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9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七佛通戒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
也可以說是佛法修行的總綱,
意思是說: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
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擇法覺支:
有善不善法,有罪無罪法,劣法與勝法,黑白分法。
常常於此等法如理作意,這便是使未生的擇法覺支生起的原因,
或為已生的擇法覺支令其增長、廣大、修習而至圓滿。三業清淨。


五濁:佛教術語,是指五種渾濁不淨之法,
包括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合稱五濁

劫濁:三災起時,更相殺害,眾生飢饉,種種疾病,
此謂劫濁。有謂某世界於成住壞空,
乃至年月日時長短劫中,遍虛空中未凝四大,
虛妄見分渾沌未開為六根,一片昏鈍,說為劫濁。

見濁:有情於劫濁中起諸妄情,欲覺見知六塵,
乃攝四大成有根身,依於地大質礙,
由見聞覺知等羅織水火風空,由是見聞嗅嚐覺觸雍滯,
不得通流,有情妄覺遂分六根,從此起諸妄知妄覺妄見,是名見濁。

煩惱濁:謂無始來憶識誦習,於自本性中發起妄見知覺,
此妄知覺不離六塵,因六塵起;若離六塵,即無妄知覺相;
眾生不了覺性本一,於六塵中互相交織熏習;本非有六,唯一精明;
眾生以不了故,於六根六塵中,生諸煩惱,名煩惱濁。

眾生濁:一切凡夫有情心識念念不停,常欲留於世間起知見聞觸等,
以是業習所引,十方國土遷流受生,各種各類群聚而生,互相為緣,
輪轉生死,增益妄情難以止息,名為眾生濁。

命濁:一切有情見聞覺知本一精明,執六塵相及以六根,遂成六用;
而體性本自相通,元無差異,
然以四大五根妄覺執著及與意根執妄覺知,
遂使諸根成界;雖性相通,而於六塵之用相隔,以妄情四大交織,
成此身命六用隔越,不能返源歸一,謂為命濁。

以五濁故,引生火水風災及饑饉劫、刀兵劫、疫劫等,
十方國土民不聊生,是為國土亂。

1.^ 《雜阿含經》卷32: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晡時從禪覺,
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緣世尊先為諸聲聞少制戒時,多有比丘心樂習學;
今多為聲聞制戒,而諸比丘少樂習學。」佛言:
「如是!迦葉!命濁.煩惱濁.劫濁.眾生濁.見濁。
眾生善法退減故,大師為諸聲聞多制禁戒,少樂習學。
迦葉!譬如劫欲壞時,真寶未滅,有諸相似偽寶出於世間,
偽寶出已,真寶則沒。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
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
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
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
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
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
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
2.^ 《悲華經》卷2:「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寂意。
瞻覩如來種種神化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
其餘諸佛所有世界。清淨微妙種種莊嚴。
離於五濁無諸穢惡。其中純有諸大菩薩。
成就種種無量功德受諸快樂。其土乃至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何況當有二乘之實。今我世尊。何因何緣處斯穢惡不淨世界。
命濁.劫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於是五濁惡世之中。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四眾中說三乘法。以何緣故。
不取如是清淨世界。而不遠離五濁惡世。佛告寂意菩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本願故取淨妙國。亦以願故取不淨土。
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大悲故。取斯弊惡不淨土耳。
是故吾以本願。處此不淨穢惡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 《首楞嚴經》卷4:
爾時世尊哀愍會中緣覺聲聞於菩提心未自在者,
及為當來佛滅度後末法眾生發菩薩心,開無上乘妙修行路,
宣示阿難及諸大眾:「汝等決定發菩提心,
於佛如來妙三摩提不生疲惓。應當先明『發覺初心』二決定義。
云何初心二義決定?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
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
『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
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
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
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則汝身中堅相為地,
潤濕為水,煖觸為火,動搖為風,由此四纏,
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
4.^ 《文殊師利問經》卷2(CBETA, T14, no. 468, p. 503, b27-28)
5.^ 《瑜伽師地論》卷44〈17菩提分品〉:
「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眾多饑饉可得。
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眾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
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
(CBETA, T30, no. 1579, p. 538, a20-24)
6.^ 《首楞嚴經》卷4:「云何為濁?阿難!譬如清水,清潔本然,
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
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
明之為濁;汝濁五重,亦復如是。阿難!汝『見、虛空』遍十方界,
空見不分,有空無體,有見無覺,相織妄成,是第一重名為劫濁。
汝身現摶四大為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
相織妄成,是第二重名為見濁。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
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
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
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
是第五重名為命濁。」「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
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
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
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
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
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

維基百科*


背覺合塵 【觀世心編著】     
遠離菩提正覺,契合五欲六塵。意指眾生貪戀塵世,
不思解脫,甘願輪迴。
出自唐‧般剌密帝(?~705~?年)譯
《龍藏‧0442‧47冊;楞嚴經‧卷四》:
「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宋‧長水子璿法師(965~1038年):
「雖言六根,兼取六識。俱從一心,分湛所起。
以本是純元之一心,背之遂成六種根識。識不自起,由塵所發。
念念奔逸,莫能自反,即背覺合塵之義。」
參閱《大正藏‧1848‧44冊;起信論疏筆削記‧卷四》。


以其討論別人的隱私過錯不如返來檢視自己的...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1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74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