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處在微重力狀態下,對太空人有何影響?
美國國家太空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薩頓(Jeffrey Sutton)與美國航太總署太空醫學及醫療系統處主任辛特朗(Nitza Cintron)回答:
太空環境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很多。長期處於微重力(地球重力對人類而言微小到足以忽略)狀態下可能造成的部份後果包括,每個月骨質流失1~1.5%,造成類似骨質疏鬆症的病變。因為骨骼脫礦化,也容易罹患腎結石及骨折,以及肌肉質量、肌力與耐力減損,特別是下肢的部位。其他的變化還有心臟機能減弱而可能造成心律不整、體液重新分佈時集中頭部而遠離四肢,以及長時間任務結束後返回地球時,因神經前庭系統改變造成定向障礙及神經肌肉協調性降低等症狀。由於缺乏24小時日夜循環,形成晝夜節律失調,會造成失眠及壓力。即使攝取營養足夠依然,身體也會有血液量減少、免疫缺陷及在飛行後所造成的慢性紅血球不足等現象。
太空對健康的危害還包括通常被地球大氣層阻擋的放射線。太空環境中有銀河宇宙射線、重離子(如鐵離子)、被捕捉的電子、質子,以及中子等。這些放射線都可能造成白內障和癌症,對生理過程也有不良影響。
為防範這些危害,任務計畫人員擬定了各種對策。在長時間任務中必須運動,盡量減輕大肌肉的萎縮。艙外活動(太空漫步)等特殊工作也要等體液重分佈穩定下來,讓太空人適應太空幾天之後才可正常進行。藥物對治療動暈症和直立性低血壓有相當成效,也有藥物可以減緩骨質流失。目前有人正在研究以不同強度及波長的光線來協助太空人維持正常晝夜循環。而在防護太空放射線方面,太空船必須具備特殊的屏蔽。
來自
http://sa.ylib.com/circus/circussho...&DocNo=612&CL=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