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58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dwithme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級別: 副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超頻 & 開箱
推文 x239 鮮花 x2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測試][CPU] AMD TR4 2920X搭配X399與Intel i9-9900K搭配Z390效能分享
兩年前AMD推出Ryzen新架構後,CPU市場便進入快速競爭的時代
兩大品牌對於CPU時脈、核心數量、製程、效能與價位這幾個面向
比起前幾年產品線都開始必須有所變化,對於消費者將是一大利多
風大去年也分享過Intel 9700K、9900K與AMD 2600X、2700X測試
本篇將兩個不同架構的平台放在一起測試做為參考,但個人覺得不能當成對決
因為除了CPU規格與定位不同外,還有市場售價也有所落差
就好像金城武說過:說我帥太沉重。這兩個平台要說是對決也太沉重了..XDD


本篇是AMD所辦網路徵文比賽,若網友有任何建議也希望回覆在文末讓官方參考
從2001年風大開始在網路分享文章就強調實測與心得為主,本篇還是依照原本理念
有看過個人以往的測試文章的網友應該會認同,風大評測秉持著貴在真實的原則XD
首先是AMD平台採用Ryzen Threadripper 2920X,製程為12nm,時脈3.5~4.3G
12核心與24執行緒,也就是12C24T,預設TDP 180W,網路報價約台幣20700元
散熱器採用ENERMAX LIQTECH TR4 II 360,才能完整覆蓋表面積很大的2920X
ASUS Cooling Kit套件能替主機板在核心供電區加裝風扇支架與SOC供電區域安裝散熱片


主機板為ASUS PRIME X399-A,E-ATX尺寸,網路報價約9900元
個人先前分享的主要是AM4腳位的X470與B350,與此款價位相差很大
AMD X399主要競爭對手應是Intel Extreme定位的X299主機板
右上為2920X本體,面積比對手CPU大上許多,如此設計將更有利於多核心的配置
不過安裝過程較為複雜,首次安裝建議要參考網路上的相關教學


PRIME X399-A內建RGB燈光,在右下晶片組散熱片區域
支援Aura Sync RGB同步燈效,對很多搭載RGB燈號的周邊會很有幫助
8 X DIMM DDR4,可達4通道頻寬,最高支援DDR4 3600高時脈與128GB大容量


Intel平台採用Core i9-9900K,先前已經分享過預設與超頻兩篇的測試文章
製程為14nm,時脈3.6~5G,8核心與16執行緒,也就是8C16T
預設TDP 95W,價格比較浮動,供貨正常時約15800元,缺貨時約17500元
9900K包裝非常有創意,與Intel以往的紙盒包裝有很大的不同
散熱器採用ENERMAX LIQTECH II 360 ,也算是相當高階的一體式水冷


主機板為ASUS TUF Z390 PLUS GAMING(WI-FI),網路報價約4990元
這兩個平台CPU加主機板價差約為8010~9810元,所以開頭才說非對比測試
此款主機板強調TUF設計路線,擁有TUF防護與軍規等級TUF組件,保固長達5年
也支援Aura Sync RGB技術,可與其他同樣支援此技術的周邊做燈光同步的效果
右上為9900K特殊包裝盒,CPU尺寸與以往相同,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改得更大支援更多核心?


ASUS TUF系列是個人以往測試過覺得不錯的系列,主打高耐用與軍規級設計
這款名稱又加入Gaming的命名方式,想必將自家電競主機板的設計也有所導入才是
TUF代表圖案有別於ROG系列,算是ASUS另一個蠻成功的主機板系列延續至今


其他是這兩個平台的共用配備,顯卡ASUS ROG-STRIX-RTX2070-O8G-GAMING
最近有分享過筆電版2080 Max-Q,本回剛好可以分享2070標準版效能
SSD為Teamgroup 2.5吋DELTA RGB 1TB SSD,強調電競與RGB燈號
DDR4為同樣DELTA RGB系列,DDR4 3200 8GX2,散熱片外型相當漂亮
為何只搭配雙通道記憶體?也許是AMD主辦方認為X399雙通道效能已經足夠
剛開始花很多時間用2920X雙通道測完底下軟體好幾輪,再用4通道測試比較後
個人還是決定想自行加裝兩條DDR4 3200變成4通道以便發揮最佳效能
以上配備大都是先前借測各處的產品回收,有些產品不是全新故不適合全拍或近拍
還有TR4水冷所附散熱膏已經被某一手用完,兩個平台皆改用自己慣用的散熱膏


AMD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MB: ASUS PRIME X399-A
DRAM: Teamgroup DELTA RGB DDR4 3200 8GX2
VGA: ASUS ROG-STRIX-RTX2070-O8G-GAMING
SSD: Teamgroup DELTA RGB 1TB SSD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ENERMAX LIQTECH TR4 II 360
OS: Windows 10 64bit


Intel測試平台
CPU: Intel Core i9-9900K
MB: ASUS TUF Z390 PLUS GAMING(WI-FI)
DRAM: Teamgroup DELTA RGB DDR4 3200 8GX2
VGA: ASUS ROG-STRIX-RTX2070-O8G-GAMING
SSD: Teamgroup DELTA RGB 1TB SSD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ENERMAX LIQTECH II 360
OS: Windows 10 64bit


兩個平台會用相同的軟體運作,上方為AMD,下方為Intel
AMD 2920X預設3.5~4.3G,DDR4 3200 CL16 18-18-38 1T
Intel 9900K預設3.6~5G,DDR4 3200 CL16 18-18-38 2T

CINEBENCH R15
CPU => 2568 cb
CPU(Single Core) => 175 cb


CPU => 2043 cb
CPU(Single Core) => 218 cb


CINEBENCH R20
CPU => 5732 cb
CPU(Single Core) => 433 cb


CPU => 4458 cb
CPU(Single Core) => 516 cb


CPUZ 1.87.0
單線執行緒 => 492.7
12C24T多工執行緒 => 7576.3


單線執行緒 => 578.2
8C16T多工執行緒 => 5419.7


CPUZ與CINEBENCH支援度高可以發揮兩款CPU全部效能
附上R20最新版本,測試項目有所改版,所得分數已經跟R15有所不同

Geekbench 4
Single-Core Score => 4722
Multi-Core Score => 35204


Single-Core Score => 6388
Multi-Core Score => 34183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1m 57s
x265 Benchmark 2.1.0 => 56.83 FPS


Running Time => 1m 52s
x265 Benchmark 2.1.0 => 67.31 FPS


以上Geekbench 4、FRYRENDER、x265 Benchmark這三款測試軟體
2920X在多核心測試明顯偏弱,可能是對於AMD Ryzen架構尚未優化或支援度較低
查過英文網站評測,Ryzen對於x264表現還不錯,但是x265效能普遍都偏低
這不是只有TR4 2920X才有的狀況,連AM4 2700X系列也有類似的情況
可見就算是多工需求的軟體,優化還是很重要的環節,也希望未來可以再進步

DRAM效能測試
DDR4 3200 CL16 18-18-38 1T
AIDA64 Memory Read - 75302 MB/s


DDR4 3200 CL16 18-18-38 2T
AIDA64 Memory Read - 46632 MB/s


個人所測得2920X DDR4 3200雙通道Memory Read - 48257 MB/s
X399平台採用4通道在DDR4頻寬會有很高的效能,不過要多購入兩條DDR4成本
如果是遊戲中表現,以前評測有對比過同一款遊戲與同一張顯卡之下
Intel X299 10C20T 3~3.3G 4通道為100頁左右
而Z170 4C8T超頻4.7G搭配雙通道則有150頁,顯見CPU高時脈佔比相當地重
關於3D效能表現在底下會用ASUS RTX 2070測試做為參考

SSD效能測試
此顆Teamgropu原廠規格,ATTO或Crystal Disk Mark測試軟體
Read: 560MB/s與Write: 510MB/s,應該是連續讀取或寫入
4K Random Read/Write: 90K/85K IOPS max
AMD X399(Windwos 10電源管理:AMD Ryzen平衡)


Intel Z390(Windwos 10電源管理:高效能)


最高連續寫入與多項4K效能的數據都是AMD 2920X較高一點
打破以往AMD平台在SSD 4K效能會偏低的狀況,搭配2.5吋SSD表現不錯
DELTA RGB系列在燈號設計都相當漂亮,尤其支援RGB有更多的顏色變化
此系列SSD發光面積佔比約5:3,可由上方兩個平台的外觀照片看到
放入機殼由透明側板看也許會比較暗,不過還是比顯卡發光區亮上許多

3D效能部分由ASUS ROG Strix GeForce RTX 2070 OC 8GB為主
外觀採用三個翼型風扇設計, IP5X防塵性能降低灰塵進入提升運作順暢
0dB技術在許多搭載高階散熱器的顯卡較為常見,55度以下不會運轉強調靜音
此外有增加散熱器接觸面積的MaxContact技術,金屬強化框架與背板
時脈有兩種模式,超頻模式-GPU Boost Clock:1845 MHz,GPU Base Clock:1410 MHz
電競模式(預設)-GPU Boost Clock:1815 MHz,GPU Base Clock:1410 MHz
以下雙平台皆採用電競模式(預設)來運作
2920X
3DMARK Fire Strike => 18709
3DMARK Time Spy => 8688(礙於篇幅僅用文字補充)


9900K
3DMARK Fire Strike => 21271
3DMARK Time Spy => 9553(礙於篇幅太多僅用文字補充)


UNIGINE 2
2920X 1080P MEDIUM => 16533


9900K 1080P MEDIUM => 16904


FINAL FANTASY XIV : STORMBLOOD
2920X 1920 X 1080 MAXIMUM => 14810


9900K 1920 X 1080 MAXIMUM => 19556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解析度為1920 X 1080,將3D特效為極高模式,內建測試項目
已渲染幀數5959,文字補充2920X播完開頭動畫後在一開始場景畫面 - 69 FPS


以下是內建測試項目,已渲染幀數7507
文字補充9900K播完開頭動畫後在一開始場景畫面 - 109 FPS


Monster Hunter: World 魔物獵人 世界
2920X 1920 x 1080,3D特效開到最高,進入遊戲一開始場景畫面 - 77 FPS


9900K 1920 x 1080,3D特效開到最高,進入遊戲一開始場景畫面 - 81 FPS


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絕地求生
2920X 1920 x 1080,3D特效都開到最高,開始角色設定畫面 – 134 FPS


9900K 1920 x 1080,3D特效都開到最高,開始角色設定畫面 – 137 FPS


Battlefield V 戰地風雲5
1920 x 1080,GRAPHICS設定Auto: MAX Fidelity
DX12與NVIDIA DLSS選項開啟
2920X進入遊戲練習模式開始畫面 - 114 FPS


9900K進入遊戲練習模式開始畫面 - 184 FPS


2920X開啟Ryzen Master中Game Mode,會關閉一個Die變成6C12T運作
藉以縮短延遲率並提升時脈拉高遊戲效能,實測發現DDR4頻寬也會剩一半
比較過幾款遊戲,2920X遊戲頁數會有正負1~2頁的差異,以上皆是開啟Game Mode測試
兩款CPU單核自動超頻最大時脈為5G與4.3G,落差大約16%左右
9900K夾帶著高時脈與長期以來的遊戲軟體於對Intel優化程度,在多數遊戲中有著優勢
個人覺得落差10~20%以內都算是合理的範圍,以上測試2920X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能
除了極地戰嚎5與戰地風雲5兩款新遊戲優化度有待遊戲商改版加強外
要有更高時脈來拉高效能,那就期待下半年三代Ryzen採用7nm搭配可能的5G高時脈

本篇測試費時至少超過30幾個小時以上,AMD平台重灌三次與Intel平台重灌兩次
AMD平台測完換成Intel平台,系統共用同一個C槽或Intel專用其他槽都出現單核效能降低
或有時測完這個平台,換下一個平台時nVIDIA顯卡又出新板驅動再裝回去重測
自認為裝機技能練得還算高,但還不想因為這篇讓我練到MAX還跳出轉職選項好嗎XD
過程中測過比本文還多款軟體,加上每個軟體都跑3~10次以上,以求穩定數值
重複拆裝平台加上重灌系統與安裝最新驅動,畢竟是第一次分享AMD TR4平台
已經盡力花很多時間將2920X平台都弄到最好的效能表現,也礙於篇幅跟時間限制
對於其它硬體沒辦法多做說明,AMD AM4或Intel第9代平台超頻與軟體也請參考先前文章


本篇是個人第一次使用TR4平台,需要多花些時間跟耐心在調校與發揮效能上面
不像之前發表過一二代AM4那十幾篇文章順利,一般使用者還是建議2600或2700平台較佳
因為AM4主機板數量眾多,更加普及也間接讓相容性提升不少,尤其價格相對更為平價
如果考慮TR4平台,網路上看到1920X 12C24T搭ASUS PRIME X399A只要18878元
對於高階平台來說,這種出清價位與對手12C24T搭X299的價位相比確實非常吸引人
Ryzen架構推出也僅有兩年,對許多軟體與遊戲優化程度尚有不足,未來應該會再進步
AMD除了有高核心更平價的市場定位外,下半年將推出的三代Ryzen應能站上5G關鍵點
也期待網路消息有關Intel今年可能會推出10nm,讓雙方互相競爭,消費者才有更好更便宜的產品可選擇
2019年底前CPU市場將會是激烈的一年,windwithme未來有入手新世代CPU將會盡速分享
下一篇測試Thermaltake RGB DDR4 3200水冷記憶體,希望能有機會超頻4000的能力
喜歡windwithme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我的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9-03-31 15: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533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