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3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ef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3 鲜花 x49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台湾] 为何我没钱-迷思151》决定财富规模的关键
‧李雪雯 2007/09/20
努力一点,只能让人成为小富阶级;聪明一点,最多也只够挤身中富的规模;但如果要大富大贵,恐怕需要较高的德行与功德,才能够维持长久…


这是一位媒体前辈告诉笔者的话:「让一个人的财富由300万累积到3000万元,靠的是努力;由3000万到3亿元靠的是聪明;从3亿到3000亿元则是道德的『德』字」。

如果把以上这个公式,套用在汲汲营营于累积财富的云云众生上,似乎也很容易地了解某个人财富累积的原因,同时甸量他未来可能达到的财富规模有多少?是只有昙花一现?还是长长久久地倍增?


话说笔者的一位朋友,前一阵子忙着搬家另外找房子住。原来是他家楼上的屋主,将30多坪的住宅,隔出了4、5间具有独立卫浴设备的小套房出租。这么一来,楼上屋主是可以靠着努力收套房租金而赚钱,却苦了笔者的朋友。


因为楼上屋主在进行改装时,所有管线、污水排水口装置都做了变更,又没有做好隔水措施。结果是楼下的住家屋顶严重漏水,小块水泥与白色油漆削齐落。


笔者的朋友最后被逼得落荒而逃,放着现成的房子不住(事实上房子也为漏水严重而卖不掉),必须另 ..

访客只能看到部份内容,免费 加入会员 或由脸书 Google 可以看到全部内容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网 | Posted:2007-09-22 19:08 |
jef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3 鲜花 x49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2004-10-22 08:40:00  齐鲁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春雷 通讯员 陈尔民

  在鲁西南的大平原上,定陶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县级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曾经迎来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经济界都备受推崇的人物,他就是范蠡。在他的身上,寄托着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思,江山、美人的历史恩怨在他身上上演,因为范蠡的到来,定陶从此有了自己的灵魂。

    寂寞身后名
  从定陶县城往东北走5华里,就到了一个叫崔庄的小村落。穿过一片田地,往村北再走200米,村里的老乡指着一片几乎被玉米桔垛与衰草掩映的土冢说:“那就是范蠡墓。”只有一方小小的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石碑立在那里,证实了范蠡墓的存在,此外,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修饰。经历两千年历史风雨的敲打与冲洗,一个寄托着无数文人墨客文成武就理想的巨人,就这样几乎淹没于农夫的犁耙之下,这不免让我觉得有些意外。
  和埋身之处的寂寞相比,范蠡的名气,经过两千年的风雨的洗刷,在定陶仍然如日中天。走在定陶县县城,我们仿佛可以到处触摸到范蠡存在的踪迹,这里有范蠡像、范蠡湖、范蠡宾馆、范蠡市场、陶朱公大街……在这里,有关范蠡的动听的传闻和轶事俯拾即是,甚至连“定陶”这个名字,也是当年人们为了纪念范蠡在此定居,将原名“陶”改为“定陶”。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范蠡有关,百姓对他的喜爱,对他的崇敬,溢于言表,朴素而真挚。

    江山美人历史传说
  站在墓前,拨开历史的迷雾,范蠡的故事逐渐清晰。虽然这些故事里有历史,也有传说,但范蠡的个人魅力与才智,以及人们寄托在他身上的风流、睿智、洒脱的个性,让他渐渐变成了智慧的化身。
  一种是历史的真实。史载,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人,越国大夫,上将军,春秋末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业家。范蠡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富有谋略。吴越争霸时,范蠡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完成复国大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蠡深知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安乐,审时度势,激流勇退,弃官从商,避开了政治漩涡。
  一种是传说中的真实。是民间丰富的想像力,也是多事文人的多事文笔,造就的是一个重情重义重承诺、忍辱负重的情种范蠡。传说中的范蠡与文种向勾践进献美人计,目的是迷惑吴王,争得时间,富国强兵。越王依计令他选美。此时他与西施定情不久,他别了心上人,四处选美,然数月已过,期限已满,范蠡两手空空而归。有强烈爱国心的西施自告奋勇,愿去当吴王的妃子。历史把一个难题推到了雄才大略的范蠡身上,一方是心爱的未婚妻,另一方是国家的利益,范蠡经过激烈斗争,最终控制了个人的感情,把心上人献给了吴王。越灭吴后,范蠡对西施不离不弃,埋名隐姓,游历五湖四海,过着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成就了江山美人的千古佳话。

    千金散尽还复来
  普通人关于范蠡的了解,以携西施入五湖而结束。但是他一生的业绩却并未就此打住,以此为起点,范蠡又开始了下半生的辉煌。他与定陶的缘分就是从此时开始。
  定陶,战国时称为陶,后因为纪念范蠡的居住,将名字改为“定陶”,至今沿用。这一字的深意,使得范蠡在定陶成就了两千年的缘分。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滨,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范蠡在齐的经济活动,使他在当地成了名,齐国便聘他从政。他说:“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多年的政治活动使他对政治上的荣耀已失掉兴趣,没有接受,便离开了。为了避免再返政坛,范蠡离开齐地,到了陶,来此后改名为朱公。
  为什么当时范蠡选择了陶这个地方居住呢?
  《尚书·禹贡》记载:“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汉书·地理志》之《济阴郡定陶县》注:“禹贡陶丘在西南陶丘亭。”《说文》段注云:“尧居于陶丘,后为唐侯,故曰陶唐氏。”陶丘在何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之《集解》引“徐虔云:今之济阴定陶”。《史记·货殖列传》之《索隐》引“服虔云:今定陶也”。可知陶确是今山东定陶。朱公“以为此天下之中,交通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陶朱公”之名便据此而来。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在齐首次发迹后,“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它又记载范蠡在陶经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以后,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之谓富好行其德者。”

    “商祖”留名青史
  在民间的商界,范蠡被公认为是“商祖”,受到经商者的参拜。在历史上,经商成名的人颇多,比范蠡早的经商者也有不少,但是“商祖”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陶朱公,即范蠡。
  范蠡之所以成为中国商界第一人,首先要归功于司马迁。最早为商业、商人立传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立传着述的第一个人,就是范蠡,其后虽有子贡、猗顿等商人,但是这些人的经商业绩都不如范蠡,都没有达到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遂至巨万”的水平。“陶朱公”的名字成为财富的象征,他的商业理论和经营技巧,被称作“陶朱术”。
  后人根据陶朱公的经商思想加工整理而成的《陶朱公生意经》,至今仍在定陶一带广泛流传,被当地商人奉为经商宝典。《陶朱公生意经》有人称作《陶朱公商经》,亦称作《陶朱公商训》、《陶朱公经商十八则》等,内容如下: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据《史记》记载,当时到陶邑做生意的还有一位大商人,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乃孔子的得意门生,但热衷于经商。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人,“家累千金”。后来陶朱公居陶经商成功,朱公的经商手段及所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子贡,他自愧不如陶朱公,就另到齐国谋生去了。中国旧时商店的门面通常雕刻“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楹联,就是将他二人认做鼻祖。

   陶朱公造秤
  据当地民间传说,陶朱公居陶经商时还发明了秤。陶朱公经商的时代还没有衡器,市场上很多货物的交易都是估计分量,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于是他便设想制造一种能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
  一天,陶朱公用桔槔从井中汲水时受到启发。桔槔是当地常用的汲水工具,它是运用杠杆原理设计制造的。陶朱公急忙回家模仿桔槔做起实验来:他用一根细直的木杆,一头拴上吊盘,用以盛装货物,一头系一斧头作砣,再用木桩把木杆支撑起来。实验发现,吊盘的货物越多,斧头就要移得离支点越远,才能保持木杆平衡。他把货物的多少与斧头移动的距离一一作了记录,且在木杆上刻出标记。为使用方便,他把一只斧头的重量定为一个单位————斤。但是,比斧头轻的东西怎样称量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一天夜里,天空星宿的排列又给他带来灵感。他于是便将秤杆上一斤的距离平分为十三份,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为表现它的公平
,陶朱公就给它起名叫“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计量货物重量的工具————秤。这种秤必须把木桩固定在地上使用,对于坐商还可以,而对于行贾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于是陶朱公又对秤进行了一番改造,在秤杆支点上钻个小孔,小孔穿上麻绳,用手来提。这样一来,秤的使用和携带就方便多了。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他决定把秤再作改进,警告奸商用秤要公平心正。他改秤杆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他告诫商人,经商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据史料对照,陶朱公发明的秤比罗马大秤还早二百多年呢。

   人们心目中的财神
  陶朱公善于聚财,乐于散财,又肯帮助别人发财,聚财散财,随心所欲,财富对他来说几乎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简直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人们对这位驾驭财富得心应手的“财富英雄”顶礼膜拜,愈传而名愈显,在民间陶朱公也完成了从凡人到圣人、由圣人变神仙的演变过程。秦汉以后,陶朱公就一直被商家奉为祖师爷———商圣、财神。
  有人还专门对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进行比较研究。由于
地域文化的差别,各地所供奉的财神也有多位,又有文武之分,如武财神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比干、陶朱公等等。在所有被供奉的财神中,只有陶朱公与财富有关,陶朱公是当之无愧的“财神”。
  陶朱公经商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他却屡聚屡散,乐善好施,周济贫困,司马迁称赞他“富好行其德者”。陶朱公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百姓发家致富,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生财之道。陶地低洼多水,陶朱公便教百姓凿池养鱼。他告诉百姓,“致富之法五,养鱼第一”。定陶县城内现仍存有一大池塘,传说是陶朱公当年教民养鱼的地方。后来,陶朱公在总结民间养鱼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养鱼实践,写出《养鱼经》一书,对传播养鱼技术、帮助百姓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9年出版的首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称陶朱公《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也是养鱼的始祖,对世界养殖学史来说是有重要价值的文献。”
  定陶一带至今还流传一首民谣:红兰寺,朱漆门,堂上坐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里捧着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干坤。红兰寺是供奉陶朱公的一座庙宇,在县城南古柳河畔,今废。宋朝诗人吕本中在《过定陶范蠡庙》中写道:“悠悠千载五湖心,古庙无人锁绿荫。为问功成肥遁后,不知何术累千金?”

百灵编辑:文庆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教育网 | Posted:2007-09-22 19:1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0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