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佛光大辞典-本觉◎
又关于本觉之相,可用随染与性净二义说明之,自其作用而言, 可用随染本觉来说明;自其体德而言,则以性净本觉来说明。
(1)随染本觉,乃针对烦恼之污染来阐明本觉之作用者, 又分为二:一为智净相,即依始觉之智慧,断尽不觉之妄染, 而还本来清净的本觉之相,称为智净相;另一为不思议业相, 即既已全其始觉,断尽妄染,而现本觉之性德, 乃随顺众生之根器,与之自然相应,作种种利他之事, 而常行不断绝。
(2)性净本觉,即本觉之体相,其性本来清净,显现无限作用。 故若以镜为喻,可概分为四镜,以彰显性净本觉之四种大义。
即:1.如实空镜,谓犹如空净之镜面,必不映现任何外物; 性净本觉之心体既已远离任何心念, 自必远离一切与心相应的境界之相,而毕竟清净无垢。 2.因薰习镜,谓犹如镜面不空,如实映照境界之相; 其性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心体常住,为一切法之真实性, 又自具足无漏之性功德;以之为「因」而可薰习众生, 故称因薰习镜。
3.法出离镜,谓犹如拂拭尘垢,而令镜面明净; 觉性既从烦恼障、智障之中了脱而出, 则远离染净和合之相而清淳净明,故称法出离镜。
4.缘薰习镜,谓犹如镜面已然拂净, 即可映照万象而为人受用;本觉之智性既已淳净, 即可遍照众生之心而随念示现,成为众生勤修善根、 发起始觉之智的外缘薰力,故称缘薰习镜。
上记以镜比喻性净本觉之四大义,略称为四镜。 其中之前二镜旨在显示「在缠」之本觉。缠,烦恼缠缚之意。 在缠,谓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隐没在烦恼缠缚之中; 反之,从缠缚之中解脱出来而显现法身,称为出缠。 盖本觉虽为烦恼所缠缚,然其自性始终清净无染。 大乘起信论阐释「心真如门」时, 特别揭出如实空与如实不空之二义,与之同义者, 在缠之本觉亦具有空(离相的一面) 与不空(具足诸功德的一面)二义。 后二镜旨在显示「出缠」之本觉, 谓本觉远离烦恼垢染而清淳明净,与随染本觉之智净相、 不思议业相所表示者同义。又分为因薰与缘薰二镜者, 即指还归本觉智体之内因与外缘;亦即以本觉内在之净薰为因, 遂起始觉(因薰),同时本觉亦成为生起始觉之外缘薰力(缘薰) 〔菩萨地持经卷一种性品、佛性论卷二「三因品」、 大乘庄严经论卷六、解深密经疏卷三、起信论疏笔削记卷三〕
(二)释摩诃衍论卷三之说: 「觉」有本觉、始觉、真如、虚空等四义,称为四无为, 于此四门各分为清净与染净二种加以说明。其中之清净本觉, 指本有法身具足无始以来超过恒河沙数之功德,恒常明净; 染净本觉,指自性清净心受无明之薰习而流转于生死之中; 清净始觉,指无漏性智远离一切无明,而不受其薰习; 染净始觉,指始觉尚未究竟之时仍受无明之薰染。 日本真言宗开祖空海极为重视释摩诃衍论之说, 博引于其诸着述之中。由是, 日本真言宗乃基于所有之存在本来为佛之立场, 立「本有本觉门」之主张,并以胎藏界为本觉, 金刚界为始觉,而主张金刚、胎藏两部「二而不二」之说。 (参阅「四无为」1776)
(三)日本天台宗以始本二觉与法华经之本迹二门之说结合, 称本门为本觉下转法门(由果入因), 迹门为始觉上转法门(由因入果)。 日本天台开祖最澄来唐学佛时,从道邃承习本觉法门, 系以摩诃止观为中心,而研学一心三观、九识修行、 从果向因、观心为本等之教理;又从行满承习始觉法门, 系以法华玄义、法华文句等为中心,而研习四教五时、 六识修行、从因向果、教相为本等之教理。自中世以降, 慧心流乃专门弘传本觉法门,檀那流则弘传始觉法门。p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