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5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離於兩邊行中道

圖 1.



離於兩邊行中道

黃國達        
佛教講中道,避免偏激的觀念和行為,
中道的正確意義是什麼?中道闡釋的是不落兩邊的正中的道路。
佛陀曾比喻說,上游的木材如果要順利的運送到下游,
耍順著水流而行,不要靠到岸邊擱淺,
也不要沈沒在水底,才能到達目的地。
中道又如彈琴,如果琴絃太緊,聲音粗澀;
琴絃太鬆,則聲音沈悶;不鬆不緊,聲音才會美妙。
在實踐上佛陀開示了不苦不樂的中道,自我虐待的無義苦行,
或放縱感官享受的沈溺樂行,兩者都不能得到心靈的解脫自在,
唯有依中道的智慧而行才能解脫。

在觀念上的中道,則離常見、斷見,
一見、異見,有見、無見等邊見,勝解緣起性空的中道。
為什麼談中道必須明緣起?如『雜阿含』三○○經說:
「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由此生故彼生,而不起「無」見,此滅故彼滅,
因此不起「有」見,不落有無二邊,就是緣起的中道。
十二緣起本為四聖諦中說明流轉還滅的集諦,
而其「此有故彼有」的原理,則是適用於一切法的。
緣起法則說明了一切存在都是在相依相待之中呈現,
其中沒有一絲一毫的實體或絕對性,
所以緣起的極致就是寂滅,而這寂滅不是灰身滅智、
沈空滯寂的意思,而是一切執取、邊見的息滅,
也就是「空」的的意思。
既然,一切法歸於空,是否偏於一邊,而有失中道呢?
須知「空」並不意味最終的結局或結論,
而是指相依相待的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
空就在每一剎那所呈現的各式各樣的現象中展示它的普遍性。
可以說緣起即空、空即緣起,名為中道。
由此可知中道並不等於中間路線,或兩邊加起來除以二那樣簡單,
而是恰如其份、回到最真實的狀態,
所以當體即空的緣起中道,即是「諸法實相」。
那麼,如何體認中道,並實踐中道?
體認中道,就是看到真相、生起智慧,不再執迷於錯誤的認知;
實踐中道,就是將所見到的真相,內化為行動力,
扭轉偏離中道的身口意三業,回歸八正道、六波羅蜜的中道正行。
所以,在生活中體認中道、實踐中道,
就是要如實了知當下的情境,觀察它的緣起緣滅、依存關係,
不要固著在某種思考觀點上、局限在某種經驗模式,
而能以更超然、更開闊的視野來認清事物的真實狀況,
然後依據這「無執、無滯」的空性智慧,
清除內在的陰影、激情、臆測、成見,
以及不合乎中道的不良習慣,然後適當地處理眼前的事物,
如此則能順於中道的正法。
在佛法裡,慈悲是一項修行,在世俗中愛心也是一種美德,
然而如果偏離中道,就會有所缺失。
如果出於慈悲和愛心而幫助別人的時候,忽略智慧的觀察,
沒有見到對方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很可能因為你的幫助,
無論是金錢、勞力或感情上的支持,造成強固的依存關係,
非但不能使他因為困境而學習、成長、獨立,
反而因為依賴日深而更沒有自信,或不知珍惜、感恩。
這就是缺乏智慧的溺愛,而非發自覺醒的慈悲,
有些親子關係的問題都是由偏離中道所引發的。

真正的慈悲與愛心是是要幫助他堅強地站起來,
而不是使他更軟弱,或將父母兄姊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甚至需索無度、得不到則懷恨在心。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
缺乏中道的智慧,真是可悲。

以中道的智慧來處理事物,應觀察因緣,知道對方的想法、
感覺和需求,並瞭解彼此互動的變化。例如:辦理獎學金,
若只是用清寒證明來決定幫助對象,並不一定就是恰當的,
這種單一的、孤立的判斷標準並不完全符合緣起即空的中道。

如何觀察因緣?這需要進一步經由晤談瞭解其家庭背景、
人格發展,興趣專才,並作適當的生涯規劃輔導,
真正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培養其成為才德智慧兼備的人材,
這是更為理想的作法。由於不拘泥以清寒證明為唯一標準,
打破過份簡化的「證明及審核」的工作模式,
而更能適當地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學生,這就是「空」的智慧。

至於在面對生命中的各種際遇,如何以中道的智慧來應對?
例如,我在工作單位,雖然努力工作,偶而也會有一些瑕疵,
上司不假辭色的責罵,讓我的自尊心嚴重受損,
真恨不得立刻辭職不幹了!但因為工作難覓,
為了這份薪水,只好忍氣吞聲!

憤而辭職或忍氣吞聲這兩種反應模式都是一邊,都是僵固的、
陳腐的、局限的,沒有中道的智慧!如何是中道的智慧?

同樣地,觀察因緣,放開視野,
不要主觀地認定上司故意藉機羞辱你,也不要自怨自憐,
覺得尊嚴被踐踏,這些通通都要空掉,然後理智地分析整件事情:

因為你最近有事心煩,注意力不集中而犯錯,
而剛好加上公司的業務緊急,以及上司修養差、
心情壞,所以口不擇言!這就是實際的因緣!
既是因緣生,只要因緣改變,以後覺察力、少犯錯、
業務不再急迫、上司心情好,不就沒事了嗎?何必憤而辭職,
也不用忍氣吞聲,以理性的方式,中肯的應對,加上平常心就可以了!

只是盡到自己的責任,那麼,放開對工作表現好壞的過份在意吧!
畢竟沒有絕對的好壞,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
然後,還要放開虛妄的「自尊」,
那只是我慢的習性而已,這樣多自在!

那麼,即使哪一天,明明自己沒有錯,卻偏有人找麻煩;
或是自己受到賞識,交付重要任務,而同事卻因妒忌而冷嘲熱諷、
說一些不合實情的風涼話,也都不必太在意,
而能以緣起即空的中道智慧,淡然處之了!

中道的智慧,完全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端看自己如何用心、如何修持啦!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04 13:42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在觀念上的中道,則離常見、斷見,
一見、異見,有見、無見等邊見,勝解緣起性空的中道。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5-01-04 13:4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64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