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35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dowzank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30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理論] 變應性鼻炎中醫治療
變應性鼻炎臨床以鼻癢、多次陣發性噴嚏、大量水樣鼻漏和鼻塞為主要癥狀。

中醫認為變應性鼻炎的發生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因素,多為風寒、疫氣之邪侵襲鼻竅;
                                            二是內在因素,多因髒腑功能失調所致。
因此,變應性鼻炎的發生是機體的內因為本,外因為標,外因與內因合而為患。

  多數醫家認為變應性鼻炎首先由於肺氣虛、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而致噴嚏流涕;肺氣的充實,有賴於脾氣的輸布,脾氣虛則肺氣虛,而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陽氣易於耗散,風邪得以內侵而致病。

因此,發病初期常辨證為風寒襲肺或肺經蘊熱等實證,隨著疾病的進展,出現不同程度的髒腑虛損,常辨證為肺氣虛,或肺脾、肺腎兩虛,甚或肺、脾、腎三髒俱虛。
有資料表明,中醫學的肺、脾、腎與機體免疫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例如脾與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相關,腎與中樞性免疫器官、骨髓與胸腺的功能相關,而且具有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功能。
因此採用調補肺、脾、腎的方法,能夠改善機體免疫狀態。
而機體免疫功能穩定要依靠神經系統調節,通過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維持,垂體又受神經、抗原、抗體、淋巴因子等作用因素的影響,從而維持體內免疫功能的穩定。

  中醫治療變應性鼻炎重視整體觀念,既強調治本,又兼顧治標。
近年來,多數醫家採用多種治法相結合的原則,來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
根據變應性鼻炎發病的不同階段和臨床癥狀,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以外邪襲肺為主;虛證以髒腑兼病的虛損為主。
內服藥物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全面調理,局部治療可以緩解變應性鼻炎發作期的癥狀。
在臨床上可選用內服中藥湯劑配合運用中藥滴鼻,穴位敷貼等外治方法。

  ■內治重於調理體質

  根據文獻報道,針對風寒襲肺:治宜溫肺散寒為主。基礎方可選用桂枝湯加減。
                      針對肺氣虧虛:治宜益氣固表為主,基礎方可選用玉屏風散加減。
                      針對脾氣虛弱:治宜健脾補氣為主,基礎方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針對腎陽不足:治宜溫腎壯陽為主,基礎方可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針對肺經蘊熱:治宜清宣肺氣為主,基礎方可選用瀉白散加減。

  近年來,有醫家選用經方治療,如張海燕選用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治療24例,均具有一定的療效;
                                          鄧少賢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50例,全部具有一定療效。

有醫家運用自擬方治療,具有很好的療效,如凌艷君運用鼻敏寧方(羌活、防風、白芷、細辛、辛夷、鵝不食草、蒼耳子、太子參、黃耆、茯苓、白朮、五味子、炙甘草)治療變應性鼻炎103例,有效率為87.38%;

吳朝暉選用抗敏鼻炎方(黃耆、白朮、防風、沙參、麥冬、五味子、桔梗、辛夷花、蒼耳子、甘草)治療變應性鼻炎35例,有效率為94.3%。

  據文獻統計,內治法使用頻率較高的藥物依次為黃耆、防風、辛夷、白朮、蒼耳子、細辛、白芷。
現代藥理學顯示,這些藥物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均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黃耆長於補氣升陽,益衛固表。
其可增加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增加血漿中的IgM、IgA,對免疫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

防風為治風止痛的藥物,
其具有抗過敏的作用,能夠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活性,提高非特異性免疫能力,抑制細胞免疫。

辛夷功善宣肺氣而通鼻竅,為治療鼻淵之專藥,
藥理作用表現為保護鼻黏膜,促進黏膜分泌物吸收,減輕炎症,促鼻腔通暢,抗過敏、抗多巴胺。

白朮為培補脾胃之要藥,臨床應用十分廣泛,
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促進細胞免疫功能。

蒼耳子具有疏散宣通之功,用於鼻藥理研究表現出,蒼耳子能抑制細胞免疫,可顯著抑制DNP-BSA致敏小鼠IgE產生。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溫肺通竅的作用,
具有抗組織胺、抗變態反應的作用,減少過敏介質的釋放,能抑制白介素-2(IL-2)受體的表達從而抑制T細胞的激活。

白芷能發散風寒、善通鼻竅、止痛,為治療鼻塞之要藥。
有文獻報道,從日本白芷乾燥根的乙醇提取液中分離出的6種化合物,其中具有能夠抑制白鼠腹膜腔組胺水平的成分。

  近年來,活血化瘀藥用於治療變應性鼻炎收到良好的效果。
變應性鼻炎的局部及組織學特點為伴有血管擴張的血循環障礙及黏膜水腫。
中西醫結合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如丹皮、赤芍、丹參等可緩解小動脈平滑肌痙攣,加快血流速度,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組織液吸收,從而消除鼻黏膜水腫。故在本病治療中,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藥物,可起到對症治療作用。

  ■發揮外治的量少高效優勢
  變應性鼻炎是發生在鼻黏膜的變應性疾病,採用滴鼻用藥,既便捷,又可直接通過鼻腔黏膜吸收直達病所,量少高效,是治療變應性鼻炎不可或缺的治療手段之一。

外治法使用頻率較高的藥物依次為辛夷、蒼耳子、細辛、白芷、防風、黃耆、薄荷。
由於防風、細辛、辛夷、蒼耳子、白芷均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足以顯示祛風散邪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黃耆、防風、白朮是玉屏風散的組成藥物,而統計發現,在多數醫家的處方中,三味藥物常同時出現。
可見益氣固表仍為各醫家治療變應性鼻炎的大法。
辛夷、蒼耳子為治療鼻炎之要藥,尤其在外治組的使用中占有相當高的頻率。
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其有效成分薄荷醇可以促進多種藥物的透皮吸收。且透入皮膚後,可產生止痛、止癢、消炎作用。

  另外,穴位敷貼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穴位與藥物作用創建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治療方法,
在變應性鼻炎治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療效肯定,已得到推廣普及。
臨床選用藥物多為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公丁香等。
選取的穴位大多為肺俞、風門、大椎。


[ 此文章被dowzank在2008-02-09 13:22重新編輯 ]



在幻變的生命裡,歲月,原來是最大的小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東森 Cable | Posted:2008-02-09 13: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406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