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5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掌握修行重點.

圖 1.



海濤法師弘法講義-2009年:掌握修行重點.

1.岡波巴大師說:一切有情眾生,包含我們自己在內,
已經具有證悟的根本因。
《解脫莊嚴寶鬘》

2.當我們聽到佛陀及追隨他而獲得相同解脫的大師們所宣說的話時,
我們必須「思考」這些話的意義,
然後把這意義「運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3.佛法告訴我們要實踐能助長平靜、
快樂和自信的事,並避免會引發焦慮、絕望和恐懼的行為。

4.佛陀教法的重點可濃縮為一:心是一切經驗的源頭,
改變了心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所有經驗的品質。

5.當你轉化自己的心之後,你所經驗的一切也會跟著轉化。
就像是一戴上黃色鏡片的眼鏡,
你看到的一切也突然都變成了黃色,
如果戴上綠色的鏡片,那麼你看到的一切也會變成綠色的。

6.如果我們仔細探索四聖諦的教法,
會發現意識(或心)在決定我們的苦樂經驗時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7.佛教徒談苦的根源(集諦)時,
是在講未調伏、未馴化、障蔽我們成就無上正覺、
令我們受苦的心。 未調伏的心本身就是苦。

8.苦的根源、苦因和苦本身,終究可以全部理解為只是一種心。
觀察種種不同的苦,你會發現它們究竟都奠基於心。

9.從佛典中觀察苦的根源,
會發現雖然我們讀到的是業和激活業行的煩惱,
但我們所處理的是由同一個行為者所造的行為。

10.月稱菩薩說:「未調伏的心境使煩惱生起,
驅使一個人造惡業,
惡業又造就了此人生活其中的不良環境。」

11.因為每一項行為背後都有動機,
究竟也可以從心境——未調伏的心——來了解業。
同樣的,當我們講到是什麼驅策一個人做出負面行為而又產生煩惱,
也是那未調伏的心。

12. 龍樹菩薩的名著《中論》裡說,在某方面而言,
未覺悟的存在(輪迴)等於覺悟的存在(涅槃)。

掌握修行重點—二海濤輯

1.龍樹菩薩的論點是說,不論覺悟與否,
都不應該認為我們的存在中具有一種固有、實質的本性。
從空性的觀點而言,它們都同樣沒有任何自性實有。

2.未覺悟的境地與覺悟的境地之間的差別,
在於對空性的了知與經驗。 了知並體驗生死輪迴的空性,
這本身就是涅槃。輪迴與涅槃之間的差異在於心境。

3.龍樹菩薩說:「無上正覺或解脫,不是他人可以給你的禮物,
無上正覺的種子也不是別人擁有的某種東西。」
此處的涵義是說,成就無上正覺的潛力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

4.真正的無上正覺只不過是圓滿實現個人的本性。
這本性就是佛教徒所稱的究竟淨光或心的內在光明體性。
當它圓滿實現或證得的時候,就是真正的佛地。

5.無上正覺和涅槃是我們在修行上努力而來的成果。
可見我們在講無上正覺和涅槃時,就是在講一種心境。

6.同樣的,我們在講阻礙我們證得無上正覺境界的煩惱時,
也是在講心境——被煩惱迷惑的心境。
尤其,我們指的是對自己和世界扭曲的認知所產生的煩惱。

7.我們要去除這種誤解,這種對自己和世界扭曲的認知,
唯一的方法就是對心的本性培養出洞見。

8.佛陀的教法一方面認為未調伏的心境等於苦,
另一方面認為已調伏的心境等於樂和解脫。

9.「心」在佛教裡有廣泛的意義,涵蓋整個意識經驗範圍,
包括所有的心念和情感。

10.佛法的法典,尤其是討論認知方式的法典,
根據正確和不正確的心念、情感之間的分別,
來討論正確的認知及其結果。 這裡的重點是說,
任何一種努力,都需要有正確的心念和情感,才能成功並達成目標。

掌握修行重點—三海濤輯

1.達成修行上無上解脫,是正確的心念和情感的結果。
因為對事實的本質能有真正的洞見是覺悟的主要因素——正見,
也就是以正確方式認知事物。例如世界的本質。

2.在對事實的正確洞見中,悲心、
利他心、菩提心(覺悟的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因此,這些都是基於正確的心念。

3.雖然利他心和悲心比較屬於情感而不是認知的心念,
但實現廣大悲心和菩提心的過程,牽涉到真與假的比較。
這是培養以正確的方式觀看、經歷事物的過程。

4.我們未覺悟的存在和痛苦,其根本在無明。
這無明的主要特色就是對世界及我們自己有扭曲的認知。
也就是——不正確的心念和情感,對事物、
對自己不正確的觀看及體驗方式,是我們受苦和不覺悟的究竟根源。

5.總之,正確的心念和情感,跟安樂和修行上的解脫有關聯,
不正確的心念和情感,跟苦和不覺悟的處境有關聯。

6.在修心的時候,我們發展、提升、並圓滿正確的心念和情感。
我們也對抗、破壞、最後滅除不正確的方式。

7.多種修心的方式有兩個主要面向:一個是培養洞見或智慧,
也就是培養這些正確的思維方式;另一個面向是方便,或善巧的方法。

8.這種將佛陀教法的精髓視為智慧與方便的教法,
跟龍樹菩薩所提到的——佛陀的一切教法可以從二諦——
世俗諦和勝義諦去理解,這一點是相符的。

9.我們要從這二諦了解四聖諦的精髓教法。
但是當我們談論二諦的本質時,我們應該了解,
它們不是兩個獨立、互不相關的世界。

10.二諦其實是一體兩面、同一個世界的兩種觀點。
二諦的原則非常重要,
因為它直接牽涉到我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認知與世界現實之間的關係。

掌握修行重點—四海濤輯

1.基於印度「中觀」思想家的觀點,
世俗的真實是在因果的世界裡由凡夫的經驗所構成。
這是多樣的世界,其中我們看到多種真實的法則在運作。
這個層次的真實叫世俗諦,因為在這個層次裡,
我們的經驗的真實性,是特定於以世俗或平常方式所認知的世界。

2.若我們更深入地探索,就發現每件事物都是多種因緣的結果。
這些事物與事件的生起有賴於多種因素。
這相互依賴的真實,涵義是什麼呢? 就是任何事物或事件,
包括自己的自我,都沒有獨立或自性的真實。
這獨立真實的不存在,就稱為勝義諦。

3.稱為勝義諦的原因,是因為在我們對世界的平凡認知層次裡,
對我們而言,它是不明顯的,要深入探索才能發現的。

4.跟這兩種層次的真實有關聯的,就是道的兩個面向:
方便與智慧。 也因為道有兩個主要面向,
從而成就的佛果之境界也有兩個面向。
一是佛的色身,一是佛的法身,也就是無上正覺心的實相。

5.據說色身是圓滿覺悟者純粹基於為了眾生的緣故而存在的身相。
圓滿覺悟者化現多種身形和外表,
以進行各種事業來確保眾生的安樂。

6.佛的法身是基於其它佛的緣故而存在的身相。
這是因為只有圓滿覺悟者能夠直接見到法身。
法身要化現色身才能見諸於世,並從事利生的事業。
所以佛的境界可視為自利與利他的實現。

7.成佛是指一個人已經圓滿明了實相的本性,並圓滿培養利他的願。
所以佛是智慧與方便的圓滿呈現。

8.佛法中方便善巧的運用,最重要的是要透過智慧為先導,
以方便隨機度化眾生;如無智慧,或過分重視方便,
不務實際的修行,則不免流於通俗化與神化。

9.因此,如沒有智慧,不懂權宜之便,有時反而會產生種種流弊。
故而《法華經. 方便品》中云:
「於諸菩薩中,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
即當趣入真實佛法時,要捨離一切方便法門。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2-04 14:52 |
ylstaringl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特殊貢獻獎-2
頭銜:八宮旋斡天為體八宮旋斡天為體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孔明神數解籤,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鮮花 x974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表情 謝謝 提供多種修心洞見 ........ 分享 !


地理之法實與命、氣數相符蓋地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2-08 22: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314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