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618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oca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未来科学] 天天遇见爱因斯坦(2)
光电效应最明显的应用是在太阳能电池(或光电电池)里。从1950年开始发展,现在太阳能电池能将15~30%的入射光转换为电能,用来驱动计算机、手表、环保住屋、绕地卫星,以及火星探测车等。

激发思考
回到购物中心里,我看到靠墙的是「标靶」的电子产品部,就在30个结帐柜台后不远的,是许多排的DVD及可携式CD随身听,有些售价低到12.99美元(约440台币)。结帐柜台及随身听都用到某种型式的光电池,但是从爱因斯坦的观点来看,更有趣的是它们所射出来的红色同调光束。现在到处都是雷射,其存在得归功于爱因斯坦在1917年所提出来的理论架构。

在〈论辐射的量子理论〉这篇论文里,爱因斯坦继续探索光与物质。特别是他了解到原子在吸收光之后可以变成激发状态(也就是跳到较高的能阶)。接着它们会自发性地放光而回到较低的能阶。

除了吸收与自发放射之外,爱因斯坦推论出必须存在第三种交互作用,也就是光子会诱使受激发的原子放射出另一个光子。这两个光子接着会激发另两个原子放出光子而产生四个光子。这四个光子接着产生八个光子,依此类推。

产生同调光束的技巧是先做出「粒子数反转」(population inversion),让被激发的原子比未被激发的多,然后想办法让射出的光子累积成强力的光束。这直到1954才做出来,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汤斯(Charles H. Townes)及其同事设计出雷射的前身,称为「迈射」(maser,经由受激辐射产生的微波放大)。

事后,汤斯在他1999年出版的《雷射怎么出现的》这本回忆录里写道:「花了那么久的时间才发明出雷射,实在令人不可思议。雷射可以早个30年出现的。」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虽然爱因斯坦的方程式说受激辐射可以产生更多的光子,但是并没有明说它会产生完全一样的光子:不只是频率,连相位也一模一样的光子。太阳或者钨丝之类的光源可以产生大量频率相同的光子,但是这些光子并不同步,他们产生的是光学上的杂讯。让所有的光子同调(同一时间奏同一个「音」),结果会是尖锐的巨响而非单调的嘶嘶声。

现在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汤斯推测,爱因斯坦「从没考虑过同调性」。不过,「我很确定如果我问爱因斯坦,他会很快地断定一定会有同调性,而且,如果有人能使够多的原子处于适当的高能态,他就会得到净放大的效果。」

来自 http://www.sciam.com.tw/read/read...=559&DocNo=909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8-18 07:0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90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