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65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al895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理論] 不可忽略《傷寒論》中的特殊煎藥法
傷寒方劑煎煮葯方有其特別之處,其實也不光只是傷寒而已,只要是中葯,一般都會有其煎葯步驟,及服葯步驟,這樣的步驟是有其內涵及意義的。照著古法來,效果總是會特別好。




不可忽略《伤寒论》中的特殊煎药法
張存龍 甘肅省通渭縣中醫院

《傷寒論》對藥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視,其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後下、烊化、對服之外,還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藥方法,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廣大中醫師在處方醫囑時常常被忽略,而影響到中醫湯劑療效的正常發揮。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湯,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於借酒行氣血、通經絡、和陰陽,助行藥勢、宣痹通陽。尤其在補陰劑或氣血雙補劑中加酒能夠通行藥性,達到補而不滯之目的。炙甘草湯是治療氣虛血少之脈結代、心動悸的常用方劑,在煎藥的同時加入清酒,不獨增強通心陽、推動血行之作用,而且還使諸養陰藥滋膩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還是一種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劑中的有效煞幟芄蛔佘笙薅鵲娜艸觥1收噅?0年前用炙甘草湯治療數十例老年心動悸、脈結代、少氣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陽益氣等治法及方劑中變來變去,在越變越亂自己更加納悶之餘,又回過頭來翻閱《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發現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遺憾不已!從此以後,再遇心動悸、脈結代患者,或被西醫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患者,處以炙甘草湯時,據脈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數量不等的黃酒同煎,始從仲師方中體會到了炙甘草湯在臨床實例應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仲師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為了緩和陷胸丸的峻烈藥性變峻下為緩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顧護胃氣;三是取其甘潤緩急之功,輔佐主藥發揮作用;四是取甘以矯味。《本草綱目》雲:“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和營衛、潤五臟、通三焦、潤脾胃”。今天有些醫師在處方時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劑療效不能盡最大限度的發揮,甚為遺憾。

  3.米熟則湯成 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等。這些方後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則湯成,目的在於取稼穡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補養脾胃、顧護脾肺之陰的同時,緩其方中其他藥物之寒降性能,使藥性在中上焦持久地發揮治療效用。由於粳米是一味藥食兩用、以食為主的品種,屬多數藥房、藥店配方“斷檔”飲片,醫師處方、藥師配方時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從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藥中一起煎煮,在處方或配方有粳米的處方時,“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醫師或藥師們的“口頭禪”,很少有醫師或藥師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湯成”這個煎煮的“度”!

  4.麻沸湯漬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是治療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軟屬氣痞的有效方劑,仲師在方後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服”。因何要用麻沸湯漬之?就是因為大黃、黃連氣厚味重,長時間煎煮後,多走腸胃而具瀉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滾開的沸水浸泡少頃,絞汁即飲,這種特殊煎法所得湯劑就能達到取其氣、薄其味而除上部無形邪熱之目的。同樣,仲景在使用附子瀉心湯治療“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時,將“三黃”用麻沸湯二升漬之,以清瀉上部之邪熱而達到結散痞消;再將附子“別煮取汁”而發揮溫經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均屬和解劑,分別用於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後注曰:“……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雲“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濃縮法減少藥物的體積,讓患者服藥量不致過多,其目的在於使“三瀉心湯”和陰陽、順升降、調虛實之功卓著。藥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適合於半表半裏、升降失司、寒熱錯雜之證。

  6.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黃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葛根黃芩黃連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等方劑中,對麻黃、葛根的使用均注雲:“……先煮麻黃、葛根,去上沫,內諸藥……”其用意不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煩”與“緩其性”,還在於增加藥物溶出度,增強方劑的臨床療效。

  上述方劑的特殊煎法,從醫師處方到藥房調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現象。近三四年來,筆者利用下鄉支農、外地出差或本地藥房抓藥、查看中醫處方及詢問病家等諸多方法就“先煎去沫”常用方葛根湯、“去滓重煎”的三個瀉心湯方、“麻沸湯漬服”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米熟湯成”的竹葉石膏湯、“酒藥同煎”的炙甘草湯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特殊煎法的摒棄現象十分嚴重,藥房、藥店有80%的調劑人員對“麻沸湯漬服”不知所云;90%以上的中醫師在處方葛根湯、小青龍湯等含麻黃、葛根的處方時,對方中的麻黃、葛根沒有“註腳”、“先煎去上沫”;超過大半的中醫師對去滓重煎、酒藥同煎、米熟湯成等這些特殊煎煮法在處方時不告知、不“註腳”。在基層就連那些中醫“經方派”們也摒棄了這些特殊煎煮法,的確令人不可思議。

張存龍 甘肅省通渭縣中醫院

《傷寒論》對藥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視,其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後下、烊化、對服之外,還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藥方法,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廣大中醫師在處方醫囑時常常被忽略,而影響到中醫湯劑療效的正常發揮。

  1.加酒同煎法 如炙甘草湯,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於借酒行氣血、通經絡、和陰陽,助行藥勢、宣痹通陽。尤其在補陰劑或氣血雙補劑中加酒能夠通行藥性,達到補而不滯之目的。炙甘草湯是治療氣虛血少之脈結代、心動悸的常用方劑,在煎藥的同時加入清酒,不獨增強通心陽、推動血行之作用,而且還使諸養陰藥滋膩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還是一種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劑中的有效煞幟芄蛔佘笙薅鵲娜艸觥1收噅?0年前用炙甘草湯治療數十例老年心動悸、脈結代、少氣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陽益氣等治法及方劑中變來變去,在越變越亂自己更加納悶之餘,又回過頭來翻閱《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發現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遺憾不已!從此以後,再遇心動悸、脈結代患者,或被西醫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患者,處以炙甘草湯時,據脈症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數量不等的黃酒同煎,始從仲師方中體會到了炙甘草湯在臨床實例應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 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仲師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為了緩和陷胸丸的峻烈藥性變峻下為緩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顧護胃氣;三是取其甘潤緩急之功,輔佐主藥發揮作用;四是取甘以矯味。《本草綱目》雲:“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和營衛、潤五臟、通三焦、潤脾胃”。今天有些醫師在處方時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劑療效不能盡最大限度的發揮,甚為遺憾。

  3.米熟則湯成 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等。這些方後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則湯成,目的在於取稼穡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補養脾胃、顧護脾肺之陰的同時,緩其方中其他藥物之寒降性能,使藥性在中上焦持久地發揮治療效用。由於粳米是一味藥食兩用、以食為主的品種,屬多數藥房、藥店配方“斷檔”飲片,醫師處方、藥師配方時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從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藥中一起煎煮,在處方或配方有粳米的處方時,“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醫師或藥師們的“口頭禪”,很少有醫師或藥師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湯成”這個煎煮的“度”!

  4.麻沸湯漬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是治療胃脘部堵痞塞、按之柔軟屬氣痞的有效方劑,仲師在方後注曰:“上二味,以麻沸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服”。因何要用麻沸湯漬之?就是因為大黃、黃連氣厚味重,長時間煎煮後,多走腸胃而具瀉下作用,故本方不用煎煮之法,而以滾開的沸水浸泡少頃,絞汁即飲,這種特殊煎法所得湯劑就能達到取其氣、薄其味而除上部無形邪熱之目的。同樣,仲景在使用附子瀉心湯治療“心下痞,而複惡寒汗出者”時,將“三黃”用麻沸湯二升漬之,以清瀉上部之邪熱而達到結散痞消;再將附子“別煮取汁”而發揮溫經固表之功。

  5.去滓重煎法 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均屬和解劑,分別用於和中降逆消痞、和胃消中,消痞止利、和胃降逆,散水消痞。方後注曰:“……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雲“去滓再煎”者,就是使用濃縮法減少藥物的體積,讓患者服藥量不致過多,其目的在於使“三瀉心湯”和陰陽、順升降、調虛實之功卓著。藥性和合,不偏不烈,更適合於半表半裏、升降失司、寒熱錯雜之證。

  6.先煎去上沬 仲景在麻黃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葛根黃芩黃連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等方劑中,對麻黃、葛根的使用均注雲:“……先煮麻黃、葛根,去上沫,內諸藥……”其用意不僅在“去上沫、恐令人心煩”與“緩其性”,還在於增加藥物溶出度,增強方劑的臨床療效。

  上述方劑的特殊煎法,從醫師處方到藥房調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忽略現象。近三四年來,筆者利用下鄉支農、外地出差或本地藥房抓藥、查看中醫處方及詢問病家等諸多方法就“先煎去沫”常用方葛根湯、“去滓重煎”的三個瀉心湯方、“麻沸湯漬服”的大黃黃連瀉心湯、“米熟湯成”的竹葉石膏湯、“酒藥同煎”的炙甘草湯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特殊煎法的摒棄現象十分嚴重,藥房、藥店有80%的調劑人員對“麻沸湯漬服”不知所云;90%以上的中醫師在處方葛根湯、小青龍湯等含麻黃、葛根的處方時,對方中的麻黃、葛根沒有“註腳”、“先煎去上沫”;超過大半的中醫師對去滓重煎、酒藥同煎、米熟湯成等這些特殊煎煮法在處方時不告知、不“註腳”。在基層就連那些中醫“經方派”們也摒棄了這些特殊煎煮法,的確令人不可思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沒有資料 | Posted:2009-02-22 15:2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287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