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783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黑暗正义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头衔:讨海人讨海人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0 鲜花 x23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薪水的人生方程式
有个朋友叫「小六」,在科技公司上班,最近才从研发部门转到营业单位,是个会写程式又热爱文学的乐观小伙子。

他曾经一个人去捷克旅行,出发前许下心愿,希望旅程中有机会迷路,可以在陌生车站打地铺,或遇到抢匪,惟有这样,他才觉得不虚此行。

小六满脑子理想,可惜理想很难换到新台币,所有人都劝他好好在科技公司上班,稳稳当当领薪水,这样子比较实际些。

他却说,他的薪水结构可以均分成三等份,一份是被老板骂的「遮羞费」,一份是对客户陪笑的「坐台费」,另一份,则是加班「卖肝」赚的钱。

听起来很幽默,但仔细想想,还真的很辛酸。

于是,我也开始认真算计,薪水与人生,到底有何牵连。

刚毕业的时候,薪水微薄,三分之一付房租,三分之一吃饭搭公车买衣服偶尔看电影,另外三分之一,被欧巴桑同事鼓吹,拿去跟会。

这是薪水的支出面,跟小六形容的不太一样,小六说的,应该是拿自己的人生去典当,薪水于焉成为当铺老板称斤论两之后,支付的对价报酬。

那么,我来想想,职场菜鸟时期,到底拿了人生哪个部分去典当?

那时,我对职场生涯绝对抱持正面的期待,期待升迁、加薪、成就感、专业加值与人生加分,所以,我用「青春、热情、希望」来换取薪资对价。

因为青春,仗着体力好、精神佳,一冲刺起来就把自己当成机器,吃苦当作吃补,什么折磨都挺得住。

因为热情,许多委屈都不计较,傻呼呼的,所谓职场人际关系的尔虞我诈,全没放在心头。

因为充满希望,总觉得平步青云或跳级升迁不是问题,五年、十年、二十年,就能从课长、襄理、副理、经理,一路往前冲刺,上看总经理。

所以,工作像吸血鬼,把我的人生瓶盖打开之后,插一根吸管,将瓶子里的「青春、热情、希望」一饮而尽;而我把薪水转手交给房东、喂饱肚子、还拿去跟会,标会之后,去了一趟日本七日游,新台币就跟我沙哟那啦说再见了,好一段简单快乐的菜鸟时光!

后来,薪水多了些,开始想要买股票、买预售屋,也开始有能力报名某些看起来很有水准却很贵的课程,于是,三分之一拿来打理食衣住行;三分之一拿来投资,期待钱滚钱;另外三分之一,拿来替自己增值。

可惜,股票市场从一万多点跌到三千多点,股王变水饺,股票变壁纸;房子从一坪三十好几,跌到十万不到;至于那些很有水准又很昂贵的课程,不是花钱注册之后频频跷课,就是听完课之后,也没有因此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或拥有十招之内把老板干掉的本事。

之前的青春、热情与希望,因为皮条、倦怠或领悟,变得易怒、唠叨与神经质。

我发现,薪水数字最可观的时候,三分之一拿来养活现在的自己,三分之一存起来养活未来的自己,另外三分之一拿去养活「别人」。

所谓「别人」,包括餐厅老板、KTV业者、服饰店小姐,还有航空公司与旅行社。

因为工作沮丧必须上馆子花钱吃大餐排遣郁闷;因为同事吆喝聚会,跑去KTV唱到「骚声」还吸饱一缸子二手烟;因为「肚烂」升迁不公平,狂买名牌服饰才得以泄恨;因为想要舒缓工作压力,跑去小岛度假或到香港东京瞎拚,「买东西吃东西买东西吃东西」,假期结束了,钱也花光了,才发现倦怠感根本没甩掉。

许多年过去,薪水与人生之间的比重关系,越来越倾斜,越来越难懂。高薪的人,未必拥有快乐人生,就好像快乐的人,也许连劳保最低投保薪资的水平都构不到。

最近,我认识一个基金会,他们从921地震之后,就决定留在中部,用纪录片镜头陪伴灾区的朋友们重建,于是,基金会经常面临薪水发不出来的窘境,只好维持一半人力接拍商业案子赚钱,一半人力继续他们的理想。

而我熟识的独立工作者当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将人生切割成两半,一半拿来接无趣但可以赚钱的案子,有了收入之后,藉以支撑另一半寂寞却美好的创作,包括写作的人,也包括画插画的人、做音乐的人、和拍电影的人。

接案子的时候,要把自己缩小,要努力迎合业主的口味,要把创作的拗脾气藏起来,唯有这样,才能凑到足够的经费,写自己喜欢的东西,画自己想画的作品,做自己认为最屌的音乐,拍自己想要的片子。

诗人曾经说过,所谓上班族,就是把生命切成一片一片,每个月,拿去换薪水。

那么,上班族不也是把薪水切成一片一片,拼凑人生,或喂饱肚肠,或养活过去、现在与将来。

不管是小六口中的遮羞费、坐台费或卖肝赚的钱,还是我自己捡拾过往在企业体卖命的轨迹,薪资好像只是具体呈现在报税资料的数字栏,成为信用卡申请的评比标准,薪水收入未必转换成存摺重量,反倒历历鲜明烙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

你呢?你的薪水和你的人生,说不定就是一组耐人寻味的几何方程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11 15:4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22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