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18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vicinar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評分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疾病] [轉貼]認識類鼻疽
【來源出處】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

相關宣導品

【認識疾病】


 (一) 疾病概述(Disease description)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 舊名Pseudomonas pseudomallei)引起,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引致的病名即稱為類鼻疽。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類鼻疽的臨床案例在臺灣並不常見,其被列入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但疾病管制局已對其建立檢驗技術,並納入法定傳染病監測系統通報。

(二)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類鼻疽之致病菌為類鼻疽桿菌(Pseudomonas pseudomallei),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

(三) 流行病學(Epidemiology)
1 通常發病之個案,其皮膚多有擦傷、撕裂傷或燒傷之傷口,並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在以下國家中曾有病例報告,但可能並不只局限發生於這些國家,如東南亞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菲律賓、伊朗、土耳其,澳洲東北部,巴布亞新幾內亞,關島,厄瓜多爾,象牙海岸,巴拿馬,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島,巴西,墨西哥,海地,薩爾瓦多,波多黎各等地。
2 台灣類鼻疽病例大部分都是散發性的個案,首例病例是1982年到菲律賓,不幸溺水而遭受感染的個案,之後1996到1998年,共有6例報告病例,2000年Hsueh等人的報告,從1996至2000年台大醫院收集到台灣地區15例類鼻疽病例,其中11例為本土病例。台灣疾病管制局從2000年開始將類鼻疽納入通報監測,民國90至95年詳細流行病學以及民國96年每月通報、確診和死亡人數,請「參考附檔」。

(四) 傳染窩(Reservoir)
本菌以腐生方式,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及鳥類等。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確實為重要的傳染窩。

(五)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六)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從可能的暴露經驗推算至出現臨床症狀之時間,可短至2 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第9天,為發病高峰期)

(七) 感受性和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此疾病在人類中並不常見,即使在地方性流行地區經常接觸到水或土壤的民眾也很少見。許多慢性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因嚴重受傷、燒傷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或腎衰竭),而由無症狀情形轉變出現臨床疾病。

(八) 病例定義(Case definition)
1 疑似病例:類鼻疽臨床表現多樣性,其臨床從無症狀或局部皮膚潰瘍,到以嚴重肺炎表現,甚至是全身性敗血症、休克等,臨床檢體經由實驗室培養出疑似為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 )者必須通報。
2 確定病例:個案檢體經檢驗室檢驗確認。


【治療照護】  
 
與其他細菌性敗血症治療一樣,溶液的補充、糾正因敗血症造成的低血容休克、早期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及足夠的營養補充等(感染控制雜誌第十五卷第一期)。 


【預防保健】

(一) 預防方法:
1 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應避免赤足於污泥土或污水中。
2 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二) 「認識類鼻疽衛教單張」(見衛教宣導)
(三) 「e-monkey 教您防治類鼻疽」 (見衛教宣導)



【相關連結】

CDC-Division of Bacterial and Mycotic Diseases- Melioidosis
類鼻疽教材(pdf檔案)
類鼻疽教材(含備忘稿)(pdf檔案)
民國90至95年類鼻疽確定病例男女分布(pdf檔案)
民國90至95年類鼻疽確定病例年齡分布(pdf檔案)
民國90至95年類鼻疽確定病例月分分布(pdf檔案)
民國90至95年類鼻疽確定病例居住區別分布(pdf檔案)
民國90至95年類鼻疽確定病例死亡人數(pdf檔案)  
類鼻疽Q&A(pdf檔案)
(2005_07_30)類鼻疽新聞稿附件(doc檔案)


【發燒新聞】

(一)台南高雄疑似發生類鼻疽疫情,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皮膚如有傷口,請勿接觸污染的土壤或水源(2005/7/30)
  疾病管制局今天公佈今年自七月11日至29日以來,類鼻疽累計通報16例,其中高雄縣9例、台南市4例、高雄市2例、台南縣1例。其中6例死亡,3例在加護病房,另7例住普通病房。
  類鼻疽係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造成的臨床感染症,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該局自89年即將此病納入監測。89年通報病例1例、90年15例、91年9例、92年5例、93年13例。
  本次疫情發生原因,疾病管制局初步調查研判可能係因日前南部豪大雨,將土壤中之病菌沖刷出來,所造成的民眾感染事件,病例多發生在二仁溪流域。該局鄭重呼籲在二仁溪流域附近居民,若有發燒等症狀者,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疾病管制局呼籲,醫師對於上述地區發燒病患,應先排除感染此病的可能性,若有懷疑應立即以抗生素治療,並採檢送驗。
(見附件 (2005_07_30)類鼻疽新聞稿附件)

(二)臺灣的醫療團隊,經疾病管制局呼籲已對類鼻疽提高警覺(2005/7/31)
  疾病管制局今天公佈新增3例類鼻通報病例,其中二例居住臺南縣仁德鄉、發病日均為7月27日由台南市立醫院通報,該二名個案經台南縣衛生局初步調查,發現與淹水並無相關。另一例居住高雄縣茄定鄉,由奇美醫院通報,發病日為7月24日,該個案已於7月27日通報新感染症候群,今日再加通報類鼻疽,可見醫師警覺性已提高。至於死亡個案方面,新增1例,個案72歲居住高雄縣茄定鄉。累計今年自7月11日至31日以來,類鼻疽累計通報19例,其中高雄縣10例、台南市4例、台南縣3例、高雄市2例。其中7例死亡,3例在加護病房,另9例住普通病房。
  為因應本次疫情,疾病管制局上午於該局南區分局辦理新感染症症候群病例討論會,會中由該局防疫醫師,說明本次事件相關疫情並提請醫師提高警覺,會中建議,(1)由於類鼻疽臨床表現的多樣性,若併發敗血症則死亡率很高,因此醫護人員若發現上述流行地區的民眾有近日有未明原因發燒者,應將類鼻疽列入鑑別診斷並及早給予合適的抗生素,(2)在二仁溪流域附近居民,若有發燒等症狀者,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醫師對於上述地區發燒病患,應先排除感染此病的可能性,若有懷疑應立即以抗生素治療,並採檢送驗。
  臺灣地理上處於亞熱帶地區,氣溫和溼度皆高,所以濕土及淤水的環境非常適合類鼻疽伯克氏菌的生長。人和動物遭到感染是因暴露於受類鼻疽伯克氏菌污染之土壤或水源。大多數的的病例都是經由破損的皮膚暴露於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被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

(三)針對類鼻疽疫情,疾管局已建立轉院機制(2005/8/1)
  疾病管制局公佈最新類鼻疽疫情,8月1日新增1例通報個案,個案居住於高雄縣梓官鄉,發病日為7月26日。累計今年自7月11日至8月1日止,類鼻疽累計通報20例,最後發病日仍為7月27日,其中高雄縣11例、台南市4例、台南縣3例、高雄市2例;其中7例死亡,2例在加護病房,另11例住普通病房。截至目前為止,醫療院所送驗之15件檢體,經本局檢驗結果均與醫療院所之檢驗結果相符。
  為避免病患過度集中部分醫院,造成其嚴重醫療負荷,疾病管制局上午邀集感染症醫療網南區指揮官劉清泉主任及高高屏指揮官劉永慶主任,討論有關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類鼻疽個案時轉院機制,建議醫療院所有疑似個案可轉介至高雄長庚醫院、高雄榮總、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大、奇美醫院等、國軍高雄總醫院、義大醫院、左營海軍醫院。
  除了經由皮膚傷口感染外,類鼻疽傳染途徑也可經由環境中吸入帶菌塵土而感染。該局再度呼籲,除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外,身體健康者,若於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如發生感冒時),亦應避免皮膚傷口暴露於淤泥或髒水。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如有身體不適者,應盡快就醫治療。

(四)衛生署陳再晉副署長南下關懷類鼻疽患者(2005/8/2)
  疾病管制局公佈最新類鼻疽疫情,目前累計通報26例,最晚的發病日期為7月28日,通報病例中包括今日通報6例疑似病例(尚未確定),發病日均在28日之前。病例分佈於高雄縣15例、台南市6例、台南縣3例、高雄市2例;通報病例中7例死亡,4例在加護病房,另15例住普通病房。
  為關懷類鼻疽患者之病情,衛生署陳再晉副署長今天特別南下至台南市立醫院及高雄縣義大醫院巡視,並瞭解醫院臨床處置狀況。鑑於部份臨床醫師強烈懷疑「此次類鼻疽疫情是否與鉤端螺旋體菌有關」,疾病管制局表示,醫院送驗之15件檢體中,6件為類鼻疽菌落,9件為血液檢體,血液檢體已經該局研究檢驗中心以PCR(聚合脢鏈反應)確認鉤端螺旋體菌陰性,故本次疫情應屬類鼻疽菌感染事件。
  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環境污水或土壤,進行家戶環境清掃或農漁業工作時,務必戴防水手套、穿防護膠鞋,工作完畢應以肥皂洗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若有傷口化膿及發燒情形,基層醫師應提高警覺,使用該局建議之轉院機制,及時給予患者妥適之治療。

(五)「類鼻疽醫療人員認知度」問卷調查結果出爐(2005/8/5)
  疾病管制局公佈最新類鼻疽疫情,累計今年自7月11日至8月5日止,累計通報34例,今天通報3例,居住地為桃園縣、台中縣、高雄縣,發病日期分別為局7月23日、25日、29日,檢驗結果均已確認;所有通報病例中,高雄縣16例、台南市10例、台南縣3例、高雄市2例、屏東縣1例、台中縣1例、桃園縣1例。通報病例現況7例死亡,6例在加護病房,1急診,17例在普通病房,3例出院。
  針對本次疫情,疾病管制局設計「類鼻疽醫療人員認知度」問卷,於8月1日電訪台南縣17家、台南市55家及高雄縣36家醫療院所,總計108位醫師。問卷結果:有關您是否知道南部地區近期有類鼻疽疫情,知道有107人(99%);您知道類鼻疽群聚事件好發於大雨(水災後)?選”有”者96人(89%);您知道類鼻疽病原菌?選細菌者95人(88%);您知道類鼻疽傳染途徑嗎?完全答對者27人(25%);您知道類鼻疽潛伏期?選2天~25年有69人(64%);您是否知道預防類鼻疽要注意甚麼重點?全部答對者38人(35%)。
  經由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家均注意媒體報導,所以知道有疫情者高達99%,但媒體宣導卻可能忽略,,因此在預防資訊能正確回答者比率較低,該局再次呼籲颱風過後,清理家園,請務必穿戴防水手套及穿防護膠鞋,以免接觸污水及污泥,作好自我保護措施,類鼻疽永不上身。

(六)類鼻疽防治研討會(2005/8/5)
  行政院謝院長關心南部居民罹患類鼻疽感染症事件,特要求衛生署及相關單位,無論是醫療的照顧、疫情的研判、調查一定要立即展開,八月五日下午二點鐘疾病管制局郭旭崧局長特邀請環保署馬簡任技正念和及國內對類鼻疽有所研究之環境、職安、醫療專家在南台灣召開全國「類鼻疽防治研討會」,受邀者有陳亞雷副教授、張長泉教授、預防醫學研究所前所長洪其璧教授、柯文謙主任、何啟功教授、陳垚生醫師及感染症醫療專家劉永慶、劉清泉、張上淳三位指揮官與會,從環境到醫療做深度專業的探討。
結論如下:
一、結合醫療、環境、安全衛生等專家,除強化各項防治作為外;並組成研發團隊,將此疾病防治成果回饋全球。
二、類鼻疽為感染症,而非人傳人之傳染病,不建議列入法定傳染病;建議防治重點為:促使醫界提高警覺、鼓勵醫師詢問個案相關接觸史、及早投予適當藥物治療、宣導高危險群民眾作相關防護措施,以及若有症狀時,應及早告知診治醫師。
三、有關檢驗部份,目前鑑定資料庫已包括此菌,建議加強檢驗人員之警覺性,配合臨床流行病學資料,以提高鑑別診斷率。
四、為深入探討此次疫情,參考流行病學資料及菌株分型結果,決議對過去曾有病例地區進行環境監測。
五、本局將偕同相關專家儘速分析本次確定個案之相關資料,如該病暴露日、發病日、暴露途徑、外傷比率等數據,以回饋醫界。
六、根據對本菌於環境存活之特性及個案檢體分子分型結果,研判本次疫情應與水災有關。
七、所有與會學者專家認為以加強醫療及民眾的衛生教育及宣導為重。

(七)7/18海棠颱風過後引發之類鼻疽疫情,危機解除(2005/8/9)
  疾病管制局今天宣佈突發於二仁溪流域之類鼻疽疫情已解除,該局表示,由於最後一例病例發病日期為7月29日,經過10天均無新增病例,根據潛伏期平均為9天(範圍1-21天)來看,海棠颱風帶來之水災引發相關疫情應可解除。
  綜觀此次類鼻疽疫情,自7月11日起通報病例43例,與海棠颱風相關之通報計26例病例,確定感染24例,2例排除,其中高雄縣13例、臺南市8例、臺南縣3例。病例現況6例死亡、2例住加護病房、15例住普通病房、1例出院。在24例確定病例中,20例有慢性合併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心臟病及帶狀皰疹等,疾病管制局已將該類慢性病史列為類鼻疽致病危險因子,以提醒民眾及臨床醫師提高警覺。
  東南亞地區是類鼻疽之好發地區,新加坡於2004年3月發生百年來最大豪雨,當年截至9月,計發生類鼻疽病例84例,死亡率高達32.1%,其中81% 死亡病例具有慢性病史,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臟衰竭等。新加坡於2004年類鼻疽肺炎個案有不尋常增加,經檢討可能經由吸入空氣中受類鼻疽桿菌污染之塵土所造成,此現象與美軍於越戰時,因直升機旋翼捲起水田泥濘形成氣霧,導致直昇機組員有較高之類鼻疽罹病率之現象相似。因此疾病管制局表示,爾後風災水災過後,民眾除應穿戴防水手套、穿防護膠鞋,避免接觸污水之外。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應減少外出,如需外出亦應配戴口罩,以減少吸入受污染之塵土而感染類鼻疽之機會。


[ 此文章被avicinar在2009-08-24 11:30重新編輯 ]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30 (by bao456) | 理由: 感謝提供豐富醫學資訊



獻花 x2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8-24 11:0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844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