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87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心空及第歸

圖 1. 作品名稱:禪定(20782) 創作者:王秀杞   
作品名稱:禪定(20782) 創作者:王秀杞



海濤法師:禪,可分為兩種,即:內心的自在安定與對外在世界的慈悲
我們對待一切生命的敏感度,也是一種禪的表現。
禪修,不一定是閉門自修,或者不管外在的世界、
不管眾生的幸福安樂。禪,更積極而言,
是對一切生命真切、無私的關心與慈愛。所以,
對內而言, 禪稱之為智慧;對外來說,禪則稱之為慈悲。

心空及第歸
唐‧龐蘊
個個學無為。      
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心空、無為,須按捺住期待,山一重又水一重,
終究會回到最初的感動,重逢最純真的面目。這一次,
帶著又一些些的甦醒,沈浸法宴的宿醉猶在,
從大夢中走下山,老和尚最後一刻的慈悲加被、
信心醍醐,綿綿密密的舒展在六根,離家了,落第了,人人猶微笑著,

因為生命的七纏纏綿綿於每一個當下,只待因緣果熟,
身心脫落、打破的剎那。
寂室禪師示學禪者應注意如下十事:
一者、須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須臾不可忘失正念。

二者、須於行住坐臥,檢束身心,任何時刻不犯律儀。

三者、須能不執空見,不誇自我,精進勇敢勿墮邪戰。

四者、須攝六根正念,語默動靜,遠離妄想拋開煩惱。

五者、須有求道熱忱,靈明不昧,魔外窟中施於教化。

六者、須能廢寢忘食,壁立萬仞,豎起脊樑勇往向前。

七者、須究西來佛意,念佛是誰,哪個是我本來面目。

八者、須參話頭禪心,工夫綿密,不求速成任重道遠。

九者、須要寧不發明,雖經萬劫,不生二念紹隆如來。

十者、須能不退大心,洞然菩提,興隆佛法續佛慧命。

寂室禪師的十事開示,豈止參禪者的座右銘,即任何修行均當如此。

作者:佚名
大唐元和年間(八○六~八二○年),襄州有位名叫龐蘊的居士,是佛教史上的有名人物,
有《龐居士語錄》流傳至今。龐居士字道玄,生於儒家書香門第,卻自小感受世事塵勞,因而立志求真見性,
修行禪法。他曾以俗家弟子身分,先後參訪著名禪師石頭希遷、馬祖道一,在希遷門下有所悟解,
在馬祖門下終於頓悟,遂成了馬祖的門徒,在馬祖門下呆了兩年有餘。

龐居士並不是出家和尚,只是居士,他娶了妻,也生了子,有一兒一女。在居士的影響下,
妻子兒女們也都成了佛教的信奉者,對禪法的見地絲毫不比龐居士差。居士參訪馬祖道
一時曾作了一首頌說:「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圓頭,共說無生話。」
這話後來還真成了龐居士一家生活的寫照。居士的兒子名叫龐大,長大之後只知躬耕隴畝,
從來想不到要娶個媳婦;居士的女兒名叫靈照,聰明機伶,每日編賣竹筐,補貼生活之用,
也從來想不到要嫁個如意郎君。真成了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一家四口過著詩一般的田園生活。

一家人中,女兒靈照的悟性較高,對禪法的理會也很深刻,並且能把活潑生動的禪體現到日常生活之中。
有一次,居士間靈照道:「古人之道明明白白,百草的根莖也明明白白,如何理解佛祖之意呢?」
靈照說:「老大不小的人了,怎麼還問出這種話來!」居士問:「你這是什麼意思?」
靈照回答:「百草根莖是明明白白的,佛祖之意也是明明白白的,用得著誰說嗎?」
另有一次,居士走過一橋時被絆了一下,倒在地上。靈照一看,急忙走過來爬到居士身邊。
居士問:「你這是幹什麼?」靈照回答:「見父親摔倒,我特意來扶你。」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似乎只是倏忽之間,龐居士已成了一位百頭老翁,步履蹦珊,彎腰隆背,
大限之日即將臨近。龐居士不想把死的權力交給自然,他要自已把握自己的命運,
想學名僧大德那樣自己選擇入滅的時機,來個端坐而逝。他把入減的時間定在某天的正午,
讓女兒靈照到室外觀察,自己則早早端坐於蒲團之上,等著女兒報告正午時刻的到來。天將正午,
靈照入室對居士說:「天已正午,但有日蝕。」居士聽說有日蝕,一時興起,出去觀看。
原來上了女兒的大當,根本沒有日蝕。居士急忙返回室內,只見靈照己端坐在蒲團之上,
合掌入滅了。居士大笑,說:「我的女兒真夠敏利。」於是決定推後七日入滅。
 
州牧于(由+頁)聽到居士要入滅的消息,急忙趕來問候,想要勸阻。居士說:
「我但願空諸所有,不想實諸所無。人生世間,不過如水月空花、泡沫幻影,沒什麼可留戀的。
我死後,請將我焚化棄撒於江湖之中。」言罷,枕著于(由+頁)●的大腿死了。
 
龐居士去世,兒子龐大正在田間勞作,龐婆婆急忙趕到田間對兒子說:「你爹死了。」
龐大一聽,哈哈大笑,掛著鋤頭也死去了。
 
龐婆婆連喪三位親人,一點也不悲傷,只說道:「你這小子更愚蠢了。」燒化了兒子之後,
龐婆婆向每一位鄉親告別,然後隱居起來,不知所終。

死亡是大自然賦與人的最終命運,人無論貴賤,最終都會與死神為伴,與死亡共舞。
長期以來,人類一直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最大限制,一直在尋求克服死亡障礙的辦法。
從中國古老的道教,到西方現代的哲學,死與生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中心,
一直困擾著無數勤於思考;勇於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睿智之士。然而,死亡是人類的最終命運,
無論人們作出多大努力,終究難逃死神的一擊。面對死亡,人們只好悲天嘆命,徒喚奈何,
由此產生了痛苦、抑鬱、迷茫和恐懼,被迫在瑟瑟發抖中迎接死神的到來。
這影響了人類生活的快樂,使人一生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
 
佛教反對這種對待生死的態度,把死亡看作生命的一個必要環節,看作極其自然的事。
因而,他們面對死亡,以自然之心待之。活著的時候便快樂地活著,死的時候則快樂地死亡,
其精神已超越了生死的限制,成了成功地把握自身命運的人。上面的故事便是佛教對待生死態度的反映,
實際上,它是要教導人們:以快樂的態度對待生死,過一種愉快的生活,莫要被死亡的恐懼打亂生活的節奏。
龐居士一家的生活作風當時便得到人們的讚賞,被人們看作是維摩詰大士的化身。

唐朝有一位偉大的居士龐蘊,他雖未出家,但後世禪宗卻將他列為重要的地位。龐蘊居士家裡相當富有,
他是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兩 位禪師的弟子,在他學佛開悟後,有一天竟把家裡面的金銀財寶,
裝在一條大船上,划到長江中心,把船砸沈,讓財物全部沈到江底,什麼也沒有了。別人看到了,
問他:「既然你這些家產都不要,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救濟別人?」
他只淡淡說了一句:「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真正的好事?這可真得讓有智慧的人去參參 囉!

龐蘊全家都修禪宗,有一天,一家人在茅廬坐著,龐蘊突然說:「難!難!難!十斛芝麻樹上攤!」
意思是說修行是非常的困難,就像要把十斛的芝麻,在樹上全部攤開一樣困難。 
龐婆〈太太〉不以為然接著說:「易!易!易!如下眠床腳踏地!」
是說:「修行非常容易,就如同下床時,腳踏在地上一樣!」

最後龐靈照〈女兒〉說:「不難也不易,百草頭上祖師意。」她覺得修行不像父親說的難,
也沒母親說的容易。如果能領會百草頭上有祖師意,則一草一木都是妙法,不是很容易嗎?
但不能從百草頭上看見般若智慧的人,而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草,那修行就很困難了。

後世禪學家都說,龐靈照說的最好,最能表達禪的修行與一種中道的觀念。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6-11 07:35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03-22 07:59 |
ylstaringl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特殊貢獻獎 特殊貢獻獎-2
頭銜:八宮旋斡天為體八宮旋斡天為體
版主
級別: 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孔明神數解籤,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鮮花 x974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表情 懂主宰自己的心 ...........!
擁有一顆快樂之心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值得歡欣的世界;
內心充滿仇恨的人,見到的是一個令人憤怒的世界;
心中滿是憂傷的人,見到的是一個充滿悲哀的世界。


地理之法實與命、氣數相符蓋地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2-03-22 09: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68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