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图 2.
图 3.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 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 译语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编译
经文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
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
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
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
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
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
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
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
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
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
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
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
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
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
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
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
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
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
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
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
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
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
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
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
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
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
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
-----------------------------------------------------------------------------
白话
如来告诉阿难:
你们还只是以攀缘之心来听我宣示佛法,
那么,我所说法对于你们,仍然只是缘物而已,
你们并没有获得对于佛法真体的觉知。
就像有人向人指示月亮,这人就应当依着这指示去看月亮,
如果只以手的指示就以为是月亮,
那么这人不仅看不到月亮,也看不到那手的指示了。
为什么?因为这人以指向月亮的手为月亮,
这又不仅是看不到手的指示,这也是不能识别明和暗。
为什么?因为这人以手的指示为月亮的明亮性质,
虽然手的指示和月亮的明与暗是孑然分明的,
可是这人却不能了解这些。你也是这样。
如果你以听我说法的心为你的本心,
那么这个心就是与我所说的法音有分别的心,
这个心自此就有了分别性。
譬如客人寄宿旅店,住了又走了,不会常住不走,
可是旅店的主人却不会走,因为他是掌持人。
心也是这样,你的真实之心没有地方可去,哪还说什么,
离开了听说的声音这心就没有了分别性?
这哪里只是听到声音使这个心生出分别性,就是其它,
比如能分别我的容颜的心,离开了所见容颜,
也没有分别性。离开一切形质世界,就没有心的分别性,
心没有分别,那么一切分别都没有了,
既没有住在形质器物世界,也不是住在空无所有之上。
像拘舍离那些外道,并不能明了这个真理。
其实离弃一切认知缘物,心就不生分别,
而你的心就会返还到本来的地方,这时,你的心就是主人了。
*********************************************************************
经文
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
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
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
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祇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
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
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
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
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
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
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
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
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
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
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
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
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
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
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
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
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
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
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
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
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
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
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
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
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
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
云何眚人目见圆影。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
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
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
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
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
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
祇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
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
彗孛飞流。负耳虹蜺。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
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
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
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
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
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
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
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
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
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
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
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
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
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
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
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
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
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
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
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
及心念虑,非和合耶。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
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为非塞和。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
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阿难。
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
畔云何成。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又妙见精,
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
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
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
白话
阿难,虽然你曾悟解到妙明觉见的本性不在因缘,
亦不是自在自为,但是,你仍然没有明白这个妙觉的根本,
既不在妄念的因缘和合,也不在妄念的非因缘和合。
阿难,我再以面前境象问你。
你现在仍然以为世间一切都是妄念的因缘和合,
从而自己已是迷惑不已,
甚至要证明那菩提妙心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那么,你那妙明本心到底是与光明和合而生,
还是与昏暗和合而生?是与通阔和合而生,
还是与堵塞和合而生?如果是与光明和合而生,
那么你观看光明,光明即现示面前,哪里会掺杂着观见?
如果观见是可以分辨出来的,那它会是什么形象?
如果分辨不出观见,又说什么看见了光明?
如果那就是观见本身,又说什么看见了观见?
观见一定是圆满不可分的,那么它在哪里与光明和合?
如果光明是圆满不可分的,就不会与观见和合,
如果与观见是和合而生,则这个观见一定是另外一个光明。
两个光明相杂相混就失去了原本所说的一个光明的本义,
如此一来,说观见与光明因缘和合而生并不正确,
这个道理,对于说与昏暗和合,与通阔和合,
与堵塞和合等等,都是一样的。
另外,阿难,你现在认为那妙明净见的根本,
在于其与光明和合,与黑暗和合,与通阔和合,
与堵塞和合等等。如果是与光明和合,
那么在与黑暗和合时,光明的相就应消逝了,
而观见不能与种种黑暗和合,还说什么看见了黑暗呢?
如果看到黑暗时又不能与黑暗和合,那么与光明的和合,
就不能看见光明,既然如此,又说什么与光明和合而生?
看到光明就看不到黑暗,这个道理,对于说与黑暗和合,
与通阔和合,与堵塞和合等都是一样的。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
如果我认为这个妙明觉心本来就不与种种
世间事物和种种识心妄念和合而生呢?
如来说:你现在又说妙明觉心不是因缘和合而生,
那么我再问你,这个妙明觉心的根本不是因缘和合,
它是不与光明和合,还是不与昏暗和合?
是不与通阔和合,还是不与堵塞和合?
如果是不与光明和合,观见和光明就处在对立两边,
你仔细观察,哪边是光明?哪边是观见?
光明和观看以什么为边界?阿难啊!
如果在光明这边没有观见,那么观见就没有涉及到光明,
自然也就看不到光明在哪里。如此说来,
边界怎么能安立呢?这个道理,对于说不与昏暗和合,
不与通阔和合,不与堵塞和合等等,都是一样的。
说妙明觉心的根本不在因缘和合,不与光明和合,
也不与黑暗和合,不与通阔和合,亦不与堵塞和合。
那么,如果不与光明和合,观见与光明就是相抵相乘的,
就像耳朵与光明毫不关联。观见已然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还去辨明什么和合与不和合的道理?这个道理,
对于说不与黑暗和合,不与通阔和合,
不与堵塞和合等等,都是相同的。
阿难啊!你仍然没有明悟到,世间一切浮物,
一切幻化物象,它们在哪里出现,随即就在哪里灭尽。
幻象妄念只是外相,它们的本性原来都是妙觉清净本体。
像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所有的因缘和合,
虚妄事物,因缘离合,虚妄灭绝等等,
都不知一切的生起灭去,原来都是如来藏,
都是常住圆明妙觉之中,都是如来真如自性。
要在这如来真性常住不动之中,
寻求生死、去来、迷悟、生灭等等,是永远不可能得到的。
*****************************************************************
经文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
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回无所有。其人无故,
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
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狂华,
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
还从空入。若有出入,即非虚空。空若非空,
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
既从目出,还从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
若有见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
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睛空,号清明眼。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
百骸调适,忽如忘生,性无违顺。
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
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是诸幻触,
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
何不触身。不应虚空,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
又掌出故,合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
应亦觉知入时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
自有一物身中往来。何待合知,
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崖,
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酢说,
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
何待人说。若从口入,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
此水何不耳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
想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白话
阿难,为什么说五蕴原来都是如来自性妙明真如呢?
阿难啊!譬如有人用澄明之眼观看晴明的天空,
只看到那晴空虚廓,并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这时那人不会徒然去转动眼睛。等到瞪视已久,
眼有烦劳时,眼才有所动作,
于是就会在虚空之中看到摇动的光华,
随即就会生出种种摇荡狂乱的妄相。色蕴也是这样产生的。
阿难,这种种摇荡光华,既不是从虚空之中生出,
也不是从眼睛产生出来的。
阿难,如果光华是从虚廓的空中产生,就应当既能出来,
又能进去,但是,有光华的出来进去,天空就不会是虚廓的,
如果天空不是虚空,
自然也就不会有虚妄的光华在那里生起灭去,
这就好比已有的阿难躯体不会再容载另一个阿难一样。如
果这些光华从眼睛产生出来,就应当既能出来,又能进去。
由于光华从眼睛里产生,就应当能够被看见。
如果有能看见的东西,这东西被除去时,
那光华就应当不在,随即就只看得到眼睛。
如果眼睛没有可以看到的东西,那这眼睛是长翳膜,
但是,当眼睛又看到光华时,
说明这眼睛应当是没有长有翳膜的。如此说来,
还说什么晴明虚廓的天空,说什么清明无碍的眼睛呢?
所以,色蕴只是虚妄,
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
经文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逾越。
行阴当知,亦复如是。阿难。如是流性,
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离空水。
如是阿难。若因空生,
则诸十方无尽虚空,成无尽流,
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因水有,
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现在。若即水性,
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
是故当知,行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
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难。
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应少虚空。
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故当知,识阴虚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白话
阿难,譬如激流波浪前冲后涌,
前浪后浪相继相续,不相逾越,行蕴也是这样的情形。
阿难,水流的状态,既不是从空无中产生,
也不是从水自身里产生,
它既不是水的自然本性,也不是能够离开空无和水自身的。
那么,阿难,如果它是从空无中产生,
十方世界无涯无际的虚空里,就会涌流着漫无涯际的水流,
十方世界自然就会被淹没。如果它是从水自身里产生出来,
那这些激流的本性就不会是水,而有它自己的相状,
现在就应该能够现示出来。如果它就是水的自然本性,
那么,当水平静澄清时,这水就不是水的自身。
如果它又是离开空无和水自身而存在的,那么,
空无自身之外并不另有东西,水自身之外也没有流水,
除此而外还有什么激流呢?所以,应当知道,行蕴亦是虚妄,
既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也不是自在自为。
-------------------------------------------------------------------------------
按这里检视影片,登入论坛可以直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