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5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格物致知

圖 1.



致良知,是明朝大儒王陽明創立的心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致良知」學說對後世儒家、漢字文化圈都有深遠影響。
而「致良知」本身,是中國儒、釋、道三家思想融合的產物。
王陽明的「良知」概念,出自孟子,但又有進一步的闡發。
王陽明認為「良知即天理」。⋯⋯
王陽明採納結合了《大學》中的「致知」思想,
遂提出「致良知」之說。當時明朝中葉,
傳統的程朱理學已走向死板僵化,與科舉緊密結合,
走向形式化。而理學在理論上沒能有大的突破。
王陽明提出「致良知」新說,是儒家的一大理論創新。
「致良知」可以看作是一種實踐論。
王陽明雖認為「良知」是「心」的本體,
但也倡導「良知是虛,功夫是實,知行合一」,
說的是在本體上雖無需用功,但認知與實踐、
功夫與本體應該融會貫通,合為一體。
維基百科*

王陽明:端正事業物境,達致自心良知本體。
「『致知』云者,非若後儒所謂充擴其知識之謂也,
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
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
吾心之本體,自然良知明覺者也。」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謂之物。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
歸於正者,為善之謂也。夫是之謂格。」、
「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發,知者意之體,物者意之用。
如意用於事親,即事親之事,格之必盡。
夫天理則吾事親之良知,無私慾之間,而得以致其極。
知致則意無所欺,而可誠矣;意誠則心無所放,而可正矣。
格物如格君之格,是正其不正以歸於正。」、
「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
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
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格者,正也;正其不正,
以歸於正也。』『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隨時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5-17 23:2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念心是一無所住,
就是「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這是就「理」上來講。
在「事」上,佛事門中是不捨一法,
否則怎麼會以六度萬行
來圓成菩薩道呢?雖說是六度萬行,
但還是要銷歸自性,
回歸到「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華藏祖師:修行之道無他,唯有革心而已,
即將眾生之生滅心轉為不生不滅之大菩提心是也。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5-17 23:2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傳喜法師:王阳明前身为镇江金山寺老僧,他五十岁时途经金山寺,
见一关房紧锁,硬要进去观看,然此关房无人可进,紧闭已五十年。
待出家师放行,见里面有一坐化老僧,相貌栩栩,
墙上题有一偈:“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他的前身为镇江金山寺老僧。
而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是以佛教智慧振兴道教。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5-28 14:5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95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