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03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2)明代的準提法流傳情形

『在明末的居士之間,最受重視的佛教經典,有「金剛經」、「阿彌陀經」、「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心經」、「圓覺經」、「四十二章經」、「遺教經」、「六祖壇經」、「五燈會元」以及「大乘起信論」等。

最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居士之中,除了誦經、念佛、參禪之外,也重視持咒,最流行的咒文,是「準提咒」,且有結社持誦它的風氣。』

『至於天台的法華、賢首的華嚴,並非思潮的主流,甚至僅與持準提咒的風尚相近。』(註二)

關於那時的準提文獻也不少,如下文:

『明末時,藕益智旭著有《準提持法》一卷,今佚。現存智旭所著的只有崇禎二年(1629)寫的〈持準提咒願文〉。又有《准提焚修悉地懺悔玄文》一卷(卍續藏2乙.2.1嘉興藏續58),清‧夏道人集,順治九年(1652)成書。其「佛母准提焚修悉地儀文寶懺序」中列舉許多準提信仰的文獻:

明萬曆間,有淨居潔大師輯《顯密要言》一卷,天啟間,古虔青蓮居士謝于教編輯《准提淨業》三卷,序謂所編即《顯密圓通》之旨,而首及布字法,先持誦而後觀行。……余疇昔所序刻准提,亦既數數矣。

一為吳門聖恩寺沙門弘壁,作〈准提懺願儀梵本跋〉。一為同籍瑞安林太史任先增志,作〈准提集說序〉。

一為蜀綿劉信淨宇烈,《准提緣》,亦名《淨因集》,苕上閔學憲弘復度所梓序。

一為同籍會稽張太史受菴星,所分輯《准提掌果》,宣城梅中翰生生士生所梓序。

一為素華旭大師,作〈准提持法序〉。

一為四明周邦臺,所輯《簡易持誦法》,箬菴問禪師所定,馮總鎮子淵源淮所梓序。

一為中原周中丞元亮亮工、弟亮節,作〈准提經三譯兼行序〉。大抵諸刻,皆原本於《顯密圓通》,而加意損益之。

在此提及的文獻中,現存的只有《准提淨業》而已,其他如《顯密要言》、《准提懺願儀梵本》、《准提集說》、《准提緣》、《准提掌果》、《准提持法》、《簡易持誦法》、《准提經三譯兼行》等,今已無從覓得。

又有《准提三昧行法》一卷(卍續藏2乙.2.1、嘉興藏續374),題「天溪比丘受登集」。按照卷頭之「沙門明源」和「行純范驤」的二種序文,此書內容是天臺懺法系統之準提法,成書於康熙四年(1665)以前,作者受登又名天溪景惇。受登又著有《藥師三昧行法》一卷(卍續藏2乙.2.1、嘉興藏續373)。

此外又有《持誦準提真言法要》一卷(卍續藏2.9.5、嘉興藏續334),題「廣州寶象林沙門 弘贊輯」。康熙十三年(1674)成書。弘贊另有《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三卷(卍續藏1.37.3,嘉興藏續328),此書為不空譯準提經之會釋,而卷下附有「五悔儀」懺法。

由此可知,明末清初時,在浙閩粵一帶各種準提法之廣泛流行。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8 01:07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有《准提淨業》三卷(卍續藏2.9.4,嘉興藏續69),明‧謝于教著,天啟三年(1623)成書。此書內容幾乎都由引用文組成,其中引自《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者最多,而其卷二之準提法又與《準提心要》等相似。此外,書中多引淨土宗文獻,大力宣揚「修準提法得往生」之教理。也就是說,此書中準提形象帶有淨土信仰的性質。其卷一之偈文云:

我今持誦大准提 即發菩提廣大願
願我定慧速圓明 願我功德皆成就
願我勝福遍莊嚴 願共眾生成佛道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在這裏,將修行準提法視作往生阿彌陀淨土之方法。又卷三「淨業圓修說」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明中葉以後,淨土宗廣為普及,呈現了幾乎所有的佛教宗派都帶有淨土信仰的局面。出自密宗儀軌的準提法也不例外,隨著準提法在民間的流行,與當時之淨土信仰結合,《準提淨業》反映的正是這類情況,而《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也理應是如此。《準提淨業》雖是天啟年間成書,此書中之準提淨土信仰部分,也應是承襲其他典籍而成,所以其成說時代應該較成書時間更早。』(註三)

在元明兩代記載,可看出准提信仰已非常風行,如明末名僧天界覺浪在《佛母准提修懺儀序》文中也說:「至如諸佛菩薩充滿剎塵,獨有觀 音與准提之救世最為靈驗。而法界中,亦無一人不知有觀音與准提者……」。

又清初僧人澹歸今是的《遍行堂集》中所收《准提閣記》一文,曾記載准提法的流傳狀況 ,文云:「准提菩薩近百餘年前稍知趨向,今則遍宇內仰威神,幾與補陀競爽。」 文中指出的「遍宇內仰威神,幾與補陀(觀音)競爽」之語,可以窺見明末清初准提信仰的盛況。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8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四、結論

(1)與末法漢地眾生最有緣的准提佛母

密法由印度傳至中國,後來因為種種因素導致唐密的沒落,只剩某些方便修學的單尊法流傳於禪宗。而准提法便是其中之一。

准提神咒,歷來為廣大的佛教信眾所傳誦,乃源於七俱胝佛母准提本尊無盡悲願之加持。

藏密較少人專修此咒及法,亦少人推廣受持,而與東土漢地特別有著深厚的因緣,從禪門日誦之早晚課,及叢林的結齋咒亦用准提咒,及歷代禪宗祖師的推崇修持來看,可見此咒廣為佛門所流傳之一斑。

並且因為顯密圓通集的問世流傳,使得原本一直不很顯赫的准提信仰在元明時期蔚然成風,並且自此長盛不衰以至於今。雖然准提法之流行是與世尊當初說此法的本懷相呼應,其實《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出現也佔了非常重要的關係。

因為此書的問世使得準提法的傳播邁入新紀元,得以中國式密法的方式廣為流傳為人所接受。

在禪門日課中將準提咒列入為每日必持的十個咒中,過堂結齋也是誦準提咒,瑜伽放焰口,法師、上師第一手印即為準提手印。可見此咒之重要性。

另外,漢系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皆抱持治國平天下的胸懷,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以政治作為濟人利世的選擇,而且士大夫在古代是較為人所敬重者。

對於此一根性准提獨部法也有提到:『若人無福德相。求官不遷。對鏡常誦此咒。福德官當能稱遂』正滿足了漢人的希求,所以也算是與漢族有緣的原因之一。

另外,明朝袁了凡居士持誦准提咒改運成功的相關文章,在民間也大量流通,也讓更多人廣為認識了准提咒的功德。

從這種種跡象來觀察,在在顯示了世尊當初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垂記「准提陀羅尼」是為了憐憫末世惡業薄福眾生,五濁末法環境及人心的惡劣澆薄,容易造作惡業墮入惡道的眾生所說的』滅罪得福成佛的殊勝法門。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8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2) 袁了凡準提修持的啟示

(a)釋疑

有人對於袁了凡傳記中提到,為何他修持如此虔誠還會被冤枉等問題,在此本文對此問題作一番解析。

『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權,假裝賜給高官俸祿與日寇談和,日寇信以為真,沒有設防;李如松發動突擊,攻破形勢險要的平壤,因而打敗了日寇。了凡先生因為這件事當面指責李如松,不應用詭詐的手段對付日寇,這樣有損大明朝的國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隨便殺害百姓,並以頭來記功。了凡向李如松據理力爭,李如松發怒;不但不接受勸誡,反而獨自帶著軍隊東走,使得了凡所率領的軍隊孤立無援。日寇因而乘機攻擊了凡的軍隊,幸賴了凡機智應對,將日寇擊退。而李如松的軍隊,最後終於被日寇擊敗了;他想要脫卻自己的罪狀,反而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了凡很快地被提出審判,終於在「拾遺」(諫官)的仕內,被迫停職返鄉。在家裏,了凡非常懇切,認真地行善直到去世,過逝時享年七十四歲。』

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征討日寇的功績,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

他們的兒子袁儼(1581-1627),後來(1625)中了進士,最後以廣東省高要縣的縣長退休。

這一段就是了凡居士被冤枉陷害的一段記錄,但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幾點探討:

1、了凡被李如松孤立,反而打勝仗,這豈非福佑?

2、了凡雖被陷害彈劾下野,但要知道明朝的政局是多麼險惡,只被彈劾返鄉已經是萬幸。若繼續待在朝廷,難免前途未卜。各位可看袁崇煥是如何被陷害處極刑慘死的,這豈又不是了凡行善修法之福佑。

3、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征討日寇的功績,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

4、他們的兒子袁儼(1581-1627),後來(1625)中了進士,最後以廣東省高要縣的縣長退休。

這豈非持咒行善之功所致?這還能說準提佛母沒有保佑嗎?

所以有些事不能只見到表面,行善絕對有好報。但行善也要有智慧,才不會反而造惡。

而古人追求的三種功業,了凡居士都實現了。這豈非福佑?
立功:為朝廷、黎民服務。征討日寇。
立德:行種種世間、出世功德。
立言:了凡四訓流傳千古,幫助多少人斷惡行善。還受到印光大師的大力推崇流通。

如此,還能說了凡行善、持準提咒沒有什麼靈驗護佑嗎?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8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b)啟示

綜觀了凡一生其體現了佛法的殊勝與真實。並且作為修持佛法轉變命運的一個實例,在雲谷禪師教導其準提法時,即可讓人窺見佛法的方便度化。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這是《維摩詰經˙佛道品第八》所述佛菩薩的不可思議善巧方便。《宗鏡錄》中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斯乃非欲之欲, 以欲止欲,如以楔出楔,將聲止聲」。

又如《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說:

『問曰:諸佛本意令斷貪嗔等何卻令人起貪心求世事名利等耶?

答云:諸佛有不思議度生方便,謂有眾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隨其所樂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議力,所求之事盡得遂心,一切罪業亦得消滅,自然超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被有智醫人塗在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不覺服著良藥除卻病苦。

故罥索心咒經云:若有眾生設以諂曲,為求富貴名利等,得聞此咒,彼諸眾生生生處處,成就智慧福聚之香。

神變疏云:真言境界,十地菩薩尚非其境,況生死中人乎(有人云。陀羅尼多令人有所希求。反損陷眾生者。此是離求外別取無求。全同斷見外道。今佛教說。終日求之不見求相。是真無求。非同木石全不希求也。故觀音鈔云。雖念念求。而無能求所求之相。又況諸佛大慈大悲。豈可故意損害眾生)』

由此可見諸佛菩薩度眾方便之慈悲實非一般凡夫所能揣測度量。

而了凡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如「七佛通偈」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若離此原則不管修持任何法門皆不是佛的教法了。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1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8 01:08 |

<< 上頁  1   2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78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