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1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禪修其實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

圖 1.



禪修其實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

詠給明就仁波切:
禪修並不是“樂暈了”,或“一片空白”,也不是為了讓心更為“清晰”
——這些都是我在全球講學時從人們口中聽到的字眼。
禪修其實是練習安住於心當下的自然狀態之中,⋯⋯

並單純清楚地感受當下現起的一切念頭、感官知覺或情緒。
許多人抗拒禪修,因為一想到禪修,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
就是要挺直腰杆、盤起雙腿,讓心完全空白地坐在那兒好幾個小時,
這些都不是必要的。

首先,雙腿盤坐並挺直脊椎,這的確需要花點時間去適應,
尤其是在西方,大家都很習慣彎腰駝背地窩在電腦或電視前。

第二,要讓你的心不要生起念頭、
情緒和感官知覺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思考是心的自然功能,就像太陽發出光芒與熱量、
暴風雨中產生閃電和雨水一樣自然。

剛開始學習禪修的時候,老師曾對我說過,
壓抑心的自然功能,至多也只能暫時解決問題。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刻意去改變自己的心,
你只會強化將念頭和情緒執以為實的習性罷了。

心一直都在活動,猶如海洋不斷湧起的浪濤,不停地生起種種念頭。
我們無法制止念頭的生起,就如同無法制止海洋的波濤一樣。
把心安住在它的自然狀態中,
跟完全停止所有的念頭,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佛教的禪修並非把心搞成一片空白,
所謂的“無念禪修”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事。

即使你真的可以停止所有的念頭,那麼你也不是在禪修,
而是在一種行屍走肉般的狀態中遊蕩罷了。

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會發現,一旦看著念頭、情緒或感官知覺時,
它就如同魚兒,突然游入深水中,瞬間就消失不見了。
這也沒關係,事實上這樣非常好。

只要你繼續保持純然的專注或覺知,即使念頭、感受等不見了,
你也是在體驗自心本性的明性和空性。

禪修的真正重點是,無論“有”或“沒有”生起任何狀態,
都要安住在純然的覺性中;不論心頭現起什麼,
只要保持開放與了知,然後放下。

倘若沒有任何念頭生起,或者念頭在你察覺之前就消失,
那麼就安住在自然的明性中即可。還有比這樣禪修更簡單的嗎?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我們會認定某些經驗比較好、
比較適宜,或者比較有建設性,
但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好”念頭或“壞”念頭,就是“念頭”罷了。

只要某一堆愛說話的神經元,
開始製造我們解譯為念頭或感受的信號,

另一堆神經元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評頭論足:
“哦,那是個充滿仇恨的念頭,你真是個壞蛋啊!”
或者“你怕死了,真是個懦夫!”

禪修其實是一種不帶評論的覺知過程。

禪修的時候,我們用科學家客觀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主觀經驗。
這個過程一開始可能有點難,因為大部分人都被訓練成,
只要我們認定它是好的,它就是“好的”,認定它是壞的,它就是“壞的”。

但是,當我們開始練習單純地看著自己的念頭來來去去,
那麼,這類頑強僵化的區別就會開始瓦解。
用常識就知道,刹那生起又消失的種種心理狀態,不可能都是真實的。
假如我們能夠持續不斷地,覺察自心的這種活動,
那麼,那些曾經被我們認為真實存在的念頭、情緒、感官知覺,
以及所接收的對境等經驗的澄澈本質,就會慢慢地被我們認出來。

猶如堆積在鏡子上的層層灰塵污垢,慢慢被擦乾淨一樣,
當我們逐漸習慣,觀看自心的清晰面之後,就可以看穿那些
“我是誰”或“我是什麼”的雜音,並認出自心的光明本質。

以上摘錄自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一書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2 11:0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知見就是指這念心。一切經論都講「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指我們的覺性,覺性就是佛性,說法不同,
指的就是一個,體認菩提心對修行人來講很重要。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2 11:06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無所緣的止禪修所說的安住自心的方法,
就好像剛結束了一整天辛勞的工作一樣,這時只要放下、
放鬆就好,你不須要阻止任何念頭、情緒或感官覺知的生起,
也不須要跟隨它們,就這樣安住在開闊的當下,
任由它們的發生,如果念頭或情緒生起,
就讓自己清楚地察覺它們的存在,
無所緣的止禪修並不是讓你的心漫無目的地遊蕩於幻想、
記憶或白日夢中,禪修時,你可能沒有特別執著在什麼對境,
但是你還是有覺知,還是清楚當下發生的一切,
對任何念頭和情緒的來去完全沒有執著,
這就是將心安住於它本來的明性中。

一開始,你也許只能靜下來幾秒鐘,過沒多久,
各種念頭、情緒和感官覺知就洶湧而來,
基本的教法就是不要跟隨這些念頭和情緒,
只要如實地察覺在覺性中來來去去的一切即可,
無論心中有什麼念頭起落,別太在意它,
也不試圖壓抑它,只要看著它來來去去就好。

以上是詠給.明就仁波切尊者的禪修方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5-22 11: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861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