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611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viviali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头衔:路人甲路人甲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3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婴儿] 婴幼儿的湿疹
婴幼儿的湿疹

湿疹是皮肤科门诊中最常被诊断的疾病,也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皮肤病。
但是一般人很难从“湿疹”这两个字了解到它究竟是什么样的疾病?因此当
你告知病人他的皮肤得了湿疹,一连串的问题便接肿而至:「什么是湿疹?
」,「皮肤为什么会长湿疹?」,「湿疹为什么会痒?」,「它会不会传染
?」,「我的皮肤又不湿,怎么会得湿疹?」………。湿疹并非因皮肤本身
或环境潮湿而得名,根据医学上的定义,它是指一种具痒感而且会产生丘疹
或水包的皮肤变化,在急性期时可能会有明显的红斑、水肿,甚至产生水包
及渗水现象,在慢性期时则会出现表皮增厚及脱屑现象。湿疹便是以急性期
的特征而得名。我想大部分人看了以上的叙述,还是弄不懂它是什么东西, 
简单地说,湿疹是一种内因性或是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表皮反应,而
表皮可因刺激的方式、时间与强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因而出现各种不
同的疹子,如红斑、丘疹、水包、脓包、脱屑甚至整个表皮变厚而成的苔藓
化反应。表皮的反应过程中,会制造一些因子刺激皮肤中的神经纤维,因而
产生痒感。由此可见,湿疹本身的临床床表现可说是千变万化,而且只有皮
肤的地方皆可能出现湿疹,只是每次影响的面积与部位有所不同罢了!
  由于湿疹是表皮受刺激而产生的变化,因此不管是外在或内在的因素,
只要能影响到表皮细胞的都有可能产生湿疹反应。举凡日晒、风吹、温湿度
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或是接触到多种动、植物(如昆虫、水母、杂草、
爬藤类等),人工合成品(如金属、香料、水泥等),甚至空气中的植物孢
子、灰尘、璊等微生物皆可能刺激皮肤产生湿疹。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
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湿疹样变化,而若本身是过敏性体质,或是皮肤防御能 
力较差,或是因职业关系容易接触或暴露在过敏原或是刺激物的环境中,则 
获得湿疹的机会也就较高了。婴幼儿也同成人一样有可能罹患湿疹,尤其是 
婴幼儿的皮肤相对于成人显得较为单薄,毛发较少,汗液与皮脂腺的分泌也
较不足,因此皮肤的保护层相对地减了很多,于是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性
的刺激使可能伤害到婴儿的皮肤了!以下便介绍一些较常出现在婴幼儿身上
的湿疹类疾病与处理方法:
1.婴儿脸部湿疹:由于新生儿及婴儿的皮脂保护层分泌不足,在温度、湿 
         度较低的环境下无法适应,因此在冬天里常可见到许多 
         小宝宝脸上红通通的,皮肤表面干而粗糙,甚至会有脱
         屑或是皲裂的现象;因此保护之道当给予足够的油脂保
         护层,即视情况轻重给予婴儿油或凡士林类油膏的涂抹    
         ,并减少暴露于冷空气中,严重时则应该给医师诊治。
2.对磨疹:相对于婴儿脸部湿疹,对磨疹则好发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主要   
      原因是汗液聚积于容易磨擦的屈侧关节,如脖子、腋下或腹股   
      沟等处,高温、潮湿再加上磨擦频率较高而使患处皮肤产生红 
      斑、丘疹,严重时甚至并发念珠菌感染。对磨疹好发于无法自 
      由活动的襁褓中婴儿,以及体重较重的胖宝宝,因此随时保持 
      弯曲处皮肤的干燥、凉爽是最佳预防之道,不要因怕小宝宝感 
      冒而给予层层衣物的包裹,高温易流汗时,应随时准备湿冷毛
      巾擦拭,尤其是小胖子更应特别注意。    
3.痱子:由于幼儿的汗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排汗时很容易造成汗孔阻塞 
     而有汗液滞留的现象发生。几乎每个小朋友都长过痱子,天热时 
     温度湿度高会长,天凉时怕小孩感冒,包裹的像粽子似地,也会
     长痱子。痱子看似小毛病,但却会造成奇痒,有时汗液阻塞较厉  
     害或发炎反应较强时,也会有大的丘疹或脓包出现,而若过度搔
     抓亦可能导致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因此,选择轻便吸汗佳的衣物
     ,用空调保持适当的温湿度是预防及治疗痱子的重要步骤。
    
4.尿布疹:几乎每个婴儿都发生过程度不一的尿布疹,也因此几乎每一父    
      母都曾为小宝宝的红屁股而伤透脑筋。造成尿布疹的可能因素 
      很多,尿布的材质,个人的体质,尿液的滞留、局部的微生物  
      等都会相互影响。以前常以为是尿液中的氨(即阿摩尼亚)刺 
      激皮肤引起尿布疹,最近的研究却发现氨与尿布疹并无直接关
       系,反而是尿液被细菌分解后使局部环境的酸碱值(即pH值 
      )提高,而使粪便中一些效素活性升高,因而刺激皮肤所致。 
      当然,不用尿布便不会有尿布疹,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这似
       乎是个天方夜谭。因此选择尿布或尿片应慎选材质,减少材料 
      本身引起的过敏,此外,吸收力佳的尿布,能将尿液与粪便尽 
      可能隔离也可减少尿布疹发生的机率。而勤换尿片保持局部干 
      爽,则是最重要的步骤。由于尿布内的温、湿度较高,因此也
      常会并发念珠菌感染,而使原本的病况更为加重。值得注意的
      是,念珠菌感染也常因使用的局部药膏不适当而引发;所以,
      有问题应请教医师,切莫拿小宝宝的皮肤当试验品!
5.脂漏性皮肤炎:我们也常看到在婴儿的头上有一些黄色的鳞屑,这些鳞
         屑与头皮有一定的黏着度而不易去除,有时甚至连结成
         一大片黄色的油状斑块覆盖住整个头部。相同的鳞屑也
         会出现在眉毛、脸颊、耳朵附近或是手肘、腹股沟等屈
         关节处,有时底下还会出现红斑。这便是常发生于婴儿
         的脂漏性皮肤炎。由于绝大部分的婴儿患者会于一岁内
         自愈,而且病灶多不具痒感,因此并不需要太积极的治
         疗。对于头上鳞屑的去除,可增加洗头的频率,并在洗
         发时给予轻轻的按摩与梳理,对于较厚的油屑则可加用
         矿物油或凡士林类油膏帮助软化后,用梳子轻轻去除,
         而对于较严重的红斑或不易去除的油屑,则需由医师诊   
         治。
6.蚊虫螫咬症:台湾夏季湿热,蚊虫滋生速度快,一不小心在一夕之间可 
        能布满了蚊虫肆虐过的痕迹。由于蚊虫叮咬人体后,其分 
        泌物或虫体本身会引发过敏反应,因而引起局部红色丘疹 
        ,或是如风疹块般的突起,而中间的叮咬部位常会出现小
        红点或是小水包。心急的爸爸妈妈常会问到底是哪一种虫
        “干得好事”,事实上,不同的昆虫叮咬人体产生的皮肤
        反应大多是类似的,很难单凭皮肤上的变化正确的抓出“
        凶手”,有趣的是,同样的昆虫在不同人身上可引发不同
        程度的反应,而即使是同类的昆虫在不同的时间叮咬同一
        个人,也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结果。不过,婴幼儿及小孩的
        过敏反应多半较强,引起的红、肿、痒也较剧烈,甚至可
        能出现大水包。由于蚊虫螫咬的反应在幼儿较为厉害,且
        治疗上并无速效的方法可马上止痒,为避免宝宝过度搔抓
        引发后遗症,最好的方法还是减少露出部位,必要时可事
        先用防止虫咬的药剂,涂抹于露出部位,免得小朋友的手  
        脚一不小心便成“红豆冰”!
          此外,有一种称为“荨麻疹样苔藓”的过敏反应常伴
        随蚊虫叮咬后发生,亦即是婴幼儿常在昆虫叮咬后,于身
        体其他未被叮咬的部位,产生类似的病灶,也就是说可能
        小宝宝被咬了三、四个地方,但全身却陆续长了几十个疹
        子;有时候,也会“唤醒”以前旧病灶的记忆,而使原本   
        好不容易才平静的疹子又活跃起来,可谓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因此千万别忽视这些不起眼的蚊子、跳蚤或臭虫, 
        它往往是您心肝宝贝搔抓得过遍体鳞伤的原凶。
7.接触性皮肤炎:接触性皮肤炎的发生必须有二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机会
         接触到过敏原,二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的“酝酿”,才会使皮肤再接触到过敏原时产生反应。
         而对初来乍到这花花世界的婴幼儿,需要一段时间的成
         长期以便接触各种可能的过敏原,因此接触性皮肤炎发
         生的机率较低。但是一些较常发生在成人的过敏物质如
         :镍、钴金属、香料、胶类以及一些膏药、草药类等也
         可能引起小宝宝的接触性皮肤炎,而产生局部的红斑、
         丘疹或水包。过敏原的确定可由病史,发生部位作初步
         的推测,并可由贴肤试验获得进一步的答案。
8.异位性皮肤炎:常见到许多家长带着浑身抓痕的小朋友,一边阻止小朋 
         友继续搔抓,一边很忧心地问:“我已经看了很多医师
         ,有的说是湿疹,有人说过敏,也有医师诊断异位性皮 
         肤炎,到底是甚么毛病?”诚如开头所述,湿疹涵盖的
         范畴很广,异位性皮肤炎的皮疹也是属于湿疹的变化,   
         只是要诊断这个疾病需要符合几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
         慢性,反覆再发且具痒感的皮疹,其次它有特定的好发
         部位如二岁前皮疹易出现在脸、腹及四肢外侧关节处,
         在二岁之后则会慢慢转移到颈部及四肢屈侧关节处;第
         三则是病童或家族内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气 
         喘或是异位性皮肤炎。因此若临床症候不足以诊断异位
         性皮肤炎时,会告诉家长小朋友得了湿疹,或是本身是
         过敏性或异位性体质,所以皮肤比较敏感。一旦确定诊
         断为本病,等于宣判了几年的“有期徒刑”;小孩与父
         母都得经历一段艰辛的“抗战”过程。动辄得“痒”,
         是这个病的特征,太热、太冷、太湿、太干,皮肤马上
         拉警报,汗一流多衣服材质不对,海鲜、蛋白质吃太多  
         ,浑身就不对劲;一有病痛、情绪紧张,皮肤也跟着遭  
         殃,因此不管是襁褓中的婴儿、学步的婴幼儿及在学的
         小朋友,一有机会就“抓、抓、抓”,抓不到的地方身    
         体就会蹭来蹭去,藉磨擦以解痒感,所以全身散布了抓
         痕、丘疹、水包,甚至苔癣化病变便是这类小孩的共同
         特征!
           由于异位性皮肤炎少辄一、二年,拖个十年、八年
         也是常事,少部分还会持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人,因此
         父母照顾起来也就倍感艰辛!病童与家长无不希望找出
         “根治”的办法,虽然医界不停地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有效地改变或缩短其病程。事实上
         ,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耗费工夫的便是:依
         症状轻重给予适当频率的泡澡或沐浴;(但宜避免使用
         清洁力太强的皂类);并随时在沐浴后给予全身性的保
         湿液或保湿霜(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寻最适合的成分与剂 
         型);有湿疹变化的地方需依医师指示给予适切的药物
         治疗;以上方法看起来虽简单但要确实执行则需很大的
         毅力与耐心,并需要家人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而且有
         时费了一般手脚来照顾,病情还是不定时的恶化,给予
         患者与家属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心理上的调适是很重要
         的,必须将治疗融入全家的生活中,成功的机率才会提
         高。至于生活上其他需注意的细节还很多,应与医师作
         详尽的讨论。一般来说,应避免太热或太冷的环境,温
         度、湿度都需加以调节;避免过激烈的运动,选择吸收 
         力佳、不刺激皮肤的棉质衣服,避免尼龙类、毛料直接
         刺激皮肤;少用肥皂或选用过敏体质或干性皮肤专用的
         皂类;天冷时要时常加擦保护霜;生活作息要正常,并
         要注意海鲜、蛋白类、乳制品或是刺激性香料对皮肤的
         影响。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它是慢性病的事实与挑战,  
         找出最适当小孩的生活方式与活动,帮助他们度过这段
         艰困的时期。
  最后要强调的是,由于湿疹类疾病多半需要使用局部类固醇药膏,长期
使用或是使用不当强度的类固醇,很可能对局部皮肤产生副作用,如皮肤萎
缩、色素变化、血管扩张或是并发微生物感染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性
的副作用而影响小朋友的生长与发育,尤其是婴幼儿的皮肤薄,吸收力佳,  
更不可轻易用效力太强的类固醇药膏,因此皮肤上的任何问题,应请医师诊
治后再用药,用药的方法与时间亦应与医师充分的讨论,切莫自行用药或是  
未经复诊长期涂抹;当然,也不必过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而完全不敢用药,
如此反而会延误病情。


[ 此文章被子恒在2004-12-01 08:09重新编辑 ]



幸福是一种感觉。
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当我看见你,甜美的微笑自然涌上眉间,
那就是一种幸福。
来自于你给的,幸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香港特别行政区 | Posted:2004-11-30 09:1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0934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