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557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cd910211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5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重低音喇叭该怎么放?
超低音在环绕系统中的地位在目前一般的居家环境下,大部分的人听音乐还都是使用小型喇叭,聆听大部分的音乐也都不觉得有何缺憾,这是因为自然乐器的发声状况下,原本就很少有需要大量极低频的(管风琴的演奏除外),以一般喇叭能够在100Hz(或更低一点点)以上重播足够量感的低频,应付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音乐都已经足够了,顶多只是听鬼太鼓或绛州大鼓之类巨无霸大鼓的敲击不能尽兴,敲击后鼓皮振动的尾韵显得不够而已。不过,要是把使用环境转到AV使用的场合,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要知道超低音可是大部份影片「力量的泉源」呢!没有了超低音,许多精彩片段的震撼力将会立即随之锐减,您所感受到的临场感可能仅仅剩下十分之一,被声音能量包覆的体验也将荡然无存。有一部份的AV玩家甚至还将超低音的优先顺序排在环绕音效之前,认为假如预算真的有限的话,与其为了环绕效果割舍掉超低音,还不如仅使用两声道喇叭加上超低音,虽然不能听见飞来飞去的音效,但整体来说却反而能够享受到更接近真实的效果。由此看来,超低音在AV系统中的确是一个十分要紧的器材。

房间很大才需要超低音?
有读者打电话来社里询问:「我的视听空间很小,按照『公式』计算的话根本不能再生很低的极低频,那么超低音对我来说不是多余的吗?」没错,低频的再生的确与房间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在太小的房间的确是无法听见极低频的。『公式』是什么?那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物理定律:

音速=声波频率×波长(在一般常温及常压之下,空气中音速为每秒340公尺)

从以上的公式很容易可以得知:声波频率与波长成反比;也就是说,当声波频率愈低,波长就愈长。例如100Hz的频率波长就是340/100=3.4(公尺),50Hz低频的波长则为340/50=6.8(公尺),至于20Hz的波长则增加到340/20=17(公尺)。
至于在一个房间内可以再生多低的频率呢?根据物理定律该频率的半个波长就刚好等于该房间长边的长度(这是有关「驻波」方面的原理,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翻阅物理学参考书籍,在此不作过于深入的讨论)。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在视听室内听见20Hz的低频,那么房间的长度就至少需要有340/20/2=8.5公尺长,只要房间较长的一边长度不足此数,那么买一支可延伸到20Hz的超低音意义就不大了。
现在我们再来计算一下所谓的小房间到底可以听到多低的低频呢?嗯,3坪的空间够小了吧!如果是正方形的空间的话,3坪大约就是一个边长约3.15公尺的正方形(3.15X3.15X0.3025=3.0016)。以3.15公尺计算,在这个房间中可以再生的最低频率为340/3.15/2=53.97(Hz),也就是说大约可以听到54Hz的低频。感觉上54Hz似乎比20Hz高了不少,但是新鲜人们可知道54Hz是多低的频率吗?事实上,假如有机会拿着测试仪器或测试CD片实际试听的话,你将会发现我们平常认为已经很低的低频,其实其频率几乎都是100Hz左右或更高的频率,而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四、五十Hz或更低的频率!所以,三坪空间可以再生的54Hz已经是非常低的频率了,不管在观赏影片或聆听音乐的时候,几乎可说已经足以播放绝大部分的低频效果了。除非您的空间还要再小,否则超低音绝对不会毫无用武之地的。同时,由一般喇叭的频率响应情形来看,超低音更是补足缺憾不可或缺的一项利器,原因如下。
如果使用一般的书架型小喇叭,其频率响应下限大约是80Hz(-3dB),一般中型的落地式喇叭则大约是50Hz左右(同样是-3dB),或许您会说,这样子我使用落地式喇叭就不需要超低音了嘛,因为低频可以延伸到50Hz耶。如果您这么问的话,那么表示您不了解括弧内的-3dB是什么意思,其实很容易,这表示这对喇叭在50Hz的能量已经衰减一半了,很可能从80Hz、甚至是100Hz以下的能量就已经大幅衰减了,这里正是大部分影片中爆炸等低频效果的主要频段,没有超低音的帮助,你当然会觉得低频的震撼力不够!落地式喇叭是如此,书架式小喇叭对超低音的依赖就更迫切了,因为它很可能从150Hz以下的低频就逐渐减弱了。
「房间很大才需要超低音?」经过刚才的说明,答案应该已经很明显了。

AV系统需要怎样的超低音?
也曾经有新鲜人来电询问:「我已经在系统上加了超低音了,可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呢?」当然,超低音的效果与调整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稍后会再做说明,我们先来看看AV系统需要怎样的超低音?

第一、量感充足:
既然超低音的主要任务是补足音乐或音效较低频段部份的能量,刚才已经说过,大部分的喇叭在100Hz以下的低频在份量上是较为缺乏的,再加上人类的生理结构对于低频原本就没有对高频来得敏感,因此超低音在这个频段低频的「量」是否足够,就是称职与否的首要条件。
超低音要让人感觉到它的力量,最简单的要件就是推动的空气要足够,因为人们对于低频的感受,除了用耳朵听到声波的传递之外,身体「感觉」空气的振动也是要素之一。要达成这个目的,把超低音喇叭单体的尺寸加大是一个好方法,这就好像是把水管的口径加大一般,单体振膜的尺寸越大,移动同样的距离,它所「压缩」的空气体积就越大,你所感受到的空气推挤力量也就越强。不过,单体振膜的口径也有一定的限制,除了制造上的困难度之外,太大口径的低音单体也会因为质量过大,而让超低音的速度变慢。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超低音单体尺寸来说,十二吋的大小已经算是较大型的机型了,十五吋、甚至是十八吋口径的超低音由于体积庞大,也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既然超低音单体目前不流行大口径,那么小口径单体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与大口径同样的「火力」呢?答案就是使用更多支的小口径单体一起发声,例如两支八吋单体的振膜面积总和就只比一支十二吋者小一点点而已(请自己动笔记算一下),但是箱体的体积却可能减少许多

另一方面,推动超低音喇叭的扩大机也对低频量感有很大的影响,同样的一对喇叭,如果用比较「够力」的扩大机去推它,应当也可以得到比较大的气势、比较多的量感、甚至是更好的低频延伸,从一些厂牌(例如M&K)的几款超低音产品体型接近,但内附扩大机功率较大者延伸及量感两者皆更好就可以表现出来。
量感的多寡对于处在AV环境中的超低音来讲,占有效果好坏的最大关键影响地位,如果新鲜人觉得加了超低音以后改变不大,问题大多出现在此处。那么应该如何判别超低音的量感是否足够呢?当然这与使用空间的大小很有关系,越大的房间需要超低音拥有更强悍的力道,不过有一个原则很重要:在新鲜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买量感较多的超低音!(原因后述)请记得超低音的首要任务是用来补足各喇叭的下半身的,假如量感不够的话当然无法胜任愉快。在音响店试听的时候只要将各个超低音以同样的讯号输入,开到同样的音量做比较很容易就可以了解它们的实力如何了。有时候单体及箱体体积的大小并非唯一的决定要点,小家伙有时藉着特殊的结构设计也可以发出令人惊讶的声势,还是要实地比比看方知真章。

第二、速度快捷:
人类听觉对于低频的敏感程度其实要远低于中频及高频,对于超低音与各喇叭所要衔接的约100Hz左右的频率来说,不太容易清楚分辨出超低音与其余喇叭在音色上的差异;但是,当我们为系统加上一支超低音以后,却常常会发现声音似乎有点「怪怪的」,总觉得超低音与主喇叭不能很自然地连接在一起,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很简单,许多超低音的速度都太慢了,跟不上其他喇叭的脚步,每次都拖着一条轰隆隆的尾巴,当然很容易让人「抓到」超低音在出声,想不去注意这个破绽都很困难,在此种状况下效果自然不免会受到影响。
怎样的超低音速度才够快呢?其实除了以速度快捷着称的美国Entec超低音之外,几乎不必去担心超低音的速度比主喇叭来得快的问题,要测试超低音速度的快慢,有许多软体片段是很好的材料,「魔鬼终结者2」应该是人手一张的影碟吧,开头寂静的废车场中终结者一脚突然踩碎骷髅头,飞行船随即对地面展开猛烈炮轰的场面应该很熟悉吧,这段由静到动的剧烈变化假如没有让你吓一跳的话,超低音的速度就还不算真正够快。另外像许多音效良好的动作片之中突然爆炸的场面,例如「捍卫战警」里第一部巴士爆炸的效果,假如会让你心惊肉跳的话,那么就差不多了;反之假如听起来不痛不痒的话,恐怕就得多留意一下了。
超低音的速度快,另一方面也代表了超低音单体的动作很干净俐落,要它出手的时候绝不犹豫,不会有轰隆轰隆含浑不清的低频,如此一来低频部份的细节将会增加许多,各种场面的临场感也会随之大增,因为低频部份的效果会更像真的。举个例子,本刊第十期发烧音效软体所介绍的「赤色风暴」,潜艇里面的背景噪音就有着强弱大小的细微变化,超低音的反应速度当然要够快才可以明显表现出来。另外,超低音的速度快慢,也会对整套系统所呈现的速度及活生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身强体壮:
这一点就不必多说了,超低音在AV系统中必须要唱得比音响系统中还要大声,而且影片里面各种低频音效有时候持续的时间还相当长,假如超低音的筋骨不够强壮,那么不是你听起来无法尽兴就是超低音无法承受。要怎样检验超低音是否强壮呢?敲敲看音箱是否够扎实,松垮垮的音箱就算开大声也会震成一团;另外,看看超低音的单体振膜强度是否足够,也是重点之一。

主动式与被动式超低音
这个问题很简单,超低音喇叭必须靠喇叭单体前后动作,推动空气才可以发出声音,喇叭单体当然要使用扩大机才能让它动作。什么是主动式超低音呢?就是超低音本身厂方附有专用的扩大机,当顾客购买的时候价格已经包含扩大机部份了。被动式设计的超低音没有扩大机的超低音,它的组成结构就是箱体、超低音单体及必须要有的分频网路(分音器)等等,厂方并没有设计专用的扩大机来推它,用家必须另外再找扩大机来搭配(以使用一般AV扩大机而言)。
哪一种超低音比较好呢?从使用搭配的角度来看,主动式超低音有原厂专属的扩大机,理论上是针对这支超低音的特性做调整的,搭配上自然会比自己找扩大机要稳当一些。另外,大部分环绕扩大机设计上都是配合主动式超低音使用的(只有一组超低音的前级讯号输出),而且主动式超低音上面通常还会有分频点、音量及相位等调整钮,在使用上会比被动式来得更方便。在AV环境使用超低音,还是主动式比较顺手,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的超低音也都已经采用主动式设计了。有些主动式超低音会将它的电子分音器另外独立成一台机器,功率扩大的部份则仍然在箱体内,像上一期超低音专辑中Mirage最大的BPSS-210就是这样,新鲜人可不要误以为它的「扩大机」怎么这么小一部。

各种超低音的音箱结构
用最概括的分类方式来说,超低音的音箱结构可以分为密闭式与反射式两大类,它们又有许多种不同的变型,实在很难一一举例。所谓密闭式就是音箱本身内部的空间是密闭的,内部的空气与外界不相通;反射式设计在外表看起来有反射管道,超低音单体除了往前推动的空气之外,它的背波也会藉由反射管传出来。一般说来,在体积及扩大机功率相近的情况下,反射式设计通常会有较好的低频延伸,密闭式由于内部空气的制动作用,反应速度会比较快,有类似机械性「弹簧」的功用。但是要留意的是:刚才所说的都是理论,实际上影响的因素很多,超低音表现怎样,还是要实际听过才知道。
像上一期超低音专辑中M&K MX-125的设计就很特殊,基本上它是密闭式设计的变形,音箱除了往前推动的单体之外,在密闭音箱的下方还另有一支单体作同样的动作,这种方式可以用较小的体积达到更大的密闭式结构才能得到的效果。既维持密闭式音箱速度较快的好处,也能够使正面这支单体不必承受「空气弹簧」(密闭式音箱内的空气)太大的压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声音细节。
专辑中Polk Audio PSW-100的结构更是特别,从外表看起来,它似乎是反射式设计,反射管向下藉着底面的木板让声波均匀扩散到各个角落。但实际上在音箱的内部Polk Audio厂方是将其区分为两个空间,一个空间连接着外界的反射管,另一部份则是完全密闭的,上面装了一支单体,等于是将一支密闭式超低音包起来,经过开放空间音箱的放大之后,再透过反射管将声波传出来。Polk Audio说这种特殊设计可以用较小的单体、较小的体积得到反应快速且量感充足的低频,当然,箱体的体积及单体的选用都必须经过仔细的设计才行。

超低音的单体应该有那些特性?
超低音的单体体型尺寸比平常的低音单体大得多,振膜的面积也要更大,此时所谓「盆分裂」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了,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喇叭的振膜在运动的时候是整个前后移动,本身的形状是维持不变的,但是当振膜尺寸过大的时候,振膜的某些部份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就不免会产生变形,如此对声音当然没有好处。降低「盆分裂」的方法,将单体的尺寸变小是一个,同时超低音的反应速度也得以提高,这也是目前超低音大多流行十二吋以下口径设计的原因。
另外,振膜本身的强度较大的话,也就更能抵抗变形,将振膜的厚度加厚当然可以,不过振膜的重量因此增加将会降低反应速度,因此采用质轻、刚性强的材料来制作,或采用三明治式的复合结构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许多超低音的规格说明中都会针对此点做强调,新鲜人可以多加注意。
动圈式喇叭单体(包括超低音在内)的作用原理,简单的说,就是扩大机的电流流过单体中电线缠绕而成的线圈,产生磁力再与单体上的固定永久磁铁发生磁力作用,而让音圈产生前后的移动,而单体的振膜就是连接在音圈之上的,振膜的动作接着就推挤空气而让我们听见声音了。在相近的单体尺寸下(例如同样是十二吋),音圈的口径较大,对振膜的控制力也有可能更好。请注意,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还跟扩大机及音箱的设计等因素有关,但是音圈的尺寸不失为一项参考因素。
高通、低通、分频斜率与相位
超低音要与其余喇叭平顺地连接在一起,就是要将两者的频率响应曲线平滑地接起来。什么叫频率响应曲线呢?任何喇叭都有一定的工作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它可以很轻松地唱歌,但是在这个范围的高低两端它的音量会逐渐减小(请参阅第三期新鲜人宝典,141页)。超低音所要负责的,就是将它频率上端的衰减点与主喇叭的下半段连接起来,这个衰减点当然是利用分频线路来控制的,这个衰减点的频率称为超低音的低通分频点(Low Pass,表示比这个频率低的声音可以通过,可以由超低音发出来),另外,有些超低音还可以调整它自己本身低频延伸的程度,这个频率称为超低音的高通分频点(High Pass,高的频率可以通过)。大部分主动式超低音的低通分频点是使用一个旋钮无段可调的,少部份使用几个固定的频率供用家切换,由于这个频率调整关系到与主喇叭的衔接是否良好,是调整好超低音最重要的一项步骤,当然要选择可以无段调整的。至于高通分频点则多半是固定频率切换的(例如22Hz、35Hz等等),也有一些超低音没有这个分频点可以调整,而是固定式的。
分频斜率解说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大部分超低音的调整都没有这个项目,先暂时跳过去不讲。关于相位的问题解说起来也不简单,详细解说的话可以写一篇文章,就这么概略地解释好了:声波就像是海浪般是一种高低起伏的波动,两个声波之间的相位差会造成能量的增加或减少。因此,超低音上面的相位调整会对整体的声音产生很重大的影响,有些超低音的相位控制只有零度与一百八十度两项可以切换,有一些则是连续可调的,不用说,当然是连续可调的使用上较方便,前者如果零度与一百八十度切来切去听起来都不对劲的话,就只有移动超低音的位置来调整相位差了!

伺服控制是什么?
某些超低音(通常是价位较高者)会宣称它有 「伺服控制」(SERVO),所谓伺服控制是针对超低音单体的运动状况做严密的控制,以使单体的失真减少。伺服控制线路包括感应器及伺服线路等部份,在超低音单体上的感应器随时侦测单体的运动状况,并将资讯传回到伺服线路上,当单体的运动幅度过大(表示将产生失真了),感应器立即通知伺服线路将单体拉住以避免失真的状况发生。这种功能就好像汽车的限速器一般,只要车速超过某一个限度,就立即自动将车速减缓下来。
有伺服控制的超低音通常会有反应较明确、鲜少有可听闻的失真等好处。不过,伺服控制线路的好坏影响整体效果的良莠,某些制作得不很理想的伺服超低音听起来会有绑手绑脚、速度拖慢的缺点;但反过来说,制作良好者则会有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力佳、单体运动精确的好处。

超低音越多越好?
同样大小的房间,假如使用一支超低音开到音量最大时听起来刚刚好,那么再加一支同样的超低音也开到最大,显然音压会大得让你觉得受不了,而且声音也会轰隆隆地混成一团。但是请新鲜人们思考一个问题:一支超低音音量开到最大的时候听起来份量刚好,不过这个时候恐怕它的失真也不小了(就好像一部极速两百公里的轿车开到两百公里的状况,肯定是振动颇大让乘客很不舒服的),但是假如这个时候再加上一支超低音,两支的音量都降低到一半的位置,这个时候会有什么情形发生呢?低频份量的感受是相同的,但是两支超低音都会工作在更轻松的状况下,低频的品质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假如您的预算更充足,再多加几支超低音,表现还会更好。只不过这个时候摆放会比较占位置,而且几支超低音之间的相位也要注意,但大体上好处是多过缺点的。

超低音应该怎么接?
在这里只说明主动式的接法,因为被动式超低音在AV系统中使用实在太不方便了,而且效果比较难以掌握,我们不建议新鲜人去淌这个混水。主动式超低音 通常在背后会有RCA讯号线输入及喇叭线输入两组端子,通常我们都是使用讯号线输入端子,接法很简单,从AV扩大机的超低音讯号输出(Subwoofer Out)接一条讯号线出来,连到超低音的讯号输入(左声道或右声道都可以)就完成了。这种接法超低音上面的低通、高通及相位都可以自行调整,是相当理想的接法。如果AV扩大机没有超低音讯号输出呢?变通的方法是从REC OUT端子取得讯号,不过种接法是在无法可施的状况下才这么做,因为此时超低音的音量大小并不会随着AV扩大机音量的变化而改变,使用上很不方便。
如果要使用喇叭线连接的话,就是从扩大机的喇叭输出端子连接到超低音的喇叭输入端子就可以了,超低音会从喇叭线取得讯号,不过有些超低音在此时会变成被动式,频率及相位的调整都失去效用。总合起来,还是使用讯号线连接最好。

调整超低音应注意的基本要点
超低音的调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里只能就几个重点概略作说明,希望可以让AV新鲜人们更容易上手。

第一、超低音尽量不要贴着喇叭背墙(也就是银幕或电视那面墙)正正的摆着,也尽可能不要把超低音塞在墙角里。
超低音使用时最好是能够让它的能量有充足的拓展空间,如此低频才可以自然均匀分布在空间中,不会闷挤在一处,让人很容易抓到它的所在。喇叭背墙在一般环境中是器材摆放最多的位置,多少会影响超低音的能量反射;至于墙角呢?那是三个墙面汇集,最容易积存能量的位置,超低音放在这里而想得到清晰的低频,恐怕是很难的一件事。那么,摆在那里可能会比较好呢?经验中斜斜地放在侧墙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位置处,利用墙面做均匀的扩散通常都会有不错的效果。当然,每个空间特性不一,还是必须多做尝试才行。

第二、通常新手的音量及分频点都调得太高了。
一般初次接上超低音的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感到很兴奋,于是低频的份量都调整得多过头了,超低音的分频点也设定得过高,结果是低频轰隆轰隆地十分勇猛有力,但却完全听不清楚细节,而且压迫感太重,听久了会觉得不舒服。
好的超低音听起来应该是量感够、速度快、轻盈而不臃肿的,假如你发现加了超低音以后震撼力是够了,但低频变得没有以前那么清晰,听起来总是怪怪的,而且老是不由自主地特别注意低音的存在;那么,请小心检验一下,超低音的音量及分频点是否调得太「HIGH」了!

第三、多方尝试仍然是调整的不二法门。
超低频由于波长较长,与空间的关系也会来得更密切,有时候甚至超低音喇叭在原处转个角度声音都会有变化,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做调整,摆放的位置、分频点的设定、相位的变化等都是可以尝试的地方。例如一支超低音假如怎么摆总是觉得量感不足,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或许就直接将它摆在脚尖前面或者座位的后面,就可以解决一大半的问题了,这些都需要大胆去假设,实际试试看效果才知道。

总之,在AV环境中,超低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配备,没有它,视听效果将会少掉许多许多东西,乐趣也会减少好多好多。虽然超低音的调整并不是很简单,但是只要肯动手去做,新鲜人将可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想要迈入AV的新世界,就从超低音开始吧



你的回覆,就是小弟发文的原动力。


请入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4-05 23:2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36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