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8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如何成為眾所歡迎的人
堪布卡塔仁波切*

如何成為眾所歡迎的人我們都生而為人,不管背景如何,生為男性或女性,社會階級是高還是低,一旦生為人,
就一定有能力去了悟內心本具深奧的智慧與慈悲。 雖然我們本來就具備這種證悟的能力,但還須藉由方法去認知、
了解,開啟並證悟我們的內在智慧。 那些已達目標的人,
我們稱為覺者;而還未認知此等能力與智慧的人,就稱為眾生。
我們知道有許多成就者和菩薩,都曾顯示此種超凡卓越的特質。 他們示現神變,
似乎具有一種遠勝我們一般凡夫眾生的領悟力。 但是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超越我們,因為我們也同樣有潛能,
只可惜無法顯現出來。 因此,我們首先要學習如何去發揮這些確實已存在於我們自身的潛能。
了解了這點後,可能會有人問:“既然我們都本具這種智慧與特質,那麼我們不是遲早就會自然開悟嗎?”
事實上,開發心智和淨化內心的染污,都不可能憑空得來。 無始以來,我們已轉生過無數次,
但由於⋯⋯沒有應用開啟智慧的法門來淨除業障,所以仍停留在一個凡夫的階段。
同樣的,將來不論我們還要再轉世多少次,如果不修持,也會一直停留在同樣的階段。
因此,不論我們聽聞何種法教,都應每天修持,並且實際將它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已經覺悟的眾生——佛陀,曾在其法教中提到:“我無法用雙手消除所有眾生的苦痛,
也不能將我的智慧和證悟交付於眾生的手中。這種解除痛苦和賦予智慧的方式都是行不通的;
我能做的就是把開悟的方法,絲毫不差地傳授給大家。”圓滿的教授這無瑕的法教後,
佛陀說:“至於一個人是否能完全自痛苦中解脫,圓滿的開展心智,便完全視他是否精進修持而定了。
”所以,即使是兩位領受同一法教的弟子,其中一人也可能由於特別精進,且較具領悟能力而進步得較快。
佛陀所傳授圓滿無暇的法教是一個三種次第的法門。 第一是以初學對象為主;第二是供已入門,
且小有心得者;第三則是適合高級進階者。 每個層次都有法門,而每個法門都是不可或缺,彼此相輔相成的。
當我們出生時,有的只有嬰兒或孩童的能力;長大成人後,能力隨著學習增長。
當依此態度,循序漸進地修持這些法門。
有很多行者自覺天資淺薄,因此,自覺終其一生都應留在初學的階段。 也有些人自認應該只修高層次的法教,
這兩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當你對佛法完全陌生時,你要將自己引入修行,學習佛法。 這時你是個初習者,
當了解了佛法後,就應進入下一階段,你不能永遠停留在初階。 當你在進階中有更深的領悟時,就要進入高階。
行者不能終其一生都停留在初學階段;同樣的,行者也不能一開始,就從頂點的第三階段修起。
我們要循序漸進的建立起自己的領悟力,這觀念和建造房子一樣。
為了想快一點完工,就把屋頂先蓋上去是行不通的;
沒有牆壁和地基,我們根本無法把屋頂架上去。
因此,我們必須先打地基,然後砌牆壁,最後才蓋上屋頂。
現在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如何來修持這些法門? 要進入這些教法我們必須持著三個態度,
第一是聽聞法教(聞),第二是深思其意(思),第三是以之實修(修)。
所以,首先我們必須先聽聞教法。 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必須聽完佛陀所有的法教,
因為很明顯的,這要花上很長的時間。
其真正的涵意是,我們必須聽聞並接受所聽到的佛法,
將它應用在自身上。 要如何接受所聽到的佛法呢?
你要像病人領受醫師所開的藥方一樣接受它,把藥服下就行。
如果你在服藥前,要先研究藥本身的性能和用法,
也許在還未研究完前,就已經病入膏肓了。
所以,在此只要將所聽聞領受的法教,盡可能的應用在日常生活和修持上。
第二個步驟是思惟或思考。 深思你所聽聞到的佛法,是很重要的事,因為如果反覆思惟聽聞到的法教,
它就會在你的腦海裡保持鮮活,牢牢記住,這對修行有很大的助益。 如果你缺少思惟的過程,
就會像被帶去看表演的兒童一樣,雖然看得很盡興,卻沒半點記在心裡。 只記得節目很精彩,
卻根本忘了節目的內容和順序,不久也就忘光了。 我們聽聞佛法後,不要由於未加深思細嚼而把它遺忘了。
光是接受法教,思惟其意,仍未臻完善,我們必須實修。 第三個步驟,就是應用我們已領受並思考過的教法,
實際去修持。 禪修就是修持。 只是聞、思佛法,而無真正的修持,對自己的助益並不大。
 這就如同學習烹飪一樣,如果你從一位大廚師那裡學習如何做菜、如何調理,並且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但由於從未實際操作過,還是可能餓死的。 從廚師那裡學到的知識變成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你從未真正去做過。
要好好吃一餐,必須先烹調,而這就是修持。 

要體驗自己所擁有的美德、智慧和學養,我們必須實際地去修持、實際地去禪修。
很多人以為禪修只是初學者的事,一旦進階就不需再做禪修了。 禪修對初學者和高程度的修學者來說,
都是必要的,它是探索心靈最基本的東西。 

西方人常誤解了禪修的意思。 “禪修”一詞使人望而生退,以為禪修就是要離群獨居,在樹下或山洞,
一直打坐,直到餓死為止。 他們認為禪修就是要放棄一切:家人、房地、財富。 若心中存有這樣的想法,
一提到禪修,就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都嚇跑了。 事實上禪修的真意並非如此,你不必把一切都放棄。
開啟智慧就是禪修,將修行溶入日常生活或世俗活動中,就是禪修。 它會逐漸地開展我們心靈的力量與智慧。
當這些內在的特質和美德增長時,自然地我們就會遠離那些世俗之物了,我們會毫不費力地捨棄自己的產業和財富。
當內在的特質啟發後,捨離之心就會自然升起,我們不須強迫自己放棄什麼,它會自自然然的發生,
就像暖夏驅走寒冬一樣。 當內心的特質開展時,我們就會輕易的捨離財富,就如同季節更替,春天來臨時,
我們脫掉寒冬的大衣,不再需要它了一樣。 酷暑到來時,毫不費力的,我們就會輕易地脫掉毛衣。
同樣地,當內在的特質發展得夠成熟時,我們就會輕易地捨離了財富。 就像我們從一個充滿敵意的國度離開,
前往另一個友善溫暖的地方一樣,我們會毫無一絲猶豫地離去,奔向另一個動人的地方。

同樣的,一旦我們內心的特質開展後,就會毫不遲疑地捨棄一切物質俗務,這事實上是自然發生的。
當一個人心中產生了捨離的念頭,當他體驗到這一切的改變時會充滿喜悅,無一絲不快的感覺,
因為它是隨著內在世界的開展而來的。 若非如此,要放棄一切,就會讓人覺得受不了。
以難民為例,他們不得已離開了家鄉。 他們極依戀自己的家園,當被趕出時,
內心尚未培養出足夠的捨離心態,因此,離開就變成不情願又不愉快的事了。
他們已修行到能捨離的程度,情況就不會如此,而能很愉快地離開了。 

我們再回來談禪修的事。 有許多人認為修行會引發精神上的問題,他們認為修行者都是腦筋有問題的人,
既然自己不想變成瘋子,便對修行一事裡足不前。 他們認為修行會妨礙世間成就,以及造成精神問題,
阻礙其心靈上的成就。 事實上,我可以向諸位保證,如果你依止一位具德上師修行,
絕對不會產生任何精神問題的。 但如果你關起門來自已修,並未依止一位上師,
只是自己根據資料或書上的片斷來修時,就有可能會導致精神上的問題了。
舉例來說,你讀到一本談論勝境的奇書,很想馬上就去。 你開始朝自認是勝地的地點去。
不過,你很可能完全走錯了方向,而書本也不可能開口說話來糾正你。
只靠自己修行,也同樣有誤導途徑的可能。 因此你要做的事是,在知道有這麼一個勝境的地方後,
就向曾到過此的人索尋資料。 得到這些線索後,便有了指標,這樣萬無一失,就能到達勝境了。
所以,上師的指導是絕對必要的,一個人不能只靠自己修行。
另外,修行不會與世俗的事業成就發生衝突的。 事實上,修行可以幫助人心靈上的成長,
以及世俗事業活動上的成就。 經由禪修,我們學會如何放鬆自己,保持平靜祥和。
以這份寧靜的心,我們才能知道在繁忙雜亂的生活中如何自處。
禪修還有很多益處,經由修行我們可以增長智慧。
日常一切事都要仰賴我們的智慧,因此經由禪修和菩提心的培養,
他人會感覺到你的改變,而認為你是“眾所歡迎的人”了。
容我再解釋一下。 此處所說的菩提心,就是指一種寧靜祥和以及利他的心。 具備如此的心態,
你就會成為眾所歡迎的人了,而且並非只是區區一、兩個人而已,
你將會受到全世界每個人的喜歡,而這可說是一項大成就了。 

禪修教導我們如何鬆馳自己和保持寧靜,這份寧靜會帶來內心的喜悅。 由於這份寧靜和喜悅,
我們會與人相處得很好,沒有挫折感,也沒有反抗攻擊的心理,一直都在愉快的心境中。
當別人與我們相處時發現我們沒有一點嗔意,便會自然地喜歡我們周遭的氣氛,我們也變得人見人愛了。
培養菩提心不僅會帶給自己,也會帶給周遭的人快樂。 心靈上的平靜會使你將事情做得更好,
你會更願意去傾聽他人的遭遇,也更能幫助他們。 當你覺得沮喪或焦慮,卻有人想和你談談他的問題時,
你不僅會無法聽下去,也還可能遷怒他們來打擾你,而向對方說出刺耳傷人的話。
但一個人如果寧靜愉悅時,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工作時如能保持平和的心境,就能將工作毫無失誤的完成。
在處理日常生活的每件事中,保持安祥寧靜的心境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人希望快速的收到禪修的效果,甚至盼望在一夜之間就有成效出現,這是不可能的。
禪修是開展心靈的一種過程,而持久即是其成功的關鍵。 如果你每天有規律地做,即使是時間很短,
也能有所進步。 但如果你有一陣子每天修上幾個小時,而後數月忘記修,這樣一點效果也不會有的。
 這就像在西藏要出遠門時,沒有汽車、公車或火車可搭,你只能步行。 如果你從上路開始就持續不停的走。
即使步履很慢,遲早也會到達目的地;但如果你用跑步的來趕路,然後休息很久,
之後又是跑又是跳地朝目的地去,這樣你很可能會傷到腳踝,而永遠也到不了。 

如果我們持續修持,絕對能收到效果。 功德在我們身上慢慢累積,這就是所謂的禪修的體認。
我再次強調,它不可能一夕之間成就,就像剛出生的嬰兒,須經過些時日逐漸成長一樣。
我們不可能一出生就是成人,我們必須有耐心,成長時慢慢去體驗。 我們可以肯定人一旦出生,
便絕對會長大成一個完整的人。 同樣的,如果我們持續不斷地修持,修行的成果必會在內心中顯現出來。
以上是有關我們內在本具的殊勝特質,以及如何藉由正確的修行方法來開展它的一個簡短介紹。
這些修行方法包括了聽聞法教(聞)、深思其意(思)、實際修持(修)以獲得修持的成果。 依此途徑,
在我們朝向完全解脫的道上繼續努力時,會發現這些方法對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助益。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2-04 11:1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242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