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2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共 6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一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三十九面,看經文:

  【複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贊歎,香花供養,乃至勸於一人、多人。如是等輩,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不令惡事,辄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

  看這段。在《地藏經》上我們看到供佛的方式有很多種,這地方是以“伎樂”,‘伎’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歌舞、音樂。在大乘佛法裏面,在古代我們所看到,世尊弘法變相圖裏面許許多多,世尊在講經說法諸天載歌載舞來供養。這些事情小乘佛法裏頭決定沒有,像‘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決定禁止歌舞的場所。可是大乘菩薩就不一樣,非常明顯能夠看到,小乘是對保守的社會,對保守人佛所設施的善巧方便;大乘佛法是對開放社會,是對一些開放這一類衆生。這就說明佛確實沒有定法,沒有一定的法,佛教化衆生都是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我們在《華嚴》裏面特別談清楚這些地方,他的確是應機。


  當然佛有智慧、有德能,看一個衆生能夠看無量劫前的因緣,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所以佛攝受衆生是圓滿的四攝法。四攝法末後利行、同事,同事這就開放,如果不開放的話,怎麽能跟衆生同事?這是高度的智慧,甚深的禅定。他能夠順衆生,能夠在其中誘導衆生,讓衆生覺悟、讓衆生回頭,改邪歸正,斷惡修善,佛有這個能力。如果自己沒有智慧、沒有定功,也要學這樣子很難抗拒外界的誘惑,許許多多人定慧不足,被外面境界誘惑而退轉,而喪失道心,比比皆是。從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每一個時代都有。出家人墮落,出家人還俗,其實還俗比墮落還要好,他舍出家人的形象,去還俗做在家修行人,也不錯,也能成就。所以在佛門裏面出家還俗,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也是一個好現象,我們不能拿另外眼光去看,我們自己就有罪。像現在小乘國家他們有短期出家,在泰國連國王都要出家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再還俗,這是接受佛教教育,過佛教的生活,對社會決定有好處、有幫助。

  這段是說明以歌舞、音樂供養菩薩所得的福報。前面一段是講供養,後面一段是講他得福。從這段經文我們也能夠體會得到,引伸到以藝術的方式來弘法利生。在《大藏經》裏面,我是在《嘉慶藏》裏面看到,《嘉慶藏》是明朝時候編輯,《藏經》裏面有厚厚的,現在是用精裝本,大概有這麽厚兩冊,內容是什麽?全是歌詞,譜上曲,歌詞譜上曲,都可以演唱。由此可知,古時候用這種方式來勸化衆生很常見,因爲衆生喜歡接受這種方式。編成劇本來表演比較少,爲什麽?條件要多,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可以能夠做得到。一、兩個人用歌唱,兩個人這種表演,民間的藝術,在古時候是很常見。


  特別是在法會當中來表演,因爲法會的時候人多,以這種方式來宣揚佛法,以這種方式來勸化衆生,是一個非常好的說法。《地藏經》如果我們將前面光目女、婆羅門女這些故事,以歌舞、戲劇這種方式表演出來,效果比我們在講台上講經效果大很多。這個理念希望同修們要記住,我們今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條件具足,大乘佛法要搬上舞台;如果能夠編成電視連續劇,在電視台廣播,你想想看教化多少衆生?普遍受到大衆的歡迎。這是我們應當要想到。

  在古時候劇本裏面,古德也有編輯,我看到的是平劇的劇本《歸元鏡》。這裏面是三個故事,都是我們淨土宗,第一段是慧遠大師的故事,第二段是永明延壽大師的故事,第三段是蓮池大師的故事,編得好。它是以平劇方式,在舞台上表演。演員那就是菩薩,就是在講經說法。上一次遊本昌居士到新加坡來訪問,來看我,特別提到他願意用藝術的方法來幫助佛教;我說錯了,不是幫助佛教,你不是幫助法師,你就是大囧琺師,你就用這個方式弘法利生,這才是正確。所以他計畫這一次第二集推出來之後,第三集他要演濟公說法,正式當大囧琺師。我們非常期望他的願望能夠實現,也歡迎他來演地藏菩薩。過去我聽說電影裏頭拍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但是沒有按照經文經義來表演,按照經義來表演才真正是利益一切大衆。


  這段經文裏面關鍵的字眼,還是“善”字,‘善男子、善女人’,還是在‘善’字。可見得他歌舞表演的目的是勸化衆生,而不是營利,現在世間種種娛樂的目的都是在營利。如果利潤欠佳,他就不肯做,表演一定要賣座。善男子、善女人,他的用心就不一樣,他的目的是教化社會,目的是宣揚佛法,利益衆生。關鍵的字眼在此地。“能對菩薩像前,作諸伎樂,及歌詠贊歎,香花供養。”下面“乃至勸於一人、多人。”最好是利用法會場合,古時候常有,佛菩薩節日都演戲。演戲是有根據,這經文上就有。但是看你是演的什麽戲?演戲的內容,演戲目的之所在。如果演戲目的是招攬信徒,那就錯誤。目的一定是用這種手段來講經說法,普度衆生,這就善了。關鍵就在這一點。

  我們要談一談,他究竟得到一些什麽功德?他好處從哪裏來?現在世間一般人,把佛法這些作爲都看作迷信,於是他們觀念當中,修福應該在哪裏修?應該多做慈善事業,多幫助社會貧苦的衆生、年老的衆生、殘障的衆生、多病的衆生。做這些慈善事業,國家政府獎勵,社會大衆贊歎,我們佛教一個法會,在這裏面演一場戲沒有人重視。在他們眼光當中,哪能跟社會慈善家相比?我們這在迷信,我們這在斂財,給社會都是很不好的印象。這些事情我們不敢說沒有,但是真正佛法一切的設施,它都是教學的目標,將教學跟藝術結合成爲藝術的教學,這是教學手段裏面最高明的,達到登峰造極。世尊時時刻刻在提倡,我們在一切經裏面,哪一部經都重複很多遍,佛陀教我們‘受持、讀誦、爲人演說’,演就是表演,我們要了解世尊的意義。

  昨天我們在華嚴會上講到主藥神,順便談到修福,因爲主藥神是爲人治病。世間有三種人不生病,要知道最高明的大夫,是可以令人不生病,這大夫才高;病了給他治病,不算高明。如何能叫一切衆生不生病?佛是大醫王,佛有能力。這三種人是:第一種人是有福報的人,所以你要會修福,有福的人不生病;第二個是有定功的人不生病;第三個是有智慧的人不生病。那個慧不是我們世間聰明智慧,佛家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爲什麽說這三種人不生病?這三種人能夠把生病的因素給它止住。有福報的人,生病的因素少;有禅定功夫的人,能夠把生病的因素控制住,讓這些因素不起作用,所以他不生病;開悟、明心見性的人更不得了,把所有疾病的因素,像現在化學一樣,把它化解都變成智慧,都變成功德,所以他們不生病。這道理、事實真相唯有佛懂得,佛教導我們,我們要相信。所以佛法是九法界衆生至善圓滿的教育,理論圓滿,方法巧妙,佛經上講善巧到了極處。


  可惜我們學佛的同修們愚昧無知,體會不到佛的心意,不了解佛教化衆生的方式,雖然學佛依舊得不到佛法的利益。說得不到佛法的利益是講現在,可是真實的利益、深遠的利益都得到。報不在這一生、不在這一世,因此世間人也就不能相信,對於供佛這樁事情他也就看輕,也就疏忽。學佛的同修我們常常聽到,古德常說‘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一曆眼根也永爲道種;根是六根,六根是用眼根來做代表,說眼根是六根都說到,要曉得這意思。講一根你就執著在一根,你就難教,世法教學還講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楞嚴會上講六根,佛也只講一個,講一個見性,十番顯見。你懂得十番顯見,同樣道理也就顯聞、顯覺、顯知,全都有了。

  所以說‘一曆耳根,永爲道種’,我們統統就明白了,眼見也是道種,身觸也是道種,舌嘗也是道種,鼻嗅依舊是道種。這樣你才曉得佛法裏面造像,造佛像的功德大,《大藏經》裏面有《造像功德經》,果報不可思議。你要問爲什麽?塑造的像傳之久遠,彩畫的像令人見到種下成佛的種子。他見到佛像、菩薩像,將他阿賴耶裏面含藏十法界的種子,菩薩法界、佛法界的種子,他就現一次行。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福德,還有哪一種能比這個更大?每一個衆生阿賴耶識裏面,十法界的種子都充滿,我們在十法界哪一個法界去受生,過哪一個法界的生活,那就要看你臨命終時最後那個念頭,這個念頭是個什麽念頭。如果臨終一念是念佛,他就到佛法界,臨終一念是念菩薩,他就到菩薩法界,明白這道理才曉得佛門當中修福是不可思議。造像的功德哪裏是迷信?不但不是迷信,真實智慧,無量的福報。這一尊像不但令自己得福,凡是有緣見到的人,都引發他八識田中佛菩薩的種子,見一次就像閃電一樣放一次光。要知道放這次光,非常希有難得,因爲他要不得人身、不遇佛法,他沒有這緣,沒有這機會;八識田中雖然有佛的種子,沒有緣把它引發出來。


  造福的人,前面講塑造佛菩薩形像,彩畫佛菩薩形像,能夠引發許許多多衆生,阿賴耶識裏面最寶貴的光明,這光明要常常引起,他修行證果的距離就縮短。他要成佛、成菩薩,諸位想想度多少衆生?他所度的衆生,我們在因地上給他修的這點福,我們就沾他的光,跟佛菩薩有緣。何況自己修行,自己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恭敬作禮,香花供養,表演給別人看。尤其是不相信的人,他看看我們這些人,我們不迷信、不愚癡,也不傻、也不呆,見到佛菩薩形像爲什麽那麽樣的禮敬?他見到,有時候他也發問請教,你爲什麽這樣作法?這就機會教育,你就可以給他說明這功德利益,這屬於機會教育。中國佛教寺院幾乎每一個縣市,乃至於鄉鎮道場林立,有曆史、有藝術價值這些道場,現在國家開放做觀光旅遊,你要曉得這功德多大?許許多多外國的觀光客,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接觸到佛法,沒有見過佛菩薩形像,他到這地方觀光旅遊見到,阿賴耶識佛菩薩種子種下去,利益的殊勝,我們沒有辦法說得盡,可是世間人不知道。這是講見像聞名。

  如果再有通達佛法的佛弟子,無論是在家、出家,能藉這機會將佛菩薩形像表法的義趣詳細介紹,他現前就得利益;他這利益不是來生、不是後生,他現在就得利益。等於說到這裏來觀光旅遊,是到這邊來上課,你給他上了一課。他到這裏來觀光旅遊,送的這些錢是交學費,學費沒有白繳,我們收的學費很少,他得的利益很大。這是爲什麽在這種場合當中,我們要做得特別的如法,我們在演戲,表演給那些沒學佛的人看,讓他們生恭敬心,讓他們生起疑問,我們再爲他解答。我們對一個人解答,觀光旅遊的很多,一片都圍起來,大家都來聽。這種場合要懂得表演,沒有人問,找個內行的人預先約好,我在這裏表演,你來問;唱戲,唱給別人看、給別人聽。這種發問經上有,利樂有情問;他們不懂,他們能問,好!看看旁邊沒有人問,沒有人問我們自己人來問,問了叫他得利益。所以中國這些寺院道場,是教化全世界衆生的課堂、教室,這是大乘佛法對全世界人民的貢獻。我們要懂得這意思,然後你才曉得功德利益的殊勝,決不是世間那些慈善家能夠相比,慈善家幫助人一世一生,佛法幫助人生生世世,這利益怎麽能相比,所以果報當然不相同。

  下面這是說他的福報。“如是等輩”,就是這些修福的人。“現在世中,及未來世”,後頭這一句重要,他不是一世,他還有來世的福報。“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護法神保佑你,祂爲什麽保佑你?因爲你弘法利生,因爲你弘揚佛法,這些護法神都是佛弟子。乃至於這些鬼神裏面,確確實實有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在裏面示現,鬼神縱然愚昧無知,他們在那裏教導,在那個地方做示範,這是勸善。做這麽一點善事,得這麽大的利益,誰不願意去做善事?誰不願意去做好事?這是勸善的一種手段。“不令惡事,辄聞其耳,何況親受諸橫”,這就是我們現前講的消災免難,所有一切災難不但你自身遇不到,災難的音聲你都聽不到,訊息你都聽不到,能得這麽大的福報。我們要肯定相信,佛在經上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個字是妄語,如來確確實實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不诳語,句句是誠實之言。注解裏面希望同修們細細去看,青蓮法師這段注,注得非常之好,引用古時候的典籍來說明樂教,音樂教化的功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複次普廣,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有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贊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

  也就是說沒有功德、沒有利益,說你迷信。

  【或露齒笑,或面背非。】

  面是當面,背是背後。

  【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譏毀者。】

  這是講造業。現在造這種惡業的人確實有,我們常常聽到,有時候也見到。特別是在我們這時代,《楞嚴經》所說,這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是誰?妖魔鬼怪。《楞嚴經》第四卷佛給我們講四種清淨明誨,那一段經文非常重要,爲我們說明這世間哪一類是妖?哪一類是魔?哪一類是鬼?哪一類是怪?我們看到都是人,面貌是人,他心不是人心,是妖魔鬼怪的心。所以佛在《滅法經》裏頭預言,現在人講預言,佛法將來第一個消滅是《楞嚴經》,最後消滅是《無量壽經》。《楞嚴經》爲什麽第一個消滅?我看到那一篇經文,我就知道這個經一定會先消滅。這個經沒有了,妖魔鬼怪在世間你就不認識,你不但不認識他是妖魔鬼怪,你還把他當佛菩薩看待,他裝得很像,很像佛菩薩,他不是真的佛菩薩。所以清淨明誨那一章的經文,我過去講《楞嚴》,我說這一段叫照妖鏡,妖魔鬼怪對這個頭痛,總得想辦法把這經消毀,不讓你流通,他好作怪。

  儒家《左傳》裏面有一句名言,教給我們辨別什麽是妖,左丘明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啓示。常是什麽?儒家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人要把這東西舍棄掉,不要了;換句話說,他所做的不仁、不義,不講禮、不講信用,這個人就是妖。無論他在社會上地位多高,他有多少財富,他不是人。儒家認定肯定人的標準,一定要講仁義禮智信,也就是說做人五個基本條件。在佛法裏面自古至今,這些祖師大德們就把五常配在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由此可知,五戒具足這是人,五戒統統毀犯是妖、妖魔,不是人。現在雖然得的是人身,他造的是妖魔鬼怪的業,將來必墮三途,這是一切大、小乘經裏面都講得很詳細。佛法是一切大衆公認的人天眼目,是光明的指引,別人修學贊歎,你要去障礙、你要去毀謗,那罪業可重了。

  這地方所說的三類衆生,“惡人”,多半是愚癡之人,愚癡才容易被這些妖魔鬼怪利用,聽信他們的妄言,懷疑正法。妖魔鬼怪也有辯才,也有邪慧;《楞嚴》後面所講的五十種陰魔,種是種類,將這些魔分做五十類。每一類裏面,我們在經裏面所看到,如果不是真正通達大乘佛法,確實都把他們看作佛菩薩。他們在這世間有福報,福報很大,有徒衆,徒衆很多,有勢力,他也有護法神,他的身也是金色光明,凡夫哪裏能比得了他?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的光明柔和,你接觸感覺得很舒適。魔的光明是有威猛,你接觸感覺得恐懼,他的光刺眼。像太陽光一樣,我們沒有辦法睜開眼睛久看,久看光裏頭有紫外線,眼睛會瞎的,所以太陽光決定不能久看。魔光就是這一類。佛光柔和。爲什麽會有這現象?佛光是從自性慈悲心裏頭流出來,魔的光還是從貪嗔癡裏面出來,所以雖然光明很大,性質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曉得。魔利用人,有的時候人也利用魔。人喜歡求名聞利養,魔給他名聞利養,於是魔道、魔法出現在這世間,能令一切衆生迷惑顛倒,棄善向惡;這造惡業,不肯修善,舍棄正法。我們常常感觸到,許許多多人信邪不信正,聽騙不聽勸,這真正是經典裏面所講的可憐憫者,真正可憐可憫,他還自以爲聰明,自以爲是。

  對於他見到善男子、善女人,皈依恭敬供養、贊歎瞻禮地藏菩薩形像,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拜佛、拜菩薩,看到有人拜佛、拜菩薩。諸位一定要曉得,凡是見到拜佛、拜菩薩,他是正信好,迷信也好,只要肯拜就好。正信的人現前得利益,迷信的人來生得利益,沒有不得利益。《法華經》上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那個‘已成佛道’不是現前,也許在無量劫之後。就是他今天迷信,見到佛菩薩,他恭敬供養禮拜,就修這麽一次福,無量劫後如果要遇到有佛出世的時候,可能這個因緣就能跟佛出家修行證果,我們在經上看到很多。他並不是很明了,也並不是很懂得道理,急難當中情急的時候念一句觀音菩薩,念一句阿彌陀佛,功德都不可思議。何況我們對這些道理深深的了解,一聲佛號一聲心,恭敬作禮、贊歎供養,都是性德的流露。明心見性,性在哪裏?性就在這裏流露。

  對於修積真實功德的人,修積真正福德的人,他“妄生譏毀”。‘妄’,他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著自己的知見妄想,從他的妄想生出來的譏諷毀謗,說這是迷信。這話如果要深入去探討意思很深,佛教不是迷信,所以迷信佛教的人也不是迷信。你們想想我這話對不對?佛教本身不迷信,你迷信它也不迷信。歐陽竟無說,宗教是迷信,正知去相信它還是迷信,它本質是迷,佛教本質不迷,你要明白這道理。所以佛教,你從迷進去,後來會開悟,如果真正它本質上是迷信,他知進去也被它迷了,這道理很深,很值得去玩味。然後你才能開導一切大衆,決定不可以諷刺毀謗,那造的業造重了。你說他沒有功德,說他沒有利益,實在講他的功德利益都是無邊。你“露齒笑”,恥笑他,“面背非”是批評他,當面批評、背後批評,或者你還勸導一些人共同來批評他。末後總結,“或一人非,或多人非”,非分的批評、非理的批評。“乃至一念生譏毀者”,這是講最少,動了念頭。下面講他的果報: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

  果報還沒有完,後頭很長。這些人往往自以爲聰明。佛門裏頭無論他是智信、是迷信,我們見到都歡喜贊歎。爲什麽?本質是正覺,迷信的人也得福,跟經上講的沒有兩樣,功德利益真的是無量無邊,無可窮盡。毀謗批評的罪報,也不可思議,也是無有窮盡。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此文章被amore12在2023-11-11 20:27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0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0 16:34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二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四十二面,請看經文:

  【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

  這問題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爲什麽對這樁事情結罪會這麽重?而我們看現前社會造這種業的人,我們常常能夠聽到,有時候也能夠見到。大家都把這事情看得很輕,認爲這是迷信,認爲這些迷信的事情應當要破除,哪裏曉得有這麽嚴重的果報?毀謗三寶,無論你是有意、無意都得重罪,在一切惡業裏面沒有比這個更重。它的原因如佛在經中所說,三寶是人天眼目,三寶是衆生得度的因緣,你把一切衆生得度的機會斷掉,這罪就重。你殺害一個人,你殺人的生命,經上講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來了,所以殺生命罪小,斷衆生慧命最大。他得一個人身,如果他人間的福報還沒有享完,還有人天余福,你殺了他,他很快又得人身,他福報沒享完,他要繼續來享福。福報大的,很快就得人身,幾天他又投胎來了;福報差一點的,也不過經上講的四十九天,他就又回到人間,這就說明殺生命罪不重。可是遇到佛法這個機會難,開經偈上‘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得人身,你未必能有機會聞到佛法,何況得人身相當不容易。佛出現在世間時間並不長,沒有佛法的時劫太長太長,你怎麽正好生在有佛出世這段時候。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個人修行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太長太長。爲什麽需要這麽長的時間?就是你在修學過程當中,你有機緣遇到佛法的時間少,沒有機緣的時候多,沒有機緣你就退轉,你就又墮落。遇到佛法,這是重新撿起來再繼續幹。斷斷續續,修的時間短,斷的時間長,所以才要三大阿僧祇劫,要這麽長的時間。假如修行要是繼續不斷的話,哪裏要這麽長時間?不需要。三寶是衆生聞法修學得度的一種機緣,創造機緣的人功德無量無邊,創造機緣是爲了利益衆生,不是爲了利益自己。實在講爲衆生,自己才真正得大利益,爲自己得的利益很小很小。


  此地建念佛堂,在念佛堂領衆這些同修、法師們,我昨天晚上跟他們說,這念佛堂是不是此地這地區的?不是。這念佛堂是全世界的淨宗念佛堂,我們這個地球上,發心念佛求往生的同修,都能到這念佛堂來念佛,來觀摩、來學習,所以它是全世界的念佛堂。你的心量要拓開,你的眼光要遠大,然後才知道使命的沈重,一定要把這樁事情做好。怎麽樣才能做到盡善盡美?我提醒大家天天要改進,不能依自己的意思來做。每一天要互相切磋,每一天要向大家請教,因爲自己很不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要以真誠心請教別人。到念佛堂來的同修,有哪個地方覺得不方便請他說出來,我們立刻改進。每一天都要請教,天天改進,一天不改進就一天沒有進步。你要問到什麽時候才能改進到最圓滿?大家都成佛。大家沒有成佛,還在等覺菩薩位,還要求改進,還要求人批評,還要請人指教,這個事情才能做到盡善盡美。固執自己的成見,不受別人的批評,這個道場怎麽會有進步?怎麽能如法?

  如果要問新加坡居士林念佛堂的精神在哪裏?它的精神就是願意樂意接受批評,勇於改過自新,這了不起。任何一個人到這地方來念佛的人,都可以提出他的意見。此地常住最難得,就是能夠接受意見,認真的去改正。這是菩薩精神,覺悟人的精神,不覺悟的人做不到,真正覺悟的人做到。我們是爲服務衆生,爲服務一切念佛人,一定要叫他在此地念得很舒服,念得很自在,念得很歡喜,念得真正能得受用;受用是得清淨心,得念佛三昧,成就真實功德。這個道場贊歎、禮敬、供養得無量福,你要是毀謗障礙,那過失就如經所說,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所以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不能隨便批評,不可以任意輕慢,損自己的福。


  青蓮法師在注子裏面也說得很好,他注子的一開端,‘獧頑成性,占豆爲情’,這就是講一種輕慢的習氣,輕慢別人,實在講還是有貢高我慢、自以爲是的這種習氣。對於世間一切諸法不求甚解,憑著自己的淺見,‘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以世間輕薄淺近之言,欲設嫉心’,這嫉妒,‘謗毀道根’。這樣的人得的果報就如此。末後他引《興起行經》裏面幾句話說,‘謗法之人,極大罪業,墮三惡道,難可出離’,一切罪裏頭沒有比這個更重的。我們諸位想想,反過來,《普賢行願品》裏面跟我們講,‘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功德最大的法供養,那謗法的罪當然是極重,這一定道理。這是正法道場,點點滴滴供養都得大福,這道理事實我們要曉得。再看下面經文:

  【過是劫已,方受餓鬼。】

  地獄裏面罪報受完,地獄受罪是論劫數算的,那個時間。前面我們看過,地獄都是無數劫,不是講年算。這麽長劫,罪報報盡,然後才受餓鬼身,鬼也苦得很。

  【又經千劫,複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

  在餓鬼道裏作餓鬼做多久?一千劫,然後再墮畜生。畜生道裏又經千劫,這才能得人身。這樁事情我們要仔細想想,所以做錯事情受的果報,將來再得人身,你看看多久?得人身不見得遇到佛法,縱然遇佛法再修行,你想想看成佛要不要三大阿僧祇劫?道理在此地。假如生生世世遇佛法,生生世世修行,很快就成佛。問題就是你很難不做錯事情,你做錯事情的時候你要受果報。佛菩薩在這裏講句句都是真實話,絕對不是嚇唬人,絕對不是欺騙你。我前面曾經跟諸位說過,縱然是迷信,他都得福。爲什麽?因爲法是正法。如果法是邪法,那你迷信,當然得不到福;邪法縱然是正信,也不能得福。所以你一定要了解法的本質,純正無邪,能令一切衆生成無上道。

  一切法尚且如是,何況淨宗法門。淨宗法門在一切法裏面第一殊勝,它爲什麽第一殊勝?它能令一切衆生平等成佛,這還得了。任何法門裏頭,沒有辦法令衆生平等成佛,淨宗是平等成佛。毀謗淨宗、障礙淨宗,罪過比這又不知道要深多少倍?一定的道理,這事並不難懂。所以毀謗淨宗,障礙人念佛,障礙人求生淨土,要比這罪又不曉得要加多少千倍、多少萬倍?不是一倍、兩倍、十倍來算,不是,千萬億倍。這是講他從罪報裏頭再得人身。

  【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複墮惡道。】

  這才知道墮在惡道裏,出惡道就太難太難了。不是不能出,時間太長,一次一次把惡道習氣減一點,一定要減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夠得人身,才能夠有機會遇到佛法,他才能生歡喜心。經上講的這些事情,我們每個同修都幹過,不曉得幹了多少遍。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阿阇王子這一幫人,佛講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你要知道他供養四百億佛,他墮多少次的地獄?如果他沒有幹過這些罪報、這些事情,供養四百億佛,跟諸位說供養四尊佛他準成佛,才曉得我們起個惡念,造作惡業,太容易了。爲什麽會幹這事情?阿賴耶識裏含藏無量劫的業習種子,外面遇到這些事稍稍有一點不如意,惡念頭就起來,毀謗這個事情他就幹出來。造作這些重業,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

  要想不墮地獄,行!趕緊忏悔,乘你現在一口氣還沒斷的時候還來得及。而忏悔只有求阿彌陀佛,求別的法門沒有辦法,還是免不了要墮落、要受報。只有求阿彌陀佛,修忏悔法往生,立刻改過自新,從前毀謗,現在極力贊歎,這才能回得了頭。以前障礙別人修學,現在想盡方法勸勉別人修學。從前障礙哪些人,現在把那些人找來向他求忏悔,我以前錯了,現在趕緊認真努力修學,這才行,你才能挽回。如果障礙的人太多,這麻煩事情就大。所以這段經文,我們千萬不能夠疏忽、不能大意,要常常記在心裏,決定不能夠做障道的因緣。再看下面一段經文:

  【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

  這是說個輕的,這是障礙別人修供養,都得這麽重的果報。如果再是惡意,嗔恚心、惡心來造毀滅佛法,那罪就更重。這一段是講譏毀三寶的果報。再看底下這一段,這一段是講生病。久病這是很痛苦的一樁事情,在社會上我們看到很多。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

  這是一樁事情。

  【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

  這是第二樁事情。晚上作惡夢,常常作惡夢,這不是好事情,也是痛苦。

  【或遊險道,或多魇寐,共鬼神遊。】

  這是第三樁事情。後面這幾句是總結:

  【日月歲深,轉複尪瘵。眠中叫苦,慘淒不樂者。】

  這是講久病的狀況。第一類我們現在講老人病,現在的名詞叫老人癡呆病,嚴重的現在人也叫做植物人。他一口氣不斷,確確實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們遇到很多。躺在床上七、八年、十幾年,全家人照顧。大概得這種病都是相當富有,老年的時候得這個病。醫藥費就非常可觀,日夜三班護士來照顧,這富貴病。我曾經遇到有同修,他家裏的老人得這病七、八年,已經到不省人事,他家裏面親屬兒女他都不認得。問他:你知道我是誰?你是誰?他都不曉得。家裏人來問我:像這樣的病求佛菩薩有沒有好處?好處有,問你肯不肯相信?他爲什麽不走?諺語裏面常講‘祿盡人亡’,他是人亡祿未盡。換句話說,他的福報沒享完;或者是壽命到了,福報還沒享完。那怎麽辦?只好躺在床上享。

  如果明白這道理,他一年所花的醫藥費多少錢,你把這錢全部給他做好事,把它捐獻出去做好事。一個,如果他還有壽命,這個人慢慢就恢複健康,就好了;如果壽命到了,他就過世。他過世,他生有好去處,他積的福大。可是你要不相信,你要怕人家是騙你的錢,好了,你就請護士慢慢開銷。我們看得很清楚,懂得這個道理,平常如果你要想健康長壽,要想減少疾病,你應該把你:想到我生病大概要花多少錢;你把這些錢捐出去,捐獻給那些病苦的人,捐做那些貧窮人的醫藥費,你就不生病。你生病開銷的醫藥費已經沒有,已經捐給別人,別人代你生病,你就不會生病。有許多人都儲蓄一筆錢,準備年老的時候生病,他怎麽會不生病?他已經想好儲蓄,醫藥費愈多,病的時間就愈長、就愈重,不就是這麽個道理?所以我常常勸人,每一年都要把醫藥費捐出去。


  我在過去講席當中,我勸人修福三樁事情:印經,決定是好事,沒有副作用,沒有弊病;幫助病苦,第三個是放生,這是我極力提倡。吃素放生,我也是修忏悔,小時候喜歡打獵,殺生很重,殺業很重,學佛之後明白了,尤其讀《地藏經》,知道殺業果報太嚴重,所以讀了這經之後就不敢再吃肉。不但選擇素食,而且全心全力的放生,修忏悔法。這三樁決定是好事,決定沒有惡的影響。如果說是我們建一個寺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寺廟建成,裏面住的住衆,在家、出家四衆弟子如法修行,是個真正好道場,那個功德無量。如果道場建立之後,四衆弟子天天在打架,爭名奪利,你道場建的是造作罪業。你叫這些人墮地獄,你哪有不墮地獄的道理?所以未必是福,我一生不敢提倡。如果遇到正法道場,供養的福德就無量無邊。我在這一生當中,正法道場很少見到。

  往年我只見到一個大嶼山,香港大嶼山寶蓮寺,聖一法師的道場。一九七七年,他邀請我去參訪,每一天按照規矩坐香,那個時候他有四十多個人,禅堂,還能維持一個道風,難得!我一生當中看到的一個,真幹,天天幹。今天我們在此地,這沒想到,居士林是個正法道場,這沒想到。我在台灣這麽多年,建立圖書館,我不敢說圖書館是個正法道場,不敢講。圖書館做弘法利生的事業,確實我們是盡心盡力在做。可是講到修道,我們沒有真正去做,這裏頭種種障緣,我們實在是想做,想做的時候有障礙,緣不成熟。這是這一方衆生時節因緣成熟,真正有諸佛護念,菩薩領導,所以才能成就正法道場,不容易。經上常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在這個時代出現這樣的道場,實在是非常非常希有,我們今天種福,當然這是真正的福田。所以一切大衆對我的供養,我全部都送到那邊,這樣殊勝難得的福田,你供養我,我轉去替你們種福。你供養我沒福,你供養這道場,福報無有窮盡,一塊錢、一毛錢都是真實的功德,無邊的福報。

  道場要看看裏頭有沒有道,它真有道風、有學風,這是真正道場,我們要全心全力來護持、來供養,我們來生有大福報,這福田沒種錯。如果那個道場是鬥爭的道場,我們在那裏出錢出力,在造罪,不是種的福。我早年在台灣講經也遇到一個道場,在那裏講了沒多久,大概一個多月,裏面出家人吵架,天天吵架。爲什麽吵?爭執事。這道場新建沒多久,大概是一、二年,他們興建是老師父讓他幾個徒弟,到台灣各處去化緣來建這道場。建成之後,當然老師父這個位子大家沒有人爭,都是他徒弟不好意思爭。爭當家、爭知客、爭監院,說我化了多少錢,我應該是這個位子,他說他化多少錢,他應該是什麽,天天吵鬧不休,不能夠安甯。他還請我去講經,我回到台中就把這事情告訴李老師,李老師:算了!回來,不要去了。我說:那經講一半怎麽行?沒關係!我就聽老師的話,那個經沒講完,大概講三分之一就不講。他說這個地方是非之場不能去。這些出錢出力的,那就沒有種上福田,真正叫造業。李老師有的時候講經也提醒我們,他說大家同心同力到處去化緣建道場,那個時候是菩薩勸人家修福,道場建好之後就變成羅刹,爭權奪利。


  我們看到這個現象看到太多,所以想到印光大師一生不建道場,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傳戒,我想很有道理。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讀《印光法師文鈔》,受李老師的教誨,我就是很想學印光法師。我一生沒有建道場,想的是沒福,不要造罪業,不要受這果報,很可怕!一生不收出家的徒弟,你們現在跟我出家不是跟我,是跟館長出家,館長收的,我沒收。韓館長真的是你們的依止和尚,她是用我的名義建的道場,她往生之後,當然你們的修學我不能不照顧,在道義上一定要照顧到,這一定要懂得。我跟人家傳授只傳授三皈、五戒,其他的不敢傳授,惟恐造作不如法要受果報。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一定要認真努力的修學,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求生淨土。

  這些果報之事,我們會遇到。老年的癡呆病,你能保證你自己不得嗎?出家人老和尚老年得癡呆症,我們看到有。這一次我到香港,我問起從前有一位老同參能慈法師,我每一次到香港他都接待我。這一次去的時候,我就問智慧法師—寶蓮寺的住持,因爲過去能慈法師就住在寶蓮寺這些寮房。我說:這老法師還在不在?要在,八、九十歲。他說:還在,現在他得的是老人癡呆症。身體僵硬,都不會吃飯,要人喂他,現在住在一個老人院,很可憐!他是中年出家,四十多歲的時候才出家。早年跟倓虛法師,倓虛法師在香港講經很多東西是他寫的,他筆記寫的,筆錄的。經教通達,晚年也老實念佛,爲什麽會得這個?妄想太多了。他是安徽人,談起來是同鄉,所以一到那裏他就找我。找我什麽?就是聊天,都是那些過去一些事情,講不完。心不清淨,勸他,他都知道,不要我勸,一提他都曉得,他哪不知道?放不下,習氣很重很深。老法師當中犯這毛病真不少?我遇到,跟我都很投緣,廢話可太多了,你說有什麽法子!喜歡講爲什麽不去講經?他不是不能講,能講能寫,不肯講,不肯發心講,業障消不掉。


  我自己業障也很深重,就是講經消掉的。我不講經,我的話就很少,我不會說話,尤其客套應酬話是完全都不會。這也許是我經曆單純,他們在社會上經曆比較豐富,接觸的人、事太多,我非常單純。學校畢業之後,我做的工作是文書工作,文書工作天天抄寫。工作之外,我喜歡讀書,我也不會去玩,歡樂場所幾乎我都不會涉獵,所以我去的地方也很單純,一個圖書館、一個書店,我常常逛,其他地方很少去。接觸一些人,都是一些有學問、有德行老教授,我歡喜親近他們,我的生活單純。出家之後,可以說一出家就講經,教佛學院。我出家沒幾天,白聖法師就請我去教佛學院。那個時候教佛學院,所教的東西要充分準備,跟你們現在一樣,哪有時間去胡思亂想。講經教學過了一輩子,非常單純,一切應酬沒有法子跟別人比,所以妄想就少,妄念少,廢話也少,這才能轉自己的業障。

  “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魇寐,共鬼神遊”,這一段我都經曆過,過去常有。尤其是遇到魇鬼,魇寐就是遇到魇鬼,魇鬼也是八部鬼神之一,我們在經上讀到。被鬼壓住,心裏很清楚,身上動彈不得,過去常有。尤其居住的房子,一般世間人講不幹淨,房子裏面有鬼。遇到這些事情,多半是自己運比較差一點,人走好運的時候這些鬼神不敢惹你,他躲避你;你運氣衰的時候他欺負你,遇到魇鬼就知道,知道自己運不好,被他欺負。學佛之後這些事情漸漸就少,大概在學佛前十年還有,十年以後這事情就沒有。所以修學確確實實有效果,你看到你自己有沒有進步,功夫得不得力,你跟沒有學佛之前,或者學佛之初,比較比較就知道。以前這些惡夢多,作夢的時候亂七八糟,以後雖然有夢,夢很清醒,夢中就好像平常生活差不多,這就有很大的進步。如果常常夢佛菩薩,我們講經說法,常常夢講經說法,這好事情,都能夠看到自己修學功夫得力之處。

  末後這是說病苦的狀況。這一段青蓮法師注解裏面也說得很詳細,他說《佛說醫經》裏面講,人的四病:地、水、風、火,這就是我們常講四大不調。說到這個地方,人所謂是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道理?我在前面跟諸位同修報告過,疾病的根源第一個是飲食,飲食就是我們物質生活,不小心、不留意感染這些疾病,這是第一類。第二類冤家債主,像裏面所講夢惡鬼,家親眷屬;家親就是過去的、死了,已經過世的這些家親眷屬。或夢到危險的地方,再遇到這些魇鬼,這些都是與冤親債主有關係,所以冤業病。凡是有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改過自新,老實念佛,爲什麽?有這些事情就是我們的運很衰、氣不旺,如果你的運走好運,氣很旺,這些惡鬼惡神他會避免你。縱然過去有過不去的事情,他也不敢在這時候來找麻煩,他會回避,一定等你氣運衰的時候他來了。所以遇到這個事情,曉得我們這個時候氣運很衰,一定要努力好好的修學。

  第三種病是業障病,前面講‘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這是業障病。這沒法子,醫藥、醫生幫不上忙,超度消災免難也沒用處,消不了。靠別人的力量消不了,靠自己忏悔,忏悔這個力量太大太大了。衆生造作惡業,這是疾病真正的根源,佛菩薩、阿羅漢他們不造惡業,這是爲什麽他們不生病?道理在此地。佛菩薩要生病那是示現的,那是弘法,像維摩居士示疾,那弘法利生的,他不是真的生病,他不可能生病,他沒有生病的理由。一切衆生起心動念,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我們學了佛,讀了經之後,才知道有這麽一回事情。念頭再細、再微弱,如果這念頭不是善念,念頭會影響身體,如果是極重惡的念頭會改變體質。現在科學家,現代這些醫生逐漸逐漸也明白這道理,所以心理健康的人,情緒穩定的人、情緒好的人,他得的病再嚴重,身體都很容易恢複。一般人認爲這是奇迹,其實這哪裏是奇迹,有道理的。

  大家很清楚李木源居士,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樣子。他在十年前得癌症,他現在那些報告都在,他照的X光片好像有三十多張,他都拿給我看過。五髒六腑裏面都有癌細胞,醫生告訴他的壽命只有三個月,頂多六個月,那真的是沒救。他能夠萬緣放下,後事都交代好,一心念佛,也不看醫生、也不吃藥,等往生。他心理健康,情緒穩定,用這個力量把癌細胞消滅,用這種力量恢複身體的正常。醫生講是奇迹,我們看不是奇迹,很正常,念頭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理。所以死,真的講癌症不會死,癌症爲什麽死?嚇死的。我說的都是很有道理,你知道這不是假話,都是被嚇死,你說冤枉不冤枉?所以病不會死人,死的都是被嚇死。自己感覺很恐怖,天天畏懼,天天怕死,天天念著死,他怎麽不死?他當然會死。

  我們一定要懂道理,知道如何能夠克服病苦,病決定是業障,業障現前要曉得怎樣消除業障。消除業障最好的方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一心向佛;佛是至善,世出世間一切善法,沒有比佛更善,念佛第一善。念佛確確實實能解決一切問題,爲什麽不念佛?如果說念佛是迷信,前面講你造的業就重。迷信念佛也能得福,何況你能夠正信、你能夠明了,明了念佛得的利益現在就得。迷信,真正是著迷,他現在也能得福。因爲他能夠依教奉行,他也能斷惡修善,對這道理他不明白,但是他真肯做,肯做就得福。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末後這裏解釋:

  【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舍壽,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辯是事。】

  佛在此地告訴我們,這是說明第一個業障病。久處床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這是什麽原因?原因有好幾種。有一種是他的冤家債主,這時候在閻羅王那裏告狀,他到那裏去辯論,這事情還沒定案,所以他這個病沒有起色,這是一種,確實有。第二種“或難舍壽”,就是我剛才講,他還有福報沒有享盡,他福報不肯舍,他要肯舍,那問題解決,他不肯舍。還繼續要享福,那只有躺在床上享,他不肯舍,放不下,這是一種。“或不得愈”這是第三種,第三種這裏面必定有一些差別原因,他這病不會好,但是他也死不掉。我們世間人看到這現象,不了解他真正的原因,這都是業報跟冤家債主討債、還債,招得這些冤業,才有這些事情發生。世間人沒有天眼、沒有宿命通,不曉得事實真相,可是有一個原則,只要修福就行。所有這些種種的病因雖然不同,你修福決定有好處。底下這是教給我們: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

  這是教給我們方法,科裏面講修福脫罪。這是說讀經,讀經能有效嗎?我們遇到這事情,他的家親眷屬在佛菩薩面前,高聲把經讀一遍看看有沒有效?結果是沒效。別說讀一遍,讀十遍、讀一百遍、讀一千遍都沒有效。關鍵在哪裏?關鍵在讀經怎麽個讀法,真誠恭敬心去讀,讀經裏頭打妄想不行,那就沒效。上一次我跟你們講戚繼光的故事,不就很明顯。讀《金剛經》,《金剛經》很短,只有五千多字,讀經裏面稍稍有一點夾雜就沒效。這麽長的經,讀一部下來,當中打一個妄念就沒效。所以經本展開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遍讀下來,沒有一個妄念就有效。世間人畫符,在中國很盛行,符畫起來符真靈,念咒咒也很靈。靈在哪裏?靈在誠。真誠心畫符,畫符的人懂得,他一筆點下去,一道符畫下來一念不生,決定沒有一個念頭,這符就靈。平常要練習,畫得很熟,到畫的時候不能有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這符就不靈,念咒也如是。大悲咒念的時候能治一切病,爲什麽?念咒的時候一念不生。讀經也如此,這部經讀下來沒有一個妄念,經念得就靈、就管用。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那怎麽行?那就不靈,關鍵在這地方。

  你要問爲什麽別人給他讀這部經,他就得利益?你想前面婆羅門女、光目女的事情,你就明白。他所得的好處七分之一,七分之六是讀經人自己得,如果不因爲他生病,你就不會去讀經,不會這麽專心去讀,道理在此地。因爲他生病的因緣,成就你讀經的功德,他享受一分,你要讀兩遍,他就享受兩分。所以遇到孝順的兒女,孝順的家親眷屬,能夠依這個方法來修行,得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這是最殊勝的功德利益,下面講的是其次。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有幾次這樣專心去讀經,希有難逢,這樣的讀經是自性光明的顯露。譬如我們在無明黑暗當中,時間太久太久,念一遍經像一個閃電閃一次光,百千年當中難得閃一次光,這次居然閃一次光。這一次的光明就很希有,有這一次,他就會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會有第三次。

  就如我們現前念佛堂一樣,大家到這地方來念一天佛,或者是念一個小時、念兩個小時,你感受念佛堂的氣氛不一樣,你在這裏頭容易攝心。你一生當中難得遇到一、兩次,你親身的感受,親身的體驗。我們平常要給你講,很難說得出來,你很不容易體會到。你到這裏來親自念個幾天,明白了,感受到了,這是真實的利益。你感受到這裏,你就常常想到念佛,就把你念佛的心帶動,把念佛的興趣帶起來。所以這個念佛堂功德就大,道理就在此地,說穿了都是一個道理。念佛一定要用真誠心去念,常說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定把你的清淨心念出來;清淨心是真心,妄念息掉,真心現前,功德在這地方。佛在經上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你念這一部經,這部經念下來總得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這段時間當中你制心一處,所以能夠産生這麽大的效果,這是第一功德。這是主,下面是助,這是助緣。

  【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

  這就是病人他這些財物,不論多少一定要用來修福。

  【對病人前,高聲唱言。】

  給他修福要讓他知道。特別是人在臨終的時候,他頭腦還清醒,要提醒他,你一生當中做了多少好事,提醒他。這時候讓他自己歡喜心,讓他曉得自己曾經修過多少福,他死了之後他會到好地方去。這個提示,一般講開示,非常重要。他一生所做的是罪過事情別提,在這個時候要提起這個他就會到惡道去,要提醒他做的哪些好事,做的哪些功德事。所以這個時候,他要是沒有修福,這個時候家親眷屬代他修福,要告訴他。

  【我某甲等,爲是病人,對經像前,舍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燈,或施常住。】

  看他的財物多少,看現前的因緣,這些統統都可以做,都在三寶裏面修福,這不是迷信。修這個福德,這是世間人不懂,世間人總以爲拿錢做慈善救濟,幫助一些貧苦的人,這個功德大,不知道三寶裏面修福的殊勝。我們今天實在講,你們出家人和尚總是騙人,不相信,所以這事情很難很難。說真話他不相信,說假的他相信。這是在緊要關頭,一生當中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時刻,在這關頭如果把他的錢財拿去做救濟,做些慈善事業,福小,真的一點都不假,小福報,不能轉他的業。三寶裏面修福,獻一朵花,燃一炷燈,真的消業障,真得無量福。

  現在在三寶中修福,爲什麽不顯著?不像過去一般記載那麽明顯的感應。這不是沒有道理,過去的道場真有人在裏頭修行,所以他感應非常顯著。現在有許多道場它不如法,裏面的住衆修學不如法,他還是天天搞是非人我,還是搞貪嗔癡慢,所以在這裏面修福不是沒有福,福不明顯、不顯著,換句話說,這一生得不到,道理在此地。如果這個道場是真正有人在修道,修道裏頭最方便,真正有人念佛。這個念佛人是什麽樣的人?確實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有這樣的一個人,你在這道場修福,功德就無比殊勝。因爲這個人將來他決定往生,往生就成佛,你在裏面燒一炷香、燃一炷燈的時候,都是真實功德,你真的供到佛。所以在現前修福,我們要認清福田,真正的福田得的福非常顯著,我們明白這道理就好。

  這裏頭有幾樁事情是舉例。三寶裏面修福的緣太多太廣,舉這幾個例子是最常見,大家都能夠明了。“供養經像”,‘經’是佛的經典,‘像’是佛菩薩形像。供養經像,怎麽樣供養?財供養跟法供養分不開,所以財供養就是法供養。像我們現在是印經,現在這時代除了印經之外,用經典弘法之外,我們現在有錄音帶、錄影帶,有CD,方式比從前多了。我們錢財用在這方面,都是供養經像,經典佛像隨著科技來流通。像現在VCD有畫面,網際網路上將來也有畫面;畫面人家一打開,先看到佛像,然後再來看到講經、聽經,網際網路上三寶就具足。你一打開先看到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我們修淨土,接著再看到西方三聖,蓮池海會,我們有三幅像,看完之後,然後再開始講經。這就是供養經像。

  “或造佛菩薩形像”。我們建的念佛堂,念佛堂裏頭要供養佛菩薩形像,供養西方三聖。有能力自己造一尊,前面講過,泥塑的、木雕的、金銀銅鐵鑄造的都好,看我們自己的財力。如果財力多,用金銀銅鐵鑄造,這像能傳之久遠,泥塑、木雕沒有金屬鑄造能傳之久遠。你傳得愈久遠,影響力愈大,功德也就大,得福是從這上說。佛像在世間高度的藝術品,金銀銅鐵合起來,這合金,古代用這種方式鑄像很多,它是合金做的,造的像;通常是以銅成分最多,裏面有銀、有金。造像前面說過,無論菩薩形像大小,功德都一樣。如果這道場,道場重要是天天要有講經說法,讓參拜這些信徒對於佛菩薩形像,表法的意思都能夠了解,他得的利益就多。像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是孝親尊師,看到這尊像就想到我要孝順父母,提醒孝順父母,提醒尊師重道,你說這功德多大?沒有這形像是,忘掉了。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看到衆生有苦,你就要以慈悲心去幫助他,佛菩薩形像時時刻刻在提醒你,他功德在此地。如果對於表法的意思不明了,那就屬於迷信。迷信也行,一曆眼根,永爲道種,他阿賴耶識裏有個佛菩薩形像,但是他真實的功德利益,那就不是在這一生。什麽時候明白,他那功德利益就起現行,他不明白,這功德利益永遠含藏在阿賴耶識裏頭,那個種子很可貴。

  “塔寺”,財力就更雄厚。塔是藏舍利,藏佛舍利;寺是弘揚佛法的場所。寺意思我們也要清楚、也要明白,古時候帝王他的辦事處用‘寺’,用這個名稱,所以‘寺’是個辦事的處所。意思是什麽?意思是繼續不斷,代代能夠傳下去,寺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這個機構是個永久機構,不是臨時的,是要傳宗接代,代代延續下去,永遠的機構,這稱寺。寺是辦事的機關,跟廟完全不一樣,廟是祭神,祭鬼神,寺是辦事的機關。現在大家不懂這意思,把寺都看作廟,現在讀到、看到這字的時候意思都想錯,那這是沒法子,我們不能不改變。現在我們道場用‘學會’,用現代的名詞,讓大家看到不至於迷惑。我們今天也用一個‘寺’,人家一看這是宗教,這是迷信,這裏頭搞迷信。不懂得本來的意思,所以一定要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一定要上課。

  “或然油燈”,油燈是代表光明,一定要懂意思。看到燈就要想到我的心地要光明,不但心地要光明,而且要舍己爲人。油燈,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油燈表這個。供佛供油燈,不是佛要燈,燈是表法。油燈、蠟燭,表法非常明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爲社會、爲衆生,舍己爲人,我們要服務,盡心盡力去做,絕不求報酬。如果要講到報酬,那你就不是學佛,你就不是服務衆生,你是買賣交易。這是佛教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這願心,都能有這共識,這世界當然是長治久安,自然是興旺繁榮,人人都過幸福的日子,每一個人都不爲自己,都能爲大衆、爲社會,世界才祥和。誰去做?佛菩薩帶頭做,我們做佛弟子的人跟著做。所以佛法裏頭不許有自己的意思,什麽道理?自己的意思就是六道輪回的意思,有自己的意思就有我執,我執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六道輪回,無我六道輪回就沒有;有我就有六道輪回,無我就沒有六道輪回。佛教我們是真實法,我們無量劫來迷戀在生死六道,佛把我們喚醒,叫我們要覺悟。真正覺悟我就沒有,你才能脫離三界、六道,沒有我。

  所以我勸大家,沒有我,我們活在這世界上幹什麽?演戲。怎麽個演法?經本就是劇本,照著劇本演,就沒有我的意思,照劇本。劇本上叫我們怎麽做,我們就怎麽做,叫我們哪個不可以做,我們就不做,完全依照劇本演戲。佛說的一切經就是劇本,佛照這個本子演,菩薩照這個本子演,所以他們在這世間叫遊戲神通。你問他有沒有自己意思?沒有。經是佛講的,這是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佛在《般若經》上是否定,佛沒有講過經,沒有自己意思,那經典到底是什麽?經典是自性裏頭本來如是。所以我們這樣過日子是過自性本來的生活,自性本來的生活就是諸佛菩薩的生活,哪裏有自己一點意思。永嘉對六祖講得好,‘分別亦非意’,執著亦非意;分別、執著不是自己意思,什麽意思?恒順衆生,隨喜功德。衆生這麽分別,我就依你的分別;衆生這麽執著,我依你的執著;我自己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所以分別、執著皆非意,那多自在!無我,無我就無生死,統統是表演,是演戲。要明白這道理,這才是佛家的事實真相,也講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不肯演戲,你就搞六道輪回。佛菩薩遊戲神通,我們學佛也要學遊戲神通。所以懂得字字句句表法的義趣,我們在一段經文、一句經文裏頭,應該怎麽樣學習,如何落實到生活上,得到真正的受用。

  “或施常住”,‘常住’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道場裏面的基金,道場裏面經常這些費用。修道人四衆同修生活所必需,這是屬於常住,這是真實的功德。社會大衆現在還搞不清楚,這個可以緩一步,我們已經學佛的同修,四衆弟子當中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講清楚,不能不講明白。只有你清楚明白,我們才能夠帶頭去做,才肯去做,堅定的信心毅力,決定不會動搖。他這個注解裏面好,造像,《造像福報經》引用這個;《雜寶藏經》裏面說到建寺的功德;燃燈,《施燈經》裏面,諸位自己都可以去看。請看下面經文:

  【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

  這是在病人還清醒的時候、還明白的時候,要跟他說三遍,這是加強加深他的記憶。實在如果病人病重的時候,應當怎樣?每天給他說幾遍,讓他有很深的印象,這樁事情要緊,使他知道他自己做了一些功德利益的好事,對他死後去處有很大的幫助。這是說清醒的。下面說:

  【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

  諸識分散就是不醒人事,這個時候你跟他說,他沒有反應。前面說他意志還沒有分散的時候,你跟他講他點頭、他知道。如果精神更好的時候,他懂得,他也會說他歡喜。到體力非常衰弱,不能說話的時候,他懂得他會點頭,他給你暗示。到諸識分散的時候,他就沒有知覺,沒有知覺還要說,到斷氣的時候。

  【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來。】

  就是他斷氣之後七天,還是要常常給他說,爲什麽?怕他的阿賴耶識沒離開,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但高聲白,高聲讀經。】

  每一天讀經,給他讀一遍,或者讀兩遍。讀經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真誠心、恭敬心,一定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間斷就是這一部經要一次讀完,不要分做幾段,分做幾段當中就有夾雜,效果就低了,就差很多很多。讀經的時候決定不能有任何事情來幹擾,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在家裏面讀經,最幹擾的是電話,讀經的時候最好把電話拔掉,不要有任何人打擾你,你用清淨心來讀,你才能收得到效果。平常如果常常有幹擾,讀的時候常常間斷,這種讀經是幫助你熟悉,使我們經慢慢念得比較熟,是幫助熟悉,是在練習階段,這沒什麽大作用。這時候讀經要求不夾雜、不間斷,等於說打仗一樣,這不是練習,這是一定要求得真實的功德效果。

  所以一定要曉得,平常練習那又是一樁事情—熟悉;平常讀是熟悉,那個時候中斷沒有關係,有事情去辦事,沒有事念個一段,常常讀常常熟悉它。熟悉之後,真正講修行,每天一個時候讀經,決定不能有幹擾。讀經我以前曾經跟諸位講過多次,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這個讀經也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所以它是屬於修行的功夫,修學的功德,這跟平常讀經不一樣。由此可知,這種讀經的利益,比講經的利益功德大,講經實在講是修福,不是功德;讀經是功德,講經是福德。功德裏面有福德,福德裏頭沒有功德,這都是一定的道理。講經裏面如果要有功德,那是另一個境界,古人常講隨文入觀,那是功德。你講這段經文,自己確確實實入這個境界,這是功德;如果入不了這境界是福德,入這境界是功德。由此可知,都在個人自己。

  【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

  這利益就太大太大,真正不可思議。許許多多人讀到《地藏經》,說《地藏經》這麽大的利益,造作極重的罪業,好像念一部經太容易了,就能夠叫他脫五無間罪業,沒人相信。你不相信,你讀這經的時候你有懷疑,你讀的時候還有妄想存在,你又有夾雜,所以收不到效果,愈相信自己這個見解沒錯。都認爲佛經裏面講的功德利益好像太誇張,好像是勸人在讀,實際上得不到這種利益。這是凡夫心,凡夫妄想測度佛菩薩的知見,這就産生很大的過失。我們要知道罪福都在一念之間,你一念轉過來,就從地獄裏面轉到佛境界,淨土法門平等成佛就是這個道理。阿鼻地獄的衆生,一稱南無阿彌陀佛都能成佛,關鍵就是那個心真的轉過來。

  極惡的心轉變成最極清淨心,你要問能不能轉得過來?能。在理論上是決定能,爲什麽?妄念是假的,妄想是假的。馬鳴菩薩說得很好,‘不覺本無,本覺本有’,那怎麽轉不過來?不覺就是妄念,阿鼻地獄是不覺,不覺本無,只要你真的徹底覺悟,本來無,一下就舍幹淨,一下就斷幹淨,本來有的立刻就恢複。所以從阿鼻地獄超生到圓滿的佛道,都在一念之間,問題就是你一念轉得過來轉不過來?這有理論根據,不是隨便說。讀這一部經真正能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口氣念完,這一念之間就轉成佛道。所以這一念之間是戒、定、慧三學圓滿,以這樣的功德超度業障深重的人,他真得利益。

  此地所講,“所受生處,常知宿命”,讀經的人的功德那就太大,那就不止;這裏‘所受生處’,或是生到人間,或是生到天上,這種超度,最高只能到忉利天,爲什麽?憑別人的福,享別人的福,只能到忉利天;自己修行,那就不止。所以我們從古往今來我們所看到,寶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到忉利天,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大家現在拜梁皇忏,梁皇忏忏儀就是寶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生忉利天。我們在此地看到光目女、婆羅門女超度她的親人也是生忉利天,福報最大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向上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沒有自己修行的功夫,單靠別人的福報不行,福只能到忉利天,四王天、忉利天。

  ‘所受生處,常知宿命’,知宿命有個好處,好處而且很大,曉得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知宿命的人決定不敢造惡業,因爲他知道惡有惡報,善有善果,他會斷惡修善,他知道認真去做這些積功累德的事情,所以知宿命有這好處。由此可知,修行要憑自己健康的時候,有體力的時候,認真幹,真是修自己的圓滿功德,而不是得七分之一;這是別人修,他得七分之一。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1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28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三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四十九面,請看經文:

  【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

  前面所說是家親眷屬、親朋好友在他臨終之前,用他的財物代他修福,他得的福報就非常殊勝。如果在自己健康的時候能夠自己修福,那當然果報就更殊勝,這一段說這個理。“何況善男子、善女人”,“書”是書寫,在古時候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經書跟佛菩薩的形像多半是書寫、彩畫。多寫一部經,世間就多一部經典,就能夠爲一些衆生做佛法的增上緣,所以這功德非常之大。佛不住世,佛法能夠久住世間一定要靠經典,經典要有人去護持流通,流通經典、護持佛法這功德在世出世間確確實實是屬於第一。因爲唯有佛法能令衆生覺悟,能令衆生破迷,破迷開悟這才能得無量福報。佛誠實的告訴我們,一切衆生真實福報是自性裏面本來具足,可是你要不覺悟,你的自性是被蒙蔽。雖有福報,就像寶藏一樣,藏在深山、藏在地底下,雖有你不得其用。你家的房子就建築在金礦的上面,下面是無盡的金礦,你沒有開采,你還是要受貧窮果報,你不能得受用。所以佛法就是教人開智慧,把你自性的寶藏開發出來,那個福報無有窮盡。

  佛法中教人修福,修福是什麽原因?你沒有見性。沒有見性要享得福報,那怎麽辦?只有靠修。所以修的這個福,得到這個福,不是自性的,自性才是無有止盡。像我們在淨土經裏面看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是自性的福報,《華嚴經》上講到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是自性的福報。諸位要明了,如果我們開悟,破迷開悟,明心見性,像華藏、像極樂世界這樣的依正莊嚴就現前。當然說得容易,實在是做上來有困難,我們在沒有見性之前要享得福,唯一方法要靠修,你修得多你福報就大,你修得少你福報就小。


  而修福在佛門當中是最爲殊勝,但是在此地我們要有智慧辨別;佛門,世尊在《楞嚴經》上說到,我們末法時期是‘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就是提醒我們,在這時期有假的佛法,有冒充的佛法。假佛法、冒充的佛法,這裏面種福比較上困難,不是說沒有,在理論上講有,可是你得不到受用。只是在阿賴耶識裏頭種下種子,什麽時候能夠享受到,太難了;經上有例子說,無量劫之後才享受到。如果我們種的福,現前就能得享受,你就要認識清楚真的佛法,真的佛法道場,真正修行的大衆,不論是出家衆、在家衆,真正有修行,供養就得福。所以大家也不要有一個成見,一定要出家衆我們才對他恭敬,在家衆就差一等,世間往往有這種錯誤的分別。一定要曉得在家同修裏面也有修得很好,諸佛菩薩示現在家身分很多,這道理一定要懂得。凡是對社會、對地方、對風俗教化有一定影響力,這樣的好人、善人、賢人,我們都應當供養,都應當向他學習,這個才對。

  自己肯寫經,現在不需要寫經,現在印刷術發達,科技發達,現在印經就好。我們選擇好的本子,好的注解,大量的印刷流通,所以現在修福比古人確實要來得方便。現在人修福比不上古人的果報,那是另有因素。因素是什麽?心地沒有古人那麽虔誠、沒有古人那麽恭敬,沒有古人那麽懇切,做的事比古人做得多,得的福比古人少,這就是印光法師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在我們所做的事,超過古人百倍、千倍都不止,可是得福不如古人,那就是古人的誠敬有一百分,我們現在誠敬只有一、兩分,所以要懂得這道理。假如我們有古人同樣的誠敬心,現在修福必定超過古人百倍、千倍,你得的福報也是百倍、千倍,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好多機會當面錯過,真正可惜!這是講流通經典。


  下面塑造佛像,現在塑造佛菩薩形像方便,現在可以做模子,一個模子做好了,可以能夠做幾千尊佛像、幾萬尊佛像,成本低。現在是機械化,從前是手工藝。要是彩畫,印就更方便。所以要懂得我們如何能夠趕得上古大德,那一種真誠恭敬心,那一種懇切利益衆生的心,你就能得大利,“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我們自己做,教別人做,自己如果沒有因緣,條件不具足,我們勸別人做,利益都是很大。

  我們翻開注解第五十面第一行,青蓮大師注解裏頭引用《涅槃經》一段話,這段話很重要,我在這裏念一念,大家聽聽。《涅槃經》上說,‘於惡世中,書寫經卷’,我們現在講印經,‘亦勸他人令得書寫,具足能解,盡其義味’,不但自己流通經書,對於經書裏頭所說的意思也都能通達,都能明了。這是寫經。‘塑畫形像’,底下講造像,造像是塑像也好,畫像也好。《造像經》裏頭說,‘作佛菩薩形像,其福無量,無窮盡時,不可稱數’。這兩小段都是經上說,果報福德真正是無量無邊。經裏面說,‘具足能解,盡其義味’,這兩句話很要緊,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解果報的事實,你才肯真做,沒有懷疑,真誠恭敬心去做。

  現在社會佛法確實衰了,爲什麽會衰?沒有善知識教誨,經典雖然流通量很多,沒有人講解。他只有讀誦,他讀誦不能理解,他也曉得造像好,也發心造像,可是遇到一些惡知識,告訴他:你這是迷信,你這沒有功德;他聽了之後很容易退心。如果這惡緣很廣,遇到一個人,一個人這個說法,遇到兩個人,兩個人也是這個說法,再遇到四、五個人都是這個說法,他的信心就動搖。可不可能遇到很多人都是這個說法?很可能。佛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你遇到十個、八個有什麽希奇。遇到一百個、一千個都是這說法,你怎麽辦?這時候我們到底相信佛的話,還是相信大家的話。一定要懂得經義,這很重要。我們明白,我們有義務宣揚,有義務把佛經的真實義,不厭其煩講解給別人聽。幫助人覺悟,堅定他的信心願心,成就他自身的福德利益,這是爲他好。


  佛法一切爲衆生,決不是爲自己。諸佛菩薩決定沒有成見,決定沒有自己的意思,佛說一切經有沒有自己意思?沒有。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句一字是自己的意思。如果說是自己的意思,這是凡夫,凡夫才有自己,自己是堅固的我執,我執沒破,六道輪回的凡夫,他怎麽能說法?佛是我、法兩種執著都斷盡了,他哪裏有我,哪裏有我的意思。既然沒有我,沒有我的意思,佛經是怎麽說出來?佛經怎麽說出來,實在講經卷一展開第一句話就告訴你,‘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自性的流露,這才叫如是;‘如是’是從真如自性裏頭流出來,真如自性是生佛平等。佛經從他自性裏流出來;換句話說,也是從我們自己自性流出來,這麽一回事情。所以它真實不虛,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到我們將來明心見性,佛法常講‘證’,信解行證,你證什麽?證明佛所說的一切經,是我自性流露出來,這叫證果。佛的自性跟我的自性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就證明這樁事情。生佛不二,衆生跟佛不二,是一。

  佛已經見性,我們現在沒見性,我們聽佛所說的話就是順自性,絕對不是被釋迦牟尼佛牽著鼻子走,不是。你依教奉行是自性性德的顯露,佛的教誨才真正達到高明,真正達到至善圓滿。在學習過程當中,一定要懂得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如何能叫這事情做到至善、做到圓滿;至善是決定不違背性德,不違背理,叫契理,至善;圓滿是契機,機是現前的大衆。我昨天召集念佛堂領衆這些法師們,我告訴他這道理,如何把念佛堂做到至善圓滿,一定要懂得契機契理,契理不違背經教,依照經教原理原則、方法來修學;契機,一定要大衆在念佛堂,念得能生歡喜心,念得很如法。一定讓他能夠伏煩惱,滅我們不說,一定在念佛堂把煩惱伏住,能夠與一心相應;一心的境界達不到,至少也是功夫成片。在念佛堂時間裏面沒有妄想,心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所以要顧慮念佛每一個大衆,要常常關懷他,常常去問他:你對念佛堂有沒有意見?有沒有覺得不甚妥當地方?請大家提出意見,我們認真來改進。天天要發現自己的缺點,天天要改進過失,一天不改進就一天沒有進步。過失往往自己看不到,別人看到,別人看到又不說,那怎麽辦?只好我們去請教。我們要歡喜聽過失,勇於改過,這是佛教給我們修行的原則,重要的原則,這叫忏悔法門,這叫精進法門。知過必改,歡喜別人提供意見,他們的建議、他們的批評,我們要認真反省,改過自新。這道場才有前途,這道場才能成爲世間模範的道場、典型的道場,我們在這裏面才真正能夠有成就。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世出世間成功的人,真正成功的人,無一不是這樣修學。他縱然有成就,不願意聽別人的建議,固執自己的成見,他事業做得再大不能長久。唯有尊重大衆的意見,他的事業才能長久,才永遠不敗。這道理,世出世間聖人都教導我們,我們一定要記取。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是故普廣,若見有人讀誦是經,乃至一念贊歎是經,或恭敬者。汝須百千方便,勸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

  這是勸修。看到讀經的人,看到對於三寶恭敬的人,一定要鼓勵他、要贊歎他。這種鼓勵、贊歎,不但對他有很大的利益,實際上也是教誨一些無知之人。他們看到這個人贊歎讀經、鼓勵讀經,能啓發他的信心。所以勸一個人就是勸許許多多人,果報的殊勝不可思議,所以他才能夠得未來、現在千萬億不可思議功德。這是我們常講,‘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不可思議功德是從這邊說的。如果這個人善根、福德、因緣,這三者都具足,他這一生就成就,這是相當不容易。但是不是沒有,五濁惡世末法裏面也照樣有。善根劣者,雖然現前不能得益,金剛種子種在阿賴耶識裏面,我們現在人所謂是種在你印象當中,你印象很深刻,永遠不會抹滅。將來遇到緣,就是遇到一些條件,這種子就起作用,就能幫助你修行證果。


  現在我們不怕人說我們迷信,實在迷信不是我們,迷信是他。什麽叫迷信?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你就相信,這就叫迷信。我們學佛的人,對事實真相沒搞清楚就相信佛法,就念經拜佛,這是迷信,沒錯!他說我們迷信的人,他也迷信,爲什麽?他對佛法也沒搞清楚、也沒搞明白,就敢說它迷信,所以他那個迷信也是迷信。我們這個迷信有好處,他那個迷信有壞處,沒好處,所以都是迷信。你真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說我們是信還是說是迷信,你那個說的是對。沒搞清楚就說我們迷信,我覺得他是迷信開方,迷信迷信,我們是一層迷信,他是雙重迷信。所以要真正來下批評,你一定要搞清楚,你不搞清楚,隨便妄言,容易得罪,容易遭受經上講的惡報。惡報怎麽形成?愚癡。怎麽愚癡?沒搞清楚就隨便說話、隨便批評,這是不許可的,在做學問的態度上,這是錯誤,不是正確。聽人說的都不行,人說的能靠得住嗎?聽人說的,我們自己還要深入研究求證。正如同我們學佛的人一樣,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典,並不是一味順從聽他的,我們在這裏面修學求證,證明佛所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佛陀教學的殊勝,佛給你說,說了是讓你理解,信解行證,你信了,信了以後求解,單信不行,一定要了解。了解之後,你要去求證,證明你所信、你所解,確確實實是自性本具,不是從外面來的,佛法稱爲內學,意思就在此地。

  “勤心莫退”,這四個字是這一段關鍵的字眼。我們鼓勵一個人、勸勉一個人,目的就在此地,希望他勇猛精進,不要退轉,那他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注子裏頭有一段也是引用經文,在第五十一面注解的第三行,末後這一句。《堅意經》裏面有一段話,‘佛告阿難,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他能夠聽一天,好!‘不能一日,半日可’,他沒有時間,聽一天他做不到,聽半天也好。‘不能半日,一時可’,這是佛在世的時候,佛在世那個時候的一時,是我們現在四小時。因爲當時印度‘時’是晝三時、夜三時,晝夜六時。他這裏講的一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四小時。‘不能一時,半時可’,半時就是兩小時。‘不能半時,須臾可’,須臾就很短的時間,聽個十分鍾、五分鍾都很好。‘其福不可量’,他的福報不可稱量。

  末後他在此地做一個結論說,暫聽尚且得這麽大的福,爲什麽這個福這麽大?因爲一個人在六道輪回裏面得人身難,人身難得,得到人身聞佛法難,可能在無數劫當中,你才有這麽機會聽到幾句佛法,而這幾句佛法落在阿賴耶識裏面,就是將來得度的因緣,所以福報不可稱量。我們今天給人做佛種的因緣,你曉得果報是多麽殊勝?我們在任何場合,大衆場合當中,一低頭、一合掌、一句阿彌陀佛,多少人看到,多少人聽到;看到的人、聽到的人,阿賴耶識裏面種子就落下去,那是在須臾之間,我們在表演。我們表演目的是給一切衆生種金剛種子,這就叫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無論看到、聽到的人信不信,種子都種下去,正如佛所講的其福不可稱量。我們常常也在修福、在造福,但是也天天在造孽造罪。我們罪福要做個比較,我每天造的福多還是罪多,造的罪業,那個罪業果報也不可稱量,也是個大麻煩事情。

  如何真正覺悟?不造罪業,專修福報,那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一定要覺悟人生是很短暫的,人生是很苦的,苦我們要咬緊牙根,要能夠忍受得了。吃苦也不造業,絕不因爲想改善我目前生活環境,而造作種種罪業,眼前得一點甜頭,後果不堪設想,聰明人不幹這傻事。眼前的苦報是我過去、今世沒有修福,我受的果報。佛法講得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是前生所造的。前生修的福,這一生享福,前生沒修福,這一生哪裏有福好享?不怨天、不尤人。‘欲知來生果,今生作者是’,我這一生所做所爲,這是種因,來生的果報。如果這一生我做的因,種的福大,因殊勝,這一生就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了凡四訓》是很明顯的例子,像袁了凡這樣的成就,在佛法裏頭不知道有多少人,沒有寫出來、沒有說出來而已,太多太多了。現前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只要你認真努力,斷惡修善,這種福是真的,而且是長久,是真實的福報。如果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不義之財,這樣你發福,你這福報是假的,是很短暫。福享完了,惡報就現前,那非常可怕。

  所以一定要把這一些理、事,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人生這麽短,何必在這短暫期間造罪業,不值得,非常不值得。《地藏經》常常讀有好處,讀一遍提起自己高度的警覺,這裏面句句都是實話,沒有一句是嚇唬人的,是威脅你的,沒有,佛講的句句話都真實話。人命無常,國土危脆,爲什麽不修福?爲什麽不想來世?來世時間長,這一世時間短。聰明人要爲長遠打算,不要考慮這短暫的現前,現前無論榮華富貴都是昙花一現,不值得羨慕、不值得追求。生活清苦一點好,常常能提起警覺心,常常能生起出離心,希望脫離六道輪回。這一段就介紹到此地。

  再看下面這一段,‘夢寐見鬼’。這也是常有的事情,天地鬼神真有,許許多多人親身經曆過,我自己年輕時候也經曆過,怎麽能不相信?在外國,外國見鬼的事情多得很,哪一個城市裏面都有好多鬼屋,所以這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在加州有一個同修,現在這個人前幾年過世了。老夫妻兩個在加州買了一棟房子,住進去之後才曉得是個鬼屋,那個鬼很厲害,鬼是美國人。大概就是從前房子的房主,死了以後舍不得他的房子,沒有離開,鬼還住在裏面。當然有別人去住,他就不高興,所以每一天晚上那個鬼出現。家裏面家具有移動的聲音,房門自己又開,住在裏面恐懼害怕,但是也沒有法子。有一次這個老先生在洗澡的時候,老先生大概有六十多歲,那還是下午,不是晚上。下午洗澡,忽然他浴室的門開了,自動開了,他全身寒毛直豎。他就隨便說一句,你叫什麽名字?那個鬼居然就把他名字說出來。說出來之後他嚇死了,就趕緊往外面沖,衣服都沒有穿往外面跑,遇到這麽一樁事情。那個鬼真的把他的名字說出來,以後他給我們說。美國這種鬼屋多太多太多了,有些著名的鬼屋沒有人敢住,房子也賣不掉,大家都曉得那是鬼屋。所以這真有,不是假的。請看經文: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諸衆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

  這種種形象。

  【或悲或啼,或愁或歎,或恐或怖。】

  這是講你在睡夢裏面看到這些現象。佛這語氣裏面我們可以能看到,“若未來世諸衆生”,佛那個時候講未來世,我們現在就是他所說的未來世。我們現在許許多多衆生,在夢寐當中見到鬼神;夢是模糊不清楚,寐就是睡覺。凡是模糊不清楚的時候,或有或無這種境界都叫做夢境。而在睡眠的時候,夢境常常發現,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經驗。見到一些鬼神,尤其是見到已經過去的家親眷屬,或者夢到自己並不相識的這些鬼神,看到他的樣子很可憐,下面講悲啼愁歎恐怖,見到這些形象。沒有學佛的人見到恐怖的境界多,沒學佛。我們學佛之後,在夢中境界恐怖的少了,這種屬於惡夢、恐怖夢少了,但是夢到一些鬼神悲啼愁歎多,常常有這個境界現前。遇到這些事是些什麽原因?佛在這經上告訴我們,請看底下經文:

  【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要記住他是來求你幫助,你不學佛他不求你,爲什麽?你沒有能力幫助他。現在你學佛,他知道你有能力幫助他,他來求你。所以凡是夢到這個境界,我們念佛給他回向,念經給他回向。你念《地藏經》也很好,念地藏菩薩名號也很好。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名號都好,這是我們自己本修的法門,本修的法門力量非常殊勝。爲什麽?天天讀,天天念,我們特別給他回向;他是來求幫助、求救拔。在《影塵回憶錄》裏面,我們看到有一段故事,倓虛法師說的,叫‘八載寒窗讀《楞嚴》’,你看那一段。那個時候他們都是在家居士,接觸到佛法知道佛法好,對《楞嚴經》非常喜歡,有幾個志同道合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讀誦。也是機緣不成熟,北方很少有人講經,所以只有自己幾個人研究,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但是他們非常難得,能夠一部經,幾個人在一塊兒互相參詳學習,能支持八年之久,難得!有這麽長的時間,多少有一點功夫,這一點功夫就非常難得、就非常希有,感動鬼神來求超度。

  倓老說那不是他,是他一個朋友,他們合夥開了一個小藥鋪維持生活,中午生意很清淡的時候,這幾個人在櫃台上打瞌睡。他的一個朋友打瞌睡的時候,就看到有兩個人進來,這是他醒了以後,跟倓老他們說出來,跟倓虛法師說出來。他說來的這兩個人是過去冤親債主,爲了財務糾紛打官司,這官司他打贏了,這兩個人上吊自殺。爲這樁事情,他也常常是感覺得很難過,逼債的時候把這兩個人逼死了,也感覺得相當愧疚,他這兩個人來豈不是找麻煩?怕是報複。就看到這兩個人進來之後面色很和氣,心裏也比較安,就問他:你們來幹什麽?他說來求超度的。他心就安下來了,他不是來找麻煩,來超度的。他說行!那怎麽超度法?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那可以,我答應你。就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就生天,只要是答應超度就行。你說憑什麽力量?憑八載寒窗讀《楞嚴》的力量。這兩個人走了以後,沒有一會兒又來了兩個,兩個一個是個女的還帶一個小孩,再一看是他已經過世的太太,跟他的小孩,死去的小孩,兩個人來。來了問她:幹什麽?也是來求超度的。同樣的方法答應,我答應你、超度你。看到這鬼魂踩到膝蓋、踩到肩膀生天了,什麽儀式都不需要。真正超度人,他真有功夫才行,他要沒有功夫,什麽樣的儀規也不能産生作用,一定要自己真正有修行的功力。換句話說,晚上夢到這些鬼神來找你超度,證明你還有一點功夫,你要沒有功夫的話他不會來。

  因此我們平時讀經、念佛、禮佛,乃至於在講台上講經,這一堂課畢我們都有回向,回向一定是以真誠之心,‘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回向的功德怎樣做到圓滿?做到真正有效果?也是自己一片真誠之心。我們自己平常的修學,點點滴滴的功夫都是爲衆生,不是爲自己,回向的功德就圓滿。我今天展開經卷讀這部經,爲誰?爲一切衆生。我今天踏進念佛堂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像經上講,念幾分鍾也好,念幾個小時,念半天、一天,念兩天兩夜,爲誰念?爲一切衆生念,他回向的功德圓滿。我們今天學教,發心講經說法,爲誰?爲一切衆生。如果說發心是爲自己,利益很小,功德不大;爲一切衆生,爲佛法久住世間,功德是不可思議,經上說的功德都是指這個。

  諸位一定要曉得,爲自己的功德很小,同樣做一樁事情,爲衆生、爲佛法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因爲衆生無邊、佛法無邊,你的功德利益就無邊。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真相,爲什麽念念把圈子畫得那麽小,爲自己、爲我一家、爲我這小團體,同樣做的是這樣的事情,得的福小,得的功德小,得的利益小。人家同樣做這個事情,爲什麽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一念之間。佛法講一念相應,他一念相不相應?與自性相應,與真心相應;自性就是法界,真心就是法界。佛說得太多,我們一定要能體會,要能夠記住,依教修行。以後遇到這個情形,有一些信徒來看我們,向我們說出這些事情。《地藏經》上有,就可以告訴他,回家去讀經、念佛給他回向。

  還有一些不信佛的,或者是初初接觸佛法的,遇到、夢到鬼神來找他。我在早年我有一個同事,朋友他的太太,在一個星期當中連續做三次夢,所以她就很懷疑。夢到什麽?夢到鄰居太太,也是過世沒多久,大概過世不到半年。三次作夢,問她要錢,求她幫助;她說她非常困難,生活非常困難。她在夢中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她已經死了,沒想到。她就奇怪,她說:你生活苦,不應該找我,你要問你先生。她就說:我先生沒有錢,求你幫助。一個星期夢到三次,她就來找我,我跟她也很熟,跟那邊都很熟。喔!我就想到,我說:她們是基督教徒,是沒錢,基督教徒不燒紙錢;我說沒事情,你燒一點紙錢給她。她果然就想通了,燒一點紙錢之後再也沒有作夢。基督教不燒紙錢,她在鬼道,鬼道燒紙錢還真管用。所以燒紙錢這樁事情,印光老法師在《文鈔》裏面講過,他對於這樁事情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爲什麽不贊成?佛法裏頭沒有。佛法裏面講超度,只是念佛菩薩名號、誦經給他回向。可是不反對?人死了之後輪回有六個地方去,紙錢只有鬼道他能夠受用得到,其他道都受用不到。如果他落到鬼道,人家燒紙錢,你不叫他燒,不是把人家財路堵絕了嗎?這個東西也是麻煩事情,他對你就起嗔恚心,所以也不反對。我們學老法師這個態度就很好,不提倡但是也不反對。這是民間的風俗習慣,跟佛法不相幹,真正學佛,那就不用這些。

  所以曉得夢境當中,夢到這些鬼神與自己都有關係。他如果說是過去生中,十生、百生、千生我們當然不認識。雖然不認識,這些鬼神知道你跟他有緣分,宿世的因緣,他還會來找你求你幫助。鬼的壽命長,人間的壽命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個月。所以我們祭祀鬼神,初一、十五正好他吃午飯、吃晚飯,他的一天是我們一個月,要明白這個道理。而且餓鬼道的壽命,大概都是千歲以上,壽命長。那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做一年,一千歲,你要曉得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所以章太炎那個時候做東嶽大帝的判官,在鬼道裏頭還看到韓愈、柳宗元這些人,連漢朝時候死的那些,在鬼道裏頭他們都見過面。漢朝到此地至少是兩千年,鬼的壽命比人壽命長得太多了,六道裏頭真的人壽命短。人壽命也有長的時候,我們生在短的時候,佛經上講,人的壽命最長有八萬四千歲。我們是在減劫的時候,福報很薄,壽命長福報就大,壽命短福很薄。福雖然薄,但是要肯修,很容易,也不困難,修福的緣反而來得殊勝。用短時間修大福報,這是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所以這個經文我們要記住,這都是過去生中的父母、家親眷屬,有因緣來找幫助的。下面這是幫助的方法:

  【普廣,汝以神力,遣是眷屬,令對諸佛菩薩像前,志心自讀此經,或請人讀,其數三遍或七遍。】

  這就做超度的佛事,所以超度佛事也是從《地藏經》上來的。自己能讀最好,因爲自己的心誠懇,是自己的家親眷屬,是爲他,這心格外虔誠。自己要不能讀?請人,請別人,現在一般都請出家人。因爲經上講,別人給他讀,他的利益只能得七分之一。所以一般人都請七個人讀,他才能得一分,就這麽個道理;請七個人讀,他才得一分。讀三遍、七遍,這樣子好。超度的理論方法,我們一定要懂得,它才不屬於迷信,你要說得叫人相信,它是事實。

  【如是惡道眷屬,經聲畢是遍數,當得解脫。乃至夢寐之中永不複見。】

  你再也夢不到他,夢不到是他脫離鬼道了,他得到利益。脫離鬼道,多半又到人道來投生,或者福德利益大的,他能夠生到天道;天道總是忉利天以下,生四王天、忉利天。經上講多半是略說,如果要細說,四王天到忉利天當中,福報等級還是不一樣。即使生到忉利天,福報還是各個不同。就如同我們同樣生到人道,每一個人一生的受用不一樣,有人大富大貴,有人貧窮下賤,同樣得人身福報不相同。由此可知,同樣得天身福報也不相同。沒有福的天人,福很薄的天人,他的物質生活環境,有的時候還不如人間大福報人,還不如,但是他的身是天身。這個道理其實不難懂,你想一想我們人,人道得人身,畜生道總不如人,有些畜生的享受,我們貧窮的人比不上它,比不上畜生,這不是一個道理嗎?所以你要細細觀察,六道輪回狀況慢慢你就能夠體會到。富貴人家養的寵物畜生,貧窮人真的不如,差遠了。它的飲食起居多少人照顧,生病時候還有動物醫院,送到醫院還車接送,貧窮人哪裏有這福分?所以它是畜生身,有福報的畜生,比我們貧窮的人福氣大得多。同樣一個道理,天人當中沒有福報的,不如人的生活,這是一個道理,所以雖生天也要有福報才行。生天憑什麽條件?五戒十善修得好,生天。如果要不修布施,不肯多多幫助別人,生天也沒有福報,可見得修福很重要。你真有福報,無論在哪一道,他都享福,所以福報是可以帶得去,是不會失掉。功德也能帶得去,但是功德是很容易失掉,經上常講‘火燒功德林’,所以功德很不容易保持。福德沒有問題,福德可以保持,功德很難保持。功德給諸位說,清淨心、定慧是功德,一有貪心起來、嗔恚心起來,你的清淨心立刻失掉,你立刻就被迷了;定慧沒有,定慧是功德,它跟福德不一樣。再看下面一段,這一段是‘下賤求悔’,這是修忏悔法。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有諸下賤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諸不自由之人。覺知宿業,要忏悔者。】

  這是先舉忏悔的一類衆生。貧賤是人間很苦的,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在世間它跟富貴是相對的,富是有財富,貴是有地位,貴賤跟貧富差別很大。造成這差別,是我們自己往昔生中所造之業産生的差別。如果要責怪社會貧富不均,貧富是絕對不會平均,這是一定的道理。爲什麽?個人所造的業不相同,哪裏可能出現相同的果報?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聖賢人的教誨,希望彼此都能夠明了因果報應的事實,大家都沒有埋怨了。富貴人有義務幫助貧賤人,貧賤人懂得自己修福,懂得忏悔、懂得修福,社會才能和諧,才能夠安定繁榮,彼此互相尊重。他今天富貴他前世修得好,我今生貧賤我沒有修,我怎麽能怪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怨天尤人,知道自己沒修。沒修不要緊,現在修來得及,我現在可以修,來生就好。富貴人要不肯修的話,只享福不再修福,來生就變成貧賤,這才是真正的道理。

  青蓮法師在這一段引用《辯意經》上說,這是佛講,‘五事常生卑賤,爲人奴婢’,作奴婢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地位稱之爲賤。佛說五種業因受這果報,第一個是‘憍慢不敬二親’,二親是父母,對父母的態度傲慢,對父母沒有尊敬,不孝,他來世會得這樣的果報。第二‘剛強無恪心’,恪是恭恪,就是恭敬,這一類的人也會有這個果報;自以爲是,處處不肯讓別人。佛在這經上也常常感歎的說,‘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爲什麽佛難教?習氣很重,這是我們一般講個性很強,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勸導。第三種‘放逸不禮三尊’,三尊是說三寶,輕慢三寶。前面第一條是不敬父母,這是不敬老師。世出世間大道就是孝親尊師,不敬父母、不敬老師;三寶是師道裏面第一表率,佛法是師道,是老師裏面的模範,老師裏面的典型,你怎麽可以對他隨隨便便,一點恭敬心都沒有?第四個原因是‘盜竊以爲生業’,一生幹偷盜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偷盜的手法很多,一定要懂得盜竊真正的意思,在佛法裏面講不與取,那都是叫盜竊,也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不義之財。你要是取不義之財,做你生活活計的,那就是說犯了這一條。你不應該得到的,你要把它占有,你要把它取得,這也是卑賤的業因。

  第五‘負債逃避不償’,欠債的不肯還債,這一生不肯還債,來世遇到了還要還,躲不過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欠債一定要還,欠命還得要償命,佛家講因果通三世,不是這一生。這一生你躲過了,來生怎麽辦?還有後生,生生世世遇到的時候還是要還,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除非對方覺悟,只有學佛才會覺悟;對方覺悟了,你欠我的算了,不要你還,你欠我的命也不要你還,那才行。如果遇不到覺悟的人,他念念放在心上,來討債、討命,那就沒法子!在佛家文字記載裏面,漢朝的安世高大師,安世高的傳記,在《高僧傳》第一卷,他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過去生中,他也是誤殺殺了兩個人,這一生當中來特地還兩次命債。這兩次也是誤殺,他誤殺別人,人家也誤殺他。

  這是菩薩示現告訴我們,成了佛、成了菩薩也沒有法子,還是要還命債,欠錢還要還錢,欠命還要還命。不能說你成佛、成菩薩,就可以不要還,沒這個道理,因果律就被推勫。作佛、作菩薩還不免,何況我們凡夫?凡夫還債、還命不甘心,不甘心惹得麻煩就大,還來還去沒完沒了,就有這麻煩。討債、還債,討命、要命的沒完沒了,生生世世搞這個事情,苦不堪言。佛菩薩好在哪裏?他統統清楚明了,他有宿命通、他有他心通、他有天眼通,宿世的因緣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一筆帳一筆帳就了了,以後再沒事。他是心甘情願的還,被人殺殺得也心甘情願,決定沒有報複心,帳到此地結了。凡夫這個帳結不了,就是說不甘心、不情願,還有報償之心,冤結得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非常可怕。

  諸位要是細細體會到這一些事相,然後你才知道爲什麽三寶要尊敬,爲什麽三寶功德利益這麽大,你就能夠體會到一些。唯有三寶能夠給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生生世世不能解決問題,碰到佛法都能解決,這是世間任何法門所做不到的。我們知道自己處在貧窮下賤,處在這個地位,曉得這是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所感得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就有方法來挽救,挽救的方法是忏悔。“覺知宿業”,這是你明白了。‘覺知宿業’,不靠佛法,沒法子。世間法裏面也有,雖有不究竟。世間有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還有一些宗教家,他們也知道因果報應的一些事理,也懂得修忏悔法,可是他們知見不圓滿、不究竟,因此他的忏悔多半屬於事上,能有幫助是小幫助,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一定要幫助人出三界,這才算徹底。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總是麻煩在後頭,眼前緩和一點,事情沒完沒了,這才知道佛法無比的殊勝。下面佛教給我們方法: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

  關鍵在“志心”,以真誠的心、清淨心,真誠清淨心就是忏悔法。由此可知,地藏菩薩形像是我們忏悔的一個增上緣。你爲什麽會把業障消除掉?是因爲你志心。你平常用心是用的妄心,今天對著佛菩薩形像是真誠心。

  【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一七”,七是一個圓滿的數字。你找出時間好好的修七天,七天當中執持菩薩名號,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打地藏七,或者是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地藏菩薩名號,七天,一七日中。真正結期念佛,實在講是七天七夜不能中斷,功德利益非常殊勝。七天七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根性利的人就得一心,得一心超凡入聖。前面我們看到光目女、婆羅門女,她們用念佛的方法一天一夜,那是根性利的,一天一夜就得一心。得一心就是菩薩,就不是凡人,所以她能夠去參觀訪問地獄。地獄鬼王,她請教鬼王,這什麽地方?鬼王告訴她:這是地獄。我怎麽會來?鬼王告訴她:能夠來地獄兩種人,一個是菩薩,一個是受罪的人。由此可知,她一日一夜,她念到事一心不亂,才有能力去訪問地獄。這是《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根利的人一天,一日夜就得一心,根性劣的人七天,七日七夜也能得一心。我們現在念佛堂念佛的同修,別說一個七,連著打七個七,都得不到一心,什麽原因?念佛不如法。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夾雜,他念佛的時候還有妄念夾雜在其中,這就不如法。果然要沒有妄念,真正達到這標準,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七天七夜真能成功。

  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面,宋朝的瑩珂法師,《淨土聖賢錄》上有。他是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他的習氣很重,他自己清楚,知道將來一定要墮地獄;造的罪業太多,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心隨境轉,那有什麽法子?他就是有這一念自知之明,‘覺知宿業’,他的好處就是這四個字,他知道他自己將來一定墮地獄,想到墮地獄就恐怖、就害怕了。如何能不墮地獄?請教他的同參,這些同參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往生傳》,每看一篇自己感動得都流眼淚。看了之後,他自己發心,決定求往生,把房門關起來念阿彌陀佛,三天三夜不睡覺、不吃飯,連水都不喝。三天三夜志心瞻禮,真誠心就感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了。他是三天三夜,真的人也受不了念倒下去,在昏沈睡眠當中夢到阿彌陀佛來,他是夢中。他就向阿彌陀佛要求求往生,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用功,十年之後你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他真的有自知之明,他說:我的習氣很重,十年這麽長的時間,經不起外頭誘惑,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那還得了嗎?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聽了之後也點頭: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很高興,這一下驚醒過來之後,這事情不假,就向大衆宣布他三天以後往生。跟光目女、婆羅門女境界完全相同,三天三夜。所以《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假,問題你能不能志心?你能不能不夾雜?

  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能成就,實在講現在懷疑是比較上少,但是不能說沒有,那個懷疑你自己都不知道。什麽原因?你對於念佛往生的道理跟事實真相,沒有透徹了解,你的疑心沒斷,沒透徹了解。真正透徹了解不懷疑,不懷疑對於世間決定沒有留戀,所以對世間還有留戀,表示他還有疑。斷疑生信,講經說法的目的就在此地,真正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然後功夫就是不夾雜,果然做到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的;瑩珂不生病。清清楚楚念佛往生,這事情到近代都有很多人,我們怎能說不相信?他們爲什麽做得到?不生病是業障忏掉,志心就能忏除業障。我們還要生病是業障,你不肯認真去忏除業障,所以你還有病魔纏身。真心忏悔,業障就消除了。業障病,忏悔能夠好,你真正忏悔那個功德,你冤家債主也離開,他也得好處、得利益。所以忏悔法門說老實話,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屬於忏悔法門,‘忏悔’兩個字含盡菩薩修行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忏悔法門。後面是講所得的果報: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三惡道苦。】

  這果報。所以現前貧窮下賤,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業因,知道業因回過頭來修菩薩道。如果說是,這是講過去爲人奴婢,你要受主人的支配,你自己不能自由,得不到七天七夜時間來修行,平常修行也好。而修行裏面最殊勝無過於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沒有障礙,一切時、一切處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念佛也不妨礙你的工作。你該做什麽事情,你還照常做,你還做得更好,做得更圓滿。心裏面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有能力可以讀經,沒有能力讀經,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我們在近代看到不少,就受持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瑞相殊勝無比,功德利益我們親眼見到。所以一定要念佛,念佛是第一功德,念佛無邊殊勝的福德。業障消除了,福報自然就現前,業障沒消除也不在乎,認真努力去修學,來生一定有殊勝的果報。不但不墮三惡道,還能夠超越六道輪回,還能夠度許許多多的衆生,真的是自行化他。轉罪報之身成菩薩身,豈不是跟菩薩應化,應以奴婢身得度者,即現奴婢身而得度之,不是一個樣子嗎?問題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覺悟,真的覺悟就以這個身來修,就以這個身來證果,就以這個身度化一切衆生。你念佛成就,往生自在,你要能表現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把這一家人都得度。

  過去在香港東林覺社的主人,老太太,念佛往生度她一家人。何東夫人,她們一家都是信仰基督教,只有老太太念佛,不過她的兒女很孝順,也很聰明,雖然是信仰不同,她們家裏很自由,都很尊重。老太太吃素念佛,她的兒女、媳婦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彼此也能互相尊重。老太太往生的時候,跟她的兒子、媳婦說:我們一生信仰彼此都沒有幹涉,都很尊重。她說:我今天要往生,我向你們有個要求,你們念佛送我。兒子、媳婦也通人情,行!我們念佛送你。老太太真的是坐著往生,家人念佛送她走。看到這情形才曉得佛教不是假的,兒子、媳婦全部都念佛,全部都回過頭來。她度她的家人很有耐心,最後表演給你看;平常不勸你,一句話不說,很尊重你,最後表演一招給你看,看看你基督教能不能坐著走?能不能預知時至?這個方法把她一家人度過來。不但度了一家人,影響到整個社會。這不是一個普通人家,記者來訪問,報紙上一登,你看看影響多少人?這才真正叫有智慧。度家親眷屬有的是方法,你要真正懂得,你要真正表演給他看。現在人講他不相信,做出一個樣子來給他看,他不能不相信。

  注解裏面,在五十六面,諸位看看,這是引用佛經上,《辯意經》上所說,第一行五十六面第一行。‘佛告辯意,有五事得爲尊貴,衆人所敬’,這都講業因,你只要肯修,你就會得福報。第一個是‘施惠普廣’,就是多布施,修布施,以平等心、清淨心修布施,你得尊貴身。第二‘禮敬三寶及衆長者’,這就是護持佛法,尊敬師長。第三‘忍辱無有嗔恚’。第四‘柔和謙下’,處事待人接物應當有的好態度。‘第五博聞經戒’,對於經典通達,對於戒律他也明白了解,他能夠遵守,他能夠去做到。這是佛在經上講五種得爲人尊敬,在社會上有尊貴地位果報的業因。所以你不修因,你怎麽能得果報?你想得殊勝的果報,你要懂得怎樣修殊勝的業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2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28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四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五十六頁: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中,閻浮提內,刹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有新産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更爲念菩薩名,可滿萬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這是說生産時候應該如何修福。這一類的事情,在現代衛生醫藥比過去發達,狀況比過去好轉太多了。在古時候,特別是在農村落後的這些地區,生産實在是性命交關的大事。所以佛在此地特別提出來,教給我們怎樣修學,怎樣能保住母子的平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家人關係非常密切,決定有深厚的因緣,不是偶然聚合的。因緣非常複雜,佛將這些複雜的因緣歸類,結歸四大類,這就是經上常講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所以它聚集成爲一家人。父子兄弟姊妹,總離不開這個關係,宿世的因緣這才變成一家人,諺語裏面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這話很有道理。可是覺悟之後,你的一家人就變成法眷屬,這個好,無比的殊勝。不覺悟,這一家人是恩怨輾轉相報的一個場合,那真是叫苦不堪言。畢竟報恩的少、報怨的多,還債的少、討債的多,所以世間人的一生,所謂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是我們親身經曆親眼所見的事實。所以兒女之來,一定要懂得他宿世的因緣。


  果報是平等的,無論富貴貧賤,經裏面所舉的“刹利”,這在印度過去是王族,“婆羅門”這是在社會上有崇高地位的宗教家,“長者、居士”都是有福報的。底下講“一切人等,及異姓種族”,包括的範圍就很廣,將印度四姓階級統統包含在其中,我們中國人講的貧富貴賤。無論哪一種身分,無論哪一種地位,生産決定是不能避免,而且生産所受的痛苦是平等的,富貴人家照顧周到一點,貧賤人家照顧差一點。總而言之,這個苦是不能夠避免的。佛教給我們方法,“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這早讀。最好如果家裏人對佛法能信仰,能夠接受佛陀的教誨,應該在什麽時候讀?懷孕的時候就讀。每一天讀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念一千聲地藏菩薩名號,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念誦,福報就很大了。縱然懷孕的小孩是來報怨,冤家債主來的,你能夠這樣照顧他,怨結就化解了。你對他有恩,他就不報怨,他來感恩,轉變要從一開端。這個地方說的是最低限度要在生産七天之前,當然你提得愈早愈好。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個方法,最好是能夠在懷孕的時候就讀,就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做母親的人,心平氣和,真誠恭敬,清淨平等,起心動念決定影響胎兒。在現在用科學的理論來說,大家更容易明了,這也是屬於波動的現象。

  在佛法裏面講,像西方極樂世界一切萬法都放光明,不但人身上放光,萬物都放光。其實極樂世界光明遍照,我們世間又何嘗不放光?假如我們世間所有一切人物,不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光明遍照,一真法界就講不通了。哪有這個地方光特別大,那個地方沒有光,那怎麽能講得通?一定要曉得一真法界包括我們這個法界在內,不是說離開我們這個法界之後,另外有個一真法界,沒這個道理!經上講的是一樁什麽事情?那個地方光明遍照,大家都能夠親身感覺到,我們這個地方光明遍照我們沒有感覺,就這麽個道理,不是光明不照。我們爲什麽沒有感覺?心不清淨,心太亂了,妄念太多了,所以這個境界你見不到;不是沒有,跟極樂世界跟華藏世界無二無別。用現在物理的講法就很容易理解,光是什麽?光是波動産生的現象。只要動就有波,現在科學家稱之爲波,我們佛家叫光,光就是波動。所有一切物質現在都知道,物質怎麽組成的?分析到最後變成原子、電子、粒子。這些基本的物質它是什麽樣狀態?動的。佛不需要這些科學儀器,佛看得很清楚,現在最先進的儀器還觀察不到的,佛都看得很清楚。佛給我們說出這個現象,他老人家所講的委曲婉轉,說出這個真相出來,沒有人相信、沒有人接受。所以那個說法就很微妙、很高明,我們稱之爲善巧方便。


  佛講物質現象,給我們講了四個原則: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說的是什麽?說是基本的物質,現在所講的基本粒子,一定有這四個現象。地是什麽?它是一個物象,你能夠看得到,這叫地。地就是代表物質,我們肉眼不能看見,在高倍的顯微鏡之下發現,看到這個東西。佛無需要借儀器,佛的眼睛叫五眼圓明,他能看見,我們凡夫不能看見。所以他眼睛比我們銳利,他見到這個現象。基本的物質怎麽組成的?它帶電的。所以火大,火大就是陽電,水大是陰電,我們今天講它有溫度、它有濕度。風大是什麽?它是動態的,它不是靜止的,這是講基本的物質。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包括我們人細胞的組織,都是這個現象。你想想看它怎麽會不動?基本的粒子它也在那裏運動。動就産生波,波動能夠多大範圍?給諸位說理論與事實都一樣,這個波動遍及盡虛空法界。然後你再想想,天地萬物這麽多衆生起心動念,波就更顯著,波動幅度就更大了。物質它的波動比較微細,比較小,你才曉得我們生活空間那個波多複雜。佛經上講善念善心,波動是平穩溫和的,你接觸之後生歡喜心,接觸感覺得很舒適。惡念惡心波動也很強烈,你感觸到人一身不舒服。現在有的人講這都叫磁場,也行,說磁場也行。在中國內地氣功的人講氣,都可以,都是這麽一樁事情。你說氣也行,佛法裏面講光、講波動、講磁場,一個道理。


  由此可知,這一個神識來投胎他有念頭,他有念頭他有波動,所以母親起心動念、一切舉止就影響他,所以中國古時候講究胎教,道理就在此地。我們懂得古書裏面講的胎教,說了一些原理,但是說得沒有這麽詳細,沒有這麽透徹,我們讀了半信半疑,不知道這個影響的嚴重性,不曉得!我們今天明白波動這個事實真相,就曉得起心動念影響胎兒太大太大了,所以作母親在懷孕期間這個階段當中,起心動念都是善的、都是清淨的,胎兒受利益就太大太大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孝子賢孫。怎麽教他?在懷孕的時候,我們自己要行孝、要盡孝,孝的波就影響他。我們修淨,修清淨、修福,這才真正叫他種下了深深的種子,不是沒有道理,決定不是迷信。

  爲什麽佛陀教給我們讀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孝經,這一部經裏面所講的精神歸納起來就四個字—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世出世間教學大根大本。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從哪裏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心地,藏是寶藏。心地裏面的寶藏是什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是福德,能是技術能力;無量的才藝,是我們自性裏頭本具的寶藏,這稱之爲地藏。寶藏埋在地下,像我們今天講的金銀礦産,如果不開采埋在地下,雖有我們得不到受用。你要懂得去開采,用什麽方法開采?開采自性的寶藏一定要用性德,要用這個工具,與它相應才能開發出來。性德裏面第一殊勝的就是孝敬,所以孝敬才能開發自性的寶藏。大乘佛法的修學從哪裏學起?先學《地藏》,從這裏下手。先學孝道,從孝道裏面建立師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

  我在早年見到有一些法師到美國去弘法,我給他們送行,勸勉他們,到美國不要建寺廟,我勸他們建祠堂,提倡孝道。爲什麽?如果孝道沒有,佛法決定不能紮根,佛法的道場建不起來,沒有基礎,佛法是師道。建祠堂好,建祠堂弘揚佛法,比建寺廟效果要大很多。因爲你建寺廟人家一看是佛教,不信佛教的他不進來,這個緣就斷絕了。我建祠堂每年祭祖,中國人不管信什麽宗教,老祖宗他沒忘記,他要來參加祭祖。在祭祀裏面就可以講解佛法,可以講解中國傳統的教學,這樣慢慢的才能夠感化一切大衆。所以利用祠堂來做道場,比寺廟要殊勝很多。可是這些人出去,也都沒有接受我的建議。所以日本人、中國人在美國建的道場都很多,實際上都是度中國僑民,真正當地人進來的非常非常之少,原因就在此地,我們把本末倒置。雖然經曆一百多年,以美國做例子,佛法傳去一百多年,今天沒有辦法生根,沒有辦法弘揚,許多人不曉得原因在哪裏?


  我在美國各地方講經提醒大家,我們自己沒有福報,力量非常薄弱,我提倡的是現代化與本土化。你在美國建道場,道場的形式一定是美國的建築,決定不能把中國宮殿式的這種建築帶到美國,美國人一看這是外來的,外來的文化,排斥的心立刻就産生,就不會進來。所以我勸大家在美國建道場建什麽樣子?建白宮的樣子,建美國國會的樣子,他一看是本土的文化,他就很容易進來。裏面的佛菩薩形像,一定要造美國人的面孔,他一看這是我們自己人,這才能度得了那些人。我們要曉得,古代兩千年前佛法傳到中國,印度這些高僧聰明,造的這些佛像中國人的面孔,建立的道場中國人的形式。中國人最尊敬的是帝王,帝王居住的這種宮殿式的,模仿這一種方式來建道場,老百姓看到喜歡。誰有福分一生能夠到皇宮去參觀一下,沒有這機緣、沒有這福分,到寺廟去轉轉,也等於跟皇宮差不多,所以他一定會走進來。這個道理要懂,這是個硬體的設施。

  裏面的內容一定要教孝、要教敬,從孝敬下手,古代人懂得。佛教傳到中國,爲什麽會被朝野熱烈的歡迎?就是它教學基本的理念,跟中國古聖先賢不謀而合,儒家的教學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也如此。而且佛法比儒家講得詳細,講得更清楚、更明白,所以一傳到中國來就被中國朝野熱烈歡迎,道理在此地。它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對於人民,確確實實有利益、有好處,決定不是迷信。當年修學佛法,這在中國曆史上可以看到,是哪些人?士大夫階級。那個時候所說的士大夫階級,就是今天講的知識分子,不是普通人。真正是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他們修學佛法,他們接受佛法,信仰佛法,依教奉行。這才能真正達到移風易俗的效果,帶動民間的風氣,這風氣是善良的風氣。

  現在寺院變質,不是教學,以前寺院就是學校,是教學的設施。現在變質,變成超度亡人的場所,這是完全變質,變得太大了。超度這個事情在佛教裏頭本來沒有,怎麽會演變成這種現象?我在初學佛法的時候親近道安法師,那個時候我們在一起辦大專佛學講座,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佛事什麽原因起來的?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他給我說了一段話,我想想也有道理。他說這個起源可能在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那個時代,唐明皇的晚年因爲寵愛楊貴妃,遭受朝野的議論引起安祿山造反,幾幾乎乎亡國。幸虧得力於郭子儀,把這一個動亂平息,傷亡軍民很多。所以這個動亂平定之後,朝廷就在每一個戰場建一個寺廟,都叫‘開元寺’,開元寺是這麽建立的。建立這個道場追悼死難的軍民,請法師誦經做超度,那是叫追悼的法會,是這麽一個開端。朝廷國家提倡追悼死難亡魂,民間就上行下效,所以民間老人過世之後,也請法師來做超度佛事,在當時是附帶的。道場裏還是講經說法,領導大衆修行,這附帶的事情。現在變成正規正經的事情,正經事情見不到,沒有了,把副業變成正業,這顛倒,這樣就趨向於迷信了。這些事實怎麽樣演變形成的,我們要懂得。


  實在講那些超度的理論方法、原理原則,都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超度的人如何真正叫被超度的人,能夠離開惡道,能夠生天享受天福。經上講得很清楚,超度的人本身要證果才行,本身的人不能提升自己境界,不能夠證果,被超度的得利益就很有限了。像這個經上舉的例子,像光目女,這是一個孝女,知道自己母親在生的時候,造了許多罪業。她懂得佛法,要是如佛所說,她母親做的行業,一生所做的事情,將來一定墮地獄,墮地獄就太苦了,地獄是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她要想救她的母親,那就只有求佛。佛教她用什麽方法?用念佛的方法,沒有教她用別的。婆羅門女用念佛的方法,光目女也是用念佛的方法,不是用其他的方法,用念佛。

  婆羅門女一日一夜,我們今天講精進念佛,她是一個凡夫,一天一夜爲了救度她的母親,念得很真誠、很懇切、很如法,一天一夜就得一心不亂,《彌陀經》上講,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得一心不亂她就證果,所以她在定中就到地獄,地獄鬼王看到她來,合掌稱她菩薩。她從凡夫,一天一夜的修行,超凡入聖,道理在此地。就問她:菩薩,你到這裏來幹什麽?她問鬼王:這什麽地方?鬼王告訴她:這是地獄。地獄只有兩種人能來,一個是造業受報,一個是菩薩,不是這兩種人見不到地獄。所以她就問,打聽她母親的下落,那鬼王告訴她:你的母親三天之前已經生忉利天,不但你母親生,跟你母親一起受罪的人統統都生忉利天了。聽說她有個孝順的女兒給她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個福報她生天了。

  這個福報怎麽講的?假如不是她母親造罪業墮到地獄,婆羅門女一生可能都達不到這個境界,平常念佛懶散,怎麽可能念到一心?這是爲了救母親拼命!所以一天一夜把自己的境界轉變提升。她能夠轉凡成聖是什麽力量?是她母親這個緣幫助她的,她母親生天是這個道理。如果她只做一個形式上的超度,沒用!自己得不到福,被超度的人也得不到福。惡道的法界,跟我們人道的法界,沒有兩樣。如果說你這個家庭,你的兒女受到很好的教育,在社會上被大家所尊重,你做到總統、做到部長,你這個作父母的走到任何地方,都會受到人家的尊敬,一樣的道理。你自己沒有成就,你的父母怎麽會得到鬼神恭敬?所以經上講超度,七分功德自己得六分,被超度的人只得到一分。自己念佛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亂,這是你自己得到的功德,你母親沾一點光,得你的福生忉利天,這是七分之一的功德。所以自己要不成就,對方就得不到這麽大的福。

  通常布施那只是請他們來吃飯,像放焰口,放焰口是請客,請吃飯,他得到飽暖而已;得到個溫飽,不能幫助他離開惡道。真正離開惡道,超度法事裏面,做法事的這些法師隨文入觀,這一堂法事做了之後,他自己真的就作菩薩,他境界就向上提升,那個超度的效果就大,所有超度的人必定生天。你說爲什麽生天?因爲這個超度的佛事,這些法師們這麽樣認真,以清淨平等心來修學,他自己超凡入聖,從凡夫地提升到菩薩,是這麽個道理。如果佛事做完之後,你還是個凡夫,你就沒這個力量。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做超度佛事要認真,念的這些經文、念的這些偈頌,一定要契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之後要不退轉,功德無量無邊,得到福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不可以說敷衍塞責,不可以。超度哪裏可以談價錢?做生意買賣,那是什麽功德都沒有,完全流於形式,這錯了。不僅是超度亡靈,真的超度自己,自己超度,亡靈就跟到超度了,自己沒有辦法超度,亡靈是決定超度不了的。佛法常講的,自己未度,要想度別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經上看到,婆羅門女真的自己得度,自己得度之後這才能度人,這些亡靈乘她的福力超生。超生頂多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一定要自己有修行的功夫,別人幫忙幫不到的。

  做超度佛事,中國在早年規模最大的是梁武帝,梁武帝超度他的妃子,主持這個超度法會的人是寶志公,那是當代的高僧;寶志公,以後我們曉得,觀世音菩薩化身來的。觀世音菩薩親自主持超度的法會,等以後傳下來就是梁皇忏。觀世音菩薩主持這個法會,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只到忉利天,諸佛如來要來主持也如此。靠別人的福報,只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再往上去一定要靠自己的修行,自己沒有修行的功夫不行!藉別人的福報最高到忉利天。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所以自己修行真正轉了境界,真正有了功夫,超度的佛事可以不需要形式。

  我們在《影塵回憶錄》裏面讀到,倓虛老法師所說,當年他們有三、四個朋友在一起研究《楞嚴經》,他裏頭有一段八載寒窗讀《楞嚴》。這是在家居士,每一天還要爲工作、生活去奔波,並不能專心。但是八年時間用在一部經上,多少他有一點定力,如果八年時間學個十部、八部,沒有效果。八年時間在一部上,心定在這一部上,他的冤親債主找他超度,來求他。他原來看到這些鬼魂來,害怕了,這都是過去冤家,怕來找麻煩的。結果這些冤親債主走到面前,跪在他面前求超度,他心就安了,不來找麻煩。怎麽超度法?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沒有問題!我答應你。看到這個鬼魂踩到他的膝蓋、踩到他的肩膀生天了,什麽儀式都沒有。你自己達到這個境界,有了這個功夫,他就藉你的福報,只要你答應就行了。所以超度亡靈你要曉得,全憑自己的德行,全憑自己修行的功夫。

  我們今天居士林的超度法會,跟我們的講堂、跟念佛堂結合在一起,這個力量大。下面超度佛事做形式的,裏面真正內容依靠靠念佛堂,所以這個超度就非常殊勝。決不是往年那種超度可以相比的,確確實實有諸佛菩薩在道場,有護法善神在道場。我們做超度的這些法師同修,以真誠清淨心感應不可思議,真正是修無量無邊的福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了心電的感應,實在講就是這一些思想,起心動念這個波,起心動念都是善的純善,這個力量強、波力量強,能夠把這一些,世間一些衆生,包括這一些鬼神,他們惡念的波,我們幹擾他,我們把他惡的波拉平,這樣就産生了很大的效果。這裏頭確實有道理。

  這一段是講生産,念這個經有好處。念經如果對經典裏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能夠明了,力量就更殊勝。因爲你明了,你讀的時候隨文入觀,平常我們境界轉不過來,至少在讀誦的時候境界能轉一點,你能轉個一分、兩分都能産生效果,效果都在波動裏面顯示出來。如果體會得更深,平常能夠依教修行,力量就不可思議。下面講果報,“是新生子”,出生的小孩,或者是男孩或者是女孩,“宿有殃報,便得解脫”,過去生中他要是造的有罪業,這一生要來受報,這個罪業就消掉了。確確實實給這些嬰兒消除業障,這個時候消除業障好消。小孩長大了,他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時候你想消除業障,幫不上忙。這個時候他完全聽話,所以消除業障都要在這個時候。於是我們才體會到,古聖先賢講的胎教是多麽重要,這是佛門講的胎教。下面說“安樂易養,壽命增長”,這個小孩業障消除,災難也就消除了,很好養,他壽命增長。假如這個小孩要是承福而生的,他過去生中修的福,就是我們講他報恩來的,跟父母過去生中有恩德,自己也修福。“轉增安樂,及與壽命”,你能夠這樣教導他、幫助他,他福報就更大,壽命就更長。注解裏面也注得很好,可以做參考,我們就不必多說。再看底下一段經文,在卷中第五十九面:

  【複次普廣,若未來世衆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一段科題裏面講‘齋誦感報’,經上講十齋日,也有經上講六齋日,日期都是算農曆,現在用農曆愈來愈少,整個社會全世界現在通用的都用陽曆。這個地方講六天,“於月”,每一個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月小有二十九,月大有三十。這些日子佛告訴我們,都有一些天地鬼神在這世間巡察,所以衆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造善的、有造惡的,這一些鬼神在那裏記錄,他們在那裏調查,這是“諸罪結集,定其輕重”。這些東西實在講,用現在的話來說都列入檔案,到臨終的時候要是沒有福德的,這是見了閻羅王,這個檔案拿出來的時候,那就定你果報的輕重。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是不是迷信?給諸位說真有。爲什麽?我們世間也是如此。每天警察在巡邏,你要犯罪的時候,刑事警察要調查你,要搜集你犯罪的證據,然後再判斷。我們世間人定一個人罪,找一個證據很難不太容易,鬼神來找你這些證據,你沒有辦法隱瞞,我們可以欺騙人,欺騙不了鬼神。現在用科學來辦案,用科學來測謊,殊不知這些鬼神不要用這些科學工具,他直接從你發出電波訊息裏面來去結案,起心動念他都知道,所謂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只能夠自欺欺人,欺騙不了鬼神。

  尤其我們讀《無量壽經》,經上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數太多,沒有辦法計算。這一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十方諸佛世界修學念佛法門去往生,不僅是我們這個世界,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每一天去往生的人不曉得有多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的神通道力,幾乎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我們在經上讀到的。那些人他們的天眼、他們的天耳,用我們現在的話都是最厲害的,盡虛空、遍法界他們都看得到,一切衆生起心動念他們都知道,他們有他心通。鬼神這種小神通能力有限,他們的能力決定比不上阿羅漢,阿羅漢的能力能知五百世,一個人五百世之內,生生世世的情況阿羅漢知道。這些鬼神沒有這個能力,大概你很近所做的事情他們知道,一兩年、幾個月的事情,他很清楚,他有這種能力。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能力太強太強了,我們在這個地方起心動念都知道,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的念頭不善、行爲不善,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不間斷,將來還是不能去。念佛何以不能往生?你每天執持名號是口善,你心不善,你的行不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是要三業清淨,三業裏面最重要的是心,心淨則佛土淨,心善你的言行一定善,這樣才能往生,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無量壽經》講往生的條件,無論是上輩、中輩、下輩,最重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我們只做到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往生,再說一句老實話,真正發菩提心,沒有念佛也能往生。經上講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爲什麽?菩提心。菩提心是心善,心善、行善一生沒念佛,到臨命終時念一聲、念十聲,都決定往生。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心不善、行不善,天天念阿彌陀佛,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不善跟他格格不入,沒有法子相處,他們都是上善,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爲什麽每天拼命念佛?怕臨命終時忘掉了。每天念佛就跟訓練一樣,所謂是‘練兵千日,用在一朝’。平常不斷的訓練,時時刻刻提起這句佛號,提起這句佛號用意很深很廣,不但是不能把佛號忘記,不能把佛的心、佛的願、佛的行忘記,我們的心要跟佛心一樣。所以聽到佛號、見到佛像,就要想到我的心要跟他一樣,我的願要跟他一樣,我的行要跟他一樣,你就決定得生。心、願、行相應就是發菩提心,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真正能夠說心、願、解行與阿彌陀佛都相應,這是圓滿的菩提心。

  所以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當然放下,榮華富貴不能常保,一定要修德,要看得遠,要看得大。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生命很短促,世間很苦,我們望遠處看、望大處看,前途一片光明。今天我們的生活空間拘束在地球上,科技雖然發達,交通便捷,我們還是不能離開地球。如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生活空間就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是我們生活空間,你說那多自在,那才叫真正幸福!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智慧能力都恢複,像諸佛菩薩一樣隨類化身。像《梵網經》裏面所說千百億化身,他有這個能力,同時到一切諸佛國土聽佛講經說法,有能力分身去,上供諸佛,下化衆生,真有這個能力。

  佛在這個經上提倡,一個月六天、十天,一定要斷惡修善。不是說平常就不必,這幾天鬼神來考察特別做一點好事給他看,這是講到不得已。如果天天這樣做?當然就更好、更殊勝。怕你做不到,一個月叫你修十天,更少的修六天,比不修好。如果能天天修,你的福報就太殊勝了。我們今天修行的方法念佛就好,念佛長齋。‘齋’本來的意思是修清淨心,齋心是求清淨心。以後變成持午,是過午不食,‘午’兩個小時,從十一點到一點,這都是午時。按照佛法裏面嚴格來講是過中,過中不食才叫做持齋。日中每一天時間不相同,而且每一個地區又有時差,現在常常旅行這事情很麻煩,當地幾點、幾分、幾秒是日中,你一定要搞得很清楚,這個事情就相當麻煩了。從前一生住在一個道場比較容易,當地日中的時間,在古時候用日晷來測量,晴天的時候可以測量日中的時間,每一天相差四秒,這是一定要懂得。現在有方便用天文日曆,你只要知道經度,當地的經度,用天文日曆那是一點都不會錯。所以執著這類事情,也很不方便、也很麻煩,對生活實在講也産生了壓力,那不如我們天天如法,那最好。了解這些事實真相,自行跟化他一定要有善巧方便。

  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在沒有到台中之前,我也是持午,過中不食。我那個時候用的是天文日曆,我從小對天文就很愛好,所以到哪個地方天文台跟我一定有關係,也常常喜歡觀測星象。所以每一年天文台一定送天文日曆給我。到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看到我這麽執著,有一天就教訓我,你這樣自己修可以,你不能度衆生。我說:爲什麽?你太執著了。他說你到一個地方去弘法,這個地方的信徒,尤其現在工業時代,他們恭敬法師要請你去吃晚飯,請你去吃飯;可能中午一定是十二點鍾以後,過了午,或者請你吃晚飯。你要是不答應,一定要固執你自己這個修法,別人産生一個什麽心理?你這個法師架子太大了,我們想供養求福都做不到;反而叫人退心、叫人毀謗。他說這是小乘人的作法,決定不是菩薩行。我說那怎麽樣?隨緣。李老師本身他是日中一食,他一生他一天吃一餐。可是有信徒請他吃飯,晚上他也照吃,吃得大家很開心、很歡喜。我在台中的時候有這種機會,他一定把我拉著一道去,跟大家結緣。這些人聽到李老師是持午,一天吃一餐,晚上也跟我們熱鬧,他感激的心就加倍,才知道老師這麽慈悲,很能攝受衆生。

  菩薩一切爲衆生,地藏菩薩只要衆生能得度,我入地獄也甘心,這是地藏菩薩的精神。所以不斤斤執著這些小節,這做得如法。佛法裏頭,再重的戒律都有開緣,這叫開戒、開齋,不是破齋、不是破戒。如果你自己有貪心,你找的信徒,我不好意思你們常常請我,你就破戒了,那就錯了。決不是有意自己這麽做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所以大乘法裏面,這是方便多門,歸元無二路,跟小乘人思想見解這些行持不一樣。大乘確實是開放,它掌握到原理原則,一切以利益衆生爲第一,利益衆生真正利益自己。

  像現在經上所講,農曆對我們是相當不方便,但是要懂得它的意思。現在一般都用星期,如果我們每一個星期,能夠修齋戒一天、兩天,那功德就非常殊勝。雖然不一定是在這個日期裏面,但是一個月的時間不長,這些考察的鬼神一定都能夠看見。現代人要過現代的生活,我們不必拘泥在經典上所說,但是精神一定與經上講的相應,這樣就好。一定曉得通權達變,利益現代人的生活,讓他在生活上不至於感到有壓力,這樣就好。請看下面這段經文,在六十一面:

  【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全經記不住,重要的經文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能把它背過,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南閻浮提”就是指我們這個地球。這個地球上的衆生,確確實實舉止動念都是在造業,都是在造罪,起心動念都不善,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業、就是罪。堅固的我執,世間人不懂,好像爲自己的利益、爲保護自己的利益,大家都認爲這是正當的、這是正確的,這哪裏有錯誤?這是世間人的妄想執著。佛說出這是錯誤,而且錯得太離譜了。六道輪回怎麽來的?就是自私自利我執變現出來的。你妄想執著要不能夠破除,不能夠放下,你就永遠在搞六道輪回。在六道裏面,佛經講得太多,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三善道就好比出來度假,觀光旅遊;三惡道是老家,出去幾天又要回老家了。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佛說這是大錯了。怎麽樣才是正確?起心動念爲一切衆生,不爲自己,你就能夠永遠擺脫六道輪回,超越三界,這是正確的。

  佛教給我們教我們真的,真正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樂不是三界裏面的樂,三界裏面沒樂。超越三界才真正得樂,佛講三界統苦;天上也有苦,苦少一點,但是還是苦。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然後對於佛陀的教誨,真正感恩戴德。我們真是幸運,世間人講運氣真好,遇到佛法,佛是我們真正的善知識,我們遇到這一生真的得解脫。要遇不到佛法,我們跟經上講,我們起心動念還是造業、還是造罪。明了之後,爲佛法、爲衆生,爲佛法希望佛法普遍的流通,希望佛法久住世間,能令一切衆生得佛法的利益;要發這個心,念念要想到一切衆生。不但全世界人類,還有畜生、還有餓鬼、還有諸天,所有一切衆生都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利益,我們心量就拓開了。

  菩薩就是爲一切衆生服務,爲一切衆生服務最殊勝的無過於建立佛法,而建立佛法就是依教奉行。就在我們生活裏面建立,在我們自己行業裏面建立,在我們工作上建立,在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裏頭建立,使整個社會,大家生活當中,各行各業當中,統統建立起佛法。所謂建立佛法,大家都知道服務社會、服務大衆,現在人講法,做出犧牲奉獻,那就是菩薩;真正這樣做,得福無有窮盡。福報現前,佛教給我們要舍,不要去享;一享福就迷了、就糊塗了,佛教給我們舍得。舍是因,得是果,舍財得財,舍福得福,舍什麽就得什麽,得到之後又要舍。所以舍得第二層意思就更深,把你所得到的再舍掉,那你得到的就更殊勝、更圓滿了。永遠自己不享受,有福報,福報給一切衆生享受,這是真正佛菩薩應化在世間。這個世間有沒有?有。懂得佛法的人,真懂他就依教奉行,他就這個作法,做得完全相應,這就是菩薩示現。

  這是說出一切衆生沒有人教導,那就是這個現象。所以教學比什麽都重要,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教學上。中國古代這一些帝王都是聰明人,他們治理國家,希望政權鞏固,希望國家長遠,從哪裏做起?教學爲先,先要把教育做好。教育裏最重要的勸孝,讓這些人民懂得孝道,教導人民知道尊師重道。每個人都修養自己的德行,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所以他們著重教育,把教育列在國家施政第一條。從前國家這些制度,宰相底下有六個部,古時候分工沒有現在這麽細,它只分了六個部。六個部裏頭排名第一是教育部—禮部,從前叫禮部;六部裏面禮部尚書是第一,教育擺在第一,對於這種事情看得多麽重。而佛教教育是另外設一個機構,更加尊重,皇帝自己來推行。這個教育的機構稱寺,所以寺這個名稱怎麽來的?‘寺’是皇帝下面辦事機關的名稱。爲什麽取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永久建設建立的,不會改變,要代代相傳傳下去。這種機構,永久設立的機構才稱之爲寺,決定不能改變,決定不可以廢除,用這名稱。皇帝他是希望他這個朝代永遠下去,不會被人家推勫,希望傳宗接代,代代傳下去,所以這個機構是永久設立的。

  皇帝下面有九個寺,寺的主管稱爲卿,所以九卿,三公九卿;三公是皇帝的顧問,現在講的國策顧問,他有疑難的問題要向他們請教;寺今天講的是一級單位,直接歸他管轄的。佛教的機構也稱寺,歸皇帝直接主管,皇帝直接來推動佛教教育。中國從漢朝以後,教育是兩個體係,一個是佛教育,一個是儒家的教育。儒家教育由宰相負責來推動,佛家教育是以皇帝自己來主導、來推動,所以佛教育推廣超過了儒家的教育。這是從前人民對皇帝尊敬,以帝王力量把這個教育推動到每一個省、每一個縣市、每一個鄉村,都建立有佛寺。而儒家的教育頂多一個縣才設一個縣學,沒有佛法推行得這麽廣,道理在此地,重視教育。而佛法變質變成宗教,變成爲死人服務,這曆史很短,大概在清朝中葉以後才變成這個樣子,清朝初期不是如此,初期還是教育。我們看到康熙、乾隆、雍正時代,佛教依舊是教育,依舊是教學,所以連宮廷裏面讀經。

  清朝這些帝王非常高明,他們怎樣?他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能夠讓這些人民服服貼貼,享國兩百六十多年,有他的道理。他用什麽方法統治?他用《無量壽經》,這一招高。皇帝說不是你聽我的,我們統統聽佛的,我也聽佛的,你們大家統統聽佛的,這個方法高明。不是我統治你們,佛統治我們大家,還有什麽話講?所以宮廷裏面讀《無量壽經》,也請法師講解《無量壽經》,大家都依教奉行。滿清把讀經,宮廷裏面讀經廢除是慈禧太後,大概慈禧聽到《無量壽經》上講的都是她的毛病,大概聽了很不舒服、很不高興,就不讀了。不讀之後,她就是恣情,胡作妄爲,把國家搞亂了。假如她要還依祖宗的成法,老方法不改變,還是依教奉行,大概今天還是大清帝國,不會改朝換代,人民不會造反。可惜的是把祖宗這些教誨成法舍棄掉,自己胡作妄爲民心失掉,所以革命軍一起來,才會被人推勫,這是她一生造的孽!我們曾經聽說,慈禧在死的時候後悔,知道自己做錯事情,好像有這麽一句話,‘希望女人永遠不要幹政’,臨終才知道女人幹政,造出這麽大的災難出來,但是後悔已經太晚了。

  我們今天讀這個經文,“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就好像是講我們現代社會。從前人讀經讀到這些,沒有見到這個現象,現在這個現象在世界上太普遍了。我們看到這個現象沒有不恐懼的,衆生造作這些罪業哪裏說沒有果報?今天整個世界這些災變,現在人歸咎到自然災害,非人力所能爲,這個想法就是錯誤的。自然災害怎麽來的?人心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細細去思惟,所有一切萬物,剛才講它都在動,只要是個物象,它的原子、電子都在動,動它就有波。我們人心起心動念,殺害、竊盜、邪淫、妄語,這是極惡的波,而且這個波一切衆生都造,你愈想這個惡的波是多麽強大。這個強大的波改變了物質,你影響它、你改變它,使它正常的組合都被破壞。這是我們佛法裏頭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山河大地,隨著人心轉,人心善環境就善,風調雨順,人心不善就發生種種災變。

  可惜現在一般人他不相信,他認爲這個說法是迷信。等到哪一天搞清楚、搞明白,來不及了,世界毀滅了。不相信佛的真實話,你要承受這個果報。這是極不好的這些波,現在講的磁場,佛法裏面講光,中國內地講氣;極不好的、極惡的,你接觸到身心不安,幾乎我們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有這個感受,哪個地方人生活能過得安穩?都是憂患憂慮,不知道哪個地方好。都知道災難要現前,不曉得災難怎麽形成的?這些都是波動的影響。諸佛菩薩的世界爲什麽那麽美好?每一個人心地都清淨善良,所以居住依報的環境那麽樣的殊勝。西方極樂世界,凡是往生去的都是上善之人,你心不善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在佛法裏面講,它是一個很新的世界,阿彌陀佛建立到現在不過是十劫而已,十劫在無限的時間裏面講是很短暫的時間,所以它是一個新興的世界。裏面的人不是土人,裏頭沒有土人,都是外面移民過去的。移民的條件,阿彌陀佛很聰明,移民什麽條件?心地善良、心地清淨,他選擇這些人進去;心地不善良的不準你進去,所以這個世界這麽美好。

  不像我們娑婆世界,我們娑婆世界裏頭有土著,沒有法子,這些人心地不善,所以說五濁惡世。衆生造作這麽多罪業,諸佛菩薩來勸導勸化,勸了也未必聽,也未必能依教奉行。可是佛菩薩慈悲到了極處,不聽也來勸,勸告永遠不間斷,永遠不停止,總希望有一天你覺悟回頭。所以真正明白人、覺悟的人,這個環境不好修行,佛就勸你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是教給我們移民。這些道理我們搞清楚,方法也懂得,我們就有很深的信心,知道自己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可以做得到的;我們換一個環境去生活,換一個環境去修行。我們也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所以移民到極樂世界,然後要幫助這一些六道衆生,跟諸佛菩薩一樣慈悲,一樣有智慧,來教導這些衆生。底下一段,佛在此地教給我們修學的方法: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個果報太殊勝了,所以有許多人看到經上這樣說懷疑,說經上講得太誇張,與事實真相不符合。這個說法實在說是有過失,他沒有了解佛經所說的義趣,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句話重要,你把佛的意思錯解了,這是大乘經,這不是小乘經。大乘經是菩薩修的,凡夫可不可以修菩薩行?可以。《華嚴經》是最殊勝的,裏面當機就說到大心凡夫,凡夫可以修學,凡夫可以學菩薩法,可以學如來果地上的法門,這個佛法才是圓融無礙。但是你一定要發大心,大心就是不爲自己,爲一切衆生,這就是大心,大心就能修學大乘菩薩法。由此可知,此地所講的“讀經一遍”,‘讀’決定不是說,我們看著本子把經念一遍,那果報決定達不到。要怎麽讀法?讀了要能解其義,解了要能依教奉行。每一部經到最後‘信受奉行’,這四個字做不到,你一天讀一百遍也沒用處,念佛古德諷刺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讀經也一樣,也是喊破喉嚨也枉然!讀經要依教奉行,念佛也要依教奉行,聽到這一句佛號,看到這一尊佛像,就要想起佛在經典裏頭的教誨,是藉這個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要把這些教訓在生活裏面去兌現。不但自己要這樣做,還要勸導別人一起來做,這叫讀經。意思就是說,一個月當中你去念十遍,你不會忘記。

  佛教我們出家人持戒,戒經每半個月要念一次,爲什麽?怕忘掉了。半個月再誦一次複習一遍,要依教奉行,不是說念給佛菩薩聽的。寒山、拾得諷刺半月誦戒,諷刺的意思是什麽?只會半月念一遍,平常一條都做不到,那有什麽用處?應當是條條要遵守,條條要做到才對。讀經也是如此,《地藏經》上教導我們,這些理論原則方法要做,比半月誦戒還要殊勝。戒經一個月才念兩遍,這一個月教你念十遍。我們現在不念《地藏經》,我們改念《無量壽經》行不行?行。《無量壽經》包括《地藏經》,《無量壽經》實在講無所不包,整個佛法都濃縮在《無量壽經》上。

  我有一年在美國講《地藏經》大意,在美國東岸幾個城市,就有同修來問我:法師,你不是一直都是在講淨土,你怎麽又講《地藏經》?你是不是在夾雜?我說:沒有,我還是講《無量壽經》,講淨土法門。他說:《地藏經》怎麽是淨土法門?我說:淨土法門建立在三福的基礎上,你承不承認?他說:承認。三福是《觀無量壽經》的,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對不對?對!我說:《地藏本願經》就講這四句,這個經就是四句的注解;他才明了。所以我們講這個經是淨土的基本法,淨土經裏面十六個字就包括這一部經,這一部經就是講這十六個字。你要不懂《地藏經》,三福裏頭第一福的意思你就不曉得,你也不知道怎麽修法。所以我講《地藏經》是講淨土經、是講往生經,我沒有離開淨宗,沒有離開阿彌陀佛。

  此地‘讀經一遍’,一定要懂這個意思。果然讀能明其理、能行其道,真正經典末後信受奉行,這才真正叫讀經。你真去做,真做到,就有這個效果了。“東南西北,百由旬內”,由旬它不算多不算太大,算小由旬。小由旬古時候,一由旬是中國的四十裏,古時候的度量衡比我們現在短。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古人身長一丈二尺,其實一丈二尺這樣大的個子,現在人有沒有?多的是,太多了。我們看弘一大師‘周尺考’,他在戒律三十一種裏面,諸位去看。古時候的一尺,大概現在五寸多一點,不到六寸,這樣一合的時候,一丈二合現在大概只有七、八尺,七、八尺的個子太多了。所以一定要曉得那個時候長度計算的單位,跟現在不一樣。一由旬如果算起來,大概最少也是現在應當是十裏,大概這個是不會相差的。百由旬就大了,至少差不多是我們今天講一百裏的方圓,或者差不多是四百裏方圓,這麽大地方沒有災難,一個人有福。如果說大家都修福,這個力量就更大了。

  我們一個人修的福薄弱,今天居士林建念佛堂,大家都在裏面共修,諸位能看到。我想你們學佛也走過不少地方,也見過不少道場,我們今天講氣,中國人講氣,這個氣氛旺盛,可能在一生當中,你看到居士林這第一。爲什麽?這麽多人在那裏真念,他離開念佛堂則不論。進念佛堂的時候他真念,所以磁場就特別殊勝,進入這個道場人能生清淨心、能生歡喜心,這個力量就保佑這一方。這一方的人,這麽大的一個磁場在這裏發出這個波,影響這個地區。所以這個念佛堂,在我想像半年之後,會影響整個新加坡的氣氛,讓新加坡的居民每一個人都會生歡喜心。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心裏面就很安靜、就很快樂、就很歡喜。什麽力量?這邊這個電波發射的太大了,超過一般人的胡思亂想,把你那個波,這個波大了,把你那個波拉平,産生這麽大的效果。現在世間人講思想波,我們這個思想是佛的思想、菩薩的思想,這麽大的波,我講經的時候說,我們的頻道跟阿彌陀佛的頻道相同接通,所以這個波藉著諸佛菩薩的波,産生極大的效果,這個效應很大。此地雖然是三、四百萬人沒有關係,這一個磁場可以蓋過它,可以把他們那個波産生大的變化,讓他們心情平靜,心情安和,真正得到歡喜,感覺得這個地區安穩,這個地區太平。佛法這樣殊勝的利益可惜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真幹!

  我們真的要感激李木源居士,沒有他大力支持,我怎麽講、怎麽勸都很難産生效果,講的時候,人不相信。這個地方李木源居士相信,一切條件都具足,這麽樣的熱心認真努力來做這一樁事情。我們想能做上個半年、一年之後,社會大衆見到這個現象自然就肯定,自然就發生歡喜。現在我們看居士林人愈來愈多,昨天李居士告訴我,參加這一次超度比去年的人多得太多,念佛的人也多了。聽說有一些中元參加其他的法會,他們不去,都到這兒來,好現象,感應不可思議!這個示現確確實實有這個效果,我們今天看到這些事實,更是能夠斷疑生信。“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現在是現前的利益,“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這是說明影響之深、影響之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3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29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五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六十二面,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當此居家,若長若幼,現在未來百千歲中,永離惡趣。】

  這經文是講讀經的利益,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很多,可是這個意思實在說是無有窮盡。我們要深深的去體會,千萬不要把它看作迷信,那我們當前,甚至於來生後世的利益,往往當面錯過,這是非常可惜,真正是無法彌補的。我們是凡夫,諸佛菩薩他們的心比我們清淨,他們的智慧比我們高,他們無論是看人、看事、看物,都比我們看得透徹,比我們看得深遠。我們對於這些聖賢人的話,聖賢人的教誨不能夠深信,不能接受、不能奉行,常常依照自己的妄想去做,哪有不犯過失的道理?所以佛在此地講,閻浮提衆生,真正是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句句都是真實話。經到這個地方,這是勸我們每一個月把經典溫習十遍,真正的意思是叫我們不要忘記佛菩薩的教誨,時時刻刻想著要依教奉行,真正目的是在此地。


  産生的效果我們也深信不疑,這一個地方真正發心修行,正是中國古人所說,一個人有福大家沾光,這個人的福愈大,那他的功德影響力就愈廣。這個地方是講,真正得諸佛菩薩的威力加持,這個修行人住在這個地方百由旬之內,照古印度的講法百由旬範圍就很大,一由旬四十裏,百由旬是四千裏,那這個範圍多大。在新加坡修行,幾乎連整個中國大陸都包括在其中,四千裏,有這麽大的力量。諸位要知道,真修才有這個力量,如果不是真幹,四十尺的距離都達不到,別說四百由旬。這是實實在在,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現在人實在講,比從前人更容易理解,從前人讀這個經他能夠念得懂、能夠相信,我們真的是不能不佩服,他的善根福德深厚。因爲古時候的解釋,沒有辦法到很詳細,又找不到證據。現在我們得到科技的進步,用科學這些方法來證明,比從前容易懂得多了。這個道理前面曾經爲諸位說過,希望大家細細的去思惟。

  真正的道理,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波動的現象。前面跟諸位說過,凡是物象都會産生波動的現象,但是所有物象産生的波動,它那個波是平和的。所有的物質,我們講植物、動物,這個波是很溫和的、很正常的,波的幅度震動不會太大,它在一定的範圍。因爲它永遠保持這個狀態,這個狀態雖然變化,它變化的很微弱,這說明它波動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近代的科學家已經認識清楚,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物質是什麽?物質確實是波動的現象。這一個認知很了不起,跟佛法講的太接近。佛法講宇宙、衆生怎麽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裏來?從無明來的。‘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爲緣長六粗’,可見得無明就是波動的現象,這是真正把十法界依正莊嚴的源頭找出來,哪裏有事實存在?我們感覺得有事實存在,這是波動的相續相,《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露是相續相,電是刹那生滅相。刹那生滅實在講就是不生不滅,生滅同時,波動的現象是生滅同時,所以佛講不生不滅。我們要能體會到,不生不滅不是真的不生不滅,真的不生不滅,說不生不滅就毫無意義。它確實是生滅,生滅爲什麽說它不生不滅?同時的,生滅同時。佛在經上用閃電來做比喻,是說它的速度太快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在《華嚴經》上會詳細說明。


  可是有情衆生的波動,超越物質發射出來的波,不知道要強多少倍。我們在經上讀到,佛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很難懂。依報是我們物質環境,我們生活環境,佛講生活環境是隨著你的心在轉,隨著你的念頭在轉,很不好懂。《楞嚴經》上又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轉境是物質環境能夠隨心所欲,佛說那你跟諸佛如來是同一個境界。這些話我們在經文上讀到的時候確實很迷惑,其實我們用科學來證明,就很好懂。今天講我們以電波來做比喻,電波的幹擾,所有物質發的波弱、平和,我們思想發的波強大,起伏懸殊,這個波可以幹擾它的波,我們這個波發出的波強,就蓋過它,這個樣子就改變物質的結構。物理的結構是從波動産生,你只要能夠改變它的波動,物質的結構,甚至於星球的結構都會改變,星球在太空運行的軌道也會改變,能産生這麽大的波動。

  一切有情衆生的波,有善、有惡、有無記,分成這三類。無記性的波,可以跟一切物質的波能夠打成一片,非常平和,這是諸佛如來的一真法界。十法界裏面,這一切衆生的波就有善、有惡,所以造成物質現象巨大的變化。正因爲這個道理,因爲這個事實真相,古聖先賢對於一切衆生特別強調教育,佛家教育說得最透徹,跟我們講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有情衆生的關係,人與一切動物的關係、與植物的關係、與礦物的關係、與大自然的關係,最後再超越與天地鬼神的關係,與一真法界的關係,佛教裏講的就是這些事情。你都明白、都通達,然後曉得虛空法界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既然是一體,哪有沒有關係的道理?我們身體上任何一個細胞發生問題,都會覺得全身不舒服,它不是一個地方。一根很小的針刺,刺到我們皮膚任何一個部分,全身都感覺到。同樣一個道理,我們起心動念,盡虛空、遍法界都有感覺。爲什麽我們感覺不到?我們現在身體麻木不仁,別說針刺你不知道,刀割的時候你都不知道,麻木了。麻木就是迷,迷而不覺,麻木了。諸佛菩薩身體健康正常,他清醒的狀態,所以一點點小的疼痛,他統統知道。所以諸佛菩薩是個健康人、正常人,我們是個不正常的人,是麻木不仁的人。我們用這種比喻,諸位是比較上容易理解。


  然後你就能肯定,真正依教修行,這個波動它有這麽大的力量。就是在這樣距離當中,你的波很強,能把這個範圍之內不正常的波蓋過,你把它壓倒,你可以幹涉它,它不能幹涉你。你這個波是善的、是好的,那個地方縱然是有惡的,惡的波招來的災難,你這個善比他那個惡強,能夠化解他的災難,讓他的災難不起現行,就這麽個道理。所以修行要認真,要用真誠心,這個力量強大。世間人用的是妄心,我們用真心,用真心就非常非常可貴。你用真心力量就太大了,因爲一切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你這個心跟他一樣;換句話說,你震動的頻率相同,就跟他接通。接通就是我們佛法講的加持,世間人講的保佑,你的頻率跟他相同才能夠接通,這才得到加持、得到保佑。我們的頻率跟他的頻率不相同,怎麽樣也起不了感應,起感應也是沾一點邊緣,受一點點影響,沒有直接接通。這些事情用電波來說,諸位就很容易體會。

  真心決定就沒有妄想,大小乘經論,佛苦口婆心、千言萬語,無數次的勸我們要斷除妄想,一定要從斷煩惱下手。妄想裏面我執是最根本的妄想,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妄想的根。那要修什麽?這個身不是我,什麽是我?我有,不是沒有。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我,佛說這話人不相信。不但一般人聽了不相信,出家人學佛學一輩子,學到老死他還不相信。如果他相信,他就成佛了。他爲什麽成不了佛?他不相信。爲什麽說相信,他就成佛了?相信他就證得清淨法身。清淨法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身,這個身叫體、一體。諸位常常聽到,佛法裏面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體怎麽講?虛空法界跟自己同一個體,就是自己。禅宗裏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麽?就是清淨法身。法身哪有生滅?法身沒有相,法身能現一切相,諸佛菩薩沒有身能現一切身。我們明了,要真幹才行,這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佛法學到頭來是一回什麽事?恢複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除這之外一無所得,真是楞嚴會上所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不過是恢複你自己本來面目而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契入這個境界,你看到衆生得樂自己得樂,衆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那個慈悲心不是勉強的,自自然然生出來的。爲什麽?虛空法界是跟自己一體,決定沒有差別。這是這段經文裏面我補充這一點意思,希望諸位同修認真細心去揣摩、去體會。這一生能夠入佛境界,大幸!這也是諸佛菩薩對我們的期望。所以經典我們要有信心,能信能解,真正能夠理解,最後要實行,要把經典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爲,經典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經典,這叫修行證果。再看下面經文:

  【能於十齋日每轉一遍。現世令此居家,無諸橫病,衣食豐益。】

  小科題裏面‘釋現世福利’,釋是解釋,你現前得到的福、得到的利益。我們看此地跟前面有一字之差,前面講‘讀是經’,這個地方講‘轉一遍’,前面用‘讀’,這裏用‘轉’。這地方沒有用讀,不是說能於十齋日每讀一遍。什麽叫轉?轉跟讀的差別在哪裏?讀是從因上講,修因上講;轉是從果上講。你讀了之後你的念頭轉變,你的思想轉變,你的行爲轉變,這一轉變災就轉變成福。如果你學佛轉不過來,那災難你還是轉不過來,你還是要受災難,這個字在此地是關鍵的字眼。轉要從心上轉、從行上轉,這意思就很深了。

  所以讀誦一定要解義,爲什麽經要講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要講清楚、講明白,讓聽的人覺悟明白。明白之後,他思想觀念行爲就轉過來,轉惡爲善,轉染爲淨,因上一轉果上當然就轉,這就是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境從哪裏轉?境從心上轉;現在就講是我們思想波,從思想波上去轉。從前我們思想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貪嗔癡慢,都是損人利己,都這種波。現在我們這個波換了,我們起心動念利益衆生,舍己爲人,波放出去都是大慈大悲,清淨無染,他怎麽會不轉環境?境界本來沒有善惡的,本來是清淨的,說實在的話原本是個淨土。爲什麽淨土變成五濁惡世?是我們惡的念頭把環境改變,這是佛給我們說出的道理。我們愈想佛的話真的是愈有理,我們自己試驗試驗果然有效,所以一定要奉行才能夠得利益。清涼給我們講解《華嚴經》,他老人家是用信、解、行、證這四個綱領,來給我們介紹。這四個字要同時去做,不要有先後,有先後效果就很緩慢。現在災難臨頭,這種緩慢的方式來不及了,所以同時來做。


  今天居士林,我們就是用這個方式。我們講堂每一天講經兩小時,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間斷,這是信、解;念佛堂天天念佛不間斷,那是行、證。我們今天信、解、行、證同時進行,解門幫助行門,行門幫助解門,解行相輔相成,效果就很大了。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利益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深深相信,經是我們自己心裏面的經。世尊從真心裏面流露出來的,世尊的真心就是我們的真心,心是今之心,二而不二,所以他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說的“現世”,就是現前我們居家平安幸福,沒有任何災難,豐衣足食,可以得到這個效果。這個效果是很小的效果,哪有得不到的道理?再看下面經文:

  【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

  這是總結。“地藏菩薩”,“如是等”這三個字,總結前面所說信受奉行種種利益,結歸到地藏菩薩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薩是表法、是象征,他真正的內容就是我們自性裏面本具的寶藏。寶藏,經典裏面常講,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德是講德相,一真法界依正莊嚴,那是德相;能是能力,就是此地講的“大威神力”;這都是我們自性裏頭本具的。不但這一部經,佛說所有一切經,都是自性本具的德能,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讀經面對著佛菩薩,以真誠恭敬心就能夠開發自性,讓自己的性德也能夠現前。這就跟諸佛菩薩,我們波動的現象就溝通,頻率就相同。我們在這個時候,所有一切疑慮才能夠斷掉,斷疑才生起真正的信心,信心是成就佛事;佛事就是自利利他的事業。

  信心是根源,《華嚴經》上所說,‘信爲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道,轉凡成聖;聖達到究竟圓滿是成佛,信是根源。功德是自利利他,自利利他達到究竟圓滿,也從信心上建立的。我們今天做,做得不夠,做得不圓滿,原因在什麽地方?原因在信心沒有建立,信心不夠,信心不夠是因爲對事實真相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解能幫助信,信能幫助解,行能幫助信,信能幫助行,雖然講信解行證,講四個字,其實一樁事情;每一個字裏面必定含攝其他三個字,如果不含攝其他三個字,那就不能叫信。信裏頭沒有解、沒有行、沒有證,那不叫信;解裏面如果沒有信、沒有行、沒有證,那不叫解。佛法是圓融的,圓修圓證,進展就快了。下面說:

  【閻浮衆生,於此大士,有大因緣。】

  (它這裏有個錯字,諸位把它改過來。是閻浮衆生不是閻淨,這是個錯字。你們影印的那個本子是不是?對的,閻浮。我這個本子錯了,我們本子不一樣。這個本子是老本子,可能你們這是後印的改過來了,閻浮衆生。)“閻浮”是說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地球。我們地球上這些衆生,跟地藏菩薩有大因緣,有緣見面就歡喜,沒有緣就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我們在生活當中也能夠體驗到。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特別像觀光旅遊,第一次到那個地方去觀光,我們遇到很多的人,有人一看很順眼,看得很歡喜,有人一看就討厭,跟他從來沒有往來。爲什麽會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就是宿世的緣分,看到歡喜的,我們看他也歡喜,他看到我們也歡喜,這是宿世有善緣。我們一看覺得很不順眼,他看我們也不順眼,宿世有惡緣。可能我們這一生當中,就這麽幾秒鍾、幾分鍾的時間,一生就會見這一次面,第二次就很不容易碰到,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雖有緣,緣分很薄,一面之緣,一生當中一面之緣,時間非常短促,我們能體會到有宿世的因緣。

  還有一種情形也能夠證明,我們決定有過去世。我們到一個地方去旅遊,這個地方從來沒來過,一生當中確實是第一次來的,可是突然之間覺得這個環境很熟,似曾相識,什麽原因?你過去生中在這個地方住過,要不然你怎麽會很熟?從來沒有人介紹過,你怎麽會很熟?證明人決定有前世。我在美國德州,有一個同修蔡文雄居士,他說他學佛的因緣,真正體會到有過去世,他知道了。他也是偶然有一次,在舊金山附近開車迷路,走到一個小鎮,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小鎮,他忽然感覺得這小鎮很熟悉,這個路應該怎麽走法,走得果然一點沒錯。事後愈想愈奇怪,如果不是前世在那裏住過,他怎麽會熟悉?怎麽會有那麽深刻的印象?總在那裏住了很多年,他印象這麽深刻,這是他親自給我們說的。大概前生沒做什麽壞事,這一生又投胎得人身。所以確確實實人有過去生,有過去就有來生,這是講因果輪回的事實真相,許多人經曆過。我們自己也有這種經曆,但是沒有蔡居士那麽明顯,那麽樣的深刻,沒有。再看下面經文:


  【是諸衆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這是極力的贊歎,說明聞名見像的利益,經典的文字簡單,含義深廣。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於接觸到這一部經典,利益各個有淺深不同。有些人完全沒有接觸過佛法,像現代觀光旅遊,特別是到中國去觀光,中國觀光旅遊寺院是旅遊的重點,也是外國人非常喜歡去看。他們多半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還有其他宗教的信徒,對於佛法一無所知。藉著觀光旅遊,見到這些佛像,見到菩薩像,當然他們不會有信心,甚至於他們看這個是迷信,層次高一點的看這個是藝術品,把他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有沒有利益?有。正是佛法裏面所講,‘一曆耳根,永爲道種’,一曆耳根跟一曆眼根一樣的意思。耳根是聽到念佛號的音聲,聽到讀經的音聲,那是耳根;見到佛菩薩形像這是眼根,阿賴耶識裏頭永爲道種。無論是有意、無意,無論是贊歎、毀謗,都成金剛種子,就怕他一生沒有緣接觸到,那就非常可惜。毀謗都無所謂,他真接觸到,毀謗他要受毀謗之果報,果報受完了之後,將來有緣再遇到他就信了,他就能得度了。

  由此可知,給衆生結法緣這是好事情,在世出世法真的叫第一等好事。廣結法緣的時候,不要有任何顧忌,不要認爲這是亵渎佛菩薩形像,造作種種罪業,那你就不敢動了,你怎麽能跟衆生結緣?對於佛菩薩起尊重之心、敬仰之心,那是已經入門來的,我們對於佛菩薩形像要尊重,以恭敬心供養。但是我們介紹給別人,那你就不必有這些顧慮,介紹給別人是在他阿賴耶識裏頭種佛種子,即使他毀謗侮辱都無所謂,佛菩薩哪有見怪的道理?見怪他是凡夫,他不是聖人,絕不見怪。所以在現代,我們有一些看到,包裝紙上印佛菩薩形像,報紙裏頭常常也印佛菩薩名號,也有佛菩薩形像。有一些同修看到這個情形來問我怎麽辦?這報紙能不能丟?我們怎麽處理?他就慌張了。這是起分別執著,要曉得報紙上做是給許許多多衆生結緣,結法緣,種善根。我們遇到怎麽處理?就看你自己。如果你家裏面有地方放,你可以把報紙上的佛像、佛名剪下來,或者是把它貼在一個本子裏面,做一個紀念也是好事情。如果不願意這樣子做,照一般報紙處理就行,不必要執著、不必要計較。特別是在這個世間造惡的人多,佛菩薩的名號、形像愈普及愈好。發心不相同,我們這個心是利益一切衆生,希望一切衆生種下佛菩薩的種子,這是好事情。不要常常想到這是不恭敬,把這個緣斷掉,那就可惜了。

  此地說的利益非常明顯。我們得利益的人,隨著他的心、隨著他的願,如果他能解能行,利益就很殊勝,利益就很大。他聞名見像不解,也不能行,這個利益是含藏在他阿賴耶識裏面,現前不能得利益;這個地方“現在殊妙安樂”,他得不到。什麽時候他能得到利益?來生後世他有這個緣,有緣再遇到。再遇到的時候,那個緣要是殊勝,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來幫助他,能解能行,他殊勝安樂的利益才能夠現前。所以這裏頭沒有迷信,這裏面差別因緣無量無邊。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遇到有人來問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解答,幫助他斷疑生信。凡是來問的人,都是過去生中有這個種子,過去生中曾經聞法,聞名見像這個緣分。我們自己細細想想,我們過去生中,甚至於久遠劫前,我們種下來的,到這一生我們才遇到緣,緣才成熟了。所以看到這一部經,他能生歡喜心,愈讀愈歡喜,能解歡喜,不解也歡喜,緣深。緣一定是宿世種下來的,不可能是這一生當中,一接觸就生歡喜心,沒有這個道理。

  現前有許多大衆,接觸不能生歡喜心,還不就跟我們過去生中情形一樣,我們是過來人很清楚,經曆了許多生、許多世,這成就了。現在我們幫助他們種因,我們很清楚,也必須要經過來生後世緣成熟,他才能得度。在世間人心裏面想,這個時間太長了,可是真正在事實真相裏面,時間是假的,沒有時間。時間跟空間,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決不是事實。《華嚴經》上講‘念劫圓融’,一念可以把它延伸成爲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濃縮成一念。大乘經上常講,‘十世古今,不離一念’,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沒有看到真相,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我們只看到銀幕上那個現象,沒有看到放映機後面的底片,銀幕上有前有後,如果看看放映機的底片,拿出來一大盤沒有先後。由此可知,我們看到有時間、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是錯覺當中看到這個幻相。你要把它看成了解真相,那你就好像電影放映機裏面,看到它的底片一樣,沒有先後。

  所以幫助一切衆生種善根,修菩薩行,成菩薩道,是我們應當要做的工作。而且要積極去做,無條件的幫助大家去做,這裏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以清淨心去做、以平等心去做,這樣子功德自然就圓滿了。經上講的利益,“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這是一般世間人所希求的,舉出一個例子而已,真正的功德利益,比這個殊勝太多了。青蓮法師在這一段經文的注解注得很好,他引用經典裏面所說的,比較上深一點,可是我們在講席裏頭說了很多,諸位如果能懂得這個意思,看他的注解就不難懂。請看下面經文,在六十六面: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爲未來衆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這是菩薩代替我們請示世尊,世尊講了這麽多,題目應該是什麽?到這個地方來請問經名,將來集結的時候應該用個什麽名字?就跟世間人做文章一樣,自古以來許許多多人寫文章,文章寫完之後再定一個題目,這是很正常的一種作法。當我們做學生的時代,老師出個題目叫我們做文章,我們要依照這個題目做,那很難,那個練習。真正做文章的是文章做成之後,再看全篇內容定一個題目。像我們現在每天早晨,吃完飯之後跟大家談談話,隨便談,你們把它錄下來,再把它寫成文字,然後看這個內容給它定一個題目,讓人看到這個題目,就曉得這一次講演的內容。佛說經原先都沒有定一個題目來講,應機說法,題目集結之後才定。但是佛經有許許多多,都是與會大衆聽完之後,或者聽了一半,有人來請教,請佛開示;這種情形在佛經裏面,我們看到很多。也有沒有人問,佛也沒有說,集結之後,集結的人給這個經定一個題目。但是在佛經裏面這種情形比較少,多數都是佛說出來。這是普廣菩薩爲我們請示,這個經的經題、經名。

  “爾時”,是世尊給我們說,地藏菩薩種種的修行、化他這些功德事迹。說完之後,普廣菩薩“胡跪合掌”。‘跪’在從前是禮節當中最隆重的,中國人行跪拜禮跟外國人不一樣,胡跪是外國禮節,不是中國禮節。中國的跪是兩個膝蓋統統跪下去,在古印度的跪是跪一個膝蓋,跟我們中國不一樣;右膝著地,跪一個膝蓋。這種跪法它有用意,便利於承事老師,老師有什麽吩咐的話,動作比較敏捷,起來得快,很容易站起來,替老師服務;念念不忘奉事老師,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是很恭敬的一個態度。‘合掌’表一心,都是表法的。十個指頭表我們的心散亂,胡思亂想,合掌就是收心,所有一切妄念這時候統統放下,一心專注,合掌表這個意思。合一了,表這個意思,表恭敬。“白佛言”,‘白’是下對上,敬詞。從他言詞裏面我們知道,普廣也是等覺菩薩,也不是普通人,也是諸佛如來的示現,正是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釋迦牟尼佛就像唱戲來唱主角,那些諸佛如來來唱配角,把這出戲唱好,希望看戲的這些衆生,看了之後都能夠覺悟,所以佛法確確實實是在演戲。

  我手頭上還有一套劇本,正是現在這個時候,七月目連救母。那一套本子真的是個大戲,很可惜現在沒有人去表演,劇本在,沒有人表演。在古時候佛門裏頭這些劇本很多,我們是沒有留意去搜集,留意搜集的確很多。現在如果能用現代劇的方法來表達,做成電視連續劇,用這種方式來弘法利生,産生的效果就非常之大。佛家常講方便多門,不拘於一個形式。如果我們真的有這些人才,對文學有修養、有愛好,有真正懂得音樂,懂得戲劇,我們來編這些劇本,送給這些影劇界,讓他們在電視台表演,弘法利生的利益就大了。效果比我們在講台上講經說法,不知道殊勝多少倍,應該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這些影劇的導演、演員先來聽經,聽明白之後去寫劇本、去表演,用這種方法才行。現代化、本土化,我們今天講本土是講地球,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捷,地球變小了,今天講本土已經不拘於一個地方,整個世界是本土,一定要走向現代化,才能收到效果。

  所以這菩薩都是如來的化身,“我久知是大士”,‘是大士’就是指地藏菩薩;我對他知道的太久、太清楚了。“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講,普廣菩薩早就知道,哪有不知道的事情?他在此地爲什麽要問?“爲未來衆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他這個問是明知故問,唱戲的、唱雙簧的,這一問一答。衆生不知道;不知道,衆生問不出來,一定要內行的人才能問出來。我們讀這個經我們要學、要學習,任何場地、任何時間;非常可惜我們都是迷惑顛倒的衆生,沒覺悟,度衆生這種方法沒有學到。說老實話,也沒有度衆生那一種懇切的願望,所以還是生死凡夫。如果這一套你學會了,你也有這個弘願,時時刻刻幫助衆生、利益衆生,沒有間斷的。走路散步聊天,前後都有人,我們明知故問,這一問一答,讓別人聽。我們在公共場所,在餐廳裏面吃飯,四周圍很多人,從來沒有問:法師,什麽叫做佛?你懂得,我也懂得,我們一問一答唱雙簧給別人聽,那些人不懂得。那個餐廳我們在吃一餐飯,那就是道場,來參加吃飯人都是聽衆,幾個人懂得?

  在中國大陸寺院裏面,你們都住在寺院,每一天觀光團多少?帶隊的導遊給他們介紹道場、介紹曆史文物,給這些觀光客,我們就不懂得在裏面去插一腳。我碰到一次,在上海浴佛寺,我是離開的時候走到天王殿,正好有兩個團,我看到那都是外國來的,他們的翻譯給他們在介紹。我也是拉著旁邊,那是浴佛寺的一位知客,我跟他講解,天王殿四大天王是什麽意思?表什麽法?我跟他一講,那兩個團體都不說話,都圍過來聽,機會教育,我們就給這些觀光客上一堂課。所以一定要懂得機會教育,一切時、一切處,我們要有這個心、有這個願。就像普廣菩薩在地藏法會,這一問一答,哪有不知道的?都知道,明知故問,唱戲表演,給那些人看,讓那些人看到之後覺悟明白。所以要曉得大陸上這一些寺院,如果能利用機會教育教導全世界的衆生,他們到這個地方來觀光旅遊,真正得到利益回去。回去之後他又會宣揚,自己聽到明白這些佛法,介紹給他的親戚朋友。他那些親戚朋友聽了之後,又會到中國來觀光旅遊,來想學一點東西回去。他到這個地方來觀光,花了一筆錢那是學費,還真學到東西回去,我們沒有辜負他,好事情。

  所以我不在中國沒法子,我在中國一定建議中國佛教協會,把所有出家人要集合起來辦培訓班,培訓他們機會教育,每一個人都會說。不必多,只要把這些表法的東西搞清楚、搞明白,天天爲這些觀光團體來講解、來說明,讓這些外國人到中國來走這一趟,知道中國不但是曆史悠久,藝術水平那是世界希有的,中國學術之精湛更讓他佩服,這是宣揚固有文化,宣揚大乘佛法。佛法確確實實在中國,已經不在印度,印度沒有了。佛法也移民移到中國來,印度沒有了,所以全世界要想學佛,一定要到中國來。我們讀這一段經文很有感慨,一定要知道自己怎麽樣去做,都是爲了利益衆生。這不是找麻煩,所以不要怕老法師很辛苦,老法師很累,不在乎這些!如何能令衆生得利益,明知故問。“故問如來,唯然頂受”,‘唯然頂受’四個字非常恭敬,決定依教奉行,有這個意思在裏頭。下面他就正問: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你講的這些怎樣把它定個題目,好讓我們輾轉流通,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一切大衆,推薦給一切大衆,“流布”的意思,流通宣布。流布的方式很多,無量無邊,決定不是一種形式。我們要看環境、看形式,怎樣做最有利益,我們用這個方法去做。我們在講堂裏面講經,講堂很小,聽衆不多,如何把講經的效果擴大,當然最理想的就是電視,電視這個緣我們不成熟,沒有這個關係。尤其電視是由國家政策限制住,緣不具足。我們也沒有財力,做不到。做不到怎麽辦?我們自己每一次講經,把錄音帶保留住,我們可以做到;有緣的道場、有緣的同修,沒有緣到現場來聽,我們可以將這些錄音帶拷貝送給他們。佛法這是布施供養,決定沒有買賣的,所以我們印的經書、錄音帶、錄像帶、CD,從來沒有買賣的行爲,都是贈送。

  這兩年來因緣逐漸成熟,台灣自從第四台開放之後,有許多人問我要錄像帶。有人要,好事情,我們很歡喜,我們提供,他們拿去播放。所以現在在台灣,幾乎每一天有三、四個小時,播放這些錄像帶。在美國,每天有一個小時,最近夏威夷電視台也開始播放,每一個星期兩次,好像是兩個小時,一個星期兩個小時。風氣逐漸開了,我們的錄像帶派上用場。只要他們向我們要,我們儲存的東西很多,我相信兩、三年他都播不完。我們儲存這麽多東西在,我們早早想到要利用科技的方式。現在電腦的網路開放,這對我們來講也是最好流布的方法,許許多多這些資料都在網路上。我們看科技的趨勢,在我想像當中十年之後電腦的時代,可能這些電視都會被淘汰掉,每一個人帶一個小電腦,電腦就像一本書那麽大;十年之後的電腦,可能變成一個很小的小盒子,可以裝在口袋裏,愈做愈進步。每一個人打開電腦的時候,你隨時都可以看到,只要有空閑的時間,你想聽經的時候,你都能夠收到,太方便了。

  所以將來對全世界弘法利生,需要多大地方?我們現在這麽大地方足夠了,地方小省事,開銷小不求人,所有這些力量統統做弘法的工作,做幫助一些苦難衆生的工作。我們自己衣食足就很快樂、就很自在,有志同道合的,有七個、八個足夠了,人不要太多。我們專攻大乘,每一天在講台上鍛煉,利用科技的方法把它普及到全世界,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流布,把心定下來專門幹這一樁事情。我們不必挂個什麽招牌,那是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實質。真正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我們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希望把如來的事業做好,這一生就過得很充實,很有價值、很有意義。

  我也是幾十年以來,從學佛以來就有這個願望,希望有幾個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我們共同來做這個事業。同心同願的人難找,古人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那是一種比喻,你這個鋒利能夠切斷鋼鐵,有這麽大的力量。同心的人找不到,爲什麽找不到?大家把名利看得太重,這就沒法子。如何能把名聞利養、人我是非舍得幹幹淨淨,只有一個念頭:弘揚佛法、利益衆生,這樣的人難找,太難了!我深深相信能有五個人,就能把佛法再興旺起來,跟釋迦牟尼佛時代無二無別。世尊當年在鹿野苑五比丘能起家,今天能夠有五比丘,決定能夠把佛法興旺起來。這五個人真正有道心,跟此地所講真正能把觀念、言行轉過來,與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這個事業才能做得圓滿。請看下面經文:

  【佛告普廣,此經有三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

  普廣請示經名,世尊說了三個名字,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三個名字其中之一。這是過去譯經的大師,從世尊所說的這三個名選一個,選了“地藏本願”,所以這個經叫《地藏菩薩本願經》。‘願’一定有行,所以“本行”包括在‘本願’裏面,‘行’一定有“誓力”。‘誓’大家知道,地藏菩薩的誓願宏深,真正是舍己爲人。我們今天所講的犧牲奉獻,舍己爲人,地藏菩薩是第一個模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衆生,方成佛道’。我們要問:地藏菩薩有這個大願,值得一切諸佛如來贊歎、一切衆生景仰,觀音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文殊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此地看普廣菩薩有沒有這個願?有。從這個願來說都叫地藏菩薩,普廣也叫地藏菩薩,觀音也叫地藏菩薩,文殊、普賢都叫地藏菩薩,從這個願說。如果從大慈大悲上說,地藏菩薩也叫觀音菩薩,統統都是觀音菩薩。千萬不要把一個菩薩看作一個人,那麽死呆板,你就糟了!所有一切菩薩都是表法的。

  所以你成就什麽?集一切菩薩之大成,所有一切菩薩就是我一個人,這就對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從我們自己孝親尊師,從這個願行那就是地藏菩薩;從慈悲濟世,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從用理智不用感情,你就是文殊菩薩;說到做到,言行一致,那就是普賢菩薩。所有一切菩薩是一個人,不是很多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今天學佛,學到老都不能入門,錯在哪裏?錯在我們把所有菩薩分了家,這個不是那個,那個不是這個,這糟了!所以你不得其門而入。你真正懂得,一切諸佛是一尊佛,一切菩薩是一尊菩薩,《華嚴》上一再給我們提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說明這個道理,都是講這個事實,哪裏可以分家?這一分家就落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不斷,你就不得其門而入,說老實話經你也看不懂,你怎麽能得到這個經教的殊勝利益?這是說到地藏菩薩本誓,從誓願産生的力。這個力就是我們今天講動力,勇猛精進,永不退轉。什麽力量在推動他?我們今天看世間人,世間人拼命在工作,什麽力量在推動他工作?名利。如果他得不到名、得不到利,他就懈怠了,什麽都不想幹。

  昨天報紙上登了一個小東西,我看了很有趣味。講加州矽谷,那是我在加州住的那個地方,我住在南灣,就是說那個地區。那個地區很多科學家,多半是做電腦、電子的。我在舊金山講經,他們這些人都來聽,這裏頭博士學位的人很多。我記得我第一次在舊金山講經,聽衆大概有八十多個人,三分之二是博士學位,所以那個同修告訴我,他說:法師,你到此地來開博士班。這些人工作都非常努力,每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爲什麽?賺錢。錢賺了之後沒地方花,不曉得怎麽花法,真的是如此,拼命努力在那裏賺錢,是爲這個他才那麽樣的工作。如果沒有錢賺,沒有利益的話,他一定就不幹了。

  世間人動力,工作勞動動力是名利,佛法名利舍棄掉,什麽力量在推動他?本誓,他誓願在推動,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其實就是第一願,‘衆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個願力在推動他。他要真正有這個願,他一定要斷煩惱,一定要學法門,一定要成佛道。爲什麽?他不斷煩惱、不學法門,他就沒有能力度衆生。由此可知,因爲這個願力成就了自己。自己成就之後,他的願力才能兌現,才能普度衆生。所以諸佛成佛,成了佛之後,決定不住在佛位上,再退到菩薩位子上來,行菩薩道。菩薩是學生的地位,佛是老師的地位,因爲在老師的地位上就麻煩了。佛道是師道,提倡的是尊師重道,只有學生來求老師,老師不能任意去教學生,老師要隨隨便便去教學生,學生對老師就不尊敬了。所以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中國跟印度古時候都是這樣的。求學,你來求學,沒有老師到你家去教你的,沒有這個道理。誰可以到你家去教你?菩薩。菩薩是同學,同學就沒有這樣尊嚴,同學可以隨便。所以經上講‘作不請之友’,你不來找我,我可以去找你,那是菩薩,菩薩方便了。我們關係是同學關係,我們不是老師的關係,你要懂得。表演做老師的釋迦牟尼佛一個人,表演做同學的許許多多諸佛如來,示現成菩薩的身分,來跟我們做同學,來幫助我們。

  實在講這些人早就成佛,這是真正的慈悲,幫助佛來教化衆生,不是內行人幫不上忙,不是內行人不能觀機,不是內行人不能問,問不出來。所以我常說,學佛就是唱戲、就是表演,經典就是劇本。諸佛菩薩在此地表演,表演得多活潑。特別是在《華嚴經》上看到,那個法會多少人,如果從經開始到整個經的結束參與的團體,不能算個人,參與的團體總共就有兩百二十八類,有這麽多。我們講從團體,這麽多的團體,每一個團體裏面的人數都是無數無量,無數無量不就讓我們立刻就體會到,這個大舞台是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大舞台,所以他的人數才無量無邊。哪些人在導演?哪些人在當演員?全是諸佛如來。我們在經上看到,種種不同身分全是諸佛如來變現的,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現什麽身,隨類化身,隨機說法。

  我們要在經典裏面學會這一套本領,要建立這麽樣的理念,我們也就參與這個法會。這個法會是華嚴法會,華嚴法會無時不在,沒有中斷的,所以經上講‘塵說刹說,無間說’,沒有間斷的。華嚴法會是個總法會,所有法會那是小會,大會裏頭分小會,華嚴是總會。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契入這個境界,我們就入華嚴法會。星期六我們遇到一段經文,正好講到‘華嚴三昧’,多少跟諸位報告一些。明白之後,確實把我們的觀念轉變,我們的生活隨之也轉變了,轉變我們自己的業力變成願力,這是學佛真正得力。方東美先生所講,‘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轉不過來你就得不到,轉過來之後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是說到《地藏本誓力經》。後面經文還有兩行,我們把它念下去: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衆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這是世尊的囑咐。“緣此菩薩”,‘緣’是這麽一個緣分,‘此菩薩’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重’有兩個讀音,念重也行、念重也行。重他的願很重,重是重複,他生生世世都發,所以說兩個音,兩個意思統統具足;你念重、念重都不錯,都講得通,它有兩個意思在裏頭,他的願望完全是利益衆生。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了,這是菩薩的本願;換句話說,也是我們學佛的大根大本。所以大乘佛法從哪裏修學?一定從地藏菩薩修學,你要沒有地藏的心願,你決定不是大乘人。在大乘法裏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都要以這個爲基礎,那就是一定要普度衆生,真正是衆生未得度,我自己不能成佛。這時候不能成佛是不居佛位,地藏菩薩真的久遠劫都成佛,他的學生都成佛,他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不居佛位。也就是說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永遠是以同學的身分幫助一切衆生,就是這個意思。不作師,跟一切衆生作同學,是一切大衆的學長,以學長的姿態出現,不以老師的身分出現,真正的意思在此地。足夠資格作老師,不以老師身分出現,這個我們一定要學習。就是主動的幫助一切衆生,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而退”,‘退’一定要照做,不是退了之後就算了,退了之後一定是依教奉行,要認真去做。好,這一品就介紹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4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0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六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七十面,‘利益存亡品第七’。請看經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衆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裏面是這一部經裏面,也是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在現在的七月,民間都知道這一些超度的法事,超度法事是從什麽地方起源的?依據什麽樣的理論?在這一段經文裏面,都會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經一開端是地藏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的一段話,這是他在我們世間度化衆生,所見到一些事實的狀況。“閻浮衆生”這是指我們這個地球,“舉心動念”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地藏菩薩說的這句話有沒有過分?我們自己要認真冷靜的去思惟,起心動念是不是罪?佛講這一部經,這部經是在方等會上講的。在那個時候,三千年前菩薩說這一句話,確實會讓我們懷疑。如果在現代這個世間來講這一句話,我們就會很肯定,確確實實起心動念無非是罪。可是菩薩的意思很深,爲什麽?起心動念就是罪,這個話說起來難懂。在如來果地上,在法身大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我們講圓教初住菩薩,他們還會不會起心動念?不會了。


  這個意思諸位聽懂,你就明了起心動念就落到十法界裏面去,所以他那個罪的標準定得高。那個標準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界限,你落到十法界,那你就是罪;十法界裏面,聲聞、緣覺、菩薩,還有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所以起心動念是什麽?已經把你真心真性變成了識。法相宗裏面講修行的標準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起心動念是轉四智變成八識,這是罪,是從這個標準上說的。我們今天世間,那個標準就更低了。今天世間標準是什麽?三惡道的標準。起心動念的時候,都是三惡道的罪業。當然地藏菩薩確確實實,這個意思是指三惡道的標準,確實指這個。嚴重的分別執著,十法界裏面分別執著很薄、很淡薄,六道裏面分別執著就嚴重,尤其是惡道衆生。

  佛在大乘經上跟我們講十法界的業因,這是我們真正想學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常常用佛陀這一些教誨來測驗自己,我們功夫是不是得力?我們修學有沒有偏差、有沒有錯誤?用這些教誨來檢點、來考察。像讀書一樣,常常要察看自己的成績。佛告訴我們十法界的業因,這業因當然非常複雜,複雜裏面總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講第一個因素。佛就給我們說,這十法界的第一個因素。佛成佛第一個因素是平等,佛是平等心,等念衆生。如果有分別就不平等,所以佛看虛空法界決定沒有分別,那是一體的,平等心是成佛的第一個因素。菩薩是六度心,起心動念能與六度相應,這個人是菩薩。緣覺心是十二因緣,念念跟十二因緣相應,這是辟支佛,念念與四谛相應是聲聞,這都講第一個因素。念念與十善、四無量心相應,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這是六道裏面的天道。爲什麽會生天?上品十善,還要具足四無量心,這種人生天。到人道裏面來得人身,與五戒相應;我們今天得人身,過去生中修行與五戒相應,這是得人身。三惡道與貪相應,這餓鬼道;與嗔恚相應的地獄道;與愚癡相應的畜生道。十法界裏面,這裏頭還有一個修羅道,修羅比較特殊。修羅是修善也修上品十善,沒有四無量心,而是貢高我慢,嫉妒心很重,好勝心很強,他也修上品十善,這種人是修羅因。


  都是罪,無非是罪,我們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與哪一個相應?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去思惟,覺得自己起心動念與哪個法相應,將來就到哪一個道裏面去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說實在話沒有人在這個地方逼迫你,沒有!完全是自己造作自己感受。這裏頭沒有別人給你做主宰,上帝做不了主,閻羅王也做不了主,佛菩薩還是一樣做不了主,誰作主?自己作主;就是你起心動念與哪一個法相應,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掌握到這個原則,每一天起心動念自己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念頭落在哪一道,這個人是覺悟的人,明白人。我們要想往善道去,純善至善是佛、菩薩這兩道。要想作佛菩薩,你一定要修清淨平等覺,用清淨平等覺心去修六度,起心動念與這個相應,你走的是佛道,你沒有走錯。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與貪嗔癡相應,那你走的是惡道,你走的是三途。佛是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往哪裏去他管不了,他沒有能力來限制我們。

  所以大乘經上才講,佛自己說‘佛不度衆生’,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衆生得度是誰度他的?自己悟、自己度,佛只是給你做增上緣而已。所以佛法是師道,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跟世間學校老師一樣,老師能教給我們,把這些道理講給我們聽,我們明白覺悟了;方法教給我們,我們自己要去做,才能得到好的成績。所以成績好壞與老師不相幹,老師再慈悲、再愛護我們,也不能把我們的成績提高,要靠自己努力。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將來要到哪一個法界,要得什麽樣的結果,完全要靠自己。所以學佛的人,跟不學佛的人差別就很大,不學佛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知道怎麽個修法?多做善事,世間人現在一般崇尚的,大慈善家多做善事。如果多做善事還有一個好勝心,要名,在社會上他要去要地位,要大家對他尊重、對他贊歎,有這個意念在裏面,我們就曉得他的果報在修羅道。看他修的福大小,福要大的天上作阿修羅,次一等的人間作阿修羅,再次一等的是餓鬼、畜生裏面做阿修羅。所以唯有接受佛的教誨,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斷惡修善而不執著,心地平和,用現在人說的話永遠保持低調,這個好!你走的是菩薩道。佛菩薩對於任何人謙虛恭敬,對善人謙敬,對惡人也是謙虛恭敬,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最近我們在學習《華嚴》,這一部大經可以說把虛空法界都說到,一切衆生之類沒有一類漏掉的。佛在經裏面到最後總歸結,歸結到十大願王,總結十個綱領。所以十大願王展開就是全部的《華嚴經》,《華嚴經》最後濃縮就是十大願王。你要真正了解十願裏面所含的義趣、修學的方法,你不了解全部《華嚴經》,你怎麽會知道?你怎麽會修學?那是總綱目。可是這個總綱目,我們再要把它簡化,我們提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十個字。諸位想一想這二十個字,跟十大願王相不相應?然後我們修行用功才真的掌握到要領,我們修什麽?起心動念與這二十個字相應。把不相應的念頭統統改正過來,念念都相應,那我們曉得我們走的是菩薩道,我們走的是成佛之道。《華嚴》到最後結歸到西方淨土,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這二十個字最後結歸到念佛。所以在行門裏面是愈簡單愈方便,解要深要廣,行門要專要一,功夫才得力。現在有許多好的同修、好的修行人,常常跟我談起來功夫不得力;很想自己功夫得力,爲什麽功夫不得力,你要知道原因。不得力的因素,就是我們舉心動念不相應,依舊還是貪嗔癡慢,那怎麽會相應?道理在此地,原因在此地。

  菩薩在此地,後面這幾句話說得好,“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脫’是脫離苦、三惡道。菩薩在惡道裏面教化衆生,諸位要知道,在惡道裏面教化衆生都叫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到惡道教化衆生,文殊菩薩到惡道教化衆生,都叫地藏菩薩,所以地藏菩薩的名號絕對不是專指一個人。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就很執著,地藏菩薩決定不是觀音菩薩。就像我們學校老師一樣,這老師教國文的,國文老師絕對不是英文老師,哪裏曉得他在我這裏教國文,隔壁教室教英文,他多才多藝,他樣樣都能,我們這搞錯了。所以你要真正通達明白,曉得一個人具足一切菩薩名號的頭銜,他都是,他在什麽場合我們就稱他什麽菩薩,諸佛如來也是這樣的。


  這是說他教化的這些衆生,好不容易在三惡道,讓他醒悟過來。這種醒悟,一個是菩薩教學的善巧方便,另外還有一個是這個衆生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菩薩對他那是無可奈何,怎麽樣講他也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還排斥。有善根的人你一說他聽了點頭,覺得有道理他相信你,善根深厚的人他能夠依教奉行,所以一定要有善根。菩薩在惡道裏度衆生都是善根很深厚的,這些人回頭向善,這一念回心就離開惡道。離開惡道多半是到人天,到人間來的多,到天上去的少數;而且到天上,多半是四王天跟忉利天。生到人天這是善利,他得到善利了,可是一生到人天之後,又退心退轉了,又迷惑了。

  不但迷惑,“若遇惡緣,念念增益”,‘益’是加多。我們看看現在社會環境,六根所接觸的都是惡緣,自己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很重,再看到外面這種種誘惑的惡緣,念念增益就是又造罪業了。這幾句話確確實實是,把我們現前社會的現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太清楚、太明白了。我們自己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頭不曉得,所以這幾句經文我們要特別把它記住,時時刻刻想到菩薩的教誨。我們確實生活在這環境裏面,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這一生雖然緣很殊勝,得人身、遇佛法,緣雖然殊勝,將來果報並不殊勝,怕的是還要墮三途,得人身都靠不住。你要想來生再得人身,你就想想你的五戒十善有沒有做到?五戒十善,自己非常冷靜客觀去觀察,我們五戒十善可以達到八十分,來生得人身沒有問題。如果五戒十善能夠達到滿分,來生決定生天。假如五戒十善連五十分都保不住,那就危險了,三惡道去了。

  我們世間一般人講,人死了去作鬼,六道裏頭爲什麽人死一定就作鬼?爲什麽不說人死了又來作人?人死了去生天,爲什麽不說?大家都肯定人死了去作鬼,這說法也不無道理。鬼道貪心重、嫉妒心重,我們看看哪個人沒貪心,起心動念都是貪。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現在世間特別貪財,學佛的人裏頭還有貪的,貪佛法。諸位要曉得,貪佛法還是得變餓鬼,不是說我們把貪的對象換一換就行,不行;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對象。貪佛法還是變餓鬼,在鬼道裏頭比較有福報就是。理事都要明白、都要清楚,然後才知道自己現前,這一生走的是哪一條道路。


  下面這一段是比喻,“是等輩人”,就是指這一些造作罪業的衆生。前世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這一轉世把前世的統統忘得幹幹淨淨,這一生當中未必能夠遇到法緣,未必能夠繼續再修學,多半都是退轉。所以這些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這是舉個比喻說,這些人好像他走在泥沼裏面,那很可怕、很危險,一不小心就陷到泥裏面去了。不但走險路,而且還負於重石;換句話說,加速度的墮落。“漸困漸重,足步深邃”,這是陷下去之後,你沒有辦法出離。陷在泥沼裏面,我們知道這非常危險、非常可怕,因爲陷在泥沼裏面動彈不得,比掉在水裏面還可怕;水裏面你還可以遊、還可以動,泥沼裏頭動彈不得。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曆。】

  從這個比喻,我們再回頭再來論事。這個人如果他有緣遇到善知識,此地講的“知識”就是菩薩。有緣遇到佛菩薩,佛菩薩幫助你,這從比喻說。或者是幫助你減輕你的負擔,或者是把你的重擔完全接過來,這都是比喻。說這個知識有“大力故”,他有能力、有這個力量。‘大力’是指什麽?佛法裏面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善知識有這個大力,來輔導你、來幫助你,“勸令牢腳”,勸你站穩。遇善知識條件就是善心善念,大乘佛法裏頭常說,‘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所以善心善念要生起來,就能夠感動佛菩薩,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牢腳’比喻善心不退,就是你的腳根就站牢。

  “若達平地”,‘平地’這是超生,比喻人天兩道。天台大師給我們講解十法界,他說得很巧妙,把十法界開成一百法界,每一個法界裏面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叫百界。《法華經》裏面講每一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法界千如,天台家講的百界千如;百界千如是講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今天在人法界,人法界裏頭有十法界,如佛教誨,我們起心動念與自性平等相應,我們就是佛法界,起心動念與六度相應,我們就是菩薩法界,所以起心動念都是貪嗔癡慢,這是三惡道的法界。雖然我們現在還在人道,但是你造作的是三惡道的業因,將來必定入三惡道。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已經掉在泥坑裏面一樣,遇到善知識、遇到佛菩薩,佛菩薩把事實真相說出來,我們覺悟了,覺悟了趕緊回頭,腳根牢住;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決定與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相應,這就是牢腳,這就是踏到平地。

  末後這兩句話說得好,“須省惡路,無再經曆”,‘惡路’是通達惡道之路。就是貪嗔癡慢,這是通達惡道的路,不可以再走,再走沒有人能幫忙。起心動念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這是成佛之道。怎樣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用平等心念這一句佛號就相應了。平等心就是清淨心,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萬緣,放下身心世界。這個世間人好人也好、壞人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幹,我見如不見、聞如不聞,就用一個清淨平等心去念阿彌陀佛,那麽你走的路是成佛之道。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成功了。《華嚴經》真的是無上法寶,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世間種種現象,都是諸佛如來變現的,是不是真的?完全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用個什麽心看?清淨平等心去看,統統是諸佛菩薩示現的,凡夫只有我一個,我一個人是凡夫,這個話很有道理。

  肯定是諸佛如來示現,爲什麽會這麽肯定?《華嚴》上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本性,心就是圓滿法身。大家常常在經上念‘清淨法身’,清淨法身變現出來的境界,這就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應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現什麽身。所以一切的示現是來度我一個人的,幾時我明白,覺悟過來,看到大地衆生統統是諸佛如來,那自己就成佛了。佛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菩薩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凡夫眼睛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華嚴》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今天是動的什麽念頭,你就是在那個法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樣去修,如何成就自己無上菩提。這是修行證果絕妙的方法,使自己在一切境緣當中,真正成就清淨心,真正成就平等覺。所以一切衆生種種示現、種種作爲,我們不要放在心上,要曉得自己應該怎樣作法。我們知道種種示現都是爲度自己,都是叫自己這個心在境界裏頭平下來,我們看到不平,那是我們自己還有煩惱、還有習氣,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過在自己。所有一切境緣,我們接觸到之後心是平靜的,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你接觸外頭境界生智慧,清淨平等覺現前。所以‘須省惡路,無再經曆’,這八個字苦口婆心,我們要能體會。再看下面經文:

  【世尊,習惡衆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習”是習性,我們一般人叫習慣。無始劫來的習氣,惡習氣多,善的習氣少。如果善的習氣多,他起心動念、一切作爲自然跟善相應。爲什麽我們一切的造作跟惡相應?是惡習氣太重。起心動念,“從纖毫間,便至無量”,這就受外面惡緣的影響。他注解裏頭也注得好,惡習是指種子,習惡是指現行,這個說法也很好。我們裏面有惡習的種子,無始劫來的習氣,遇到外面惡緣,他就起現行;起現行就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這個事情非常可怕。所以墮落在三途惡道,很不容易出離。

  【是諸衆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爲設福,以資前路。】

  這是講到修福。家親眷屬要怎樣去幫助他們,在生的時候勸導他,他不肯回頭,我們知道必墮惡道。就如前面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是給我們做出示範、做出榜樣,家親眷屬造作罪業墮落惡道怎麽辦?應該給他設福。“資”是幫助,對他的前途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真正幫得上忙的,給諸位說只有佛菩薩,除了佛菩薩之外太難太難了,誰能幫得上忙?下面這是教給我們修福的方法,修福的方法非常多,此地只舉幾個例子。希望我們能夠舉一,一個例子裏頭能夠想到,許許多多修福的理論與方法,聞一知十。

  【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銷滅。】

  經上所說的好像很容易,這個事情不難做到,能有這大的效果嗎?“如是衆罪,悉皆銷滅”,能有這麽大的效果嗎?現在人讀了沒有不懷疑的。我們也懷疑,懷疑的原因是,對於這段經文所敘說的沒有真正理解,如果真的理解,你就不會懷疑了。第一因素要正法住世,正法沒有了,只有這個形象,形象不管用,樣子沒有什麽用處,如是衆罪消滅不了。我們出家人沒有什麽忌諱,要說真話。有一些出家人天天替別人超度,最後自己死了還墮惡道,你想想看他能度得了人嗎?這不是現成的例子擺在此地嗎?我們親眼所看到,出家人臨終迷惑顛倒,那個相非常難看,不是瑞相。他不是天天在“懸旛蓋”、“然油燈”,天天在讀經嗎?李木源居士前天報告告訴我們,一位出家人每一天從半夜十二點鍾就起來,念經一直念到天亮,什麽經都念,到最後臨終的時候,人家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舉個拳頭,迷惑顛倒走的。所以這個地方第一個條件是正法住世,才有這個效果;正法沒有了,裝成這個樣子沒有效果。過去李炳老常跟我們說,不怕沒廟就怕沒有道,沒有廟沒有關係,只要有道都能夠超度。真的能超度,我們在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裏面看到,八載寒窗讀《楞嚴》那一段,人家沒有廟,人家有道就能超度。

  要曉得懸旛、懸蓋是什麽意思?‘旛’是佛門裏面的旗幟,什麽用途?是召來大衆聽經聞法共修的,是這個意思。前面我們曾經讀到,我還特別叫同學們注意,旛幢寶蓋上面決定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名號,不可以用佛菩薩的形像,爲什麽?這是供具,供養具,不可以用佛菩薩來供養佛菩薩,那成什麽話!我們地藏菩薩旁邊大殿上懸旛,旛上也寫‘南無地藏王菩薩’,用地藏菩薩去供養地藏菩薩。我們要改,別人不要管他。我們韓館長往生的時候我是突然想到,在她病床旁邊看她病很重,想到我們穿的黃海青、紅袈裟不如法,想到一定要如法。別人怎麽做我們不管,我們自己立刻把顔色換過來,感應到阿彌陀佛給我們做證明。

  因爲韓館長病很重,我們圖書館有二十多位出家人,統統要換這個服裝,要叫裁縫趕工替我們做。我這個念頭才一動,僧服店的老板就感應阿彌陀佛通知他,囑咐他替我們趕工。我叫悟道師通知僧服店的老板,晚上到圖書館來給我們量尺寸;他晚上來了,在講經之前來。我就告訴他,希望能夠快一點給我們做好。他說:我知道了。我們很驚訝!你怎麽知道的?中午阿彌陀佛通知他,圖書館有急事,趕緊要替他趕工,所以他料子全部都準備好。阿彌陀佛通知他,我們做得如法,不如法佛怎麽會通知他?這如法,所以我們就換了。聽說現在咖啡色的二十五條衣,現在僧服店都可以買得到了,這個好!我們提倡。

  所以旛幢寶蓋不繡佛菩薩的名號,知道這是供養具。我們要供養,是以我們自己虔誠心去供養,這樣才好。沒有正法,你選旛幢寶蓋,那只是個樣子,沒有內容。像我們現在念佛堂,這是應當要懸旛,講堂懸幢,今天講經。在過去這是訊息,通知大家,我這個道場今天講經,我們旗杆上挂這個標志,人家一看知道今天道場有講經,今天道場有共修;旛是共修。現在這是一種紀念,因爲都市都是大廈林立,你挂的旗幟外面人看不見。現在我們用報紙廣告,用電話來傳達,這就是旛幢的意思。‘蓋’是寶蓋,這是懸在佛像的頂上,它表法的意思是防止汙染,我們今天講的環境保護。用什麽方法來防止汙染?要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就是防止汙染,時時刻刻提醒你、幫助你覺悟,所以你要懂得意思,要真正去做。由此可知,懸旛就是提倡共修,懸幢就是講經說法,名實相副。“然燈”,燃燈表什麽?舍己爲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現在的話就是犧牲奉獻,利益衆生你是真的燃燈。要曉得全是表法的,大家不懂這個意思,你這種表示沒有人懂得,沒有人知道,它起什麽作用?所以一定要大家都懂得。大家都懂得,一定要把佛的經教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這些現象才能産生效果。

  “或轉讀尊經”,上面用一個‘轉’字,讀經爲什麽‘轉讀尊經’,轉是什麽意思?轉變我們的念頭,讀經。我們的念頭都是六道輪回的念頭,輪回心轉過來學佛菩薩,轉輪回心爲菩提心,轉輪回業爲菩薩業。學佛,佛不在世了,怎麽個學法?只有依靠經典。三寶,佛在世的時候三寶具足,以佛爲第一;佛不在世,只有佛的形像留在世間,給我們做個紀念,以法寶爲第一,依教奉行。要讀經,要研究經義,讀了要能解,解了要能行。“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聖像’就是菩薩像。供養佛菩薩形像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報恩,如同我們中國人家裏面供祖宗的牌位一樣,慎終追遠,返本報始,報恩的意思;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念念不忘老師。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我要學得跟他一樣,把佛菩薩形像常常放在我們眼前,提醒我們我要學得跟他一樣。我供養觀世音菩薩,我就希望我要成觀音菩薩,我供養阿彌陀佛,就希望自己成阿彌陀佛,要跟他一樣,是這個意思。

  “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這又是一段,又是一種方法。念佛念菩薩的名號,這比前面更簡單。佛菩薩名號裏面的含義深廣無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曉得名號裏面含的意思,一定要把自己的性德念出來,佛的名號是性德的名號,菩薩的名號是修德的名號,性修不二。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念這個名號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這叫念觀世音菩薩。念地藏菩薩名號,是把自己孝敬的心念出來,這是地藏,地藏是孝敬。文殊是智慧,普賢是實行真幹,所以念菩薩的名號要這樣念,那就真有功德。佛的名號性德,念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仁慈清淨,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念念以仁慈的心對待一切衆生,在一切境緣當中布施自己的清淨心,這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就不迷,覺心不動,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叫一心稱念,念到極處就得一心不亂,一心是不動心。心還會受外面境界所動,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還會起心動念,那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心接觸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阿彌陀佛。

  我們能懂得這樣念法,臨命終人一曆耳根,永爲道種,功德大了。我們念佛的力量,現在我們用波來講大家好懂,這個念力就是波動,真誠的心、清淨的心這個波無比的殊勝。人雖然死了,他的意識還在,他還會去投胎,我們講阿賴耶識還在,這就講“或聞在本識”。阿賴耶識它還在活動,活動它也有波動,我們這個波動可以跟它的波動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就是加持,這就是他得到的利益,幫助他在他的阿賴耶識裏面,種下佛的種子。種子力量的強弱在我們念的人,我們念的人明理,念念相應,那這個種子力量非常強大。如果我們不明這個道理,也合掌恭恭敬敬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就比較弱。有沒有好處?有,這一生得不到。這說我們修福的一些方式,這舉幾個例子。

  “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計’就是我們客觀的觀察,我們想一想他一生所造的業,你知道因就曉得將來的果報。佛說得很好,‘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他這一生所造作的是什麽,想一想將來應該落在哪一道。如果他造的惡業多必定墮惡道,惡道裏頭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一個學佛的人觀察就很清楚,從這一個人他的習性、他的嗜好、他的作爲,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夠判斷他日後往哪一道。“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修此聖因”,‘聖因’是講供養佛菩薩。供養佛菩薩諸位特別要知道,決不是在事相上的供養,事相上的供養,你就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那不變成賄賂了。有罪業給佛菩薩多送一點禮物,他就保佑了,這個不但沒有福還造更重的罪業。爲什麽?我們心目當中,把佛菩薩也當作貪官汙吏來看待,你說你這個罪重不重?不但對亡人沒有幫助,反而加重他的罪業,所以一定要懂得形式後頭,是有表法、有修持功夫在裏頭。不但我們自己依教奉行,而且表法還能夠勸導大衆如法修行,這個功德就大了。聖因是從這個地方講的,他的罪業才能夠消滅。前面光目女跟婆羅門女做的,那是個好樣子,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去體會,他們是怎麽個修法的。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若能更爲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衆善。能使是諸衆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這就是說人死以後,在現在風俗習慣裏面做七,做七的來源就在此地。爲什麽要做七?七要怎麽個作法才對亡人真正有幫助?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多數人死了以後不是立刻就去投胎,死了之後他還有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叫中陰。人道人身失掉了,還沒有去投胎,當中這一段的期間,這一段期間佛在經上講,大多數人是四十九天。七個七,大多數人都去轉世,看他的行業落到哪一道,他就受果報去了。在這一段期間當中,他每七天有一次變易生死,這個生死在他來說是相當痛苦的,給他做這些佛事,減少他的痛苦,增加他的福力,所以叫你在七七日內“廣造衆善”。如果七七四十九天,天天都給他修福,那他的福報就大。世間人是到七天修一次,總比不修的好,實在講是四十九天之內天天要修,這才是真正的幫助,這個緣就非常殊勝。現前家親眷屬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自他兩利。而修福的方法,前面講的辦法好,誦經、念佛給他回向,這是最有利益的事情。修福,廣造衆善,這裏面包括很多很多,以誦經、念佛回向爲主,如果他有能力,將亡人遺留下的財物廣行布施,那他的福報就更大了。都要我們能夠懂得明了,家親眷屬能夠替他做。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衆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魉。】

  這是地藏菩薩大慈大悲,給我們說出這些事實的真相。然後我們才曉得,民間許許多多這些作法,對於死去的人大大的不利,對他們真是毫無幫助,加重他的罪業,這個做得很殘酷。菩薩在世尊面前,與會還有“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讓他們做見證,證明地藏菩薩所說的話句句真實。他爲什麽不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來做見證?諸佛如來、大菩薩明了,他知道太清楚了。讓這些諸天鬼神來做證明,勸導閻浮提衆生,在臨終之日要謹慎,決定不能殺生,決定不能造惡緣。所以人過世要給他辦後事,要邀請家親眷屬、他的親朋好友,聚會裏面有很多就殺生吃肉、祭拜鬼神,這都是造罪業,這是我們隨時隨處都看到的。我們要想爲亡人祈福,還要殺害衆生去祭祀,我們仔細想想,唯恐這個亡人在生的時候,殺業造得還不夠,還要給他添一點,那不是就這個意思嗎?唯恐他墮落得還不夠深,再把他往下塞一點,幹這種事情,絕大的錯誤,這個道理要多想一想。下面這才說出所以然的道理,爲什麽不可以殺害?爲什麽不可以造作惡緣?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這個開示我們決定不能夠疏忽,要牢牢的記住。因爲這種事情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讓他覺悟。拜祭鬼神於亡者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的幫助,決定不要打妄想,他造作的罪業,我們拜祭鬼神,鬼神會原諒他,鬼神會赦免他,沒這個道理。世間或許有一些貪贓枉法的,鬼神裏頭沒有,中國古書裏頭所說,‘聰明正直之爲神’。這些巴結鬼神、谄媚鬼神,希望鬼神能夠原諒赦免,這是一種錯誤的心理,這是一種犯罪的行爲,哪裏能夠得到幫助?所以這種作法“但結罪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我們世間婚喪喜慶,這一些宴會當中決定不能殺生,殺生那就是這兩句話,‘但結罪緣,轉增深重’,這部經上講得多、講得詳細。慶生作壽你希望長壽,你殺害這些衆生,你能得長壽嗎?人有老苦、有病苦,臨終的時候那個苦的現象,我們看起來都不忍心。他爲什麽會有那些現象?他不懂道理,一生當中只知道跟衆生結罪緣。

  即使是世間大富長者也不能避免,富貴人家死的時候,造作種種的業障,我們親眼所見。世間豪門貴族死的時候,都是很長一段期間的病苦,現在所講的老人癡呆症。到末期的時候人事不醒,家親眷屬都不認識,迷惑顛倒。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往哪裏去?當然是三惡道。一生再發達、再輝煌,死了之後墮三惡道,你說他有什麽成就?不如世間一個貧賤之人老實念佛,人家前途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哪裏能夠跟人家相比?所以你在世間得到億萬的財富,也比不上念佛往生的貧窮的人,比不上。我們所看到的人家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病苦,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這叫真正的福報,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臨終最怕的是迷惑顛倒,臨終一迷惑顛倒,連助念都幫不上忙。助念必定是這個人走的時候神智清楚,一直到斷氣都清楚、都不迷惑,這個助念是幫大忙,他能夠一心跟著念佛,決定得生淨土。所以我們自己要想到,自己將來臨終會不會迷惑顛倒?要想自己臨終不迷惑顛倒,一定要修福。我們中國人講五福,五福最後一條,用現在話來講好死,那真有福。好死決定有好生,就是說你來生投胎一定是善道,這一定的道理。如果死的時候迷惑顛倒,善道就沒分。

  由此可知,我們在一生當中,決定不跟衆生結怨仇,決定不可以傷害一個衆生。衆生都是凡夫,你傷害他,他懷恨在心,他永遠不忘記,逮到機會就報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不但不可以殺害衆生,令衆生生煩惱都是罪過,我令衆生生煩惱,衆生就會令我生煩惱,冤冤相報。所以菩提道上要一帆風順,要記住這兩句話,不可以跟人結怨。佛教給我們跟大衆接觸要和顔愛語,我們要常常想到,我們用什麽態度對人,人家用什麽態度對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裏面的含義很深很廣。再看底下這一段經文: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這段講得好,這是事實。“假使來世”,是說臨命終的人已經死了,死了之後那就是屬於來世。“或現在生”是這個人還沒斷氣。但是這個人在生是個善人、是個好人,自己沒造什麽罪業,因爲他的家親眷屬殺生祭祀,拜祭這些鬼神求諸魍魉,魍魉就是邪神邪道;病重了、病危了求這些鬼神來幫助,不知道他造的是罪業。殺生祭祀,殺生就是爲這個病人,他本來是可以生善道,得生人天中,他生善道,因爲家親眷屬造這些罪業,這個罪業他要承當,他要到閻羅王那裏去辯論,所以生善處就耽誤了,“晚生善處”。如果已經斷氣了,他在閻羅王那裏還要辯論,耽誤他生善道的時間。如果沒有斷氣,他在病床上種種痛苦,他神魂在那裏辯論,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學佛的人,臨終那是我們關鍵的時刻,身邊照顧你的家親眷屬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決定不能夠做錯事情。所以現在《饬終須知》,古書裏頭是《饬終津梁》,文字比較深,現在人不容易看得懂,所以用白話文重新寫,這個小冊子很重要。家親眷屬在病重的時候,一定要叫每一個家人都要讀,都要明了如何來送終,如理如法的送終真正幫助他。世俗裏面送終的方式問題很多,我們讀這個經,自己再細細去思惟,想一想佛講的有道理,還是世俗做的有道理,要平心靜氣很冷靜的去思惟,這個裏頭得失利害關係太大了。一墮三途時間是論劫來算的,經上常講無量劫,多可怕!如果我們對家親眷屬愛護,怎麽能忍心讓他墮三途?即使他造作惡業,我們也想方法讓他從三途裏面,早一天出來超生,怎麽能忍心叫他墮惡道?下面說: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

  何況這一個臨命終的人,在生前造的善少,一生的造作惡多善少,惡的力量強,善根的力量薄弱。“各據本業,自受惡趣”。我們在人間現在看到是個人身,仔細再一觀察他是不是個人?中國古書《左傳》裏面講,‘人棄常,則妖興’,這意思怎麽說?人要是把人道失去了,這個身是妖魔鬼怪,不是人。常是什麽?常就是五戒,儒家講的常—仁、義、禮、智、信。這個人不仁、不義、不講禮、不講信用,這個人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現在是像個人一個樣子,死了以後就入三途,所以此地講各據本業,自受惡趣。怎麽忍心家親眷屬還造這些惡業,讓他去承受?這是大錯特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5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0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七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七十九面,我們將經文念一遍,‘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再看下面的比喻: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複困重。】

  這是比喻。比喻的意思很明顯,譬如有一個人,這個人從很遠的地方到此地來。在過去交通不發達,旅行大多數都是徒步走的,路程遠當然非常疲乏,消耗體力;如果是三天沒吃飯,他的苦難,我們就可想而知。而這個人還不是徒步旅行,他還挑著擔子,這個擔子有一百斤重,這很沈重的一個擔子,三天沒吃飯走長途,這已經很累了。這就比喻前面臨命終的人,生前沒有做什麽好事情,死後當然依他的行業,他要承受他的果報。“忽遇鄰人,更附少物”,這就比喻家親眷屬無知,還要殺生祭祀加重他的罪業,他的前途當然更困難。這個比喻好懂。我們再看下面經文,在八十面:

  【世尊,我觀閻浮衆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這是地藏菩薩對世尊說這些話,實在說對世尊說,就是世尊爲他做證明,他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說話的用意實在是爲我們。“閻浮衆生”就是我們這些人。“但能於諸佛教中”,‘佛教’兩個字是關鍵,今天提到佛教,是不是我們想像當中佛教這個意思?不是。這是一切諸佛教誨之中,佛怎麽教我們的,我們有沒有懂得?我們有沒有做到?真正能夠明白了,能肯做,即使做一點點小善,“一毛一渧,一沙一塵”這是講少,形容修的善少。毛是汗毛,我們身上的汗毛,這是我們正報裏面最小的,塵沙是依報裏面最小的,都是形容小善。這個小善,利益你全部得到,何況大善?佛法裏面所教的,再小的善都稱性。既然稱性,善實在講就沒有大小,大善遍虛空法界,小善也遍虛空法界,乃至你起一念善心,一念利益衆生的心,果報都不可思議。地藏菩薩說的這些話,初學的人確實很難接受,是不是佛菩薩以這些言語來勸勉我們,未必是真實。衆生接觸佛法,特別是初學,這些疑惑可以說是非常普遍,完全是以我們凡夫心,去測度諸佛菩薩的境界,這是大錯特錯。

  我們凡夫是妄心,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妄心永遠緣不到真實的境界。法相經論裏面說得很多,第六意識的功能在八識裏頭最強的,對外它能緣虛空法界,對內它能夠緣阿賴耶識,可惜的是它就沒有辦法緣自性;諸位要曉得一真法界是自性,它可以緣虛空法界,它能夠緣十法界,沒有辦法緣一真法界,沒有辦法緣自性。所以凡夫的見解智慧,怎麽能夠知道佛菩薩的境界?憑著自己的妄想想像佛菩薩的境界,全錯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什麽是真實智慧?二障破了真實智慧才現前。我們就想一想,我們有煩惱障、有所知障,不但有而且非常嚴重,哪來的智慧?自己以爲覺得很有智慧,那真是佛法裏面所講的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能解決問題。請看下面經文: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

  到這兒是一小段。從這個經文裏面,我們就明了大辯長者,這也是諸佛如來示現。“久證無生”,這一句話是很久他就成佛了,他在十方世界度衆生,“現長者身”,這是示現。應以長者身得度,他就現長者身,參加地藏法會,幫助世尊跟地藏王菩薩教化衆生。他出來發問,這一問一答當中,破除我們的疑惑。下面說:

  【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

  “合掌恭敬”是致敬、是禮節,向地藏菩薩請教。

  【大士。】

  這是稱贊菩薩。

  【是南閻浮提衆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爲修功德,乃至設齋,造衆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請教這一些言語的意思不難懂。這是說我們這個世間的衆生過世之後,他的家親眷屬給他修一些功德,譬如“設齋”。設齋意思很廣,像現在習俗裏面,放焰口、放蒙山施食,這都是設齋,這是請鬼神吃飯。也有在世間修福的齋僧,古時候家庭富裕的人家設千僧齋。以及造種種的善因,多做善事回向這個亡人。這一個命終的人,是不是因爲家親眷屬給他營修功德,他就能得大利益?他能不能得解脫?我們看看地藏菩薩的開示: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爲未來現在一切衆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地藏菩薩答言稱“長者”,這彼此恭敬。長者稱菩薩爲大士,菩薩稱他長者。既然他問了,我現在爲“未來”,‘未來’是指我們,‘現在’是當時,這“一切衆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承佛威力’這一句尊師重道,不敢以爲自己能說;這個事,理太深太廣,我哪裏能說?承佛威神加持這才能說。其實地藏菩薩早就成佛,也是示現爲菩薩身。學生當中無量無邊都成佛了,哪有老師不成佛的道理?這是顯示諸佛如來大慈大悲,降格以菩薩身分方便度衆生。諸位都曉得佛法是師道,我們對老師要尊敬,要到老師那裏去求學,不如菩薩身分來的方便。菩薩跟我們是同學,他是佛的學生,我們也是佛的學生,他是早期的學生,是我們的學長,同輩分,所以我們不去求,他可以來找我們。老師沒有去找學生的道理,但是同學可以,這在教化就方便太多了,‘作一切衆生不請之友’。只要觀察衆生機緣成熟,他主動就來了,這是菩薩身分度化衆生的方便。所以地藏永遠處在菩薩的地位上,原因就在此。

  【長者,未來現在諸衆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這個利益實在太大太大了。諸位一定要曉得,臨終最後那一念是關鍵,你來生到哪裏去,就是最後一念。你一生所造的業很多,何況還有過去世,生生世世累積的業無量無邊。佛在經上說,假如你所造的業要是有體積的話,體積再小像微塵一樣,所造之業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再想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無量劫來,佛這個比喻形容不爲過,好在這個罪業,沒有體積、沒有形象。但是它産生了力量,這個力量就造成了輪回,變現出種種苦的境界。可是一個人來生往哪一道去受生,確實決定在最後這一念,這一念當然在所有一切念頭裏面,這一念是最強的。佛在經上講,我們業因無量,強者先牽,力量強的業因它先受報。如果不聞佛法,這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他想些什麽?如果他想到家親眷屬恩愛難舍,他就到鬼道去,貪心重;如果想到冤家對頭還沒有報複,那就地獄去,嗔恚心重;迷惑顛倒,糊裏糊塗走了,畜生道去;最多的、最普遍的。所以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聞佛名一心想佛,他怎麽會不解脫?

  如果臨終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一個人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臨命終時才有人教他念阿彌陀佛。教他念佛,教他求往生淨土,佛來接引跟阿彌陀佛去,他就作佛了。往年在美國首都DC,華盛頓DC周廣大先生,那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在臨走三天前才遇到佛法,人家給他一講他就相信、他就接受,念了三天佛,佛接引他往生。這是家親眷屬是善知識。遇到教他念菩薩名號、念辟支佛名號,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決定得人天福報。“解脫”就是從三惡道解脫,從三惡道解脫生三善道。這就是佛教之中,如果他能夠明了佛菩薩名號的表法意義,他得的功德利益就更殊勝,他確實能夠契入境界。所以這一樁事情我們要記住,送終一定要勸人念佛,如果家親眷屬都能夠助念,這是無比的殊勝。


  平常念佛都是爲了臨終這一念,希望平常念得熟,臨終時候不會忘記,平常要放下萬緣,臨終時才不會有障礙。什麽都要放下,於這個世間確實沒有一絲毫的貪戀,往生就自在。只要有一絲毫貪戀染著,臨命終時念佛往生的障礙。我們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臨終時候能不能遇到善知識?能不能遇到一些人幫助?太難講了!所以我們知道這樁事情,平時就要多結善緣,多結善緣就要多參加助念。你能夠常常幫助臨終人助念,這是因,到自己臨終時候,一定有人來幫助你;平常不肯幫助別人,臨終的時候決定不會有人幫助你,因緣果報一絲毫都不爽。所以平時要種善因,你才能得善果,一定要相信,地藏菩薩在此地講的這樁事情。再看下面經文,這都是地藏菩薩說的: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衆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爲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這個道理一定要明了。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家親眷屬爲亡者做佛事,通常請出家人一定請七位,爲什麽?七分功德他才能得一分。誦經要誦七部,都從這個經上來的。他只能得七分之一,七分之六念經念佛的人自己得,這是說一個比例。他能得多大利益,完全看生者自利有多大。誦經的人如果在誦經的時候開悟證果了,證果就是入經中的境界,古大德教我們讀經的時候隨文入觀,隨文入觀大家要聽清楚,不是一面看經一面打妄想,那你就完全錯了。不是一面讀經,一面想這個經裏頭什麽意思,那這樣子自他都得不到利益,還不如老老實實念。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個有功德。這功德是清淨心,你修清淨心,你在這裏修定,他得利益。如果能入觀,觀是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是思想,不是觀,妄想;不用心意識而契入這個境界,這是觀,這是從定裏面開慧。讀這一部經,經上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自他不二,生佛一如。入這個境界,這個亡人得的利益,那就不可思議了,他得最殊勝的功德利益。最殊勝功德利益,給諸位說也只能幫助他生忉利天,但是在忉利天裏面得大福報。


  如果這個亡人在生前是個念佛的人,是個明白佛法的人,是個念佛人。他過世之後,誦經他聽了之後,很可能提醒他念佛往生淨土,那他就決定得生淨土。所以一些超度佛事是給他做增上緣,唯恐他忘掉,特別來提醒他。假如他在生前沒有接觸過佛法,那就很難了,完全憑福,他只能夠達到忉利天。這個利益大小不相等,經文裏面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自己要去思惟,爲什麽超度他能夠得利益。前面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如果不是因爲他命終,家裏面的人、眷屬就不會修福,也就不會得殊勝的利益。因爲這個緣故家親眷屬才修福,才禮忏、才誦經、才拜佛,這是亡者給家親眷屬修福的增上緣,是這麽一個原因,所以他得七分之一的福報。家親眷屬所修的福愈大,他得的就愈多,道理在此地。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這裏頭有個錯字,你們有沒有改過來?這是自己的己不是已。)因爲這個緣故,所以地藏菩薩講,“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健’是你的身體很健康,‘聞’是你六根很聰明。你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趁著身體健康的時候,你要認真努力自修,你所得的福報是圓滿的,分分自己統統獲得。注解裏面,青蓮法師引用《隨願往生經》裏面一段話,我們把這段話念一念,這段話也是普廣菩薩說的。在八十五面第一行,‘《隨願往生經》,普廣菩薩白佛言,若善男女,未終之時,逆修生七,然燈懸旛,請僧轉經(請出家人念經),得福多不。佛言其福無量。’可以跟這個經來做印證。‘又說,父母親族命終受苦,爲其修福,得福多不。’這是爲別人修。‘佛言,七分獲一。’七分功德得一分,跟這個經上講的也是一樣。

  前面普廣問‘逆修生七’,就是人還沒有走,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時候自己修,請法師來轉經;請法師轉經,轉的意思請法師念經,請法師講經都叫轉經。一般人在生的時候,不會替自己預先做超度佛事,這是很少的。但是請法師講經功德大,有能力的自己一個人請,那你這功德是分分己獲;自己沒有能力的,合幾個同參道友我們一起來請。請法師講一部經,或者請法師講一天經,功德都不可思議。你想想看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曾經請過法師來講一次經的?非常希有。像我們到其他地方去講經,我們常到香港去,到那邊去講三天。那邊一些同修,那是許多人集合起來的力量,租借一個講堂,邀集一些同修來聽講,都是經上說的這個意思。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懂得的人,不要做一般的講演,一般的講演他得的功德小,講經。如果請我們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講一次,我們講什麽經?經文裏面可以節錄一段來講,還是講經。我不能講全經,或者是講全經的大意,或者是在經文裏面節錄一兩段來講,這是個明白人、內行人。


  香港回歸周年那邊同修請我去講經,時間只有六天,十二個小時。我們感激他們的熱心護法,我去講《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十二個小時,怎麽能講得完?我們節錄一個本子,這個本子你們都看見過。從《無量壽經》裏面節錄六十條,每一條都是經文,這就是‘請僧轉經’,是他們大家啓請,聯合起來啓請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知道自己怎麽作法。特別是我們自己的家親眷屬,看他一生當中沒做什麽好事,他自己迷惑顛倒,我們學佛的人很清楚,能夠看得出他的前途。如何幫助他?這個方法幫助比什麽都殊勝,請法師講經。我們來發起、來發動,邀請他來參與,他就得福,用這種方法來接引他,善巧方便很多。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經文,‘緣前生不信道德故’,緣是因爲他生前不相信道德。下面這一段是,‘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嚴身之具,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他收藏的這些珠寶一類的,像首飾珠寶一類的,這是嚴身之具。‘屋宅園林’,他的房地産,屋宅是房産,園林是地産。‘以施三寶,可拔地獄之苦。’一生縱然造作極重的罪業,如果能夠在命終之前,把他所有的財物供養三寶,這個福能夠超越他墮地獄的罪業。爲什麽原因?供養三寶,每一天都有出家人,這些出家的修行人,在家修行人,天天在這個地方誦經禮忏,這個七分之一的功德就大了,就太大了,道理在此地。但是這個地方必須要辨別,三寶裏頭有真僞。真正的佛法道場,正法佛法道場才有這個效果。如果不是正法,現在世間就如《楞嚴經》上所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有很多假佛法、假道場,藉著佛教的名義,做一些違背佛陀教誨這些事情,那是造罪業。你要是以這個布施供養他,幫助他造罪業,促使他造罪業,這要墮到地獄是愈墮愈深,不但不能出離而且墮得更深,這是必須要辨別的。


  最近香港的那邊同修打電話告訴我,香港有一位法師八十多歲了,他有個道場想捐獻出來,送給出家人。他的條件要有五個出家人,五比丘他才肯送,在香港荃灣這個地方。這個條件好,但是很難得,恐怕等他往生的時候五比丘都找不到,這是實在的話,太難了!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是相當不容易。所以在這個年代,我們要明了五比丘找不到,即使是在家居士正信佛教徒,做爲弘法利生的,都是好事情。真正是弘法利生,或者是自己做爲修學的道場,做爲念佛修行的道場,流通佛法的道場,那就是真實功德。再看底下經文: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這是菩薩在此地告訴我們,人死了之後那個狀況。世尊在經典裏面常常提示我們,國土危脆,人命無常,這是世尊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相。教我們時時刻刻提高警覺心,要有高度的警覺心,決定不要以爲我還很年輕,我的壽命還很長,那你就錯了。古人常講‘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都是少年人’,沒有人祭祀,很年輕就走了,沒有家室、沒有兒女,都變成孤墳,一定要提高警覺。“無常大鬼,不期而到”,這一句就是說人命無常,隨時都會走,你也沒有辦法預測到什麽因緣走。特別是生在我們現前這個世間,災難變化太多太多了,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有災難,有水災;美國東部現在有風災,前天新聞報導裏頭,五十多萬人疏散,很大的風災;地震,都是沒有辦法預測到的,不期而到。所以學佛的人心裏面很清楚、很明白,縱然這些災難現前不驚不怖,這個非常非常重要,災難一現前要是驚慌恐怖,那就壞了,驚慌恐怖三惡道去了。

  李木源居士前天跟大家報告,他去送這些往生的人,往生之後他替他洗身體,照顧入殓。有一些往生的人身上是軟的,大概念佛往生絕大多數身體都柔軟,這是好相。有一些走的人身體僵硬,這什麽原因?驚慌恐怖身體就僵硬。走得很自在,一點都沒有恐怖,他的身體柔軟。所以我們可以從臨命終人,看得出他走的時候的情況,他走得好決定不落惡道。他是很自在、很安詳、很清楚的時候走的,神智清楚決定不墮惡道,這個時候念佛決定往生,所以送往生的人看到這些瑞相,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不相信佛法,遇不到善知識;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是大福報,有人在這個時候提醒他、幫助他帶著他念佛,一生即使造再重的罪業都不怕,都能往生,所謂帶業往生;就怕這個時候沒人幫助他,還有人攪和他,家親眷屬又哭又鬧那就完了,這是大障礙。下面四句是講他的狀況:

  【冥冥遊神。】

  這就是他的魂魄,我們佛法裏面講的阿賴耶識,世俗人講靈魂。“遊神”就是靈魂,佛家講的遊神很正確。講靈魂那是恭維的話,爲什麽?決定不靈,他要靈怎麽會到惡道裏面去?他到惡道裏去,可見得他不靈。孔老夫子在《易經》裏面講的話也很有道理,他稱遊魂,我們這裏講遊神,這個講得很有道理。因爲他的速度很快,漂浮不定,確確實實是遊魂。《易經》裏面講‘遊魂爲變’,變就是他去投胎,他又去換一個身體,‘冥冥遊神’。

  【未知罪福。】

  這時候真的是:

  【七七日內,如癡如聾。】

  癡癡呆呆的,七七日內是這個狀況,我們一般講中陰身,所以中陰身是迷惑。是癡呆。

  【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或在諸司”,這是鬼道。餓鬼道裏面這些辦事的機關,在那些法庭裏面辯論,有人說他造多少罪業,他自己不承認,在那裏面去辯論。世間人有時候自己造作的罪業他忘掉,也有故意不承認的。可是在陰間鬼神有記錄,常言說得好,‘舉頭三尺有神明’。佛經裏面告訴我們,人從一生下來就有兩個神常常跟著你,一個叫同生、一個叫同名,你所造作一切行業,他們都把它記錄下來。到臨命終時要是遇到閻羅王,閻羅王那裏檔案很齊全,你一生當中點點滴滴都賴不掉,所以在那裏辯論。審定之後那就“據業受生”,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你就去了。《地藏經》上說得很清楚,閻羅王有沒有權力加重你的罪?或者是赦免你的罪?沒有權力,他很公正,依照你自己所造的給你分發,他沒有權力加重你的罪,也沒有權力赦免你的罪;他如果說加重或者赦免,他犯法。所以自己一生的前途,確實是自己主宰的,不是他們主宰,這個一定要知道。

  這時候這個亡人,在陰間裏面接受這些審判,還沒有定案他很憂苦,“千萬愁苦”,這沒定案。定案之後如果說惡業重,那就一定到三惡道去受生。三惡道去受生也有業緣,畜生道裏面找父母,那個父母過去生中跟他都有緣分;餓鬼道裏面跟地獄道裏面化身的多,鬼道裏頭也有胎、卵、濕、化,地獄裏頭完全是化生。如果不是化生,是胎生、卵生一定要找父母。緣,佛就說得很清楚,總不外乎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覺悟生生世世要搞這些事情,覺悟之後那就不一樣。人覺悟之後,那就是一念之間,轉業力爲願力,轉業報爲示現。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應以什麽身得度,就示現什麽身。所以轉境界真的在一念之間,我們這一念能不能轉得過來?在理論上講是決定可能,在事上講那完全看你自己覺悟的程度。你是真覺悟,就很容易轉過來了。


  怎麽知道轉過來?轉過來的人決定沒有自己,如果還有我,決定沒轉過來。因爲你有我執這是凡夫,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沒有我。要以《金剛經》的標準,諸位就很容易理解,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你轉過來了。如果你還有四相的時候,你沒有轉過來,怎麽樣想轉,怎麽努力轉都轉不過來,你說爲什麽?因爲你有想、你有念,想是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就轉不過來。所以真正想轉過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起心動念想一切衆生,你就轉過來了。我們這個身得自於父母,是業報身,一轉過來這就是示現的化身,決定沒有生死,決定沒有煩惱,決定沒有人我是非,這是你真轉過來了。真正轉過來,他的生活、工作跟平常一樣沒有改變,心理改變了。以前是爲自己,或者爲家庭,或者爲團體,現在是爲盡虛空、遍法界,如諸佛菩薩示現無二無別。這就叫超凡入聖,這叫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入佛菩薩的境界。我們學佛要能契入這個境界,才是圓滿成就。要講到用功的方法,實實在在講就是看破、放下,真看破、真放下就行。這段經文青蓮法師注解相當豐富,諸位自己可以參考。請看下文: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這是真的,在生的時候不知道,死之後遭遇到苦難,這個時候無依無靠,真的叫孤苦伶仃。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家親眷屬能給他修福,能夠超度他。可是許許多多家親眷屬,不明白這個道理,隨順世間的習俗,像前面經上所講的殺生祭祀鬼神,求助邪道,魍魉就是邪道,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有害。這是世間人無知,沒有人教導,我們說到可憐、說到淒慘無過於是,比在生前在世間受極大苦難還要嚴重,不知道要加多少倍。經上講的罪福,確確實實就是指十善、十惡,我們不要說得太高,不要說得太玄,就簡簡單單以五戒十善來做標準。破戒造惡是無邊的罪業,持戒修福,修福就是認真以十善業道去做,這是我們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死了以後,靠別人來幫助,那是個未知數。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可靠的成分愈來愈低了,現代社會人認爲這是迷信。我們看看底下一代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人好好的教導他,誰還會相信?換句話說,死了以後,遭遇這一些苦難,你望誰來幫助你?沒人幫助。這個事實是我們自己切身的問題,而且想到就是眼前的事情,跟我們自己在時間上來講非常非常接近。佛在此地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在現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這個功德、福德分分己獲。這是做七,人死了以後做七依據,這是經典上的依據。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

  “是日”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絕大多數四十九天之內都轉世,這又不曉得到哪一道去輪回?大多數。也有少數七七日內沒有投胎的,有少數,甚至於好幾年、好幾十年都還不投胎,都在中陰的狀況,有。這是哪一類人?是特別執著的人,他沒有去投胎。特別執著身體的人,我們常講守屍鬼,他沒去投胎,他舍不得離開他的身體。這一類鬼多半是什麽?就住在墳墓裏頭。還有是譬如對他的房子舍不得,往往他也不去投胎,那個房子就變成鬼屋。有這個情形但是是少數,大多數都隨業受報去了,執著比較輕的隨業受報去了。

  【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

  我們在人道時間很短促,很少人能活一百歲的,很少。這麽短的時間當中所造的這些罪業夠受,你在受報的時候“千百歲中,無解脫日”,你要受這個果報。這是講什麽?你在餓鬼道、你在畜生道,畜生道裏面受報,不要以爲它壽命很短,畜生愚癡、畜生執著,所以很難脫它的身形。佛在經上曾經說過,當年祇樹給孤獨園裏面一窩螞蟻,佛告訴大家這一窩螞蟻,七尊佛過世了,它還沒有脫離螞蟻身。不是說螞蟻壽命很長,死了以後,還在這個窩裏頭投螞蟻胎,因爲它執著那個窩就是它的家,執著它那個身形就是它自己,死了以後還作螞蟻。我們通常講一尊佛出世三大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它都沒有能脫離螞蟻身,你說還得了嗎?所以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這些愚癡傻事,說實在話我們每一個人都幹過,不只幹一次,不曉得幹了多少次,無量劫來。現在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讀到經典,聽到佛的開示,明白過來了。是不是真明白過來?真明白,從今天起決定再不幹傻事了。如果還要造十惡業,還要毀犯五戒,你沒有明白,你不是真明白。真明白人不會再幹,在這一生當中要下定決心永脫輪回。不但說我們身體這一身是最後身,六道輪回裏面投胎我這是最後身,還要更進一步,把這個身立刻轉變成應化身,把我們的業報轉變成示現。這是你學佛真有功夫,你真有成就,你得到的是圓滿的利益。方東美先生往年講,‘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大概他最高享受還沒有達到這麽高的境界,確確實實在這一生當中轉凡成聖。李炳老常講改變心理,把我們凡夫心、輪回心,改變成菩薩心、改變成佛心。輪回心就是十惡業,十善十惡;菩薩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以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諸位要知道,清淨平等覺行六波羅蜜,就是普賢十大願王,這就是個大轉變。下面說:

  【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衆苦。】

  這是真的,在今天這個社會造五無間罪很容易。古時候先人都重視教育,雖然學校不多,好像教育沒有現在這麽發達,這是一般人從形象上來看的,其實形象也沒看清楚。古人比我們現代人重視教育,不認識字的人也重視教育,不像現在,現在說老實話學校辦得很多,大學辦得很多,研究所辦得很多,疏忽教育。古人都想到將來,都知道有來世,所以都會爲來生去想,知道積德、知道行善。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現代人的造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沒想到別人,所以所作所爲,總不外乎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這是現代人的思想。可是損人是不是真的利己?那個利己就是佛經上的比喻,刀頭舐蜜,以爲自己是得到好處,其實自己的造作五無間罪。你自己今天得的好處,你能享受幾天?你能享受些什麽?實實在在講一樣也沒得到。

  你說你得到財富,財富在哪裏?身上一毛也沒有,空空洞洞一些數目字,抽象得不得了。你的房地産再多,你站在那個地方,占的面積還不到一尺,你晚上睡覺也不過就六尺床鋪而已,你得到的什麽?得到的是無量無邊的罪業,你得到的是這個東西。這些罪業將來就是在五無間地獄去受果報,你幹的是這個。諸位想一想這哪裏是教育?簡直就是邪說,就是火坑、就是陰謀,現在不是教育,教育現在已經見不到了。中國古代的教學是教你倫理道德,你明白你能夠做到,不失人天福報,來世還能享受人天福報,決定不會墮地獄,這是教育。佛家的教育更殊勝,幫助你超越六道、超越輪回,幫助你作佛、作菩薩。作佛、作菩薩是恢複自己圓滿的性德,我們的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虛空法界是一個自己,你是真正得到了。你要沒有覺悟,一分一毫都得不到,你要是真正覺悟,盡虛空、遍法界你完全得到了,那怎麽會一樣?請看下文:


  【複次長者,如是罪業衆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爲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這是說明家親眷屬爲命終之人修福,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裏面,諸位一定要曉得它精神之所在。他爲什麽會得福?都在‘誠敬’兩個字。沒有誠敬的心,照這個方法去做還是得不到。至誠恭敬,沒有別的,誠敬心是性德,誠敬心是正覺。所以諸位要曉得,不誠不敬那是迷惑的相,那是業障。誠敬是覺悟,誠敬是性德流露,誠敬是般若放光。這裏舉一個例子,舉“營齋”這個例子,‘營’是經營、是營造,就是你在辦齋。這是我們佛門裏面普通講的午供,中午上供,這就是營齋。營齋你要注意到,“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你在辦這些齋菜、齋飯的時候要有恭敬心。“米泔菜葉,不棄於地”,這是敬物。米泔是什麽?洗米的水。我這個齋飯是要供齋的,供養諸佛、供養鬼神,對他有這麽樣的敬意。我這個齋事沒有完畢的時候,洗米的水都不隨便倒,都不倒地下,真誠恭敬到這個程度。一定要等這個事情辦了圓滿之後,這些垃圾才處理。米泔菜葉都是剔下來不要的,這是現在辦齋的人很少人知道,摘下來不要的菜葉馬上就丟掉,何況泔水?


  “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先食’是什麽?嘗嘗味道,在廚房裏面你做菜嘗嘗味道。那是什麽?你吃過之後再供佛,叫大不敬。這是一般常常犯的,不知道、不知不覺,不可以。這一點,我們中國人不如外國人,外國這些廚師決定沒有嘗味,爲什麽?它沒有味,他要嘗什麽?外國菜淡而無味,沒有味。作料是小瓶子都擺在面前,你自己調味,所以它沒有味。你到外國去吃東西,它都是白水煮出來的,什麽味道都沒有。但是那些調味的東西都擺在那裏,你自己去調,這很有道理。每一個人口味不一樣,他要調好味道,你就受他的支配,你自己調味是我自己有主權,我喜歡吃味濃一點或者是淡一點,我有主權。人家給你做好,你沒有選擇余地,只好乖乖聽他擺布了。所以這個我覺得外國好,外國比中國好。他們煮出來的菜白水煮的,油鹽統統沒有。在中國過去祭祀裏面也是這樣,也是不調味的,這是真正的恭敬心。對於飲食上講求,應該要懂這個道理。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

  你這些供養他絲毫都得不到。“違食”是什麽?沒有供養佛僧,你先吃了,你把你吃剩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說對佛菩薩,對鬼神、對人也不恭敬。或者是“不精勤”,就是你不認真去辦這個事情,沒有誠意、沒有恭敬心辦這個事情,這個命終人都不得力,得不到你的幫助。如果我們是供佛,午供供佛的時候,要是有違犯的話,那真叫得罪佛菩薩。不過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佛菩薩不怪你,護法神討厭你,護法神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薩,找麻煩的都是護法神。你做得很如法、很恭敬,護法神對你也恭敬,你做得不如法,護法神對你也厭棄你,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平常不是在講經的時候,諸位也要通情達理,看到別人也別說,說了得罪人,誰肯聽你的?世間人都是這樣的,他覺得他沒做錯,你要說他,他嫌你啰嗦,我們何必得罪人?講經佛在經上講,他聽得沒有話說,佛說的不是我說的;我沒有找你麻煩,佛教我們這麽作法。所以我們讀經聽經要覺悟,要知道自己如何去改進,改進就是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爲。下面說:

  【如精勤護淨。】

  我們真誠恭敬心來做,如理如法的來辦齋。實在講辦齋,天天飲食就是辦齋。‘齋’真正的意思是日中一食,我們現在每一天吃三餐,三餐不夠晚上還要吃宵夜,還要吃幾道點心,一天吃七、八次,實在講很過分。但是肯老實念佛,護法神也就原諒你,睜個眼、閉個眼,你肯念佛也就算不錯。如果再不肯念佛的話,護法神要整人。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如理如法的修行真的諸佛護念,龍天尊敬你。所以這精勤護淨。

  【奉獻佛僧。】

  此地“僧”諸位要記住,不是專門指出家人,他是廣義的,僧是和合衆。佛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四個人在一起共修遵守六和敬,這就叫僧衆、叫僧團。現在一般人看到僧的時候,都把他看作出家人,這個意思會偏差;就是對出家人尊重,對在家人就不尊重,我們錯了。有些在家人真正是修六和敬,我們反而疏忽,出家人未必修六和敬,我們的行事就顛倒了。所以這個地方的僧,要肯定就是指和合僧團,無論在家、出家,真正發心修行的人、明理的人,他是真的僧。佛家這一些稱呼我們要搞清楚,對於出家人身分,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是出家人。其余稱法師、稱和尚、稱阿阇梨,那裏頭都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也稱和尚。

  和尚是什麽意思?和尚是梵語音譯的,他的意思是親教師,就是我們今天講老師,直接教我的老師,古印度就稱和尚。不是直接教我的,好像我們在一個學校裏面,在一個學校裏面讀書,學校老師很多,有幾位老師教過我書的,有一些老師沒有上過我課;他是我們學校老師很多,沒上過我課,我們習慣也稱老師。在佛法裏面,沒有上過我們課的稱阿阇梨、稱法師;直接教導我們的稱和尚,和尚關係非常密切。在通常一般寺院住持稱和尚,就好像學校的校長,校長雖然沒有上過你的課,還是直接教你的。因爲他主持教育政策,安排課程,他請那些老師是代表他來教你,實際上他是親教師,他要負教學的責任。上課的這些老師只是執行的人而已,在佛法裏也可以通稱爲阿阇梨;阿阇梨裏頭有上過我課,有沒有上過我課。所以和尚,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可以稱。法師也是通稱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稱。佛經裏面術語,沙門也是通稱的,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稱。但是在中國現在習慣上,這些都稱出家人,其實是通稱的。這些事我們都要曉得。‘精勤護淨,奉獻佛僧。’

  【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七分的功德他得一分。如果我們做得不如法,一分都得不到。所以這種誠敬的心一定要在平素養成,不僅僅是我們對佛菩薩,對這些修行人,對所有一切衆生都要修誠敬心,我們來做這個事情功德效力就很大。

  【是故長者,閻浮衆生,若能爲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存活人得的利益七分之六,亡者得七分之一,理事我們都要明了。事,菩薩在此地只舉這一樁,爲亡人修福的方法很多很多,不勝枚舉。這裏面我們總結一個重要的綱領就是誠敬,無論修哪一種福都要‘精勤護淨’,這四個字非常重要;精是純而不雜,淨是講清淨不染。所以用錢要用淨財,確確實實是自己應當得的財物,我們布施才有功德、才有效果。如果是不義之財,所謂慷他人之慨,這不行,這是不淨、不清淨,不是淨財,你用這種財來修福得不到,所以要很清楚、很明白。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

  地藏菩薩跟大辯長者福報修的就大了,大在哪裏?這一問一答,與會大衆聽到之後,有這麽多的衆生發菩提心,功德就在此地。所以前面講請僧轉經,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家知道,不一定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請這些法師講經,或是在家的、或是出家的都可以。一般在中國的習慣,在家人講經一定要受菩薩戒,就符合佛在經上講的,不是白衣說法;白衣是沒有受過戒的。受菩薩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沒有受菩薩戒不可以搭缦衣。現在有很多地方,說受五戒就搭缦衣,這是錯誤的,不可以,決定不可以。受菩薩戒才搭衣,才是僧團、才算是僧衆。受菩薩戒,你升座講經,你就不會受別人的批評。這一定要受菩薩戒搭衣,這個我們要記住,五戒決定沒有衣的。但是穿海青無所謂,海青是中國古人的禮服,什麽人都可以穿,你沒有受過皈依也可以穿,這古裝。這是從前讀書人穿的禮服,在漢朝時候,漢朝時候的禮服。在家人多半繡的有花紋,出家人是沒有花,素色的,差別就在此地。

  【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我們也作禮而退。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6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1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八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九十一面,倒數第二行,‘閻羅王衆贊歎品第八’,請看經文: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我們先看這一段。六道裏面的情況,這部經講得很詳細。世間相傳十殿閻王,確實有這個事情。早年我在台北,我們‘佛陀教育基金會’總幹事,簡豐文居士告訴我,他在打坐禅定當中見過很多次。他告訴我,他說閻羅王鬼界裏面,看起來這個人個子不高,大概只有三尺這麽高的樣子,看得很清楚。至於鬼道裏面衆生,親身接觸到的人很多,尤其是在醫院,醫院裏面的醫生、護士,他們對這個都非常相信,許許多多人都遇到過。在台北有個榮民總醫院,過去我有幾個同學在那邊服務,他們告訴我,都是親身經曆到的。他說,如果發現到病房門口有無常大鬼,中國人習俗裏面講白無常、黑無常;如果遇到看到,這個病房的人頂多只有三天,他就會走。所以我們說到佛教裏面鬼神的事情,他們幾乎都深信不疑。我們對佛的教誨,佛在大經上一再跟我們說明,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不诳語,所說的都是事實真相。雖然是事實真相,可是也不外乎一個原則,這些相也不是真實,跟我們人間一樣。我們現前人間種種現象也不是真實的,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可是這些現象它存在,有相無性,無有自性,所以說它空寂。但是這種現象,如果你不了解、不清楚,你在這裏面起分別執著,你就要受苦難,這是決定不能避免的。你如果明了清楚,對這些現象不起分別、不起執著,這些現象沒有障礙,正是《華嚴經》上所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在生活裏頭得自在。佛的教誨真正的義趣在此地。

  “爾時”,是說完‘利益存亡品’之後這個時候。因爲在前面這一品裏面告訴我們,對於過世的人應當怎樣去紀念他,怎樣去幫助他,怎樣去超度他,對於亡者有確確實實的好處,無論他墮落在哪一道都有好處。即使生到人天享福,這種超拔也能夠增長他的福報,在惡道裏面可以幫助他超生。地獄道能夠超生到餓鬼道,這個利益就已經很大很大了,如果能夠超生到人道、天道,那個福德就更大了。所以閻羅王他們,與這些事情關係很密切,聽了之後非常感動,他們來贊歎。“鐵圍山內”,前面說過這是我們世間人所講的,陰曹地府所在之處。鐵圍山到底在哪裏,我們人看不到,經上講鐵圍、須彌,講大海,都不是我們肉眼所看到的。乍聽起來似乎是不可思議,實際上現在科學家給我們證明,這是時空不相同的關係。我們居住的空間,所謂三度空間,四度空間已經被科學家發現,可是我們一般人還是感觸不到。至於更高維次的空間,那就不是我們凡夫能夠理解的。所以六道裏面的情況,就是時空不相同。


  這裏面有“無量鬼王”,這些鬼王都是歸閻羅天子管轄的。他們都到忉利天,“來到佛所”,這是跟地藏菩薩一同來參與這一次法會。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這一會,這是最後的一會,在入般涅槃之前最後的一會。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第一次法會是在菩提場禅定當中開的,就是華嚴的法會。《華嚴》是定中講的,我們凡夫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不知道他在那個地方,開啓這麽樣大、這麽莊嚴的法會。末後一會在忉利天宮,這一會也是無比的殊勝,殊勝的狀況實在講不亞於《華嚴經》,我們在序品裏面看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參與,你就想這個會多大,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他們‘來到佛所’。下面列舉鬼王的名稱,一共舉了三十四位:

  【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産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一共說了三十四,這三十四個也是略舉名號。這三十四個鬼王,諸位要曉得他是三十四類,每一類裏面數量就不知道有多少。正是像《華嚴經》上,我們看到這些雜神衆一樣,每一類的數字《華嚴經》上都講是無量,此地也是這個意思。鬼王裏面把“惡毒鬼王”列在第一,注解裏面也說得很清楚,‘惡毒乃鬼王之首,故前列之’,這是所有鬼王裏面的首領,所以他列在第一。所表的是‘十惡三毒,既惡且毒’,名稱是從這個地方建立的。這些人能夠參與佛陀的法會,決定不是真正的餓鬼道,真正的餓鬼道沒有這麽大的福德,參與忉利天宮這一會。這些人跟華嚴會上一樣,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應化在其中,所謂是應以鬼神身得度,就現鬼神身而度之。而度衆生的方法也不一樣,應以惡毒的方法來度,他就用惡毒之法。所以佛教化衆生有折攝二門,其實我們世間人也常講恩威兼施,就這個道理,完全要看衆生根性。我們教化的方法不能用錯,該用威的時候那就得用威,該用慈心攝受那就得用慈心。佛經裏面講的愛語,愛語不一定是好聽的話,而是什麽?真正愛護衆生的言語,你責備他、教訓他、罵他,你是愛護他,你懲罰他也是愛護他。這些六道衆生造作這些罪業,罪業如何能消除?必須用這種惡毒的方法消除他的業障,菩薩示現在鬼道、地獄道裏面,亦是大慈大悲,幫助這一些造業的衆生,快速的消除業障。


  青蓮法師在注解裏面講得很清楚,他在裏面說,注解末後一行,他說,‘然此等鬼王,皆是不思議菩薩,大權應化。以惡攻惡,以毒出毒’。天台大師講《法華經》,講到性惡跟修惡;注解這一部經的青蓮法師是天台的學者,所以這裏面以天台教義說得很多;這就是所謂以毒攻毒,用這種方法。在儒家教學當中告訴我們,一個好的老師,善於誘導學生的老師,一定懂得機會教育,在佛法裏面講契機,契機一定要懂得認識機,要能夠善於運用機。在《華嚴經》上我們看到,真正的學人只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儒家教人,‘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個人當中一個是自己,另外一個是講善人,一個是講惡人。此地惡毒鬼王就代表是惡人,都是老師。他們的示現讓我們明了善惡,讓我們在其中懂得斷惡修善,明了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是做種種示現教化衆生的意思。所以五十三參裏面,我們非常明顯看到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特別是甘露火王那一種教化衆生的方法,那就是惡毒。

  第二尊講“多惡鬼王”,確實是這個樣子,可是心地無比的慈悲。用這個方法來折服衆生,使他回頭向善。衆生根性不相同,菩薩教化的手段不一樣。我們從這裏面覺悟醒過來,那就是大善知識。所以一切境緣當中,我們以真誠心接觸,以恭敬心接觸,印祖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們是怎麽示現?我們是怎樣學習?在這裏面就得大利益,在這裏面生真實智慧。

  第三位“大诤鬼王”,‘诤’就是鬥爭。現代這個時代世尊告訴我們,五五百年之後鬥爭堅固,無論是依中國人的記載,或是依西方人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都是五五百年了。五個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不管用什麽樣記載,現在這個時代都是鬥爭堅固的時代。你要說哪個道場不鬥爭,那就很奇怪,那釋迦牟尼佛不是講錯了?所以今天世間我們所看的鬥爭,佛門裏面也是鬥爭,無時無處不是在鬥爭。幾個人從鬥爭裏面覺悟過來、醒過來,真正覺悟過來就修忍讓,他就能夠修忍辱波羅蜜,能成就禅定波羅蜜。爭到極處大家醒悟過來,爭不是辦法,爭太苦。可是要不經過這樣痛苦的鬥爭,他不覺悟,你跟他講這些佛法、講這些善法,他聽不進去。這些人、這些事我們都親身體驗的,非經過這個階段不可,他才能回頭。所以佛菩薩就示現這個境界,讓你吃盡苦頭,你就回頭。


  第四、第五、第六,這三位“白虎、血虎、赤虎鬼王”,這三類都是我們講的老虎,鬼王他是虎頭人身。虎是猛獸,所謂是‘猛而有威,慢而多暴’,傲慢、暴力。鬼王在一般上講,都是在人間修的有福報,愈是大鬼王,福報愈大。爲什麽修大福報還落在鬼道裏面?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十法界的業因果報,鬼道是貪心,地獄道是嗔恚心,傲慢是嗔恚裏面的一分。所以你修極大的福報,如果你貪、嗔沒有斷,你將來的果報就是作鬼王;餓鬼道裏面的鬼王,地獄道裏面的鬼王,就去做這個事情。

  第七位“散殃鬼王”,‘殃’就是災殃,我們現代人所講瘟疫一類的。世間人造作極重的罪業,鬼神先在那個地方給人間帶來許許多多的災變,這些事都是感應。起心動念他不與天神起感應,不與佛菩薩起感應,他跟這些妖魔鬼怪起感應,你說怎麽得了?如果說與天神感應道交,那是十善業道、四無量心。我們在講席當中用現代科學方式來說,我們起心動念思想的波,比電波還要快速,電波、光波要跟我們思想念頭的波,那是不能夠相比的。我們起心動念,這一念才起來就周遍虛空法界,光波跟電波實在講它的速度還很有限,一秒鍾才三十萬公裏,並不是很大。可是我們念頭一起來,刹那之間就周遍法界,所以就能跟一切衆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我們起的是什麽念頭?貪嗔癡慢,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起這種念頭。這種念頭跟什麽人感應?跟這一些餓鬼、地獄感應,念頭才起這些鬼神就來了。他們來帶給你的不是好事情,帶給你的是無窮的災難。

  我們看看這些鬼王的名字,你也就能體會到,現前我們世間許許多多的災變,許許多多反常的現象,爲什麽在過去沒有?我們在曆史上所看到,過去人起心動念厚道,雖有損人利己這種人,在社會上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心地都很厚道,都能夠安分守己。換句話說,得天神感應的多,與鬼神往來的占少數。所以那個現象是國泰民安,社會安定,人民都能夠安居樂業。現在這一代的人心跟過去不一樣,這一代的人心惡念多,與鬼神感應的多,與天神感應的少,少之又少,這是諸佛菩薩不能救拔的原因,多歸咎於我們自己所造的業。佛說共業裏面有別業,我們曉得這個道理,在這個時代裏面,我們明了、我們清楚,決定要斷惡、要修善,不能看到別人造惡好像沒有果報。如果你要是很冷靜細心觀察,你就覺得果報太可怕了,不但果報可怕,花報都可怕。所以散殃鬼王對我們來講是示警的,給我們警告、給我們警惕,這個現象就是種種災變。凡是一切不正常的現象,他此地舉《東嶽經》雲,《東嶽經》是道教的,‘世間衆生,不信因緣善惡果報,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尊師長,欺負神理,背前面後,口是心非’,造這些業。他所說的正是現前社會普遍的現象,所以這些鬼王就在這個世間橫行無阻,他跟這一切衆生的業力相感應。


  “飛身鬼王”,這是飛行夜叉一類。“電光鬼王”,眼睛像閃電一樣,形狀都非常凶惡,看到都生畏懼。“狼牙鬼王”,他的牙齒像狼一樣。“千眼鬼王”,青蓮法師在注解裏面注得很有趣味,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他那個千眼是在手上,這個鬼王的千眼不知道在哪裏?也不一定真的是有千眼。像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是表法的,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他的眼光非常銳利,極其細微他都能觀察得很清楚,所以稱之爲千眼。“啖獸鬼王”,專門是吃這些小動物,弱肉強食,我們看到獅子、虎豹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鬼王示現在世間,必然也是以獅子、虎豹這種身,專門吃這些畜生,它要受這個業報。這一些畜生過去生中,也在人間造作惡業才墮畜生道,在畜生道裏面他還有余業,要受鬼王之害;這些鬼王加害於他,這也是他的果報。佛經講六道衆生三途苦報;三途,畜生就是血途。畜生死很少有好死的,都是互相吞啖,都是流血而死的,所以血途是畜生。刀途是餓鬼,刀是比喻,好比有人拿著刀時時刻刻要殺他,他恐怖;鬼恐怖,他生活在恐怖當中,身心都不安,這是餓鬼道一般的狀況。地獄道叫火途,寒冰地獄也是一片火光,地獄離不開火,這叫三途。

  “負石鬼王”,即負石擔沙、填河塞海這一類的鬼。鬼王專門抓這些小鬼,用這些小鬼來填河塞海,特別是像江河氾濫水患的時候,堤壩快要崩毀崩損了,這些鬼王就抓這些小鬼來填塞堤壩的漏洞。當然他所找到的,都是造作這一類業報的人,你要不造這種業,這些鬼王你看都看不見,你也遇不到他。凡是你遇到的,那是你自己的業感。不要說是遇到,如果沒有這個業,你連作夢都夢不到。可是在某一種狀況之下你能夠見到,在定中,定中能見得到,那個不是業力。如果不是在定中遇到這些鬼神,一定跟自己業力有關係。

  第十四、十五,“主耗、主禍鬼王”,這兩類事情比較接近。‘耗’是損耗,你的財物損耗,‘禍’是災禍。他注解裏面舉《太上感應篇》幾句話說,《太上感應篇》說的也都是實話。‘天地有司過之神’,司是管轄,來調查的、來記錄的,確確實實有。這裏面有些是天神、有些是鬼神,地就是講鬼神;天神、鬼神都常常到人間來調查、來觀察。‘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就是數,壽命是數,你一生所得的福祿也是數,所以你真正明了、真的通達,確確實實是如書上所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了凡四訓》裏面講得很透徹,有事有理,因果報應的事,《了凡四訓》講得比《太上感應篇》透徹。《太上感應篇》只說一些條目,分析道理《了凡四訓》講得清楚,可以互相參看。我們就明了你這一生當中,世間人說你有多少財富,你命裏面定的;命裏面沒有的,你用盡心機也得不到,命裏頭有的,你一無所求,到時候它自然來了。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君子明白這個道理,一無所求。命裏面有的一分都少不了,何必去求?

  袁了凡先生被雲谷禅師一番開示之後,他覺悟了,他一切放下,每一天靜坐,養自己的身心,一個妄念都沒有。雲谷禅師很佩服他,在禅堂裏面坐了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禅師贊歎他,說他功夫不錯。結果了凡先生就說,他之所以不起妄念,覺得起妄念沒用處,無濟於事,所以就不起妄念了。他的命被孔先生算,算得一點都不差,每一年去考試,考第幾名都符合,每一年他的收入有多少也一點都不差,所以他相信,不再打妄想。說出來原因之後,雲谷禅師笑他,我原先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那個凡夫是標準的凡夫。然後雲谷禅師教他改造命運,你一飲一啄是前生定的。前生怎麽定的?自己造作的,這個道理他從雲谷禅師那裏學到。財富,你命裏頭財富從哪裏來的?是從財布施得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布得多,這一生中你得財富就得的多,你布施得少你就得的少。

  縱然在這一生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還是你命裏頭有的。你命裏面沒有,用什麽樣的手段你都得不到,那你何必要強求?不正當的手段現在發了財,譬如說你命裏面的財可以用八十年,你有八十年祿命,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一下發了大財橫財,是把譬如你四十歲,把你後面四十年的財一下都得到,後頭沒有了。你這樣得來,你享用盡,你的壽命就完了。這是諺語裏面所講的‘祿盡人亡’,你還有壽命,壽還有,但是你祿沒有了;你享盡,你福沒有了,是這一類的。有一類的人,他非常惜福,他也肯修福,他壽命沒有了。壽命沒有,但是他這個福還有余,在這種情形之下他會延壽。譬如說他有六十年的祿、福,可是六十年當中,他沒有享盡還有余福,他的壽命可能再會延長十年、延長二十年,享盡了他才走。我們要知道這個道理,要明白這些事實真相。

  所以你要想得財富,你要修財布施,愈施愈多;你要想聰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想健康長壽,你要修無畏布施。你所希求的果報,果必有因,不修因哪裏來的果報?所以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造作一切罪業,掠奪別人的財富據爲己有。掠奪的手段方式無量無邊,都是造的損人利己,以爲自己聰明、以爲自己巧妙,其實完全算錯了!哪裏知道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作惡必定折福、損壽,這就是主耗、主禍這一類的鬼神。這是後面所講的‘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太上感應篇》裏面所講,就是這一類的事情。

  底下一位第十六位,“主食鬼王”,這是民間習俗裏面所稱的五榖神,一般所講的竈神也是屬於這一類;專門管民間的飲食,管這一類的。也是屬於我們一般所講的福報,這個福報是偏重在飲食,這是日常生活當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離開的。佛家的飲食有禮節,在食前要以清淨恭敬心來供養,這是對這一類的鬼神致敬,希望他能夠加持,希望他能夠保佑。如果我們飲食無度,不懂禮節,這些主食神就不歡喜了。如果是糟蹋糧食,這個罪過就很重。必須要知道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地區饑餓,我們得飲食,有沒有想想那一些受饑餓的人?你在每逢飲食都能夠想到,這是慈悲心的流露,這就是積功累德。先有這個念頭,遇到這些災難你一定會援手,你一定會幫助,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小了。世出世間聖賢人都告訴我們,教我們防微杜漸,能避免一切災禍。微漸,微是細微,漸是緩慢,這些小事你要不防止,漸漸就變成大的災害。所以小禮要守,小的過失要防止,小過失不防止,逐漸逐漸就形成大的災禍,這個道理要懂。古聖先賢所講的微,微是起心動念,要從這個地方防止。凡是不利於衆生的、不利於社會的,這個念頭決定不能起,起這些念頭決定對自己有禍害。念念能爲衆生,念念能爲社會,決定有好處。

  好處雖然眼前你見不到,鬼神已經看得很清楚,已經記錄得很明白,積小善就成大善,積小功就成大功,積得厚、積得多這一生就受報,不必等來生。我們在《了凡四訓》裏面看到,袁了凡明白道理之後,一家人都修積功德,他得的是現報。他命裏面沒有功名,從前的功名是講考試得進士的學位,這最高的學位他命裏沒有,他命裏頭只有秀才;以後他考取舉人、考取進士,都是這一生修的。命裏面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了七十多歲,他沒有求長壽;命裏沒有兒子,他得了兩個好兒子。這就是現世轉過來的,修積得多,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所以世間人,往往貧困之人還能夠修福,還樂意修福,特別是有財富的人疏忽了,不知道修福,我們看到很多。愈是有錢的人愈吝啬、愈舍不得,他花錢一定是與他有利益的,好像與他沒有現前的利益他不肯拿錢,他把名利看得很重。這樣的人,他的福享盡了,就沒有余福,來生要受到殃罰。

  下面第十七“主財鬼王”,這是我們世間人講的財神,主財鬼王就是財神。他注解裏面也注得很好,‘嶽府有主財案主者’,嶽府是指東嶽大帝,其實五嶽是大鬼王,他地位僅次於閻羅王;閻羅好像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一樣。五嶽他們管轄的區域很大,管好多個省,比省長地位高得多。東嶽大帝好像管六、七個省,他有這麽大的轄區。過去章太炎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判官地位很高,相當我們世間人講的秘書長,所以他對於鬼道裏面情形,跟人家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他下面有專門主財的鬼王,在東嶽裏面講的是主財案主,主財案主就是主財鬼王,我們世間人稱爲財神,這財神有大有小。

  底下有兩句話我們要記住,‘故有財不施,鬼瞰其傍而妒之’,你有錢不肯布施,鬼都嫉妒你,這麻煩就大了!鬼就常常來找你的麻煩。‘然太上尤禁橫取人財者’,這是我們特別要記住,掠奪別人的財物,那個罪過是極重極大。如果我們冷靜細心去觀察,不要到來世的果報,他現世就遭受果報、這個惡報,這個事情在現前社會裏面很多很多。我們看世間股票,股票是什麽?股票就是帾齤搏,都是掠取別人的財物。從股票上發了財,股票一跌的時候,他就跳樓自殺,家破人亡,眼前的果報。屬於這一類的就很多,這是不正當的手段。他所得到的,我們剛才說過,都是他命裏頭所有的,命裏頭沒有的決定得不到。掠奪別人的,還是命裏頭所有的,等於說是提前享受,損害到別人造罪業,自己的福報提前享受完,也是造罪業。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財物各有其主,不義之財決定不可得,得到之後一定有災難,決定沒有好處。

  後面有“主畜鬼王”,‘畜’是畜生,是家裏面養的。這些畜生也有鬼神在監察,我們對待這些畜生也要有禮,畜生通人性。昨天李木源居士跟我們講光明山養狗,很多放生的狗放在那裏,他們觀察到這些畜生有靈性,喜歡狗的人、愛狗的人,狗一見你,就搖尾巴跟你很親切。吃狗肉的人、殺狗的人,狗一看到你,老遠的時候就叫,對你態度就很凶,它能夠感觸到,狗能夠感觸到。不僅是這一類的畜生,所有一切畜生之類,你不害它,它不會傷害你。我們看印光法師的《傳記》,那是事實,決沒有一絲毫的誇張。印光大師七十歲以後,這些蚊蟲、跳蚤都不會去幹擾他。這間房間確實常常有蒼蠅、蚊蟲、螞蟻這一類的東西,印光法師到這個房間裏面去住,這些小動物遷單都搬家搬走了。爲什麽?印光法師一生不傷害小動物。過去房間也有這一些,他的一些侍者、信徒要把這東西清除出去,老法師說不必,留它在此地。爲什麽?我自己的德行不夠,留它對我自己是個警策、是個警惕,所以大家就不動。久而久之,這小動物都被感化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師能夠做得到,我們爲什麽做不到?要常生慚愧心,要向印光法師學習。

  下面第十九、二十,“主禽、主獸鬼王”,這是講禽獸,禽獸每一類有每一類的鬼王。他這裏面也講到,天台大師所說五行當中的十二生肖,十二生肖都是禽獸,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鬼王也是菩薩、法身大士化身在其中。第二十一位“主魅鬼王”,‘魅’我們一般人講妖怪,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一類的衆生世人常講,年歲久遠就變成妖怪、變成妖精。在中國最多的樹神,年久的老樹,千年老樹都有這些怪物。這是什麽?我們佛法裏面講的樹神。年久了以後祂逐漸就通靈,祂能夠變化,祂也有修行,祂修的什麽方法,我們就不得而知。在我們想像當中,大概也跟人道相仿佛,許許多多修學的法門。祂們修行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就變成這一類鬼魅一類的。如果離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與佛道相應,佛道跟世間所有的道門差別就在此地。所以祂們修行縱然得神通、縱然得智慧,也不能出離三界六道,是沒有能夠離分別執著。

  底下一位“主産鬼王”,‘産’是講生産;此地說得很清楚,送生保産。這一類的鬼王很得民間的尊重,在台北市好像有一個保生大帝的廟,我們沒有進去過,從祂門口曾經經過,看到匾額上題保生大帝,就是屬於這一類的鬼王。這一類的鬼王多半是女子的身分。第二十三“主命鬼王”,這是佛經裏面講,‘毗沙門,主護四天下人命’。毗沙門是四大天王當中的北方天王,四天王是以北方天王爲首領,所以叫護世天王,這是佛囑咐他們,要保護四天下的人命。二十四“主疾鬼王”,‘疾’是疾病,凡是人有生病,這個鬼王一定會現前。生病實在說,病人跟醫生都是緣分。所以在生病的時候,心地最重要的是要清淨、慈悲、誠敬,你就能感得主疾鬼王的幫助。你遇到的醫生,醫生給你開的藥方,提供你的這些藥物,治療的方法,往往有鬼神在那裏幫助。如果你心地不清淨,妄想很多,特別是邪惡的思想,那這個鬼王就要找你麻煩,你這個病就很苦了,這個道理要懂。

  二十五位是“主險鬼王”,這講的是高山、大海,這些危險的處所,那是他們的管轄區域。現在有許多喜歡登山的,也有許多喜歡航海的,這都是很容易遭到險難,極端危險的。要知道這些都是有鬼神管轄的地區,我們也有機會在這些地方遊曆,現在講觀光旅遊。所以《地藏經》上說到我們出門旅行之前,最好在旅遊前一個星期念《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名號滿萬遍,你的旅途就能得到善神保佑,旅途上平安。爲什麽讀這個經、念地藏名號能保平安?這些鬼神跟地藏菩薩的關係非常密切,你能夠尊敬地藏菩薩,依地藏菩薩法門修學,他們看到生歡喜心,他們對你禮敬,所以這一些險要之處,凶災往往都能夠避免。

  底下講“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這是從他形狀上說的,他有三只眼睛,四只眼睛、五只眼睛。“祁利失王”,注解裏面說這個名字它的意義,在翻譯裏頭沒有說清楚。可是在《金光明經》裏面,有翻作大力天,也有翻作火神,這一類的,這個注子可以參考。佛當年講經是在印度,恒河流域講經的時間相當之長,佛說的這些鬼神,他說祁利失王是在恒河之北,可能是屬於印度的這些鬼神,是那個地區的神的名字,在恒河南北。“阿那吒王”,我們中國人稱爲那吒,這是屬於天神跟鬼神之間,介於天神跟鬼神之間,大概是四王天管轄。四王天也可以稱他是天神,也可以稱他是鬼神,他是鬼神的首領,是忉利天主的管轄,受忉利天主的管轄。所以實在講他也是大鬼王,四天王是鬼王當中的首領。再看底下經文: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這是說鬼道裏面社會的組織,這個組織的狀況跟人間相仿佛。實在說這種情形在六道裏面,娑婆世界、他方諸佛世界大致都相同,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結構上大致都差不多。這些鬼王各個有他自己的職責,“各有所執”就是他的執掌,“所主”他管轄的範圍,他管轄的這些事物。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诃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這是說明他們何以能夠參加忉利天宮這個法會。這是承佛的威神加持,地藏菩薩平時教誨,因爲這個緣故,他們才跟地藏菩薩到忉利天宮,參加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的法會。在法會“一面立”,法會裏面有他們的位子。這是把人物介紹出來了,下面看看他們在法會裏面一些活動: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

  這是致敬。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诃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這是他們在法會當中重要的活動,來請法。“我等”,‘等’範圍很廣,可以說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幽冥之主。在《華嚴經》裏面稱爲世主,世間主,閻羅跟鬼王也是世主之一,數量也是無量無邊。華嚴的法會稱性,地藏法會也稱性,我們在這個經裏頭很明顯的看出來。稱性用現在的話來說,突破一切時空,這個法會顯示的就是一真法界、平等的法界,跟華嚴無二無別。得佛的佛力加持,地藏菩薩威神的加持,他們才有參與這一次法會的機會。下面說,“亦是我等獲善利故”,參與這個法會他們非常歡喜,他們得大善大利益。能夠在這一次法會當中,聽佛菩薩們的開示,這就是獲善利。可是聽了之後他還有疑問,所以“敢問世尊”,希望世尊對他們開導,破除他們的疑惑。這是來請法的。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爲汝說。】

  世尊非常慈悲,告訴這一些閻羅王們,你們有疑問就說出來,隨你們所問,佛會給他解答。在佛法裏面最要緊是破迷生信,有疑一定要問;有疑惑要不問,決定會在修學當中,産生很大的障礙。我們講修學,諸位一定要曉得,修學就是我們現實的生活,修行跟生活是一樁事情,決定不是兩樁事情。現在一般人往往把修學跟生活看作兩樁事,那就完全錯了。所以他在生活當中不能改善,他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好處,就是這個錯誤觀念所産生的。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

  這是禮節,這個地方我們也要學。這些人是隨從,跟著地藏菩薩一道去,到這個大會當中。他們向世尊請教,決定不能忘記他的老師,地藏菩薩是他們的老師,也要看看老師,向老師打個招呼,這求老師加持。

  【而白佛言。】

  這才說。

  【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衆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

  這是先贊歎。地藏菩薩的慈悲神力,閻羅天子們對地藏菩薩認識很清楚,對地藏菩薩的慈悲威德,那久已敬仰到極處。他說的話全是事實,地藏菩薩在六道之中,特別是三途,衆生哪個地方受的難最苦,地藏菩薩決定到哪個地方,決定不舍棄衆生。他教化衆生方法無量無邊,這經裏面只說個大概,只說一個綱領原則,我們從這部經裏面細心去體會,何只“百千方便”?度化這些罪苦衆生永遠沒有疲倦,就像普賢菩薩一樣,盡未來際無有疲厭,不疲不厭。末後這一句是對菩薩的贊歎,“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

  【然諸衆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這正是閻羅王所疑惑的,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對他們說出來。這些衆生脫離了惡道,“罪報”就是指的三惡道,“脫”是脫離,“獲”得脫離罪報。可是“未久之間,又墮惡道”,‘未久’是很短暫。注解裏頭舉一個例子,舉地獄裏頭等活地獄,等活是屬於八大地獄之一。這個地獄裏面的壽命跟四王天一樣,人間五十年地獄裏一天,這個人離開地獄到人間來,在人間又造作罪業,縱然活上一百歲,死了之後又回到地獄去,在地獄看起來才兩天;人間一百年,地獄兩天,他去了怎麽兩天就回來?這種事情太多太多。一般餓鬼道裏面,諸位曉得,餓鬼道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人間過一年在餓鬼道才十二天。

  所以他們看到這些人,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地藏菩薩苦口婆心勸勉,他們覺悟、回頭了,這一念回頭他就能脫離惡道,縱然是在阿鼻地獄也不例外。只要你一念向善,那一念就超越了,不要小看這一念。我們世間人念佛往生淨土也是一念,臨終那一念如果你念的是阿彌陀佛,你想的是西方極樂世界,就那一念就往生。平常叫我們念佛是訓練,就怕臨命終時那一念忘掉,那個念頭錯就壞了。平常好比是練兵,臨終最後那一念是打戰,你這一口氣斷了,你往哪一道去受生,就憑臨終一念,所以我們要重視這一念。怎樣才真正的有把握,讓這一念不會失掉?一定要知道修福,有福報的人,真正有福報不是現前有財富、有地位,不是的,這個福報是假的。真正有福報,臨命終時沒有病苦,預知時至,曉得自己什麽時候走;不生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著走、坐著走,非常自在,這個人叫大福報。爲什麽說他大福報?因爲他永脫輪回,再也不搞這些六道。他如果再回到人間來,回到六道裏面來,他是菩薩,他不是凡夫。他到世間來是隨類化身,就像這些閻羅鬼王一樣化身來的,他是來救苦救難,幫助這些苦難衆生,絕對不是造業受報。這叫大福報,這是真正的福報,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所以世間有漏的福報不要求,我們要修無漏的福報,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智慧的人,真正明白人,佛家講真正覺悟的人。這是他們看到的現象,向釋迦牟尼佛請教。其實這些事情,他們哪有不知道的,這就是明知故問,讓佛說出來,大家相信。菩薩說出來、鬼王說出來,大家信心還不夠,請佛來說。所以這種發問是屬於利樂有情問,不是他不知道,他是代衆生問,這是我們一定要學習。要想佛法普遍的弘揚,要想佛法久住世間,一定要懂得代衆生提出疑問。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雲何衆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爲我解說。】

  這的確是我們的重大疑惑,他們很慈悲代我們問出來。地藏菩薩的智慧慈悲、神通道力,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我們要曉得。地藏菩薩的學生,已經成佛的人不計其數,沒有法子計算,而這一位老師還居菩薩位,這是慈悲到了極處。爲什麽老居菩薩位,不用佛的地位來度衆生?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曉得,佛是師道,世出世間法一定要尊師重道。所以以老師,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只有你到那裏去求學,沒有說老師來教你的,沒有這個道理。換句話說,佛的身分度衆生有很多不方便,不能主動去教化衆生,也不能夠說是沒有啓請佛就說,一定要有人啓請,一定讓人對法尊敬、對學術尊敬,老師才能教。菩薩身分就不一樣,菩薩是同學的身分、學長的身分,所以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說,‘作不請之友’,這是菩薩。佛不可以,所以佛要退到菩薩的地位上來,才能夠廣度衆生。

  地藏菩薩確實智慧、神通道力,跟一切如來沒有兩樣,爲什麽這些衆生不聽話?不遵照菩薩的教誨,“永取解脫”。實在講我們看到世間其他的宗教,乃至於看到一貫道裏面,一貫道裏頭的經典,裏頭也提到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取解脫,它這裏頭也有;也勸人念觀世音菩薩消災免難。人爲什麽不肯聽?我們說句籠統的話是業障習氣太重,也就是貪嗔癡妄想太重,放不下。裏面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外面又受外頭境界的誘惑,五欲六塵的誘惑,現在五欲六塵裏頭再加上妖魔鬼怪,那個力量就更大了。所以才出地獄來,到人間沒多久又被迷惑,又造罪業,這再又往下墮落。不是地藏菩薩沒有這個能力,而是衆生不肯聽話,不能夠依教奉行,所以才遭這些苦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7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2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二十九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卷中一百零二面,從第二行看起: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衆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這是世尊答覆這些閻羅王們,說明爲什麽地藏菩薩在世間教化衆生,衆生接受地藏菩薩的教誨能夠脫離苦道,但是很短的時間他又墮惡道,原因是“其性剛強”;‘性’是講習性,不是說本性。我們在儒家書籍裏面所看到,像孟子他說性善,荀子說人性是惡的,這兩種說法都是向兩個極端,說得都有道理。而孔夫子所講就不是他們的講法,夫子所說人的性是非善非惡的,所以聖人的見解跟賢人確實就不同,他說的性相近、習相遠。相近大家都是一樣的,非善非惡,這是相近;說善惡都是講習性,不是本性,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習性。習性也就是佛法裏面講,阿賴耶識裏面含藏的習氣種子,這是有善惡的。善也是惡,爲什麽?它不是本性。佛家特別是大乘佛法裏面講的善,善的標準是自性,自性本具的那是善,所以他的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也是不善,我們必須要清楚。

  說到六道衆生,講閻浮提可以涵蓋六道。六道,他爲什麽不能夠脫離輪回?爲什麽不能超越三界?就是無量劫來習氣太深、習氣太強。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切有情衆生舍身受身,我們講投胎受果報,是什麽道理?佛講習氣裏頭強者先牽。每一個衆生十法界的習氣統統具足,即使是地獄衆生他也有佛的種子,爲什麽他不能作佛?他雖有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力量弱,而貪嗔癡慢煩惱的種子強,強的種子先受報,所以這樣才墮惡道。佛把原因說出來,我們自己冷靜的思惟,確實是如此。六道衆生“難調難伏”,調是講調理調順,不容易,伏是降伏他習氣,降伏貪嗔癡慢的習氣,相當不容易。這是把原因說出來了。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

  “是大菩薩”這一句就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實在講無量劫中沒有離開六道。六道是一切衆生最苦的地方,尤其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地藏菩薩沒有離開這些地方。他也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用千百億化身,“頭頭救拔”。地藏菩薩化什麽樣的身?沒有一定,隨類化身。我們在一生當中,有沒有遇到地藏菩薩?常常遇到地藏菩薩,我們自己不能夠覺察。我們起一個惡念,想做一個壞事,有人來勸告我們,來勸導我們,那個人就是地藏菩薩化身,我們哪裏曉得?所以地藏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他勸導我們,我們能不能相信?肯不肯接受?不一定,所以罪業還是照做。

  我們要明白這一個事實真相,一切諸佛菩薩化身都沒有一定,我在前面跟諸位舉出例子說明過,感應往往就是刹那之間幾分鍾。諸佛菩薩見我們周邊的人,諸位曉得鬼神可以附身,大家知道,佛菩薩怎麽不能附身?佛菩薩附身就是佛菩薩的化身,在那幾分鍾當中,藉著任何或者是人身、或者是物身,依報、正報都行,只要能夠觸動你,讓你覺悟、讓你回頭,都是佛菩薩。妖魔鬼怪附身都是幫助你作惡,看到你作惡喜歡,看到你作惡贊歎,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佛菩薩。所以我們了解這個道理,知道這些事實真相,《華嚴經》上講的還會有錯嗎?凡夫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除我之外全是諸佛菩薩的化身、全是諸佛菩薩的示現來度我的,度我這個剛強難化的衆生。無論是善人、是惡人,是順境、是逆境,統統是諸佛菩薩應化的。如果你能夠作如是觀,能夠這樣回頭,那真的就回頭是岸,我們這一生當然能得度。這一段這一句經文就是講這樁事。

  【如是衆生早令解脫。】

  這是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期望,希望一切衆生早一天得度。“解脫”就是得度,‘解’是解除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解除你的煩惱習氣;‘脫’是脫離六道輪回,脫離生死苦海。這是諸佛菩薩對一切衆生的期望。

  【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罪報人”是泛指六道衆生。六道如果就覺悟的人來看,六道的天人都是罪報人。不但六道都是罪報,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說這些小乘人也是罪報。他的標準是見性,明心見性,那才是正常的人,沒有見性都是罪報。由此可知,依照《華嚴》的標準,依照本經的標準,這部經跟《華嚴》沒有兩樣,十法界裏面的衆生都是罪報。“乃至墮大惡趣”,這一句就是專指三途,在十法界裏面餓鬼、地獄、畜生,這是大惡趣。所以地藏菩薩度化衆生的對象我們就了解,他的範圍是涵蓋十法界,十法界裏面都有地藏菩薩的應化身。“菩薩以方便力”,‘方便力’前面講得很多,交待得很清楚。

  “拔出根本業緣”,菩薩用什麽方法來救拔衆生的苦難,我們一定要曉得。菩薩不是用神通,神通救不了衆生,菩薩用教學、勸導,衆生造的罪業,他自己一定要受果報,佛菩薩不能代他受。佛菩薩如果有能力,代這一切衆生受這些苦報,他大慈大悲應當代我們受,我們何必還要修行?不需要了。佛家是跟你講理的,不是像宗教你信了就得救,佛家不可能;你信了佛你也不能得救,你信菩薩、敬菩薩、拜菩薩,你也不能得救。怎樣才能得救?你要回頭就得救。佛給我們說這個道理,你是怎麽樣迷惑的?怎麽樣造罪業的?怎麽樣受苦報的?佛把這些事情給你講清楚、講明白,你恍然大悟了。覺悟之後你能夠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那不就得度?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得太多,地獄衆生才生一念忏悔之心,才生一念善心,他就離開地獄。可見得極重罪業之處,只要有一毫的善念生起來,就破地獄了,就超生了。我們在人間這一念微善不行,人間是善惡混雜的一個地方,這一念微善那真是微不足道。爲什麽地獄裏面一念微善就那麽可貴?地獄純惡,那一念善就非常非常希有,就難得,物以稀爲貴。地獄衆生很難得有一個善念,真的是不容易,這就是每一個法界差別不一樣,善惡果報不相同。


  我們從這個地方來觀察,佛法是教化、是教導衆生。衆生接受佛菩薩的教導,覺悟之後就能夠變化氣質,能夠變化他的行業惡報。下面這一句可以說是佛法教學的內容,佛教衆生教什麽?“遣悟宿世之事”,最低的限度佛教我們認識三世因果,肯定善惡的果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是很淺顯的因果。更深的因果,這是大乘經上所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於是我們就明了,佛對於十法界一切衆生講經說法,無非是幫助大家開悟而已。‘開示悟入’,《法華經》上這四個字,將諸佛如來教化一切衆生的綱領,一句話就說出來了。開示有淺深廣狹不同,悟入亦複如是。再看底下經文:

  【自是閻浮衆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自是”,這是指這些六道的衆生。他們“結惡習重”,‘結’就像我們世間人所講的總結、歸結。造惡不是一生一世,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總結惡習。‘惡’歸納起來就是貪嗔癡三毒,所有一切的惡業都從這三條發生出來的、發展出來的,當然就要隨業受報。‘習’是習氣,習氣非常重。所以在惡道裏面,這還不是講六道,三善道跟三惡道“旋出旋入”,‘出’,出離三惡道,你生在六道裏面的三善道。我們今天得人身,人、天、修羅都算是善道,地獄、餓鬼、畜生這三個是惡道。‘旋出’,出離三惡道,‘旋入’,又回到三惡道;旋是很快。而實在說墮入三惡道之後,出來沒那麽容易,這經上講得很清楚,這個道理很深很廣,大乘經裏面給我們說得很多。菩薩在三惡道教化衆生,諸位一定要曉得,如果這一個衆生,墮在惡道的衆生,他的善根福德因緣要不足,這一些諸佛菩薩在惡道裏面,對這些衆生也無可奈何,他不接受,他不肯聽。這一個事實現象我們並不難懂,爲什麽?諸如諸佛菩薩在我們世間應化,人道比這些畜生道要殊勝太多,諸佛菩薩苦口婆心示現在世間,世間人幾個人相信?

  佛教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以外國人計算的方法也二千五百多年,代代相傳。善知識當中出家、在家,大家都曉得有不少身分暴露,是諸佛菩薩應化再來的。曆史上所記載,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智者大師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寒山、拾得諸位都曉得文殊、普賢再來的,近代的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是身分暴露的。身分沒有露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他們示現在世間,沒有一絲毫是爲自己,都是爲衆生,爲佛法久住世間,幾個人相信?今天世界人口,昨天報紙上登,到兩千年之後世界人口已經到六十億。六十億人當中有幾多人遇到佛法?現在末法時期,佛法有假的,不但商品裏頭有很多仿冒,佛教裏頭也有仿冒,有幾個人遇到真佛法?縱然遇到真佛法,你能不能相信?這又淘汰了很多。你信了之後,你能不能理解?理解之後,你能不能依教修行?給諸位說一層一層淘汰下去,剩下來的恐怕一百個人都不到。在人間佛菩薩教化衆生,就這樣子難度,何況惡道?佛在惡道裏度化衆生,比人道不曉得困難多少倍,這麽好的東西他不相信,有什麽方法?他不願意接受。


  縱然是像中國佛法黃金時代—隋唐時代,高僧大德、長者居士人數可以說衆多,我們在《高僧傳》、在《居士傳》裏面所看到的,可是如果與整個人口比例來說,那還是太少了。在我們中國曆史上,可以說法緣最殊勝的,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師,他老人家當年在世親近他的人,我們做一個概略的估計應該有一萬人,經常在他周邊的應該有一兩千人。可是真正成就,《壇經》上記載四十三個人,真正得度的四十三個人,其他的雖然接受他的教化,還是要旋出旋入,真正超越六道只有四十三個人,你才想這個事情難,不容易。佛講的這話沒錯,‘南閻浮提衆生,習性剛強,難調難伏’。我們仔細去思惟、去想一想,然後不要去管別人,想一想自己,自己是不是難調難伏?我們自己在一生能不能得度?因此淨宗法門就非常可貴,所以一切諸佛贊歎有他的道理。

  參禅不是上上根人不能開悟、不能見性,不能見性那就還要搞旋出旋入,還幹這個事情;換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能夠得禅定,得禅定的人相當之多,你能夠生欲界天、色界天,最高能生無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也不能夠避免三途的果報。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命終之後都墮地獄,墮到地獄之後,壽命比四空天的壽命還要長。這是《地藏經》上講,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天人的壽命八萬大劫,《地藏經》上講地獄壽命無盡劫,不是八萬,八萬跟無盡兩個去比就不能比了。你想一想這個事情多麻煩,冷靜想一想這個事情擺在我們面前多可怕!我們今天前面道路如何選擇,就在此時此刻。


  然後你就曉得念佛堂的功德有多大,我們中下根性的人煩惱習氣很重,自己確實沒有能力斷煩惱,沒有能力降伏我們的習氣,怎麽辦?念佛堂是個冶金爐、是個煉鋼廠。你真正覺悟了,進入念佛堂,老老實實我就念它幾年,念到自己決定往生,那這個路子就對了。比宗門裏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個果報要殊勝得多了。宗門明心見性是什麽地位?圓教初住。念佛堂往生不退成佛,到極樂世界是阿惟越致菩薩,那怎麽能相比?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明心見性才是初住,這種功德利益我們要覺悟。可是學佛的人,遇到念佛法門機會也不多,縱然遇到了不盡如法。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我們勸勉各個地區的念佛同修,有機緣能夠到新加坡居士林來看一看,我們也不敢說我們做得很如法,但是我們是盡心盡力在做,可以提供大家做一個參考,我們接受大家提供意見。我們這個道場每一個人的願望是不斷在改進,希望念佛堂能做到盡善盡美,如理如法。所以我們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任何人提出意見,我們都很慎重的來參考,只要是好的意見決定采納。

  此地說“勞斯菩薩”,這個菩薩就是指的地藏菩薩,也可以泛指一切諸佛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無量劫來菩薩不疲不厭。佛在經典裏面也有個比喻,比喻得非常之好。菩薩度衆生的耐心,就像農夫種植果木一樣,種的果園每一天收成去采,采先熟的熟的先采,還沒熟的再等幾天。所以諸佛菩薩在六道度衆生,先度根熟的衆生,《彌陀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成熟了。什麽叫善根?接觸這個法門能信能解,這是善根。什麽是福德?他能行能證,這是福德。淨土宗的證就是往生;他肯念佛,他真的往生了,那證果了。因緣是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參道友,這是緣分。這就好比果園裏頭果木熟了,熟了先采,還沒熟的佛菩薩再等待。可是凡是根熟的衆生,不是偶然的,無量劫的薰修在今天成熟,這個機緣非常難得、非常希有。


  我們建立念佛堂,現在念佛堂每一個星期九十六個小時念佛,每一天聽經兩小時;一個星期有十四個小時聽經,九十六個小時念佛。我們希望這個念佛堂能夠永久保持下去,解行相應。進念佛堂的同修都能夠生歡喜心,這給我們很大的安慰,我們知道做得如法。如果不如法,進入念佛堂不會生歡喜心。他念得歡喜,假以時日,我們相信他一定有成就。現前能得念佛三昧,一般講功夫成片,法喜充滿,他能得到這個境界,就決定得生淨土。在這一生修學的期間,勢必要斷絕外緣,這一點很重要。凡是在念佛堂念佛,將來不能往生,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外緣沒有斷,心一面念佛,一面還係念著外緣,這是障礙。臨命終時,再一念攀緣到外面境界,那就又是旋出旋入,這非常可惜。要避免這一重的障礙,必須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平常要下這個功夫,統統放下,不要再放在心上。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沒有成就關鍵就在此地。一定要曉得,不能把外緣放下總是障礙。再看下面經文,這是世尊用個比喻來說: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譬如”就是比喻,下面說個比喻。“有人”,這個人就是六道裏面的衆生。“迷失本家”,‘本家’就是指我們自性,迷失了本性。“誤入險道”,訛跟誤是意思一個樣的;誤入險道,‘險道’就是指六道輪回,在此地特別指三惡道。其實佛家常講輪回路險,這話說得很有道理,爲什麽?六道裏面都有邪惡,色界天以上比較好一點,因爲他有定功,我們常講的定共戒,他不造惡。雖不造惡,無量劫來的這些惡習氣種子他都在,他沒有斷掉,只是禅定功夫把惡習種子控制住,它不發作而已。一旦他的定力失掉,惡習力量依舊是很強大,馬上就爆發了,所以他墮惡道、墮地獄。我們一般人也明白這個道理,惡的意念愈是壓制,壓制是暫時控制住,一旦壓不住,爆發起來那就很可怕!這是同樣一個道理,何況是在三途?


  所以這種現象,我們仔細觀察,我們現前的社會狀況,大家都明白了。現前社會我們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我們六根所接觸外面的境界,外面境界豈不就是經上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嗎?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哪一樣不是有毒的?哪一樣不是毒害我們法身慧命的?遍地都是。《楞嚴經》上佛講我們這一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就是此地講的,‘夜叉、虎狼師子、蚖蛇蝮蠍’這一類的,你看到是個人的樣子,心裏面充滿了貪嗔癡慢。我們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這是險道。

  “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須臾’是很短暫。現在社會尤其可怕,六、七十年之前我們作兒童的時代,社會還相當純樸,你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染汙很少,你見不到,你也聽不到。我們生長在農村,尤其純樸,十一、二歲都還保持天真,天真是不懂事,生活在大自然當中。那個時候童年是真正幸福,不懂這些人事。在那個時代,民間小禮、小義這些小節都很尊重,都還很講究。現代社會變了,不要說再往以前說,就是六十年以前社會,跟現前的社會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現在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完全是誘惑。所以我們觀察現在的兒童,一、兩歲他就懂事,這個懂事是什麽?天真沒有了。他就有虛僞,他會討好大人,他天真的心沒有了。他會察言觀色,來應付大人,厲害!從哪裏學的?電視裏學的。還不會說話,一天到晚兩個眼睛就瞪著電視,他都學會了。所以現在作父母的對兒女難管教,爲什麽?他懂得東西太多了。電視實在講不是一個好東西,它是個很好的工具,可惜現在裏面的內容是很糟糕。這些理跟事我們都要明了,經上講,特別是在現前的社會,我們讀到這個經,佛真是字字句句都是說明我們現前生活狀況。接著看下面經文:

  【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

  “知識”,我們講善知識。他有智慧、他有見識,環境裏面一切的險惡,他都知道、他都明了,而且他有方法能夠解毒。你遇到這些毒,他有方法幫你解毒,“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夜叉諸惡毒等是外面的誘惑,內有貪嗔癡慢的惡習氣,外面又有這些誘惑,你怎麽會不遭難?險道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你在現前社會,須臾之間你就遭諸毒,就中毒了。你中毒了,將來果報就在三途,決定是事實。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下面說: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爲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

  這個知識在此地講就是指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有智慧、有德能,他確確實實有能力斷貪嗔癡,有能力防範外面的邪惡,他有能力。他遇到“迷人”,‘迷人’就是在六道裏面造作惡業的這些人。既然造作貪嗔癡的惡業,那就是“欲進險道”。現在你在造業,果報沒現前,很快果報就現前了;身死之後必墮惡趣,欲進險道。菩薩看到這些人警告他,“咄哉”是呵斥的意思。接著是問他:你爲什麽要走這個路?也就是說你爲什麽緣故造這些惡業?造惡業這些事前面都說得很多,實在說這一些事情我們不難理解,可能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的造作。你爲什麽要走這條路?這條路是三惡道。內心裏面是貪嗔癡慢,言語造作是損人利己,你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就是你想入三惡道。

  你入三惡道,你有何“異術”?‘異術’是方法,你有什麽方法能夠不受這些毒害?這不是凡夫能做到的,菩薩才有,而且這些菩薩還不是一般小菩薩,小菩薩還不行。經上講法身大士他們行,他們示現在六道當中,跟這些邪惡和光同塵。表面好像跟這些人造作沒有兩樣,其實心地清淨慈悲,他的種種造作幫助一切衆生覺悟的,所以他“能制諸毒”。在這個境界裏面染而不染,相上好像是染汙,其實他心裏頭一絲毫沒有沾染,這才行。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就要懂得遠離。所以古時候修行人,道場爲什麽建立在山林之處,人迹罕至之處?這就是與社會隔離。如果不隔離,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免動念、動惡念,貪嗔癡的惡念。所以古人建道場一定要建立在深山裏面,讓你到那邊去相當不方便。你到道場去,你一定是求法,你沒有事情絕對不會跑到那裏面去,所謂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它隔絕。

  現在在今天社會困難,中國大陸寺院叢林,從前去的時候非常不方便,現在都開了公路,車可以上去,甚至於聽說還有纜車更方便,高山上面一樣有電視,有無線電的廣播。從前是要隔離,現在不但不要隔離,想盡方法來接觸,那就是佛在此地講,你‘有何異術,能制諸毒’?這兩句話要對我們現前人來講很現實,我們要把這八個字常常記住,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還是回避一點好。我們的道場雖然每一層樓都有很多電視,這電視跟外界不通,看不到外面的訊息。都是我們內部講經念佛這些節目,這是我們道場這個作法,時時刻刻我們要做防範的工作。再看下面經文: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惡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這是比喻衆生聽經聞法忽然覺悟,知道貪嗔癡慢是自己嚴重的病毒,知道外面五欲六塵是不良的誘惑,他真的明白、真的覺悟,他曉得那是惡道。起心動念與貪嗔癡相應,決定是造三惡道的業。你今天造惡道的因,哪有不受惡道之果?這個事實要懂得,所謂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一定要受惡報。他知道這是惡道,他自然就退步了。“求出此路”,一定要把惡的緣斷掉。斷惡修善,把惡的緣斷掉,增長自己的善緣,增長自己的善力,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臨命終時善的種子先成熟,你就能夠往生善道。一切善因當中佛告訴我們,念佛是第一善,尤其是念阿彌陀佛,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果報殊勝極了。這是個真正頓超的法門,所謂是橫超三界,即生成佛,當生成就。他要是真正明白、真正覺悟,他就回頭了,這也是證明,他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真的成熟了。

  實在說這種人不多,我們看多少學佛人、多少修行人,習氣還是不斷,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當中,都明顯得看出來。他還是有貪嗔癡慢,並沒有把念佛看作第一,念佛好擺在第二、第三,還是把名聞利養放在第一。他這一生有沒有成就?太難太難了!很不容易成就。這就說明他念佛善根並不是很強,他惡習的力量非常非常強大,這一生當中也像過去生中一樣,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這一生還是去不了。真正去了,是徹底放下。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那些老太婆、老阿公,不要小看他們,他們不認識字,我們看他是無知,看他是很貧賤,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人瞧得他。往往這種人真的作佛去,他真的放下了,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他們念佛能成功,他們這一生作佛。我們自以爲很聰明,自以爲很能幹,結果還要搞六道輪回,還要墮三惡道。所以修道老實是最可貴,我們的麻煩就是不老實,想退步沒有完全退出,想出六道輪回,依舊舍不得這個地方,對這裏面還有許許多多的留戀。

  正因爲是這麽一個因素,所以佛才教修行人,教誡弟子以苦爲師,這個話很有道理。如果我們過的是很苦的日子,對這世間就沒有留戀了。這也說明富貴學道難,你在這裏面有樂、有享受,有樂、有享受你就有留戀,你就放不下,你的出離就非常非常困難。所以佛講的那些話,你細細去想有道理。叫我們真正放下貪嗔癡,自己怎麽樣?要虐待自己幾分;那是一個明白人,是個覺悟的人。我們看李木源居士是個很好的榜樣,他常常挨餓,我們大家都看到的,他爲什麽?我要虐待自己。身體不好,不好我就不吃飯,他也不看醫生,他也不吃藥。常常生活在苦難當中,對人世間沒有留戀,正確的。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李老居士一天吃一餐,他那個飲食我們別人看到之後,這個飲食怎麽能吃?他過的是這個日子,幾十年如一日。他自己燒飯,他的鍋跟碗就是一個,帶一個把子的小鍋。他是山東人喜歡吃面食,吃的東西菜很少幾片菜葉,過著那個苦生活。諸位如果有機會到台中,他紀念館裏面去看看陳列的,他這些遺物擺在裏面。衣服都是補補丁,補很多個補丁,他穿破衣服。誰給他補?他自己補。別人決定不會給他補,他要拿破衣服叫別人補,別人馬上丟到垃圾埇,給他買新衣服。自己補,人家有送他的新衣服,新衣服馬上就供養別人送人,他修福。日常用物是非常節儉,一點都不浪費。菩薩現身說法。我們在此地,看到李木源居士也是這一流人物。他自己多麽節儉,爲大衆非常大方,念念利益衆生。這是我們要警惕的、要警覺到的,苦一點好。戒經裏頭常說,‘比丘常帶三分病’,什麽病?不是叫你裝病,三分病就是吃不飽、穿不暖,是教你這個。時時刻刻警惕世間苦,知道苦才有出離之心,你不曉得苦,出離忘掉了。再看下面經文:

  【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於好道,令得安樂。】

  這是難得遇到善知識,遇到一個好人,好人教導你、幫助你,這就是“提攜接手”,伸出援手來拉你一把,把你從惡道裏面拉出來。惡道,心惡、口惡、行惡,這就是惡道,你在造作惡道業,將來墮三惡道。已經要墮到三惡道,提攜接手是非常困難,所以佛度衆生爲什麽特別重視人道?人道是你將要墮還沒有墮落,你在地獄門口還沒進去,這時候拉你回來容易,進去之後不容易了,拉不出來。所以這時候如果勸導你,你聽清楚明白覺悟了,馬上回頭,回頭是岸。提攜接手引出都是大乘經典,大乘經典要常常讀誦,要常常講解討論,提醒大衆斷惡修善,依教奉行,這樣你才回頭。回頭之後你決定是達到好道,好道是佛道、是菩薩道,這是真正的好道。你能夠得到永恒的安樂,現前心安身安,身心安穩,身心安穩就法喜充滿,你現前所得到的。這是說這個人回頭覺悟了。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複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這叫他回頭,看到他回頭了,再警策他、警告他,從今以後不可以再犯,一定要嚴持戒律。我們戒律不說得很高,很高沒有用做不到,最低的、最起碼的五戒十善。《觀經》裏面告訴我們的淨業三福,最低限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最低限度。這是你離惡道,再修好道,那就‘受持三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乃至於‘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行菩薩道。從惡道裏面回過頭來轉到菩薩道,這就是好道,這樣你就能得樂。要時時刻刻記住菩薩的警惕,決定不能再走回頭路。“此路入者”這是講三惡道,這個道路你要是進去,你出來就難了。“複損性命”,性命是指法身慧命,嚴重傷害法身慧命。這個人得到佛菩薩的教誨,覺悟之後對於佛菩薩也非常感激、也非常尊重,真能依教奉行。

  【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衆,自取其死。】

  經文到這個地方全是比喻。善知識跟他告別的時候,又特別囑咐他,你明白了,你回頭了,不錯,好!你還要幫助別人。你的親戚、你的朋友,“知”是朋友,你的親朋好友,知交好友,這是你貼近的人。“及諸路人”是你不相識的人。換句話說,只要見到人走三惡道,你就應當勸他,你見到了就應當要勸他。無論是男是女,你要告訴他,這條道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貪嗔癡是最嚴重的病毒,六道三途是它變現出來的。我們人在一生當中常常有病痛,人爲什麽會生病?就是因爲你的心裏面有這三種病毒,你才會生病。你心裏面沒有三毒,你怎麽可能生病?裏面有病毒,外面則有邪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是邪染,內外結合你怎麽會不生病?病是從這裏來的。如果你的心清淨,心清淨身就清淨、境界清淨,怎麽會生病?

  我們看到此地有不少念佛往生的,李木源居士曾經給我們報告過,許多往生的這些同修都是預知時至沒有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得這麽潇灑、這麽自在,什麽原因?裏面三毒煩惱斷掉,這是念佛功夫得力了。念佛把貪嗔癡念掉,把是非人我、五欲六塵念掉,所以他就得這種殊勝的果報。這個道理我們要明了,事實我們看到很多。現在最重要的是自己,我們自己能不能把三毒斷掉?能不能將來往生,像他們一樣的自在?他們能做得到,我們爲什麽做不到?要常常想想。這個事情不在外緣,完全在自己。這樁事情諸佛菩薩幫不上忙,佛菩薩幫我們只能做到開示,經典就是對我們的開示,爲我們說明這些事實真相。怎樣改變心理,轉變境界,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要覺悟,要契入這個境界,入就是改變心理、改變境界,對現前的利益身心健康。

  “無令是衆,自取其死”,這是大慈大悲,看到衆生造惡業不能不說、不能不勸導。說法勸導也要有緣分,覺悟的人懂得。這個緣分有力量的建道場,這是緣分。諸位想想看,如果新加坡沒有居士林這個道場,沒有佛學會這個道場,我們就沒有緣。還要懂得啓請,還要認識善知識,我們認識請他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教我們修行;總得要有人請,沒有人請,善知識自己不會來。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我們世間人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請他。在這種狀況之下,釋迦牟尼佛只有入般涅槃,只有走了。幸虧是淨居天人看到,淨居天在第四禅,五不還天那裏面的人看到,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成道,他們下來代我們啓請。

  這個地方‘無令是衆,自取其死’,就是勸導我們要代這些迷人啓請,請法。現在請法的方式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高科技的傳播。在過去真的是非常困難,講經場地有限,容納大衆數量也有限。而且在三、四十年前,連擴音設備都非常簡陋,實在是不容易。現在我們利用高科技,方便太多了。尤其是我們利用網路,我們眼看二十一世紀決定是進入網路的時代,這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將來電腦我相信,比我們現在手上用的這本書還薄還小,可能小型的電腦就裝在你的小口袋裏面,你可以利用這個設備能夠收聽全世界的資訊,必然的趨勢。這是將來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是你生活當中的必需品,所以現代人不能不學電腦,不能沒有電腦的知識。我們利用這個傳播,講經的現場大小就無所謂,聽衆多少也不要緊,我們同步就傳播到全世界,任何地方你按一下按鈕,你就能夠收聽得到。再過幾天,我們這個畫面也出去了,跟你在電視上看到沒有兩樣。所以網路傳播這個趨勢,我們相信將來一定代替電視,電視的成本太高,決定是取而代之,電視會被淘汱掉。我們現在是做這個工作好做,我們把網址告訴他就行了,就把佛法介紹給他。說明佛法的好處,佛法的利益,讓他回家去按照這個網址,把這個資訊找出來。不像從前要費許許多多事情,非常不方便,現在做弘法利生工作,方便太多了。

  可是自己一定要認真修學,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人看。否則的話你介紹給他,佛法既然這麽好,你自己爲什麽不修?人家的信心就喪失掉了。你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做一個好樣子,讓人看到你之後生仰慕之心、生歡喜心,他才會相信,這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先要把佛法的形象做好,把招牌做好,漂亮美麗的包裝人家看到就歡喜,這很要緊的一樁事情。那就是自己一定要依教修行,一定要在修行當中得到成果,我們介紹給別人,人家才肯相信。我們確實從毒惡裏面回過頭來,得到真正的善利,讓他明顯的覺察到,他才肯相信,他也能夠回頭,我們才能收到效果。再看下面經文,這是‘法合’,把前面的比喻合到菩薩教學上來講: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衆,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曆。】

  (‘載’我們現在不寫這個字,古時候‘載’跟現在我們講再來的‘再’,是同一個音也同一個意思。這是說到本文上。)地藏菩薩大慈大悲,在六道三途裏面救拔這些罪苦衆生,從惡道裏面出來到人天中;人天當中的樂,比起三惡道那就真的是妙樂了。我們今天得人身,在人間受的是苦,是真苦。尤其是現代的社會,最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所感觸到一年比一年苦。古時候社會,確實我們今天要是細細做個比較,那個時候的人所享受是受妙樂。古時候人口沒有現在這麽多,清朝末年,清末民初那個時候中國人口統計是四萬萬人,四億,現在是十三億。人口少社會單純,風俗淳厚,人心厚道,那一種社會確確實實是很值得留戀的。

  現在是什麽社會?現在這個社會,如果是個明白人,在這個社會裏毫無留戀。確確實實是世出世間聖賢所說的大亂之世,天下大亂,完全脫離了軌道。人世脫離軌道,軌道就是倫常道德,是人世的軌道。人脫離了常道,地球也就不正常,我們居住的環境災變異常。現在大家非常明顯感觸到的是,氣候不一樣、不正常。根據曆來的記載,就非常明顯的看出,整個世界氣候變化,産生了重大的變化。諸要位曉得這個變化影響太大了,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農耕,影響農耕就是影響農作物的生産,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所以你才曉得這叫大亂之世。爲什麽會造成這個現象?古人所說的一句話,‘不讀聖賢書之過’,道理就在此地。聖賢是教育,說到最後歸根結底教育徹底失敗,造成今天大亂的現象,我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今天你自己受到五欲六塵,享受五欲六塵之樂,這種樂是什麽?這種樂實實在在講就好比吸毒,不是真樂,後果不堪設想。諸位冷靜想想我的話,你就明了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8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2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3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經講義 第三十卷


憶棲法師講述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科注》卷中第一百一十面。前面經文說了一個比喻,比喻比較淺顯、比較好懂,向下的經文這是法合,來合這一段比喻來說。請看經文,在第一行: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衆,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曆。】

  這一段文非常值得我們警惕。菩薩在三惡道勸導這一切惡道的衆生,讓他們覺悟、讓他們忏悔、讓他們回頭。凡是在惡道裏面,能生一念真實忏悔心,都能夠立刻脫離惡道,這些事情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很多很多。有許多同修看到之後不能生信,以爲一生當中造了許許多多的罪業,墮在惡道裏面尤其是不容易脫離,這經上講的是墮落惡道很難脫離。爲什麽一念真誠忏悔,他就那麽容易出來?實實在在講就是惡業衆生,那一點一念真誠忏悔的心,很不容易生起來,道理在此地。他能夠生一念心,他是真忏悔,他不是假的,真回頭。中國古時候諺語常講,‘浪子回頭金不換’,他這一回頭好人當中的好人,那多希有!問題就是他在惡道裏。我們人道裏面,一念真心回頭的人有幾個?人的頭腦比三惡道衆生的頭腦清醒得多。我們也可以這麽說法,十法界愈是往上面去頭腦愈清醒不迷,愈往下面去愈迷惑、愈不清醒,地獄那是到極處,迷到極處了。在那個環境當中,他要生一念清淨心、一念忏悔心,你就曉得是多麽希有難得。因此佛才說,惡道很難出離,道理在此地。同樣一個道理,我們爲什麽墮落在輪回裏面,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脫離不了六道輪回,什麽原因?你就曉得那一念真心忏悔是多麽難發現,道理在此地。

  凡聖真正就是一念之隔,一念覺超凡入聖,一念迷永處輪回,就在這一念之間。佛菩薩救度衆生沒有別的,就是勸衆生一念覺,他一念覺超生。超生到什麽境界?那就看他覺的程度。如果是徹底覺悟,從地獄就可以成佛,你相信嗎?我們讀《無量壽經》相信,《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能令九法界衆生平等成佛,這是這個法門殊勝,這個法門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佛如果不能夠教地獄衆生立刻成佛,那佛的智慧能力就值得我們懷疑,佛還有做不到的事情!佛是真正能做到,問題是地獄衆生肯不肯合作?不肯合作、不肯相信、不肯依教奉行,那佛就沒有辦法了。這不是佛的能力不夠,是對方有障礙、有業障。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你就曉得真心可貴。我們今天在社會上,你學佛了,什麽叫學佛?你是真學佛,你還是假學佛。真學佛沒有別的用真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衆生,你就用的真心。如果還是自欺欺人,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管用,正是古德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我們踏進念佛堂幾個人會得一心,幾個人會高品位的往生,就看他用的是什麽心?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你生到哪一品也看你用的是什麽心?如果你是究竟圓滿的真誠心,你決定生到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諸位要知道,實報土上品上生,到那裏就作佛,就成佛了。所以看你用真心的程度。


  真心還有區別?有,怎麽會沒區別?《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用真心,真心用的多少不一樣。才用少分,用一點點真心,那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再多一點,那你就二住菩薩。所以是究竟圓滿的真心,你就是佛果,如來果地。等覺菩薩真心裏頭還摻雜一品妄,這四十一品虛妄的叫無明,四十一品無明,他還有一分無明沒有斷,他還不圓滿。所以這一樁事情,完全看我們用真心用幾分。曉得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爲什麽不用圓滿的真心?我們盡管用真誠心待人,以德報德,以德報怨,這是菩薩道。忘恩負義,以怨報怨,這是惡道衆生,在六道裏頭還不是三善道,三惡道。用妄心這就墮惡道,六道都是惡道,用真心超凡入聖。所以我們不管別人用什麽心對我們,他用的是妄心,甚至於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都歡歡喜喜接受,依舊以真誠心對他。爲什麽?我要作佛,我要高品位往生;他不要作佛,他要搞三惡道。這就是我平常講的死生事大,死了以後十法界擺在面前,我們選擇哪一道?這個重要。我選擇的是佛菩薩道,他們依舊還搞六道,他搞他的,我走我的。不能因爲他冤枉我們、他陷害我們,我們一定要報複,這個思想、這種行爲,他搞三惡道,我也跟他後頭也墮三惡道,這叫愚人。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教導我們,這就是經上講的這兩句話,“具大慈悲,救拔罪苦衆生”。因爲他用的心不是真誠心,妄心裏面那個善心也算不錯,他不是惡心是善心,這一念善念生起,他能夠脫離三惡道,到人天中來。到人天,佛菩薩依舊不舍離他,這叫大慈悲。‘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是不是這個情形?是。諸佛菩薩常常照顧我們,照顧我們每一個人,可是我們自己正像經上講的比喻,很容易迷惑、很容易墮落,生到人天,人天比三惡道那就快樂多了;但是在人天當中享樂,就又迷了。所以佛菩薩的照顧,我們一定要與他合作,也就是說遇到因緣自己要抓住,不要輕易的放過,然後我們在這一生所受的樂,這樂叫“妙樂”。‘妙樂’是在一生受用當中,依然念念覺而不迷,這個樂就妙了。如果在享樂當中迷了,那就不妙。畢竟迷的多,覺的少;覺的人他真正懂得樂,迷的人沒有樂。世間人都以爲享受五欲六塵,這叫樂,在五欲六塵裏面,起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樂了。處處跟別人較量,別人有的我也有,別人沒有的我也要有,有了還想超過別人,這個樂就不妙了。這個樂對自己精神、物質都有很大的壓力,這個樂哪裏叫妙?


  如果我們把中國跟外國做一個比較,就很明顯的覺察。中國人羨慕外國人,他們住的房子好,每一個人都有汽車,出門都有車,家庭裏面都是電器化,現代化的家庭,過得很舒服。中國人看到很羨慕,認爲我們很落後,自己感到很難過、感覺到很苦。你是看到外表,你沒有深入一層看,往深入一層看,中國人快樂,外國人很苦,你就看到事實真相。爲什麽說外國人苦?他所有一切享受都是賒帳賒來的,銀行貸款、保險公司貸款賒來的,背的一身都是債,他樂在哪裏?每一天作牛作馬辛辛苦苦工作,那個錢還帳,他過的是這個日子。中國人雖然過得粗茶淡飯,住個小茅篷,築一個土牆、蓋一點茅草,沒有債,無債一身輕。這一種生活外國人作夢都想不到。中國人放工之後,下了工,心情多悠閑、多自在,幾位老朋友快快樂樂聊天,吃幾粒花生米,喝一點老酒,快樂得不得了。外國人哪有這種享受?他們放假期間找刺激,找刺激等於吸毒,來把他自己生活輕松一下。永遠在緊張,在負債、還債,被債務逼迫,有什麽快樂?我在美國住了十五年,我覺得美國人沒有中國人快樂,這就是文化不一樣,曆史背景不相同。當然我們也應當要提升生活的品質,更應當要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質。

  我記得我在受戒的時候,這是幾乎四十年前的事情。我的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師,在戒壇裏面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我們印象很深,這是真的事情不是假的。他是蘇北人,他小時候出家作小沙彌,他們地方上有一個乞丐,這個乞丐的兒子是地方上一個商人,很有錢的一個商人,經商發了財。兒子發財,父親在外面要飯,在外面討飯,所以親戚朋友見到,沒有一個不罵他,他自己也覺得很難爲情,沒面子!就派了很多人到四處去找,好不容易把這個老爸爸找回來了。找回來之後給他換了衣服,好好的供養,派了幾個人去伺候他,讓老人家享享福。這個老人很奇怪,大概在家裏住了差不多將近一個月,趁沒有人注意的時候,他又偷偷的溜走了,溜到外面他又要飯去了。以後人家就覺得很奇怪?你兒子請你回家去享福,你爲什麽出來?他說我回去之後受罪,等於像被人關在籠子裏面;關在籠子裏頭,像小鳥一樣被人關到,天天被人喂他,這個日子難過。他說我出去討飯,我是身上什麽都沒有,到哪裏有飯吃,天天遊山玩水,累了找個地方休息休息,這個日子快樂無比。這個人懂得‘受妙樂’。由此可知,世人天天在家裏享受一些物質受用,那不是妙樂,是俗樂,俗不堪,是那種樂,哪裏懂得妙樂?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三衣一缽,他受的是妙樂。人生在世所需要的,吃飽穿暖了,夠了。真正懂得生活,那真的是遊覽山水,逍遙自在,這叫人生,這叫快樂。有緣盡心盡力幫助一切衆生,幫助社會,犧牲奉獻也是妙樂。不要名、不要利,不要權也不要位,今天講做義工,無論在哪個職位統統是做義工,這裏頭有真樂,這裏頭叫妙樂。佛在經上講得太多太多,很可惜我們聽了讀了依舊不覺悟,依舊被煩惱纏縛。這個過失是在我們自己,不能夠怨天尤人。人生很短,幾十年真的彈指之間,一定要覺悟,一定要懂得怎樣過日子,怎樣生活才是正確的,佛教導我們就是最正確的。一定要看破世俗,要能夠脫離世俗,這就是佛家常講的超凡入聖,要能夠看破世俗、超越世俗。

  “是諸罪衆,知業道苦”,這兩句話非常要緊。本經一開端,一切諸佛贊歎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知苦樂法’。佛知道什麽法是苦的?什麽法是樂的?我們聽了佛的教誨,要知道業道苦。業道是什麽?造業而不覺悟就叫做業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就叫做業道。反過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夠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那叫菩薩道,那就是佛道。佛道跟業道在事上沒有差別,差別就在念頭上,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業道苦。怎麽樣才能夠“脫得出離”?‘脫’是脫離惡道。不但脫離三惡道,六道都脫離了。什麽時候脫離?現在脫離了。現在怎麽個脫離?心裏面於一切法中不分別、不執著就脫離了。

  脫離不是說離開這個環境,不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你逃避這個世間,那個錯誤;即世間出世間。我們在吃飯,吃飯脫離了;世間人吃飯,對於飲食分別執著,那是染,那是迷。過的是迷邪染的生活,吃飯還是與迷邪染相應,這就是搞六道,這就是搞三惡道,這業道苦。吃飯怎麽出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麽都好吃;淡有淡的滋味,堿有堿的滋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吃飯裏面脫離六道,穿衣裏面,就是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跟大家過的生活沒有兩樣;一個是過六道的生活,一個是出離的生活;一個是有分別執著,一個是沒有分別執著;一個心不清淨,一個心極清淨。能夠永遠保持清淨心,永遠不生分別執著,那就“永不再曆”,你不會走回頭路了,你永遠出離惡道;六道都是惡道,再給諸位說,十法界也是惡道。佛菩薩給我們的教誨,我們真的聽清楚,真的聽明白,爲什麽不幹?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

  這個合前面的比喻,好像你走路,你迷失了方向。“誤入險道”,路途當中有一些獅子、豺狼虎豹、毒蛇猛獸,很危險。

  【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複入。】

  這是你遇到一個好人,他對於途徑裏種種危險很清楚,勸你不要走這一條路。你懂得、你明白,你可以換一個方向走另外一條路,不必去冒險。你明白之後,看到別人誤入惡道,你也要勸他。

  【逢見他人,複勸莫入。】

  這就是輾轉教化。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複入。】

  告訴別人,你現在想走這條路,我過去曾經迷失,誤走這個道路,遇到一個善知識,他勸導我,我回頭了。幫助別人回頭,從哪裏回頭?從妄想、分別、執著回頭,從是非人我、貪嗔癡慢回頭,這是惡道。我們遇到佛菩薩這善知識,佛菩薩給我們說這些道理,我們覺悟,所說這些事相,我們也觀察清楚,我們再不走回頭路。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再迷惑,不再迷惑就不再起心動念,不再分別執著,你就覺悟了。你還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那你就又錯誤了,你又誤入惡道。這裏面的境界極其微細,又怕大家聽了産生誤會。這樣子是不是世間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管?我沒有叫你不管,我沒有叫你不做,只是叫你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不是叫你不吃飯,飯還照吃,一天三餐一餐沒少掉。佛教我們吃飯不要分別、不要挑剔,哪裏叫你不吃飯?對於社會、對於一切衆生,菩薩大慈大悲,隨類化身,隨機說法,諸佛菩薩忙得不亦樂乎!他不是不做,他什麽都做,示現在各行各業,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任何一個行業都做出最好的成績,給一切大衆做榜樣,他哪裏不做?可見得他真做。

  事上做得那麽圓滿,心裏頭幹幹淨淨、一塵不染。我們世間人做了居功驕傲,我做了這麽多好事,我對社會、對衆生有這麽多的貢獻。這就被染汙,你就出不了六道,做再多的好事情,六道裏面享福,那個福不是妙樂。諸佛菩薩示現做再多的好事,自己心裏頭連痕迹都不沾,所謂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那叫妙。作是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無作是心地清淨,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意思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才不至於産生誤會。所做的爲一切衆生,我們決定盡心盡力,做成功衆生有福,不是我有功,我有什麽功?做不成功,衆生福德因緣不成熟,我也沒有過。所以自行化他,都是隨緣而不攀緣,攀緣是什麽?著相就攀緣,離相就是隨緣;有妄想、分別、執著就是攀緣,離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隨緣。這些理事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於産生誤會。再看下面經文: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這是合前面比喻,我們的惡習氣太重,很難克服。“若再履踐,猶尚迷誤”,這兩句話就是我們的警覺性不夠高,穿衣吃飯又起分別、又要挑剔。我們從最小的地方去做,你每天吃飯,今天挑這個好吃的,明天講究那個,你要曉得那是業道苦。貪圖口味、貪圖享受,你在造業,你沒覺悟。我們在吃飯,在合掌念供養咒的時候供養佛,有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出去托缽,人家給什麽吃什麽;他有沒有挑剔:你今天給我的菜不好吃,不合我的口味,佛有沒有這麽說過?佛的弟子有沒有動過這個念頭?沒有。我們今天樣樣挑剔,我們在造業自己都不知道。喝茶要說什麽好茶,我從來不懂什麽好茶、壞茶,不知道;人家送給我的茶葉,我都轉手送人了。送我什麽高貴的東西都是很冤枉,爲什麽?不識貨,不知道貴賤,有的吃就好,有的穿就行。一定要把這些經教落實在生活當中,從哪裏修起?天天要吃飯,天天要穿衣,天天要工作,就從現實生活上去反省,從現實生活上回頭,回頭是岸,改習氣、改毛病。

  “不覺舊曾所落險道”,這是你自己不覺悟,過去生中我們都在三惡道經曆過,不僅僅是經曆過,是經曆無數次。我們今天能離開三惡道得人身,還不是地藏菩薩救拔的嗎?所有一切諸佛菩薩,示現到餓鬼、地獄裏面去度衆生,都叫地藏菩薩。我們將來自己成就了,看到地獄衆生苦,我們也化身到地獄度化衆生,地獄人也稱我們叫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個通號,不是一個人的專有名詞。我們現在得人身,把過去三惡道的苦忘得幹幹淨淨。我們看到三惡道衆生有沒有起覺悟?看到畜生,畜生苦,我曾經做過畜生;看到餓鬼、地獄,餓鬼、地獄苦,我曾經墮過地獄,曾經做過餓鬼,還想不想再做?他爲什麽變畜生?愚癡;爲什麽墮餓鬼?貪欲;爲什麽墮地獄?嗔恚。貪嗔癡墮三惡道,我今天心裏頭常常還起貪嗔癡,你就是‘若再履踐’,你走回頭路了。


  好不容易離開三惡道才得人身,得人身還繼續不斷幹三惡道的業,你人身一失掉的時候,又回到三惡道去了。不是跟前面經上講的一樣嗎?才出離惡道,沒有一會兒打個轉他又回來了。我們人間跟三惡道時差很大,一般講人間一個月是餓鬼道的一天;其實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他們每一道裏面時差也不同。地獄裏面一天有的是人間幾百年,有的是人間幾千年,差別很大。我們算時差小一點的,算一百年,你從地獄出來得人身,縱然你活上一百歲,你又造作五逆十惡,一百歲壽命完了,又回到地獄去;地獄人看到你的時候,你才出去一天,你怎麽又回來?就是這種情形。把菩薩的教誨忘得一幹二淨。請看下面經文: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比喻。“旋”是很快,才出來馬上又回去了。如果照一般的講法,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在大專佛學講座,給我們說地獄的狀況。他說地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地獄的一天;地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豈不是你到人間縱然活上一百歲、兩百歲,還不是幾分鍾又要回去了?才出來透一口氣又回去了。真的是這種情形,這是你佛學還相當有根底,地藏菩薩一勸你,動了一念善心你出來,出來之後馬上就又迷了。

  【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這是講你業很重,地藏菩薩在那裏說你不聽,你不相信。這麽重的業障在地獄裏,地獄地藏菩薩是經常去教化,你也不認識,你見到菩薩理也不理。諸佛菩薩在哪一道教化,一定示現那一道的同類身才能教化。不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以這種身,這種身沒有福報的人見不到,見的是同類身,同類身就很不容易認識。我們世間佛菩薩應化的很多,古時候多,現在更多,爲什麽說現在更多?現在衆生更苦,佛菩薩示現必定就更多。可是示現我們同類身,不認識?哪個人是佛?哪個人是菩薩?我們怎麽知道。一定要深明佛法,你對佛理了解得相當透徹,心地清淨,警覺性高,逐漸逐漸在周邊你就發現,真的有很多佛菩薩,時時刻刻在照顧我們。這些佛菩薩示現的像不一樣,有善、有惡,示現的境界有順境、有逆境,無非都是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順境裏面幫助我們斷貪、斷貪愛,逆境裏面幫助我們斷嗔恚,讓我們的心在善惡、順逆境界裏面,得清淨心、得平等心。當我們在順境裏面生貪愛,逆境裏面生嗔恚,這就是經上講的又迷了、又墮落了,離開惡道沒幾天還是要回去。這是佛在經上也常講,只要在六道輪回,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不能夠認清環境,不能夠接受教誨,那你就是業障太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這是事實真相,所以墮到地獄壽命無量劫。再看下面經文: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前面我們曾經讀到,與會的這些大鬼王,本經列名有幾十位,“惡毒鬼王”他是班首,他是代表,排名在第一。佛告訴我們這一些大鬼王,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不是真正的鬼王。真正的餓鬼道,哪有資格參加釋迦牟尼佛這樣殊勝的法會?他是示現鬼王身,在鬼道裏面度衆生,實際上他是菩薩。像我們佛門裏常常放焰口,焰口台對面一般用一個紙紮一個鬼王,青面獠牙,那個樣子很難看,叫焦面大士。什麽人?觀世音菩薩。觀世音在鬼道裏面,也是示現鬼王的身分,他要示現人天身分,就度不了那一類衆生,在鬼道一定要現餓鬼身,所以這是觀音菩薩。

  鬼王“合掌恭敬”,這對佛說;前面是禮節,我們也不必細說。“世尊”,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我等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在這個世間數量太多太多了,鬼比人多。說實在話,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鬼在居住,人鬼雜居,我們的生活是兩個不同的空間,所以可以重疊在一起,彼此互相沒有妨礙;人住的房子跟鬼住的房子,可以重疊在一起各不相礙。我們人的牆壁對他沒有障礙,他可以互相通過,但是他住的房子,他不能通過;就是鬼的房子牆壁,我們人可以互相走沒有障礙,他有障礙;這是兩種不同的時空,它重疊在一起。我們人實在講有時候常常遇到鬼,如果我們冷靜想一想,自己一定有遇到鬼的經驗,我們或者在房屋裏面、或者在房屋外面,突然一陣感覺到不舒服,寒毛直豎,那是什麽?那就遇到鬼了。受到鬼他發出波的影響,現在科學家講磁場。我們的磁場跟他的磁場接觸,如果我們磁場力量大就不受幹擾,如果我們比較弱就受他幹擾,受他幹擾就覺得一身不舒服。他會幹擾我們,我們也會幹擾他,我們磁場特別強的時候他避開,他不會靠近的,爲什麽?靠近他不舒服。

  所以佛法當中常常講,經上常常講,一個修行人真正修行功夫得力,四十裏範圍之內這一些惡鬼、惡神都避開,爲什麽?你磁場太強,他進來的時候很不舒服,你的磁場的力量,能夠控制四十裏這麽大的範圍,他避開。修行人還碰到鬼,換句話說,你的修行功夫太差了,鬼都欺負你、都笑話你。你那個修行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表面上做的樣,心裏面還是貪嗔癡慢,所以鬼也瞧不起你,就是這麽個道理。人怕鬼,鬼更怕人,豈不聞常常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所以很多人常常怕鬼,那就奇怪?應當鬼怕你才對,你怎麽能怕鬼?心地正直,鬼都回避你三分,鬼尊敬好人。心地正直、清淨慈悲,鬼神都尊敬你,怎麽敢傷害你?鬼神擁護你那就是利益人,鬼神來作弄你那就是損害人,各個不同。我們要問鬼神對人到底是利益多、還是損害多?這個問題不在他,在我們自己本身。我們自己本身要是存好心、做好事,利益社會、利益大衆,鬼神決定對你利益的,護念你、擁護你。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邪是惡,所作所爲都是損害別人、損害社會,只顧自己的利益,鬼神對你就是損害了。所以不在對方,在自己這一方。他這後面也說得好,“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多惡少善’就說明世間人造惡業的多,惡與惡交感,善與善感應。善惡的標準,最簡單的標準是五戒十善。下面再舉例子說,這些話都是惡毒鬼王所說: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發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這是鬼神所見到人修善,我們把這一段略略的說說。鬼神經曆人的家庭,常事,常常有,幾乎天天都有。“城邑聚落”這就講我們都市,都市裏有鬼神,街道上白天陽氣很盛他避開,凡是鬼神都怕陽光,所以他們出現都是在陰暗的時候,在夜晚。大概到黃昏太陽落山的時候,這鬼神就出來了,但是人數很少,就好像清晨四、五點鍾天剛剛亮的時候,有些人出去運動少數,多半還在睡覺還沒出來。什麽時候最多?大概夜晚十點、十一點、十二點,街上都是,好熱鬧,街上都是鬼。我們人有人的商店有街道,他有他的街道,他有他的商店。上次雷居士在此地跟你們報告,那真的不是假的,真人真事,人鬼雜居。“莊園房舍”,這他所經曆的地方,村莊園林有人居住的房屋這些地方。他在這地方看到有人在行善,這是一念善心,他在做這個事情。“或有男子女人,修毛發善事”,小善,在這裏做了一點小的善事。

  哪些善事?底下舉幾個例子,“乃至懸一旛一蓋”,‘旛蓋’的意思前面講過,古時候懸旛懸幢就是現在講的宣傳佛法,從前用這個方法來傳播訊息,告訴大衆這個地方有講經、有法會;大家知道了,他願意的可以來參加,這是發出訊息。現在不需要,現在的資訊發達,比這些方法更進步、更殊勝、更快速。但是這一些旛跟蓋,對於鬼神還是有用處,對人它的作用已經沒有,但是對於鬼神還是有用處。可是諸位要記住,這是傳遞訊息。“少香少華”這是表修行,一炷香、一瓣花,還不是一朵,花瓣一瓣,表什麽?表修行。大家都曉得,香表戒定,花表六度,他動了一念戒定六度的念頭,我們燃香、供花就産生了真實的利益。雖然這一念很薄弱,毛發善事,但是他真的是一念,是個善念。善念很弱,善念的時間很短,都值得贊歎;起一個善念不容易,平常起的念頭都是惡念。

  “供養佛像,及菩薩像”,‘供養’是瞻禮,瞻仰、禮拜。或者是‘轉讀尊經’,是你在讀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讀經的時候可以燒香,燒香是供養法寶的。你在讀經的時候有鬼神聽,古人讀經的時候燒香常有,現在人讀經燒香已經很少了。我們只有在供佛的時候燒香,我們在讀經的時候已經很少燒香。可是讀經念佛的時候不在念佛堂,在其他的場合當中,我們讀經念佛有時候會聞到異香,會聞到一陣香氣,不像我們平常所燒的這些香,香氣很濃,會有這個狀況發生。這什麽事情?這是我們在讀經的時候,有這些天神從這裏過,鬼神從這邊過,他恭敬供養我們很難覺察。天神他在這裏經過,他看到了他在那裏合掌停一下,天人身上有香氣,所以你聞到香,這是很多很多的現象,許許多多同修都曾經經曆過。我們遇到這個境界也不必生歡喜心,這很普通的事情,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你遇到這些事情,你覺得奇怪,覺得很不平常,覺得很歡喜,就生起貢高我慢,那你就錯了,你就著魔了;以平常心看待,那這就是好境界。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

  對於修善的人這些鬼都尊敬,都向你行禮。

  【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

  他對於修善的人,當然這不是普通的鬼,普通的鬼沒有這個境界;人起一念善心,做一點點善事,就把這時候的人看作諸佛一樣看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常講念佛堂念佛的這些大衆,每個人都是佛,跟這經上講的有什麽兩樣。因爲你在念佛堂的時候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不是佛誰是佛?我們今天護持護法的人、供養的人,我們是真正在供養諸佛如來,這個福多大?你離開念佛堂,接觸一切人事物又起心動念,那你就回轉了,你又退轉了,這個修行是進進退退的。不過你現在還沒有到三途去,你退轉了又造三途業,三途報還沒現前,這還不要緊。所以在念佛堂、在講堂薰習的時間愈長愈好。

  我們希望將來彌陀村建立,念佛堂念佛每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現在是做到十二個小時,將來希望做到二十四小時。這樣的道場,如果在那裏把心安定下來,住上三年,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力量大,三年五載決定成就。淨宗法門確確實實能令一切罪苦衆生一生成佛,這法門是無比的殊勝。我們都是罪苦衆生,我們一生爲什麽成就不了?緣不足,沒有機會;實在說有善根、有福德,沒有因緣。今天建立念佛堂、建立彌陀村,就是爲一切衆生建立得度的因緣,讓你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你就成就了。有把握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一生就成就了。所以我們曉得發一念善心,鬼神都把你當作佛看待,你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把你看作三世諸佛。

  【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

  大鬼王看到了派遣小鬼,小鬼去照顧。“及土地分”,‘土地’就是說我們講的土地公,派這些小鬼,派這些土地去衛護,就是一般所講的保佑。他保佑不是保佑人,是因爲你人行善他才保佑。這個善決定是那一點善心、那一點善念,感動鬼神來護衛你。可是世間人往往錯會了意思,希求鬼神保護,保護他什麽?保護他的貪嗔癡,這就搞錯了。保佑他升官、保佑他發財,發了大財,他再來供養鬼神,跟鬼神談條件;你幫助我發一百萬,我拿一萬塊錢來供養你。這就是什麽?賄賂鬼神。他幹壞事,希望鬼神幫助他、成就他幹壞事,這樣不但不能得到鬼神幫助,鬼神就來禍害他,所以鬼神作惡的就很多。這樣感得是惡鬼惡神,也可能幫助你發財,財發了之後叫你一敗塗地。你所感得的不是正神,是邪神、邪魅,是妖魔鬼怪;正神遠離你,不來衛護你,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你的善事一定是善心、一定是善念,差別就在此地。心地邪惡,天天拜神、天天拜菩薩,都沒用處,決定不相應。所以一個道場,道場主持的人,道場裏面大衆心不在道,心裏面也是搞名聞利養、貪嗔癡慢,問問這個道場有沒有佛菩薩?沒有。塑的是佛菩薩形像,佛菩薩根本就不會到這個道場來。哪些人來?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在此地詐騙衆生。你感得的是妖魔鬼怪,你拜的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這些鬼神保護你,下面說:

  【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都在一念真善,善與善相感應,你有鬼神保護你。在佛的戒經當中佛說過,你能夠受持三皈,就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你持五戒,持一條戒就有五位護戒神保護你,五戒全持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你修十善,就是此地經上講,這些鬼王派遣小鬼、土地衛護你。我們都受三皈依,也有受五戒、受菩薩戒,有沒有這些護法神保護?不見得。何以說不見得?你所受的是名字戒,是形式不是實質。你受三皈,你有沒有皈?有沒有依?如果只是請一個法師給你做個儀式,實際上你也沒有回頭,你也沒有依靠,你還是跟從前一樣,這個沒有護法神。三皈,皈是真的回頭,依是從今以後確確實實有了依靠,要跟你所依的相應,你才是真正的皈依,你才能感得護法神保護你;不是說做一個形式,形式沒有用處。

  所以從這段經文當中我們就體會得到,都是在一念真心,決定不是虛妄。皈是回頭,從哪裏回頭?從迷邪染回頭,要依覺正淨,這是學佛基本的條件,基本的原則。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我們要從迷惑回過頭來依覺,覺而不迷,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時、一切處覺而不迷,你才叫皈依佛。這三皈你受了一條,在一切時、一切處,我們剛才說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是迷,就是不覺,不起心、不分別、不執著,那是覺,那是不迷。我們有沒有做到?做到才叫你真正皈依。法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不是妄想,妄想是邪知邪見,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和合的意思。不但要六根清淨,而且與一切大衆相處的時候,決定遵守六和敬;別人守不守不關我的事,我一定要遵守。你這才叫名副其實的三皈,你才能得三十六位護法神保佑你。如果形式上做了三皈,依舊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護法神一個都沒有。護法神看你是不是真的皈依?真的皈依,沒有形式護法神也護持你,護法神是講實際不講形式。在形式上再有修行、再有名氣的高僧大德,給你做儀式都不管用,問題是你真正做到,沒有人給你做三皈形式也管用。

  我當年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是這麽告訴我。章嘉大師叫我學戒,做到一條你就真正受了一條,不在登壇形式,那沒用處的。他叫我去學戒,一定要真正做到,做到一條,這一條你就真正得了,你就得到一條戒,你就感得護戒神保護你。形式上受了而不能夠去受持,不能去做,那是犯兩重罪:一個是你犯的惡做罪,另外一個犯的是破戒罪,所以造雙重罪。一定要去做,認真努力去做,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所以在今日之下,讀誦大乘就非常重要,《觀經》三福裏頭所說,‘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對我們現代的人來講太重要了,決定不能夠疏忽。因爲你每天讀,你才曉得自己應該怎麽作法,你不讀你怎麽知道?深信因果,你的警覺心就高,才真正能做到不迷、不邪、不染,深信因果,要知道迷邪染必定墮惡道。我們生命太短暫,幾十年一彈指就過去,何必要造罪業?何必要招這麽苦的果報?所以你真正相信,你就不會幹這個事情了。眼前縱然生活苦一點,也能咬緊牙根忍過去,沒事!這一點苦算什麽?後來能得大自在、能得大樂,眼前貪圖這一點小便宜,後頭要受大苦。所以不了解因果的人,不相信因果的人,他敢做;相信因果的人他決定不會做。鬼王說出他們對於一切善心的人,做善事的人,他們是怎樣一個心態,我們在這裏明白了。心善行善,惡鬼都來擁護你,都不會傷害你。

  【佛贊鬼王,善哉善哉。】

  佛聽了他們的報告非常喜歡,也贊歎他們。

  【汝等及與閻羅。】

  閻羅是鬼王最大的。

  【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

  他們參加忉利天宮這一會,如來這個法會是真實的法會,這裏面每一個人所說的話,每一個人所表態,都是從真誠心裏面流露出來的,決定沒有一絲毫虛妄。所以他們這些表態,得到佛的贊歎。佛對他們獎勵,也利益這些鬼王們。

  【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這是他的果報,他能夠發心護念這些善人,佛也奉勸大梵天王、忉利天主來護衛他們。這是善有善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我們要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明了淺不行,要深深的明了,然後你才知道修善,修善的好處、修善的利益,你也肯去做了。擺在我們眼前,現代的人無論是中國、是外國,哪一個不愛財?都被財迷了。在從前我這一代年輕的時候,大概在三十歲之前,對於財色名食睡都看得很淡,都有一點抱負,想爲國家民族建功立業做一番事,還有這個念頭。可是現在年輕人,你去問一問?發財第一,怎麽樣賺錢,跟我們那個時候的想法完全不相同。不要說是懂事,二十歲以上懂事,每一個人頭腦轉怎麽賺錢?他在學校學的功課要學賺錢的行業,要學這些科目,將來到社會上一定做賺錢的事業,沒有錢賺不幹。如果你要再仔細觀察,你問問小學生,一、二年級小學生怎麽賺錢?頭一個就要賺錢,這還得了!這就是教育徹底失敗。自私自利達到了極處,社會還能安定嗎?孟夫子所說的上下交征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

  今天社會確確實實從上到下所看是什麽?利擺在第一,道沒有、義沒有,禮也沒有,什麽都不要,就是爭利。每一個人都爭利,不就打得頭破血流嗎?現在社會我們在新聞裏面看到,每一個地方暴動搶劫,幹什麽?爭利,爭不到就搶。幹些什麽?損人利己之事。損人利己這句話是錯了,不可以這樣說法,如果大家都這麽說,每一個人都幹損人利己。損人不利己,損人害己,我們要把這個話糾正過來。大家一聽損人害己,他就不幹損人的事情。爲什麽?他不害自己。損人利己沒有關係,多殺幾個人不要緊,我自己發財,錯了!損人決定不利己,不利己還在後頭,將來決定墮三惡道。佛法裏面因果事情講得很透徹、講得很清楚,欠債一定要還錢,欠命一定要還命,你殺人將來一定被人殺,逃不掉。你多殺一個人,多殺一個衆生,將來你被他多殺一次。連極小的動物都不可以殺,它有生命,它也有嗔恚心,你殺它,將來它有勢力的時候,它一定殺你。佛說得很好,‘因緣相會時,果報還自受’,你騙別人,一定會遭遇到別人騙你,你欺負別人,一定別人會欺負你,什麽樣的因,一定得什麽樣的果報。

  我們深深明了這個道理,爲什麽不做好人?爲什麽不多做好事?做好人、做好事,你有好的果報。什麽叫好事?好事的標準是什麽?一定要讀大乘經,你才知道什麽事情是好事,好事的果報是什麽。世間真正的好事是菩薩事業,我們現在一般講佛事,佛事是真正的好事。但是佛事又怕人誤會,什麽叫佛事?給死人念經,那叫佛事,這岔到哪裏去了!所以現在說法是非常非常困難,往往讓人家聽到就産生了誤會。‘佛’這個字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佛事’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做的一切事你都是有智慧的、都有覺悟,那麽所有一切事都叫做佛事。名詞術語我們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依高度的智慧,用現在的話說,理智不是感情的,感情是迷,理智是覺,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有理智,不用感情。我們的生活以高度的智慧,這都叫做佛事,這樣的佛事大家喜歡,大家很樂意,我們一定要明了。所以一切心行、事相之中,這是佛菩薩的事是最圓滿、最殊勝。佛菩薩所做的,跟我們現實的生活沒有兩樣,就是把念頭轉變一下,把迷邪染轉變成覺正淨。你的生活是佛事,你的工作是佛事,你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是佛事,佛事的果報無比的殊勝。真正的幸福美滿,就在過佛菩薩的生活。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9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11 20:34 |

<<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共 6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0971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