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88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飛ㄚ飛ㄚ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帳號封鎖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音響教學]家庭電影院系統規劃的基本概念與作法
最近我看到一份日本投影機大廠的調查報告,這份報告是針對該廠購買投影機做為家庭電影院用途的用家做統計,其中有兩項數據很值得參考:其一,「初次」購買投影機的消費者年齡在30歲以上者佔總數73%以上,其中又以30至40歲所佔比例最大(25%以上);其二,已婚的買家將投影機裝在客廳的比例遠高於房間,單身的人則將投影機裝在房間的比例較高。

從第一項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家庭電影院的玩家必需要有相當程度的經濟能力,年齡層比一般人預想得要高一些,但是以三十歲以上年齡層的消費者來說,在習慣上和同好之間互動並不頻繁,這一類的消費者儘管有著較強的購買能力,但還是有必要要瞭解家庭劇院組成的基本因素與觀念,讓每一分錢都花的有價值。

再來以第二項數據和必一項數據作比對,我們可以理解家庭電影院的「主戰場」多半是在客廳,因此在規劃上所需注意的細節(包括空間處理、器材選用等等的問題)比使用獨立的房間當視聽室要複雜許多。

以下,我就為您簡略說明家庭電影院的規劃重點與空間處理基本概念與作法。

以Video為中心的規劃

家庭電影院的設計與規劃,著重在於影像與聲音的結合,講得更確實一點是以「影像為中心、音效作輔助」。

然而以目前我所看到的許多例子來看,很顯然地在影像系統方面的規劃常常是不合格的,其中最常見到的錯誤就是「畫面不夠大」,明明在DVD影片中是一隻獅子,音響系統也能表現出足夠的震撼力,偏偏畫面上看到的卻只有一隻貓的大小,這樣怎麼會有臨場感呢?問題是多大的畫面才夠大?越大越好嗎?50吋、100吋還是200吋才合格?這些在以往我發表的文章中已經說明過,畫面臨場感是由涵蓋視角的大小來做決定,而決定視角涵蓋大小的則有兩個因素,畫面大小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則是觀賞的距離。

我以蛋糕為例:一個蛋糕在十公尺以外看起來很小,但是如果有人拿它砸到您的臉上,在蛋糕即將砸到臉上的一瞬間,蛋糕看起來很大!OK,蛋糕的大小是一樣的,但由於距離的縮減,而使它「看起來比較大」,這就是因距離縮減而使視角涵蓋較大所造成的。我不想在這裡講太多的理論,還是實際一點告訴各位距離與畫面的配合,我自己計算了以下兩組「魔術數字」供各位使用,其他媒體如要引用,請徵求本人同意:
一﹑欲使用畫面比例4:3的顯示器材或銀幕,魔術數字為3.338與5.563。

二﹑欲使用畫面比例16:9的顯示器材或銀幕,魔術數字為3.734與6.223。

使用方法如下:

<範例一>使用55吋4:3內投影電視機
最短收視距離為:55×3.338=183.59(公分)
最長收視距離為:55×5.563=305.965(公分)

上述兩計算數據之間,則為最理想的收視距離範圍。

<範例二>使用50吋寬螢幕電漿電視(畫面比例16:9)
最短收視距離為:50×3.734=186.7(公分)
最長收視距離為:50×6.223=311.15(公分)

上述兩數據之間,則為最理想的收視距離範圍。

<範例三>觀賞者坐下時眼睛與「預計擺放銀(螢)幕畫面」的直線距離為330公分,欲購買4:3的顯示器材。
顯示器材之最大尺寸為330÷3.338=97.63(吋)
最小尺寸為:330÷5.563=59.32(吋)
得到了上述計算的數據,您就知道投影機的銀幕該怎麼買了,介於59.32吋至97.63吋之間的4:3銀幕都可以,像是60吋、80吋都可以買,100吋也還可以用,不過投影機的解析度要夠高才行。

選擇較小的尺寸,長時間觀賞較不易疲勞,也比較適合用於解析度較低的入門級投影機(較不容易暴露解析度較低的缺點);相反地,銀幕尺寸越大則臨場感越好,兩者之間該如何取捨就看您自己了,您也可以取兩數據之間的中間值。

<範例四>條件同<範例三>,距離為330公分,欲購買16:9的顯示器材。
畫面之最大尺寸為330÷3.734=88.377(吋)
最小尺寸為:330÷6.223=53.029(吋)
從以上兩組計算出來的數據,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與預算來作選擇,若考慮到使用的便利性,可選用直視型顯示器材,如50吋以上的電漿電視與寬螢幕背投影電視機,欲選用寬銀幕投影機的用戶,則可搭配60吋至90吋的16:9銀幕。
在此我還要補充說明,台灣目前市面上可供選購的16:9銀幕種類很少,而且價格比較貴,倘若買不到或是超出預算怎麼辦?唯一的辦法是用4:3銀幕來代用,如果是下拉式的銀幕,在安裝時可以裝低一些,使用時則不必把銀幕全部放下來,僅使用銀幕靠下緣光域的73%(約為原4:3銀幕顯示部分靠下方四分之三的部分)。而16:9顯示光域換算成4:3銀幕的尺寸,只需要乘以1.116即可。

例如上述算出的「畫面最大尺寸」為88.377吋,則換用4:3銀幕則變成:88.377×1.116=98.62吋,可以用最接近的規格也就是100吋的4:3銀幕;最小尺寸53.029×1.116=59.18吋,可選用60吋的4:3銀幕。而介於兩數據之間的銀幕也都可以使用(如70、80、90吋),就看您視聽的空間可以裝多大的銀幕了。

看完以上的試算例,您也可以自己試著計算看看,您如果自己試算過就可以發現以上的範圍訂得頗為嚴苛。以36吋寬螢幕電視機來說,可視光域的尺寸約為34吋,建議最長收視距離僅僅只有211.58公分,我想大部分使用傳統電視機的用戶收視距離通常都會超出這個數字,然而您不要忘了,即使我們建構的是「家庭」電影院,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得到如同真正電影院一般的臨場感,若是畫面涵蓋視角不夠廣是絕對不合格的。

在此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光是有一套完整的影像器材和環繞音響器材,條件還不足以被稱為家庭電影院,要是畫面不夠大,僅僅只強調音響系統的部分,則音像的規模大於影像的規模,根本不可能達到「影音結合」的境界,那樣的系統不夠資格被稱為家庭電影院,只能說是「影像系統+音響系統」而已。

喇叭靠「邊」擺,牆面要吸音

若是拿家庭電影院和「純音響」系統的娛樂性來相比,家庭電影院多半是與家人共賞,稱得上是「全家人的娛樂」,而純音響系統則是比較偏向於個人化的嗜好。

由於家庭電影院所使用的空間環境通常是客廳,因此在系統的規劃上所要考慮的條件非常多,這些條件包括了空間與器材兩個部分,前者包括了視聽空間的大小、格局、使用區域、動線、遮光、照明、吸音、隔音、裝潢風格與家具擺設等等,在器材部分則必需依照空間條件作整體的搭配,限於篇幅,在此不能作完整的說明,在此我僅講解家庭電影院系統空間吸音處理的部分。

以玩家為核心的設計,往往只求影音系統的效果,而忽略了空間的生活機能。比如像是把左右聲道喇叭的擺位遠離牆面,這樣的作法在獨立的視聽空間還行得通,但是在客廳則會影響到家庭成員的走動。

不知道您是否想過:為何把喇叭拉出來聽會比較好?我想大部分的玩家都會回答:因為音像聽起來比較清晰、前方音場比較深啊!我們把這個答案反過來思考,為什麼喇叭貼牆擺音像會比較不清晰?前方音場會比較淺?造成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因為喇叭的中、高音繞射所造成的,繞射的聲波撞擊到喇叭後方的牆面上,反射回來就相當於是另一個發聲的「虛音源」,對音源(也就是喇叭發出的直接音)造成干擾,當喇叭背部遠離牆面的時候,由於距離增長,使得繞射波反射回來的能量較弱,干擾成分降低的結果使得音像聽起來比較清晰,既然我們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當然可以解決喇叭貼牆的繞射問題,所使用的手法就是吸音,由於我們所要吸收的頻段是在中高音的部分,因此使用的軟性的吸音材料,為了顧及裝潢的美觀,我不建議您直接拿吸音棉貼在牆面上,您可以請裝潢師傅幫您作吸音板,製作方式如下:取0.5至1公分厚度的合板作底,將吸音材料(例如玻璃纖維棉或其他材質的吸音棉)均勻地平鋪在合板上,並稍作固定,厚度約5公分,最後再找與您室內裝潢可以配合的布料(最好是可以防火的材料),把吸音棉所在的那一面和合板一起包起來,這樣就做好一塊吸音板了,吸音板的面積越大越好。如此一來,即使是喇叭緊貼著牆面(吸音板),前方音像的定位與音場的深度都可以讓玩家們滿意。

以上所述,僅就中、高音的部分作吸音處理,然而我們不可忽略的是當喇叭緊靠背牆的時候,低頻的最下段也會被加強(約6dB),然而低頻是很難被吸收的,多出來的低頻會使得低音顯得渾濁而喪失解析度,製作「低頻陷阱」需要專業知識,既佔空間又費事,只有錄音室和超級玩家才辦得到,因此若要採用這種擺位方式,除了應避免選用低音反射孔在喇叭後方的製品之外,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也是必要的配備。

在這裡我所說的必要性並不是以往常提的「替擴大機省力」或是「得到更好的低頻延伸與能量」,而是因為在使用了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之後,可將100Hz以下(THX系統則是在80Hz以下)完全交給超低音來發聲,如此一來儘管喇叭貼牆也不會造成低頻加強的副作用。現在低頻的燙手山芋已經交給了超低音,萬一超低音喇叭也想貼牆擺怎麼辦?好在現在已經有一些主動式超低音是針對這種需求所設計,當這類製品貼牆擺的時候反倒是頻率響應最佳的狀態(離牆反而不行!),用家可以選這種類型的製品,另外還有極少數的超低音擁有等化(EQ)的功能,這類產品對空間的適應性更佳。

前面只說完了視聽空間前方牆面的處理原則,在側牆與後牆的處理手法,則是以環繞喇叭的數量與發聲方式來決定。以視聽空間的「主要聆聽位置」為界,座位之前稱為「前半場」,座位之後稱為「後半場」。前半場的處理仍是以吸音為主,所要吸收的是側牆與地板、天花板的一次反射音,主要的目的是再減少一次反射音所造成之「虛音像」的強度,在側牆的部分可採取前述吸音板的作法,如果嫌吸音板太多有礙觀瞻,亦可以採用重點吸音的方式。
「重點」在哪裡,您可以找人幫忙,請他拿一面鏡子平貼在右側牆上,往視聽位置的前後、上下移動,直到您在座位上可以從鏡子中看到喇叭的高音單體,此時鏡子所在的位置,即是要作重點吸音的部位,左側牆亦是採取相同的方式。若是在半開放空間,一邊有側牆、一邊沒有側牆的狀況,則「有牆」的那一邊牆面上要作較重的吸音,如此聆聽時音場左右兩邊的聲音密度感才會比較接近。在重點吸音以外的部分,我建議用家使用壁布之類輕度吸音的材質就可以了。

在地板的部分,若是原先沒有鋪地毯,我仍是建議在座位與前方三聲道喇叭之間的地面擺一塊厚地毯,這可以解決許多因為地板反射所造成中高音混亂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減低地板反光對銀幕畫面的負面影響。

最後在說明「後半場」牆面處理的部分。在Dolby

Pro-Logic與5.1聲道(現在仍是主流)的時代,都只使用一對環繞喇叭,不管使用的是單面發聲還是雙面發聲的喇叭,都需要藉助後半場牆面的反射與擴散來營造包圍感,因此後半場的牆面並不需造刻意作吸音,但可以貼一些擴散板。若您使用的是等級更高的7.1聲道系統,環繞喇叭的數量夠多,四支環繞喇叭用直接音就足夠把後半場給包圍起來了,並不需要利用牆面作擴散,此時我們要加強的是後方音像的精準描繪,在實際的作法上則是在環繞喇叭相近高度的側牆與後牆牆面上作中度的吸音。



逃避~不一定躲的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 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局域網對方和您在同一內部網 | Posted:2005-03-25 02:3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941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