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69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心法要義
智敏慧華金剛上師開示錄《圓覺心法指歸》第二篇、心法要義
第二篇、心法要義
壹、開見示修
一、見地開示
〔一、 標真〕
問:我們當以何種心學佛?
師:應當以清淨心學佛。清淨心即心契般若波羅蜜多,亦即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不住非色聲香味觸法,應以無住心而修心。如此學佛,方能成就。若以世間之追逐心和謀求心學佛,則離佛遠之又遠。
問:何謂修法不修心?
師:修法不修心,即是僅修事相儀軌,著相而向外覓求,卻不知返聞自性、依菩提心而修,如此即難以成就。華藏祖師有一偈說:「修法不修心,猶如沙蒸飯。」即是勉弟子修法當以修菩提心為主。
所謂事相儀軌,如搖鈴打鼓、供燈、磕頭等,皆謂之事相。修大密宗,不執事相,但亦不廢事相,唯於事相中,須了知其究竟義理,借事相而修心體,則任一事相法門皆轉為心地法門,如此方是大密宗之本義。否則,若不了修心,唯隨儀軌唱念、手印讚誦、迎送供養、擺設法器等,即謂之修事相儀軌。又下三部密法,事相儀軌極其繁複,法器供品必須樣樣齊備;無上密則著重觀修,故一切事相從簡,儀軌扼要。其目的即欲令行者勿耗時光,不著於相,逕修自性菩提心,一超直入,徹證心源。
問:諾那祖師開示:用鳳眼菩提子持咒功德最大,其原因為何?
師:若了義地解祖師之開示,乃指安住菩提心體,若持咒、甚或不持咒,皆具最大功德。
問:中觀見是什麼?
師:中觀見即是不著空、亦不著有,直證第一義諦,徹證法性,亦即佛性。有些證是剎那瞥見,那只是初證。
問:佛與凡夫差多少?
師:只差一字:佛「覺者」,眾生「不覺」。
問:本宗弟子有那些基本應瞭解的經論?
師:諾那祖師開示《金剛經》為大密宗境界之經典。其他如《般若心經》、《圓覺經》、《維摩詰經》、《楞嚴經》、《心地觀經》、達摩諸論、六祖《壇經》、及歷代祖師開示等經論,本宗弟子皆應修持。但是千經萬論,所欲令眾生悟入者,無非是體性,欲令眾生明白世間情器皆是夢幻。真實體性無形無相,遍滿虛空,而能幻顯萬象。明了此點,則讀一切經、一切論,均能了然於心,明見諸佛出世之本懷。

〔二、 了妄〕
問:何謂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師:淺略而言,即執我念堅固、人我分別、眾生種類、壽命長短。然四相之根本在著「我」:或以色身、幻影為我,或以思想、神識為我,或以虛空、光明為我。凡此種種「我相」皆除,方為真實除四相。
問:佛教講「無我」,是指那一個我?
師:一切的我。既無色相上之我、亦無意識上之我,一切我執皆應捨下。行者處欲界中,有質礙色相;超越欲界而入色界,仍有光相;超色界而至無色界,猶有微細意識。此等皆須捨去,方能出三界。
問:《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否我們從現在起、盡未來際,所見一切相,均屬妄相?
師:對的,均屬虛妄。
問:那什麼是真的?如何分辨真假?
師:真的無相,假的有相。真的乃是無形無相,不可形容,超過人類思想心念,唯證方知。若以思想窮加覓求,愈想離它愈遠。證悟之後,則一切塵塵色色,皆是真相,皆由自性所現。
問:當一切皆空寂,還有知覺嗎?
師:若在空寂當中明明了了,惺惺不昧,即是覺性。若在空寂當中,什麼都無,自己亦無,則是頑空。
問:是否只要有色、有形態者,皆是虛妄?那眾生豈不也是虛妄?
師:眾生也是虛妄,如幻存在。凡能取、能思、能見、能聞、能觸、能受之一切事物,皆屬於「所」;「我」即為「能」。凡有「能、所」,即成對待。凡有形相、有能所、有對待之事物,均屬虛妄,皆非真實究竟。故眾生亦是虛妄。然如幻眾生一旦成證之後,則一切事事物物皆成妙相。
問:那真相和妄相是成對立的嗎?真相是否亦依賴妄相而成?
師:真相乃是超越妄相,泯絕對待,故名之為真。故看似對立,實則無所對立,亦無所依附。對立與相依,皆是眾生概念分別,即是虛妄之境。
而於實證者言之,則是真妄圓融,一切幻相皆由真相所顯,真相亦非離於幻相而別有其真,此乃已證行者之覺受。至於初修行人,絕不可藉口幻相即是真相而造業。
問:一切色相,皆由五大構成,但不知五大空不空?
師:究竟而言,五大亦空。對初機,於比較上說為五大,若於了義,則五大本空。
問:是什麼都沒有的空嗎?
師:是「體則如如不動、用則周遍法界」之空。真空中有不空之妙有,妙有亦不離真空。
問:是否即如《圓覺經》所講:將本來不有之虛妄空華看破之空?
師:真空應無空相,亦無是無非。倘有絲毫對待分別,即落能所。
問:觀想之空,是否亦是妄執?
師:是妄執。凡有空之觀、空之想、空之悟、空之證者,皆非究竟。所觀之虛空,亦是本體所顯。觀想為初修之方便;究竟則能空、所空,皆與本體無二。

〔三、 徵心〕
問:既然學佛重在修心,然而心在何處?如何修心?
師:心分體大、相大、用大。簡而言之,心便是念;只要不住空有、不隨妄念流轉,便是修心。
至於心在何處?你可自觀:念由何起?觀到最後,即可了知一切皆是由自心本體所顯,如此可證心體,即根本智。由此起用,廣度眾生,而證差別智。
問:何謂「根本智」與「後得智」?
師:根本智又稱無師智,即是一切佛與眾生本具之不動不亂、不垢不淨之自性本體;後得智即是運用此本體智,在法界廣度眾生。根本智須保任、成片;後得智即是在根本智成片之後,於不動之本體上,起法界大用。
問:如何證「差別智」?
師:密乘心要,能令行者直證與佛不二之本體,即是「根本智」;尚須六度萬行,圓滿法界,「差別智」才能圓具。
問:《楞嚴經》中,演若達多發狂,以為頭失去了而覓頭,此頭是否即指我們的佛性?
師:對的。眾生之佛性,本在自心,從未失去。眾生覓佛,即如演若達多覓頭。經釋尊一摸其頭,才發現頭是他本有,本來不失,又覓什麼?向外覓求,轉增迷惘。佛在自心,一經指出,霍爾覺知虛妄,心病即癒,做一無事之人,何苦之有?
問:《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則我們的自性,是否即是虛空呢?
師:不應說「是」虛空,因為說「是」或「不是」時,即已離開本體。若有「是」,就有「非」;而本體是離能所、泯對待的。雖不能說是或不是,但可應用標月之指,說它像虛空。雖像虛空,整個宇宙卻在其中。
但若只想到其空,又會掉入頑空中。故當觀此無盡之虛空中,還有許多星球,及其上之人物、山河大地,都安住此虛空之中,如此才能色空圓融。
虛空之特性:永恆不動、不生不滅、不失不壞、不被染污、本來清淨。比如虛空中之星球,終會毀滅,世間亦是成住壞空,不斷變異;但虛空本身不失不壞、不生不滅。虛空中之空氣會被污染,若將空氣抽離,虛空還是它本來的清淨,無能污染。世間任何物質都在動,人要生老病死,樹要生長枯萎,乃至其中組織皆時刻變化;但虛空本身,無可遷動。若以此等特性而言,則可謂自性有如虛空。
但自性並非「是虛空」,亦非「非虛空」,應在是非兩者之間去悟,且要證到才算。若欲見到自性,須將自己的念,恆時觀想法界的空,此為明心見性第一步之修法。若能心心念念,都住心於法界大空,乃至發心度虛空中之所有眾生,自己心量既是如此廣大,則世間之六塵、人我得失,即不執著,不執著即遠離塵牽,一離塵牽,則自性剎那之間自然顯現。
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之「心」,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心」,意思是否一樣?
師:不可得之心,與無所住之心,同為真心。唯不可得,方無所住,亦無所不住。
問:六道眾生心內之自性,是否亦遍法界一切處?
師:不應言「眾生心內」,因心內即是心外。此心非指肉團心而言,乃指此法界謂之為心,亦即眾生之自性。眾生心性,亦遍法界,不過被塵所障,不得自在。
問:何謂「前念不生,後念不滅」?
師:「前念不生」,即無語言文字可描述之自性本體。凡落入語言文字,即為戲論。「後念不滅」,即由本體所起之自性大用,以清淨心廣利有情。
問:住於體性之狀態,是可看到體性、感覺到體性、還是體會到體性?
師:體性在體,泯一切相、一切念,不可見、不可聞,無「能覺」之「我」、無「所覺」之「所」,了了明明,唯顯覺體。此即諸佛之法身,眾生之佛性。體性在用,卻能幻現一切相、一切念。如淨念、染念、四聖、六凡、星球剎土、以及歲月年劫之遷流。故體性之修持,在體恆寂,在用則大悲遍滿,廣度有情。倘以無住之心,興無緣慈、運同體悲,如幻思維:以種種方法令一切眾生悉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是為體用不二甚深修持法。
問:何謂禪體密用?
師:所謂「體」,即諸佛與眾生本有之佛性,亦稱自性,又名本體。如人須有身,才能為種種事業之用。所謂「禪體」,即修禪所悟到之「本來面目」,徹證自己之佛性。
三乘聖人,證此本體,即安住於本體中,不再入世廣度眾生,如人有身,卻不作用,至為可惜。而密宗弟子,一旦證到本來,不能只住於常寂光明中享樂,應再入世間,廣度眾生,此即「用」,乃就「度」門而言。
此外,若未證者,亦可起用,即用於世間之息、增、懷、誅。息,可息滅一切災難;增,可增長一切利益;懷,可令眾生見我皆生歡喜;誅,可降伏頑惡眾生,令他成就,而了義而言,則是誅自身之惑業與習性。再者,須知一切眾生,皆不離我等之自性。降伏之頑惡眾生,看似降伏他人,實則都在我等自性之內。修無上密法之行人,是以法界為身、為心,法界中所有眾生,皆是自性中之眾生,有如自身之一細胞。故真正所誅者,乃自己之五毒,及惑業習氣。
問:為何體上要加上一「禪」字、用上加一「密」字?
師:因禪即是體、體即是禪。而密法之真正大用,是在發心之初,即立願修持成佛之後,不在法界獨享寂滅清淨光明之樂,而要遍至恆沙世界,廣度眾生,故為「密用」。
諸位發心,要證到本體更起密用,就必須把握此生,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已傳簡修者,就照簡修而修;傳專修者,就照專修而修;若已傳心要者,就要時時刻刻、心心念念,返聞自性本體。
眾生之成佛或輪迴,皆由自己選擇。若思想總是在六塵、人我得失、或名利事業上打轉,則必入六道輪迴。若將思想、心力,不斷返聞本來寂滅、本來清淨、本來不動之本體,則必可成就。此亦非難事,只要諸位有恆心、有毅力,又堅信我此語,如實修行,必然成就。唯有日夕精進不懈,才能上契傳承諸佛之悲願,下拯六道眾生之苦厄,此方為起密乘之大用。願與諸位共勉之!
問:僅修「一念空」可否?
師:小乘之空為「一念空」,無上乘之空則是「法界空」。因地觀想時,須觀全法界之眾生,證悟時,大悲心便油然而生,乃至遍於十方法界,普度眾生。若僅修一念空而安住,則不易生起大悲心。
問:「毗盧性海」是否即為體性?
師:毗盧性海即為體性。體性廣大如海,充滿法界,遍於每一微塵。

〔四、 立理〕
問:圓覺宗對緣起之看法如何?
師:本宗涵攝大乘十三宗,就心要而言,乃是天台之性具緣起,及華嚴之法界緣起。倘能徹證本體,十方法界、一切情器、山河大地、四聖六凡,乃至諸佛菩薩,無不由自性本空所顯。以自性本來具足,而為緣起,名為性具緣起。又以此法界心涵攝一切,其中一切境相,皆即本體,非一非異,故能一一互涵互攝,於一塵中見全法界,以此而為緣起,名為法界緣起。故知修心法之人,並無向外馳求之必要,但向自心而修。
問:何謂「緣起性空」?
師:自性空體能顯幻有,一切境相無非自性本空所顯,名緣起性空。
問:請上師開示理、事無礙之不同。
師:「理無礙」:「理」乃指自性本體,自性本體本來無礙。行者在修途上,初由理悟,往往在事上還透不過,故須對境鍊心,方能堅固。
「事無礙」:即是行者在事上已透得過,不再為事相所動搖。
「理事無礙」:則是理事皆能圓融無二。
「事事無礙」:已是究竟地步,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無盡,一切情、器、時世間,稱性融通,圓融無礙。
問:此種說法,與「一心三觀」可有關聯?
師:外覺令行者在相上透得過,內覺在念上透得過,直覺則空有一如,達到「理無礙」之地步。
問:若法性堅固成片,是否亦為「理無礙」?
師:法性堅固成片,可達「理事無礙」。所謂成片,倘是在山洞中修,而未在世法上歷境驗心,恐亦只是「理無礙」,必須在世法中歷練過,而依然堅固不動,方稱「理事無礙」。
問:「一一微塵中有無量諸佛」,是否即「事事無礙」境界?
師:對的。不僅有無量諸佛,亦有無量剎土,乃至一微塵中能現全法界,攝全法界入一微塵。此是「一多涵攝」之理。
問:何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師:此「一」乃指本體,「一切」即現象,現象即是本體,本體即是現象。
問:何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師:即是自性本空。一切「有」皆由自性大空而顯;雖現妙有,其體本空。
問:為何說:佛本無所說,若說佛有所說法,即是謗佛?
師:此乃指自性本體,無文字語言可形容,唯證方知,故說無所說。但雖無所說,仍可作方便說,以為標月之指,就如我們此刻的談論即是。又自性本空,一切色法皆如夢幻,宛然而現,如幻而說,故說:佛本無所說。
問:穢土及眾生,是否亦唯心所顯?
師:對的。當徹證時,穢土及眾生皆不存在,法界全體清淨,所見唯有淨土。未證之前,所見五濁惡世,亦畢竟清淨。正如永嘉禪師所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以穢土及眾生亦是唯心所顯故。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1-04-20 11: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26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