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也是關鍵
1991年,筆者之一(雅布隆斯基)無意中讀到了布藍達(Richard F. Branda)與伊頓(John W. Eaton)在197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他們現在分別在美國佛蒙特大學與路易維爾大學。根據這篇論文,膚色淡的人要是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血液中葉酸(folatic acid,一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B)的濃度,就會低到不正常的程度。他們也發現,要是將人類血清暴露在同樣的條件下,一小時後葉酸濃度就會下降一半。這篇論文提供的線索是關鍵,可以回答我們的問題。
我們在澳洲西澳大學的同行針對一類主要的先天缺陷做過研究,我們知道了他們的研究結論之後,布藍達與伊頓的發現對生殖(以及對演化)的意義,就十分清楚了。1980年代結束前,西澳大學的史坦利與鮑爾已經證明:懷孕婦女要是缺乏葉酸,胎兒神經管發生缺陷的風險就會上升,例如脊柱裂(因為脊椎弓無法閉合,不能包圍脊髓)。此後,世界上許多研究團隊都證實了這個關聯,於是許多地方開始在食物中添加葉酸,並教育婦女葉酸的重要性。
然後,我們很快就發現,葉酸不只能防止神經管缺陷,在許多其他的過程中,它也是必需的營養素。由於細胞分裂時,葉酸是合成DNA的必要因子,任何涉及細胞快速增殖的過程都需要葉酸,例如製造精子。要是以化學方法使雄性大鼠與小鼠體內缺乏葉酸,牠們製造精子的機制就不能正常運作,因而喪失生殖能力。沒有人以人類做過類似實驗,但是荷蘭奈美根大學醫學中心的翁偉義(音譯)與同事最近報告:生育能力有問題的男性,要是服用葉酸,精子數量會增加。
這類觀察使我們假設:黑色皮膚演化出來,是為了保護體內的葉酸存量的。阿根廷小兒科醫師拉朋齊納在199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可以支持我們的論點。他所照顧的三位年輕產婦都非常健康,只有在懷孕初期曾經使用太陽燈床做日光浴,可是都產下神經管有缺陷的嬰兒。我們過去只知道紫外線輻射對DNA有害,會造成皮膚癌,現在紫外線會分解葉酸的證據,使我們對紫外線的害處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人群遷徙與膚色變化
智人(現代人)最早的成員是10~12萬年前在非洲演化出來的,他們適應赤道附近的紫外線與炎熱條件,已經演化出黑色皮膚。不過,現代人一旦開始遷出熱帶,就會進入整年紫外線輻射量都大幅降低的環境。在這類條件下,他們皮膚裡高濃度的天然防曬劑,也許反而有礙健康。黑色皮膚中含有高濃度的黑色素,只有極少量的紫外線輻射能夠穿透皮膚,尤其是波長較短的紫外線B(UVB)。雖然UVB對皮膚的影響大部分都是有害的,這種射線卻能執行一種不可或缺的功能:促成維生素D在皮膚中形成。黑色皮膚的人生活在熱帶地區,通常整年都能接收足夠的紫外線輻射,因此有足夠的UVB穿透皮膚,製造維生素D。到了熱帶以外的地區,就不是這樣了。在演化過程中,解決方案就是讓居住在高緯度的人喪失皮膚中的黑色素。
來自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148&DocNo=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