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0
|
[婴儿] 细菌的抗药性
作者:宋文举主任 近日有媒体报导因为滥用抗生素的关系,国内已出现了对万古霉素(Vancomycin)具有抗药性的肠球菌株病例,并证实已有病患因此死亡。〝细菌的抗药性〞这问题在医界存在已久,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只是及其中一例而已。 约在半世纪以前,医药尚未发达的时期,威胁人类生命最大的原因就是感染病,尤其是细菌性的感染病,人类与环境中细菌对抗的战争中一直是处于劣势的,例如中世纪时期的黑死病(鼠疫)、肺结核、疟疾、霍乱等等,都曾造成大量的死亡或甚至于灭种。战争中因伤口细菌的后续感染而丧命的数目要远超过直接死于创伤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被发现后,对当时最常造成感染的一些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等,都非常有效;接着链霉素、康霉素,及第一代、第二代头苞芽菌素,陆续地被创造问世,几乎可以完全有效地控制现有的细菌,外加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使在以往可能因而丧命的感染病,目前多能得到妥善的控制与治愈,藉此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 细菌本身也具相当本能的〝应变能力〞,它们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势必本身发展出对环境的适应力,亦即当四周环境中已长期地充斥着某种抗生素时,假以时日后,细菌对此种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即耐力)。过去的研究显示,主要病源菌的抗药性一直在逐年增加;例如常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大肠杆菌,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皆具有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已对盘尼西林失去效力。 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本是一个为求自保的自然现象,正常状况之下应只是偶发的现象。然而,目前过于浮滥的使用抗生素以求治病速效,包括使用的原则及方法皆不正确,必然地会使此种现象加速严重化。 造成医疗上抗生素滥用及错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 医生方面:为了求速效,或无法明确诊断的疾病,或只要病人有发烧,常在开处方时习惯性的就加入抗生素;另外有为追求时髦认为新的抗生素比旧的好,所以更助长了细菌推陈演变的不断地武装,以增加对新抗生素的耐力。〝乱枪打鸟〞式的给药方式,即无论是病毒性或细菌性的感染症都一律投予大量抗生素以期能迅速治愈疾病博得『药到病除』的名医美誉,只能说是先驰达点,先利用了大家往后的资源,待资源(有效的抗生素)耗尽后,自己也终究会受害的。 (二) 药商、药房:多年来国内的药物管制做的并不完善,民众只要付钱就可任意的购买到任何的药物,当然是也包括抗生素在内,但依现行法律及在先进的国家的做法,所有抗生素都属于医师处方药物,是需要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到药房购买到的。中药中渗加西药最常见的就是抗生素及类固醇的药物,用久之后都会衍生不良后果。 (三) 一般民众:目前国人一般基本的医疗知识不足,认为感冒就是喉咙发炎、气管炎、肺炎;而腹泻就是胃肠发炎;筋骨酸痛就是肌肉或骨骼发炎.....等,只要是有〝炎〞就要吃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殊不知绝大多数的此类〝炎〞都不是细菌造成的,亦就是不用抗生素也会自然痊愈的。
任何感染性的疾病都有其一定的病程,即由感染后、潜伏期(无症状)、发病期(症状包括发烧、倦怠、咳嗽....),及最后的复原期,而完成一个病程。以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即一般所谓的感冒)而论,百分之九十以上皆为病毒感染,其潜伏期约一 ~ 二周,发病期约壹周,然后绝大数就自然痊愈了,服药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病毒,而是为了能减轻症状,让身体舒适些。
我们看医生的目的在于诊断是否存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疾病,或即早能发现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而能即早加以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只要没有细菌感染的问题,一般都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只需症状治疗的药剂如止咳药、流鼻水、胃肠药或退热药....等。至于幼儿的腹泻或感冒则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根本不要使用抗生素去治疗,只需适当的休息及补充水分即可自然痊愈。
所以正确的就医观念应为: 1. 选择可以信赖的医师:其参考条件一般不外注意医师的训练资历,避免碰到密医,但最重要的是医德问题,是否喜欢打针、或夸大病情、或多开药。打针会容易感染肝炎,药吃多了伤身体(破坏肝肾功能),都不是好现象。 2. 切勿病急乱投医:大部份的疾病皆有一定的病程,尤其是所谓的"感冒",其绝大多数是属于病毒感染造成,抗生素对其并无任何帮助,盲目的使用只会产生不良后果。 切勿自行到药房去购服成药,尤其是迷恋所谓的特效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