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9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open9066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小孩] 微量殘留癌細胞〜兒童血癌復發的原因之一
由於現代抗癌藥物治療以及支持性療法之進步,已經大幅提昇了兒童白血病的治療成效,以兒童最常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而言,在經過誘導期的多種化學藥物治療之後,約有90%的病童可以達成緩解,但是,仍然有30%左右的病童在往後的治療期間,或者甚至在停藥之後仍然會復發。意即在誘導期結束時,或在其後的治療期間裡,病童體內癌細胞有可能並未全被清除乾淨,這是目前認為血癌會復發的原因之一。

以傳統的顯微鏡檢查方法,並無法有效地辨識出這些微量殘存癌細胞的存在。所以,必須要用更靈敏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找出它們。

測量這些微量殘留癌細胞的方法有許多種,其中流式細胞儀的方法,近年來已成為主流之一,利用每位病童發病時,癌細胞特有的細胞表面標記的不同,先找出每一位病人特有的組合,日後有骨髓檢體時,就可以用來偵測其中之微量殘留癌細胞的多寡;此方法其敏感度可以到達10-4。

從民國90年開始,我們開始收集兒科新診斷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病例,共66例,進行其微量殘留癌細胞之檢測分析。其中46位病童有抗體之組合可作為追蹤癌細胞之用(75.4%)。

從38位有達成緩解之個案,我們又追蹤了83個骨髓檢體,其中21個檢體可以檢測出有微量殘留癌細胞之存在(25.3%)。在緩解治療完成時,38位病童之中,有16位可檢測出有微量殘留癌細胞之存在。在之後的檢查時間點,則分別慢慢減少到13.8%(13-20週)以及6.3%(23-56週)。

雖然,我們的追蹤時間還相當短,還不能與一些臨床數據作更詳細之分析。不過此一技術之開發與引進,不僅代表我們已經可以跟上國外之技術,也期望由於此技術之應用,能夠早期偵測出那些潛伏之預後不好之病童,以更進一步提高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治療的成功率,嘉惠病童。

成功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副教授、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建旭


THE TRU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IS WHAT HE DOES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8 11:4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84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