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8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心靈筆記簿
心靈筆記簿—一       海濤 輯
1.修習慈愛、增長慈愛、擴大慈愛、使慈愛成為一切的媒介物與基礎、堅持保有慈心、使慈愛成為習慣、使慈愛鞏固。
2.要尋求身心的平安,要先讓自己的內心無愧、無懼。
3.有益於眾人的事必須做,有益於眾人的話必須說;有害於眾人的事不要做,有害於眾人的話不要說。
4.一個人應如何關注自己與他人的利益呢?他應先克制自己的貪、瞋、癡,然後鼓勵他人效仿。
5.少生煩惱、廣結善緣、多修福報,是淨化人生不變的原則。
6.人若有所不滿,苦惱便隨之而來,使你不論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不會感到快樂或喜悅;人若能知足,不論你在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都會感到快樂與喜悅。
7.要時時把握現在,處處活在當下,盡量避免造罪,努力種植善因,這是最基本的修行。
8.放棄了對世間世事的欲望,一個人的心念就不會被欲望所束縛,因而被淨化了。
9.放棄瞋惡念,一個人就會洋溢著慈愛與悲憫,就會為眾生謀福利,因而淨化了瞋恨與敵意。
10.放棄懶散,一個人就會見到光明、心念專注、理解透徹,因而淨化了懶散與怠惰。
11.放棄過多的憂愁和揣測,一個人就能保持內心平靜,因而淨化了不安與憂慮之心。
12.放棄猜忌和懷疑,一個人就會度過懷疑的階段,對於善行不再猶疑不決,因而淨化了疑惑之心。
13.如果能培育與發展慈心、悲心、喜心、捨心,便能得到極大的果報與利益。
14.以慈愛戰勝瞋恨,以善好戰勝罪惡,以慷慨戰勝吝嗇,以真實戰勝虛妄。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1:2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靈筆記簿—二       海濤 輯
1.何謂與善人結交?即經常跟隨、結交、接觸那些秉持正念、有德行、有學識、有智慧的人,向他們求教、和他為伍、真誠對待他們、敬佩他們、和他們團結在一起。
2.一個人如果由於恭敬、尊崇佛法而變得平易近人,其言行也因而變得友善慈悲,我便稱他為修行者。
3.任何事的原動力,都是出於人心的取捨及意向,只要有心,即使只是一個念頭,也必有其影響的功能。如能善用心念,則念念趨向成功。
4.為了個人的利益,應當少欲知足,安自己的心;為了眾生的福利,要盡心盡力安他人的心。
5.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論是權勢、名利、眷屬等等,都不要患得患失,就能活得開心與自在。
6.有兩種人是可貴的。一種是能主動助人者,另一種是受了恩惠能感激者。
7.對於自己的布施,我們應如此冥想:「布施對於我是一種收穫。處在眾多吝嗇之人中,我卻能慷慨解囊、樂於分享、樂於助人、樂於布施。這是多麼幸福的事!」
8.要得到快樂、要照顧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佛法。不修行佛法,便沒有快樂。
9.無論何時修行佛法,都是在累積善業。業是確定的,善業一定會帶來快樂,不僅是現在樂,還有未來多生、多世樂。
10.在日常生活當中修行佛法,就是真正用最好的方式在照顧自己、真正愛自己。
11.眾生的痛苦與安樂都來自我們的行為,而這些業又要看我們發的是什麼心、持的是什麼態度。所以,修行要以發心為首。
12.最好的發心是要為眾生成佛的念頭,接著是想出離生死的念頭;最低限度的清淨發心,是指追求來生安樂的心。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1:2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靈筆記簿—三       海濤 輯
1.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想遇到痛苦,反而只想獲得安樂。但安樂不是來自外面,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心。
2.人生無法重來,沒有失去也就沒有成長。人生若是一所學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課。
3.深深體會到人生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生命的量,而是生命的值,換句話說,生命的深度比生命的長度來得重要。
4.在生命的懸崖邊緣,我們才能把人生看得清楚,在失落的時候,生命與愛才顯現出它的光明美好。想想站在生死邊緣的人如何看待生命。
5.人生的課題就在提升渺小的我,去除負面的我,並找到彼此美好的部分。學習人生課題,必須拋開對於死亡的畏懼和猜測,而回過頭來捫心自問:我真正用心活過嗎?
6.生命是無常的,人生在世就是不斷的失去。我們擁有的一切都只是短暫,我們何嘗真正擁有什麼?想要「留住」什麼或努力避免失去都無法帶給你安全感。
7.臨終的人知道他將失去什麼,也因此分外知道珍惜,是活著的人習於自欺欺人。嘗過痛苦的人終將變得更堅強更成熟。
8.多數人一生中總是不斷地對抗失去,卻不了解生命即是失去,失去即是生命;人生無法重來,沒有失去也就沒有成長。
9.人到中年可能頭髮漸稀,但也瞭解了頭皮下的東西更重要。退休後可能收入減少了,卻得到更多自由。老年時可能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卻也發現過去付出的愛有了回饋。
10.失去身外之物或許讓人不捨,但你會變得更自由,也會發現人生在世無所罣礙才能瀟灑自在。
11.每個人尋找人生意義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是透過閱讀、修行冥想或創造,有些人則是直接面對痛苦或死亡時才找到答案。我們為什麼要等到生命的盡頭?何不從現在就開始學習人生的課程?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1: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靈筆記簿—四       海濤 輯
1.慈悲是什麼?就是無條件的關懷、體諒、協助。
2.慈悲是奉獻自我,而為眾生帶來幸福;快樂是奉獻自我,而解除眾生的苦難。
3.隨時隨地心存感恩,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這就是慈悲菩薩行。
4.悲心促使善人的心為他人的苦痛而動。因為它能滅除他人的痛苦,所以叫做悲心;因為它接納並庇護受苦難者,所以叫做悲心。
5.任何人都不應該以任何理由去責怪或傷害他人,也不能夠因為憤怒或競爭,而使他人痛苦。正如一位母親保護獨子,並不在乎冒生命危險。同樣的,人應培育無量慈愛,向世間眾生散發慈愛。
6.以寬恕心、原諒心、慈悲心來對待一切不平衡、不公平的事。
7.自愛、愛人、愛一切眾生;自救、救人、救一切眾生。
8.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智慧是富有彈性的理智。
9.用慈悲關懷人,用智慧照顧自己。用慈悲處理人、對待人;用智慧處理事物、對待事物。
10.一般人認為煩惱是外在的環境帶來的,其實真正的困擾是來自於各自內心的掙扎。我們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卻太多。
11.生活中多保持一份寧靜的心,多保持一份向內看的心,就會少一點被外境困擾的可能。
12.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引起的,如果感覺到這個環境有煩惱、有問題,應該先檢討自己,不要責怪他人,埋怨環境。
13.人不可能離開群體而獨立,既然生活在群體中,就必須顧及群體的利益,彼此守望相助。
14.做人要為人著想,要通情達理,要思前想後,不可傷害別人。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1: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靈筆記簿—五       海濤 輯
1.行善是快樂的別名。行善會帶來開花、成熟的果報,那是長久的喜悅與快樂。
2.凡事要知己知彼,通情達理,不要光是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如此便能開發自己的智慧。
3.在謀個人的利益的同時,也應該想到群體大眾的利益,那才是真正可靠的利益。
4.以智慧時時修正偏差的方向,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5.凡事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來增長自己的慈悲心。凡事不為自己的利害得失著想,努力開發自己的智慧心。
6.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
7.一個人如果沒有苦難的感受,便不容易對自己警惕,更不容易對他人同情。
8.生命的意義不在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你的動機、目標是什麼。認真看待你的行為出發點。
9.要發現自我,忠於自我,你必須認真看待你的生活經驗。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須是因為能從中得到快樂與心靈的平靜。
10.如果你去衡量別人回報給你的愛,你將永遠覺得不夠,覺得別人虧欠你。因為衡量的行為本身就不是出自愛。
11.人生真正的快樂,始於愛惜其他眾生。珍愛他人是珍愛自己的最佳方式。實際上,我們越為他人奉獻自己,自己的安樂就越能迅速、容易地生起。這是安樂的自然發展歷程。
12.要打開心房,首先要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當你關閉心門,覺得忍無可忍時,通常是因為你不瞭解對方的想法。
13.真誠地和別人相處、無私地奉獻,你將會發現自己過得很快樂,也能感受到來自別人的關懷。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2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靈筆記簿—六       海濤 輯
1.如果有智慧,不但自己不起煩惱,而且能為別人解決問題。
2.世上最可貴的是「智慧財」,最貧窮的是因愚蠢而貪得無饜。
3.信心是一個人所能擁有的最佳財富。
4.常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諒解人、包容人、幫助人,你就是一個能夠生活在如來智慧中的人。
5.關懷他人,便不會因一己之利,而造成整體環境的破壞。
6.多為他人設想,少為自己貪求,人間淨土才可能實現。
7.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互相尊敬、互相幫助,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本道德。
8.能夠心平氣和看待世間的一切境遇,就能不計得失,自然時時身心愉快。
9.遇到煩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10.在被煩惱所苦的時候,學習著暫時放下自我,也會有益於身心的健康。
11.如果我們能隨時隨地心存感恩,並將祝福的誠意自內心發揮出來,那麼我們的家庭與社會都會變得平安。
12.如果你的心清淨,那麼你在任何地方都是清淨的。.
13.如果我們平時情緒穩定、思想開明、心胸豁達,對自己、對別人,自然都會有安定的作用。
14.當心中感到歡喜愉悅時,所見到的世界也比較美滿。
15.佛教的精華是無分別的慈悲心,並以此為基礎,不傷害他人,同時利益一切有情。不僅僅是對友人的慈悲心,還有敵人。無分別的慈悲心,這是整個佛教的內涵。
16.要讓你的生活最有意義、有利益,就以菩提心——最究竟的善心——過生活。在一天之中,努力用菩提心來做每件事。即使你無法修持菩提心,也要盡量懷著一顆善良、慷慨的心去過生活。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2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90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