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arryhsu.com/Co...20Ca.htm前言 大肠直肠癌为台湾地区重要癌症之一,大肠、 直肠癌占所有常见癌症的前三名(男性为肺癌、 肝癌、大肠直肠癌、口腔癌、胃癌;女性 为肺癌、肝癌、大肠直肠癌、乳癌、子宫颈癌、胃癌)。
大肠直肠癌病例在台湾及世界其他国家有日趋 增多之势,原因可能是全国卫生教育之普及、国 民医药知识之增高、诊断仪器之进步而发现更多 之病例。
大肠直肠癌之形成,与肉食、高脂肪食物、 低纤维食物之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
大肠直肠癌的症状有:大便带血、肛门出血、 大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长期贫血等。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五年生存率 非常高,治愈率高过75%。
预防重于治疗,多食用纤维性食物,改进便秘 习惯。
发生率 台湾地区大肠直肠癌在性别上男女相近,民国 75年每10万男性约11人,女性约有8人发生大肠 直肠癌。
地域性差别:欧美开发国家发生率最多,开发 中国家次之,非洲及拉丁美洲最低,东方人较西 方人少。
年龄差别:50~60岁间发生率最多,20岁以下 极少。
移民差别:第一代日本人移民美国,大肠直肠 癌死亡率与日本本土相似,而第二、三代日本人 (日裔)则有2.5倍高的罹患率。亚洲的犹太人 与欧美的犹太人大肠直肠癌的罹患率也不同,欧 美犹太人约三倍于亚洲的犹太人。
大肠直肠癌主要为腺癌,在发生部位以直肠乙 状结肠40%及降结肠35%最多,其余发生于盲肠 8%、升结肠、横结肠16%。
大肠直肠癌的症状 大肠直肠癌之初期少有症状,可能仅有出血或 腹痛,一般来说右侧大肠管腔较大且残渣为液 体状,其症状主要是消化失调、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腹痛、腹胀、贫血、不适或隐痛, 而左侧大肠管腔较窄且残渣为固体状,其症状 为粪便外观沾有血丝或黏液,偶而也会有较多 血液随粪便出来,大便习惯改变,直肠长了癌 即有阻塞症状,会有随时都想大便之感,而排 便时太用力,则有剧痛现象。一般统计认为, 病人有了症状到手术治疗之时,平均已浪费了 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重要的课题是人人提高 警觉,早期发现异常,尽早接受专科医师的诊 断与治疗。
一般症状:有肛门出血、大便习惯改变、便 血、如增加次数、便秘、大便变细、里急后重 (解完大便仍想再解)、贫血及体重减轻。末 期时或可摸到腹部肿块及淋巴腺肿大等。 有上述的症状,就必须接受适当的检查,尤其 是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时。更不可掉以轻心,必 须寻求专科医师检查以发现病灶。
大肠直肠癌的病因学 有许多推论解释大肠直肠癌的发生,一般有 如下因素:
饮食--饮食习惯不同与大肠直肠癌有密切的关系:对 于高动物蛋白、脂肪及精致食物消耗量多的民 族,统计上的调查有较高的大肠息肉、憩室、 盲肠炎及大肠癌的发生率,而对于米、多纤维 性蔬菜消耗量多的民族,大肠癌发生率较低, 如安息日会(7day Adventists)教友,其原 因是纤维能减少大便停留在肠内时间,使粪便 增加体积并稀释胆盐、致癌物质,并使大便酸 化,减少厌气性细茵的活动,而高脂肪、高蛋白则有引起胆汁分泌刺激肠壁。
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溃疡性大肠炎患者比正常人易得大肠癌,许多 研究指出患有溃疡性大肠炎的病人,30年后约 有50%的病人恶化成大肠癌。
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患有Crohn's病的肠炎病人,有20倍的机会比 正常人容易得到大肠直肠癌。
家族性瘜肉(Familial Polyposis)--患有家族性大肠瘜肉的病患,年龄达到40岁 时,约有80%的病患恶化为大肠直肠癌。
癌状家族症候群 (Cancer Family Syndrom)--罹患有大肠直肠癌的患者,其家属(第一近亲 )罹患大肠癌死亡的机会高于一般人约3.2倍。
大肠直肠癌的诊断 有症状之病人:主诉肛门或大便出血、里急后 重、排便困难、习惯改变及腹部肿块的病人。
无明显症状:大便潜血反应阳性多属早期之癌 症,预后良好。
检查之法:
潜血检查:大肠直肠癌所引起溃疡常会因粪便 排泄时的刺激而流血,红血球破裂后血红素就附 在粪便中,潜血检查便可发现,此种检查是作为 普查和初检的最好办法,若连续三次是阴性反应 ,大约八成以上没有问题,若呈阳性反应则需进 一步检查,首先要排除痔疮、食物等因素。
肛门指诊(Digtal Exam):直肠癌患者一半以上 可以摸到硬块,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
大肠X光检查(Barium Enema):尤其是大肠变 重造影法更能清晰发现病灶,在准备大肠X光摄 影时,要特别注意灌肠及大肠之清洁工作,以免 影响鉴别诊断。
内视镜检查(Endoscopic Exam):内视镜依能 检查部位的不同区分为乙状肠镜及大肠镜、坚硬 的直肠镜只能伸入直肠20公分,柔软内视镜可观 察到60公分,大肠镜更能深探到盲肠的位置,几 乎所有大肠均可被检查。
组织切片(Biopsy)及细胞鉴定(Cytology): 使用内视镜检查时对可疑的部分取出体外,再作 组织切片及细胞检查,以判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可以作息肉切除再作切片,以确定是否有恶性变 化及侵蚀至黏膜下肉层。
肿瘤记号蛋白(CEA):又称肿瘤胚胎抗原,系从大肠直肠癌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即是正常细胞所没有的,因此它在血中浓度会随着大肠癌的发生而升高,临床上,CEA用于手术后,肠癌有否再发的侦测之用。
大肠直肠癌的病理学及其预后 大肠直肠癌中95%皆为腺癌,临床上为便于 计划治疗及了解癌症侵犯的程度,依Dukes氏之 分类,分为A、B、C、D四期。
A期:癌细胞局限在肠壁上,未穿透肠壁,一般以侵犯黏膜、黏膜下层为主。治愈率97.5%。
B期:癌细胞已侵入肌肉层或浆膜层尚未有淋巴转移。治愈率90.4%。
C期:癌细胞已侵入肠周围的淋巴组织。治愈率 65.4%。
D期:癌细胞已转移到其他部位如肝、肺等处。 治愈率为22.3%。
一般来说,病人的早晚期与其治愈率有极密 切的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肠癌的治愈率 是很高的。
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 治本的方法:作根本切除,即开刀时,把病变的肠子及淋巴腺、血管尽量切除干净,此法适用于 A、B及C期之病人。
治标的方法:因为D期之病人已有邻近器官的转移,或广泛蔓延而无法作根部切除,仅考虑减少病人痛苦,延长其寿命,解决排便问题的姑息手术。
放射线疗法 对C期或B期的病人,手术后作会阴或骨盘腔治疗。
手术前估计无法切除之肿瘤,经放射性疗法使之变为可切除,即谓术前放射性疗法。
于无法切除的癌或转移的癌,为减轻病人之疼 痛或肛门出血,可作放射性治疗。
化学疗法:用于B、C期手术后之辅助疗法, 或用于D期病人藉以延长生命,其目的有三:
防止或延缓远处癌之转移。
防止或延缓局部癌之再发。
对无法切除之病人减轻其痛苦,延长其生命。
结论 大肠直肠癌之发生与饮食及部分肠炎及家族性 有关,所以应注意均衡的饮食,勿只吃高蛋 白、脂肪、胆固醇类食物,要多食纤维质的疏 菜、水果,其有特殊肠炎患者,必须注意早发 的症状。
为提高早期发现肠癌,40岁以上人士应每年实 施粪便潜血测试一次,(测试之易查片可向本会 洽赠),必要时则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或钡剂大肠 摄影检查。
遇有大便习惯改变,便中带血、腹部不适、贫 血、腹部肿块等症状时,要速请医师诊治,以 期早期发现肠癌,接受根除手术痊愈机会大,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我们应努力的目标。
不但民众应提高警觉,基层医护人员更要提高 注意做好卫生教育与宣导,以期早期发现肠癌病 人,给予最良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