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7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angwang2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其他] 《中华文化5000年(全三册)》(109.49 MB)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观照我们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传统,是人们世纪末情结的一种必然反映,也是从根本上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不二法门。因为不懂得“历史的中国”便不能真正懂得“今天的中国”,也难以对发展“今天的中国”作出正确的决择;同样,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无法理解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无法把握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纽带。然而随着白话文的发展和西学东渐的影响,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对自已的文化传统越来越淡漠。不要说普通人,即使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又有多少理解?读过几本传统文化经典着作?
客观地讲,这不是青年人的错。从古文到白话的跃进韧裂了我们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力,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张扬冲击了我们备受误解的文明,把传统文化政治化的否定削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和历史归属感。事实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以及传统文化本身的过分博大艰深,这三大因素正是制约当代国民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做好普及传统文化的工作,一是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把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史实告诉国人;二是要考虑到当代国人的接受能力,把博大艰深的传统文化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三是要考虑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水平,来用尽可能科学合理的体例和编写方式,写出博而不繁,简而精当的普及读物。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在本书的体例编排上,吸收了传统历史写作体裁的长处,从着名人物、重大事件、战争典范、文化典籍、历史典故和典章制度六个方面来阐述历史。历史是一部复杂的大书,要了解一个时代,就应了解那个时代的着名人物;就应了解对那个时代产生重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就应了解改变那个时代历史进程的战争典范;就应了解代表那个时代文化成就的文化典籍。除以上四大部分之外,为了更好地表现我们丰宫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特意把那些产生于特定时代,但如今仍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典故收人书中,以期激发我们以史为鉴。此外,为了加强广大读者对待定历史间题和历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美国 | Posted:2013-09-26 11:10 |
linpc58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1 鲜花 x5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分享电子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新世纪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10-01 19:4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199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