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下;一年多前和,好友 X制作,聊天 (台湾本土) 一出戏,很成功不过须见仁见智,来观看 ………………。
(夜X人生)
1、会有人说 (烂戏拖坪) <=台语。
2、个人我常和 好友分享 (人生的戏本来就是矛盾中的矛盾、现实中确实反应的脚步,只要有此原则不怕,批评绝对会有观众)。
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虽然表面各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独特的,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因为我们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和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所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的东西,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际遇中,如何把握自己,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合乎天地大道。
庄子说:是叫做“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这个人叫做倒置之民,就是本与末彻底颠倒了。所以在这儿说,我们真正要辩清的是外在的两个障碍,
一是物质,
二是世俗。
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失了我们很多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是一种眼光,可以扰乱了我们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真正无我了,如果一个人迷自己的性情于世俗,那么这个人就彻底地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人怎么样不丧失,怎么样不迷惑,就在于我们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看作终将穿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享受当下,美好会过去。有很多苦难的事情,我们把它扛过去,苦难也会过去。就来一小段故事 :
大家说有一个国王,他曾经在梦中得到了一句箴言,有人告诉他,说在世界上,你只要记住一句话,这一生你将忘怀得失,在任何大宠大辱之境,记住这句话。而他醒来的时候,他把这句话给忘了,他说这怎么办啊,有一言可以行之终身,有这么一句话什么都能挺好,这是什么呢?然后他就倾宫中所有的钱财,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钻戒,他跟自己所有的智慧大臣们讲,你们去给我找这句话,谁把这话找回来,我就把这个钻戒给谁。有一天一位老臣跟他说,把你的钻戒先给我吧,他说你找到了吗?老臣不说话,拿过钻戒来,在上面戒环上刻了一句话,把钻戒又还给了国王,扬长而去。国王一看,恍然记起了梦里,正是这句话,一句淡淡的话,叫做“一切都会过去”!
其实这一句话,是我们每个人都会记住的,光荣会过去,耻辱会过去,辉煌会过去,苦难会过去,我们身边一切只是过往,但是我们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时候,我们要追究每一个当下的品质。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别人的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但是真正了解要懂得自己的心。所以庄子说,什么人在天地之间叫做善养生者,什么人是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呢?他说真正的善养生者,若牧羊人,好像是放羊的人,你看看牧羊人挥着鞭子,他对整个羊群都很和善,但是他会打谁呢,鞭子落在什么羊身上,叫做视其后者而鞭之,一定要打落在最后的那个羊,前面的那些羊都不用打,让最后的一名提快脚步,整个羊群就前进了。
这个理论恰好映照了现代管理学一个家喻户晓的理论,大家知道叫木桶理论,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桶,比如它用很多块木板箍起来的,每一块板子有的高有的低,管理学的理论是说,这个杯子能够盛多少水,永远不取决于最高的一块板子,而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板子。人生牧羊也罢,木桶也罢,总有最后一匹羊,总有最短一块板,所以这就是天地大道,为什么没有共通的道理,而要靠每个人感悟呢?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看清你最短的一块板子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是没有效率的呢?是那种损不足以益有余的人生,也就是说有些人的眼睛,永远看着自己最高的一块板,永远看见自己领头的头羊,所以这个人有资本去炫耀,他总可以说,我人生的最高分在哪里,你看我的头羊多么威风,但是后面的羊群已经在山坡上不知道丢了多少,他还在看着头羊沾沾自喜,当他在说我最高的一块板高过常人多少分的时候,他不知道最低的一块板降低为零,他的桶中已经一滴水都不存了。所以只要问一问,我人生最后的那头羊是什么,我最短的那块板在哪里。人生只有这种大智慧,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在锦上添花。
锦上添花是给别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为自己的。
从这样的道理再引伸看这个世界,他说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
这个世界上,如果每一个人他的道德都在心中,用得着外在礼仪规范吗?
每一个人的性情如果不离散,不违背人的本真,用得着外在的礼乐吗?
就好象我们现在看一看,媒体上经常宣传的弘扬的很多道德,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这种正面的褒奖,其实已经低于道德的底线,比如说很多地方说选孝子,说谁谁谁父母在病榻旁边,可以一守守十年二十年,怎么样孝顺父母,这实际上用得着媒体表扬吗?
这已经是一个做人的底线了,也就是说庄子认为,在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而不应该由外在一种嘈杂的声音,刻意去提倡,刻意去弘扬,一旦到了那个份上,就说明我们已经跌破了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