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4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圖 1.



虛雲老和尚開示: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1.佛為什麼叫我們捨盡這一切慾望,有道理。
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搞生死輪迴,就是慾望在作祟。
沒有慾望,就沒有輪迴了。
⋯⋯
2.佛叫我們斷一切慾望是真的,名聞利養統統不能要,
一點都沾不得。五欲六塵,沾了就是生死輪迴,就搞這一套。

3.慾望沒有止盡,那個不得了,只要我們對於五欲六塵起一念貪心、
起一念嗔恚心就墮落。

4.煩惱,是感情慾望的衝動,這是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它自然會動作。
尤其是現代社會,所謂開放的社會,也就是自由的社會,
沒有約束,外面的誘惑力量太大了。

5.諸位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煩惱,克服自己的慾望,
凡是有這些事情衝動引發起來,自己要馬上想到後果。
貪嗔痴慢的後果在三途。

6.古人所謂“刀頭舐蜜”,鋒利的刀,刀刃上塗一點蜜,
你去舔,甜頭嘗到了,可是舌頭也被割掉了,
得不償失。何況是不是有真樂?決定沒有,你所得到的是苦。

7.現前得到的是苦,將來更苦,有幾個人知道?
世間人迷惑顛倒,他不曉得這是苦,把苦當樂事,
後面還有大苦在等著他,三途果報。

8.世間人講“慾海難填”,人的慾望沒底!所以佛叫你要知足。
你要不知足,你的慾望永遠不會如意,你是永遠苦惱無邊。

9.無論是物質上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財富、眷屬、權位,
一定要“知足”,一定要曉得回頭,不必越分地去希求。
最好不求,一切順其自然,那個福報是最大的。
為什麼?你心裡面沒有貪求。

10.你有希望,就有失望,你就很苦,
所以沒有希望。我們有願望,沒有希望。

11.願望跟希望不一樣,願望裡面沒有妄心去求,
是讓它自自然然圓滿;希望是有個妄念在求,
求它趕快現前,那很痛苦,為什麼?求不得苦!

12.有希望的人就有求不得苦,他希望越多,
求不得苦就越多,就這麼來的。所以無求就知足。
無求,你就如意了,你的生活就自在了。

13.無論是物質生活,無論是精神生活,要知足,
知足你就得自在。生活享受不需要去追求,
一味在物質生活上去追求,沒有不造業的,
沒有不折福的,縱然你有福報,福報也在這裡折盡了。

14.如果我們把念頭轉過來,為眾生造福,為社會造福,
完全不為自己,那就樂在其中,那真樂!
15.為自己有得失,得失苦!失固然苦,得也不快樂。
得到怎樣?又常常憂慮不能保住。患得患失,
沒有得到的時候拚命去追求,追到之後又怕失掉,那個心很痛苦。

16.我為社會,為大眾,不為自己,自己沒有得失。
換句話說,成功了,大眾有福,我們很高興;失敗了,
我們已經盡心盡力,我們於心無愧。緣不成是大眾沒有福報,
不是我們沒有盡心盡力,所以心安理得,沒有不自在的。

17.慾望要知足,知足就常樂,知足就心安理得。
“知足常樂,心安理得。成就一心,不退菩提”,我們要修這個。
一個修道人一定要做到這四個條件,能做到這四條,
你佛號一定念得好,一定得力。

18.今天我們的佛號念不好,我們的妄念伏不住,
那就是你不知足,常常苦惱,常常憂慮,患得患失,
你的心不安,理不明白,所以你這句佛號念不好。

19.真正做到知足常樂、心安理得,佛號怎麼會念不好?
你的生活怎麼會不自在?怎麼會不快樂?
一定是非常快樂,這樣才能夠修到一心,才能修到不退轉。
20.心清淨、心平等、心專一,決定沒有慾望,
心就清涼、自在。慾望沒有止境,那就苦不堪言!
你要能知足就常樂,知足就快樂,不可不知足。

21.知足,要到什麼程度才知足?實在講,
只要我們生活能過得去就應當知足,不應當再奢侈。
生活水平要慢慢提升,整個社會提升,我也跟著提升;
整個社會提升,我不跟著提升,這是知足。

22.不但世間五欲六塵的受用我們知足,
即使弘法利生的事業也要知足,不知足的人苦!
不知足的人貧!知足的人富有!

23.我們以佛教事業來說,佛常常教我們要隨緣不要攀緣。
我是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就教我,我想想非常有道理,
所以我一生依教奉行,決定不做攀緣的事情。

24.攀緣苦,不自在!那個苦從哪裡來的?是自己找來的,
你本來不苦,你為什麼去找苦吃?你去攀緣,
你就是個迷惑顛倒沒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會自己去找苦吃。

25.佛門裡常說學佛要發願,要有度眾生的願,
不能有度眾生的慾望,不能有這個念頭。
什麼事情都是因緣自自然然成就的,
沒有一絲毫的勉強,這才是正法。

26.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要怎樣做怎樣做,
那這裡面就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
這些煩惱統統來了,到後來西方世界也去不了,
還是六道輪轉,所以這個得失利害我們自己要看得清清楚楚。

27.一切眾生心裡面的慾望、愛好是千差萬別,
各個不相同,可是佛都知道,真正是所謂的全知全能,
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樁佛不知道。

28.佛大慈大悲,為末法時期眾生選擇淨土法門,
這個法門真正能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疑難雜症。
佛教末法眾生,為什麼特別推薦介紹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修清淨心。

29.大乘《無量壽經》經題上,給我們提出修行的綱領:
“清淨平等覺”,把清淨心擺在第一。心要清淨,這最重要的,
清淨心那是真正的幸福。這個受用你們想不到,
為什麼想不到?你的心從來沒有清淨過,我怎麼說、
怎麼形容,你們都很難體會。

30.學佛最要緊的,心裡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
沒有是非,沒有人我,沒有慾望,沒有得失,好自在!
心裡面有了這些東西,你怎麼會清淨?

31.佛門裡頭要用清淨心修福修慧。心清淨,什麼慾望、
希求都沒有。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能生萬法,
能生萬法就是佛門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32.我們平時唸佛,要心平氣和地去念,沒有一切慾念地去念,
這樣才能唸得成功。你有個慾望、有個念頭,
你這樣去念容易著魔。因為你有希望在那裡,
魔就給你一個希望,換句話說,你有個把柄在人家手上。

33.你什麼希望都沒有,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譬如,你想要錢,他有很多錢誘惑你,你就會上當;
你想要名,他給你一個名義,就把你套住了;
你什麼希望都沒有,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無可奈何。

34.唸佛人心要清淨,真正唸佛不求往生、不求一心不亂、
不求功夫成片,什麼都不求,就是一句彌陀唸到底。
念了幾天,他自然得一心,自然見佛往生,那是自然的,
水到渠成,諸位要懂這個道理。

35.唸佛的人什麼都不能求,有求都是妄念。
所以,你有慾望,慾望裡頭你要回頭;
慾望要是不止,那是苦惱無邊!

36.我們唸佛要精進,“精進常樂”。精進是真樂,
越精進越樂。你想想看,我們精進,精進求一心不亂,
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你自己會覺察到,你跟阿彌陀佛,
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天比一天接近,感應道交,你怎麼不快樂!

37.真正是無有疲厭,真正入了這個軌道,上了這個軌道,
世間什麼樂趣你都不會想了,為什麼?一點味道都沒有。

38.好比你看佛經一樣,佛經如果你要是讀下去,
在裡面體會到法味了,世間什麼書你都不會去看它。
為什麼?沒意思,浪費時間,枯燥無味。
讀佛經這裡頭有真樂,常樂。

39.眾生都有慾望,都有希求,求怎麼樣?
求不得就感覺到很痛苦。求得了怎麼樣?求得了還是苦,
苦什麼?怕丟掉。患得患失,沒有不苦的。

40.像我們唸佛人,有沒有慾望?有,我們有慾望。
我們的慾望是希望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希望見阿彌陀佛,
這是我們唸佛人的慾望。

41.我們有這個慾望了,我們要努力去追求,
憶佛唸佛,不間斷、不夾雜,這就是精進,這就是勤奮!
一定要這樣做法,我們才能成功。

42.世緣要放下,不要去想它,不要去念它,
因為你想這個、念這個,業報在六道,你天天在造六道的業。

43.決定不想,決定不理會它,唸唸只想阿彌陀佛,
唸唸只想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行了。

44.世人都有慾望,慾望無窮,那你的痛苦也就無窮,
所以佛陀教我們“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這是要細心去體會的!

至誠的祈願!
願眾生遠離老病的恐懼,遠離災難的遭遇,遠離人事間的煩惱,
遠離冤家的陷害。吉祥如意,身體健康;財富豐饒,
福德具足,早證菩提,成就佛道!虛空界盡,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願力無有窮盡,唸唸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迴向 盡法界 虛空界 十方一切眾生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http://vlog.xuite.net/play/a2RjZzdSLTE2OTYyNi5mbHY=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9-20 07:2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4599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