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7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雲語書摘說夢
雲語書摘
一般說夢,有兩種現象,
一是比喻不切實際不能實現的,有如做夢般;
其緣境的發生,不外是來自人的妄想雜念,
因胡思亂想,所以編織白日夢,⋯⋯
由於來自人的想,故謂之夢想。而做夢的經驗,人人都有,
往往夢裡發了財,醒來只是一場空,夢中被追殺,醒後原來虛驚一場;
夢中房間失火了,驚嚇之餘什麼也沒發生。
可是,人在夢中時,一切似乎真實不虛,即使惡夢驚醒時,
也會全身不舒服,心跳加速,彷彿身歷其境,不只是夢一場,
所以有人說人生如夢。確實人的一生,如夢境流轉般日復一日;
孩童時盼著長大,長大後期待功成名就,年老氣衰則擔心害怕死。
從古至今,多少人汲汲營營追求名聞利養,但不論最後致富多少,
身份地位多高,即使如古時皇帝、現代總統,一樣得面對死亡,
無異於一般平民百姓,所謂人生如戲,其道理也就像做夢,如夢一般。
另一種是指睡眠中的幻象叫夢,多因身體內外所受的刺激而起。
夢,在佛教的理念中,是五蘊於某一時空,相應於色塵緣境,
僅僅一極微剎那的作用後,顯現於睡眠時的我意識,所發起的一些印象;
其印象往往是片斷的、殘缺的,全歸每一個人的定的修養不同。
白雲老禪師在《禪和遺痕.夢、願、定境》一文中說,
夢於五蘊的變化所產生的作用,但止於「受」而後「想」;有時,
自我意識中有「行」的樣子,卻沒有「動」的實際行為,
自然也就沒有「識」的結果,
所以,夢中的印象,往往祇是片斷的、殘缺的。
在《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二》有關夢的記載,提出四種夢的現象:
1、四大不和夢:因地、水、火、風四大種性不調和,
引起心神散亂而放逸;做夢時,或山崩,或水災,
或自身飛騰虛空,或被虎狼、盜賊等追逐。
2、先見夢:即日有所見有所思,因而發起夢境。
3、天人夢:依人的言行,天神為修善的人感善夢之境,
有增長善根的激勵作用。惡人作夢,則天神為現惡夢,
令使驚怖而生善的作用。
4、想夢:妄想雜念多的人,發夢最多,夢境亦複雜;
想善事則夢善,想惡事則夢惡。      
《禪和遺痕》謂,學術界說「夢」,認為是潛意識,
極近似佛法中的五蘊作用。此作用的變化動力,來自色塵緣境的誘因;
這種誘因,正是日間相應後的印象,其時間完成於一極微的剎那間。
所以,夢中景象,不過陰覆意識,
展現於無明惑中,剎那剎那的現象罷了。
然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對夢的看法、解釋亦各有不同,
小乘佛法大多透過夢來暗示重大事件及轉變,
如佛陀托胎前,摩耶夫人夢菩薩騎白象入胎;
而大乘佛法則多詮釋夢的本質,
並藉其性質的虛妄不實以比喻有為法的夢幻泡影,
如《金剛經》謂: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又《大般若經卷五九六》、《大智度論卷六》等
亦以十種譬喻來引導學佛的人契入緣生的法義,
即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乾達婆城、
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等十種譬喻說明緣生現象,
其中即有如夢一喻。
明代蓮池大師所著《竹窗隨筆.世夢》謂: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今被利名牽,往返於萬里者,
豈必枕上為然也!故知莊生夢蝴蝶,其未夢蝴蝶時亦夢也,
夫子夢周公,其未夢周公時亦夢也。曠大劫來,
無一時一刻而不在夢中也。破盡無明,朗然大覺,
曰:天上天下惟吾獨尊,夫是之謂夢醒漢。」
日本的德川家光將軍苦於基督徒之亂,
求教於澤庵(1572~1645)禪師「有否不戰而平之道?」
師答:世界是一個夢,只是人在夢中,不知是夢,以為真有這個世界。
與人相爭,是夢中之爭,醒來之後哪有敵人?把世界當成現實,
也是因為在夢中,而不知道是夢,所以勝則喜,負則悲。
相爭於自他對立的夢中,勝有何喜?敗有何悲?
夢中之爭應該停止;去做一個無勝、無敗、無事的人吧!
當師臨終前,弟子請師寫辭世偈,師推辭不掉,
拿起筆來寫了一個大字──夢。又在旁邊以細字寫道:
百年三萬六千日,彌勒觀音幾是非,是亦夢,非亦夢,
佛云應作如是觀矣。師寫完即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此外,白雲老禪師在《休庵散抄.夢的現象》說,
發夢的現象可以歸納為四種:
1、虛夢,於見聞中自我編製而成。
2、妄夢,偏於妄想自我意念組合。
3、覆夢,思想變動時一剎那中起。
4、複夢,依前之三者發夢的延續。
所以,夢有潛意識和明顯意識的。潛意識的夢,形成於心念發動時,
剎那間所攝受的色塵緣境;於極微短暫甚至不曾經意的意識,
出現於睡夢中的現象者是。明顯意識的夢,往往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包括日間的一些妄想和雜念;
這一類型的睡夢,形成於掛礙和幻想。
但是,任何夢境的發生,多因心念的不清淨而起,尤其偏好妄想的人,
最容易編製生夢;或有意、或無心,總歸夢境,無有實性。
若引喻為之警語,猶言世法如夢,不可沉迷。
是以,學佛者應多修三摩鉢提,
運用思想,發揮智慧的效用,入三昧淨境,於道方始大增利益!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7-17 07:4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49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