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5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生活與修行

圖 1.



生活與修行
海雲法師:
一般有心的朋友或廣大的社會群眾都有一種觀念:
修行,在生活中就可以修行了。
這個觀念對不對,值得我們來探討。

就修行來講,它有三個層面:
第一個是純修行;
第二個是生活隨緣,能夠把修行應用進去;
第三個是修行跟生活緊密的結合。
專業術語來講,第一種叫「奢摩他」,
第二種叫「三摩地」,
第三種叫「禪那」。

我們現在所講的修行到底是哪一種?
以南傳佛教來講是「奢摩他」,
因此他們就不太贊同生活中有修行這回事,修行就是修行,
出家人連生活都在修行,這是嚴格的修行方式。
日本剛好相反,他們的生活就是修行,所以佛教很生活化,
和尚可以結婚、成家、立業,道場也經營種種事業,
甚至於卡拉OK、柏青哥都來,只要能賺錢、
好賺錢都可以。這種情況,你認為這是修行嗎?

上述兩者間,差別很大。所以我們說,日本的佛教是居士的佛教。
可是台灣社會裡,有些在家人的生活很像出家人,
所以日本人說,我們的佛教,即使在家人過的,也都是出家人的生活。

我們發現以上這些都有一種偏激、極端的狀況。
其實,上述兩種生活跟修行都各有專長,
問題是,我們沒有抓到專長的部分,而產生了一種偏激的現象,
那就很遺憾了。

嚴謹的『生活中修行』-禪那
這裡所要探討的生活與修行之間的關係,
應該是所謂修行跟生活能夠緊密結合。
目前台灣社會裡所講的是一種廣泛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定義,
因此,談到修行,你說「生活中就是修行」,
可是一真正進入生活,卻把修行忘得一乾二淨,
這就不是真的「生活中修行」了。

我們還是得先回歸到專業術語裡來說分明。
「奢摩他」是一個嚴格的基本教條的修行訓練;
生活中也能夠表現出來,叫做「隨緣止」;
「隨緣」是隨這世間的生活,把心安定,
這是一般大乘行法中最常用的。而大乘的精進修行,
用的就是「禪那」,這個行法把生活也包括進去,例如吃飯。

台灣比較有規模的寺院,中午都有所謂「過堂用齋」。
過堂用齋即是一堂功課、一個修行,換句話說,吃午飯也是修行。
吃午飯怎麼修行?午飯之前要供佛,供佛以後繞佛,
繞佛以後進齋堂(「五觀堂」,就是我們所講的餐廳)吃飯,
吃完飯以後,又要出來繞佛,繞佛完畢才作迴向。

要知道,吃飯是這樣一個行法中的一部分而已。
你偶爾參加一次,會吃得很彆扭、很難過,覺得這裡面規矩相當多,
但修行人這時候卻是很輕鬆的。
可是今天一般寺院裡即使有「過堂用齋」,
大概也只是應付交差,──他也坐在餐桌上,他也唱供養偈,
唱完以後也有結齋偈,然後屁股拍拍,碗盤洗一洗就結束了。
這不是修行,這只是應付了事。

事實上,他要在佛前大供,供養完畢就繞佛,繞佛完畢才進入餐廳。
進入餐廳以後要不要供養其實不重要,
但是通常還會有個簡單的「攝心供養」,
大概唱個幾句話便開始用餐了,然後按一定規矩把飯菜整理完畢。
這時候,臨齋如臨壇,結束以後,開始結齋,
結齋完畢以後出堂進入大殿,進入大殿再繞佛,然後作迴向。
這是一整套的修行方式,如果稱之為「禪那」的話,
可以!但叫作「三摩地」就不行了。

我們現在要談的,不是這種嚴謹的生活,
不是這種用來修行的禪那方式,
因為這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認可接受的,
所以我們要談的是「三摩地」的修法,也就是日常生活中,
要怎麼樣「用心」才能夠進入狀況。

善用其心-『三摩地』
「三摩地」的修行要領,簡單講,就是文殊菩薩所說的:
「善用其心」──要怎麼用心、懂得用心。洗衣服時,怎麼用心?
洗澡時,怎麼用心?丟垃圾的時候,怎麼用心?你隨便一丟啊!
那就沒有用心了。我們現在丟垃圾,要懂得分類和資源回收。
同樣地,在用水用電上面,也要如此用心。
這一來,我們會發現一種狀況,叫認真生活、認真工作。
其實,這就是一種修行。

你可能會懷疑:「這有什麼效果呢?」
認真生活的本身沒什麼效果,並不是為了省錢,
而是一種良知和責任。修行的目的不在於那些特異功能上面。
前面講過了,追求特異功能根本就是外道修法。
我們會不會擁有特異功能呢?不用擔心,
那是真正修行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的一種獎勵,但它絕不是目標。
就像好好工作是我們的目的,而賺錢只是一種獎勵。
今天的社會都弄顛倒了,以賺錢為目的,結果工作不認真、
投機取巧、偷工減料;在官場上奉承阿諛、油腔滑調、
長袖善舞,處處以追求獎品為目標。這不是真正生活!

在商場上、官場上,我們要記得以生活為重點。
所謂生活,就是把事情做好,認真去做就好,至於賺錢、
升官並不重要,名利、權力都不是目標,那都只是獎品。
今天你有那個福報,只要認真做,就會成功,
成功以後自然就會有名、有利,甚至擁有權力。

生活本身,應該就是認真地生活。
「認真」是你的良知、你的責任。
假如意識到這一點而認真工作,你的生命品質會非常高尚。
我們要了解,名望、地位、財富跟權力,
都只是人生中的一種獎勵,不要太在意;有,當然值得恭喜,
沒有,也無所謂。不中獎也沒關係,
因為目的本來就不在於中獎啊!可是今天不然,
大家都為了這個獎品來到世間,所以生活得很痛苦、很逼迫。
你賺了很多錢卻根本享受不到?有了那個地位名望、
權力要做什麼?我們所喪失的,
比所得到的那些虛妄東西,多得太多了。

我們要懂得善用其心。善用心,重點就在於對自己的良知、
對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生活,好好地負起那份責任,
認真生活、認真工作。在這個前提下,
你不會太在意其他的事:別人對我的看法?別人關不關心我?
別人心目中有沒有我的存在?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成功了又怎樣?失敗了又如何?得第一又怎樣?殿後又如何?
你總是要過生活吧!失敗了,明天太陽照樣升起;成功了,
太陽也是升起,成功以後還是要生活,
你過的是成功者的生活嗎?或者只是徒有虛名?
或者是忙於應酬?這有意義嗎?也許剛開始覺得還不錯,
有些新鮮感、滿足感,
事實上這可能就是最嚴重的障礙,而你渾然不知。

一旦了解生命真實義,生活就是在修行我們在修行中、在生活中,
一旦明白了真實性的生命價值與意義,
那麼生活的本身,事實上就是在修行。
你也毋須再去區別生活是什麼,修行是什麼,
以及如何把兩者調和在一起了。甚至「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
你也沒必要再這樣子去定義了。

懂得終極目標在哪裡?了解生命來到這個世間,
它的價值、意義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奮鬥方向在哪裡?
生命來到這裡,你有沒有感覺到它的存在?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當你把這些弄清楚以後,你就會發現,要認真生活、認真工作,
並不是為了得到人家的愛,也不是為了賺很多的錢,
更不是為了地位、權力,而是為良知、責任,就這樣而已。

至於人家愛不愛我、讚不讚歎我?人家看好我,
還是不看好我?給我什麼地位、財富,或者賺很多錢、
擁有什麼權力,怎樣又怎樣……這些都只是獎品,不是目的。
當然在社會價值觀的驅策下,我們往往會搞錯方向,
整個社會都迷惘了,迷失在情啊,欲望啊,
金錢啊,財富啊,手機品牌啊……迷失在權力、意識形態當中。

想想看,自己為何而活?生來這個世間又是為什麼?
今天有那個因緣把你拱到這個場合去,
假如把這因緣重新組合一番,你可能又被拱到另一個場合去了。
那你敢打包票說,現在這樣奮鬥一定對嗎?我們只能說,
不管任何場合,我們都認真工作、認真生活,那就對了。
所以呢,情愛也好,金錢財富也好,地位、名聲,
或者權力都好,不要太在意,都是人生的一種虛幻的假象。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其心?
了解這個前提以後,再回過頭來看,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其心。教導孩子,怎麼用心?
你可能會說:「我很用心替他選擇學校、老師、科系。」
這不是用心,這叫「錯用心」。真正該用心的地方是,
你有沒有真正看到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欲望是什麼?

在寒冷的冬天裡,你可能一大早就要把孩子挖醒:
「上課了,乖,趕快起床!」可能被窩一蠕動,冷空氣一進去,
他人縮得更厲害了。這時候,作父母的可能就開始大吼大叫了:
「快遲到了啊!小孩子怎麼這個樣子?沒規矩!」你是否感覺到,
他的被窩好溫暖,來自爸媽的喝斥和教導
(或許應該說是呵護與引導),卻是冷冰冰的。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已經有了缺失,好像漏損了什麼,
他每天所渴望的一點溫暖,就在這裡被剝奪了。

孩子們的觀察力很敏銳,他用體貼迎合這個社會和家庭以求生存。
他調適得很快,而且很厲害,能穿透父母的心。
他為了要獲得讚美或躲避懲罰,可能很快、很堅強地適應,
甚至不用你叫,時間一到,鬧鐘一響,馬上溜下來,
完成大人的期望,但他卻已經喪失了溫暖的人性。
過了十幾年,當他長大以後,他不知道自己缺少什麼,
可是內心裡頭卻隱隱有一股想要去填補那份空洞與缺憾的渴望與騷動,
所以促使他一再去追求。擁有了權力,不能滿足;擁有了財富,
還是不能滿足;有了愛情,依舊不能滿足,因為他的人性已經破損。

我們要能了解,不要讓小孩子的內心有那種傷害,
那是無法彌補的,除非透過嚴格、精進的禪定訓練。
我們人在禪定之中,會回溯孩童期,會發現內心的漏失,
從禪定中會得到補償,然後恢復人性的圓滿。
這時候只要一個動作過去,就可以回到生命的原鄉。

今天我們這個人性缺憾的鴻溝,若是存在的話,
那要回到生命的故鄉,絕對無法跨過去,
所有宗教儀式都沒辦法彌補這個部分。
大家都說:「回到上帝的身邊」、「回到金母娘娘的身邊」。
瑤池金母要收你,上帝要寵召你,有這個鴻溝在,
你絕然無法跨越。上帝的身邊也好,瑤池的仙鄉也好,
都是你生命的原鄉,想要回到那裡去,
就必須先把這個創口給彌補起來,否則回不去。

「善用其心」講的不是多麼高遠的大事,而是生活中的諸般小事。
垃圾怎麼丟,你怎麼用心嘛?用水用電,怎麼用心?
整理家務事,怎麼用心?在工作場合中,你又怎麼用心?
不是用心爭名利,不是用心勾鬥,而是完全憑著良知,
本著生命的責任感,把工作做好,把生活過得好,這就對了!
有錢、沒錢一回事;有情、無情一回事;有權力、沒權力、
有地位、沒地位,都是另外一回事。

我們心裡為什麼會一直渴望要有人愛、要有情呢?
就是因為內心裡頭缺乏父母親的這份情,
所以一直想透過另一份感情來彌補缺憾。告訴你,無法彌補!
表面上,情愛滿足了你內心的空虛和飄浮感,但是呢,不究竟!
它只是一部分而已。就世間的立場而言,這也許夠了,
可是從生命終極的目標來看,還不足!
因為你對待下一代的方式未必完美,就算能夠盡善盡美,
執著也會很強。所以對於人生的成就、來自於生命的獎勵,
我們非常地珍惜,也很期望所有人皆能擁有,
可是一旦我們起了追逐之心,
內心深處其實也已經有了很嚴重的空虛感。

修行,如何用心才是真正的重點
我提出這點供各位參考,當你能了解以後,
就會懂得如何從生活中來修行了。
並不是日常生活都戴著念珠在手上、在脖子上,就表示在修行。
把十字架揹在胸前,把佛像、把那卍字戴著,就是修行?
這可能只表示你有誠意跟信心,只是個信徒,如此而已,
或許鑑賞的價值還比較多,而跟修行完全無關,
不見得說明你就是個修行人。修行,如何用心才是真正的重點。

除此之外,一些老朋友可能學佛、修行很久了,
更有可能在佛門中混很久了,各大名山、長老、法門,
大概無所不知。有很多人哪,印度聖地、大陸四大名山,
只要有老人家、老和尚在,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統統去過了。
他只能說是佛教界的老油條,一隻大蟑螂而已,到處都爬過了。
至於怎麼修行?他根本不知道!這有意義嗎?沒意義!
他只是走遍了佛教聖地,那叫旅遊玩耍,與修行無關。

很多人常常罵我或笑我:「印度、尼泊爾、西藏的聖地都沒去過,
大陸的四大名山也都沒去,這叫修行人嗎?」
是啊!從這個立場來看,根本不叫修行人,更不像個佛教徒。
但是我不湊這個熱鬧,真正的修行不在於遊歷那些名山勝地。
當然,有那個福報是應該要去,可是講經弘法忙得要死,
修行都快沒時間了,還在意那些幹嘛?五台我沒去,
但是五台在我心中;八大勝景我沒去,八大勝景在我心中。
佛陀不離我,我不離佛陀!

我們要明白,修行不是那樣的奔波法,那只是觀光而已,
價值與意義何在?是的!那裡有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
但是去的人真能值遇那些高僧大德嗎?
你又真能從高僧大德那裡獲取什麼呢?大概花錢讓人家讚歎你,
說你了不起以外,什麼也沒有。
我們要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假名。

剛才講過,世間的情愛、名望、地位、權利都已經放下了,
那麼還在佛門中搞這趟虛名,有意義嗎?真正的修行不在這裡,
懂得從生活中調整好,讓它圓滿化,這才是生活中修行。
我們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做起,先圓滿做人之道。
做人,不要說一百分,孔夫子算算看有沒有一百分?
我想八十、八十五分的標準,是我們應該要達到的自我要求。
能夠更高,那更好。

一定要先做到這一點!讓我們的人格圓滿、健康,人生觀很健全,
人性沒有缺憾、不扭曲,人際關係非常良好,
這樣就好了。其他人家的批評,無所謂。管他怎麼罵,
管他怎麼批評,只要認真生活,擔負起應有的良知和責任,
其他的,嘴巴長在人家臉上,隨他怎麼講;頭殼長在他身上,
管他怎麼想。我們向因果負責,向自己的良知負責,這就是修行了。

圓滿了「世間善法」,才有可能真正地實修
各位要了解,佛法中所講的殊勝的解脫道,也是從這個基礎上。
這些叫「世間善法」沒有錯,但你能夠圓滿「世間善法」,
才有可能真正地實修。否則,你難以精進修行;一精進,
一定出事。佛門中常提到妖魔、精怪,那到底是什麼?
就是人格不健全的人。這種人一旦精進修行,勢必男成魔、女成精。
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做人都有問題了,還要怎麼精進?
修得一身特殊功能,不興風作浪才怪。所以在此特別呼籲,
要講修行,先把人格性圓滿。

我們不要求一百分,留一點差距,反而是人格性的一種缺憾美,
但也不能差太多。如果人格性連十分、二十分都不到,怎麼修行啊?
在世間處事待人都有問題了,更遑論修行了。好好把人做好,
這才是重點。有了這個根本以後,
才能進一步成就佛法講的「法身慧命」,亦即以真理、以法為身。

身就是本體,以真理作為我們生命的本體,用智慧讓生命起作用,
這就叫「法身慧命」。法身慧命的成長,本身是慢慢來的。
就像養小孩子一樣,養孩子你只要負責餵奶。
當我們一再重複這簡單的工作時,小孩子就一直成長。
你會看到他手腳亂踢、會翻身,然後看他像游泳一樣,
慢慢地會爬了、會坐起來,然後扶著東西開始走了……
沒有為什麼!不用你教,只要餵奶,讓他吃飽,
他本能地、自然地就會。

關鍵就在這個地方。可是現代人往往不是這樣。
他一心追求如何成就、如何成功,卻忘了最基本的。
就好像我們常講「一暝大一寸」,小孩子生出來,
你就把他拉一個晚上,拉長一尺,看看會不會出問題?
我們對自己的「法身慧命」,為什麼也要這般揠苗助長?
要知道,生命成長的本身有其根本之道,
我們必須按照這個成長的軌跡和歷程,一步一步來。不苛求、
不急促、不冒進,慢慢來,做好本份的事,自然就會很圓滿。

想要了脫世間的種種煩惱跟障礙,
以真正的真理作為我們的本質,用智慧來加以運用,
這些其實都不難,難的地方在於我們不能穩住,
不能從根本找到健全的人格性。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生觀、良好的人際關係、人性沒有缺憾、沒有扭曲,
這就是我們的「聖胎」。法身慧命的胎兒降生了以後,
好好地灌溉、栽培,在日常生活中,善用其心,
認真工作、認真生活,這個聖人的胎兒、法身慧命的基礎,
它自然就會持續成長出來。

這就是生活中修行的一個真諦。它的奇妙、神奇之處,
不在於成就什麼特異功能,沒有!就從日常生活中來,
斷除煩惱,止住沒有必要的欲望,你自然就會成功,
自然就得成就。這當中,沒有人欺騙我們,沒有人會傷害我們。
我們要的不是外道那種騰雲駕霧的特異功能,
也不奢望做審判世界的偉人。我們只是一個平凡、快樂、
自在而沒有束縛的解脫人。

佛法所指導我們的就是,怎麼在一個非常輕鬆、自在、
幸福又快樂的人生裡,邁向生命的原鄉,回溯怡然的本地風光,
找到本來的面目。讓我們可以在任何的環境中,過一個自在、
美好的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而不在於追求那些特異功能。
各位,千萬記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27 00:2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一定要先做到這一點!
讓我們的人格圓滿、健康,人生觀很健全,
人性沒有缺憾、不扭曲,人際關係非常良好,
這樣就好了。其他人家的批評,無所謂。管他怎麼罵,
管他怎麼批評,只要認真生活,擔負起應有的良知和責任,
其他的,嘴巴長在人家臉上,隨他怎麼講;頭殼長在他身上,
管他怎麼想。我們向因果負責,向自己的良知負責,這就是修行了。

圓滿了「世間善法」,才有可能真正地實修

各位要了解,佛法中所講的殊勝的解脫道,也是從這個基礎上。
這些叫「世間善法」沒有錯,但你能夠圓滿「世間善法」,
才有可能真正地實修。否則,你難以精進修行;一精進,
一定出事。佛門中常提到妖魔、精怪,那到底是什麼?
就是人格不健全的人。這種人一旦精進修行,勢必男成魔、女成精。
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做人都有問題了,還要怎麼精進?
修得一身特殊功能,不興風作浪才怪。所以在此特別呼籲,
要講修行,先把人格性圓滿。

我們不要求一百分,留一點差距,反而是人格性的一種缺憾美,
但也不能差太多。如果人格性連十分、二十分都不到,怎麼修行啊?
在世間處事待人都有問題了,更遑論修行了。好好把人做好,
這才是重點。有了這個根本以後,
才能進一步成就佛法講的「法身慧命」,亦即以真理、以法為身。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27 08:44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佛法所指導我們的就是,怎麼在一個非常輕鬆、自在、
幸福又快樂的人生裡,邁向生命的原鄉,回溯怡然的本地風光,
找到本來的面目。讓我們可以在任何的環境中,過一個自在、
美好的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而不在於追求那些特異功能。
各位,千萬記住!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0-28 09:33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28 09: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8686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