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81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5   6   7  下頁 >>(共 7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車水不乾



虹橋居士林,與淨宗寺相隔數步,寺僧專修淨土,戒行具足,人所欽敬,慧卓唯西二上人,其尤著者也。寺中有放生池,廣蓄水族,解放後,地人謀車池水,網魚取利。寺僧向之說情,不允。糾眾共車,自早至暮,不能通一尺水,車板毀壞極多。諸人大呼奇事,此池之水,終日車之不乾,其中必有緣故,遂拆車而去。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0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斷除惡夢



本鎮東街薛紀高母者,與趙常華居士為鄰。薛母夜多惡夢,叫喚甚高,鄰人被吵,幾不安枕。趙君告嫗曰:地藏經云,夜多惡夢,持念地藏菩薩名號,滿萬遍即無。嫗曰:「真有其事,我當試之」。遂日夜持阿彌陀佛名號,及地藏菩薩名號,從此不復作惡夢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菩薩靈感記

杜慧本



四十五年春間,李文啟居士勸余持誦地藏經。余於是年農曆三月下旬起,每於晨朝讀誦地藏經一部,持念聖號數百遍。自思維障深業重,福薄慧淺,念誦時妄念迭起,未能一心專念。但於此兩年內,曾夢見眷屬及親友之先靈,莫非菩薩已為救拔,令彼先靈離苦得樂歟!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眾生歷劫以來,造諸惡業,業力所感,成就種種煩惱境界。余自誦經以來,不如意事漸次減少,於諸世務,從心所欲者,少逆境顯現。有時以因緣所生法,無自性之理智觀照,瞋心得漸潛伏。余念誦功力淺薄,尚無特殊之靈異。而於個人之小天地中,蒙受福利,身心輕安,具見地藏菩薩慈悲廣大,護念眾生,無微不至。



釋尊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發起說此地藏經以盡孝。經中主要事實,則為地藏菩薩,於因地中,所作救母大孝種種行願。凡讀誦此經者,當首先孝敬父母,如堂前活佛,父母若已逝世,即以誦經功德迴向,地藏菩藏得令離苦得樂。靈感錄俱有事實證明。



經言: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皈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又復經言:地藏菩薩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皈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其攝化之廣,幾乎盡虛空界。吾人讀誦尊經,皈敬地藏菩薩,祈求攝入菩薩慈悲願海,得般若波羅蜜多。同時發菩薩心,廣度眾生,如是乃能度己度人,圓滿菩提。



中華民國四十七年春季 杜慧本敬記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四十年親歷靈感彙記

聶雲臺



前清宣統元年之冬,予妻蕭夫人患子癇症,抽搐不知人事。胎下後昏迷不省。目閉口噤,經兩日夜。予守坐榻旁,無所為計。病人忽開口呼予及小兒名,「速叩頭拜觀世音菩薩」。予問云:「菩薩在何處?」夫人云:「在窗臺上。」予等拜畢,病人目已能開,神智清明,言語如常。予問云:「菩薩著何衣服?」夫人云:「著白袍繡卍字」。次年吾妻特製繡卍字袍,予親赴普陀送於廟中。適與伍廷芳博士同舟,渠極言素食之益,予即從此不食肉類。其因緣亦甚奇也。予妻遵吾母之教,每月逢九持觀音齋,並焚香禮拜,其母病危時,嘗割臂肉煎藥奉母,其志心誠孝,故病中蒙大士顯靈救拔,非偶然也。



民十三年,予因實業失敗,閉門思過,每日讀金剛經及觀世音普門品經。予一人獨居三層樓小室,旁一團室玻璃頂,甚光明,室中空無一物,惟一書案及一椅為予誦經之所。一日誦普門品時,忽聞檀香,然並無香爐,誦經畢,至祖宗堂觀之,亦非有人燃香,此為第一聞香。



民國十五年農曆正月,予至蘇州寓本柏農居士家,居士教予誦楞嚴咒心僅七句,謂予云:「此咒有無上威力,誦之有大利益」。是夜元宵,予與居士至南園荒地步月,其地人家甚稀,皆以種菜為業,夜間家家閉門,寂無聲響。予默誦日間所學咒語,至一荒橋上,忽聞異香撲鼻,百步之內並無人家。予問李居士「亦聞香氣否」?居士言:「已聞之,君殆在持咒乎。」其香之妙,尤勝於沈檀,顯然為咒之感應也。



民國十五年,予每早與吳覺初居士等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一卷。傳君翰飛乃留美紡織系畢業,在恆豐廠服務,每早亦趕來誦課,一日,約在仲冬,正誦經時,忽聞桂花香,誦經者四人同聞之。課畢至堂屋,問他人亦聞香氣,實無一切有香之物也。



民國十七年,予在堂屋大士像前禮拜訖,登樓至母室。母問云:「汝適所焚香味甚佳,殆非尋常之香。」予答云:「誠然,內有沉香。」然吾母何以能聞見,其事甚奇。因吾母數十年來,其嗅覺不聞香臭,即就鼻嗅之亦無感覺也。因問母云:「昨日配紅靈丹在此室中和麝香冰片,母亦聞其香氣否?」母言:「卻未聞見。」予曰:「我在大士前為母默禱之感應耳」。母甚欣然,蓋樓下焚香處距樓上母室甚遠,而能聞其香氣甚佳,非大士示現靈異而何?



民國十六年,予偕湘陰郭涵齋居士朝普陀,遂至育王寺禮舍利。先至天童寺禮佛,天童寺為有名之古道場,距育王甚近。清末時,高僧八指頭陀住持此廟。八指頭陀本農家子弟,其父為郭居士家佃農,居士幼時常共遊戲,後其父捨頭陀與寺僧為徒,素未讀書,在廟學課誦,始略識字。自以天資暗鈍,對於經義不能了解為恨,遂辭師往朝普陀,並往育王禮舍利以開智慧。居育王數年,於佛誕日燒兩指供佛,惟餘八指,故稱八指頭陀。次年仍自覺慧悟未開,又於背上挖肉,炷油點燈。旋返長沙,過洞庭時,登岳陽樓,忽成詩一句,曰:「洞庭波送一僧來」。至長沙遇一僧,有詩名,即以詩句問之。僧云:「此句大佳,將來必能成詩家。」遂教以讀唐詩三百首,前此固未讀過任何古詩也。自育王歸後,對於經典遂能了悟,解行相應,為僧界所推崇。而頭陀仍習各種苦行,如狗缽剩飯,廚中餿飯,皆取食之。而詩名大著,清末大詩人王君壬秋常與唱和。後赴寧波天童寺任方丈,十數年以終。塔(僧墓立塔)在天童寺門外,塔旁建廟三間,內供頭陀畫像。予入寺聽講經,郭居士則至頭陀塔廟內念佛二小時之久,云與老友共盤桓也。旋離寺,寺前有大樹林長約一里,予等在深林中行,郭輿在前,行數十步,郭君伸首望後,問予云:「汝聞香氣否?」予曰:「未聞」。又數十步,郭君又伸首出問予:「聞香氣否?」又數十步復問,予皆未聞。後郭君告予云:「香氣直送至樹林盡處始止」。蓋顯然為頭陀示現靈感也。古來禪宗大德開悟者不可勝數,亦有得文字般若(智慧)者。頭陀以精修苦行而開慧悟,以素未讀詩之人忽而能作詩,且格調之高,至難於比擬。頭陀逝後,詩人陳散原君刻其遺集,王壬秋君作序云:「頭陀詩格之高,可比之唐詩僧某某等。」次年又補作一序云:「曩所作序,至頭陀詩可比唐詩僧某某,今思之言殊失當,蓋頭陀詩格之高,非某某所及也」云云。兩序皆刻入集中,亦足見其欽仰之至矣。詩之為道,未易為普通人所了解。前清考試,人人作詩,至於翰林尤以工詩為要。大抵所謂工者,韻調鏗鏘,詞藻堆砌,自詩人觀之,止堪覆甕,不登大雅之堂也。頭陀於古詩書初未入目,而能成佳詩,其後當然亦讀古詩,然讀書甚少,當然無故典可供運用。則其詩之佳處,純在素描天真,就當前情景寫實,同時具有最高之風度韻味,所謂天趣也(新文學家林語堂君選明代文學十家以天趣為主,其中九人皆佛學家)。禪宗開悟後,能開口自合道妙,辯才無礙,文字般若其餘事也。其示現香氣之靈感,可知頭陀開悟證果之成就甚高矣。又按晉魏六朝唐宋大詩人,十之八九為佛學家,或有信仰之遺傳者,亦足見佛學與中國詩之關係,蓋佛學以除我執為徹始徹終工夫,我執既除,天真始露也。



予與郭居士同至育王寺禮舍利(舍利為佛身火化時骨所結成精圓小粒),予兩年前已瞻禮一次。舍利藏於小鐵塔中,旁有空隙可以窺見。舍利大如胡椒,以金屬小柄下作爪形嵌舍利懸於中,如鐘磬之錘。予前所見者舍利及柄皆黃金色,此次與郭居士所見皆為暗藍色,兩人皆以為不吉,對佛懺悔。夜間各禮佛禮十拜,次晨復請觀之,兩人所見皆金色,與予前歲所見同。予想舍利本外包金箔,但何以先日所見變為藍色,次早又為金色。各地來朝山僧尼及居士禮舍利者每日多至數十人,禮拜後則由值殿僧從殿龕中請出,引入殿後天井在蒲團上跪而觀之。觀者,所見形色各各不同,有見白光,有作紅色,或作黑色,或無所見,予詢之多人,皆不一致,蓋隨各人業力所感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地藏菩薩神通力感應錄

顧居士



今(八○)年夏九華朝山歸來,百感交集。一日,定中念及在肉身殿前曾一再叩請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加持弟子能心生正念,永不退轉,發揮所長,利益眾生,進而效法本尊所發宏願,救度眾生離苦得樂。因初習禪定至誠渴望能於定中再次瞻仰禮拜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隨息時頻頻念「南無本尊地藏王菩薩摩訶薩」的名號,俟隨息順暢後,一邊遙觀九華肉身殿內之地藏分身莊嚴形像,一邊緩緩心誦「南無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一遍又一遍猶如繞塔時念地藏名號一般,忽然渾然忘我,一切俱空,連舌舐上顎....之身、口、意盡皆消失,胸口頓有一股狂大的氣流往頭頂門直衝,雖然霎那驚愕,然因口念地藏名號心神篤定,由胸口至頭頂頓呈扇形金光閃閃,恍若置身虛空中神遊一般,讓人樂不思蜀,良久才如夢初醒,又回到現實的世界,聽到兩旁的聲息。不過有了這次奇妙殊勝的經歷後,世間的對待似乎寬容、慈悲、無我多了,希望能常保此間關懷,直至金剛經上所載「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空慧波羅蜜境界,進而達於不生不滅之涅槃,方不負本尊地藏菩薩的加持與垂愍。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心然法師等編述之版本如下:

摹像免難



梁漢州德陽縣善寂寺,東廊壁上有張僧繇所繪地藏菩薩像,形狀似僧,披斂而坐,時有異光煥發。唐麟德元年,寺僧模寫,再見發光。麟德三年,王記赴任資州刺史時,常以模寫,精誠供養,同行船十艘,途中忽遇風起,九艘皆沉沒,惟王記船毫無恐怖,即知為菩薩慈悲加被。垂拱三年,天后得聞此事,遂敕令畫師模寫,而放光如前。至大曆元年,有寶壽寺大德,於道場中,復見放光異相,即寫表上奏,帝乃虔心頂禮,備極讚歎!當菩薩現光之時,國常安泰,吉祥有加。又一商人妻,妊娠經二十八月不產,一日忽見菩薩光明,遂一心發願模寫,當夜便生一男,相好端嚴,見者歡喜,於是舉世號放光菩薩焉。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畫像放光



唐益州郭下法聚寺,畫地藏菩薩像,卻坐繩床,垂腳高八九寸,本像是張僧繇畫。至麟德二年七月,當寺僧圖得一本,即放光猶如金環,乍出乍沒,大同本光,如是展轉圖寫出者,類皆放光。當年八月,飭進一本入宮供養,凡京城內外道俗,重畫供養者亦並皆放光,信知佛力不可測量。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6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聞聲脫械



唐雍州鄠縣,有李氏女,素持齋奉佛,甚具信心。家中供養木塑地藏菩薩像,高一尺六寸,頗具靈異。李氏有婢,年五十有餘,邪見不信正法,一日,俟李氏他出,移像投諸宅外荒野中,李氏還家啼哭尋求,忽見像在野放光,歡喜迎歸,而不知是婢所為;明日,婢忽悶絕,不省人事,繼忽甦醒,啼哭懺悔!自說幽途事曰:「死時見二騎馬官人,讀官牒謂:婢毀辱聖像,已犯大罪,縛去見王,備受怒責,當配大地獄受苦;爾時有一沙門到廳,王即降座,恭迎問故,沙門曰:『此人是我檀越家婢,雖厭我像,我不捨之,望王垂愍,賜其壽命。』王曰:『當隨師命!』時吾聽已,而心懺悔,不意唱言:『南無地藏大菩薩。』即時見廳中罪人,隨聲所及,杻械自脫,沙門即牽吾手出廳,因即甦醒。」李氏聞言,益敬重其像,一縣中人,由是莫不咸生信仰。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7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助父生天



唐撫州刺史婦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生身父母尚未生信,祖氏乃為父母捨錢帛,造金色地藏菩薩像一尊,高三尺,盡誠供奉。時父因事出行,其母獨居,夜有惡賊,潛窺屋隙,欲盜衣服,見地藏菩薩危坐,故不敢前行。明日賊易服至其家,見老母莊嚴其身而居,卻不見有聖像,心竊異之,即自行發露己罪,以表愧歉!訴說夜深所見。後父往撫州,路中遇怨家拔刀來斬,忽有一金色沙門,以手拒刃,以頭受刃被害臥地,時怨家謂己殺害,隨即散去;其父得免刑害,甚覺希奇!既到女家,具述前事,生希有心,共往像所禮拜,見像頭有三刀痕,金色少變,似係血流,祖氏遂知地藏菩薩代受刀刃,救父之難,其父即生正信,並迎母至署,三人晝夜禮供。父七十九歲方卒,經三十五日,祖氏夢見其父,身帶光明,騰空自在,往來飛行,生希有心,遙拜問生何處?答言:『生第四天上,同事補處。彼天生人,多得地藏大士引導,汝母後十三年壽盡當生;汝身二十五年方生;汝夫二十八年方生;言訖隱去。』其後母及祖氏夫婦,皆如父所說。此後一州內,造像、畫像、禮拜供養者甚眾,多得感應。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8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9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誦偈破獄



宋釋僧俊,俗姓王氏,京師人。出家後,不守戒律,未曾修善,患微疾而死,三日復醒,啼哭懺悔!自言將死時,有冥官二人,追至大城門前,忽有一僧云:「我是地藏菩薩,汝在京城模寫我像一軀,不曾禮供,而投捨大寺後,我卻須報汝模寫功德。」乃教一行文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此經晉譯)誦得此偈,能閉地獄門,能開淨土道,能通報命,言已即隱。俊遂入城中,見閻魔王,王問:「汝生值法,有何功德?」答:「惟受持一行四句偈。」王曰:「汝今誦否?」曰:「憶持!」遂具誦上偈,時聲所及,受苦之人皆得解脫。王曰:「止止l不須說」,放還人間,因此得甦。參驗偈文,乃知是華嚴經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所說,即覺林菩薩偈也。僧俊向諸寺僧常陳說之,聞者發心,信受華嚴。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9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1 01:09 |

<< 上頁  1   2   3   4   5   6   7  下頁 >>(共 7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61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