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45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only_1109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鲜花 x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 羊群的反击-股市集体诉讼
7月,南方,合着瓢泼的大雨,证券同行西湖边研讨。就在周五,股市暴跌,这是连续的第四个深跌之日。各位同行大都平心静气,谈论着这回股票的深跌。

就在这次大跌中,许多机构年终利润化?泡影,部分机构亏损严重,更有一些地下基金被打爆了仓。嘉宾中一某国外私募基金掌管人座谈时着重谈到职业操守:"掌管资金时莫要同时操作自有资金,否则委托人资金套牢不说,身家性命也套在其中,那将会是如何地苦不堪言,哪能象此刻股市大跌还来西湖边尽情研讨"……?人哄堂大笑。

从表面上看,从业人员与散户略有不同。此次大跌令?多散户恐惧,相比之下,许多业内人士身经百战,经历多则恐惧少。但正象鸭子悠闲浮于水上双脚急蹬于水下却不?人所知,平静也仅仅区别于表面,平日活跃的气氛此刻??人长时间的沈默所取代,暴跌的巨大杀伤力由此可见。此外,更令人不安的是:?同行对市场表露出一种普遍的对股市的担忧,这是股价之外的对股市整体结构的担忧,包括国有股的减持定价、不同股东平等权益的体现、银行的即将上市所引发的对银行不良债权的思考、我们股市的定位……之所以担忧,是因?大家都知道"积重难返"这个词的意义。

"积重难返"源自于"包装","包装上市"始自97年,并逐渐成?各券商的投行部发行承销的常用手段。到了98年,虽然出现过南方摩托等公司已难以支撑但股价仍频频走高的现象,但"包装"就整体而言还是正面多于负面意义。至99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出现了"过度包装"字样,部分新股二十几元的价位,上市不久业绩就只有几分钱。终于,红光的虚假上市案使"包装"一词成?了?矢之的……97年至今已将近4年,4年的包装和过度包装之后,股市中都遍布了怎样的一些公司?

积重难返,许多人在担心这个市场将终有一日积重难返。从国外证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历程看,当市场风险过度积聚、积重难返时,那将是阶段性的崩溃或是长期性的低迷以时间来消化,无论以哪种方式进行调整,整个市场、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都将遭到极大的打击。

上升的途中常是高奏凯歌,凯歌中成功的经验被总结,而萧条和衰退会带来沈闷和沈默,衰退的沈默促人反思。始自99年5.19的迄今两年牛市的结束、连绵阴跌后的持续暴跌,随着上市公司包装华丽的外表被无情撕破,创痍凸现,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个程度上,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我们的股市究竟是什??

机会与风险共存时,股市会吸引大量的参与者,但当这个市场主要是?了承载,?了将社会经济中一时不能予以解决的问题、长期形成的问题一律予以笑纳,再由市场的参与者以时间来消化,那?这个市场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市场。

1997年起,民间就流传了股市是?国企造血的抽血机。作?"目光不能长远"的散户,他们看到的是一只只新股的快速发行,看到的是新股顺利发行成功上市后接踵而来的潦倒的报表,看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股价,听到谣传某某上市新公司水电费长期拖欠被断水断电,他们惊讶于帐户内的巨幅损失和深度套牢,亲人责怪的眼神话语中他们无法?头……滥竽中难以百里挑一地找到朴实无华的真正白马,面对行欺骗半欺骗行?的国企以及亲手精心包装的券商、仲介机构他们怨恨,他们开始懂得再滥的公司只要有手段可以无缝地顺利上市,他们诧异于地方政府地税局竟然也会联手造假,几年中渐渐习惯了股市中充斥着原本要亏损要破?的国企,是股市的力量使它们存活于弥留之际,终于,他们明白了新股要发股市要炒,?多地被股市教育再教育的过程中他们终于醒悟这同样是地雷阵需要大无畏的勇气……

散户队伍的构成是最令人担心且寒心的--部分自谋生路的下岗职工(每日到证券营业部蹲点上班,此次同样早9晚5的辛苦却不能做到有所收成)、头发花白的退休者、收入不高的国企职工、机关工作人员……非高?、中?阶层占据着股市投资者队伍中的多数,股市相当程度上是投机求赌之地,但这竟然成?了他们梦以谋生的工具!大量的非专业人员未经培训直抵沙场,这种博弈对社会构成了极大的潜在非稳定因素。

"散户",这一占据了股民绝大多数的群体处于股市中最不利的地位,是操盘手眼中的跟风者,受吹鼓手的愚弄,是国内股市中被鲸吞蚕食的物件,这是?什??是因?经济学原理中?多参与者的金钱游戏中注定只有少数人才能胜算,所以注定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广大散户都将成?失败者成?奠基石?是因?相反理论中与大?相反会赢得更多的获胜几率,大?是羊群,在趋势的两端是盲从和错误的代名词?是因?他们缺少专业知识专业培训因无知所以注定会一败涂地?这些理由充分吗?不!更实质的理由是残酷的:是我们的股市我们的上市公司从质上论从整体论并非增长而是倒退:如果将股市比作饼,我们的饼没有越烙越大而是越来越小,饥荒中搏食者难于共处引发残食;如果将股市比作池塘,池塘的水正在越流越少,抽水干涸的过程中,大批鱼在濒死……一切似乎难以改变,等待、抱怨、上告媒体,如投石落水般平静;失意、沈默、认同,在刀刃上舐血,不求撼树之志。

我们需要一种力量以使现状得以改变,需要一种力量以使市场的参与者的权利能够得以保障。这应该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何处,难道仅仅来自与市场的监管者?作?市场的参与者,面对市场中的欺诈、违法,沈默显得过于消极,鲁迅提过"怒其不争",主席说过"人民群?具有改变现状改变历史的巨大力量"。在构词结构上,"群?"与"散户"是迥异的,"群"在于聚集,在于广泛性,在于其凝聚力。改变"散"而以"群"的面貌出现,效果将会截然不同,表现在股市中,就是股民的集体诉讼!

在这方面,大洋彼岸的美国股民做出了成功的表率。

1994年,两名美国教授调查了美国券商代理纳斯达克股票的交易,他们发现:当时纳斯达克股票的小数报价以1/8的倍数?交易单位,然而券商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只接受1/8的偶数倍数报价,余下的1/8零头则被券商隐瞒而据?己有。如此积石成山,总额惊人。在此调查的基础上,1996年美国?多股民参与集体诉讼这起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股价操纵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司法部的协助下,经过历时两年的漫长诉讼,1998年,Painewebber、JP摩根、万全证券、所罗门美邦证券以及美林证券等华尔街28家知名券商向逾百万1989年至1996年间受蒙骗的纳斯达克投资者支付10亿美元罚金以换取原告撤诉。除去邮寄及各种费用,投资者最终拿到的赔款金将近9亿美元。以赔款额计,这是美国历史上达成和解的最大宗集体诉讼案。2000年底,近125万名原告拿到赔款账单,赔款额从25美元到1100万美元不等,其中85的诉讼者?个人投资者。近125万名原告都获得了全额损失赔偿进行赔偿的同时,1999年,28家被控操纵价格的美国券商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以2600万美元罚款及没收非法利润。受上述集体诉讼案成功的鼓舞,此后美国中小投资者纷纷拿起法律武器就大型投资银行、知名上市公司的违法行?提起诉讼。!

美国股民集体诉讼的风起云涌,令?多作假的上市公司、券商、仲介机构不寒而栗。2000年11月份,3Com就因?故意隐瞒1997年用73亿美元收购 U.S. Robotics公司的资讯而被股民联合告上法庭,最后不得不?此支付2.59亿美元的赔偿;2001年4月24日在Marimba公司集体诉讼案中,着名的摩根-斯坦利财团、波士顿第一信用银行和Bear Stearns投资公司被指控哄?前者股票价格近4倍。此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被指控故意隐藏公司实际状况、发布虚假公司资料。据斯坦福法学院统计,2001年前6个月,美国各级法院共受理89宗涉嫌证券欺诈的集体诉讼案件。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有可能打破1994年创下的全年231宗集体诉讼案的记录。

从美国股市操作的经验看,对于证券违规欺诈者提请的集体诉讼以及集体诉讼所伴随的钜额赔偿,将成?高悬于证券违轨欺诈者上方的达摩克利斯利剑。相信在追逐利益的金融证券市场中,与出于道德的良知相比,利剑是更?有力的手段。经济利益是市场化的经济中最有效的调节工具,当违法构成的赔偿风险远大于违法收入时,非合理性的风险收益比自然会令违法者望而却步。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一个日渐成熟的市场,应逐渐追求以经济利益来约束来调节,给守法者以保障给违法者以惩罚。

就股市的监督者身份而言,在股市?国企改革服务的同时,证券监管部门严厉打击证券违规和欺诈行?以保护各方投资者的利益。十年的股市发展历程中,国家部门的监管在我国股市监管中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内容。而现在我们认识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是的,国家部门的监管只是监督的一个方面,监督的另一方面要由股市?多的参与者来实现。作?股市的投资者,其功能不仅仅是追逐市场差价抑或投资,还包括积极行使股东监督这一重要职能,只有这样我们的监管体系将更加全面,监管也会更?有力。

监督不仅是公益性、是道德、是责任性,它更是经济性的。股市中的集体诉讼标的金额巨大,胜诉后股民获得赔偿的同时律师事务所也将获得高额代理费。正是在如此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美国的集体诉讼获得快速发展:诸如M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 & Lerach LLP、Schiffrin&Barroway,LLP、CauleyGellerBowman&Coates,LLP、BernsteinLiebhard&Lifshitz,LLP、Bull&Lifshitz,LLP、WolfHaldensteinAdlerFreemanandHerzLLP、MarcS.Henzel、Stull,Stull&Brody等律师事务所专营、代理集体诉讼,诉讼案例日渐增多,根据斯坦福法学院的统计,短短的6个月中,美国各级法院共受理89宗涉嫌证券欺诈的集体诉讼案件。在?多集体诉讼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集体诉讼程式,相应的诉讼手段求证方法也有了很大提高。美国集体诉讼中的?多经验可供国内同行借鉴。

鉴于国内证券相关立法的完善尚须时日,国内的集体诉讼道路将会时有坎坷颠簸。能否保护弱势群体反映着一个社会的进化程度,能否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代表着一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水平。如果中小股东的权益尚不能保护,如果股东间的平等权益尚不能体现,如果欺诈和违法行?尚未受到严厉惩处,又怎能说我们的市场是公开公平公正的??了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更加健康、规范,股民的汪洋大海、律师、证券业从业人员正在努力着、尝试着……相信努力会有回报,相信受蒙骗的钱不会白丢,相信集体诉讼之路会愈发平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4-12-31 21:0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56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