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2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神經真奧妙
【劉秀枝/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神經學科教授】

一位63歲女性因嘴巴歪斜來看門診,診斷是左側顏面神經麻痺。告訴她不用擔心,這是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不用做腦部電腦斷層。約85%的患者會在六周內會恢復。

另一位68歲男性也是嘴巴歪斜來門診,看來也是左側顏面神經麻痺。但他還有複視,向左邊看時會看到兩個影像。醫師立刻做腦部電腦斷層,發現他橋腦(腦幹的一部分)有小出血,剛好壓到左側橋腦的第七對腦神經核,所以造成左側臉部麻痺(與左側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相同),又因為血塊也壓迫到鄰近的第六對腦神經核,所以左眼無法向外看,造成向左看時會看到雙影。

這兩位同樣是顏面麻痺,但一位是良性的貝爾氏麻痺,一位則是不能掉以輕心的腦幹出血,所以同一症狀可能是不同的疾病。

有位36歲的先生開會時突然劇烈頭痛,隨即昏迷,被送急診,腦部電腦斷層顯示瀰漫性的蜘蛛膜下腔出血及嚴重腦水腫,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腦血管的先天性微小動脈瘤破裂造成的。

一位73歲的老太太因為左眼皮逐漸下垂,有複視及輕微頭痛的症狀來看門診。醫師判斷為左側第三對腦神經麻痺,住院做腦部血管攝影,發現其腦血管有微小動脈瘤,因逐漸變大而壓迫到旁邊的第三對腦神經。神經外科醫師立刻安排開刀把此動脈瘤夾住,以免破裂。

同樣是腦血管的微小動脈瘤,一個是破裂而造成昏迷,一個是壓迫旁邊的神經而及早發現,能在破裂之前加以處理,因而保住了性命。所以同一種疾病可以用不同的症狀來表現。

一位患有高血壓的58歲女性突然左側肢體輕微無力,電腦斷層顯示右側大腦的基底核有小量出血,積極復健,並治療高血壓,血塊自行吸收,三個月後完全恢復,看不出曾中風。

一位長期高血壓的73歲男性突然左側肢體無力,接著昏迷,被送到急診室。腦部電腦斷層顯示右腦有大量出血,由基底核往外擴張到腦室,造成嚴重腦水腫,經急救後仍不治。

一樣是高血壓所引起的典型腦出血,但因嚴重程度迥異,預後也不同。所以,同一疾病常有不同的預後。

神經系統的疾病是很複雜而奧妙的。當神經科醫師遇到病人時,需根據他的主訴及病史,對病人做重點且有關的神經學檢查(如知能評估、肌腱反射、肌肉力量等),以決定他的神經疾病的病灶在神經解剖學上的定位是何處(比如是在大腦、腦幹、脊髓神經、脊髓、腦神經、周邊神經或肌肉等),及疾病的緩急輕重。

接著根據醫師的臨床經驗及專業知識做初步的鑑別診斷,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實驗室檢查,以確定診斷,找出病因,對症治療,並評估預後。

所以,神經科醫師的腦海內對每位病人都有這一個流程,環環相扣。只是有的病典型、明顯、簡單,思考的流程短而快,不需要實驗室檢查。有些疾病錯綜複雜,每一步驟都需詳細推敲,反覆思索,或病情急轉直下,需當機立斷,甚至需多科會診,如會診神經外科或精神科醫師等。

既然同一症狀可能是不同疾病,同一疾病可以用不同的症狀來表現,而同一疾病也常有不同的預後,所以如果有人打電話問:「我母親右手發麻,請問是什麼病,要不要緊?」你就知道神經科醫師要絞多少腦汁才膽敢回答這個問題了。

【2005/03/02 聯合報】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曜正科技 | Posted:2005-03-02 08:2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50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