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53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般若波羅密多心要經講錄
般若波羅密多心要經講錄
華藏祖師 譯

聖觀世音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自性歸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一切法真空性:無相、無不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性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亦無失。
以無所得失故,菩提薩埵,依止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而住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超越顛倒,究竟涅槃。
三世一切佛,亦依止此甚深般若波羅密多,而安住明空三摩地,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親證大圓滿覺。
是故住持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唵,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野,梭哈。

(一)般若波羅密多心要經共有五種譯:
(1)姚秦 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2)唐 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3)唐 般若利言譯:名同前
(4)宋 法月譯:普徧智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5)宋 施護譯:佛說聖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中國盛行奘師譯本,日本通行羅師譯本。此經梵本有序分、正宗分、及流通分。現所譯者,乃全經心要,故只譯正宗分,序分及流通分均省略。
又五種譯本中三本均譯作「心經」,與梵文原意微有不同。蓋梵文「聲達雅」一字相當英文"Summary",撮述全經精粹之意。事實上此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之濃縮本,故改譯為「心要」較為確當。若用現代文「中心」”Center”亦近似之。

(二)「般若」,華言「智慧」,但非第六度之智慧,乃第八度之實相般若,眾生本具、無名相語言。為曉大眾,言詮有三因地:
(1)實相般若:即心體妙理,屬一心體大,正因佛性,果上即法身德。
(2)觀照般若:即心光妙智,屬一心智大,了因慧性,果上即般若德。
(3)文字般若(方便般若):即心法妙用,屬一心用大,緣因善性,果上即解脫德。
 所謂三德秘藏者也!古德云「摩訶般若照,甚深解脫法,法身寂滅體,三一理常圓」故唯一心圓滿具足:
   ┌─────── 體 用 不 二 ───────────┐
   │                           │
   │  ┌→ 實相般若──《體》── 法身(法身德)   ↓
   │  │                     定 慧 一體三身
 般若三昧─┼→ 觀照般若──《智》── 報身(般若德)
   │  │                     慧 定 (空有雙融)
   │  └→ 方便般若──《用》── 應身(解脫德)   ↑
   │                           │
   └─────── 定慧均等 止觀雙運 ─────────┘
壇經所云「定慧法門」可移作般若三昧之註解:
定、慧,一體無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持(止觀雙運)。定慧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名雖有二,同一。此定慧法亦復如是!

(三)「波羅蜜多」華語「離生滅」、渡登彼岸之意。
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為波羅蜜多。
詳言之,祇緣世人性無堅固,於一切法上有生滅相,流浪諸趣、未到真如之地,並是此岸。要具大智慧,于一切法圓滿,離生滅相(離相成佛),即是到彼岸!

(四)「聖觀世音自在菩薩」是全名,為避唐太宗「聖」天子李「世」民諱,故不用「聖」及「世」兩字,簡稱觀音菩薩,或觀自在菩薩。其修持方法(返聞自性)最合此方機緣,為「圓通第一」。此經是佛在靈鷲山入「甚深光明門三昧」印證「觀音禪定」所說。

(五)玄奘法師「照見五蘊皆空」句,經意微妙之處,未能全部譯出,故改為「照見五蘊自性歸空」。
此句實係全經精華,實則表示一心三觀之空觀也!詳述如下表:
 (1)外覺──澄心、智照、即假觀:守六根、起心觀察外境:如幻、陽焰、夢影、海市蜃樓、谷響
                  、水月、浮泡、虛空花、旋火輪,均係幻境,絕無實體!
                  故曰「照見五蘊自性歸空」。功夫至此,六塵不染,
                  了達「境外無心、心外無境」,前六識清淨矣!
 (2)內覺──住心、觀照、即空觀(看淨):以般若智,返心內觀,住心,看淨過現未三心叵得。
                  了知六根體性空、塵相假、識用妄,無諸妄念「事外無心、心外無事」。
                  功夫至此,可以「度一切苦厄」,第七識末那清淨矣!
 (3)直覺──攝心、寂照、即中觀:雙離二邊,離有邊,故不取幻化;離空邊,亦不取靜相。
                  惺惺寂寂、寂寂惺惺,直觀寂滅無二之真心,匯歸毗盧性海,直顯法界真空性:
                  「無相、無不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功夫至此第八識清淨矣!
 所以說,一心三觀是復性妙用、轉識成智之最佳修持成佛方法,務希珍視!

(六)真空實相,離言離相,但為啟迪修行,曲為表達,以中觀八不喻,旁敲側擊,最能傳神!惟此亦「但言假名詞、引導於眾生」,切勿執為實有!
所謂八不:
  不生不滅 ── 如明鏡現幻象,絕無實體。
  不斷不常 ── 如江河水常流,刻刻不停。
  不一不異 ── 如隨方攝影,面面異相,原是一人。
  不來不去 ── 如映畫中人,本無動作,然栩栩如生。

(七)「安住明空三摩地」即成佛不二法門,入大解脫門,自性光明(母光)與法性光明(子光)打成一片,安住大空三昧,心光寂照徧恆沙。(入定口訣,須由上師親傳)
茲再簡述各種修行方法:
 因修上品十善──果升天道  因修中品十善──果為修羅       因修下品十善──保持人身
 因修四諦法──成聲聞羅漢  因修十二因緣──成緣覺,或稱辟支佛  因修六度萬行──成菩薩
 因興無緣慈、運同體悲──果地成佛!
 如按部就班修行,須經三大阿僧祇劫,方得成佛。如依密宗無上智傳承,即生成佛。其高下豈可以道里計耶!

(八)住持三摩地即「安住圓覺一心,修持萬行無失」。即遠離諸幻、方覺心不動,而能安住任持也!

(九)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野,梭哈
  第一個「揭諦」係指我執。
  第二個「揭諦」指法執,即人法兩執。
  第三個「揭諦」係俱生我執。
  第四個「揭諦」係俱生法執而言。
  義謂破除人法我執、及俱生人法我執,自度度他,度登彼岸,眾生度盡、圓滿菩提。修行到此,才算達到最終目的。
聽我偈云:
修法不修心、學法不學佛,捨本而逐末、菩提心難發。
以有所得心、向外馳求法,錯亂而修習,若不回頭覺,
猶如沙蒸飯;縱經恆沙劫,終不能成佛!普願同修勉。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1-18 14:4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13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