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26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urby0724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摘自《在孩子心里飞翔》──问题儿童与婚姻危机
过去常听母亲说这样的话:「当初要不是为了你们这群孩子,也许早就离婚了!」但大家都知道,老人家总爱碎碎念,也不知道说真的还是说假的,难道父母没离婚真是为了孩子吗?

  我在身心科门诊里,常遇见「一个头两个大」的父母。记得有个孩子的情形是如此:在学校不断地惹麻烦,一下子翘课、偷东西,一下子聚众羞辱老师(青少年目前的说法是「呛声」),弄得父母三天两头跑学校,向老师道歉,或忙着向其他家长求情,付一点别人小孩的医药费(因为自家宝贝常因细故殴打其他同学)。

  父母来到诊间,总是摇头叹气,完全齐心合力地站在同一阵线,为解决孩子的问题携手合作。在深入的会谈之后,我发现这对夫妻的婚姻问题由来已久,结婚之初,太太就有离婚的念头──因为新婚第一天她就有被骗婚的感觉,不但先生所有的恶习,诸如打牌、喝酒完全浮上台面,而且婆家更是充斥着无理的要求。但是「天不从人愿」,整个离婚的念头随着怀孕、孩子出生,而咬着牙忍了下来。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太太心想,至少别在孩子年幼时就抛夫弃子,因此想等孩子上了国中再正式和先生离婚。夫妻两人这十几年来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中永远是乌烟瘴气。好不容易捱到孩子上了国中,太太盘算着终于可以结束这个婚姻了,没想到孩子却出了问题。

  是的!临床上这样的例子真是屡见不鲜。家庭教育专家往往提出,孩子是问题家庭的 「代罪羔羊」,许多问题婚姻制造出一大堆有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的儿童。这样的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

  任何儿童的问题或症状必定有其「正面意义」,这是我们在协助问题儿童时一定要具备的心态。比如这个例子,当然,孩子早就知道父母的婚姻出了问题,也自小在不安全感及不确定感当中成长。上了国中,纵使妈妈不说出来,孩子也「知道」妈妈想离婚的强烈念头。儿童的潜意识里充满了不安,恐惧家庭破裂,恐惧父母离婚,恐惧自己成了孤儿。这对父母似乎一天到晚只会热吵,要不冷战。孩子不知道如何把他感受到的恐惧不安好好地说出来,(何况说出来有人听吗?)因此,在学校的诸般打人、骂人、反叛的恶劣行为都是所谓的「求救行为」 :「来人啊!谁来帮帮我啊!我内心有很多的恐惧,我需要人家关心我、了解我、倾听我,可是我的父母一天到晚只会吵架,而且快离婚了,妈妈快走了,我怎么办?」

  孩子的问题行为旨在吸引注意、求取关心及援助,可是有些不明究里的师长却只会一味地惩罚及责怪孩子干扰了全班的学习。当然,在此情况下,孩子的行为只会变本加厉。哈哈!有一天,孩子的问题「终于」引来了父母的注意力──因为老师、其他家长或法官开始找上了这对父母。哈哈!孩子的问题终于压过了父母婚姻的问题。出了问题的孩子逼迫父母暂时忽略婚姻的危机,放弃想离婚的决定,孩子藉由成为父母共同的敌人来让父母不再视彼此为敌人。孩子的问题让互不沟通的父母第一次有机会成为同一阵线的战友,为了孩子共同求助于老师,坐下来和专家会谈,一同哭泣,一同伤脑筋,甚至再度同房。换言之,孩子用他自己成为问题来「阻止父母离婚」,阻止一个完整家庭的破碎,阻止让他自己成为单亲小孩。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孩子,这样做值得吗?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绝对会大叫,不但值得,而且大大的划算。因此,在青少年门诊里,我常一面协助伤脑筋的父母,一面心中明白,孩子正在藉他的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来阻止父母离婚,藉由成为父母共同的问题,令父母再度成为「同修」。

  人生非常的奥妙,有时一个问题的产生是阻止另一个更大问题的发生。因此,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不能只看到那问题造成的坏处,有时也必须深思一下:问题的背后是否还有一个正面意义存在!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4-28 16:2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62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