生。末法時期根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退成佛,根熟。末法時期根性沒熟的衆生,是哪些?不能接受淨土教的。我們今天看到學禅、學密、學其他法門的,我們很清楚,爲什麽?他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沒有能力自己斷煩惱,通途法門沒有例外的。見思煩惱斷了,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六道在十法界,十法界還是個大圈圈,還是有界限。必須再斷塵沙煩惱,再進一步破一品無明,才超越十法界,證得法身,往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多半都是華藏世界,《華嚴經》上所講的。難,這個事情太難太難了。不要講斷見思煩惱,見惑裏頭的一品都不容易,幾個人能把自己的身看破,能不爲自己這個身享受著想?這一關破了之後,見惑才破一分,八十八品你才破一品。絕沒有意念爲這個身享受去起心動念,你的身見才破一品;八十八品破一品,不管用。我們從這個地方才曉得,修其他的法門,真的要像佛所講的利根、善果才行。我們利根、善果都沒有,還有這麽一點善根福德因緣,聽了淨土教死心塌地老實念佛,這還能有一點成就。

  下面一段經文是講普現色身,正是《楞嚴經》上所說,應以什麽身度化,佛菩薩就現什麽身。佛菩薩在世間,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實在講在世間很多很多,販夫走卒裏面都有佛菩薩。我們沒有這麽高的警覺,所以常常得罪佛菩薩、輕慢佛菩薩、瞧不起佛菩薩,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絕不怪罪你。明白這些事實的人,對一切衆生決定不敢生輕慢心。諸佛菩薩所以這樣示現,重要的意義就是教我們修普賢行‘禮敬諸佛’,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誠恭敬,斷除自己貢高我慢的煩惱。大家在曆史上熟知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的化身,在國清寺。在寺廟裏幹什麽?打雜,廚房裏燒火打雜,挑燒水。誰瞧得起他?豐幹是阿彌陀佛再來,在廟裏幹什麽?舂米,在碓房裏面做苦工,侍候大衆,寺院裏頭沒有一個人瞧得起他。這個事實到以後大家知道了,才知道原來佛菩薩照顧我們,我們天天得罪他,後悔莫及。我們道場難道沒有佛菩薩在嗎?也許佛菩薩就在廚房裏面工作,你們不認識,你們天天還嫌棄他。所以確確實實要知道,諸佛菩薩的化身,真的時時在我們的周邊。此地舉幾個例子來說: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

  這我們肉眼見不到的,我們見不到他,他見到我們,他在我們周邊還是會影響我們。過去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他學佛的因緣,他是夜晚看到鬼才相信。他是個學科學的,官也做得很大,對於這些東西認爲是迷信,不相信。他接觸得很多,但是看到別人聽說的,當故事聽,半信半疑。他怎麽生起真正的信心?他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重慶,晚上跟一些朋友打麻將,大概到一、兩點鍾才散場,才回家去。那個時候走路沒有車,路燈很遠才有一個,有一個路燈大概二十燭光,路上的時候也是很黑暗的。他在路上走回家,這個路也相當長,也沒什麽感覺。他說前面有個人在前面走,不太遠,是個女的,走的時候也沒有在意。他走到一段時期忽然想到,一個女的單身,這麽深的夜怎麽會出來?他這一想寒毛直豎,再一看那個女的有上身沒有下身,這個嚇到了。這個因緣他才來學佛,真的學佛。學佛之後,他說大概是觀音菩薩化身,“或現神鬼身”,不是親自親眼看見,親自遇到,什麽人跟他講,他都半信半疑,當故事聽。這樣才走進佛門。下面: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這是現無情身。你在遊覽的時候,現在各地方觀光旅遊,到處都提倡。你去遊玩看到這些樹木花草,這些山河的景色,看到之後有所感悟,都是諸佛菩薩變現的。爲什麽別人看到不開悟?你看到開悟了。所以一個人開悟不定是什麽因緣,凡是幫助你開悟,無論是人、是事、是物,無不是佛菩薩加持的。而後你才曉得,佛菩薩不但示現有情身在你的周邊,還示現無情身。我們言語、身體造作、起心動念,甚至於自己不曉得自己是愚暗—愚癡暗鈍,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國古人有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話不假。鬼神的數量多,佛菩薩的數量更多,都是大慈大悲,念念無非是感化我們,讓我們回頭是岸,早一天脫離六道輪回,不再造作一切罪業了。凡是有利於衆生,特別是有利於衆生開悟,有利於衆生解脫,我們曉得都是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無處不現身。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

  我們讀了這個,就不要輕視其他的宗教徒。我們對於所有一切宗教徒都恭敬,恭敬之心、恭敬的態度跟對佛菩薩沒有兩樣。爲什麽?那一類衆生佛度不了他,他相信上帝,佛菩薩就現上帝身來度他,不是一樣的事情嗎?沒有什麽差別。他不過拐個彎而已,先要升天然後再學佛。我們現在就學佛,這比他就是殊勝多了,他要拐個彎。他對我們不恭敬是應當的,他不了解,他有成見、有執著,他排斥。我們對他不能不恭敬,我們曉得天上人間,佛菩薩化身無量無邊。‘天帝’就是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道教崇拜的。西方有一些宗教所說的上帝,大概都是忉利天主。‘梵王’,大梵天王,印度有一些宗教,他們是崇拜大梵天的。

  【或現轉輪王身。】

  轉輪王福報就大了。這是人道,人道福報最大的是轉輪王。我們在近代這些科幻報導裏面,常常報導有外太空不明的飛行物,現在地球上。這個報導很多很多,甚至於還說有外太空人。輪王的輪寶,實在說非常像飛碟,這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器。這些人即使是駕著飛碟到我們這邊來了,是不是轉輪王?不見得。轉輪王派的人到這裏來巡察巡察,決定不是轉輪王。何以曉得?轉輪王慈悲,對於一切衆生決定不會有傷害。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做,如果是輪王的交通工具,他必定是輪王的使者。正如同我們現在派人到太空去探險,美國太空人去了,俄國太空人去了,絕對不是美國的總統、俄國的總統,不是,派遣人去的,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到。現轉輪王身。

  【或現居士身。】

  在家學佛的。

  【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

  宰輔是官,就是大臣,我們講大臣。現在所講的總理、首相、部長,這說的是宰輔。

  【或現官屬身。】

  這就是一般從政的官員。這是在家人的身分。

  【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

  這是示現學佛的身分。因爲此地有優婆塞、優婆夷,前面有居士,這裏頭有差別。那個居士不一定學佛,這個居士是在家有學問、有道德,沒有出來作官的這些人。這個地方有這麽一點差別。

  【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的示現,是以佛身示現。釋迦牟尼佛除了以佛身示現之外,也示現種種不同的身,百千萬億的應化身都在我們的世間。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現在在不在?當然在,不是以佛身出現。我們凡夫以爲釋迦牟尼佛滅度了,滅度是佛的身相滅度。他如果是現男子身、女子身、天龍身、鬼神身、居士身、宰官身、比丘、比丘尼身,我們怎麽認識?時時在、處處在。在曆史上我們只曉得,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他現的比丘身。這是身分露出來大家知道,身分始終不暴露太多太多了;身分露出來,這是萬分之一二而已,絕大多數身分不暴露。身分常常暴露,對於佛教的弘傳有負面的影響,不利於教化衆生,只偶爾露一下,這我們一定要曉得。所以對於一切人常存恭敬心,我們的態度要常存歡喜心,要懂得這個道理,諸佛菩薩無不如是。再看底下經文: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衆生。】

  釋迦牟尼佛示現,做出樣子給菩薩看,教菩薩。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有能力千百億化身,應當要學佛,廣度衆生。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就可以隨類化身。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觀世音菩薩,諸位必須要知道,《楞嚴經》上講的觀音菩薩是初住菩薩,不是等覺菩薩。他講他修行經曆,修行依據的理論跟方法,向大家提出報告。他的功夫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破一品無明,見性之後,他就有能力三十二應。所以我們在楞嚴會上看到的觀音是初住菩薩,發心住,菩提心剛剛發起來,就有這麽大的能力。《華嚴經》上看到觀世音菩薩,這以後會講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代表的是第七回向位,七回向的菩薩。《法華經》的普門品是等覺觀音菩薩。菩薩跟《華嚴》講的普賢一樣,有道前、有道位;道前是等覺以前,可以說從初信位到法雲地叫道前;等覺是道位。成佛以後,倒駕慈航,再以菩薩身度化衆生,那就跟世尊此地講的,不定現什麽身,他有能力盡虛空、遍法界,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衆生有感,他就有應。衆生的感有顯、有冥,顯是什麽?有心求佛菩薩。冥是什麽?自己求佛菩薩那個念頭,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很奇怪。爲什麽自己求佛菩薩來幫助,自己還不知道?實在講是自己的善根福德成熟了,自己不曉得;已經成熟了,不曉得。但是你這個成熟就感動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一定應化來給你做增上緣,來幫助你、來成就你。你不找他,他來找你,《無量壽經》上所說‘做一切衆生不請之友’,你不請他,他就來了。下面這是世尊要拜托他的事情: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這麽樣清楚、這麽樣明白,把度化衆生的事情委托給地藏菩薩。曾經在世尊一代時教裏面,包括末法時期,也就是說在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兩千年之內,曾經聞過佛名,曾經見過佛像;佛在世見過佛,佛不在世見過佛的形像,雕塑的也好、彩畫的也好;或者聽過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見過形像上的三寶,不論這個三寶是真是假,是有修、還是沒修,沒有關係,你只要接觸過都種了善根。雖然種了善根,他的惡業習氣很重。有善根厚的,生一點恭敬心,不肯依教奉行;善根薄的,有些不但不能生恭敬心,反而生毀謗。諸位要曉得,我們初學佛遭一點毀謗,算什麽。諸佛如來應化在這個世間,遭毀謗之事太多太多了,佛沒把它放在心上,這是我們應當要學。遭受一切毀謗侮辱,我們看衆生造罪業要生憐憫心,你還怎麽能怪他?還怎麽可以責備他?如果再生一念報複,那你就完全錯了。你要知道他愚癡,他沒有智慧,他煩惱習氣太重造作惡業,憐憫都來不及,哪裏會責備?這是諸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叫我們怎樣學習。但是造罪業的人必定墮地獄,“若墮惡趣,受大苦時”,這就是墮地獄,在佛法當中造罪業。

  下面這是世尊付囑的話,“汝當憶念”,汝是指地藏菩薩,這話對地藏菩薩說:你應當要想到。“吾”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世尊在忉利天宮,今天殷勤付囑,把這樁事情拜托給你。“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衆生”,這不是普通的衆生,都是遇到佛法,在三寶裏面造罪業的衆生,這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也就是前面所說十之一二,十之一二裏面數量太多太多了。一直到彌勒佛出世以前,這時間五十億七千六百萬年,這是古人所說的。


  “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地藏菩薩用什麽法門?給諸位說,都是用念佛法門。末法時期衆生業障習氣很重,其他的法門決定不能成就。雖然是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衆生根性不相同、習染不相同,修學其他的法門難,念佛法門容易。我們在前面看到婆羅門女,後面講的光目女,都是念佛法門。唯有念佛法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解脫,永離諸苦,遇到阿彌陀佛給你授記,這些都是事實。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薩菩薩,共複一形,涕淚哀戀。】

  這是說地藏菩薩接受釋迦牟尼佛的付托,當時感動的情形。無量的分身可以合成一身。

  【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這一些話是感恩的話,我們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知恩報恩。地藏菩薩有這麽樣的成就,他想到最初他也是凡夫,凡夫修成的。他得到諸佛菩薩的幫助、護持,所以他才成就,才有這樣的成就。念念不忘本,這經文是教我們這些事情。我們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生我、養我。自己成立了,長大成人了,幾個人又能想到父母那個恩德?求學,學業成就了,學位拿到了,幾個人想到老師的恩德?在《大般若經》裏面佛說,二地菩薩主修的有八個課程,其中有一個就是‘知恩報恩’。諸位要知道,二地菩薩是表法,二地修知恩報恩,初地修不修?十回向修不修?十行修不修?十住修不修?十信位修不修?統統修。《華嚴》給我們講的是真話,一個位次就是一切位,一切位就是一位。所以我們在《華嚴經》上能夠學到圓滿的大囧琺。每一尊菩薩所表的,後面我們會看到,這三十幾類神衆,那些神衆都是菩薩。剛才講了,應以鬼神身他就現鬼神身,童男、童女,一百七十多衆,都是佛菩薩化身,都是展現我們真心本性裏面的萬德萬能。普賢是表總相,這些衆是表差別相,總中有別,別中有總;總是一,別是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我們在前面看到表法二十位菩薩,前面十位同名菩薩,後面十位異名菩薩,他的用意在哪裏?告訴我們同是異中之同,異是同中之異,同異不二。顯示出我們的心性萬德萬能,萬不是數字,心性裏面的智慧德能無量無邊。然後你才曉得,全部《華嚴經》說的是什麽?說的是自己自性的體相作用,不是說別的。全部《華嚴經》原來就是說自己,《華嚴》以外所有的千經萬論是差別說;等於《華嚴》是總,一切經論是別,別是總之別,總是別之總,是一不是二。然後你從這個基礎,你再去思惟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你這樣才能夠解圓滿。解圓滿了,你要修圓滿、要證圓滿,這個是佛教育終極的目標。方東美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一點都不假。我得一點受用,所以我對老師的恩德念念不忘。佛法無比的殊勝,世出世間微妙第一,如果沒有高人指點,你怎麽會認識?


  我這一生學佛沒有意思求,這個感應就是冥感。我沒有心去求,大概就是過去善根成熟,所以我遇到這些老師,佛菩薩化現的。他們教我的這套方法,跟教別人不一樣。我跟方先生學哲學,他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他用這個方法介紹給我。他在學校裏面教書,沒有把這個傳授給一般學生。接觸佛法之後,我有緣認識章嘉大師,我這個根基章嘉大師奠定的。大師圓寂也是爲我,我很清楚;因爲他要不圓寂,我學佛的心沒有那麽懇切;他這一走了,我失掉依靠。我跟甘珠活佛在他火化爐旁搭帳篷,我在那邊住了三天三夜,很認真仔細想一想,跟大師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麽?三年的教誨重新做一次回憶整理,我感激他,根紮得好、紮得穩。以後親近李炳老十年,才有點成就。親近李炳老的人太多太多了,爲什麽不能成就?沒有根,我這三年的根紮上了。我學佛,佛法兩個老師,世法一個老師,很單純。我是一個作學生的態度,依教奉行,不違背老師的教誨,遵循他的指導去做,佛法裏面講師資道合。

  我們講經教學,一定把老師供養在這邊,我們這個現場老師在。老師教導我們,如果沒有得力的護法,也不能成功。韓館長護持三十年,我們把她的像挂在對面,每一堂課她參與、她看到,她的精神確確實實在我們這個道場、在我們這個教室,諸佛菩薩都在。我們用什麽樣的心情來學習?感恩戴德。我們知道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諸佛護念、龍天擁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韓館長有慧眼不是普通人,上一次韓國法師到此地來,他看到這個像,觀音菩薩再來的。她把護法的工作交給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不負所托。第一次李居士到台北圖書館,韓館長送他一組西方三聖,佛寶交給他了;第二次去,送他一套《大藏經》,法寶也教給他了;往生之後,我們這些人統統到這裏來,僧寶也交給他了。他要負責任護法,才有這樣殊勝的因緣。我們在這一個時代,大災大難,能在這個地方開《華嚴經》不容易,你要曉得開這部經,這個地方人有多大的福報、多大的善根。如果善根福德因緣不完全具足的話,這法會決定開不成。這法會能在此地建立,是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龍天善神的守護,我們心裏很清楚、很明白。


  父母之恩不能忘記,師長之恩不能忘記,佛教給我們上報四重恩。這四重恩是父母恩、師長恩;三寶在師長裏面,三寶是我們老師;國家的恩、衆生的恩。國家保護我們,使我們安居樂業;衆生,我們不能離開社會、離開大衆獨立生存。我們的飲食衣服,都靠許許多多人耕種制作,常常思念。怎樣報恩?認真學習,真的斷煩惱、開智慧,作佛、作菩薩,像地藏菩薩一樣,這才真正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地藏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我們要學習。地藏學佛學得很像,底下他所說: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佛度化衆生,如是分身、如是度脫,地藏菩薩表演得很好,真正是佛的好學生。他也跟佛一樣,分身恒沙世界,不辭辛勞度脫無量無邊的衆生。末後這三句,是講他度脫衆生的成績。第一個是一定要幫助衆生皈依三寶、敬仰三寶,這第一個階段,接引廣大的衆生。皈依三寶未必能了生死、出三界,這個事實大家很清楚。多少人皈依,但是習氣毛病不改,不肯認真修行。第一個階段,那是業障深重的,他還沒有想到了生死,認爲六道輪回還不錯,不肯舍離六道輪回,愚暗。根性利的人他明白了,六道是苦,三界統苦;苦苦、壞苦、行苦,三界統苦他知道,下定決心他要脫離苦海,這就出三界了,永離生死。生死裏頭有兩種生死,知道的人也不多;一種是分段生死,我們這個身,另一種叫變異生死,知道的人很少。了斷我們這個身的生死,超越六道輪回就做到,阿羅漢、辟支佛做到了。變異生死就麻煩,一直到圓教等覺菩薩變異生死沒盡,變異生死斷盡了,證得圓教的佛果。地藏菩薩幫忙幫到底,不是幫你一個階段,不會中途退心,一直幫到底。

  我們今天在此地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跟地藏菩薩有緣,這裏頭有個秘義。秘義是什麽?教導我們要發心學地藏菩薩,要發心作地藏菩薩;婆羅門女、光目女是我們的好榜樣。如果我們讀了這經受了感動,真正也發這願:我們盡未來際劫,度脫一切苦難的衆生,衆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你就是現在的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稱爲大願,你發這大願,你就得諸佛護念,一切菩薩恭敬圍繞,我們要在這裏學習。“至涅槃樂”,離苦得樂。永離生死是幫助衆生離苦,後面是得樂。涅槃是究竟圓滿清淨之樂。請看下文:

  【但於佛法中所爲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古人常常勸導我們,莫以小善而不爲。這個事情小善,我做它幹什麽?這是我們觀念當中錯了。莫以惡小而爲之,這是惡事,這無所謂,這有什麽大不了,可以做,錯了。諸位要知道,毫發之善都遍虛空法界,反過來,毫發之惡也遍虛空法界。不要說其他的報應,決定障礙你的性德,這就是麻煩,你不能明心見性。佛菩薩多慈悲,你只有毫發之善都能感動他,他來保佑你、來幫助你。由此可知,善不能不修,惡不可不斷。

  我們今天這一會是爲九華山而講,地藏菩薩的道場。可是我們的錄像帶流通到全世界,參與我們這一會的人數不可思議。我們肉眼看得到的這些人衆,肉眼看不到的菩薩衆、聲聞衆、緣覺衆、六道鬼神衆,我們肉眼看不到。還有更殊勝的,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參加。我們這個會,有沒有忉利天會那麽殊勝?給諸位講,決定沒有兩樣。我們人間看到我們沒有福報,這小講堂這麽小、這麽簡陋;天人看到這個道場是七寶建的,這是師子座,無比的莊嚴,相隨心轉,一點都不假。所以只有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徹底明白了之後,像昨天在《華嚴經》上所說,我們才知道真正的自愛自重。只有迷失自性的人糟蹋自己,不自愛、不自重,糟蹋自己。從這個地方我們也明白解非常重要,解是幫你破迷開悟,悟後起修,那個修行功夫就得力,受用就很明顯了。這一句經文要記住。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衆生爲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衆生爲慮。】

  世尊摩地藏菩薩的頂,摩頂安慰他,把度化衆生的使命交給他。地藏菩薩不負世尊之所托,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他也安慰世尊,請世尊不要憂慮、不要牽挂,交待他的事情他一定會做到。這個話三白,說三遍,這樣慎重真誠,決定是依教奉行。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菩薩安慰世尊,世尊也贊歎菩薩。“善哉善哉”,兩個善哉,善哉就是我們現在的話太好了太好了。這裏面意思,他懂得佛的心意,依教奉行,記住遵守佛的教誨,這是善哉善哉。又能夠分無量身,教化一切剛強難化的衆生。衆生雖修毫發之善、毫發之福,菩薩看到都生歡喜心,極小之善都能感動諸佛菩薩。小善我們尚且不舍,何況是大善。諸位要曉得,你自己修善,佛法裏有一句話說,‘一子成佛,九祖生天’,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祖先雖然過世墮在惡道裏也超生,跟《地藏經》上講的沒兩樣。

  前天胡居士打個電話告訴我,她在台中遇到一個有特異功能的人,這個人一見她的面,他說:你所修的布施福,你的父親已經生忉利天了。她打電話來問我:可不可能?我說:可能。確確實實是真事情,不是假事情。作兒女的人誠心誠意在修福,過世的這些家親眷屬統統得力。我們要度冤親債主,一定要認真努力去修學,只有自己有真正的成就,才能度得了曆代的冤親債主;你自己沒有真正的修持,不行,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布施,清淨布施,福報最大了。布施還要名聞利養,那個福報就小了。小,菩薩也歡喜,極微小的善他都不舍,我們在經上看到。小善尚且不舍,何況清淨布施的大善。這些事情,因緣果報之事,我們只要稍微細心去觀察,在這個社會上很多很多,處處都見得到,只是我們自己太粗心大意了。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非常非常明顯,跟《地藏經》上講的完全相應,絲毫不差。我們對這部經應當熟讀、深思,依教奉行,才能得真實的利益。請看下面經文:

  【觀衆生業緣品第三】

  這是在本經第二個大段落。第一大段前面兩品,世尊爲我們介紹地藏菩薩,讓我們認識地藏菩薩,認識這位善知識,認識這位老師。向下有三品,這三品是說明地藏菩薩所度的這些衆生,也就是說他教化的哪些對象,佛在此地也給我們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請看經文:

  【爾時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問地藏菩薩言,聖者,閻浮衆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其事雲何。】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母,摩耶夫人。摩耶夫人生釋迦牟尼佛之後,這個福報太大,所以就上生忉利天,享天福。在我們人間來說,這個不是好事情,怎麽生了佛之後,沒有幾天媽媽就過世。釋迦牟尼佛是接受姨母扶養長大,他的生母到忉利天去享福了。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他這個母親福報大。我們人間肉眼凡夫看到,這個很不幸,想法完全不一樣。世尊這一代教化要告一個段落了,能夠接受他教化的人,前面講十之七八都已經得度,十之一二業障習氣很重,在佛世不能夠得度。佛滅度之後,給這些人帶來高度的警覺心,然後這些人由佛的弟子來度他們,個人得度的因緣不相同。佛教化衆生告一個段落之後,接受忉利天主的禮請,請他到忉利天宮爲母親說法。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不能推辭,爲什麽?一切諸佛在教化衆生,最後一定是報母親的恩德,在忉利天宮講《地藏本願經》,好像這是個規矩,所以佛升忉利天爲母說法。

  摩耶夫人也在這一會,見到地藏菩薩,由她來啓請。實在講摩耶夫人也是佛菩薩化現,都不是普通人。“問地藏菩薩言,聖者”,地藏是大聖等覺位的菩薩。“閻浮衆生”,摩耶夫人是從閻浮提,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從我們這個世界上生到忉利天。在忉利天念念不忘故鄉,這情很重、很深,特別關懷故鄉造業的這些衆生。“造業差別,所受報應”,這些事情如何?請地藏菩薩開示。


  【地藏答言,千萬世界,乃及國土,或有地獄,或無地獄,或有女人,或無女人,或有佛法,或無佛法,乃至聲聞辟支佛,亦複如是,非但地獄罪報一等。】

  地藏菩薩的答覆,好像是所問非所答,爲什麽?摩耶夫人問的圈子太小,只問閻浮提,閻浮提以外的衆生很多,世界無邊。這裏頭有一個暗示,暗示我們的心量要大,要等虛空法界,才能滅除一切障難,心量小決定造成障礙。這世間人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你仔細想一想什麽原因?都是爲自己,爲個人、爲家庭、爲我們小團體造罪業;爲一個國家,國家跟國家有沖突,要打戰。如果我們心量擴大一點,爲全世界,國家的爭論就消除、就能化解。可是我們爲全世界,我們這個星球將來跟別的星球還有星際戰爭,又麻煩了,還是得不到安全。心量再擴大,其他星際我們也包括,星際戰爭就可以消除了。這經文裏頭的含義,如果能夠像佛菩薩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有一切誤會隔閡統統消除,一切衆生才能享受永遠的和平。一切衆生,十法界衆生,都能夠互助合作,都能夠和睦相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由此可知,心量小是一切禍害的根源,一定要把心量拓開。包太虛、周沙界是心量原本就是這樣,本來就如是。心量變小是你迷惑、無知,不了解事實真相所造成的。所以小心量原來沒有,大心量是本來有的,這個道理在此地。一問一答顯示這個意思,地藏菩薩暗示摩耶夫人心量要拓開,不要只關懷閻浮提,應當關懷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苦難衆生。這個事情摩耶夫人哪有不知道,在裝,裝模作樣。總是世間人感情很重、很深,很難放下。

  【摩耶夫人重白菩薩,且願聞於閻浮罪報所感惡趣。】

  她還是要問家鄉的事情。顯示什麽?顯示對於自己居住的地區有很深重的感情,特別慈悲。摩耶夫人跟地藏每一個人顯示的一邊都好、都很精彩,特別憐憫我們現前造罪的衆生。

  【地藏答言,聖母,唯願聽受,我粗說之。】

  不是摩耶夫人一再的啓請,地藏菩薩只講大的,不講小的。再三啓請,地藏菩薩當然要滿摩耶夫人的願。實在講滿我們現前衆生之願,摩耶夫人代我們請法。地藏菩薩在此地說,“我粗說之”,粗說就是說的話不好聽。好聽的話是細語、甜言細語,好聽的話。粗言就是不好聽,爲什麽?都說罪過、都說罪報,這些話叫粗話。粗、細意思在此地。

  【佛母白言,願聖者說。】

  這是正式的啓請。我想聽的就是你說的粗說,要聽的就是這個。

  【爾時地藏菩薩白聖母言,南閻浮提,罪報名號如是。】

  從這些名號當中,我們要懂得它的意思。

  【若有衆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地藏菩薩,第一個重罪就是不孝父母。《地藏菩薩本願經》爲我們顯示孝道,地藏菩薩生生世世示現的,發深重的誓願,都是爲報父母之恩,都是爲盡孝而發的弘願,所以不孝罪過是第一。孝的意思非常之深。青蓮法師是《地藏經科注》著作的人,他是前清康熙年間人。他作這個注解引用的經論非常之多,是《地藏經》注解裏面最好的一個注解。我們要想報恩,應當要流通這個注解,這個注解最好重新作版,因爲舊版翻印很多次,字迹已經相當糢糊了。我講《地藏菩薩本願經》,雖然沒有完全依照他的注解講,他的注解我讀得很細、我讀得很認真。

  他在這個地方給我們舉出,《正法念經》裏面佛講有四種恩,四種恩難報。四種恩:第一種是母恩,第二是父恩,第三是如來恩,第四是說法師恩,講經說法的法師。這四種恩難報,這四種恩都很大。父母,我們的生身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如來。如來不在世,我們怎麽得到?我們從說法師那個地方得到,長養法身慧命。佛在經上講,供養這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前必定爲人贊歎,將來能得無上菩提。怎麽可以忘恩負義?所以學佛從哪裏學?從孝親尊師學起。以孝親尊師的基礎,發揚光大,就能夠孝順一切衆生,尊敬社會大衆。你能夠愛父母、愛師長,自然就能夠愛國家、愛衆生,這個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孝父母,這是所有罪業裏面第一條重罪,當然要墮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後面還會介紹。第二種大罪,就是不敬三寶。前面這一條孝道,第二條是師道。

  【若有衆生,出佛身血,毀謗三寶,不敬尊經,亦當墮於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諸位要記住,那個時間長,千萬億劫。造作罪業實在講非常非常容易,極短的時間可以造作罪業,可是將來受的苦報可不得了。像這樣,地藏菩薩苦口婆心,把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誰相信?一般人讀這個經,以爲什麽?這是佛教勸人爲善的,說這些話嚇唬人,勸人不要做壞事,不以爲然,不以爲它是真的。這就是這個經上講的,‘剛強難化的衆生’,自以爲是,哪裏曉得這是事實真相?“出佛身血”這個公案是出自提婆達多,佛在世的時候。佛給我們後世人做了許許多多修學的好樣子,我們要記住、要學習。提婆達多是佛的學生,背師叛道;將來你們自己作了法師,你們也有學生,你們學生背叛你了,有什麽了不起?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不都背叛他嗎?這示現給我們看。學生當中有聽話的好學生,有背叛老師的惡學生,佛都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要清楚、要明白。好的學生我們要照顧他,背叛的學生絕不責怪他,決定不能有一絲毫怨恨之心。他背叛我、他毀謗我,甚至於陷害我,都不要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各有因緣,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這叫學佛。佛用什麽心態對提婆達多,我們應當要學。決定不可以懷恨在心,那就錯了,你就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佛菩薩對一切衆生怨親平等,你就不平等了。

  提婆達多要傷害佛,在那個時候用這些方法。知道釋迦牟尼佛每一天到舍衛大城去托缽,路上有經過一個懸崖的地方,他要從那下面過。提婆達多就在懸崖上面,準備了大的石頭,釋迦牟尼佛從下面過,石頭推下去,把佛砸死,起這個惡心,幹這個事情。佛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夠害得了佛,佛有金剛神護法。石頭推下來了,金剛神拿降魔杵,把石頭打碎。打碎之後,碎片碰到佛的腳,流血了,出佛身血,這是蓄意害佛。他挑唆阿阇王子,勸王子搞現在的話講搞政變,害他的父親,自己作國王。提婆達多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來作佛。他們兩個商量好,你作新王,我作新佛,我們來教化衆生,統領大衆。造這種罪業,提婆達多生生陷地獄,墮落地獄。這是講不敬三寶,舉這個例子來說。舉這個例子用意很深,叫我們對於一切有心、無意傷害我們的人,要像佛一樣來對待,依舊是慈悲憐憫,沒有一點點怨恨的意思,我們才得佛法真正的受用。

  “毀謗三寶”,三寶是佛、法、僧三寶,造謠、生事、毀謗。“不敬尊經”,這是經典,特別指出來的法寶,對於經典不尊敬、不重視。爲什麽我們現在印經,一定要印得非常好?無論在印刷、紙張、裝訂都很考究,尊重法寶。使一切衆生見到這書,他就生愛惜的心,不至於糟蹋。如果很隨便,印得很簡陋,大家看到不生尊重心,常常隨便亂丟糟蹋經典,我們豈不是叫人家造作罪業,給他的機會,這錯誤。所以印東西一定要考究,不要讓別人有造作罪業的機會,這個心就是慈悲心。這是不敬三寶,不知道尊師重道,這墮地獄。

  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懂得報恩的已經太少太少了,我們要提倡。提倡一定要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口說不行,勸化的力量太小了。我報老師恩,我在大陸上建圖書館,方東美先生安徽桐城人,我在桐城建一個‘東美先生圖書館’作紀念。我在我的故鄉現在已經建立‘華藏圖書館’,紀念韓館長。韓館長,我將來有機會會在她故鄉,也建立一個‘華藏圖書館’。我在山東濟南,現在正在接洽,建一個‘慈光圖書館’,李老師辦的,我在慈光圖書館住了十年。要真做,不做不行。有一位同修問:那章嘉大師呢?對,大家都想到了,我會建‘章嘉大師圖書館’。我想到,建哪裏好?內蒙古大學,在內蒙古大學裏面建立一個章嘉大師館。我一定會做到,要以具體的表現喚醒大家知恩報恩。如果每一個人都有報恩的心,我們的社會祥和,對於國家社會有很大的利益,真正的功德利益。不知恩,忘恩負義,這社會還得了嗎?這非常可怕。一定要從我們本身認真的去做,這就是弘法利生,這才叫真正學佛。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5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九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觀衆生業緣品第三。上一次講到不敬三寶,我們接下去看這一段經文。

  【若有衆生,侵損常住,玷汙僧尼,或伽藍內,恣行淫欲,或殺或害,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是造極重罪業的第三種。這是我們一定要記住:第一個是不孝父母,第二個是不敬三寶,第三個是侵損常住。侵是侵犯,損是損壞,常住結罪很重,這是屬於偷盜戒,這是諸位都應當要知道。一般人把這些事情看輕了,以爲這是小事,微不足道,不知道犯了嚴重的過失。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一定要細心去體會。常住有四種,所謂‘常住常住’,這是指寺院、庵堂、道場裏面這些不動産,土地、田宅、房屋,所以稱之爲常住常住。只可以受用,決定不能夠變更買賣,這是常住物,你要是變更買賣,這個罪就極重。第二種叫‘十方常住’,十方常住就是我們常講的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是十方信徒供養出家人,不是指定某一個人的,這個道場裏面所有出家人都有分。如果你是侵犯據爲己有,這是盜戒。第三種叫‘現前現前’,這是我們得到信徒的布施。這個布施範圍比較小,只是現前的這些出家人。不像前面講十方,十方那是所有一切出家人統統有分。古時候出家人沒有家,只要是道場都可以挂單,都可以受用,他應當要接受。因爲這個供養是供養十方,所以一切出家人都有分。第四種叫‘十方現前’,現前之物;譬如出家人往生了,他遺留下來的物品,這叫十方現前。雖然是現前,他所遺留下來的東西十方都有分。所以結罪是從這個地方結的。


  世間譬如偷盜,你偷一個人的,你欠一個人的債。諸位同修必須要曉得,你要真正了解道理,通達事實真相,世間人絕對不會說某人占了便宜,這話不是真話;某人吃虧上當,也沒這個話。爲什麽?這一生你奪取別人的,你來生要還他,這是一定的道理,因果報應。我們奪取,將來在來生遇到緣了,我們財物也被別人奪取。我們要去侵占別人的,將來別人也侵占我們的。所以人與人之間佛講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生生世世永遠搞不完的,就搞這個事情。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麽?就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來的。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恩要報,怨算了,不要再搞,就把這個帳消了;我們欠別人的要還,別人欠我們的不要了。把這個帳從這一生都把它結了、都把它了了,這樣才能念佛,才能夠往生淨土。如果你恩怨債務常常記在心裏面,到時候佛來接引拉都拉不動,你在這個世間事沒有完,這種事是沒完沒了的。

  所以欠一個人的,你還一個人,這事好辦。如果是地方政府的,譬如說這一個城市、這個地區公共的設施,你要是盜取麻煩就大了。爲什麽?結罪要知道,公共設施是這一個地方人,納稅的財物來建設的。你要盜取,這個債主,這一個都市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一個一個的還,你要還到什麽時候才能還完?諸位一定要曉得,公共設施決定不能盜取,罪太重了。如果這個設施是國家做的,麻煩就更大了,將來結罪,一國人都是你的債主。現在有許多人不知道這個罪的輕重,隨便破壞公共設施,這個罪太重太重了,這是向一國人結罪。寺院庵堂叫三寶物,這個罪比盜一個國家財物的罪還要重,爲什麽?它是通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人都有分,你這個結罪要向盡虛空、遍法界結罪,這麻煩大了。所以盜三寶物,盜一針一線、一草一木,都墮阿鼻地獄。有人說,這個好像太不合道理了,一草一木、一針一線算什麽,爲什麽有這麽重的罪?你一想它主人是誰?你就明了。它主人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出家人,你向他們結罪。


  盜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限於偷盜,盜在佛經裏面的解釋叫不與取。常住負責管理的人,他要權衡、要衡量,你要的東西該不該給你;該給你,他要不給你,他犯戒,他也犯盜戒,他據爲己有,故意刁難不給你;不該給你,他給你也犯戒,所以相當不容易。管理三寶的財物,一不小心就造嚴重的果報,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我們如果說浪費三寶物,也是這個戒條。我們爲三寶節省一分錢,節省一塊錢是你自己種福,你種的福很大很大。爲什麽?你是給十方一切出家人,在他們面前修福;換句話說,你要是浪費侵損,你這個罪過就重。今天一般人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是愈來愈少了。出家人也不講,現在講經的法師誰講戒律?講戒律人家罵你。你講戒律,展開經本你天天在罵我們,誰願意聽罵人?你講戒律,一個聽衆都沒有;但是那是講真話。所以閻浮提衆生,地藏菩薩講‘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念念在造罪業,念佛往生談何容易,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警惕,要曉得果報的嚴重性。

  底下這一段,“玷汙僧尼”,這是犯淫戒。僧是出家男衆,尼是出家女衆。世間人無知,淫汙僧尼。“或伽藍內”,底下是什麽?底下就不是出家人。甚至於夫妻參加寺院裏面的法會,法會有長的,長期的法會,譬如水陸佛事,或者是梁皇忏佛事,都是差不多七天以上,傳戒的法會時間就更長了。有很多居士在這個期間參加法會,住在寺院裏面,雖然是夫妻在寺院裏頭,要有淫欲的行爲,也列在這個罪裏頭。如果不是夫妻,罪就更重了,那是邪淫。諸位要曉得,這都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業,現在人哪裏曉得有這麽嚴重的果報?“或殺或害”,這多半都是所謂強殲,淫汙之後再把她殺人滅口,這個罪就更重。造這些罪業都是“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再看第四段:


  【若有衆生,僞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诳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前面兩句這是舉罪。“沙門”是修行人,並不是指僧尼,僧尼比沙門更殊勝。‘沙門’,在家居士都可以稱沙門,這兩個字是梵語音譯,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所以出家、在家都可以稱沙門。你只要認真修行,如理如法的修行人都可以稱爲沙門。沙門這個名稱在印度是普通的稱呼,所有一切的宗教徒,不一定是佛教,只要認真學習斷惡修善,通常都稱沙門。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沙門就變成中國佛教出家人的通稱,可是諸位要曉得它通在家,稱沙門是比較謙虛一個稱呼。他裝作沙門,他不是真的修行,裝著修行目的必然是欺騙衆生。這一段經文青蓮法師在科判裏面,把它判作破戒诳人,诳是欺诳、欺騙人。

  下面這是說他的罪狀,“破用常住”。你不是真正修道人,十方供養是供養修道人,你真修道,他就得福了。他供養你修行,你修得很好,最低限度你來生得人身,生天享天福,他沾一點光,這最低限度。如果你要墮三惡道,你就虧負於他,你就欠他的債,這是佛家所謂‘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要還債的。如果你在這一生當中真的修行,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他的福就更大,他這個福田就真正種上了。由此可知,出家人這一碗飯很難吃。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比乞丐討飯難吃多了。乞丐,人家布施給乞丐,決定沒有想到要種福,決定沒有想到要回報,所以乞丐討來的那一碗飯好吃。出家人接受布施供養,這個難吃,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世間行業很多,你爲什麽要選擇出家?選擇出家,說老實話,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你就選擇阿鼻地獄。爲什麽要幹這種苦事?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非常嚴肅。


  我們看到現在出家人,實在講是讀經太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的,沒有幾個人。而一般社會人認爲什麽?出家這個行業很好賺錢,又不要納稅,也不要很辛苦的經營。世間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都要很辛苦去求學學技術。出家人要學經忏佛事,頂多三個月就行了,就很熟,就可以開始賺錢。如果你再能說善道,那賺錢很容易,要不了幾年,你就可以賺幾百萬、幾千萬,都來了。可是要曉得,後來的果報在阿鼻地獄,阿鼻地獄罪受完了,還要有很長很長的時間還債。決定不能說是欠債不還的,沒有這個道理,因果通三世,我們要知道。這種作法是破用常住。“欺诳白衣”,白衣是在家信徒,你欺騙他們。違背了佛的教誡。“種種造惡”,造惡是貪嗔癡慢,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這是第四類墮阿鼻地獄,阿鼻是無間,第四類的人。末後一類偷常住物,這是用盜心來竊盜,比前面侵損還要嚴重。

  【若有衆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後面兩句是他應當得的果報。常住,前面說過了,四種常住。你要是用盜心,偷盜的心竊取,或是你自己用,你偷盜自己來享受,或者是給你家親眷屬去享受,都犯這個罪,這個罪非常非常之重。《觀佛三昧經》裏面說,盜三寶物,他的罪過超過殺八萬四千父母;殺害父母,前面就是阿鼻地獄罪業了。偷盜三寶物,那個罪比殺父母的罪還要重。重到什麽程度,我們無法想像,佛在經裏面舉的比喻,比殺八萬四千父母那個罪過還要超過。華聚菩薩在經上說,五逆四重我也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華聚菩薩是等覺菩薩,跟觀音、勢至、地藏菩薩是相等的,他們說的話是真話,不是假話。

  現在我們這個地方,這個道場是居士道場,居士道場弘護正法,它的因果是跟寺院庵堂相同。這些我們都必須要認識清楚,我們有所需求可以向常住說明,常住供養,這是正確的。決定不可以,瞞著常住自己來竊取,這就錯了。最容易犯的常住物—紙張,像通常講信封、信紙,我們隨便拿來私人寫信,很小的事情,不學佛的人哪裏會知道?一般社會上,在政府機關做事也好,私人公司裏面做事也好,公家的物品像這些東西,都隨便拿來自己用,不懂得佛理。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在奉祀官府服務,他當主任秘書。他告訴我們,他每一次去領信紙、信封,一定要向奉祀官報告:我領的信紙、信封,有的時候我私人寫信也要用。那個奉祀官嫌他啰嗦,哪一個不是這樣?爲什麽你每一次來領的時候要說這麽幾句話?他說:我說這幾句話,你答應了,我不犯盜戒;我沒有得你同意,我用公家信封自己寫信,我犯偷盜戒。這是明理的人,一張信紙、一張信封,他都這麽謹慎,可見其余了。所以小小戒要留意,不可以輕慢,認爲這是很小的事情沒有罪,沒有那麽嚴重,我們想錯了、看錯了。


  我曾經跟諸位同修說過,我以前念中學的時候有個校長,周邦道先生。以後他來到台灣,過去在中國大陸他做過教育廳長,他是江西人,抗戰勝利之後,他作江西省教育廳長。在台灣他作考選部政務次長,政務次長在中國就是第一副部長。公家配給他汽車,他老人家是公事出門用公家的車,私事出門自己乘巴士。爲什麽?不敢浪費公家的汽油,不侵損國家的財物。在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官員,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都是在家居士,天天讀經,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他們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家裏面有電話,電話是公家給他裝的,不是公事不用家裏電話,家裏面小孩都不準打電話。念念都能夠爲國家想,替國家節省一分錢都是好事情,一點都不敢浪費。我們今天拿到電話,國際電話,不懂得長話短說,啰哩啰嗦的一打打好久,侵損常住。你本來重要的事情,幾句話可以能解決的,你拿起電話在那邊聊天問長問短,這個電話費用常住付,侵損常住,大家不曉得這個利害。

  所以我鼓勵大家,現在我們有些必須要知道的事情,傳達訊息最好統統用傳真,傳真能夠節省時間。你五分鍾可以傳十幾張紙,這十幾張紙你寫的東西內容夠豐富了,這個好。而且他拿到傳真,一遍沒有看清楚,還可以看第二遍。電話打半個小時,不如五分鍾傳真的效果,電話費用跟傳真費用是相同的,你省多少?不知道造作阿鼻地獄的罪業,自己不曉得。將來墮阿鼻地獄喊冤枉,閻羅王把你這些事迹當面拿給你看,你一句話都沒得說,你的證據都在。細說都在《戒經》裏面,此地是把重要地方略略的提一提而已。

  我們現在要能體會到物力的艱難,這一切衆生,全世界的衆生,不知不覺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雖然享福,那個福報差不多快享完了;福享盡了,災難就來了,這個災難佛法裏面講花報。果報在地獄,花報是果報的預兆,我們怎能夠不警覺?爲什麽不在這一生當中,短短的數十年寒暑咬緊牙根,學習釋迦牟尼佛,過一個最簡單的生活、最樸實的生活。除了弘法利生,這利益大衆,我們應當要做。個人生活需求,必須要節省到最低限度。如果我們出家人,身上一分錢都沒有,如法,真正如法。我們出門,需要用錢的地方常住供應,出門也要節省,回來之後還有多余的交回常住。我們能這樣做,決定得到一切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所作所爲,不如法、不如理,說老實話,諸佛不護念你,龍天善神瞧不起你。誰在你的周邊?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得其便利,所以你常常有病苦、有殃罰,自己還不自覺。

  不學佛的人真的不明白,學佛的人明了了,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麽?兩樁事情,一個上求佛道,下化衆生,兩樁事情。上求佛道,一定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就上求,這一生當中決定辦到。下化衆生,就是給一切衆生做一個好樣子,那個下化你就做得很圓滿。今天世間人貪財、貪名、貪利,我們做個樣子,把財、名、利舍得幹幹淨淨,這就是下化。不需要說,也不需要人知道,你肯做,有一、兩個人曉得,他們就會宣揚,他們就會告訴人。哪個地方出家人是這個作法,這些出家人身心清淨得大自在,智慧充滿,令世間人羨慕、令世間人向往,來向你學習,才能收到真正利益衆生的效果。

  世間災難從哪裏來的?世間人以爲這些大自然與我們沒有關係,所以把這些災難都推給自然災害,非人力所能爲,責任都推掉了。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懂得,依報跟正報是一體,依正不二。特別是《華嚴經》,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講得十分的透徹明白。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爲,毫發、微塵,那麽小、那麽微不足道,都影響到盡虛空、遍法界。你一念善影響虛空法界,一念惡也影響虛空法界。於是佛給我們說共業所感,這個話我們聽了決定沒有疑惑。古時候的這些帝王,包括知識分子,中國的知識分子沒有不讀佛書的,都明白這個道理。遇到自然災害,他們都很認真的反省忏悔、改過自新,來挽救劫運,他們懂得這個道理。現在學了些科學,不承認這個事實,認爲這是妄想、這是幻想,不合乎科學的原則,迷信科學。科學所研究的是整個宇宙人生某一部分,佛法是講全體,執著某一個部分,往往傷害到整體。唯有顧全整體大局,才能夠解決問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佛在大乘經典,常常教導我們深解義趣,我們解得淺不行,深解一定要身體力行。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地藏白言,聖母,若有衆生作如是罪,當墮五無間地獄,求暫停苦一念不得。】

  無間也就是阿鼻地獄,有時候經裏面說兩種,有時候把它合在一起說,究竟是一、是二沒有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樁事情。地藏菩薩略略的舉出前面五類的重罪,這是決定墮無間地獄。“若有衆生造如是罪”,如是就是指前面五大類。這五大類都是嚴重的十惡業,地獄果報出來之後,他還有余報,余報在餓鬼、在畜生,不曉得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再得人身,所以得人身相當不容易。三惡道的時間都很長,地獄那就不說了。餓鬼道,佛在經上講,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人間祭祀鬼神,初一、十五來祭祀他們,祭祀他們是請他們吃飯,那正好。他的一天是我們一個月,我們初一、十五請他吃中午飯、請他吃晚飯,他一天。餓鬼道壽命短的千歲,也算一年三百六十天,照這個算法,鬼道壽命都很長很長。以前章太炎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他在鬼道裏面天天去上班。還看到有漢朝時候的鬼,他是讀書人,漢朝、兩晉、隋唐,他都跟他們見過面了,鬼道見面。這種情形我們都要曉得。

  畜生道有些壽命很短,但是畜生愚癡,非常執著它的身形,所以很難脫離畜生道。釋迦牟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過去在祇樹給孤獨園住過一段時間,在那邊講經說法。祇園精舍曾經有一些工程在做工,大概建房子,地下有一窩螞蟻,佛看了之後笑一笑。弟子們看到了,佛看到螞蟻爲什麽笑?佛就告訴他,這一窩螞蟻,七尊佛過世了,它還是螞蟻身。不是它壽命那麽長,它執著那個身相是自己,死了之後投胎還作螞蟻,生生世世作螞蟻,不知道出離,畜生道愚癡。你了解事實真相,才知道三惡道的可怕。三惡道怎麽去的?造作十惡業去的,破戒造十惡業,墮三惡道。請看底下經文: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薩言,雲何名爲無間地獄。】

  這是摩耶夫人聽地藏菩薩講,無間地獄這麽嚴重,墮在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這太可怕了。什麽叫做無間地獄?摩耶夫人代我們啓請。

  【地藏白言,聖母,諸有地獄,在大鐵圍山之內。其大地獄,有一十八所。】

  我們常講的十八層地獄,就是指這個意思。十八層地獄是十八大地獄。

  【次有五百,名號各別。次有千百,名號亦別。】

  一切衆生在世間的時候,造作罪業有輕重不同,所以墮落在地獄,地獄裏面受苦也有輕重不等。過去李炳老給我們講經他提過,佛經裏面所說的地獄有七十多類,《地藏經》裏頭略說,細說有七十多類。七十多類,我們想一想當然還是歸納,種類之多沒有法子計算,佛善於用歸納的方法。像煩惱,煩惱無量無邊,佛把它歸納一百零八大類,用歸納法。所以七十多類的地獄也是歸納法,最苦的就是無間地獄。佛在經上講,衆生所造的善惡,統統有因果報應,決定不會落空。善心善行必定感善果,惡念惡行一定感惡報,只要造作罪業必定有地獄,地獄是極苦之處。我們看底下經文,地藏菩薩說:

  【無間獄者,其獄城。】

  地獄外面有城牆、有圍牆,圍牆像城牆一樣。

  【周匝八萬余裏。其城純鐵,高一萬裏。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獄城中,諸獄相連,名號各別。獨有一獄,名曰無間。】

  經裏面講的這些事情,地獄之大難以想像。“八萬余裏”,比我們地球還要大,我們地球沒這麽大。城牆之高,高一萬裏,我們現在的飛機,飛不到那麽高。我們現在坐最大的飛機,諸位常常去旅遊,坐七四七能夠飛到同溫層,飛到這是差不多三萬多英尺,三萬多英尺差不多是一萬多公尺,和現在我們來講也不過十公裏而已,這個高度十公裏。一萬裏,恐怕從地球到月亮。佛在經上講的這些話我們要相信,《金剛經》告訴我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完全如其事,沒有絲毫誇張,事實怎樣佛就說怎樣,不增不減這叫如語。地獄變化所作,化現的,是造罪業的衆生業力變現的。如果沒有造作這麽重罪業的人,地獄縱然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就正如章太炎居士,他要求東嶽大帝廢除炮烙的刑法,炮烙是地獄裏面的一種刑法,現在我們講這種刑法不仁道;基於仁道的立場,死就讓他死,不要叫他這麽難過,不要去折磨他。東嶽大帝派小鬼帶他到刑場裏去看,他看不到,他才完全覺悟到佛經裏面所說,這種刑法不是閻羅王設施,是他自己業力變現的,這個就沒有法子了,不是別人設的。別人設的,基於人道當然可以赦免,自己業力變現,這個沒法子。地獄裏面現象是一片火光,火海,這個我們要相信。佛經說地獄是這個狀況,其他外教也是這麽說。基督教雖然他不講六道,至少他講三道,他講天道、講人道,他也講地獄。他那個地獄相也是一片火光。由此可知,地獄的現象,如果有甚深禅定的人,前面我們看到婆羅門女,她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有這個能力,參觀地獄;她有這個能力,親自見到這個狀況。所以我們對於佛所講的不可以懷疑。下面說:

  【其獄周匝萬八千裏,獄牆高一千裏,悉是鐵爲。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蛇鐵狗,吐火馳逐,獄牆之上,東西而走。】

  這是敘說無間地獄裏面的現象。無間地獄是大地獄裏面,最苦的一個範圍當中。稱爲無間,後面會給我們說明,受苦無間,沒有間斷。由此可知,其他的地獄裏面雖受苦,還有暫停的時候,換句話說,還有讓你喘息的機會,無間地獄沒有。

  【獄中有床,遍滿萬裏。一人受罪,自見其身遍臥滿床。千萬人受罪,亦各自見身滿床上。】

  床是受刑人的場所,好像一個台一樣。這個台太大太大了,受罪的人他自己感覺到,他的身體就那麽大,所有一切刑罰同時受,千萬種刑具同時受。不是說這個刑罰受完之後,再去接受那個刑罰,那有間隔,那不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所有一切刑具同時受,刀山、劍樹、油鼎一起受,同時,不是一樁一樁來,決定沒有間歇。許多人造這個罪業,個人感覺得個人自己身體都是遍滿的,充滿這個地獄,這是化身。也是《華嚴》講的無障礙法界,受罪的人跟一切受罪的人沒有障礙,同時受,同時感覺得自己身體遍滿地獄。底下做個總結:

  【衆業所感,獲報如是。】

  《地藏十輪經》裏面給我們說五逆罪。五逆罪,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墮阿鼻地獄,就是五無間地獄。五逆是大逆不道,第一個是殺父母,父母對自己有大恩,不能知恩報恩反而殺害父母,這是造無間地獄之罪。第二個是殺阿羅漢,阿羅漢是修行得道之人,他住在這個地區,是這一個地區人的福田,這個地區人有福,接受他的教化。阿羅漢現不在,到哪裏找阿羅漢?如果說殺害善知識,這個善知識能夠教化一方,你去殺害他,這個罪過等於殺阿羅漢。第一句殺父母,這是父母親,殺阿羅漢是老師,一切衆生恩德最重的無過於親師,所以一切善行無過於孝道,孝親尊師是善行裏面的第一。第三是破和合僧,破壞僧團,也是破壞教學的場所,破壞教學的大衆,這個罪過很重。最後是講惡心出佛身血,懷著嗔恨之心,或者是嫉妒之心,佛的福報很大,沒有人能夠殺害佛,佛有很多護法神保護,沒有能傷害的。出佛身血是提婆達多的故事,這是提婆達多想傷害佛,在懸崖上面推下大石頭,想害佛的生命。金剛神在空中把石頭攔截住,這個石頭破碎了,碎片落在佛的腳面上,他受了一點傷流血,叫出佛身血,這個罪過也是墮無間地獄。換句話說,就是破壞正法,使社會一切大衆聞法的機會斷絕了,所以這個過失在無間地獄。

  【又諸罪人,備受衆苦。】

  這一句是總說,下面也都是略說。

  【千百夜叉,及以惡鬼。】

  這是地獄裏面變現出執行刑罰的這些惡鬼,夜叉惡鬼,《地獄經》裏面叫他們做惡獸,牛頭馬面這些,他不是人的形狀,惡獸的形狀,非常可怕、非常恐怖。

  【口牙如劍,眼如電光,手複銅爪,拖拽罪人。】

  受罪的人看到地獄的形相總是逃避,想躲避。躲避到哪裏去躲?四面都是火,上下也是火。這一些惡鬼,你想躲避,祂把你抓來往火炕坑上送。

  【複有夜叉,執大鐵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

  這一些惡鬼戲弄這些受罪的人。古時候,兵器只有這些東西。我們能推想到,現在要是在地獄裏面,一定有毒氣、有瓦斯、有機關槍,有這些東西,有炮彈,甚至於有核子彈爆炸,統統都有了。從前人心裏頭沒有這些現象,變不出這些東西來,變他自己心裏面所知道的這一些刑具。現在人很可怕、很可憐,爲什麽?看電影、看電視,看那些恐怖東西,他統統裝在阿賴耶識裏頭,到阿鼻地獄全部現出來了,他統統都要受。所以這一些科幻恐怖影片少看爲妙,縱然墮地獄,少了不少種刑罰,我講的話是真的。你們喜歡看這些東西的話,阿賴耶識裏面含藏這些種子,將來墮地獄比一般墮地獄要增加很多種的刑罰,一定的道理。所以一個真正懂得修學的人,眼不見惡色,耳不聞惡聲,一切這些惡劣的境界,我們不要去接觸、不要去沾染,好,對自己決定有大利益。這是說夜叉惡鬼。除這個之外,這就是科幻小說裏頭所講:

  【複有鐵鷹,啖罪人目。複有鐵蛇,繳罪人頸。百肢節內,悉下長釘。拔舌耕犁,抽腸剉斬,烊銅灌口,熱鐵纏身。萬死千生,業感如是。】

  每一種刑罰都表無量的苦受,各有業因,佛在經典裏面都有說明,總是不離貪嗔癡這三種根本煩惱。人在一生當中,實在講受愚癡之害是最嚴重的。愚癡是對於事理不明了,憑著自己的邪知邪見毀謗道德,自己心行不正,也誘導他人邪知邪見,共造惡業。佛勸我們布施,在末法時期,布施所産生的負面印象不能說沒有,前面講僞作沙門心非沙門,欺騙衆生的人真有,不是沒有。特別是在末法時代,佛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些邪師從哪裏來?魔王的子孫。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魔王波旬想破壞佛法,佛的智慧道德威神太大了,魔王無能爲力,暫時就不破壞,也跟著佛學,也來聽經聞法。可是壞佛法的意念沒消失,他跟佛報告,他說:我總有一天要破壞佛法。佛說:我的法是正法,不可能破壞。魔王就講:等到你法運衰的時候,末法時期,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披上你的袈裟來破你的佛法。釋迦牟尼佛聽了一句話不說,流眼淚,所謂是‘譬如獅子蟲,還噬獅子肉’。所以這些出家人不是佛弟子,魔弟子,專門來破壞佛法的。

  衆生看到這些人不願意布施;布施,你看讓他們在享福,我們受他們的欺騙,毀辱布施,說布施沒有果報,他布施得的是惡報。勸人積財,自己享受,跟佛法背道而馳,說修善不會得善果,造惡也不會得惡報,用這些邪知邪見蠱惑衆生,使衆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些人後面有魔王加持,有妖魔鬼怪在他身邊興風作浪。我們在現在這個時代看到,有些邪師勢力很大,徒衆很多,他手下有人才、有財富。修學正法的人很可憐,在這個世間走投無路,沒有人認識正法,他們又何嘗不想護持正法?但是不認識,把邪當作正,把正當作邪,所以弘揚正法沒人理會。可是我們自己很清楚,雖沒有人理會,善報在將來,這個是一定的道理。決定不能因爲舉世的人都迷惑,我們也隨著迷惑顛倒,那就大錯特錯了。他迷,我不迷;他造罪業,我不造罪業。

  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了最佳的榜樣,我們今天講苦,要跟釋迦牟尼佛比,我們的日子比他好得太多了。人家晚上大樹底下坐一坐,去休息一下,吃飯到外面去托缽,我們至少還不需要去托缽,還有房子住。我們的衣服比釋迦牟尼佛多的多,出去旅行還有行李,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出去旅行沒有行李,三衣都披在身上,缽拿著,什麽都沒有。我們要不能認真辦道的話,怎麽能對得起佛陀?世尊當年在世,雖然有許多國王大臣、大戶長者護持,釋迦牟尼佛沒有接受,沒有接受他們:你替我蓋一個大道場、大寺廟,沒有;所有這些道場都是借用的。祇樹給孤獨園産權是只陀太子、給孤獨長者,接受他們的供養,我們常講佛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是他們的,臨時借用。都給我們想得很周到、很圓滿,知道我們在末法時期,要遭到許許多多的苦難,想到佛陀當年的僧團,我們心就平了。再看底下經文:

  【動經億劫,求出無期。】

  造作地獄罪業的人墮落在地獄,尤其是無間地獄,時間之長是以億劫來算,求出無期。但是我們曉得,佛所講世界,世界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是一個大劫。億劫,劫是大劫,每一個大劫裏面,世界都有成住壞空。這個世界壞了,這些墮地獄的人,他到哪裏去受罪?世界壞了,地獄也壞了,他不是可以出來嗎?地藏菩薩在此地說:

  【此界壞時,寄生他界。】

  我們這個世界壞了,別的世界沒壞,他就轉到別的世界無間地獄去了,還在無間地獄。

  【他界次壞,轉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複而來。】

  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所以真的億劫求出無期。我們造這個業實在講太容易了,不知不覺就造作地獄的罪業,哪裏曉得將來受苦是這樣淒慘,這麽長的時間,誰知道?讀這個經千萬不要誤會,這是佛嚇唬我們的,不是事實,是勸我們不要做壞事。我們要這樣想法,那就大錯特錯,到果報現前,後悔莫及。佛怎麽會騙人?佛教化衆生方法太多了,不要用欺騙衆生的方法。說老實話,世間一個正人君子都不肯欺騙衆生,何況佛菩薩。因爲欺騙衆生,諸位要曉得,騙一次,以後人家對你永遠不信任,所以一個正人君子不用這個手段,保持自己的信譽,這個重要。世間人尚且如是,何況諸佛菩薩。他們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善巧方便,怎麽會用這種笨拙的方法?我們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相信佛在經上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決定沒有一句是假話。我們能夠接受、能夠相信、能夠奉行,自己有福,有福的人才能修福,沒有福的人想修福都修不到。佛在經上常常提醒我們,修福都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

  【無間罪報,其事如是。】

  這是簡簡單單給摩耶夫人,會報無間地獄的概況。

  【又五事業感,故稱無間。】

  地藏菩薩非常慈悲,再給我們說明,爲什麽這個地獄稱作無間?是因爲由五種事、五種業,感應這種苦報,所以稱之爲無間。這五種事沒有間隔的。

  【何等爲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故稱無間。】

  這是講受刑罰的時間沒有間斷,從入地獄那一天要經億劫出來,從地獄出來,這個期間當中受罪罰日夜不間斷,沒有間歇的,‘時無間’。

  【二者,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故稱無間。】

  第二種是‘形無間’。自己的身形,總覺得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地獄,地獄有多大,你身形就多大,這叫形無間。地獄裏面有許許多多受罪的人,每一個人都感覺得自己的身跟地獄一樣大,這個地獄是化身。像我們講堂的燈光一樣,每一盞燈的光明都是充滿這個講堂,幾十盞燈每一盞燈都充滿不相妨礙,地獄的身形仿佛如是。第三‘受苦無間’:

  【三者,罪器。】

  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刑具。

  【叉棒。】

  這都是古時候,刑罰裏面常常用的。

  【鷹蛇狼犬。】

  都是鐵的。前面我們看到,鐵鷹鐵蛇、鐵狼鐵狗,非常凶惡的羅刹、夜叉、惡鬼,現這個現象。

  【碓磨鋸鑿。】

  碓磨,我們在地獄變相圖裏面看到,把人拿去磨。這人一段一段的給他鋸。

  【剉斫镬湯。】

  “镬湯”就是我們講的油鍋,下油鼎。“剉斫”,斫是用刀砍。都是一生當中,他造作這些罪業,阿賴耶識裏面含藏這些種子,到地獄的時候全都現行了。平常不是吃素的,吃肉的,廚房裏面拿著這些畜生,一塊一塊的來斬,這就是此地說的。到地獄的時候,這個現象現前了,這些惡鬼把你這個身體,也一塊一塊的來斬切,一樣的。所以這是化現,決定不能避免。

  【鐵網鐵繩。鐵驢鐵馬。】

  這一些就是常講的牛頭馬面,非常凶惡的惡鬼。

  【生革絡首,熱鐵澆身。】

  這是講受刑罰的苦狀,鐵镕化之後,那個熱度多高,澆在身體上,身體立刻就焦爛。

  【饑吞鐵丸。】

  你餓的時候想吃,這個惡鬼,你吃,口張開,鐵丸塞給你,鐵丸都是燒得紅紅的,不是冷的鐵丸,熱鐵丸。

  【渴飲鐵汁。從年竟劫,數那由他,苦楚相連,更無間斷,故稱無間。】

  這地方也是略說幾種,細說說不盡。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切造作,哪裏說沒有果報?說沒有果報,這話真正是自欺欺人,決定有果報。所以人生在世短短的數十年寒暑,爲什麽不學做一個好人?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要節儉、要忍讓。《倫語》裏面記載,孔老夫子的德行有五種:溫、良、恭、儉、讓。夫子處事待人接物,溫和、善良、恭敬,對一切人、事、物都恭敬,節儉、忍讓。他老人家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我們要知道學習。釋迦牟尼佛表現得更圓滿、更究竟、更徹底,爲什麽不學聖人?爲什麽不學菩薩?要學這一些造業的衆生,那就太苦了。

  世尊在忉利天宮這一會,把末世的衆生付托給地藏菩薩來教誨,有道理。末法時期的衆生貪嗔癡三毒增長,不知道忏悔、不知道向善,不懂得孝親尊師,不明了善因善果,要靠地藏菩薩教誨。換句話說,末法時期真正能教誨一切衆生,這一部經應當是必修的課程,要常常講解、常常宣揚。佛把弘經這一樁事情,付托給一切與會的菩薩,我們聽了之後,要自己發心直下承當。佛的囑咐,我也照做,我也效法地藏菩薩,依照經典的教誨修行,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顧自己的生命,何況生活的苦難。一定要把佛的教誡做到,往後的果報必定如經所說,我們發願求生一定得生淨土。第四叫‘果無間’:

  【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故稱無間。】

  無間地獄受罪的這些衆生非常複雜,有“男子”、有“女人”,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各種不同種族的人。“羌胡夷狄”就是我們今天講,各種不同種族的人。“老幼貴賤”,這是說人道。人道之外,還有其他的,天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這幾道的衆生如果造作上面所講的罪業,都要墮無間地獄去受果報。“龍”代表畜生道。“神”,《楞嚴經》裏面有講仙道。“天”是講欲界天、色界天,還包括無色界天,都包括在其中。“鬼”是餓鬼道。換句話說,地獄以外的五道,造作罪業是罪行業感悉同受之,這所以稱爲無間。無間地獄的衆生非常非常複雜。

  我們在佛經上看到,四禅天、四空天,四禅是指第四禅,在四空天,天人壽命終了之後,多半都墮無間地獄,我們一般人講,爬得高,摔得重。他們爲什麽會墮無間地獄?他們認爲自己生到第四禅、生到四空天,以爲就證到大涅槃。壽命到了之後,於是他就後悔、就毀謗三寶:諸佛如來、菩薩講的大涅槃是假的,我已經證得了,我壽命到了還要墮落。他謗佛、謗法、謗僧,他在最後那一刹那毀謗三寶,這個罪業墮阿鼻地獄。他不了解這個境界是虛妄的,誤以爲是涅槃境界,所以造極重的罪業。第五講‘命無間’:

  【五者,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

  如果在地獄裏面受刑罰就死掉,那真正是恭喜他了,大喜事。地獄裏死掉了,他不管生哪一道都超生,受的苦難都減輕,大喜事。死不掉,這個地方才死,風一吹又活了,活了再受,所以“一日一夜,萬死萬生”。萬是形容,不是數字,比萬的數字還要多。死了又生,生了再死,幹這種事情永遠沒有間歇,暫時休息一下都不可能。“除非業盡”,你造的業在地獄裏面受盡,受盡了,那就在地獄裏面死了,就超生。如果你的罪業沒盡,你就沒有辦法出離,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得。

  毀謗三寶,我們舉這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是口頭上的毀謗,一定要等你在人間毀謗的影響消失了,你才能出離;如果你的影響還在,你就沒有辦法出離地獄。言論上的影響持續的時間不會長,譬如毀謗三寶,有人聽到也跟你一道毀謗;但是過個三十年、五十年,慢慢的大家就忘掉,影響力就沒有了。假如像現在錄音,這個麻煩大了,這個影響的面太大,時間太長。如果有人把你毀謗三寶這些錄像帶、錄音帶保留下去,那個麻煩可大了。他要把你送到博物館當古董去保留,他保留一萬年,你在地獄一萬年不能出來,這很糟糕的事情。如果再毀謗寫成文字印成書,那個麻煩可大了,這個世界上還有一本書存在,你就脫離不了阿鼻地獄。必須這個世間,這個書籍統統都沒有了,都損壞完了,你才能離阿鼻地獄。

  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反過來,你要是贊歎三寶、贊歎善,只要影響力存在,你這個福報就有的受、有的享得了。一反一正,我們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爲什麽不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福報無邊,反過來要造作罪業,苦報也無邊,都在一念之間。諸佛菩薩勸導我們,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好的標準在哪裏?《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最好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典裏面所講的相應,就對了,決定得福;這個福報生生世世,永遠享不盡。千萬不能夠違背經教,造一些惡事,圖眼前一點微薄之利,後來遭受無窮的苦報,那就得不償失了。再看底下經文:

  【地藏菩薩白聖母言,無間地獄,粗說如是,若廣說地獄罪器等名,及諸苦事,一劫之中,求說不盡。】

  這經上講的簡簡單單提出一個簡報,如果要詳細說,這都是真話,說一劫都說不完。說一劫什麽?說地獄的名稱,地獄裏面那些刑罰、刑具的名稱,及它受苦的事情,一劫說不完。沒有講其他地獄,無間地獄,無間地獄說一劫都說不完。如果再其他十八地獄統統說,那二劫、三劫、四劫恐怕都說不完,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事實狀況。

  【摩耶夫人聞已,愁憂合掌,頂禮而退。】

  摩耶夫人代我們啓請,聽了這些話很難過。難過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憂愁閻浮提衆生,摩耶夫人對我們這個世間特別的關懷。我們這個世間衆生還繼續不斷造罪業,這是她憂愁的地方;自己想救拔,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是她憂愁的地方。“頂禮而退”,對地藏菩薩的尊重,禮貌非常周到,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教導我們學習。

  好,今天時間到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6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十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第四品。從品題上我們很清楚的看到,經裏面所說的這些事,都是屬於我們這個世界,佛經裏面稱爲南閻浮提洲,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佛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以經爲主,這是四依裏面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這是永恒不變的原則。因爲我們看到古德有一些注解,注得似乎與現代科學裏面所觀察到的不相應,這種情形我們存疑可以。不可以說現代科學所講是正確,把佛經所說是迷信,如果我們用這個方法來觀察,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爲許許多多的境界是我們肉眼見不到,我們相信佛在經上講的話。祖師大德沒入這個境界,所說的不一定完全相應,我們可以拿來作參考,也不必去否定它,反正有此一說就好。諸位如果看注解裏面,譬如他講《長阿含》裏面,月亮爲什麽有影子?這個影子是閻浮提的樹影。現在接受科學教育的人是絕對會否認,像這些地方我們不必爭論。如果不能夠徹底明了,存疑就可以了。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佛菩薩度衆生,所謂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這是圓滿智慧,高度的技巧,所表現出來的。有許許多多設施,不是我們凡夫心思、觀念所能夠達到,所能夠理解。凡事決定不能看眼前,眼前是手段,一定要看目的。如果目的是純正,手段非法也是純正,這個高明;如果目的是邪惡,手段再善都是邪惡。如同過去父母、老師教導子弟一樣,有時候罵他、有時候打他、有時候痛責備他,但是意思是善的,都是望他向好處去學,後來的結果是好的。如果天天溺愛,一切都隨順著子弟的心,嬌生慣養,到長大的時候作奸犯科,那父母、師長是錯誤的。佛菩薩教化衆生的手段、手腕那就更高明、更特別。我們在《華嚴經》上所看到,像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蜜多女,用貪嗔癡這個手段,好像完全是背道而馳,可是到最後看他的結果,都得清涼自在,都能夠遠離貪嗔癡,證得自性的圓滿功德,所以他是屬於善巧方便。

  在《地藏經》上我們也看到這個現象,比《華嚴經》這三位菩薩表演的還要殊勝,都是用地獄,惡毒的這些鬼王,鬼王都是菩薩化身,不是真的鬼王。真的鬼王怎麽能夠參加,忉利天宮釋迦牟尼佛的法會?我們人道比鬼道還要高一層,高多了,人都不能參加世尊的法會,怎麽鬼、畜生能參加?這個裏面鬼王裏頭有示現畜生身,都是大菩薩,都是地藏菩薩一類人物;換句話說,統統都是地藏菩薩。我們今天能夠理解佛的教導,真正能夠發心,依照本經的理論方法修學,也發大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自己也就入了地藏菩薩的俱樂部,也是地藏菩薩一流人物。地獄是表什麽?苦難。世間所有苦難衆生,他們還沒有脫苦,還沒有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菩薩願意留在世間永遠教化衆生,不成佛道。其實不成佛道是形式,不是真的;真的,地藏菩薩久遠劫早就成佛,他的學生成佛的都那麽多,老師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佛好像是校長,他不當校長,永遠當教員;學生已經作校長,老師還在這個學校當教員,就是這麽個意思,我們一定要懂得。


  地藏菩薩對佛這是表演給我們看,雖然是佛的老師,佛是他的學生,但是今天老師是菩薩地位,學生是佛的地位,一定要表示尊師重道,這一點我們要學習。任何場合當中,我們常常記住,給衆生做一個好榜樣,現在社會大衆,幾個人知道孝順父母?幾個人知道尊重師長?師是老師,長是長輩。我們要提倡,我們不做,等誰去做?我們在這個地方,有一些老法師到這邊來訪問,或者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拜訪其他的老法師。我們要明了,他的年齡比我們大,他出家的時間比我們久,戒臘比我們高,在座席上一定要請他坐上座。我們雖然是客人,是他的上賓,我們也要把上位讓給他。爲什麽這麽做?尊師重道。千萬不要人家一讓你,你就端端正正坐在這上面;是可以,不是不可以,爲什麽?你今天是客人,你今天是主客,是應當的。但是我們請他上座的時候,對於教化衆生更爲有利,要明白這個道理。念念爲佛法,念念爲衆生想,這個就對了。現在一切衆生,舉世之人大多數貪嗔癡慢與日俱增,三毒增上就帶來舉世的災難。災難從哪裏化解起?從人心,地藏菩薩在此地不就是給我們作示範。今天忉利天宮這一會,忉利天主是主人,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都是佳賓,佛稱贊菩薩,菩薩恭敬世尊,彼此恭敬。爲什麽?爲一切衆生,這個意思我們要懂,精神、形象我們都要學習。

  “菩薩白佛言”,白是下對上,敬辭;說話多謙虛、多恭敬。“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不說他自己有能力。我今天有這個能力,在無量無邊世界裏面,分身度化一切衆生,仰仗佛力加持。其實他不仗佛力加持,他自己也辦得到,謙虛的話、恭敬的話,給我們後學作榜樣;我們有能力做到,也深深感激大衆力量的加持。我們今天在這裏舉行一個法會,無論法會大小,要靠大衆力量,台前、台後,道場裏面跟道場外面,社會大衆他們出錢出力,善意的贊揚都是神力加持。菩薩明了,所以有一個真誠感恩之心,凡夫迷惑不知道。佛雖然教導我們,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我們不覺悟。從早到晚無論在什麽時候,我們回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這兩句話念得口熟了,意思懂不懂?真的不懂。你要真懂了,一切衆生對我都有恩德。護持的人有恩德,贊歎的人有恩德,供養的人有恩德,再跟諸位說,毀謗的人有恩德,破壞的人有恩德,陷害的人還是有恩德。


  這些倒行逆施,他的功德在哪裏?他的功德教我們反省、教我們警覺。菩薩教化衆生,一個從正面,一個從負面,正面勸善,負面幫助你警覺、幫助你斷惡。讓你看到惡的這一面,你想到這個不好,我應該要把惡的因斷掉,示現種種惡的果報來提醒你,讓你覺悟。沒有這些逆緣、逆增上緣,人就迷惑在順境當中,不知道覺悟。所以往往一個逆境來了,人一下覺悟、一下就回頭,哪裏不是恩德?《地藏經》裏面,這一類的事情非常非常之多,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救拔一切業報衆生”,造業受報這一些苦難的衆生,特別是指地獄,地獄裏頭造作的罪業極重,受的苦極深。地藏菩薩以大願力來幫助這些苦難衆生,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應以什麽方法教化,他就用什麽方法,極其善巧方便。末後說如果不是如來大慈力的加持,即不能作如是變化。這些用意作法,在我們佛家裏面講行法,修行的方法,都是提醒我們,都是在此地苦口婆心示現教導我們。請看下面經文,底下這句經文非常非常重要。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

  佛在前面把入滅之後,這一段時間很長,我們在前面讀過;度化苦難衆生的事情,付托給地藏菩薩,以及與會的一切諸大菩薩,以地藏菩薩爲主。這個地方幾句話是菩薩承當世尊的囑咐,他依教奉行,他承當。換句話說,佛不在世誰代理佛?地藏菩薩代理佛,一直等底下一尊佛出世。由此可知,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就能夠在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所見到,地藏菩薩的化身是盡虛空、遍法界,哪個世界要沒有佛出世,代表佛的都是地藏菩薩。不僅僅他是世尊滅度,彌勒佛沒有出現之前他代理,所有一切諸佛刹土,前一尊佛滅度,後一尊佛還沒有出世這個當中,代理佛度化衆生統統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值得人尊敬,地藏的弘願,諸佛如來不能不贊歎、不能不佩服。爲什麽?他度的衆生是最難度的,佛所度的衆生,衆生差不多都根熟了,佛出現來度。根性沒熟,依舊在造作一切罪業,極難度的衆生,地藏菩薩去度。所以這一部經我們要細讀、要深思,深解義趣,然後才知道這個經在一切經典裏面,也是屬於根本法錀。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世界,閻浮提衆生來講,這是我們修學的基本法。明白這個道理,確實能滅一切罪,能修一切善,爲什麽?你真正明了,真妄邪正、是非善惡,你真正通達明了,這個不容易,沒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後面這一句更好了,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安慰世尊,請您老人家不要顧慮。末法滅法這麽長時間之內,罪苦的衆生,菩薩一肩承當,把教化衆生的任務使命,他擔負起來。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這是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我們一般習慣上說爲地藏菩薩開示。實在說,菩薩在此地代表我們大衆,世尊爲菩薩開示,實際上就是爲我們開示。我們現前是在一個什麽樣的狀態之下,佛在此地都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自己說不出來,自己迷惑顛倒,佛清楚、佛明了,點醒我們。

  “一切衆生未解脫者”,解脫兩個字我們要懂得,解是對煩惱講的,煩惱沒有解除,現在的術語叫解放,煩惱沒解放;脫是對生死講的,六道輪回講的,你沒有能夠脫離六道輪回。這八個字就是指六道裏面的衆生,單說一切衆生,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也是衆生,也屬於有情衆生;但是加一個未解脫者,專指六道衆生。六道衆生是什麽個狀況?“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不定,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不一定相續,常常會改變主意,這叫性識無定。不要說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我們的主意拿不定,對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要改變、就變卦,這是事實。所有一切意念當中,佛給我們歸納三大類:善、惡、無記,這三大類。善、惡造業,無記是無明,也不是好事情,我們懂得是無記也造業。無記造的是什麽業?糊塗業。無明糊塗,沒有智慧。

  “惡習結業”,造的惡業,將來要受惡報。一個惡念要受一次惡報,什麽叫一個惡念?一個念頭一刹那,一刹那還說太長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滅,也就是有九百個念頭。一個念頭就要受一次報,我們人生在世這幾十年當中造多少業,怎麽能不受報?果報隨著你念頭的善惡,隨著你念頭的輕重、大小、偏圓,果報不同。“善習結果”,果是講善報,人天福報,佛家講小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這是講一個人爲什麽會造善,爲什麽會造惡,遇到緣起現行。善、惡是我們阿賴耶識裏面儲藏的種子,種子習氣永遠不會消失,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惡習氣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自己不能控制,一般講你自己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智慧是觀察明了,定力是不受誘惑,人要到這個境界才不造業。沒有這個境界,外面境界到底是是是非、是善是惡,你不能辨別清楚,你不知道。我們是凡夫,我們也不知道,可是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非常之好,讓我們用純善之心,來看人、看事、看物,這個好,決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正面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提醒我們,我們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薩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


  華嚴會上善財童子就是如此這般的教導我們,五十三位佛菩薩所示現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是我們現實的社會。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只有這樣的學習。這個學習給諸位說,決定不是勉強自己,我一定要這個看法;本來如是,沒有絲毫勉強。我們在大經上聽佛菩薩講這些原理原則,簡單扼要。《華嚴》所說,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如果我們真正能對這八個字稍有領會,就能夠悟到《華嚴經》上所說,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教我們假設你用這個看法,不是,是事實真相。確確實實除自己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大權示現,成就我這個凡夫。不是說你試試看假設這樣子,那錯了,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這才接受如來真實教誨。

  所以我們見到善,好事善人,勉勵自己,見到惡人惡事警策自己,這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我們在這個境界裏面,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示現給別人看,也要給別人做一個好樣子。好樣子,這個好不是好壞之好,好壞之好是相對的,這個好是好壞兩邊都舍棄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現,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現,一個目的令衆生覺悟、令衆生回頭,這叫好樣子。所以要記住,爲善爲惡逐境而生,境界爲緣。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不一樣,運用境緣來助修不相同。覺悟的人他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裏面造業。這個地方講未解脫者,未解脫是迷惑顛倒的衆生,他爲善爲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三惡道是以地獄爲主,餓鬼、畜生是附屬的。

  “輪轉五道”,輪轉是輪回,五道是不說阿修羅,單指天、人、鬼、畜生、地獄,說這五道。爲什麽不說修羅?《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除了地獄道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羅。阿修羅福報最大的是天阿修羅,次一等的是人間阿修羅,鬼裏頭有阿修羅,惡毒的鬼王阿修羅,畜生裏頭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可以不說。如果加上阿修羅一道?專門講天阿修羅。要不說,天阿修羅就歸到天道一類。所以說五道、說六道,意思是相同的。‘輪轉五道,暫無休息’,這是講生死輪回,佛在大經上常講,生死疲勞沒休息,這裏死了,那裏就投胎去,又去投生去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他永遠不停止,所以比喻作輪轉,苦不堪言。“動經塵劫”,塵點劫。

  “迷惑障難”。‘迷’是無明煩惱,六道裏面所謂是見思煩惱,這是迷,迷惑。‘障’,常講二障、三障,三障: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爲什麽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難’是講八難,我們常說三途八難,難是你遭難了。八難裏面特別要留意,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一般人以爲它是好事。長壽天是八難之一,長壽天在哪裏?四空天。爲什麽說四空天是遭難?四空天裏面沒有佛菩薩講經說法。講難,八種因緣,盲聾喑啞八種因緣,是障礙你聞法的機緣,不容易接觸佛法,沒有機會學佛,這個叫遭難,不是普通的難,沒有機會學佛就遭難了。長壽天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這麽長的時間接觸不到佛法,你說多可惜。

  佛菩薩在這個經上,贊歎我們閻浮提人,閻浮提人雖然很容易造作一切罪業,但是也有一個長處,也很容易回頭,所以佛菩薩贊歎。地藏菩薩講,我們行善,極小的善事,一毛一渧這麽小的善事,佛菩薩看到都歡喜,都樂意來幫助。這就說這個地方衆生,雖造業,容易回頭。在天上,愈是高層次的天愈難回頭。佛在經上講,學佛二十種難。富貴學道難,天人富貴,天天享福,享得很自在,學佛這麽辛苦他不做,他不知道苦。貧窮學道難,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天天在挨餓、饑餓的狀況之下,哪有什麽心情來學佛?這是把天上比作富貴,把三惡道比作貧賤,都難。所以人是一個小康之家,也不太富貴,也還沒有挨餓,這種人很容易覺悟,他知道苦,他容易覺悟。所以二障、三障、八難,這是很不容易脫離。下面世尊再用比喻來說: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複遭網。】

  魚比喻衆生,六道裏面這些衆生;網就比喻六道,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在造;脫入就是比喻生死輪回。正是比喻,六道裏面的衆生性識無定,就像魚到處遊一樣,沒有一定的方向,沒有一定的目標,常常遊到網裏面去。網是羅網,魔的羅網,魔是什麽?魔是折磨的意思,你的身心永遠在受折磨、在受摧殘,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佛法當中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六道輪回根本的原因是什麽?情執,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麽東西?給諸位說,情就是智慧,覺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時候它是情。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覺悟的時候煩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是煩惱。諸位一定要曉得,智慧無量無邊,煩惱也是無量無邊,這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裏頭,無量無邊的智慧統統變成煩惱、變成情執;一旦覺悟之後,所有一切無量無邊的煩惱,又恢複成爲無量無邊的智慧,一念之間;一定要覺,一定要明白。六道衆生所講的情、所講的愛,他前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在,性識無定,換句話說,它的情無定,它的愛也無定。今天愛了,明天不愛了;今天有情,明天無情了,不定。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間人不管怎麽樣跟你講情、講意、講愛,你一定要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悟,那是什麽?虛情假意,可別當真,當真你就上當了。上什麽當?生死輪回,不是真的。真的愛、真的情,跟諸位講,佛菩薩才有,永遠不變。因爲佛菩薩的性識是定的,凡夫衆生性識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薩那個情,真的情、真的愛,他不用情跟愛的名詞,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愛,永遠不變,這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真正有情,真正愛護,永恒不變,這就是佛經上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多說幾句,這是佛在一切經裏面,可以說四十九年佛常說,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們。佛當年講經說法,天天有新來的聽衆,佛很慈悲,‘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有一個人新來,重要的開示沒有聽到,佛都要重複說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這個裏面生出來的情與愛是短暫的,是很容易生變化,決定不是真的。我們必須要學佛,佛的情、佛的愛是真的,永恒不變。而且他情與愛是清淨的,一塵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對這個人愛,對那個人討厭,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對佛菩薩敬愛,對地獄、餓鬼、畜生也敬愛,這個敬愛一定是平等的,不會說對佛菩薩多一分,對畜生少一分,決定沒有這個現象。爲什麽?他這大愛是從自性裏面流露出來,是真心裏面本具的德能。

  《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他的慈悲、他的大愛與清淨、平等、覺決定相應。如果與清淨、平等、覺不相應,那就是性識無定。爲什麽?意識心作主。我們凡夫用心意識,心意識不定,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一切六道衆生不能夠出離生死輪回,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常常講要看破、要放下。這是放下裏頭第一條,要把世間的虛情假意放下,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夠舍己爲人,什麽都能犧牲,什麽都能舍棄,爲利益一切衆生,這就效法地藏菩薩。請看經文: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就是這一樁事情。世尊心裏頭沒有憂念別的,憂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衆生,他不對某一個人。前面我們看到,前面看到摩耶夫人,她還好像表示有一點情執,特別留戀閻浮提衆生,而地藏菩薩給她說法的時候,那個心量就廣大了,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摩耶夫人做得對不對?對。做得怎麽對?我們幫助衆生從近處幫助起,不能說近處的不顧,去顧遠處的,沒這個道理,不合理、不合法。幫助人一定要從近處,由近即遠。哪些是近處?你的家人最近處,要度衆生先度自己家裏的人。家裏人爲什麽度不了?是自己沒做好,自己做得不如法,你家裏人不相信。你自己做得如法,你家裏人對你生恭敬心,佩服你,願意跟你學,聽你的話。所以你自己要做得如法,自己要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家人看。然後做出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所認識的人看,逐漸逐漸把這個面擴大。摩耶夫人是教我們度衆生的技巧,佛菩薩是從整個面來給我們講,全都是善知識,都是爲了教導我們而做種種示現,他們表演給我們看。實在講如何能把佛法發揚光大,令一切衆生歡喜接受?《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最好的劇本,可以把它搬上舞台,把它做成電視連續劇,把它拍成電影,沒有一個不喜歡,沒有一個不愛好,善巧方便利益一切衆生。

  可是要做這樁事情,實在講是應當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編劇的人、導演的人、演員先要到講堂來上課,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統統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發心作地藏菩薩,大家都發心來建立地藏的事業,然後這個片子一定成功,才能拍得成功。現在也有一些佛教的這些電影、連續劇,我看看都不甚理想。什麽原因?導演、演員不懂佛法,所以這個效果當然就差很多了。一定要演員、導演真正懂得教義,深解義趣,他們寫的劇本,演練的技巧,才能展現出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我們有這個心,也有這個願,緣不具足。今天沒有一批這些電影、電視的演員、導演來跟到我們一起來學佛,現在還做不到這個。如果有這麽一批人,因緣成熟了,衆生有大福報,全世界的衆生都有大福報,整部的《華嚴經》都可以搬上舞台。《華嚴經》我們雖然沒有講多少,才講一點點,你們聽起來都很有味道,樣樣都可以搬上舞台,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做出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表演,我們沒有走上這些演員的舞台,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舞台當中。要懂得自己怎麽好,怎樣把這出戲演好,讓這一些未解脫的衆生,看到這出戲他能有感悟,他會感動,他會覺悟,就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了。

  我們看看佛憂念的是什麽?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什麽?我們憂念的,錯了,假的。我們憂念的是自己一身,身家性命,假的,不是真的。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明了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不已,認真的學習,依教奉行。再看後面這一句: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世尊聽到地藏菩薩的報告,也非常歡喜,說你既然“畢是往願”,地藏菩薩發度衆生的願不是在今天,無量劫前他就發了這個願,生生世世實踐他的願望,而且多次重發。像我們每天念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是天天念四弘誓願,不是發,如果真發了,那還得了?這個願如果真發了,你就不是凡夫。不是凡夫,是什麽?你是發心住的菩薩。我們看看《華嚴經》上所講發心住的菩薩是什麽地位?圓教初住;你已經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四弘誓願真發了,就超越。不但不在六道裏面,你也不在十法界裏面,一發就超越了。天天念,不行,念不能超越,要真發。我們仔細觀察,四弘誓願是不是地藏本願?是,一點都不錯。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菩薩又發願,接受世尊的付托,幫助這些苦難的衆生。世尊在此地,說這個話也是贊歎他。“累劫重誓”,這個字念‘zhòng’ 行,念‘chóng’也行,都講得通。‘zhòng’是他發的誓願很重,‘chóng’ 是他多次發這個誓願,兩種讀音,兩種意思都講得通。佛看到他們直下承當,也就很安慰了,沒有再顧慮、沒有再牽挂了。

  其實全是表演給我們看的,諸位要曉得,釋迦牟尼佛也化身作地藏菩薩。爲什麽不用佛身來出現在這世間,繼續給我們說法?不行,這些衆生性識無定。如果要看佛久住世間,諸位要曉得,衆生懈怠、懶散;不要緊,今天不聽經,明天他還講,今年不學,過兩年再學不遲,他老在講。如果說是佛馬上要滅度,這下慌張,趕快學,不學,機會沒有了,他就緊張了。所以佛示現滅度、示現住世,都是善巧方便,我們懂這個意思。求學亦複如是。我過去在台中求學,時間短,我得的利益比一般同學多。什麽原因?我們是外地去的,到台中作客,時間很短,趕快學,認真的學,不定那一天機會沒有了。住在台中市的人,他沒有這個觀念,李老師常住在台中市,今年不成,還有明年,明年不成,還有後年。那個心永遠是懶散的,一直到李老師往生了,也沒學成。李老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這心情不一樣。我們作客,這個心情是很緊張的,是要把這個機會好好的抓住,知道機會一失掉就不容易再得到。佛菩薩出現在這個世間,以佛的身分出現也是這個意思,不能常住;常住,衆生往後就懈怠,佛的教學就不靈了,所以不能示現常住。

  請看底下這一段經文,這一段經文世尊跟地藏菩薩一問一答,旁邊又插了一位菩薩進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诃薩。】

  這些菩薩都是等覺菩薩,都不是普通菩薩。

  【名定自在王。】

  從他這名號,我們就曉得,他在禅定裏面得大自在。佛法裏面常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贊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世尊在大會裏面贊歎地藏菩薩,定自在王菩薩哪有不清楚的道理,明知故問。因爲他知道,這一會集結的經藏一定會傳之久遠,沒有參加這一會的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對菩薩的態度、對菩薩的贊歎,總不免疑惑。菩薩究竟有哪些願、哪些德行?值得世尊這樣的贊歎。可是不參加法會的人到哪裏去問?以後縱然得知這些訊息,沒地方問。定自在王菩薩慈悲,他知道,他代我們發問,讓世尊來給我們說明,斷除我們的疑惑。所以這種發問在佛經裏面叫利樂有情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的時候自己沒有疑惑,但是想到別人有疑惑也要發問。尤其是現代,我們利用科技的方法,講經、講演都錄像、錄音流通,所以觀聽不一定是在現場,可能現場以外觀聽的人更多,無法統計。他們有疑問到哪裏去問?所以利樂有情的發問,我們應當要學習。請看經文。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

  菩薩發問,世尊一定解答,而且世尊知道,這個解答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無量無邊,沒在現場的大衆。在未開示之前,這幾句話誡勸菩薩,實在講就是誡勸我們現前大衆,要“谛聽谛聽,善思念之”,這八個字重要。我們能不能聽懂佛的意思,關鍵就在這八個字。開經偈裏面所說,‘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果沒有這八個字,你就很難解如來真實義。谛是什麽?‘谛’是真誠,用真誠心來聽。什麽叫真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叫谛聽;換句話說,聽法的時候心裏頭不許可有一個妄念,這叫谛聽。‘善思念之’,善思就是悟處,聽了之後有悟處,我們佛家講開悟,聞法開悟。谛聽才能開悟,悟了之後要念之,念是行,念茲在茲,八個字裏面信、願、行都包括,都在其中了。這是聞法必須要具備的心態,沒有這個心,沒有這種態度,那真所謂是聞所未聞,聞而無聞。這個聞法等於沒有聽到,那就空過了。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

  這是先說地藏菩薩往昔之事,爲我們介紹這尊菩薩,讓我們認識地藏菩薩、了解地藏菩薩,然後我們才相信他,我們才願意跟他學習。這是要說明地藏菩薩過去修學的因緣,無量劫中地藏菩薩的事迹永遠說不盡,只能在這一切事迹裏面略舉幾個例子。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地藏菩薩最初發心的一個例子,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我們今天習慣上講天文數字。

  【爾時有佛。】

  在那個時代,這久遠劫之前,那個時代有一尊佛。

  【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十個稱號,在佛家說是諸佛的通號,這十個稱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成了佛這是證果,智慧德能無量無邊,也是稱贊宣說不盡。佛將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歸納十大類,用這十個稱號來表示。這十個稱號,我們略略的說一說。“一切智成就”是佛的別號,一切智慧成就了。從“如來”往下這十個是通號,每一尊佛都有這十個名號,這是諸位同修要記住、要曉得,不要産生誤會。因爲有很多人說是佛,哪個佛最大?如來佛最大。這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小說看多了,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每一尊佛都稱如來,所以如來是通號。

  ‘如來’怎麽講法?最簡單一個說法,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佛佛道同,成了佛樣樣都平等,完全相同。菩薩跟菩薩不見得相同,不會完全相同,佛跟佛是完全相同,所以說是今佛就如古佛再來。那個意思要說深一點,《金剛經》上有一個解釋,‘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好。諸法如義,這個如是什麽?如就是真如本性。所有一切諸法跟真如本性統統相應,這叫如來,這個意思說得非常非常的圓滿,從理上講。說如古佛之再來是從事上講;其余意思還很多,我們就省略了。

  “應供”,供是供養。佛是一切人中,真實究竟圓滿的善人,究竟圓滿大智慧、大德能之人,是我們的好榜樣、好老師,應當接受我們供養;我們供養他,這有福報。所以應供,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第三個通號,“正遍知”。知是無所不知,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他不知道。不但遍知,而且正確的遍知,他所知道的沒有絲毫錯誤。佛所講的一切經法,哪裏會有錯誤?如果要有錯誤,大概都是被後人依自己的意思改動,那就産生錯誤了。所以經典流傳到今天,幾千年來通過翻譯,古時候手抄本難免沒有抄錯的字,難免沒有漏脫的句子,我們現在從事這個工作都知道,很困難的事情。縱然發現到經典裏面這個字可能不太對,有錯誤,這個地方有問題,決定不能改動。如果你發現了,可以注在旁邊,用小注注在旁邊,原文不能更動。什麽道理?我覺得這裏不對我改一下,你覺得那裏不對也改一下,那好了,再過個幾十年,這個經典面目全非,簡直就不能讀了。所以縱然有錯誤,不可以改,注明。古來大德這個樣子就做得很好,他們發現有錯字,這個字可能是什麽樣的字,或者應當做什麽樣的字,他注在旁邊,不改動本文,使原來的面目永遠保持下去,利益後學。這是對曆史、對衆生負責任的作法,我們應當要學習。這是正遍知。

  世間人一般宗教徒贊美上帝全知全能,正遍知就是全知全能。實在講,上帝並不是全知全能,佛才是全知全能。佛是誰?佛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是真正的全知全能。因爲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性變現出來的,它哪有不知、哪有不能?所以這是很合理的說法。如果我們自己心性完全透露出來了,完全顯示出來了,對於整個的宇宙過去、未來,確確實實是正遍知,這不是假的。

  “明行足”,足是圓滿,明是代表智慧,行是代表修學;兩樣都圓滿,這是用佛法名詞來講,性修圓滿。明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性德;行是修德。沒有圓滿的時候稱菩薩,圓滿就稱佛。也可以看作解行的圓滿,明是解,行是修行,解行的圓滿。

  “善逝”,這一句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無住涅槃’。無住涅槃確實是善逝,爲什麽?他這個善,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這才叫善。凡夫住生死,不善;死了再投胎,不善。二乘住涅槃,也不善,墮無爲坑,不起作用。佛與大菩薩,善,生死、涅槃兩邊不住,這才真正叫善逝。不住涅槃,所以他隨類化身,應以什麽身得度,他現什麽身。不住生死,雖度衆生,雖然化現種種身度一切衆生,一塵不染,心裏面幹幹淨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也就是講不但是於事相上不執著,心理上都不落痕迹,這就是不住生死。諸位要知道,不住生死就是住涅槃,不住涅槃就是住生死。他兩邊都不住,兩邊圓融,真正叫大涅槃,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大涅槃;大涅槃是生死、涅槃兩邊都不住。

  “世間解”,世間,規模小的是六道,再擴展一點的是十法界,再放大一點的,世出世間,就盡虛空、遍法界,佛都知道,沒有一樣他不了解,所以稱之爲世間解。“無上士”,士,現在人講知識分子,古時候講讀書人,讀書明理。讀書人裏面最高、最上,沒有比他更高、更上,今天講知識分子裏,他是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他更高了。

  “調禦丈夫”,這名號是從他教化衆生善巧方便上建立。佛有智慧、有能力、有善巧,能調伏衆生的心,能幫助衆生斷惡修善,這就好像駕禦。‘丈夫’,所謂是大丈夫,大丈夫的意思跟英雄兩個字的意思,完全相同。別人做不到,他能做到,這稱大丈夫。他是調禦丈夫,能夠調和九法界衆生,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斷煩惱,幫助他們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佛有這種能力。這屬於德能上建立的。“天人師”,師是師範。一切諸天,說一個天、說一個人,把六道、十法界都包括了。他是六道一切衆生,十法界一切有情的表率、模範。

  “佛”這個字大家都清楚、都明了,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它的意思是覺悟,裏面包含自覺,覺他;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覺行圓滿。只求自覺,不幫助別人,這是小乘,阿羅漢。自己覺悟,也幫助別人覺悟,這是菩薩。如果自覺、覺他都圓滿了,這就叫佛,就是佛的意思。圓滿,怎麽算圓滿?菩薩說是自覺可以圓滿了,這是覺他,還有許多衆生都沒有得度,他怎麽圓滿?這個圓滿,諸位要懂得,菩薩覺他還是幫助自己覺悟。我們常講老師教學生,教學相長。什麽時候圓滿?在教學當中,我們自己修學時間雖然不長,十幾年,幾十年當中,一定有體會。我們得到一些學生,得到一些來問難的人,對我們的幫助很多很多。有一些重大的問題,別人不問,根本沒想到;他一問,我們才想到。看看自己有沒有智慧?有智慧能解答,沒有智慧還要趕緊去找資料,去向別人請教,幫助自己,所以教學確實相長。

  菩薩他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破根本無明,不借重一切衆生的幫助,他也沒辦法。所以他在教學當中,一切大衆幫助他們開智慧,幫助他斷煩惱,他才能證得無上菩提,這就叫圓滿。他自己圓滿了,才能夠圓滿度一切衆生。衆生得度要靠緣分,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圓滿在度衆生來講,他有能力度等覺衆生,這叫圓滿,他成佛了。菩薩不能叫圓滿,爲什麽?等覺菩薩,你可以度十地以下,不能度等覺,度衆生不圓滿,化他不圓滿。成佛了,是一切衆生他都有能力教導,這叫圓滿,覺行圓滿是這個意思。有能力度等覺衆生,那就無所不度,度衆生圓滿是這個講法。

  “世尊”,具足前面這十個號,十種德號,這就稱之爲世尊。世出世間人都尊重他、都尊敬他,他有這樣的智慧德能,所以稱之爲世尊。就像我們現在客氣尊稱別人,尊敬的。尊就是尊敬,加個世尊,就是一切世間所尊敬,這個意思就很廣很深了。

  【其佛壽命六萬劫。】

  這在那個時代,佛的壽長,那個時代的人民壽也長,佛所示現的壽命,一定跟大衆是一樣的。像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他老人家示現是七十九歲圓寂,我們習慣上講佛住世八十年,實際上七十九歲。說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虛歲,八十歲;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示現,跟我們這個世間人壽命差不多。由此可知,一切智成就如來,他那個時候衆生福報大,壽命長。從這裏看得出,他那個地方,那個時代,衆生的福報很大。

  【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

  這樣敘說一切智成就如來,這一尊佛在沒出家的時候,這個時間太久太久了。他已經成佛了,成佛一般講修行,從凡夫修成佛很長很長的時間。這要講他久遠劫因地的事情。他是一個小國王,與鄰國王爲友,這兩個國王,鄰國都非常難得,都是很好的國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他們用什麽方法治國?用十善業道來治國,這非常難得。‘饒益’,益是利益。國王念念都是希望人民的生活能過得好,人民真正能得利益,過得很幸福、很美滿。饒是豐饒,不但利益而且能得到很豐富,無論在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都能夠達到滿足,這才叫饒益。可見得國王的心非常之善。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衆惡。】

  鄰國是與他交界的其他的國家,裏面的人民造作惡業了。他們這兩個國好,這兩個地區好,國王教得好。所以古時候國王,儒家的標準是三條:作之君,君是君王,你是國家的領導人;作之親,領導人是人民的父母,要以父母愛護兒女這一種心,對待全國的人民,愛民如子,你要保護他、你要養育他;還要作之師,你是人民的老師、人民的表率、人民的楷模。這才是一個最好的領導人,讓全國人民真正享到福報。享誰的福?領導人的福,他教得好,都是講師範。從前帝王居住的處所叫京師;京是大的意思,師是師範,模範的城市。全國城市以它作榜樣、以它作模範,叫師。名稱多好,用意多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了從前帝王專猘,你小看是錯誤。今天我們到北京皇宮裏面去看看,皇宮裏面的辦事的處所,辦事叫大殿;大殿就是帝王開會、集會辦公場所,場所叫什麽?太和殿。太和殿後面,中和殿,再後面,這三個最主要的建築物,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他用的是什麽心?他用什麽樣的心態面對全國人民?用‘和’,上下和睦,全國一團和氣,這個國家哪有不興旺的道理?我們佛家講六和,他講三和。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是教我們以和爲貴,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所以這是真正的聖主賢王。如果他接班的人、後裔,都能夠遵守這個原則,這個朝代會永遠傳下去,哪裏會滅亡的道理?後代的人不遵守,爲非作歹,這個國家就亡國,政權就會喪失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兩個國王好,所以他們的國家治理得非常好。但看看外面其他的國家那就不一樣,人民造惡造罪,造罪當然要受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26 |

<<   1   2   3   4   5  下頁 >>(共 6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548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